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实习报告——地貌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地质地貌研究所。
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某某省某某市。
实习内容:
在地质地貌研究所的一个月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地质地貌调研项目,深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地质地貌调研,我参与了多个地质地貌调研项目,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组成等方面的调研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我学习了地质地貌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且深入了解了不同地质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2. 数据分析与处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地质地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了地质地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水平,为地质地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学术交流与讨论,在地质地貌研究所,我有机会参与了多次学术交流和讨论活动,与各地质地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拓宽了地质地貌研究的视野,了解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结语:
通过一个月的地质地貌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践操作的技能和方法。
这次实习让我对地质地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的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地质地貌研究所的指导和支持,让我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2篇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地貌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质构造以及地表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貌研究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在XX省的一座山区进行,实习时间为X月X日至X月X日。
2. 实习内容(1)地形测量:通过使用全站仪和GPS等仪器设备,对实习地点的地形进行测量和记录。
(2)地貌分析:根据地形测量数据,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分析,包括地貌类型、地貌特征等。
(3)地貌演变研究: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观察和研究,尝试推断地貌的演变过程,并将结果与实地观察相结合,提出地貌演变的可能机制。
(4)报告撰写:根据实习结果和分析,撰写地貌研究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过程、实习结果和结论等。
三、实习结果和结论1. 实地观察结果:(1)实习地点为一座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脊和山谷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地貌景观。
(2)山区地表被河流侵蚀形成了河谷地貌,河流在地表形成了峡谷、瀑布等地貌特征。
(3)山区还存在多处崩塌地和滑坡地貌,表明在过去的地质历史中存在过较强的地震和地质活动。
(4)山脚下形成了冲积扇地貌,表明山区在过去存在过多次冲积过程。
2. 实习结果分析:(1)山区地貌多样性较高,地貌类型复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河谷地貌的形成与河流长期的侵蚀作用有关,水流冲刷岩石形成了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
(3)崩塌和滑坡地貌的形成与地震和地质活动有关,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山区的震动和变形,使得山坡上的岩石发生崩塌和滑坡。
(4)冲积扇地貌的形成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的输送能力减小有关,当水流从陡坡流到平坦的山麓地带时,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沉积物得以沉积,形成冲积扇。
3. 实习结论: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观察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山区地貌多样性较高,地貌类型复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地质地貌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造成的地貌特征。
本次综合实习以地质地貌学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
二、实习目的1.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学习地质地貌学的实地调查和实验技术;3.研究实地地质地貌学所提供的信息,并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实习内容1.实地调查与采样:前往不同地质地貌类型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工作,收集与地貌形成和演化有关的数据和样本。
2.地貌过程解析:结合实地观察和收集的数据,分析地貌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探究地表地貌特征背后的地质机制。
3.地貌解释与重建:根据实地研究结果,提出地貌形成和演化的解释,进行地貌重建的尝试。
四、实习地点本次综合实习选择了位于某省的某地区作为实习地点,该地区具有多种地质地貌类型,如山地、河流、湖泊和沉积盆地等。
五、实习过程及结果1.地表地貌形态的观察与描述我们先后实地考察了该地区的山地、河流和湖泊地貌,在实地观察的同时,对地表地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山地地貌表现为陡峭的山脉和山谷,其中包括了冲沟、洼地和石笋等特征;河流地貌则表现为河床、河流岸边和洪积平原等地貌要素;湖泊地貌则呈现出湖泊形态、湖岸地貌和湖泊沉积物等地貌特征。
2.地质地貌调查与采样我们结合地貌形态的观察,分析了与地质地貌形成和演化有关的地质要素和过程,并进行了采样工作。
采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实地的地质地貌数据和样本,并进行后续的实验和分析。
3.地表地貌成因的解释与重建根据地质地貌的观察和采样结果,我们结合相关的地质理论和方法,对地表地貌进行了成因解释与重建的尝试。
