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材解读与备课素材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PPT课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 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 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 地。
涕(tì):眼泪。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人为什么哭了?
2.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摹早春特 有的景致的名句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最后一句写了诗人欢喜之下的狂想。“巴峡”“巫 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 而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仿佛诗 人立马就能回到故乡一样。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渴望回 家的情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 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 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 平息了一场叛乱。为此,穆宗皇帝把他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 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 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还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2023年人教部编版新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含教学反思)
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
(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某ī)矣(yǐ)依(yī)雨(yù)霏(fēi)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
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
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
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2.指名学生读诗,想象“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情景。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单元名师备课教案
1.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2.体会通过景物表现情感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景物表现情感。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
1.读文字猜心情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单元学习目标:
1.能读背10首古诗词。
2.能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
3.了解诗词背景,收集诗人的信息与人生轨迹,体会、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4.享受诗歌国粹带来的意境美,提升诗学素养。
单元学习重难点:
1.能读背10首古诗词。
2.能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
【设计意图】情景交融的写法是本诗一大特点。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指先抒情,后写景。借景抒情指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是较为常见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情景交融的运用,迁移训练中不断提升能力。
2.送元二使安西
(2)结合“故人”拓展诗句(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读一读,诗句中的故人都是——指老朋友。
(3)想象,理解情谊。
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假设我是元二,你是怎样劝我的?元二啊,请你再喝完杯中的这一杯酒吧,等你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师:你把自己当做王维了,劝得情深意重。)
问:这两段话,作者通过什么景物,哪些词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案+素材新人教版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诗中的景象,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教学,如古诗朗诵、诗句解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的结合:使用纸质教材进行传统的阅读和书写训练,同时结合电子教材的互动性和便捷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诗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的表达,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时刻体会到了类似诗中的情感变化?”
例题3:请解释《游园不值》中的韵律和节奏,并分析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答案:
《游园不值》的韵律和节奏感较强。诗歌的韵律呈现出平仄相间的特点,通过平声和仄声的交替使用,营造出一种起伏和韵律感。节奏方面,诗歌的句子长度相对固定,每句的字数大致相同,给人一种稳定的节奏感。这些韵律和节奏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4. 文化传承能力:通过学习《游园不值》,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诗中的景象进行再现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将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对诗中的景象进行独特的理解和创作。
(2)游园:指诗人游览园林,欣赏自然美景的行为。
(3)春色:指春天的景色,象征着生机勃勃和美好。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课时4PPT课件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 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 人来开。
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想到花园里去游玩未遇到主人,不能 进园观赏。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 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 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 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处州 龙泉人,南宋著名诗人。叶绍翁 的生卒年皆不详。绍翁属江湖派 诗人,多写田园风光,富生活情 趣,尤善七言绝句,代表作《游 园不值》有“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匠心独 具,富有生活情趣。叶绍翁长期 隐居钱塘西湖,与葛天民有往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的诗人王观所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 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 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 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精品课件
解
当春乃发生。
[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
释
随风潜入夜,
[红湿处] 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花重] 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 得沉重。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成都 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 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诗
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绝 胜 烟 柳 满 皇 都 。 [处] 时。
[绝胜] 远远胜过。
诗
句 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义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 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 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感
悟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提 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升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
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
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
望。
游园不值
字
词 游园不值
解
【宋】叶绍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 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感
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备课教案
板书设计(参考)
古诗词诵读
教学反思
难点:领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总结归纳,感悟学法
师生一起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步骤(课件出示):
1.读诗题。看到古诗题目先读一读。
2.知作者。了解一下作者是谁,并说一说。
3.读古诗词。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
4.解诗词、释诗意。结合注释,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5.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在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再读古诗。入境悟情,感受诗韵,深化认识,达到记忆背诵的目的。
二、自学诗词,初步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熟十首古诗词。
2.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十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三、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背诵相应的诗词)
(5)《江上渔者》描写了哪两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理解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春色满园关不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10)《清平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有机联系
1.讲述关于十首古诗词的轶闻或趣事。如杜甫的故事、韩愈的故事、苏轼的故事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颂”三部分。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薇:野豌豆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1采薇教学设计+教案+素材新人教版
5. 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互动交流,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词学习的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采薇》的学习内容,包括诗句解读、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诗词在文化传承和个人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采薇》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节,进行仿写或创作,以加深理解和应用。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古诗词朗读与感悟: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采薇》,掌握其韵律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有更深刻的体会,增强了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 创作背景的把握:理解《采薇》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画面。
举例:在解读“是用之行,是用之止”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用”字的古代用法,联系上下文,解释其表达的是对生活节律的遵循。同时,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诗经》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加深对创作背景的理解。
2. 诗词意境的理解:学生能够理解《采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薇亦作止”所蕴含的季节变化和生产活动关联。通过学习,学生对古人的生产生活场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能力。
3. 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诗经》的背景和地位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到《采薇》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采薇》注释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
昔:从前,指出征时。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往:指当初去从军。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春夜喜雨》注释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一、内容概括引言:简要介绍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引人入胜的引言,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精选:选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古诗词,包括《静夜思》、《春夜喜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著名诗篇。
每首诗词都配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诗词赏析:针对每首精选的古诗词,进行深入浅出的赏析。
包括诗词的主旨、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和美感。
文化背景:介绍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古代诗人的生平、诗歌流派、历史背景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语境和背景。
诗词朗诵与鉴赏:通过音频或视频形式,展示古诗词的朗诵和鉴赏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与古诗词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诗词创作、诗词表演、诗词鉴赏比赛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知识拓展:推荐与六年级学生水平相匹配的古诗词读物和网站资源,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 介绍课件的主题和目的: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
本次课件的主题是《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课件》。
