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默写训练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默写训练题附答案1、天街小雨润如酥,。
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春蚕到死丝方尽,。
,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6、,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苏幕遮》)7. ,,秋色连波,。
(《苏幕遮》)8.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9.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悠悠见南山。
,。
,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10.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1.,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今安在。
,。
12. ,胡天八月即飞雪。
,。
13. 瀚海阑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山回路转不见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5. 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16、,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17、山行六七里,,酿泉也。
(《醉翁亭记》)18、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19.至若,,上下天光,;,;,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20.至于负者歌于途,,前者呼,,,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射者中,弈者胜,,者,众宾欢也。
,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21、《小石潭记》中最能概括潭中氛围的语句: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2、《小石潭记》中侧面描写水之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3、《小石潭记》中描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乎。
24、《小石潭记》中描写小溪形状的句子是: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5、《岳阳楼记》中概括描写出洞庭湖广阔浩淼,千变万化的景象(全景)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6、《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及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及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题-带答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表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句子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5、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之势。
(用《孟子》三章)中两句话填写。
6、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7、“战必胜”的条件是:。
《富贵不能淫》1、《富贵不能淫》一文探讨的是“?”的问题。
2、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
景春认为、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的威力。
而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否定景春的观点,紧接着用男子成人、女子嫁人进行类比,以“,”从反面指出张仪之流奉行的不过是“妾妇之道”。
接下来,从正面提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标准:第一,,,;第二,,;,;第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3、文中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其事例是。
(也是事实论据)4、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5、从个人推论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6.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 ,,;,,。
《愚公移山》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2、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3、愚公解决困难的方法是,。
4、愚公是这样开始工作的:,,。
5、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寒暑易节,。
6、最能体现愚公移山得到众人拥护的句子是,,。
7、最能体现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8、愚公认为移山定会成功的理由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的静景,然后写了“,”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第六单元文言文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内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专题《孟子》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妾.妇()富贵不能淫.()畎.亩()胶鬲.()傅说.()百里奚.()曾.益()法家拂.士()【答案】yǎn ɡuàn qièyín quǎn ɡéyuèxīzēnɡbì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2)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1(4)父命.之()(5)戒.之()(6)女.家()(7)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发.于畎亩()(10)空乏其身()..其所为()(11)行拂乱..(12)曾.益()(13)衡.于虑()(14)出.则无敌国外患()【答案】(1)真正,确实(2)停息(3)怎么,哪里(4)教导、训诲(5)告诫(6)同“汝”,你(7)准则,标准(8)遵循(9)兴起,指被任用(10)财资缺乏(11)违背(12)同“增”(13)同“横”,梗塞,不顺(14)指在国外3.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2【答案】孟子轲儒家思想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1)(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义。
(2)富贵不能使我惑乱,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的意志屈服。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2.孟子举母亲告诫女儿“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批评张仪之流靠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不过是“妾妇之道”,根本谈不上大丈夫,而是小人。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理解性默写(含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八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三)
2.
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
3.《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
4.《虽有嘉肴》中运用引用手法进行论证的句子是:《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8.
《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
16.
17.
18.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为: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6、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卖炭翁》白居易1、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而复杂心理。
2、《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他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5、《卖炭翁》中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是:,。
6、《卖炭翁》中最能揭示宫市霸道不公、公开掠夺本质的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3.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是:“,”,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6.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
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送友人》李白1.《送友人》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
”2.文中运用比喻,写出了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的未来生活让诗人无比担忧的诗句是“,。
”3.《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手法,表达对友人漂泊生涯深切关怀之情的句子是:,。
3.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
5.《送友人》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1、上阕描写深夜院景色的句子是:,。
2、描写词人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的句子是:,。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1.《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是教学相长也。
2.《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虽有佳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虽有佳肴》中,强调不足之后才能自我反思的句子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强调自我勉励的句子是: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北冥有鱼》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5.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3.《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能提示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是:。
5.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为:123。
6.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
7.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联想到文中的一句话是:,。
4.“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用文中的话说是:,。
5.“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用文中的话说是:,。
6.“大同社会”安定和平。用文中的话说是:,,。
7.“”是全文的总括句。
《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
2.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
5.“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出自《礼记·学记》中的句子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复习要点及配套练习及答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复习要点及配套练习及答案※复习要点《<孟子>两章》一、《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文学常识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1、生字难字(略)2、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富贵:指有钱有地位。
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
居所。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
原则,行为准则。
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
焉得:怎么能。
威武:威胁暴力。
三、结构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写作手法略五、习题练习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战必胜”的条件是:。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等人共同编著的。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3、“三里”、“七里”是在强调防守一方占有哪方面优势?“环”是在说明进攻一方占哪方面优势?第二段中,进攻方“环而攻之而不胜”,证明了什么道理?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修辞是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5、作者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6、为什么君子能够“战必胜”?7、孟子写作目的是说明怎样打赢一场战争吗?8、纵观历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说说带给你什么启示?9、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三)
2.在《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
4.《虽有嘉肴》中运用引用手法进行论证的句子是:《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大道之行也》中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
16.
17.
