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匿战争中罗马取胜原因新论
布匿战争的简介
布匿战争的简介布匿战争的分析中文名称:布匿战争参战部队:罗马共和国,迦太基战争结果:迦太基失败时间:公元前264地点:非洲,伊利比亚,意大利,高卢,西地中海人物:汉尼拔雷古卢斯布匿战争的详情第一次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的陆战并不重要。
西西里岛是个多山地的岛屿,陆地上的冲突大多是小规模的袭击,围攻城市或封锁交通。
主要封锁目的是海港,为了防止对方从本土来的增兵,军货和通讯。
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
罗马先后占领墨西拿和阿格里琴托(Agrigentum),迫使叙拉古与之结盟。
罗马围攻阿格里琴托,已败复胜,军心大振。
前256年-前255年,罗马再次计划大规模陆战。
经一系列交战,罗马军队取得陆上作战的一些胜利,但迦太基在海上一直处于优势。
善于模仿的罗马,以一艘搁浅的迦太基战舰为样板,在希腊人帮助下,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船只结构同迦太基人的一样,也是桨式战船,但罗马人制造了一种搭有尖钩的吊桥,将它钩到对方战舰的甲板上,这样不习水战的罗马人就可沿长板冲向敌船,在甲板上打一场陆地战,发挥罗马军团人数多的优势。
罗马士兵利用这种装置能够登上敌船,从而把战斗变成罗马人熟悉的肉搏战。
公元前260年,杜伊利乌斯统领的罗马舰队(113艘战船)在米莱附近的海战(参见利帕里海战)中首次战胜安尼巴尔统领的迦太基舰队(140艘战船)。
几次海战之后,罗马决定入侵迦太基北非的本土,尽快摧垮迦太基基础,以结束战争。
罗马建了很大的一个舰队,用来运输军队和设备,加上护航的军舰。
公元前256年,迦太基设法阻挡舰队,但是在埃克诺穆斯海角被打败(参见埃克诺穆斯角海战)。
同年,罗马将军马尔库斯阿蒂利乌斯雷古卢斯〔Marcus Atilius Regulus〕登陆北非,攻占突尼斯。
迦太基不得已求和,但是和平协约极其苛刻,迦太基不愿接受。
迦太基雇用了斯巴达将军赞提帕斯(Xanthippus)。
在其的整顿下,迦太基的整体战斗力得到大大改善。
布诺战争----罗马的扩张
布诺战争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3次战争。
罗马人称迦太基(Carthage)人为“布匿”(Punic),故名。
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
罗马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
两国争夺西西里岛导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军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强占了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
公元前265年,因与叙拉古僭主发生冲突而处于不利形势,这些意大利人分为两派,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
迦太基抢先控制了墨西拿。
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
罗马先后占领墨西拿和阿格里琴托,迫使叙拉古与之结盟。
但在海上迦太基却占优势。
罗马人迅速建立一支舰队。
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中,装有接舷吊桥的战舰组成的罗马舰队获胜。
公元前256年罗马海军又在埃克诺穆斯海角大胜。
同年罗马远征军在非洲登陆,但以失败告终。
此后主要战场移到西西里,罗马在陆战中略占上风。
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 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于埃加迪群岛附近。
迦太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
罗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个行省。
公元前238年罗马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又出兵强占了撒丁和科西嘉,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一行省。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巴卡率军渡海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进而扩充势力。
至公元前221年其子汉尼拔(Hannibal)掌军权时,埃布罗河以南地区已为迦太基人控制。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翌年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
战争伊始,罗马计划派遣远征军进攻北非和西班牙。
罗马与迦太基的首次对决,第一次布匿战争
罗马与迦太基的首次对决,第一次布匿战争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94篇文章【伟大罗马】第07篇文章公元前265年,墨西拿向罗马求援,因为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侵略墨西拿,这个叙拉古,就是曾经让雅典栽了跟头的希腊殖民城邦。
墨西拿很弱小,他知道靠自己无法抵御叙拉古的入侵,于是决定去求外援。
一开始,外援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罗马,一个是迦太基。
为什么最终墨西拿选择了罗马呢?因为罗马距离他们更近。
面对墨西拿使者的求援请求,罗马陷入了犹豫,因为墨西拿跟罗马没关系,他也不是罗马联盟中的一员。
但是,若是拒绝了墨西拿的请求,罗马又会心有不甘,因为墨西拿在被罗马拒绝之后就会求援迦太基,迦太基若是帮忙了,那他的势力范围也会得到扩张。
元老院拿不下主意,便将此难题抛给了公民大会,最终,公民大会同意对墨西拿施以援手。
公元前264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罗马军团在克劳狄乌斯的带领下离开了罗马。
到了墨西拿,克劳狄乌斯没有耽误一丁点时间,与前来迎接他的墨西拿市民签订了同盟协议。
简而言之,墨西拿现在已经是罗马同盟中的一员了。
罗马军团踏上西西里岛之后,与叙拉古进行了第一场会战,罗马军团获胜。
之后,叙拉古单独与罗马媾和,罗马接受了和谈请求。
此后,叙拉古一直站在罗马这一边,直到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时候被汉尼拔策反,可能是叙拉古觉得罗马即强大又宽容,因为罗马作为战胜者,并没有侵略叙拉古半点土地,也没有在叙拉古建立傀儡政权。
叙拉古除了赔偿一点金钱外,加入了罗马同盟,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与此同时,迦太基蠢蠢欲动了,因为西西里岛中的一半是迦太基的势力范围,而另一半的墨西拿和叙拉古都进入了罗马同盟中,这对于迦太基来讲,威胁不小。
此前,罗马就与迦太基打过交道,从罗马共和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就与迦太基签订了条约,当时,迦太基是强国,罗马是弱国,因此,与迦太基前后签订的两次条约于罗马来讲,都是不平等条约。
迦太基人说:“没有迦太基的允许,罗马人在海里连手都不能洗。
”余襄子跳出来调皮地问迦太基人:“那罗马人能在海里撒尿吗?”一阵阴冷的冷风吹过,余襄子弱弱地说道:“你们接着打,我去撒尿。
历史—布匿战争
历史—布匿战争布匿战争是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41年爆发的一场战争,是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帝国之间的一次重大冲突。