以山地地貌为例,通过分析山地地貌的形态特征、地表岩层和结构,我们认为该地区山地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构造运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六、实习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地貌学在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宜昌水文地貌实习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 生 实 习 报 告实 习 名 称: 宜昌水文地貌实习报告 专 业 班 级 : 地理科学 120*班 姓名(学号): 樱散、零乱(2012119010***)2013年 11 月 01 日一、实习时间2013年11月1日2、 实习地点宜昌市宜昌水文站,三峡坝区、三游洞三、 实习目的1、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2、通过对野外系列、典型的水文现象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加深对本专业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专业性的思维与分析能力;3、通过野外实践锻炼,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
同时增强体质,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四、实习报告第一章 前言一、宜昌市概况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地。
随着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宜昌独特的大坝景观、峡江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复合资源优势日益凸现。
宜昌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距今25亿年前的元古界到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
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西陵峡境内,引起世界地质学界的浓厚兴趣,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1924年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调查了秭归至宜昌的西陵峡区地质,写下了《长江峡东地质及峡之历史》,将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地层命名为“志留系龙马岩”。
中部丘陵地区多喀斯特地质,山中多溶洞,沉积厚实的钟乳石、石笋遍布其中、形态各异,洞中往往有地下水系。
宜昌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下牢溪.三峡地区的地质特征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宙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
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貌学实习报告
我于今年暑假参加了一次地貌学实习,实习地点是在中国的某个地质公园。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观测和记录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以及收集样品进行分析。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公园内的一处河谷地貌区域,这里有着许多壮观的峡谷和河流。
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合作,利用测量工具和地质锤等设备,对河流的流速、河床的颗粒大小等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记录。
同时,我们还利用航拍无人机对整个地貌区域进行了航拍,以获得更全面的地貌特征数据。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前往了公园内的一个火山地貌区域,这里有着大片的火山岩和熔岩地貌。
我和同事们穿着防护装备,深入到火山口和熔岩流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貌特征观测和样品采集。
在观测和采集的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安全,确保没有发生意外。
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公园内的一个水下泉地貌区域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地调查。
这里有着许多水下泉眼和水下溶洞,非常神秘而壮观。
我们利用潜水装备和水下相机对这些地貌进行了拍摄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和图片。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貌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实地调查和测量的技能。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地质学实习的严谨性和艰辛度,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努力,为地质学的研究和保护做出更多的贡献。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参与地质地貌实习活动,了解地球地质地貌演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提高地质地貌学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地质地貌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内容1.地质地貌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地质地貌学的理论课程学习,包括地球构造与板块运动、岩石圈的分布和特点、地球内部的热力学作用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们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
2.观察和记录地貌特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先后前往了大峡谷、黄山等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主要观察了峡谷壁面、山脉形态、河流曲线等地貌特征,并实地测量了相关参数。
通过这些观察和实地测量,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识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3.采集地质标本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地质标本的采集和分析实验。
我们先后采集了石英砂岩、花岗岩、煤矿石等地质标本,并通过显微镜等仪器对其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质标本的特征和成因。
4.使用地质仪器设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使用地质仪器设备进行地质勘测和采样。
我们先后使用了全站仪、磁力仪、地震仪等设备,进行了精确的地质测量和勘测。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地质仪器设备,提高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地质地貌实习,我对地球地质地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发现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还需要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支持。
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地质地貌的奇妙与复杂。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对地质仪器设备的不熟悉,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和掌握使用方法。