该课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六年级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
课件内容围绕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展开,旨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形式,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与感受。
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
课件中会详细介绍每一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信息以及诗歌的大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通过课件中的赏析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课件中的诗词诵读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模仿和跟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韵味。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反思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古诗词,让学生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具有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知识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是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意,背诵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意境,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板书。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采用激情导入,让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兴趣和热情。
介绍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引出古典诗词。
课堂教学(30分钟)1.研究五首诗歌,背诵。
2.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
3.介绍古诗《采薇》的节选内容,释题。
4.自由读古诗,正音,齐读,提示节奏。
5.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理解“___”,想象诗歌中的画面,理解“昔我往矣”中的情感,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引读“今我来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激情导入、背诵诗歌、自由读、创设情境等,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体验、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时间分配不均衡,影响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语言示范。
受到这场及时的春雨带来的喜悦和希望,一起欣赏诗人的美好情感和对生命的赞美吧。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注意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诗歌的美妙旋律在我们的口中流淌。
受诗人的喜悦,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吧!通过反复吟诵,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___,他与___齐名,被称为“___”。
他的诗歌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我们要研究的是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包括《寒食》、《乡村四月》、《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四首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及原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注意节奏、韵律,初步感知古诗词的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感悟:学生代表朗读古诗词,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5.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古诗词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鉴赏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优质教案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
2. 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六单元及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 优质教案
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
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
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
《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关注诗词文化:古诗词演读着历史、传播着文明、代表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展现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怀。
关注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不同,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同,同时,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之应有的主动性,多数学生是“会默、不懂”的状态,对古诗词的理解浅尝辄止,探索不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包括《春夜喜雨》、《春晓》、《静夜思》、《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五首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注意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3. 理解:教师讲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4. 赏析: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5.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古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词诵读》2. 内容:春夜喜雨、春晓、静夜思、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3.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4.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家长签字确认。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PPT课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 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 生长时即降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 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 是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大部分是贵族祭祀时唱的诗歌,祈求丰年,歌颂祖德; 《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中的作品主要采取了“赋、比、兴”三种创作手法。
《春夜喜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 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 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 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 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 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好
赞美春雨知时的喜悦
诗人用哪些字描绘春雨的情态? 分别写出春雨怎样的特点?
潜 (轻)
细
润物
听觉
《诗经·采薇》 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 的情境变化中, 借景抒情,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 反对和厌恶 之情。
《春夜喜雨》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喜”字统摄全 篇,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 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 的希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 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 物,没有一点声音。
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用“潜”字写春 雨静静飘洒的情景;用“细”字写出春雨轻柔润物 的情景;形象地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悄然而来, 无声地滋润万物的自然景象。
部编版语文六年下册古诗词诵读之《浣溪沙》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五、说教法
板块四、感悟情感。 1.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缘由。
2.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 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 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怎样的春景?
明确:描绘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三幅画面。兰花长出了短短 的嫩芽,浸润在涨满了水的小溪里;松林间一尘不染的沙路;黄昏时潇潇细雨 中杜鹃的啼叫声。
3.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 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 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 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意思是 应保持一种年 轻的乐观的心态。 “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 气。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板块二、初读感知 1.请学生先自由朗读这首词,提醒注意两个字的读音"蕲"和"少",并根据 老师划分的节奏符号,读准字音和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倾听。 3.请学生再读,读出韵味,并请其他学生点评。
板块三、理解词意 1.注释: 浸溪:浸润在溪水中。子规:杜鹃鸟。 2.词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教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柳树图片。
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生读。
④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指名试背。
全班试背。
2 《送元二使安西》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生齐读课题。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理解:《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
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反思古诗词诵读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柳树图片。
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这是为什么?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
但是“我”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
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生读。
④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指名试背。
全班试背。
2《春夜喜雨》1.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
“李”是(李白),“杜”是(杜甫)。
对,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集》。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
(板书课题)二、初读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材解读与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采薇》注释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
昔:从前,指出征时。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雨:音同玉,为“下” 的意思。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往:指当初去从军。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赏析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春夜喜雨》注释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赏析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注释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仿佛觉得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赏析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注释①呈:恭敬地送上。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sū):酥油。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远远胜过⑥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 ),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江上渔者》注释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赏析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范仲淹想从自己以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作者简介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而成。
《泊船瓜洲》注释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
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创作背景公元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积贫扶弱”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游园不值》注释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到。
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
应,大概,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指木屐鞋底下突出的部分。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
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作者简介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
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才始:方才。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