这场战争的起因源于控制西西里的权力争夺。
虽然战争历时长达23年,但是对于罗马来说,这场战争是其整个扩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起因埃里奥斯岛是西西里岛的一个港口,也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
公元前264年,当地的卡尔塔汉人在岛上占据了一个小城市,但不久之后遭到了迦太基的反击。
由于埃里奥斯岛对于罗马以及迦太基来说都十分重要,因此这次冲突成为了这场战争的起因。
二、进展罗马共和国派遣了一支军队前往西西里,而迦太基的领袖汉尼拔则亲自率领迦太基的军队进行进攻。
从公元前264年开始,两国之间的战争就愈演愈烈。
在战争的初期,罗马处于困难的境地。
由于缺乏海军力量,罗马无法阻止迦太基从海上进攻。
因此,罗马尝试与其他城邦建立联盟,并是那些政治观点与自身相似的城邦为自己争取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战争趋于白热化。
在战争的中期,罗马迎来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将领:元老院领袖卢基乌斯·庞培。
他通过打击迦太基的经济利益,削弱了迦太基的实力,并且自己的军队也得到了逐渐扩大。
庞培的军队成为了罗马在布匿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
三、结果在布匿战争结束之后,罗马共和国在整个地中海地区确立了其霸权地位。
作为战胜方,罗马获得了大片领土,而迦太基则不得不放弃其控制的领土,并且还需要向罗马缴纳大笔战争赔款。
布匿战争的胜利使得罗马逐渐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并且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继续扩张其领土和影响力。
同时,这场战争也改变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并且对于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布匿战争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整个地中海地区乃至欧洲历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战争虽然结束,但其对于欧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至今尚存。
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罗马人在意大利建立霸业之后,就开始了向地中海周边区域扩张。
它首先遇到的劲敌是西部地中海霸国----北非的迦太基。
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
到公元前6世纪时,它已成为1个囊括北非西部沿岸,西班牙南部、巴利阿里群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的帝国。
当罗马兵锋指向西部地中海时,一场酷烈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同迦太基的战争共有3次。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的原因是罗马嫉恨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扩张。
罗马人在这次战争中创造性地将步兵短兵相接的战法通过“接舷吊板”应用于海上作战,充分发挥了罗马陆军的战斗力。
经23年的苦战,罗马军团获得胜利,迦太基被迫放弃西西里,交付赔款3200塔兰特。
罗马人并没有满足于这有限的胜利,而迦太基也不甘心于已有的失败,双方终因在西班牙的利益冲突,导致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面对罗马人咄咄逼人的压力,迦太基卓越的统帅汉尼拔先发制人,于公元前218年春夏之交,率90000步兵、12000骑兵和37头战象,从西班牙出发,翻越了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口,突然出现在意大利的波河平原,罗马人惊慌失措,屡战屡败。
公元前217年,在特拉西美诺湖战役中,罗马几乎全军覆没,执政官阵亡。
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率5万余人与罗马执政官瓦罗率领的8万多罗马军队会战于坎尼,即著名的坎尼战役。
汉尼拔用半月型战阵围攻罗马军队,结果杀死罗马军54000人,俘万余人,而汉尼拔仅损失6000余人。
坎尼战役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1个辉煌战例。
坎尼战役使罗马举国震动,但罗马人以坚韧的意志承受住了这次危机。
全国军民表现了空前的团结。
罗马人一方面与汉尼拔周旋拖延,另一方面派军进攻西班牙,终于使汉尼拔陷入困境。
战争中,罗马人也找到了自己能与汉尼拔相匹敌的统帅----西比欧。
他提出了进攻迦太基本土的计划,调动汉尼拔尾随而来,战场从意大利转到了迦太基。
布匿战争介绍
战前迦太基基本情况
经济 能力
早在勃罗奔尼撒战争期间(431-404 BC),希腊史家就记载迦太基的财力超 过所有的希腊城邦,可以与波斯王媲美。
军事 能力
本族公民不愿参军,主要依靠雇佣 兵作战。海军十分强大,是战前地中海 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政治 理念
政府拥有执政官、元老院,监察院、 公民大会,与罗马类似。注重血统,十 分排外,外邦人没有政治地位。
坎尼战役
兵力:罗马参战总兵力7万6千人,其中包括5万5千重装步兵,1万5千 轻步兵,以及6千骑兵。而迦太基军则有大约三万名重装步兵、六千名轻装步 兵与八千名骑兵。 结果:罗马只有一万人逃脱,其余基本战死,失去了元老院三分之一的元 老。迦太基损失六千人,老兵几乎无损失。坎尼会战是人类军事史上单日死 亡人数最高的战役之一。
第二次布匿战争
(前218年-前201年)
又称“汉尼拔战争”
汉尼拔·巴卡(BC247—BC183)
西方战略之父
汉尼拔是签订第一次布匿战争合约的哈 米尔卡的长子。 汉尼拔九岁时,父亲哈米尔卡将其带到 神殿前,引导其发誓:“我汉尼拔只要一息 尚存,就永远与罗马为敌。”然后随父前往 西班牙,为迦太基开拓殖民地。
风暴前夜
常理上讲,迦太基完全输掉了这场战争,而且几乎失去了和罗马一战的 但此时的罗马人并未察觉,战争风云已经在西方涌现,他们将为保家卫 任何资本。罗马的扩张目标也转向北方。第二次布匿战争前,罗马已经推进 国进行一场决死抗争。倘若不是得益于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以及稳固合理 到波河一线,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以及科西嘉、撒丁、西西里等岛屿, 的政治制度,罗马人眼前拥有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是地中海西部无可置疑的霸主。
战争影响
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为关键的战争,是罗马由弱转强的重 大转折,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也是导致罗马共和国兴 旺的最终原因。
《布匿战争》世界历史故事
《布匿战争》世界历史故事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把它们之间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
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和店铺一起看看历史故事《布匿战争》吧!罗马于公元前273年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后,开始向外扩张,与早已称霸西地中海的迦太基发生冲突,于是引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把它们之间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主要战场在西西里岛及其附近海域。
