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区别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意义的研究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探析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探析[摘要]理解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科学内涵是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是对价值决定问题从不同研究角度进行的探讨,价值创造不是价值分配的依据,价值分配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
[关键词]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分配;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兼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也是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关键是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正确理解。
价值分配以价值形成为前提,价值形成又与价值创造相联系。
要准确理解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首先应当厘清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和劳动的分析,指出劳动者提供的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的具体形式后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活劳动凝结了商品的新价值,是物化劳动转移价值的决定性条件。
劳动价值论为确立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科技化、信息化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广泛运用,体力劳动的比例大幅减少,机器设备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更加突出。
于是有学者指出必须突破马克思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观点,并从马克思对价值实体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了诸多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要素价值论。
他们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中的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属于主体方面因素,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属于客体方面因素,因此可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主体客体两大因素决定。
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那么商品价值也应当由主体和客体两大因素共同构成,主体因素即劳动因素,客体因素即是科学技术、组织管理、资本和土地等非劳动因素。
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讲解分析
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理念、方法和工具目次一、引言: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二、价值链管理三、作业基础管理四、价值链分析与作业基础管理的结合五、流程管理及其分析工具六、作业工程法——一个有效的工具七、管理会计的作业基础化展望一、引言: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在中国业已成为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在全球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网站上键入“价值链”这一关键词,便可找到至少50篇以上的中文的研究文献的链接,是关于价值链管理和价值链会计的。
笔者也是通过这一方法了解到这一新近的热门领域的研究成就的。
可喜的是,沉寂已久的管理会计领域因为这一课题的升温似乎又焕发出一线生机。
然而,作为一名职业管理咨询顾问,从个人眼光看来,现阶段中国的研究还存在如下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对“价值链”这一战略管理范畴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从而导致对价值链分析在理念、方法上存在偏差,由此造成在价值链会计定位上的谬误;其次,由于缺乏对西方工业化国家价值链管理应用实务的历史和最新发展的了解,从而使得研究始终停留在管理理念的阐述和应用前景的规划设想层面上,缺少能够对我国管理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最后,也是真正促使笔者撰写本文的直接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研究未能建立起一套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直至管理工具的学理研究模式。
为此,始终无法建立起这一管理和会计相结合的新领域的研究框架,更无从说起在这一框架下逐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所以,笔者深感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其价值应当定位于为管理和会计学术界、实务界提供了一个引发思想碰撞和智慧交流的契机。
二、价值链管理价值理论认为,一个企业欲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在创造价值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创造的价值等于消费者的可察觉收益(B)减去投入的成本(C),是产成品的价值与生产成品所牺牲价值的差额。
可察觉收益是消费者对产成品认可的价值,是对产成品价值的一种评价。
探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的争论及意义
摘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生产要素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用价值分配来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退化。
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矛盾,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导理论与具体分配方式的关系。
关键词:价值创造,生产要素,分配,价值实现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收入分配结构与方式不断变化,非劳动生产要素收入合理性问题引发了近年来新一轮劳动价值论论战的高潮。
这一论战的实质在于劳动价值论面临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大难题,即如何解释劳动价值一元论与收入分配多元论或非劳动要素收入合理性之间的表面矛盾。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一、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的争论及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是由价值实现尤其是价值分配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引起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分配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的讨论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致形成以下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是以苏星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为代表的。
苏星强调要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批评了谷书堂在其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利息和利润说成是根据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所作的贡献而给予的相应报酬,并把它确立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观点,认为这不符合实际,是混淆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和非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本质区别。
而且赞成“马克思所说的另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与价值的实现有关而与价值决定无关。
”的观点。
第二种是谷书堂、柳欣提出的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认为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已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决定,需要在其基础上扩大劳动的外延,加入资本、土地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及技术变动下的利益关系,扩展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把使用价值的生产或劳动生产率加进来,把劳动定义为,生产一定量的使用价值所体现或支出的劳动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从而推论出“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的关系。
