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D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 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B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射E基础代谢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C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D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
7.内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B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
8.内环境的稳态D
A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E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E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A 保持内环境稳定B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氧
D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A 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交换增多
D NH3分泌增多
E HCO3-重吸收减少
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 快速而精确
B 固定而持久C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
E 广泛而高效
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缓慢持久而弥散
D缓慢低效而广泛E灵敏短暂而局限
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神经分泌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8 非自动控制见于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C体温调节
D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内的
A非自动控制调控B负反馈控制调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ACTH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A 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调节C正反馈控制
D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
A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22 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
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3 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
A 快速生效B产生震荡C无预见性
D适应性差E不会失误
名词解释
1 internal environment
2 homeostasis
3 nervous regulation
4 reflex
5 humoral regulation
6 autoregulation
7 negative feedback
8 positive feedback
9 feed-forward
问答题
1 为什么生理学研究必须在三个不同水平进行?
2 内环境的稳定具有什么意义?机体如何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3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调节?
4 举例说明体内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物质参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并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胞质侧?A磷脂酰肌醇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乙醇胺
D磷脂酰丝氨酸E鞘脂
2.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
A膜蛋白的多少 B 膜蛋白的种类C膜上的水通道
D脂质分子层E糖类
3.与产生第二信使DG和IP3有关的膜脂质是
A磷脂酰胆碱B磷脂酰肌醇C磷脂酰丝氨酸D 磷脂酰乙醇胺E鞘脂
4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C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运输 E 继发性主动运输
5细胞膜内外保持Na+和K+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
A 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K+易化扩散的结果
E膜上Na+-K+泵的作用
6 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
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
7 细胞膜上实现原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的蛋白是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泵蛋白
D 酶蛋白
E 受体蛋白
8 Ca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D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
9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能将其他蛋白质分子有效并选择性地转运到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方式是
A 原发性主动运输
B 继发性主动运输
C 载体介导的易化运输
D 受体介导式入胞
E 液相入胞
10 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
A 化学性突触
B 紧密连接
C 缝隙连接
D 桥粒
E 曲张体
11 将上皮细胞膜分为顶端膜和基侧膜两个含不同转运体系区域的结构是
A缝隙连接B紧密连接C中间连接 D 桥粒 E 相嵌连接
12 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A化学性突触B紧密连接C缝隙连接D桥粒E曲张体
13 下列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
A 单纯扩散B经载体进行的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运输
D 继发性主动运输
E Na+-Ca2+交换
14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
A 要消耗能量B顺浓度梯度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物质主要是小分子 E 有饱和性
15 膜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糖类
B 脂类C蛋白质D胺类 E 核糖核酸
16 在骨骼肌终板膜上,Ach通过下列何种结构实现其跨膜信号转导
A化学门控通道B电压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
D M型Ach受体
E G-蛋白偶联受体
17 终板膜上Ach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是
A两个α亚单位上B 两个β亚单位上 C 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β亚单位上D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γ亚单位上E一个γ亚单位和一个δ亚单位上
18 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7个跨膜α-螺旋的膜蛋白是
A G-蛋白
B 腺苷酸环化酶
C 配体门控通道D酪氨酸激酶受体
E G-蛋白偶联受体
19 以下物质中,属于第一信使是
A cAMP
B IP3
C Ca2+
D Ach
E DG
20.光子的吸收引起视杆细胞外段出现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其产生的机制是
A Cl-内流增加
B K+外流增加
C Na+内流减少
D Ca2+内流减少
E 胞内cAMP减少
21.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是
A心房钠尿肽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2 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是
A 心房钠尿肽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3 即早基因的表达产物可
A 激活蛋白激酶
B 作为通道蛋白发挥作用
C 作为膜受体发挥作用
D 作为膜受体的配体发挥作用
E 诱导其他基因的表达
24 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
A K+和Na+
B K+和Cl-
C Na+和Cl-
D Na+和Ca2+
E K+和Ca2+
25 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l-
D Ca2+
E Mg2+
26 在神经轴突的膜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
A 等于K+的平衡电位
B 等于Na+的平衡电位
C 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D略大于K+的平衡电位 E 接近于Na+的平衡电位
27 细胞膜外液K+的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
A 膜电位负值减小
B K+电导加大
C Na+内流的驱动力增加
D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E Na+-K+泵向胞外转运Na+增多
28 增加细胞外液的K+浓度后,静息电位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29 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浴液中的Na+浓度后,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30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31 神经纤维电压门控Na+通道与通道的共同特点中,错误的是
