液氯钢瓶爆炸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液氨泄露案例分析

液氨泄露案例分析

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3.29”液氯泄漏事故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在江苏省淮安市境内,一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鲁H-0009槽罐运输车,装有30余吨液氯危险品,在行至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时,与一辆鲁QA0938解放牌大货车迎面相撞,导致鲁H-0009侧翻。

由于肇事的槽罐运输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身亡,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了液氯的大面积泄漏,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遭受重大伤亡。

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人员1560人,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大量家畜(家禽)、农作物死亡和损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肇事的重型罐式半挂车属山东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

这辆核定载重为15吨的运载剧毒化学品液氯的槽罐车严重超载,事发时实际运载液氯多达40.44吨,超载169.6%。

而且使用报废轮胎,导致左前轮爆胎,在行驶的过程中槽罐车侧翻,致使液氯泄漏。

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失去最佳救援时机,直接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

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对挂靠的这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疏于安全管理,未能及时纠正车主使用报废轮胎和车辆超载行为,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专业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还发现该车押运员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具备押运危险化学品的资质。

这是事故发生乃至伤亡损失扩大的另一个重要间接原因。

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28人死亡发生二次泄漏2004年江西油脂化工厂“4.20”液氯残液泄漏事故2004年4月20日21时左右,江西油脂化工厂(以下简称油化厂)发生液氯残液泄漏事故,造成282人出现中毒反应,其中住院治疗128人,留院观察154人。

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液氯钢瓶的瓶阀出气口及阀杆严重腐蚀,气温升高,瓶体内气体膨胀,将阀门腐蚀堵塞物冲出,导致液氯残液泄漏。

为严肃党纪政纪,有11人分别受到撤职等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

国内外环境安全事故案例

国内外环境安全事故案例

国内外环境安全事故案例1.温州某电化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79年9月7日,浙江省某电化液氯工段液氯钢瓶爆炸。

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施、管线全部摧毁。

并造成附近办公楼以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

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距离较近,爆炸后扩散的10.2吨氯气波及7.53k㎡,事故导致779人氯气中毒,59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630万元。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下:1)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温州市某药物化工厂(简称药化厂,该厂液化石蜡工段是以液化石蜡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

由于药化厂该工段生产设备简陋,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

2)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

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并导致一连串钢瓶爆炸。

2.南京助剂厂超压爆炸事故1988年10月22日,南京助剂厂防老剂DBH车间酒精蒸馏釜因超压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88万元。

酒精蒸馏是防老剂DBH生产的附属岗位,其作用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酒精(主要是水、酒精和少量氯化苄的混合物)回收,再用于生产。

基本工艺过程为:将母液(废酒精)置于常压酒精蒸馏釜中,开启蒸汽升温,并将冷凝塔下冷却水打开。

保持釜中母液处于沸腾状态。

馏出的酒精蒸汽经冷凝塔凝结为液态经出料阀流出。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酒精蒸馏釜出料阀没有开启。

由于出料阀未开启,酒精加热后,使常压蒸馏釜处于受压状态。

当釜内蒸汽压力超过釜盖螺栓的密封力时,将釜盖冲开(可视为物理性爆炸)。

大量酒精蒸汽冲出后与空气迅速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为非防爆电气设备的火花)瞬间发生化学爆炸。

(完整版)案例分析题

(完整版)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

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数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倾圮,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数损毁,并造成四周办公楼及厂区四周280余间平房水平损坏。

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rn2,因为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四周居民易近区距离较近,事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

因为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毗连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配,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

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元说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搜检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

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映,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四周钢瓶接踵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场均没有事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问题:(1)试按照上述材料,剖析该起事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按照《安全生产法》,试提出措施建议。

(3)试提出防范措施。

答题要点:(1)事情原因直接原因: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名此情况,形成事情隐患;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划定搜检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

间接原因:①用户方的生产行动措施存在缺陷(需要的防倒灌行动措施);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

说明双方单元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场建在居民易近区都是不合适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