公元前264年,罗马出兵渡过梅萨纳海峡,击败迦太基军,战领梅萨纳(今墨西拿)城,继而占领西西里岛大部地区,于公元前262年攻占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西南岸的主要据点阿格里真托。
但迦太基具有海上优势,仍控制着西西里岛西部地区和沿海一些要塞。
为夺取海上优势,罗马迅速扩建海军,并发明了新的海战技术装备一一接舷吊桥。
在公元前260年的米拉海角战和公元前356年的埃克诺姆斯角海战中,大败迦太基舰队,随后乘胜登陆北非。
公元前255年,迦太基发动反攻,在北非的罗马军大部被歼,前往增援的罗马舰队则在返回途中遇风暴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罗马重建舰队,于公元前241年在西西里岛以西埃加迪群岛附近重创迦太基舰队,夺得制海权。
迦太基无力再战,被迫讲和,放弃西西里岛及其与意大利相邻的各岛屿。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
罗马背信弃义,继续扩张。
迦太基不甘失败,准备复仇。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迦太基军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
次年春,罗马向迦太基宣战。
汉尼拔先发制人,于公元前218年4月率步骑兵6万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出发,翻越天险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在提楔诺河和特雷比亚河地区连挫罗马军。
公元前217年,汉尼拔率军穿越毒气弥漫的沼泽地带,在特拉西梅诺湖附近的山口设伏,一举歼灭罗马追兵两万余人,并继续挥师南下。
坎尼之战分析:汉尼拔完胜罗马的秘密
坎尼之战分析:汉尼拔完胜罗马的秘密引言公元前218年,两大古代强国汉尼拔率领卡大利亚军队挑战罗马共和国。
在坎尼之战中,汉尼拔取得了惊人的胜利,这一胜利被认为是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坎尼之战的胜利之因,揭示汉尼拔完胜罗马的秘密。
战争背景坎尼之战发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是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军队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汉尼拔率领卡大利亚军队跨越阿尔卑斯山脉,挑战罗马的统治地位。
罗马军队在坎尼一带集结,准备与汉尼拔一决雌雄。
汉尼拔的策略1.环绕包围:汉尼拔以较小规模的军队吸引罗马部队,然后利用迂回包围的战术将对手困在包围圈中。
2.利用地形:坎尼之战地势复杂,汉尼拔巧妙利用河道和山脉,构建天然防线,限制罗马军队的行动。
3.蔑视规则:汉尼拔采取一些出其不意的行动,如向敌人发起夜袭等,打破罗马人的规则思维。
罗马的失误1.过分自信:罗马对自身的实力过分自信,忽视了敌人的潜力和战术。
2.分裂指挥:罗马指挥官内部存在分歧,指挥不统一,无法有效应对汉尼拔的战术。
3.缺乏机动性:罗马军队在山地地形上行动受限,无法迅速响应汉尼拔的各种进攻。
坎尼之战的胜利因素1.领导力:汉尼拔出色的军事智慧和领导能力是坎尼之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2.灵活性:汉尼拔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战术,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迅速决策。
3.士气:汉尼拔的军队士气高涨,士兵对他的忠诚度极高,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结论汉尼拔在坎尼之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战斗才能,最终取得了战争史上的经典胜利。
罗马的失误也成为了汉尼拔胜利的催化剂。
坎尼之战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次军事史上的传奇,值得我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的地中海霸权争夺
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的地中海霸权争夺布匿战争(Punic Wars,或译布匿克战争)是地中海世界两大豪强——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共和国之间进行的三次大战的总称,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Punici(布匿库斯)。
以下是关于布匿战争的详细概述:一、战争背景●罗马的崛起: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早期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一大强国。
其后,罗马的扩张矛头转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的强盛:迦太基位于当代北非的突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
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强大国家,占有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等地,成为罗马向海外扩张的劲敌。
二、战争过程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前241年)●起因:罗马和迦太基因争夺西西里岛而爆发战争。
●主要战场:地中海上的海战,开始在西西里岛交战。
●结果:罗马取得胜利,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
迦太基被迫签订不平等和约,将西西里岛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并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
罗马在西西里建立第一个行省,并随后强占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著名事件: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入侵罗马。
●主要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和坎尼战役中,罗马接连惨败。
但罗马采取迂回战术直捣迦太基本土,汉尼拔被迫回援,最终在扎马战役战败。
●结果:迦太基战败,丧失全部海外领地,交出舰船,并向罗马赔款。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年-前146年)●性质: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经过:罗马主动进攻,长期围困迦太基城。
迦太基不甘被进攻,奋起作战,但城内发生饥馑,终被罗马军队攻陷。
●结果:迦太基战败惨遭屠城,领土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三、战争影响●罗马的崛起:布匿战争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为其后来的扩张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迦太基的衰落:迦太基作为地中海的强国,在战争中遭受重创,最终灭亡。