A 都有开放状态
B 都有关闭状态
C 都有激活状态
D 都有失活状态
E 都有静息状态
32 人体内的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包括
A神经和内分泌腺 B 神经,肌肉和上皮组织
C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D 神经,血液和部分肌肉E神经,肌肉和部分腺体33 骨骼肌细胞和腺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特点是
A膜电位变化B囊泡释放 C 收缩 D 分泌E产生第二信使
34把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当同一直流刺激时,兴奋将在
A 刺激电极正极处
B 刺激电极负极处
C 两个刺激电极处同时发生
D两处均不发生 E 正极处向发生,负极处后发生
35 细胞膜内负电位由静息电位水平进一步加大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D超射 E 极化
36 细胞膜内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小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D超射 E 极化
37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值由+30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负极化D超射 E 极化
38 可兴奋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中膜内电位超过0mV的部分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负极化D超射 E 极化
39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负极化D超射 E 极化
40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
41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
42 将神经纤维膜电位由静息水平突然上升并固定到0mV水平时
A 先出现内流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外向电流
B先出现外向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内向电流
C 仅出现内向电流
D 仅出现外向电流
E 因膜两侧没有电位差而不出现跨膜电位
43 实验中用相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代替浸浴液中的Na+,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基本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44 用河豚毒处理神经轴突后,可引起
A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加大
B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静息电位值不变,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D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加大
E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不变
45 在电压钳实验中,直接纪录的是
A 离子电流
B 离子电流的镜像电流
C 离子电导
D 膜电位
E 动作电位
46 记录单通道离子电流,须采用的是
A膜电位细胞内纪录 B 电压钳技术C电压钳结合通道阻断剂
D膜片钳技术E膜片钳全细胞纪录
47 正后电位是指
A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去极化电位
B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超极化电位
C 峰电位后缓慢的去极化电位
D 峰电位后缓慢的复极化电位
E 峰电位后缓慢的超极化电位
48 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49 能以不衰减形式细胞膜传播的电活动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50 神经-肌肉头后膜上产生的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的电反应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C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51 细胞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决定于
A各自的平衡电位B细胞的阈电位CNa+-K+泵的活动程度
D绝对不应期的长短 E 刺激的强度
52 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是
A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外流 B 动作电位升支的Na+内流
C复极化K+外流D复极化完毕后的Na+外流和K+内流
E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极少量的Na+内流
5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Na+-K+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D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不受影响
54 采用两个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
A 动作电位幅度
B 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
55 通常用于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D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
56 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引起
A Na+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
B Na+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
C K+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
D K+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
E Na+通道少量开放的膜电位值
57 在一般细胞膜中,阈电位较其静息电位(均指绝对值)
A 小10-15mV
B 大10-15mV C小10-15mV
D 大30-50mV
E 小,但两者几乎相等
58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相邻的两个峰电位,其中后一个峰电位最早见于前一个峰电位引起的
A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正常后
59 如果某种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是2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最多不超过
A 5 次
B 50 次
C 400 次
D 100 次
E 500次
60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后
61 实验中,如果同时刺激神经纤维两端,产生的两个动作电位
A将各自通过中点后传到另一端 B 将在中点相遇,然后传回到起始点
C 将在中间相遇后停止传导
D 只有较强的动作电位通过中点而到达另一端
E 到达中点后将复合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
62 局部电位的时间性总和是指
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3 局部电位的空间性总和是指
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4 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囊泡释放递质时,起主要媒介作用并直接导致递质释放的是
A 神经末梢Na+的内流
B 神经末梢K+的内流
C 神经末梢Cl-的内流
D 神经末梢的Na+-K+交换
E 神经末梢Ca2+的内流
65 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离子是
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
66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中的Ca2+来自于
A 横管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
B 细胞膜上NMDA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外Ca2+内流
C 肌质网上Ca2+通道开放引起的释放
D 肌质网上Ca2+泵的主动转运
E 线粒体内Ca2+的释放
67 有机磷中毒时,可使
A 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亲和力增高
B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 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D 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8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降低是由于
A 递质含量减少
B 递质释放量减少C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9 下列物质中,能阻断终板膜上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A 河豚毒
B 阿托品
C 美洲箭毒
D 心得安E四乙胺
70 骨骼肌细胞膜中横管的主要作用是
A Ca2+进出肌细胞的通道B将动作电位引向肌细胞处
C 乙酰胆碱进出细胞的通道
D Ca2+的储存库
E 产生终板电位
71 微终板电位是
A 神经末梢连续兴奋引起
B 神经末梢一次兴奋引起
C 数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引起
D 个别突触小泡释放引起的ACH引起的
E 个别Ach分子引起的
72 在神经-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ATP酶B胆碱酯酶 C 腺苷酸环化酶 D Na+-K+依赖式ATP酶 E 单胺氧化酶
73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而H带不变
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D明带和暗带长度均缩短
E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
74 骨骼肌发生等张收缩时,下列那一项的长度不变?