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措施意见①化工场为危险品化学品生产单元。

国内外环境安全事故案例

国内外环境安全事故案例

1.某电化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79年9月7日,省某电化液氯工段液氯钢瓶爆炸。

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设施、管线全部摧毁。

并造成附近办公楼以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

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距离较近,爆炸后扩散的10.2吨氯气波及7.53k㎡,事故导致779人氯气中毒,59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630万元。

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如下:1)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市某药物化工厂(简称药化厂,该厂液化石蜡工段是以液化石蜡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

由于药化厂该工段生产设备简陋,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

2)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

充装时,钢瓶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并导致一连串钢瓶爆炸。

2.助剂厂超压爆炸事故1988年10月22日,助剂厂防老剂DBH车间酒精蒸馏釜因超压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88万元。

酒精蒸馏是防老剂DBH生产的附属岗位,其作用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酒精(主要是水、酒精和少量氯化苄的混合物)回收,再用于生产。

基本工艺过程为:将母液(废酒精)置于常压酒精蒸馏釜中,开启蒸汽升温,并将冷凝塔下冷却水打开。

保持釜中母液处于沸腾状态。

馏出的酒精蒸汽经冷凝塔凝结为液态经出料阀流出。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酒精蒸馏釜出料阀没有开启。

由于出料阀未开启,酒精加热后,使常压蒸馏釜处于受压状态。

当釜蒸汽压力超过釜盖螺栓的密封力时,将釜盖冲开(可视为物理性爆炸)。

大量酒精蒸汽冲出后与空气迅速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为非防爆电气设备的火花)瞬间发生化学爆炸。

事故的间接原因如下:1)防老剂DBH扩建时,为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进行设计审查。

十大事故案例

十大事故案例

液氯包装车间案例学习一、液氯钢瓶泄漏事故1、事故经过:2006年7月1日,充装工杨再忠在充装过程中,液氯钢瓶达到一定的充装量后,去关闭充装阀,打开抽空阀。

再没有关闭钢瓶阀的情况下卸卡子,致使大量液氯从钢瓶泄漏(正确操作步骤:钢瓶充装到固定量后,先关闭充装阀,在关闭钢瓶上的角阀。

然后开抽空阀门,把充装铜管内的液氯抽净后,关抽空卸卡子。

)。

2、发生原因:1)操作工精力不集中,粗心大意,工作责任心差。

2)加强对新入场员工培训学习,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3)操作工未按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1)职工遇事慌乱,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故的真正原因。

2)新入厂职工不会或不全会使用劳保防护用品。

3)部分职工遇事慌乱,自救能力差。

4、从中吸取的教训:1)职工的责任心问题,必须班前班后会经常强调。

2)事故演练不到位、不全面。

3)职工自救能力差5、预防措施:1)加强案例学习和事故演练。

2)严禁在充装过程中,操作工离岗现象。

3)班前班后会经常强调液氯充装的安全,让职工从心底重视安全。

二、汽化器氯气泄漏1、事故经过:2006年11月8号,在汽化器开车过程中,由于职工操作技能差,汽化器循环水在加热过程中升温过快(正确操作每小时升温5℃左右),水温与液氯温度偏差过大,导致汽化器内列管破裂,是氯气带入循环水系统造成氯气泄漏事故。

2、发生原因:1)热水站循环水温度提升过快,氯气与循环水温差过大。

2)操作工对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工艺要求不够了解。

3)干部责任心差,重要设备开停车没有在现场监督。

3、救援中存在的不足:1)职工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出现事故后,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化。

2)请示汇报制度执行不到位,事故发生后,职工没有第一时间汇报车间主任而是自行处理事故。

3)新职工和部分老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遇到事故手忙脚乱。

4、从中吸取的教训:1)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不扎实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干部对职工的操作能力不够了解,没有在现场监督操作。

特种设备事故案例汇编一

特种设备事故案例汇编一

特种设备事故案例汇编一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某电化厂,液氯工段一只容积为415升、充装量为0(5吨的液氯钢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爆炸气瓶的碎片又撞击到其附近的液氯钢瓶上,加上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又导致4只液氯钢瓶爆炸,5只液氯钢瓶被击穿,另有13只钢瓶被击伤和产生严重变形。