布匿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布匿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布匿战争是在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名战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布匿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布匿战争的结果三次布匿战争,对罗马和迦太基都有深远的影响。
布匿战争的结果,也让欧洲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迦太基被迫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
正是因为这些条约,为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迦太基对罗马人的一次报复。
这次布匿战争的结果,或许是迦太基没有想到的。
因为在这次战争前期,迦太基一直处于优势,甚至达到了罗马城下,罗马国岌岌可危。
要不是迦太基的本土受到其他攻击,或许欧洲的历史将会被改变。
无奈上帝眷顾罗马,面对这样的机遇,罗马人乘胜追击,将迦太基之前占领的城市又全部夺回。
第二次布匿战役,让迦太基损失惨重。
第二次布匿战争,让罗马人对迦太基恨之入骨。
基于这种情感,第三次的布匿战争,让迦太基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布匿战争的结果,彻底改变了罗马和迦太基的历史。
这次战役之后,迦太基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罗马也因为这次战役,由弱变强,成功取代迦太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罗马共和国开始变得强大,逐渐地影响到了欧洲其他地方。
在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占据了地中海不少地方,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奴隶。
为罗马共和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地中海区域后来的历史命运奠定了基础。
布匿战争的目的布匿战争在欧洲的历史上至关重要,它是开启罗马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那罗马发动布匿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布匿战争一共发了三次。
每次布匿战争的目的都是不同的。
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发动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因为双方都是处于国运的上升期,领土矛盾成为双方主要矛盾。
只有获得地中海区域的霸权,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由迦太基主动发起的。
这次布匿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夺回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失去的东西。
三次布匿战争的始末是怎样的
三次布匿战争的始末是怎样的第一次布匿战争,分成两个战场,陆战和海战。
陆战在第一次布匿战役中并不是主要战场。
陆战发生的主要战略目的仅仅只是封锁海港,防止对手从本土增兵。
公元前262年。
罗马围攻Agrigentum获得胜利,士气大振。
到了公元前256年-前255年,罗马共和国决定再次进行大规模的陆地战争。
虽然在陆战中获得了胜利,但是罗马人在海战中的优势并不明显,无法对迦太墓舰队进行报复。
为了摧毁迦太墓的基地,罗马人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用来运输军队和武器。
迦太墓为了阻止罗马舰队,组织兵力,与罗马舰队在埃克诺穆斯角进行海战,最终却被打败。
罗马军队也一路突袭,占领了突尼斯。
迦太墓无法接受苛刻的和平条件,于是雇佣了赞提帕斯来提升迦太基的战斗力。
在赞提帕斯帮助下,迦太基的军事实力大增。
并且在突尼斯战役中大败罗马军队,使得罗马侵略非洲的企图失败。
但是罗马并没有放弃,在战争后期,罗马人的围困战术让迦太基在海战中连续遭受重创。
迦太基的军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补寄,作战十分疲惫。
在Aegates Islands海战之后,迦太基的雇佣军爆发了一场起义。
陷入困境的迦太基不得不与罗马人签订条约,长达23年之久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胜利而结束。
第二次布匿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是迦太基的复仇之战,但依然是罗马获得了最终胜利。
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迦太基失去了地中海的西西里岛。
于是就不得不向伊比利岛发展。
但是罗马再次警告迦太基的领导人汉尼拔,不得穿过埃布罗河,否则将对迦太基进行军事打击。
但是汉尼拔无视罗马人的警告,依然向埃布罗河进攻。
罗马共和国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接受审问,被拒。
于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为了准备这场战争,汉尼拔在利比里亚境内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战象部队。
公元前218年,汉拔尼率领军队向阿尔卑斯山进发。
在进军过程中,汉尼拔征服了比利牛斯山和埃布罗河之间的小部落,但部队在征服的过程中损失十分惨重。
进攻五个半月的时间,迦太基军队来到了达波河,与罗马军队在提契诺河附近开战。
古罗马战争故事:布匿战争
古罗马战争故事:布匿战争布匿战争是古罗马与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着名战争。
这场战争前后进行了3次。
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是一个不大的城邦。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一大强国。
其后,罗马便把扩张矛头转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位于今天北非的突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
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强大国家,占有北非明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等地,成为罗马向海外扩张的劲敌。
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盛产谷物的西西里。
罗马军队分为4个军团,每个军团约4200—6000人,基本属于常备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特别是海军,在地中海地区属一流。
公元前264年,地处意大利、西西里海峡要地的麦散那城邦由于雇佣兵起义,麦散那向迦太基和罗马两方求救。
迦太基和罗马先后派兵前来干预,双方为各自利益互不相让,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故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的爆发。
经一系列交战,罗马军队取得陆上作战的一些胜利,但迦太基在海上一直处于优势。
但善于模仿的罗马,以一艘搁浅的迦太基战舰为样板,在希腊人帮助下,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船只结构同迦太基人的一样,也是桨式战船,但罗马人制造了一种搭有尖钩的活动吊桥,将它钩到对方战舰的甲板上,这样不习水战的罗马人就可沿长板冲向敌船,在甲板上打一场陆地战,发挥罗马军团人数多的优势。