意义与价值的哲学探讨研究报告
意义与价值的哲学探讨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意义与价值的哲学问题。
通过对意义与价值的定义和区分,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本报告将从哲学的角度对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并探讨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1. 引言意义与价值是哲学讨论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基础,还涉及到人类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本报告将从哲学的角度对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并探讨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意义的哲学探讨意义是人类思考和行为的基础。
在哲学中,意义可以被定义为对生活和存在的目的和理解。
不同的哲学家对意义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康德认为意义是由道德和理性所决定的,而尼采则主张个体自主地创造意义。
意义的探讨也与人类的存在和意识有关,例如,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3. 价值的哲学探讨价值是人类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基础。
在哲学中,价值可以被定义为对事物和行为的重要性和优劣的评判。
不同的哲学家对价值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价值是由人类的目的和理性所决定的,而尼采则主张个体自主地创造价值。
价值的探讨也与人类的道德和伦理有关,例如,康德认为道德价值是普遍适用的,而尼采则主张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价值。
4. 意义与价值的关系意义和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依存的。
意义为人类行为提供了目的和方向,而价值则评判了行为的重要性和优劣。
意义和价值的关系也与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有关,例如,个体可以通过创造自己的意义来赋予行为价值。
此外,社会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评判。
5. 意义与价值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在个体和社会层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个体层面,意义和价值为人类行为提供了目的和动力,帮助个体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幸福。
在社会层面,意义和价值为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提供了基础,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6. 结论本报告对意义与价值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探讨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价值管理)关于区别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意义的研究最全版
(价值管理)关于区别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意义的研究关于区别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的意义的研究1.辛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形成内涵的辨析》,《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1期2.宋冬林蔡玉程《对价值决定问题的再认识》,《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225页4.宋秀军谭学武《价值决定和价值形成——兼和蔡继明教授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5.戴天宇吴栋《价值本质及其形成过程——对劳动价值论得再推导和新拓展》,《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期6.张聚昌《坚持劳动价值论必须客观评价不同劳动和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理论探讨》2001年第5期(总第102期)7.韩存《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8.伍红建《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创造的特殊性》,《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年10月9.谷书堂《全国劳动价值论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10.刘红学《劳动价值论:价值形成的多元性和劳动要素重要性的统壹》,《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24卷第2期11.钱桂春《对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拓展》,《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3月第1期12.黄正山《对财富创造和价值形成及分配问题的再思考》,《学术探索》2004年2月第2期13.邓俊荣梁艳红《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16卷第6期14.吕洁华张良《高技术价值形成机理研究》,《学术天地》2005年第6期15.周天勇《智能化的高科技劳动手段也创造和形成价值》,《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月第1期16.蔡得久段鹏飞《价值、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于价值的形成和分配》,《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7月第4期17.陶菁张敬陶《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依据的思考》,《企业经济》2005年第2期18.逢锦聚《关于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分配理论的壹些思考》,《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19.关柏春《“价值分配和价值创造无关论”评判》,《岭南学刊》2007年第1期20.李光远《怎样认识生产资料对价值形成的作用》,《理论研究和创新》2002年第1期21.陈忠卫《试论企业家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企业经济和管理》2003年9月第24卷第125期22.童水栋周红云《试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5卷第2期23.张亚《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性、价值形成性和劳动价值论》,《理论探索》2004年第6期24.陈建华《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第20卷第3期。
意义与价值的定义
意义与价值的定义在人类社会中,意义和价值是两个广泛而且涉及面广的概念。
它们是我们对事物和经验的评估和解释的基础,也是我们为了追求和实现目标而制定行动和决策的指南。
然而,对于意义和价值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它们是主观和个体化的。
意义是我们对于世界和存在的理解和解释。
它包含着我们对于事物和经验的认知和评价。
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可能会因为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等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创作和表达自己的作品可能是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而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探索和理解自然界的奥秘可能是最有意义的追求。
价值是我们对于事物和行为的重要性和好坏的评价。
它代表着我们对于什么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事情的看法。
价值的定义也是个体和主观的。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价值体系和优先级。
例如,对于一些人来说,金钱和物质财富可能是最重要的价值,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人际关系和内心的平静可能更有价值。
尽管意义和价值是主观的,但它们在社会和文化中是共享和构建的。
社会和文化的共同认知和共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价值框架和意义的背景。
这种共同的认知和共识有助于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协作和共同追求目标。
它们也是我们制定道德和伦理规范的基础,指导我们对于正确和错误的判断。