爆炸时不但有震耳欲聋的巨响,而且随着巨响发生的冲天气浪高达40余米。

强大的气浪将41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液氯工段厂房全部摧毁,并造成周围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

爆炸中心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深1(82米、直径为6米的大坑,爆炸碎片最远的飞出830余米。

爆炸后共泄出10(2吨液氯,其扩散后共波及7(35平方公里面积,由于爆炸以及爆炸后散溢氯气的毒害,共造成59人死亡,779人住院治疗,420余人到医院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630000余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最初爆炸的液氯钢瓶,是9月3日由温州市药物化工厂送到温州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

温州药物化工厂的液化石腊工段是以液体石腊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腊。

该工段由于生产管理混乱。

设备简陋,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腊倒灌入液氯钢瓶。

电化厂液氯工段无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液氯充装前没有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致使液氯钢瓶内倒灌入氯化石腊,在再次充装液氯时,氯化石腊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骤然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

可见,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混乱。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以科学态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液氯钢瓶及液氯的使用单位,要制定安全使用的管理规定,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线上,必须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止倒灌的装置,以避免生产系统内的物料倒灌进入液氯钢瓶内。

因安全距离问题引发的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因安全距离问题引发的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第4卷 第4期 2008年8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4No .4 Aug .2008文章编号:1673-193X (2008)-04-0060-05因安全距离问题引发的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3高建明1,刘 骥1,梁 雪2,曾明荣1(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2.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摘 要:系统收集、整理了国内外21起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化学品事故主要发生在生产和储存环节,分别占总数的5313%、2617%;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主要有火灾事故、爆炸事故和中毒事故等三种类型,爆炸事故类型最多,其次是中毒事故,分别占总数的6313%、3313%;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爆炸、中毒和火灾等事故时,对厂外人员、设施等的破坏性效应更加明显,易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周边的公共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这对吸取危险化学品事故教训,预防发生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距离;事故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Ana lysis of typ i ca l chem i ca l i n c i den ts by s afety d ist ance questi onG AO J ian 2m ing 1,L I U J i 1,L I A NG Xue 2,ZE NG M ing 2r ong1(11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Technol ogy,Beijing 100029,China )(21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 wenty 2one che m ical incidents f or safety distance at home and abr oad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sys 2te matically .Che m ical incident occured mostly on che m ical manufacture,st orage field and their p r oporti ons were 5313percent res pectively,2617percent .Three kinds of che m ical incident result were fire,exp l osi on,pois oning .The first was exp l osi on incident,the second was pois oning incident and their p r oporti ons were 6313percent re 2s pect,3313percen res pectively .Maj or che m ical incidents of exp l osi on,pois oning p resent much more ruinous effect and cause seri ous da mage on public safety .It would be very hel pful t o dra w less ons fr om che m ical incident and p re 2vent maj or che m ical incident .Key words:che m ical;safety distance;incident case;analysis 收稿日期:2008-05-31 作者简介:高建明,硕士,工程师。

氯气中毒事故案例

氯气中毒事故案例

氯气中毒事故案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

在高压下氯气液化成液氯。

氯气有强烈腐蚀性,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

工业上接触氯的机会有: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

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

主要见于电解食盐,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

(安全管理交流) 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

急性中毒临床上又可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

其表现为:(1)氯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

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4)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②严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

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证、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

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氯气中毒的防治要点有:①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② 含氯废气需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也可设氨水储槽和喷雾器,在跑氯时和中和氯气;③ 检修时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④ 执行预防性体格检查。

实例1 某区镇办水厂,加氯消毒工艺较为原始,即用液氯钢瓶置于水泵吸水口滴加消毒。

1984年12月9日下午6时许赵某(男,34岁)当班抄表时,嗅及氯气间有氯气味,查见钢瓶接头处橡胶管破裂,遂戴防毒口罩去关钢瓶,未成,即上门通知有关同事请求帮助时,因胸闷、咳嗽、心悸继而昏倒在同事家里,即由同事送往医院救治。