公元前241年3月,罗马的200艘战舰在伊干特群岛大败迦太基海军,迦太基不得不求和,赔款3200塔兰特,罗马取得了西西里及其他一些岛屿;嗣后又乘迦太基雇佣兵起义之机,出兵占领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亚两个岛屿。
罗马取得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并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
公元前221年,迦太基为了夺回失地,任命25岁的汉尼拔为主帅,又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出身于一个军事贵族家庭,自幼随父从军,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外交才能的培养,懂得几种语言,能发动不同国籍的人为他作战,并无条件地服从他。
第一次布匿战争-米列海岬海战(公元前260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米列海岬海战(公元前260年)以墨西拿事件(公元前265年)为开端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军队取得初步的胜利,公元前264年,罗马出兵西西里,与叙拉古联合作战,至公元前262年,控制了西西里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但战争的胜负远未确定。
因为迦太基的舰队还没有受到攻击,在罗马没有海军的情况下,迦太基可以利用海军进行回击,封锁西西里和意大利海岸,断绝罗马军队的后路,置罗马军队于绝境,也正是慑于迦太基海军的威力,西西里南岸的不少大城市继续据守着。
当时的罗马是个农业国家,只有农民组成的陆军,作战勇敢、顽强,尤其擅长近战和肉搏。
在统一意大利半岛过程中,他们所向无敌,名闻海外。
海军方面是迦太基占据优势,约有500艘战舰。
其海军官兵对航海、作战都颇有经验。
当时罗马没有像样的战舰,也没有富于海战经验的人员。
战争爆发后,罗马陆军虽在西西里陆战中取得局部胜利,但迦太基海军北攻南意大利,罗马不能从海上应战,陷于被动。
罗马要想在与布匿人的战争中获胜,要想称霸地中海以至建立帝国,只有必须由一个陆军强国变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陆海军强国。
为了争取最后胜利,罗马人作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公元前261年决然兴建海军,那时的战船构造还比较简单,战船主桅杆上只有一面巨大的四角帆,一旦遇到逆风船只就只能困守原地。
当然,除了利用风力,当时也没有更先进的动力装置,主要以人力来驱动战舰。
在一艘标准的战船上,还配有机弩和投石装置,周围设盾牌加以保护。
甲板的下层是桨手所在的地方,最初的战船两侧分别只有一排桨手,随着战船的规模越建越大,需要的桨手也越来越多,桨手舱被分成了两层、三层,甚至是五层。
由两人或三人同操一桨,有三排桨手的被称为三列战船、有五排桨手的自然就是五列战舰。
发展到后来,还出现了六列和七列大大型战舰。
在当时的地中海除了希腊人,则以迦太基人的造船技术最高,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航海民族,他们拥有着那个世代最为强大的海军,整支舰队均由五列战舰组成,并且在舰首装有很大的撞角,这些撞角不但能撞伤敌军的战舰,甚至可以剪断敌舰的船桨!而当时的东地中海霸主希腊人,还只能造出三列战舰。
公元前202年布匿战争扎马战役的分析
第1章扎马之战(公元前202年)威廉·西摩 [英][出自《世界上二十次重大战役中的决定因素》]扎马之战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
在这次会战中,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后尊称为阿非利加努斯)打败了迦太基将军汉尼拔。
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前,迦太基已成为西地中海的主要大国。
在这以后的数世纪期间,迦太基进行了频繁的征战,并把它的商业帝国扩展到了北非、西班牙、西西里岛和撒丁岛。
但是,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它和与之保持了几乎300年同盟关系的罗马发生了冲突。
那时,罗马主宰着整个意大利半岛,它对迦太基人距自己如此之近深感不安,而且,它对西西里岛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公元前264年,罗马发动了第一次布匿战争。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41年。
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在陆地和海上(这场战争主要是海战)作战的迦太基将领们没有得到国内政治家的有力支持,结果,他们的舰队被歼灭,西西里岛和撒丁岛落入敌手。
在后来的许多年里,哈米尔卡·巴卡在西班牙大力增强迦太基人的实力。
公元前218年罗马人发动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哈米尔卡·巴卡的儿子汉尼拔就是从西班牙向罗马发起陆路进攻的。
汉尼拔在意大利转战16载,取得了(特别是在初期)巨大的战果,赢得了诸如特雷比亚、特拉西梅诺湖、坎尼等会战的胜利。
然而,他在征战中并没有得到迦太基的大力支持。
公元前207年,他的弟弟哈斯德鲁巴率军增援,结果却在意大利北部的梅陶罗河畔战败而死。
事实上汉尼拔在被召回迦太基之前已在意大利南部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迦太基人还在其他战场作战,其中最重要的战场是西班牙。
战争爆发后不久,罗马派西庇阿两兄弟(巴布利阿斯与尼阿斯,他们分别是阿非利加努斯的父亲和叔叔)前往西班牙摧毁迦太基的实力,并切断汉尼拔的补给线。
起初,他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当哈斯德鲁巴和他的弟弟马戈以及另一个哈斯德鲁巴(吉斯戈的儿子)统帅的3个迦太基军团增援伊比利亚半岛后,西庇阿两兄弟随即遭到失败,并在战斗中阵亡。
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罗马军队损失人数考析
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罗马军队损失人数考析
黄康
【期刊名称】《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7)001
【摘要】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古代西方世界一次意义极其重大的战争.在最初的3年里,即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16年,罗马接连遭遇惨败,公民集体损失的人数大抵在70000人左右.然而,这并不是整体绝对人数的减少,而是公民集体中有产基层人数的损失.这一阶层人数的损失直接威胁着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动摇了共和国的基础.此外,部分政治官吏和军事将领的阵亡使罗马业已危急的局势更加恶化.
【总页数】4页(P97-100)
【作者】黄康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26
【相关文献】
1.布匿战争中的罗马武士 [J], 安仔
2.回望罗马走遍帝国遗迹——西地中海霸权易主决定西方文明走向的布匿战争 [J], 刘怡;
3.布匿战争中罗马取胜原因新论 [J], 路运洪
4.第二次布匿战争孤掌难鸣:汉尼拔的悲剧 [J], 郭晔旻
5.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的失败根源分析 [J], 张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马内战取胜的原因介绍