A 明带
B 暗带
C H带
D 肌小节
E 肌原纤维
75 牵拉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使之伸长,此时其
A H带长度不变
B 暗带长度不变
C 明带长度增加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76 生理状态下,整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属于
A单收缩 B 单纯的等长收缩 C 单纯的等张收缩
D 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77 使骨骼肌产生完全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足够强度的单刺激 B 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
C 足够强度和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
D 间隔小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E 间隔大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78 回收骨骼肌胞质中Ca2+的Ca2+泵主要分布在
A肌膜B肌质网膜 C 横管膜 D 溶酶体膜 E 线粒体膜
79 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兴奋性和传导性B初长度和缩短长度 C 被动张力和主动张力
D 主动张力和缩短长度
E 输出功率和收缩能力
80 骨骼肌收缩时,在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范围内增大后负荷,则
A肌肉收缩的速度加快B肌肉收缩的长度增加
C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加大D开始出现收缩的时间缩短E肌肉的初长度增加
81 各种平滑肌都有
A 自律性
B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C 细胞间的电耦联
D 内在神经丛E时间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
82 与骨骼肌收缩相比,平滑肌收缩
A不需要胞质内Ca2+浓度升高B没有粗肌丝的滑行C 横桥激活的机制不同
D有赖于Ca2+与骨钙蛋白的结合 E 都具有自律性
名词解释
1 liposome
2 facilitated diffusion
3 chemically-gated channel
4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5 symport
6 antiport
7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 exicitability
9 resting potential, RP
10 polarization
11 depolarization
12 hyperpolarization
13 action potential, AP
14 all or none
15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
16 threshold potential, TP
17 thrshold intensity
18 local excitation
19 temporal summation
20 electronic propagation
21 saltatory condution
22 endplate potential, EPP
23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24 isometric contraction
25 isotonic contraction
26 preload
27 contractility
问答题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5衡量组织兴奋性质的指标有哪些?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7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和意义?
8比较无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异同点。

9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

10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11比较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的异同点。

12骨骼肌收缩有哪些外部表现?
1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15钠泵的化学本质和功能是什么?其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16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7试述G-蛋白在跨膜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18在静息电位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K+和Na+的被动扩散以及细胞内大分子的阴离子各自有何作用
19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改变?为什么?
20如何证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相是Na+内流形成的?
21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动作电位的特征并解释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22电压门控钠通道具有哪些功能状态?是如何区别的?
23试述动作电位在单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24兴奋在细胞之间直接扩散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其组成和活动意义如何
25阈值和阈电位分别与兴奋性有何关系?
26试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27肉毒杆菌中毒,筒箭毒,重症肌无力和有机磷中毒分别是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的?
28何谓肌丝滑行学说?其最直接的证明是什么?
29从分子水平解释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30在人工制备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上,从电刺激神经到引起肌肉收缩的整个过程中依次发生了那些生理活动?
论述题:
1 以神经细胞为例,说明动作电位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产生机制。

2 试述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有何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3 试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和突触处兴奋传递有何异同点?
第三章血液
选择题
1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 人体体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是
A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D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E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
3 血浆的粘度与切率的关系是
A 无关
B 正变
C 反变
D 血流慢时无关,血流快时呈正变
E 血流快时无关,血流慢时呈反变
4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A α1 球蛋白Bα2球蛋白Cγ球蛋白D白蛋白E纤维蛋白原
5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A 各种正离子
B 各种负离子
C Na+和Cl-
D氨基酸和尿素E葡萄糖和氨基酸
6 60kg体重的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为
A 2.8-4.0L
B 4.2-4.8L
C 5.0-7.0L
D 7.0-8.0L
E 10-20L
7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A 200mmol/L
B 250mmol/L
C 300mmol/L
D 350mmol/L
E 400mmol/L
8 正常人的血浆pH为
A 6.8-7.0
B 7.0±0.05
C 7.2±0.05
D 7.0-7.4
E 7.4±0.05
9 决定血浆pH的缓冲对是
A K2HPO4/KH2PO4
B KHCO3/H2CO3
C Na2HPO4/NaH2PO4
D NaHCO3/H2CO3
E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10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
A 成纤维细胞
B 髓系干细胞
C 淋巴系干细胞
D 基质细胞
E 多能造血干细胞
11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 集落刺激因子
B 生长激素
C 雄激素
D 雌激素
E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 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 Na+
B Ca2+
C K+
D Cl-
E HCO3-
13 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葡萄糖通过哪条途径产生?
A 糖原分解和有氧氧化
B 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
C 糖原分解和无氧氧化
D 糖原异生和磷酸戊糖旁路
E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
14 使血沉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
B红细胞成双凹碟形 C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D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高
E 血浆中卵磷脂含量增高
15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A 骨髓
B 肝
C 脾
D 肾
E 垂体
16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A 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B 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
C 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
D 幼红细胞增殖与合成血红蛋白
E 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
17 可是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增高的有效刺激物是
A 组织中O2的分压降低
B 血糖浓度升高
C 组织中O2的分压升高
D 血糖浓度降低
E 组织中CO2的分压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