然而,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世界中,意义和价值的定义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不同的文化、宗教、价值观和道德观可能存在冲突和差异。
对于跨文化和跨国界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我们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观,以建立一个和谐和平等的社会。
因此,意义和价值的定义在不断变化和演变。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
这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意义和价值。
例如,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公平正义可能成为更加重要的价值观和意义。
在个人层面,对于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定义也是重要的。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和充实。
探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的争论及意义
探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的争论及意义一、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概念二、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三、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争论四、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意义五、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案例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价值创造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自身的生产、创新、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从而实现了企业或个人自身的价值增长;而价值分配则指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如何在价值创造的基础上,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让经济资源更加合理地流动。
二、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非常紧密,两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价值创造是生产者、企业或个人通过创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创造的,而价值分配则是通过各种渠道将创造出来的价值再分配到社会各个领域。
此外,价值分配还能够推动价值创造,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努力。
三、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争论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问题上,有许多争论。
3.1、价值分配是否符合公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资源的分配往往会出现不公平情况,这让一些人质疑如何创造一个更公平的分配机制?一些人认为,市场竞争是解决经济分配不公问题最有效的手段,而市场竞争能够使生产者在竞争中获得收益并创造财富,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公平地分配经济资源。
3.2、价值创造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有些人认为,在现代经济中价值创造不仅仅是通过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的,技术进步是一个更有效的价值创造方式。
而技术进步也会带来反作用力,例如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从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3.3、价值创造和共享经济的关系共享经济的兴起也对价值创造的问题带来了挑战。
在共享经济中,人们可以通过分享车、住房、办公空间等来实现资源的共享。
但是,共享经济也存在问题。
例如,对于汽车共享服务,尽管使用量很大,但产品质量不一,且管理难度大。
此外,共享经济是否公平地分配收益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价值与意义关系的现代哲学阐释
价值与意义关系的现代哲学阐释价值与意义关系的现代哲学阐释摘要:价值是主体性哲学的重要概念,指客体对主体的效用,而意义则是生存哲学的范畴,指的是人与世界的天人合一关系。
前者是有限的,后者是无穷的,意义为价值奠基。
关键词:价值;意义;主体性;生存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30-02价值与意义是一对含混不清的概念,经常替代、混合使用,不加区别。
日常生活中的混用尚可理解,但学术语言的混用则后果严重,有待深入阐发。
二者都是哲学概念,需要站在现代哲学的立场上才能索解。
一、价值价值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的老问题,但价值论或价值学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在西方系统地发展起来。
价值论源于西方,是作为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反叛出现的,是为了给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纠偏。
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价值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以及价值与事实的关系,这二个问题可以看作价值论的基本问题。
在第一个问题上,研究结论是价值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价值主客体的统一;第二个问题是休漠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概括为二个互相关联且层层递进的问题,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与价值学何以可能的问题。
研究结论是,事实与价值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这个统一的基础即实践。
伴随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价值论研究创造性地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思想,形成了基本理论主张。
这种主张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界定价值关系,认为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是否同主体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的关系。
价值既不是单纯的主体,也非单纯的客体,而是主客体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以主体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暗含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这种统一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真理内在地具有价值内容,因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来就是社会生活的二项基本内容,且不可分割。
恩格斯说:“人只需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的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不应当到虚幻的彼岸,到时间空间以外,到似乎置身于世界的深处或与世界对立的什么‘神’那里去找真理,而应当到近在咫尺的人的胸膛里去找真理”[1]。
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一样吗
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的异同引言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是经常被提及的概念。
虽然两者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它们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定义、内涵和应用等方面分析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异同。
定义研究价值指的是一项研究所具有的实际或潜在的价值,即该研究在理论、实践或应用上能够为学术界、社会或行业产生的重要影响。
简而言之,研究价值强调的是研究对于学术和社会的贡献程度。
而研究意义主要指的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即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以及研究的结果对学术界和社会的意义何在。
研究意义强调的是研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内涵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在内涵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研究价值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价值:研究对于学科学术领域的发展是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社会价值:研究对于社会发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前景。