罗马内战取胜的原因介绍罗马内战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要围绕两个主要人物分别叙述,一个是凯撒,一个是屋大维。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罗马内战取胜的原因介绍,希望你喜欢。
罗马内战取胜的原因凯撒对高卢的战争之所以能够取胜,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罗马军队在人员和技术装备上占有优势。
罗马当时是发达的奴隶制国家,经济水平较高,军队多年征战,素质好、经验丰富。
而高卢各部族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没有形成国家,以游牧为主,经济十分落后,军队素质和装备都比较落后。
因此,罗马军队在其扩张过程中通常都能打败社会发展阶段比较初级的各部落和地区。
第二,凯撒本人智勇双全,有一条正确的战略战术和谋略计策。
军事上,他善于周密侦察敌情和地形,不囿于单一的战法,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方式,行动果断,目的坚决,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和迅速构筑工事,长于快速机动兵力、实施突然打击,一旦击溃敌人则定要跟踪追击,务求全歼敌人而取胜。
屋大维在罗马内战中取胜,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因为元老院和军队中拥有大量凯撒的旧部,许多民众也曾受过凯撒的恩惠,因此对屋大维的支持不遗余力,这是他独具的优势。
屋大维年轻时就随凯撒学习军事、管理军队,从而熟悉了军队,培养了军事斗争能力,更深刻地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
同时,屋大维也认识到军队的功利化与个人化倾向,知道只有利用金钱才能牢牢控制军队,因此对士兵极为慷慨。
此外,他还建立众多士兵殖民地,创立退伍金制度,以解决退伍老兵的生存问题,消除士兵的后顾之忧。
屋大维的这些政策,加上凯撒之子这一特殊身份的号召力,为他博取了广大士兵的爱戴,确保了军心的稳固,此外他还用一系列政绩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正因为他能准确判断时局,以军队为主要力量,重视赢得民众的拥护,并冷静分析斗争形势,以巧妙地策略分化、利用敌人,同各个派别的关系都达到了翻云覆雨的地步,因而最终取得内战胜利。
罗马内战爆发的原因公元前146年,罗马进入晚期共和国时期。
这一时期罗马出现全面危机,奴隶起义风起云涌,平民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和复杂。
布匿战争的战争背景是什么
布匿战争的战争背景是什么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Punici(布匿库斯),发生于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这场战争最终以迦太基被夷为平地而结束。
布匿战争发生的战争背景是什么?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布匿战争的战争背景,希望对你有用!布匿战争的战争背景布匿战争是在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名战争,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Punici(布匿库斯)。
此战的开始还要从罗马说起。
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是一个不大的城邦。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一大强国。
其后,罗马便把扩张矛头转向了西地中海的迦太基。
迦太基位于今天北非的突尼斯,由腓尼基人移民建成。
公元前3世纪已发展为一个富庶的强大国家,占有北非明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沿海、西西里的大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等地,成为罗马向海外扩张的劲敌。
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盛产谷物的西西里。
罗马军队分为4个军团,每个军团约4200—6000人,基本属于常备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特别是海军,在地中海地区属一流。
布匿战争的胜利给罗马带来了的影响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名字来自当时罗马对迦太基的称呼Punici(布匿库斯),发生于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这场战争最终以迦太基被夷为平地而结束。
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总共发生过三次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264年到前241年之间,起因是争夺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霸权,最终古罗马胜利;第二次布匿战争是迦太基失败后,开始向欧洲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展,罗马警告汉尼拔不可穿过埃布罗河,但是汉尼拔无视并穿过向东北进军,罗马要求交出汉尼拔遭拒后,开始宣战,最终罗马胜利;第三次布匿战争发生于前149年至前146年,当时罗马忙着东西作战,但担心迦太基再次挑战,于是要求迦太基搬入北非内陆,迦太基拒绝后,罗马立即宣战,最终罗马血洗迦太基,迦太基被毁,成为历史。
不懂海战的古罗马竟然战胜了航海大国,夺得地中海西部的控制权
不懂海战的古罗马竟然战胜了航海大国,夺得地中海西部的控制权共和政体下的罗马,在摸索中又慢慢的强大起来,并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战争,这期间主要是与迦太基之间发生的布匿战争,这场战争的原因可以说是罗马为了保护自己的海上防御战略的需要,这一点就需要来看一看地图就能明白。
当时的罗马势力已深入到意大利半岛,处于这一区域的雷焦也属于罗马的保护之下,而与雷焦仅一海之隔的墨西拿受到了锡拉库萨的进攻,于是,墨西拿向罗马寻求帮助。
墨西拿向罗马救援的原因是雷焦与墨西拿隔海相望,他们之间的海峡距离非常近,几乎是这面点个火把对面就能看见。
这么近的距离,如果墨西拿受到了进攻,那么就会对雷焦形成威胁,也就会对罗马形成威胁。
从军事方面来说,雷焦是罗马军事防御的缓冲地。
所以,罗马决定出兵墨西拿,而罗马的的出兵,又影响到了当时迦太基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争夺墨西拿的战斗,其本质是为了争夺环绕南意大利海域的制海权。
因此,罗马人会选择出兵墨西拿,而迦太基人也绝不会对墨西拿坐视不理,为了防止罗马人势力范围的扩大,迦太基赶快又与锡拉库萨结成同盟军,共同迎战罗马军队。
于是,第一次布匿战争拉开了序幕,这时是公元前264年。
在战争初期,锡拉库萨担心在自己与罗马人战斗时,迦太基反而会坐收渔人之利,于是,锡拉库萨转而向罗马求和,并与罗马结成了同盟关系。
锡拉库萨与罗马的联盟,让迦太基在西西里势力受到更大的威胁。
这样,迦太基与罗马的战争不可避免了。
在与迦太基的战争中,罗马人渐渐领悟到控制海洋的重要性了,但从本质上来说罗马人终究是个农牧民族,在当时,罗马没有一艘战船,而迦太基是当时地中海的第一大航海国家,所以,发展海军对罗马来说势在必行。
为了实现称霸西西里的目的,海战不可避免,而对于当时没有一艘船的罗马人来说,唯一的选择是只能学习造船,罗马人将收缴的迦太基蓬特型战船拆卸再组装,通过模仿造出了自己的战船。
罗马人不但模仿,还会创新,比如罗马人的“乌鸦吊桥”法,也是让人耳目一新,首次下海的罗马海军取得了胜利。
罗马帝国为何能够横扫欧亚,称霸千年?六大原因,为您剖析-头条网