氯碱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氯碱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和隐 患排查治理工
作不到位
应急处置不当
事故发生后, 未能及时启动 应急预案,导 致事故扩大。
救援人员未经 过专业培训, 缺乏应对氯碱 泄漏的技能和
知识。
现场指挥混乱, 救援人员未能 有效协作,延 误救援时间。
应急救援设备 不足或失效, 无法及时控制
事故现场。
氯碱生产事故预 防措施
氯碱生产事故原 因分析
设备缺陷
维护不当:设备缺乏定期维护 和保养,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设备老化:设备长时间使用, 磨损严重,易发生故障
设备设计不合理:设备设计 存在缺陷,存在安全隐患
设备安装问题:设备安装不 规范,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
操作失误
氯碱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未按照安 全规程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无损 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责任和措施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氯碱生产事故应 对措施
及时报告和报警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 向相关部门报告, 并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报警,通知消 防、环保等部门进 行救援和处理
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防止事态扩大和 次生事故的发生
建立安全文化,营造关注 安全的氛围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遵守。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 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事故原因: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 事故后果: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 事故教训: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建议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安全技术基础典型事故案例

安全技术基础典型事故案例

安全技术基础典型事故案例危化品安全 2008-08-08 14:39例1.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脂(MIC)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19日深夜11时,美国设在印度的博帕尔农药厂的由于240加仑水被错误地倒入45吨甲基异氰酸脂(MIC)储罐内,使罐内温度突然升高至38度,压力从5磅升至355磅。

维修工试图手工操作来减压,但因罐内压力太大而未成功。

3日零时56分,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气体(剧毒物甲基异氰酸脂)从一个出现裂缝的安全阀泄漏出来,四处扩散,120名工人纷纷逃离,只有1名工长在孤军作战中死亡。

整个事故造成2500多人死亡,12.5万人受害,30万人撤离,印度方面估计损失20亿美元。

事故的教训是:1)对剧毒物甲基异氰酸脂泄漏防护措施不当。

泄漏后长达3个小时没发出报警;2)厂址选择不当。

处在密集居民区,有1.2万人居住在距工厂只隔一条马路的地方;3)雇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

甲基异氰酸脂沸点在39℃~44℃,而事故时罐温达到38℃;此时自动安全阀失灵;洗涤器正在检修,不能经洗涤器排放气体;临时接通软管排放气体燃烧,但持软管者临阵脱逃,只有一个工长坚持工作,但其中毒失去点火能力。

例2. 深圳安贸公司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1993年8月5日13是15分,深圳市安贸公司清水河危险品仓库4号仓因违章将过硫酸铵、硫化钠等化学危险品混储,引起化学反应而发生火灾和爆炸,火灾蔓延导致连续爆炸,爆炸又促进火势蔓延,共发生2次大爆炸和7次小爆炸,有18处起火燃烧。

未扑救火灾,共调动9个城市132辆各类消防车,1100多名消防人员,直到8月8日22时才完全扑灭残火。

事故造成18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损失2.5亿元。

事故的教训是:1)违反消防法规。

存放水泥、煤炭、木材的丙类仓库当成存放危险品的甲类仓库,并成为深圳市最大的化学危险品储存中心;单体仓库改为联体仓库;防火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2)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事故

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事故事故经过:X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

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

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

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公里,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

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

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

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

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1)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2)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液氯钢瓶,就进行充装作业,致使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钢瓶内压剧增导致爆炸,又引起周围装有液氯的钢瓶爆炸。

(3)物的不安全状态,钢瓶内被倒灌有氯化石蜡。

间接原因:(1)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2)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3)双方企业对员工都没有进行充分的教育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4)单位安全管理不足,员工违章操作严重;(5)电化厂选址不当,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审批部门监管不力;(6)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案例情况

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案例情况

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案例情况事件介绍:2004年4月15日傍晚19时,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排污罐发生爆炸;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液氯贮气罐发生爆炸。

事故发生原因:氯气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事故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事故伤亡情况: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被疏散。