3.经济价值:研究对于经济领域的投资回报、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4.文化价值:研究对于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的贡献程度。
5.人文价值:研究对于人类理解、人类思维方式和人类文明的推进等。
而研究意义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学术意义: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创造性、原创性和新颖性,以及对于学术理论和方法的拓展有何作用。
2.社会意义:研究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
应用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评价:研究价值是学术界对于研究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2.学术认可: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研究往往能够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3.资金支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研究项目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研究的开展。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解决:具有较高研究意义的研究项目能够解决学术领域或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2.社会影响:具有较高研究意义的研究成果能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决策支持:具有较高研究意义的研究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决策的制定。
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讲解分析(doc 11页)
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讲解分析(doc 11页)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理念、方法和工具目次一、引言: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二、价值链管理三、作业基础管理四、价值链分析与作业基础管理的结合五、流程管理及其分析工具六、作业工程法——一个有效的工具七、管理会计的作业基础化展望一、引言: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在中国业已成为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在全球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网站上键入“价值链”这一关键词,便可找到至少50篇以上的中文的研究文献的链接,是关于价值链管理和价值链会计的。
笔者也是通过这一方法了解到这一新近的热门领域的研究成就的。
可喜的是,沉寂已久的管理会计领域因为这一课题的升温似乎又焕发出一线生机。
然而,作为一名职业管理咨询顾问,从个人眼光看来,现阶段中国的研究还存在如下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对“价值链”这一战略管理范畴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从而导致对价值链分析在理念、方法上存在偏差,由此造成在价值链会计定位上的谬误;其次,由于缺乏对西方工业化国家价值链管理应用实务的历史和最新发展的了解,从而使得研究始终停留在管理理念的阐述和应用前景的规划设想层面上,缺少能够对我国管理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最后,也是真正促使笔者撰写本文的直接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研究未能建立起一套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法直至管理工具的学理研究模式。
为此,始终无法建立起这一管理和会计相结合的新领域的研究框架,更无从说起在这一框架下逐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所以,笔者深感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其价值应当定位于为管理和会计学术界、实务界提供了一个引发思想碰撞和智慧交流的契机。
二、价值链管理价值理论认为,一个企业欲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在创造价值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创造的价值等于消费者的可察觉收益(B)减去投入的成本(C),是产成品的价值与生产成品所牺牲价值的差额。
价值定义与价值创造
价值定义与价值创造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对价值的定义和创造有更深入的思考。
价值并不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东西,它能够被人类塑造、创造。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价值的各种定义和价值创造的不同方法。
一、价值的定义价值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由于它在不同的领域和文化意义下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些人认为它比较难以定义。
在经济学中,价值通常被定义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贡献性质。
也就是说,一个物品或服务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多少满足和效用。
然而,在人文科学领域,价值更多地被定义为对于人类文明和有益的人类发展有一定贡献的品质。
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价值是一种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
在这个意义上,价值是一种客观上真实存在的东西。
人类通过各种方式创造、塑造这种价值,控制它的分配和使用,从而实现人类的目标和价值。
二、价值的创造在道德哲学和经济学中,价值的创造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经济学中,价值创造常常被定义为企业和创业者通过创造某种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获得一定额度的利润。
而在道德哲学中,价值创造被定义为致力于人类利益的行为和活动。
然而,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价值的创造都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过程。
创造价值通常需要创造性思维、商业合作和资本投资等多种因素。
所以说,价值的创造是一种多方面的过程,需要人类的各种能力和资源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产生高价值的创新和创造性活动。
三、价值创造的几种方法在商业和经济管理领域,关于价值创造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在经济活动中结合运用。
下面就谈几种常见的价值创造方法。
1. 物质价值创造物质价值创造是指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中,通过创造和提供有用的物质财产获得价值。
这种价值创造办法主要是在早期的贸易和制造业中比较流行的,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产品。
2. 情感价值创造情感价值创造是指通过创造和提供符合消费者心理和精神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营收和盈利。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艺术和娱乐领域,例如电影、舞蹈和音乐等。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价值的含义,认识到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
2. 引导学生掌握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过程。
3. 帮助学生认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价值创造和实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价值的含义与特征:价值的概念、价值的对立统一性、价值的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
2. 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区别与联系、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过程。
3. 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意义: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对国家繁荣的意义。