其次是对地质标本的分析和识别,这需要一定的实验技巧和经验积累。
但是,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地质地貌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地质地貌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过程,还对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2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 (2)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 (2)精选2篇(一)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简介我在某地质调查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该单位是一家专业从事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价的机构,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地质队伍和先进的设备。
二、实习任务我的实习任务是参与一个地质调查项目,研究目标是某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形成机制。
具体任务包括野外地质观测记录、地质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
三、实习过程1. 野外地质观测:我和导师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地质观测工作。
我们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了整体的地貌测绘,包括地表地貌形态、地表特征分布等。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地质构造观测,包括断裂、褶皱和岩石夹层等。
在观测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仪器和测量工具,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地质样品采集:根据实习计划,我在研究区域进行了地质样品采集工作。
根据地质特征和导师的指导,我选择了不同的地质样品,并进行了标记和记录。
采集的地质样品包括岩石、土壤和沉积物等,这些样品将用于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3. 实验室分析:在实习的最后一周,我进入了实验室进行地质样品的分析工作。
首先,我学习了地质样品的处理和制备方法,例如样品的粉碎、筛分和烘干等。
然后,我进行了地质样品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包括岩石的成分分析、土壤的含水量测定和沉积物的颗粒分析等。
通过实验室分析,我深入了解了地质样品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四、实习收获通过一个月的地质地貌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地质地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地质工作中的基本技能,并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我对地质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观察和分析地质样品,我了解了地质地貌的发展过程和地质力学原理。
最后,我还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与导师和同事合作紧密,共同解决了许多地质问题。
五、实习总结这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大学期间最为难忘和有意义的经历之一。
宜昌三峡实习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宜昌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 11 月 1 日一、实习时间2012年11月1日 -11月3日二、实习地点宜昌水文站,三游洞和三峡大坝三、实习目的为了配合地貌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不仅能对所学地貌学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而且能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实习地地貌情况,并学会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同时,也通过实践,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实习报告(一)宜昌水文站宜昌水文站位于长江干流上中游交汇点(湖北省宜昌市滨江公园),是干流上中游的咽喉所在,是控制长江上游来水来沙的总控制站。
宜昌水文站属国家一类基本水文站。
长期以来,宜昌水文站为长江水利水电建设,水文科研,河流观察,中下游防洪预报,葛洲坝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珍贵翔实的水文资料。
宜昌站现有水位,水温,降水量,流量,悬疑质输沙量,悬疑质颗粒分析,水质监测等测验项目。
1、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的高程。
高程起算的固定零点称基面,基面分为绝对基面和测站基面;前者是以某河河口平均海平面为零点,目前全国统一用青岛基面(黄海基面)。
后者指测站最枯水位以下0.5-1米做起算点的基面,以便于日常的水位记录。
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量的增减,此外还受河道冲淤、风、潮汐、冰凌顶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流速测定用流速仪测定流速时,首先要选择测速垂线,并在测速垂线上选择测点测定流速。
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基本河槽较河滩多设测速垂线,在断面地形有剧转折和流速有显著变化的地方应多设测速垂线。
测速垂线选好后,在每根测速垂线上选择测点测定流速。
用浮标法测定流速选择观测断面:要求河道平直、通顺、水流平稳、断面稳定。
在观测断面上下游23-30米处分别选择上观测断面和下观测断面在上观测断面上游10米左右处设浮标投放断面。
在下观测断面处架设经纬仪。
测流开始前需要对测流面进行测量。
在浮标投放断面处投放浮标,当浮标到达上观测断面时开始计时,并在下观测断面处用经纬仪确定浮标在观测断面处的具体位置(确定测深起点距),并确定测定水深。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地质地貌研究所。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内容:
在地质地貌研究所的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项地质地貌调研和研究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调查方法,同时也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地质地貌仪器和设备。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和同事一起前往当地的山区进行了地质地貌调研。
我们使用了地质锤、野外地质罗盘等工具,对当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记录。
通过实地调研,我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参与了一项地质地貌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我们根据调研的结果,选择了一些代表性的地质地貌样品,并进行了采集和标本制作。