罗马帝国为何能够横扫欧亚,称霸千年?六大原因,为您剖析-头条网西方有一句谚语:“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
又说:“罗马无敌”。
如果细看历史,会明白对于罗马,这两句话都不是过誉。
自共和时代开始,罗马军队在地中海世界进行了数不清的战斗,罗马从第伯河畔小小的城邦,发展成西方世界无以伦比的巨大帝国,立国九百年以上。
先后击败拉丁同盟者、伊达拉里亚人、高卢人(含山内高卢和山外高卢)、萨莫奈人、意大利人、伊庇鲁斯、叙拉古、迦太基、西班牙人、马其顿、科林斯等希腊城邦、条顿人、森布里人、塞琉古、脱勒密埃及、本都、凯尔特人、以色列、帕提亚、萨尔马提亚人。
罗马帝国最盛时,其面积达173万平方英里,人口达6000万-7000万,这些都是罗马军队一点一点打出来的。
那么,罗马军事上无以伦比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罗马的公民权制度。
这个因素往往是被强调的,但也往往是被忽略的。
罗马的伟大,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公民权制度。
有公民权的人才能当重步兵,也就是说,主力军人都是有完全权利的人。
不要忽略这点!军人的想法是“要我打仗”,还是“我要打仗”。
对军队的战斗力,往往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个原因是军队制度的威力,罗马人没有任何天然优势可以利用,他们没有浩瀚的戈壁保护自己、没有成群的马匹,他们是被日尔曼人称为“小意大利”的矮子。
他们的敌人不是贫困不堪,连铁器都炼不好的蛮族,其中排不上号的凯尔特人,都会打造锋利的铁剑。
罗马人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只有制度。
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确立公民兵制度,到高卢攻陷罗马之后确立国家供给武器的制度;到马略军事改革;到2世纪以后把军队由步兵为主力逐步转变为以骑兵为主力。
罗马始终能够及时的修正自己的制度使之合乎实际需要。
这跟许多国家的改革举步唯艰或者干脆制度完全僵化,走一不算一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希腊诸城邦,在公民兵制度衰落之后,就再拿不出什么解救的好办法来了)。
罗马的军事制度的特别之处,主要是军团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匿战争中罗马取胜原因新论[]第20卷第3期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Vol. 20. No. 3JOURNALOF XUCHANGTEACHERS COLLEGE No. 3. 2001[收稿日期] 2000-06-20[作者简介]路运洪(1965-),男,河南扶沟人,许昌师专历史系讲师,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布匿战争中罗马取胜原因新论路运洪(许昌师专历史系,河南许昌461000)[摘要]新兴的罗马共和国之所以敢于同西部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进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反复较量并最终取得胜利,其中决定因素当归罗马人所具有的强烈民族进取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战争心态。
它包括领导集团的高瞻远瞩、公民兵制度下的强大凝聚力、广大公民的整体团队精神以及全体罗马人传统精神与现实扩张欲望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罗马;迦太基;布匿战争;扩张;心态[中图分类号] K1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9949(2001)03-0094-04公元前264-146年的布匿战争,结束了西部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的历史,罗马一跃而成为地中海的主人。
那么,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诸方面都很难和迦太基相匹敌的罗马,为何敢于向迦太基挑战并最终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呢?本文欲就此问题,略述浅见。
一、在布匿战争前,罗马人已经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连续征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而且由此培养出了公民强烈的扩张意识。
罗马社会内部剧烈涌动着的惯性扩张力量,是罗马人取胜的潜在因素早在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为了本族的生存,就已经开始了以拉丁姆为中心以攻为守的一系列战争,凭着严肃、虔敬、勇敢和质朴务实的精神,先后征服了伊达拉里亚人、萨莫奈人和南部的希腊人城邦。
尽管连年征战使罗马人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取得的利益足以使罗马人感到自豪。
战争使罗马国土不断扩大、奴隶数量猛增、财富急剧积累、国威日益提升。
因此首先是罗马贵族的扩张欲受到进一步的刺激。
多数的罗马平民,其政治经济地位也因国内反对贵族斗争和对外战争的胜利而得到不断提高,其身份和权利得到了一定保障,战争同样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尽管土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随着军事殖民地的建立以及占领区公有地的分配,平民的土地要求也部分地得到了满足,据统计:“从公元前343年至前264年,大约把6万份土地分给了拉丁人和罗马人,其中罗马人占4万份。
”[1](P44)债务的减免,土地的分配及政治地位的提高,大大调动了他们参与战争的积极性,从公元前3世纪初叶开始,由这些小农组成的军队也就日益转变为罗马国家对外扩张的工具,全体罗马公民积极参予并倾全力支持对外的扩张行动。
在引起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的墨西拿问题上,罗马元老院鉴于迦太基陆海军的强大和财力的雄厚,本来不敢轻言开战,而是将该问题提交到百人队表决,以试探公民的战争态度。
不出所料,百人队迅速作出了派遣远征军到西西里作战的决定,这就意味着罗马人同迦太基人的战争序幕已经拉开。
该事件充分表明,罗马公民在长期的掠夺战争中已形成强烈扩张意识,正是公民急剧膨胀的海外扩张意识构成了罗马对外征服的强劲动力。
以征服为荣的民族意识的发展,驱使他们倾尽全力支持这场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既使在汉尼拔反复蹂躏意大利并使罗马人面临灭顶之灾时,罗马人也没有丧失胜利的信心,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战斗情绪。
公元前218年的波河一战,罗马3万军人丧生。
回顾光荣的历史,他们无法忍受这样的耻辱。
于是“平民不顾元老贵族的反对和阻挠,推举民主派领袖盖约·弗拉米尼为执政官,负责统帅军队”[1](P92),与深入罗马腹地的汉尼拔一决雌雄。
为了对付剽悍的汉尼拔,公民们积极响应元老院的号召,迅速组成了13个军团的兵力。
汉尼拔的反复蹂躏,是对罗马人忍耐力的严峻考验。
屡次的失败,使饱经战火的罗马公民在保卫国家、保卫家园的前提下,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
据估计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全体公民约有13·7万,而参加军队的就有10万人,组成了22-24个军团[2],最终战胜了汉尼拔。
对此阿匹安曾赞扬到:由于谨慎和幸运,罗马人的帝国达到伟大而持久的地位,当取得这个地位时,在勇敢、忍耐和艰苦奋斗方面,他们超过所·94·有其他民族。