4. 提高价值创造与实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价值的含义、特征,阐述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过程和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创造与实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和案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 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实践活动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准备教学PPT,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价值创造与实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价值创造与实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价值的含义与特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过程、价值创造与实现的意义。
2. 教学难点:价值的对立统一性、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区别与联系、提高价值创造与实现能力的方法。
七、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价值的含义与特征,阐述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关系。
高中政治教案:探究创造和实现价值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教案:探究创造和实现价值的重要性价值创造和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离不开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因此,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探究创造和实现价值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一、价值的含义和种类价值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个体生活等领域,人们所赋予的事物和行为所拥有的价值意义。
具体而言,我国传统文化里关于价值的理解是人的价值与自然、社会的价值相互关联,相互激发,构成人与自然、社会的有机整体。
价值既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各类。
二、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创造是指通过人类创造、生产、发现、探索等方式,创造出有意义、有用价值的事物。
而价值的创造需要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的支持。
而在过程中,人类需发掘出内在的潜能和各方面的源动能,方能达到创造有价值事物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里,价值的创造更多的是依赖于人脑的智慧创造,也离不开科技、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价值的实现价值的实现通常是指通过生产、消费、交易、利润等方式,实现某些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实现是指通过生产设备、工艺技能、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使得创造的物品、服务或其他事物合理、严谨、有效地实现其意义、价值。
而在消费、交易、利润等方面的实现中,通常是指在完成消费和交易过程中,能够合理、有效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从而实现价值传递和价值转化。
四、价值的重要性人类社会是在创新和价值的推动下不断前进的。
在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也涵盖了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基本因素。
因此,探究创造和实现价值具有重要性。
(一)推动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同时,在科技、文化和经济领域中,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
(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水平。
论文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论文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区别和联系引言在学术领域中,论文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是两个常常被提及的概念。
尽管它们紧密相关,但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容易混淆或将它们看作是同义词。
本文将探讨论文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区别和联系,并对它们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论文研究价值的定义与特点论文研究价值是指一个研究项目或论文所具有的重要性、贡献度和实用性。
它反映了研究工作的独特性和独创性,以及对学术或应用领域的影响力。
论文研究价值通常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1.前沿性和新颖性: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应该能够探索前沿问题并提出新的思考角度,填补学术领域的研究空白。
2.解决实际问题:论文研究价值基于其对现实世界的贡献。
这可以涉及到解决某个社会问题、提供实际应用方法或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3.学术意义:一个有价值的论文应该为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
4.启示和启发:有价值的论文应该能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启示和启发,引领他们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
论文研究意义的定义与特点论文研究意义是指一个研究项目或论文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相关性。
它关注研究的深远影响和学术价值,并强调其对特定领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
论文研究意义通常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1.理论贡献: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应该能够为学科理论建设提供新的观点和证据,推动学科内涵的不断发展。
2.方法贡献:有意义的研究应该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或数据分析技术,为学术界的研究者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指导。
3.学术交流:一篇有意义的论文应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促进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4.理论指导:有意义的研究应该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建设提供指导,为实际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论文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联系与区别论文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也存在着一些区别。
首先,论文研究价值更侧重于研究工作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它关注研究的独特性和影响力,以及对社会、行业或学术界的意义。
研究现状 关于区别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意义
关于区别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意义的研究观点摘录一、有关“价值形成”的内容在这里,除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或者说物化劳动对价值形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实现活劳动的传导,能把活劳动的能量加于劳动对象之上以改变其原来的物质形态;二是能实现活劳动的吸收,能把活劳动凝结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因此,讲价值的形成过程,要回答的就是什么因素构成了商品价值的实体。
其价值的实体构成就是多元的,不同的要素在其价值形成过程中就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不但劳动要素要发挥作用,非劳动要素也要发挥作用。
价值形成是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可以想像,人如果离开物,或者物离开人都是不能生产出商品的,从而也不能形成价值。
二是要把价值的形成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具体的过程来看待。
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活劳动,一种是死劳动即物化劳动。
活劳动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创造价值的劳动。
死劳动是凝结在生产资料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物化劳动。
劳动者借助生产资料进行劳动而生产出的新产品,是活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产物,劳动过程一结束,劳动便由流动形式转化为物的形式并凝结在新产品当中。