随后,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和化学分析仪器对地质地貌样品进行分析,这为我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调研和分析的技能。
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地貌学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对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地质地貌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貌学实习报告

地貌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某大学地质系。
实习内容:
在本次地貌学实习中,我深入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及其
形成原因,了解了地质过程对地貌的影响,掌握了地貌调查和地貌
图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地貌调查的实地工作,利用地图、航拍
影像和GPS定位等工具,对某一地区的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通过实地勘察,我对地表的各种地貌形态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地貌测量和记录。
除了实地调查,我还参与了地貌图解的工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地貌调查数据绘制地貌图,并对地貌图进行解译
和分析。
通过这一过程,我对地貌图解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
理解,也提高了我的地貌图解能力。
通过这次地貌学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貌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掌握了实地调查和地貌图解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对我未来从事地
质勘探、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实习
还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表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激发了
我对地貌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在实习结束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地貌学理论知识,提升地貌
调查和地貌图解的技能,为将来能够更好地投身地质工作做好准备。
感谢某某大学地质系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让
我收获颇丰。
宜昌野外实习报告

宜昌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湖北省,有一个充满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美丽城市——宜昌。
这里拥有世界著名的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是地理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的理想实习地。
作为一名热爱自然地理学科的大学生,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这次宜昌野外实习的旅程。
二、实习内容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师生一行前往了三峡大坝,了解了大坝的选址及功能。
在坛子岭和185平台,我们深入学习了坝区的岩层、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大坝的建设过程和结构。
在截流纪念园,我们探寻了有关三峡大坝截流和百万移民的历史,临时党支部还在园区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分别在莲沱村和洋坪进行了地质和地貌实习。
在莲沱大桥的长江支流三道水河流地貌,我们现场测试了宜昌峡东地区震旦系地层的产状,远眺长江南岸山地的三级古夷平面,还探究了南华系莲沱组和南沱组交界处的岩层。
在洋坪的大小天坑,我们观测了岩溶地貌的特点,并采集了岩石标本、测量了岩层的产状。
此外,我们还对宜昌地区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比对土壤样品颜色,测量树的胸径与树高,并估算了当地的生物量。
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宜昌野外实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三峡大坝的工程奇迹,还对自然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地质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现象,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这次实习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回顾在宜昌的野外实习历程,我们不仅在实践中丰富了自然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这次实习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们将珍惜这段时光,继续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综合实习旨在通过对特定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以及地貌形成与演化过程,并分析相关的自然地质灾害风险与防范措施。
本次实习任务包括野外考察、现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实践。
二、实习地区概况本次实习地为XX省的某县,该县位于该省西南部,地势起伏较大,行政区划面积较大,包含山区、河谷和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
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
三、实习过程及结果1. 野外考察:我们先后采取步行和驾车等方式,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层分布、地貌类型以及地貌特征。
2. 现地调查: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了该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3.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查阅资料、采集样品和分析实地观测数据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有关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信息和数据,包括地层分布图、地形图、空照图等,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4. 实地实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实地实践活动,包括地质调查、采样和样品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四、实习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综合实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研究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我们对该地区的自然地质灾害风险有了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为相关地质灾害的防范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另外,本次实习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实习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综合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地貌实习报告5篇