事故处置情况:2004年4月15日傍晚19时,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由于氯气冷凝罐破裂,盐水流入装入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并导致氯气泄漏,工厂随即进行紧急处置,消防、公安、卫生、医疗、环保等部门都在现场待命。

4月16日晨7时30分,接到事故发生报告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组织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医化集团、市人防办、市公安消防总队、武警重庆总队、江北区政府等部门成立了现场抢险指挥部,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抢险工作。

为保护周围群众安全,指挥部根据专家意见,立即组织天原化工厂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居民疏散。

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液氯贮气罐突然发生爆炸。

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赶赴指挥部现场指挥抢险。

在深入现场全面了解情况后,黄镇东、王鸿举对抢险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好清除残余氯气和彻底排险工作,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要采取周密妥善措施,确保周边地区群众安全,保证社会稳定。

抢险疏散指挥部立即启动疏散群众预案。

重庆市公安局消防特勤队用高压网连续高空稀释,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继续扩散;随后,公安干警、医护人员进入现场争分夺秒抢救伤员,伤者得到及时救护,沉痛运送遇难者,将遇难者遗体运离事故现场。

天原化工总厂氯气罐爆炸后,泄漏的氯气威胁着附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故核心区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居民必须紧急撤离。

安全案例分析—广维集团 “8.26”爆炸事故

安全案例分析—广维集团 “8.26”爆炸事故

有机厂生产流程示意图
乙炔 合成 醋酸 罐区 聚乙烯醇产品 醇解 废液 罐区 醋酸 回收 甲醇 罐区 罐区 精馏 醋酸 醋酸乙烯 罐区 聚合 聚醋酸乙烯 甲醇溶液 罐区 甲醇
醋酸
包装
罐区

成品库
厂区大门
包装
回收工段 聚合工段 醇解工段 有机厂门 触媒棚
综 化 楼 公 司 调 度
循环水
合成工段
精馏工段
六、整改措施
(1)罐场应按现行标准规范进行总平布置调整; (2)冷凝器尾气的乙炔不能直接放空; (3)完善储罐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物料管道法 兰应设防静电跨接; (4)甲、乙类物料储罐增加有效的氮封保护装置;
(5)完善储罐的温度及液位的测量和监控仪表;
六、整改措施
(6)重点岗位和重大危险源应安装可燃气体自动 检测报警仪和视频监控装置;
被炸后的储槽基础
30多辆汽车被炸毁
3、近30栋构筑物被炸毁或受损
被炸塌的醇解车间厂房
被炸塌的醇解厂房
被炸塌的有机厂办公楼
被炸塌的运输公司厂房
被炸塌的循环水厂房
被炸塌的回收工段控制室
炸后的厂房
(二)事故救援组织情况



听到第一次大爆炸声后,公司领导立即赶到事 故现场,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开展自 救,立即将已救出的伤员送医院救治,并及时 向上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接警后,宜州市公安消防队伍于7:12分到达 现场。河池市、柳州市、来宾市等地的公安消 防部队也先后到达现场投入灭火战斗。 为了预防有毒气体扩散造成危害,现场指挥部 立即下令当地政府组织疏散厂区周边3km范围 18个村屯的村民及厂内职工、家属共11500多 人到安全地带。
有机厂调度室定格的时钟

氯化工艺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氯化工艺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1
3)整改措施: 这起事故的发生,造成了重大伤亡,经济损失惨重,影响极 坏。为此,调查组认为: (1)该化工厂如需恢复生产或从事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 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办理一切必要的手续,认真做好“三 同时”审查验收,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抓好全 体职工的技术业务和安全培训,并对现有设备严格进行检测 检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得使用,尤其是氧化釜不得再作受压 容器使用。 (2)应该牢记“5.18”事故血的教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加强对企 业经营者的教育和管理。
17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 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 层图:

PCB

A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 型,尽量选择平头类的 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 设计间隙建议留 0.05~0.1mm,以防按键 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 理计算累积公差,以防
9
3.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提高安全 生产意识,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以科学态度加强安全管理, 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液氯钢瓶及液氯的使用单位,要制定安全使用的管理规 定,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线上,必须安装逆止阀, 缓冲罐或其他防止倒灌的装置,以避免生产系统内的物料倒 灌进入液氯钢瓶内。 3)液氯充装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充装前检查制度。操作人员 必须严格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液氯 钢瓶在充装前应认真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气瓶应先进 行清理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充装。
3
3. 事故原因分析: 1)由于该氯化釜几处通氯阀门内漏,造成氯气进入氯化釜 系统内。 2)由于釜换热夹套进水阀内漏,造成釜内料液虽然当时抽 净,但反应釜夹套内穿孔部位以下料液无法抽净,而进水阀 门由于内漏进水,水与夹套内的料液经穿孔部位进入氯化釜, 并形成酸性溶液(500㎏),同时酸性溶液与脱瓷部位碳钢 材质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氢气,而由气相大阀内漏的主釜尾 气(气体成分HCl、Cl2、H2)经釜内酸性溶液后,HCl气体被 继续吸收为盐酸溶液,同时Cl2、H2则积聚在氯化釜玻冷器 中。

化工中毒窒息事故(9例)

化工中毒窒息事故(9例)

案例一、1999年某月某日,某市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一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

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扑灭这场大火。

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经事故调查确认:(1)该仓库立项、设计、施工以及消防验收时都报为"干杂品仓库"。

使用单位启用后,擅自存放危险化学品。

(2)仓库内长期违章存放危险化学品。

管理混乱,不同物品混装情况严重。

(3)事发时,仓库4#仓内混存的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还原剂(硫化碱)接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储运公司编制虚假申请报告,市公安局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未按规定严格审查,便颁发"许可证"。

使其在不具备国家规定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

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每种危险化学品出人库前均应按照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经核对后方可出人库,并对验收内容作了规定。

以下选项中,_不属于规定的验收内容要求。

A.物品形状b.数量c.危险标志d.包装2.为保证安全,有关国家标准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作了规定。

以下选项中,_叙述是错误的。

A.储存时需将非禁忌物料之间分开规定距离(用通道),保持空间b.必要时将相互禁忌物料储存在不同建筑物c.储存时须用隔板或墙,将相互禁忌物料分隔开d.特殊情况下,在采取安全措施并经安监部门批准后,禁忌物料可以混合储存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_等。

A.危险化学品密度b.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c.容器类型d.消防要求转自学易网 4.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遇火、遇热、遇潮可能发生引起燃烧、爆炸或者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_中储存。

A.多层楼房b.露天c.潮湿、积水的建筑物d.无避雷针的高层楼房三、简答题5.在此次事故中,储运公司主要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6.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参考答案1 .a 2.d 3. bcd 4. bc5.(1)《安全生产法》;(2)《消防法》;(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氯钢瓶爆炸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温州电化厂位于温州市南城区山前街居民区,于是1952年建成投产,生产烧碱、盐酸、液氯等。

1979年9月7日发生了液氯钢瓶爆炸事故,其破坏力之大,伤亡之惨重,影响面之广,后果之严重为建国以来化学特大事故之一。

共死亡59人,入院治疗779人,门诊收治疗1208人,经济损失63万元。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该厂氯气钢瓶爆炸为化学爆炸,温州药物化学厂的一只混入了112公斤石腊的钢瓶,未经检验(称重)进入了温州电化厂又混入了液氯,生成了氯化石腊,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导致钢瓶爆炸。

(2)间接原因
①液氯钢瓶管理混乱,钢瓶进厂登记、检瓶、整瓶、充装、发运管理不严,瓶内的倒灌物未及时发现和禁止使用;
②对液氯钢瓶用户使用情况不清,用户单位未安装液氯缓冲罐;
③氯碱行业曾多次发生因混装而发生钢瓶爆炸事故,但该厂均不知晓,未吸取教训;
④由于交通线路不畅,专业抢救队伍在事故发生后37小时方到达,氯气中毒病人肺水肿期已近晚期。

⑤当地处置人员对中毒认识不清。

在肺水肿潜伏期和发生期中未予正确地对因和对症处理,仅按一般外伤处理,诊治不力,药物及器械亦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