这种新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人们消费的生活资料;另一类是即将进入新的劳动过程的生产资料。
由于离开活劳动,生产资料本身只是一堆死东西,所以生产资料又被称为过去的劳动或死劳动。
因此,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产品,或者说创造出新价值。
死劳动即生产资料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新价值。
-----我们需要重新开始寻找这个“共同的东西”。
先转到最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所提供的社会服务,诸如搬运工、清洁工等。
社会服务也是一种特殊的、以相互作用场为存在形式的物质资料,具有无形性、易逝性等特点,而这种性质恰恰说明了,价值形成可以不以任何实物为载体,甚至不需要厂房、设备等任何形式的资本介入,而直接显示为人之脑力控制、调度和驾驭下的人之体力或(和)自然之力的必要耗费,并以此参与社会交换,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且与效用无关。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议论文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议论文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意义是一个古老而又深远的哲学问题。
理解和追求生命的意义一直是人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而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
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不仅可以为个人自身带来满足和成就感,还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创造价值可以给个人带来满足和成就感。
人的成长和进步往往源于挑战、努力和付出。
当我们能够创造出具有价值的事物和成果时,我们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和努力是有意义的。
无论是写一篇优秀的文章、研发一种创新的产品还是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些都是我们创造价值的方式。
通过创造价值,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创造价值也能够带来成就感,让我们感到自己在生活中不仅仅是消费者,而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的创造者。
其次,创造价值也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通过不断创造价值,才能够推动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无论是发明一种新的科技产品、设计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还是提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只有通过这些创造价值的举措,社会才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繁荣发展。
创造价值不仅对个人有意义,也能够激发他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形成良性循环。
当我们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时,我们也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进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
此外,创造价值也是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达到某种成就和高度。
而实现这些追求,往往需要通过创造价值来实现。
无论是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通过创造价值,我们可以不仅仅满足于现状,而是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总结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而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创造都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创造不仅仅是指物质层面上的发明创造,还包括思想、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创造。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和成功,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和进步。
首先,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人类的智慧和才华得以通过创造的过程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人们不断地探索、思考和实践,他们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创造可以是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新的方法和创意。
也可以是从大事做起,从发明一个新的科技产品、建设一座雄伟的建筑或者创作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体现。
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创造,它们都给人们带来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人们感到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其次,创造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造,人们不断地面对挑战和困难,从中学会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
创造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能力,更需要创新和创造力。
而这些能力和品质,正是通过不断地创造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的。
每一次创造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人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提升自己。
同时,创造也是一个锻炼个人毅力和坚持的过程。
成功的创造往往需要时间和努力,需要不断地尝试和修正。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人们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第三,创造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艺术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
而这些都离不开创造的力量。
创造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原动力。
通过创造,人们发明了种种科技产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比如发明了电力和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通过创造,人们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使得文化的交流更加广泛,人们的审美和情感得以满足。
通过创造,人们探索了许多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使得人类的思维更加开阔,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创造,创造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立下了丰功伟绩。
意义和价值的体现和实践
意义和价值的体现和实践人生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开始思考,我们究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的生命有什么价值。
这两个概念看起来非常相似,实际上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意义是指人生中为了追求某种目标所要做的努力,而价值则是指这种努力在人生中所带来的价值和影响。
意义和价值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人们创造意义和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
一些人通过追求事业成就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另一些人则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或者是社会公益事业来寻找自己的意义所在。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追求方式,但是人生中不管你怎么追求,意义和价值的实践才是最关键的。
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要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因为在追求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
无论是我们想要得到更好的职位,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想要参加志愿者活动,我们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坚定自己的信心,保持自己的激情和热情,并且推动自己向前。