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精选5篇(一)报告主题:地貌实习报告报告时间:2023年6月一、报告背景和目的地貌实习是地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本次实习活动是在某山区进行的,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山地地貌的特征,了解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该地区地貌多样,包括山地、溪谷、冰川等。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现场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法,记录了各个地貌单元的地貌特征,包括山体形态、河流特征、土壤类型等。
2. 数据分析和整理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通过制作地图、绘制剖面图等方式,展示了地貌单元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和地貌特征的差异。
同时,我们还对各个地貌单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1. 地貌特征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山地地貌的特征,包括山峰、山谷、冰川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还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不同地貌单元的特征,为地貌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地貌研究方法的掌握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此次实习,我们熟悉了地貌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形图、卫星影像等工具进行地貌研究和分析。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实地考察需要团队合作和密切的沟通,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
通过共同完成实地测量、数据整理等任务,我们提升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地貌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实地考察时间紧张、数据采集不全等。
为了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建议在实习前进行充分准备,确定实地考察的重点和目标,并合理安排实地考察时间。
五、总结通过本次地貌实习,我们对地貌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应用,提高了地貌研究的能力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实地考察对地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四篇

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四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矗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秭归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一行学生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指导下,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
实习旨在巩固和深化我们在《自然地理》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基地简介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岩层种类丰富,地质构造明显,是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2. 实习目的与任务(1)观察和描述实习区域的地貌、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2)分析实习区域的地层发育、构造运动、成矿条件等地质特征;(3)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 实习时间及组队情况实习时间为一周,共分为三个小组,每组5人,分别由三位指导老师带领。
4. 实习内容(1)地貌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特征等;(2)地层观测:描述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厚度、层序、接触关系等;(3)岩石观测:识别实习区域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了解其成因和特征;(4)构造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褶皱、断层、节理等构造现象,分析其成因和发展演化过程;(5)矿产观测:了解实习区域的矿产分布、成因及开发利用情况;(6)地质灾害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三、实习过程1. 野外考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考察。
通过实地观察、记录、拍照等方式,对实习区域的地貌、地层、岩石、构造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2. 室内研究回到基地后,我们对野外采集的岩石、矿物、化石等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分析,查阅了相关地质资料,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习区域地质特征的认识。
3. 讨论与总结每次野外考察结束后,我们小组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分析了实习区域的地层发育、构造运动、成矿条件等地质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成因解释。
四、实习成果1. 提高了野外地质观测与分析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汇总6篇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6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xx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2)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XX级(3)实习时间:XX-12-31二、实习内容1、xx自然保护区概况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xx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