[3](P16)战后获得的大量赔款、掠夺的大量财物、战利品以及外部行省的丰富税收,极大地充实了罗马国库,这使罗马人的生活水平很快超出了地中海世界其他地区。
故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创伤并没有给罗马公民以深刻的教训,反而成为罗马人的光荣,使罗马人的征服欲愈加膨胀,成为向迦太基复仇并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夺取更广阔土地的契机。
此时,罗马人的帝国思想急剧膨胀,他们已经不能容忍任何与之抗衡的国家存在,那么迦太基的毁灭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罗马元老院和新贵们在战争中起到了核心领导作用,他们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内政、外交及军事方略,使罗马人在和平时不忘危机,在危急时精诚团结,因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条件下,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从而为罗马争取到了有利的生存、发展机会与空间共和国建立后,其权力中心是由若干个贵族家族控制的元老院,事实上在整个共和时代,元老院始终处于国家的领导核心地位。
政府公职选举的统计数字表明,罗马政府实际上是由一个属于不到20个家族、大约2000人组成的封闭俱乐部般的集团管理着。
[4](P126)从本质上讲是奴隶主贵族的寡头专制。
在布匿战争爆发前夕,平民中的上层已经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
长期以来,平民阶层争取政治、经济平等所取得的成果实际上被转变为豪门贵族的胜利。
豪门贵族的加盟,一方面为元老贵族集团输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又使平民心理获得了平衡,平民把保护自己利益的希望寄托在了由他们中间选举出的执政官、人民保民官等人身上。
因此对于质朴务实的人民来说,顺从经过他们改造的政府当局和社会习俗不仅是应尽的义务,而且也是一种美德。
同时,共和国一系列征服战争的胜利,也都是在元老院的领导下取得的,因而元老院的核心地位在战前就已经牢固确立了,在以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争中,每个阶段它都成功推行着积极稳妥的内政外交方针。
其核心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不断加强。
尤其是在灵活的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战争的决策组织方面,充分表现出元老贵族集团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驾驭战争的娴熟手法。
公元前263年,罗马军队侥幸占领墨西拿,直抵叙拉古城,在攻城无效形势下,为达到控制西西里的目的,罗马执政官施展外交手腕,以保有东部西西里的一块肥沃土地为诱饵拆散了叙拉古国王海龙二世同迦太基的联盟,促使海龙二世与罗马结盟。
双方的结盟不仅免去了一场互相削弱的消耗战,而且大大地便利了罗马军队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因此罗马军队很快切断了迦太基人同海峡的联系,作好了战胜迦太基的准备工作。
这无疑给迦太基人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西西里的军事行动对罗马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它是罗马人越出意大利向海外扩张的第一步。
元老院试探性政策的成功则预示着迦太基灾难的到来,在第一次较量中侥幸胜利的罗马,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潜力,无疑这等于给罗马统治者服下了一剂海外扩张的兴奋剂。
第一次布匿战争刚刚结束,精疲力竭的迦太基又遭遇回到非洲的2万名雇佣兵暴动和附属种族大规模的武装反叛。
当时罗马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把迦太基雇佣兵的叛乱看作是会引起普遍混乱的严重国际危险,因而它乐意出兵帮助迦太基,严厉镇压这次叛乱。
但是,当叛乱士兵于前238年在撒丁尼亚也发动了反抗迦太基人的武装斗争并向罗马人求援时,利益的驱动使罗马政府迅速改变了态度,因为这为罗马人兼并该地区提供了绝好机会。
于是,罗马人趁火打劫,立即派出军队去援助反叛,夺取迦太基的要塞,进而强行兼并了撒丁尼亚和科西嘉,从此取得了第二个海外行省。
该行省的取得,不仅给罗马带来了丰厚税收,而且为罗马上层人物提供了担任新的官职—总督和大法官等—的机会,自然也给罗马公民带来了可观回报,部分满足了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渴求,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海外扩张欲望。
罗马元老院在内政外交方面,从不墨守成规,它依据国内外的总体形势适时制定灵活的内政外交政策。
这在汉尼拔战争前同迦太基签定的双边边界协定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战争后,迦太基迅速恢复了元气,为补偿失去西西里及其他岛屿的损失,汗米尔卡受命经略西班牙,并且取得很大成功。
罗马元老院很清楚迦太基占领西班牙的战略意义,但此时罗马国内出现了大批退伍军人要求取得小块份地的巨大压力,北方边境又面临着高卢人入侵的严重威胁。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并集中兵力对付高卢人,同时稳定迦太基,防止迦太基人进军比利牛斯山与山南高卢人联合进攻罗马,有必要同迦太基一方的将军签定一个边界协议作为缓冲,同时这也是对迦太基的一种约束。
为此罗马被迫承认了挨布罗河以南为迦太基的实际控制区。
但当罗马击败了高卢人、稳定了国内形势以后,便以汉尼拔进攻了挨布罗河以南的罗马人盟邦萨贡托为借口,指责迦太基政府,要求交出汉尼拔,并以战争相威胁,立即表现出了强硬的外交态度。
可以说罗马元老院从来都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捞取利益的机会。
迦太基为西部地中海海上强国,拥有强大的海军。
罗马元老院意识到,若要战胜迦太基,首先就要拥有一支足以与迦太基抗衡的强大海军。
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他们付出了惊人的精力和巨大代价。
可以说他们是从零开始建立起了一支舰队。
没有造船知识,他们就以夺取的迦太基船只为模型,并加以改进,在船头装上“渡鸦”,以弥补自己海军的不足,发挥海军的陆战性能。
尽管罗马舰队建立起来了并进行了战术的改进,但它并不具备将胜利进行到底的航海知识,因而其海军舰队一再遭到风暴及迦太基海军的毁灭性打击。
尽管如此,元老院并没有放弃消灭迦太基海军的计划,他们“依靠向最富有的居民借款”,又筹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为此“罗马人几乎耗尽了财富”[4](P84)。
就是依靠这支舰队,罗马迫使迦太基第一次接受了和平。
罗马元老院敢于向海上优势挑战,并倾尽全力、坚定不移地战略部署和战争方针,不可不说是深谋远虑的结果。
罗马的对外扩张战争从本质上讲是驱使广大公民为统治阶级火中取栗,但是汉尼拔的入侵却是使罗马社会结合为整体的粘合剂。
汉尼拔的反复蹂躏,无疑地在罗马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同时屡次失败也使罗马人士气消沉。
在此举国惶恐的危急情形下,罗马元老院的核心作用得到·95·了充分发挥。
公元前216年坎尼战役惨败,罗马54000名士兵被歼,万余人被俘,执政官鲍路斯阵亡,瓦罗仅以身免。
对这次战役失败负有重大责任的执政官瓦罗,“却受到了元老院同僚的盛情接待,并对他仍对共和国保持信心表示感谢”[4](P101)。
元老院的宽容态度很快得到公民们认可,他们在元老院的号召下,大批新兵再次被征召入伍,这就为罗马灾难性的损失提供了更多的补偿,而汉尼拔的胜利也没有扭转其人数上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