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意义和价值。
意义和价值不是天赐的,它是通过努力和行动才能创造出来的。
我们需要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去积累经验,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尊重他人。
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成长过程,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人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因为在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追求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因为只有通过和谐共处,我们才能够创造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合理的规划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对未来进行规划和思考。
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设定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而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寻找和实现自己想要的意义和价值。
公司价值创造研究论文.doc
公司价值创造研究论文摘要:从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角度探讨公司的价值和价值增值的途径,并以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企业价值;模型1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估价模型折现自由现金流量公司价值观是西方被最为广泛地认同和接受的主流公司价值观,而且被西方研究者和著名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成果所证实。
这一模型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中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公司并购和公司财务等领域。
FCF折现模型认为公司价值等于公司预期现金流量按公司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同时考虑永续增长价值。
V C=∑nt=1+FCFF t t+FCFF tWACC-g其中WACC是加权资金成本,t为预测的年限,g是永续增长率。
这种理论认为企业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预测期企业价值,二是稳定增长后的永续价值。
模型参数。
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进行公司估价时,需要确定的输入参数主要有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折现率估算和自由现金流量的增长率和增长模式预测。
①预测未来自由现金流量。
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而不是历史的现金流量,因此需要从本年度开始预测公司未来足够长时间范围内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这是影响到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估价准确度的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预测者对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行业结构与竞争、公司的产品与客户、公司的管理水平等基本面情况和公司历史财务数据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熟悉和把握公司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产品与顾客、商业模式、公司战略和竞争优势、经营状况和业绩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远景预测。
在分析公司和行业的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对行业和产品及公司经营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要对公司未来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定位进行预测和评价,对公司销售、经营成本、折旧、税收等项目进行预测,而且要求预测者采用系统的方法保证预测中的一致性,在预测中经验和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由资本市场决定的,是建立在资本市场价值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由公司自己设定或是基于账面价值的账面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区别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意义的研究1. 辛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内涵的辨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1期2. 宋冬林蔡玉程《对价值决定问题的再认识》,《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225页4. 宋秀军谭学武《价值决定和价值形成——兼与蔡继明教授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5. 戴天宇吴栋《价值本质及其形成过程——对劳动价值论得再推导与新拓展》,《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期6. 张聚昌《坚持劳动价值论必须客观评价不同劳动和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理论探讨》2001年第5期(总第102期)7. 韩存《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8. 伍红建《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创造的特殊性》,《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年10月9. 谷书堂《全国劳动价值论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10.刘红学《劳动价值论:价值形成的多元性与劳动要素重要性的统一》,《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24卷第2期11.钱桂春《对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拓展》,《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3月第1期12.黄正山《对财富创造与价值形成及分配问题的再思考》,《学术探索》2004年2月第2期13.邓俊荣梁艳红《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第16卷第6期14.吕洁华张良《高技术价值形成机理研究》,《学术天地》2005年第6期15.周天勇《智能化的高科技劳动手段也创造和形成价值》,《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月第1期16.蔡得久段鹏飞《价值、实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于价值的形成与分配》,《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7月第4期17.陶菁张敬陶《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依据的思考》,《企业经济》2005年第2期18.逢锦聚《关于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的一些思考》,《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19.关柏春《“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无关论”评判》,《岭南学刊》2007年第1期20.李光远《怎样认识生产资料对价值形成的作用》,《理论研究与创新》2002年第1期21.陈忠卫《试论企业家的价值形成与价值实现》,《企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9月第24卷第125期22.童水栋周红云《试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5卷第2期23.张亚《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性、价值形成性与劳动价值论》,《理论探索》2004年第6期24.陈建华《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第20卷第3期。