18.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一、填空式默写:1.至于夏水襄陵, 。
2.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3.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5.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6.自康乐以来,。
7.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8.何夜无月,,。
9.大雪三日,。
10.,天与云与山与水,。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1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12.,带月荷锄归。
,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
13.征蓬出汉塞,。
,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14.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
15.,尚思为国戍轮台。
,铁马冰河入梦来。
16.自古逢秋悲寂寥,。
晴空一鹤排云上,。
17.适与野情惬,。
霜落熊升树,。
18.谁道人生无再少?!。
二、提示性默写《三峡》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良多趣味。
夏:,。
秋:,。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
(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4.故渔者歌曰:“,。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
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湖上的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心亭看雪》中使用白描句是:,、、、。
《诗词四首》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第六单元 古诗文默写 古诗词阅读(中考真题)(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部编版)

古诗文默写闯关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
4、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千里。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选贤举能,讲信修睦2、幼由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是故谋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4、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5、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低者飘转沉塘坳。
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4、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5、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李白)4、挥手自辞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李白)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7、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卜算子咏梅》陆游)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1.《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如此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北冥有鱼》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说符》) 【习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一羊何追者之众亡:丢失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反:同“返”,返回C.既反,问:“获羊乎?”既:既然D.杨子戚然变容戚然:忧伤的样子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久之,目似瞑(《狼》)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心乐.之(《小石潭记》)C.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环】围。
③【池】护城河。
④【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⑤【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⑨【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⑩【至】极点。
⑪【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⑫【畔】同“叛”,背叛。
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翻译: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一.填空式默写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越明年,,。
乃重修岳阳楼,,。
属予作文以记之。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北通巫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得无异乎?6.若夫,连月不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登斯楼也,则有,,满目萧然,矣。
7.至若,,上下天光,;,;,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是,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乎。
噫!微斯人,?9.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望之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名之者谁?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10.若夫,,,山间之朝暮也。
,,,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而乐亦无穷也。
11.至于负者歌于途,,前者呼,,,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射者中,弈者胜,,者,众宾欢也。
,者,太守醉也。
12.已而夕阳在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而;,而不知其乐也。
,者,太守也。
13.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悠悠见南山。
,。
,欲辨已忘言。
14.金樽清酒斗十千,。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忽复乘舟梦日边。
路难,行路难,,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15.八月秋高风怒号,。
茅飞度江洒江郊,,下者飘转沈塘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一、填空式默写:1 •至于夏水襄陵,。
2 •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3 .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4 .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5 •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6 .自康乐以来,。
7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何夜无月,,。
9 .大雪三日,。
10. ,天与云与山与水,。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11.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12. ,带月荷锄归。
,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
13. 征蓬出汉塞,。
,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14. 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
15. ,尚思为国戍轮台。
,铁马冰河入梦来。
16. 自古逢秋悲寂寥,。
晴空一鹤排云上,。
17. 适与野情惬,。
霜落熊升树,。
18. 谁道人生无再少!。
二、提示性默写《三峡》1 .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良多趣味。
夏:,。
秋:,。
2 .《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以疾也。
3 .《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
(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4 .故渔者歌曰:“,。
”5.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
两句诗一致的。
6 .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1. 《答谢中书书》中首句,。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2 .《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 。
3 .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1 )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湖心亭看雪》1 •《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湖上的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 •《湖心亭看雪》中使用白描句是:,、、、。
《诗词四首》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小石潭记》和《右溪记》【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以.其境过清()(2)不可名.状()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答案(20200804230118).pdf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21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8.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一、填空式默写:1.至于夏水襄陵, 。
2.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3.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5.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6.自康乐以来,。
7.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8.何夜无月,,。
9.大雪三日,。
10.,天与云与山与水,。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1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12.,带月荷锄归。
,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
13.征蓬出汉塞,。
,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14.山随平野尽,。
月下飞天镜,。
15.,尚思为国戍轮台。
,铁马冰河入梦来。
16.自古逢秋悲寂寥,。
晴空一鹤排云上,。
17.适与野情惬,。
霜落熊升树,。
18.谁道人生无再少!。
二、提示性默写《三峡》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良多趣味。
夏:,。
秋:,。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
(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4.故渔者歌曰:“,。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
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湖心亭看雪》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湖上的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心亭看雪》中使用白描句是:,、、、。
《诗词四首》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
(诗中有画句)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
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5.《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6.《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课外古诗》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2.好峰随处改,。
(梅尧臣《鲁山山行》)3.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5.,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6.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7.,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8.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10.,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11《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2.《浣溪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休将白发唱黄鸡。
1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阙处()曦月()襄陵()沿溯()御风()素湍()怪柏()飞漱()属引()3.三峡具体指哪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11.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2. 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B.至于/夏水襄陵C.其间/千二百里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3.翻译句子(8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手法直接写三峡之景,结尾写“渔者歌曰”属描写,作用是三峡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谢中书书>>(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书”的意思是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答:(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4.本文分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二)一、重点字词:【共】。
【谈】。
【交辉】。
【四时】。
【歇】。
【颓】。
【沉鳞】。
鳞,。
【竞跃】。
竞,。
【欲界】。
【仙都】。
【复】。
【与(yù)】。
二、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相与步于中庭。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亭下如积水空明。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阅读理解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2、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3、全文以“”为线索,依据作者的,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4、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6、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了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7.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8.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9.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10.“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
11.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12.本文的语言有何显着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观潮》阅读测试题一、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
(三).第二段描写,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四).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作用是。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