25.孙文婷《马克思劳动价值再认识——谈知识技术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20卷第4期26.罗珉《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月第1期27.郭富红《价值链创造价值的因素构成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12月28.张雷声《论价值创造的意义——析理论界存有误解的几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29.苏志炯《价值分析:劳动整体创造价值》,《价值工程》2006年第2期30.鲁从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南方经济》2006年第2期31.董有德《重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关于区别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的意义的研究观点摘录一、有关“价值形成”的内容在这里,除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或者说物化劳动对价值形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实现活劳动的传导,能把活劳动的能量加于劳动对象之上以改变其原来的物质形态;二是能实现活劳动的吸收,能把活劳动凝结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因此,讲价值的形成过程,要回答的就是什么因素构成了商品价值的实体。
其价值的实体构成就是多元的,不同的要素在其价值形成过程中就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不但劳动要素要发挥作用,非劳动要素也要发挥作用。
价值形成是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可以想像,人如果离开物,或者物离开人都是不能生产出商品的,从而也不能形成价值。
二是要把价值的形成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具体的过程来看待。
马克思把劳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活劳动,一种是死劳动即物化劳动。
活劳动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创造价值的劳动。
死劳动是凝结在生产资料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物化劳动。
劳动者借助生产资料进行劳动而生产出的新产品,是活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产物,劳动过程一结束,劳动便由流动形式转化为物的形式并凝结在新产品当中。
这种新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人们消费的生活资料;另一类是即将进入新的劳动过程的生产资料。
由于离开活劳动,生产资料本身只是一堆死东西,所以生产资料又被称为过去的劳动或死劳动。
因此,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产品,或者说创造出新价值。
死劳动即生产资料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新价值。
-----辛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内涵的辨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1期我们需要重新开始寻找这个“共同的东西”。
先转到最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所提供的社会服务,诸如搬运工、清洁工等。
社会服务也是一种特殊的、以相互作用场为存在形式的物质资料,具有无形性、易逝性等特点,而这种性质恰恰说明了,价值形成可以不以任何实物为载体,甚至不需要厂房、设备等任何形式的资本介入,而直接显示为人之脑力控制、调度和驾驭下的人之体力或(和)自然之力的必要耗费,并以此参与社会交换,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且与效用无关。
-----戴天宇吴栋《价值本质及其形成过程——对劳动价值论得再推导与新拓展》,《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期各生产要素共同形成价值,而不仅仅是劳动一个要素。
由于各生产要素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价值,仅一种要素也无法形成价值。
所以,价值的形成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即价值源泉的多元性。
-----刘红学《劳动价值论:价值形成的多元性与劳动要素重要性的统一》,《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24卷第2期非劳动要素虽然不是创造价值的直接源泉,但通过财富的分配、交换和价值转化,非劳动要素仍然是价值形成的重要因素和具有价值增值的潜能。
土地要素的增值表现在土地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创造的使用价值在与劳动或劳动产品交换后,土地所有者能够从中获得地租收入;资本的增值表现在生产过程结束后,在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要素的价值之后,债权人或投资人可以获得利息或利润分红;劳动的增值表现在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随生产力的提高而增加,除了满足劳动者及其赡养对象的基本生活消费之外,还能够不断满足劳动者及其赡养对象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黄正山《对财富创造与价值形成及分配问题的再思考》,《学术探索》2004年2月第2期高技术价值形成便是依据高技术内在技术规律,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为高技术成果化价值形态,以产业化、规模化经济为高技术成果资本化价值形态或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价值形态。
-----吕洁华张良《高技术价值形成机理研究》,《学术天地》2005年第6期二、有关“价值创造”的内容与价值形成不同,价值创造的问题要回答的是商品中的新价值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认为,创造价值的源泉是活劳动,而提供活劳动的是劳动者。
活劳动的耗费既决定了商品新价值的质,又决定了商品新价值的量。
很显然,没有活劳动,没有活的劳动过程就没有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说,商品新价值虽然是活劳动的凝结化或物化,但这种凝结或物化必须以活劳动的存在为前提。
活劳动既是过去劳动、物化劳动转移价值的决定性条件,又是新价值形成的决定性条件。
-----辛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内涵的辨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1期活劳动追加一个新的劳动量。
但是它保存已经物化的劳动量,并不是由于这种量的追加,而是由于它作为活劳动的质,或者说,是由于它作为劳动同那些包含过去劳动的使用价值发生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334页总之,在一个商品中,其大于生产资料价值的增殖价值不可能由生产资料带来,尽管不能离开一定的生产资料,并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生产资料,但生产资料本身是不能自行增殖的。
这个增殖的价值只能是由活劳动带来,是由活劳动新创造出来并凝结到新产品中去的。
-----辛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内涵的辨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1期既然活劳动是商品新价值的源泉,那么,商品新价值量的大小也必然由活劳动的实际耗费量所决定。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可表述为:第一,商品新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它所消耗的活劳动量,活劳动量越多则新价值量越大。
第二,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活劳动量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
第三,既然转移到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的价值是由过去活劳动的耗费量所决定的,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仅商品中的新价值取决于活劳动的量,而且其旧价值也取决于活劳动的量——过去的活劳动的耗费量。
第四,虽然活劳动量创造了商品的新价值量,但是商品的新价值量不是以活劳动量的形式存在的,而必须物化在一定的产品形态上(既可以是物质产品,也可以是服务产品),即必须转化为物化劳动量。
-----辛波《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内涵的辨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1期价值创造等于收益与资源投入之差,是扣除所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价值。
价值创造就是经济学上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不仅仅要弥补经营成本,还要弥补机会成本。
-----韩存《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什么是创造?什么又是价值创造?所谓“创造”,从质上讲,必须表现为事物新的出现;从量上讲,必须表现为这种事物数量上的增加。
所谓“价值创造”,从质上讲,必须表现为活劳动凝结为新的价值实体;从量上讲,必须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加。
这种价值实体的新出现和价值量的增加必须意味着全社会价值财富的增多。
如果价值财富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增加,那么所谓的“价值创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创造。
-----宋秀军谭学武《价值决定和价值形成——兼与蔡继明教授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由于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并不创造价值,但它们却要与劳动要素一起参与价值分配,这说明价值分配关系成立的理论依据不能从价值创造中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