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地貌见习报告姓名:昝帅强专业:地理科学系班级:0901 班学号:20091190101032010年11月25日前言:2010年11月7日到2010年11月9日,作为湖北师范学院地理课学习的一名学生,我和其他同学在系老师的带领下,赴宜昌市三峡地区进行了实习考察。
一、宜昌市概况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
地层是中国南方标准地层区之一,出露的许多典型地质剖面在中外地质领域享有盛名。
宜昌市城区无大断层通过,地壳相对稳定,无孕震构造。
据1600多年的记载,城区地震烈度未超过5度。
宜昌市位于扬子江淮地台的西部,地质构造总的轮廓是,地域内中、北部为黄陵背斜,东边有当阳盆地,西边为秭归盆地,南边为长阳背斜、仁和坪向斜,西南边为五峰向斜,西北边为神农架背斜,北侧为台缘褶皱带。
从地质力学角度看,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此外,全市岩溶地形较多,主要分布在五峰、长阳、兴山秭归、宜都等山地、丘陵,岩溶地形多种多样。
二、三峡大坝概况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正常蓄水位175米。
工程设计坝顶高程185米,坝顶长度3035米,总装机容量1820万KW。
水库面积为1045 km2,总库容393亿m3。
长江三峡水库(175m正常蓄水、五年一遇洪水)干流段(三斗坪至重庆巴南区大塘坝)长574 Km。
支流库段有香溪、大宁河、乌江等50余条较大的一级支流,总岸线长度约5300 Km。
实习任务:了解宜昌三峡库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和人文景观,开拓视野,增长同学们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知程度,同时加强也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促进我系的和谐发展。
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使同学们学会初步辨别常见的典型地质地貌特征,了解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
在实践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促进学习,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与考察能力。
实习要求:野外实习不仅仅是教学的客观需要,而且这是每个此专业的同学应该特别专注的地方。
本次的实习要求同学们能够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真正达到地理科学系专业学生的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目的,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来。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7日——2010年11月9日实习内容:一、三峡库区(一)地貌形态库区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全国地貌区划为板内隆升蚀余中低山地。
库区地貌明显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以奉节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貌单元。
三峡侵蚀溶蚀低中山峡谷段奉节以东,区内地貌以大巴山、巫山山脉为骨架,形成以震旦系至三叠系碳酸盐岩组成的川鄂褶皱山地,属于以侵蚀为主兼有溶蚀作用的中山峡谷间夹低山宽谷地貌景观。
山脉总体为近东西向,局部为南北向。
长江多斜切或横切,因而河谷多为斜向或横向谷。
山顶高程多在1000-2000米,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
河谷狭窄,岸坡陡峭,江面宽一般200-300米。
山脉走向亦受构造控制,大巴山脉呈北西—北西西向耸立于库区之北,主峰大神农架高程3050米,为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
巫山山脉呈北东—北东东向绵延于鄂、川(现重庆市)边境,绿葱坡至云台荒一带,高程1800-2000米,为长江与清江的分水岭。
长江河谷深切,两岸山峰耸立,河谷狭窄,水流湍急,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
该段地貌的另一特征是层状地貌明显,自分水岭向长江河谷,呈阶梯状逐级下降过渡,可见两期四级夷平面。
长江两岸支流发育,北岸支流为北西向,南岸支流为北东向。
(二)地貌类型1、主要内力地貌类型【近水平岩层的构造地貌】系地层倾角近似水平(80以下)沉积岩层所组成的地貌。
主要分布在相对稳定的地台区域,如四川盆地中部由近水平的侏罗——白垩系(紫红色泥岩砂岩)组成的桌状丘陵与台地、湘赣南部众多地堑谷地中由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红色岩系组成的丹霞地貌。
这类地貌还可根据地层倾角再分为(a)近水平岩层的、(b)微斜岩层(4-80)的(c)两者复合的3类。
【招皱构造上的地貌】系在地台褶皱盖层或各种褶皱带基础上形成并后期较少受断裂活动影响的结构地貌,包括(d)单斜构造岩层(地层单一倾向,并在80以上的平缓、较平缓褶皱之一翼)、(e)背斜构造的和(f)向斜构造等条带状或线形构造山地。
它们除出现在川西青南高原外,主要组成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中低山地,如川东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黄草山与七曙山等即是。
由于褶皱地层主要为厚层深海碳酸盐岩层组成,因此,在温湿气候条件下,发育成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此外,还有穹隆或短轴褶皱构成的地貌,它们主要由花岗岩体侵入并经不同程度剥蚀而成,其中(g-1)指尚有沉积盖层保护的穹隆,(g-2)指结晶岩已出露的穹隆,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边缘和湘南山区之中。
【断褶构造上的地貌】系褶皱构造形成后经历较明显断块活动形成的和褶皱与断块同时控制地形的结构地貌。
它们一般分布在地台边缘和褶皱带等相对活动的地区。
如青藏高原上的松潘——甘孜断褶山地和秦岭断褶带的中山与中高山,以及鄂西、湘北与赣北等山地。
其中除背斜(h-1)、复背斜(h-2)和向斜(i-1)、复向斜(i-2)基础上形成的条带状构造山地外,还有(j)复杂或性质不明的和(K)弧(环)形的断褶山地。
【断块构造上的地貌】系地台和褶皱带活动区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等较均一且相对刚性岩块所组成、并受新构造断块隆起的山地。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的边缘、大巴山、桐柏——大别山,以及湘赣南部的山地。
它们可以再分为(L)地堑抬升的岭谷、(m)地垒式、(n)掀斜式、(o)块状(拱形)、(p)逆冲与推复、(q)板条式和(r)扭裂式等7类断块山地。
【熔岩与火山地貌】系较少受其他构造控制的熔岩与火山沉积岩组成的丘陵。
它们零星地分布在江淮丘陵区中、溧阳、溧水,以及大别山北缘等晚侏罗系火山沉积岩组成的丘陵地区。
2、主要外力堆积地貌类型除少数外力溶蚀——侵蚀的喀斯特地貌用符号表示外,主要表现河流、湖泊与海洋及其过渡类型所沉积的地貌。
虽然它们都属堆积平原,但据相对地势还可在同一堆积地形中再分低洼地、平坦平原、波状与高亢平原、微斜平原;在某些丘陵前沿地带,还有堆积侵蚀而成的次生黄土(下蜀黄土)岗台地。
这些堆积平原与岗台地自西至东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洞庭湖盆地、鄱阳湖盆地,以及长江中下游河谷、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等地区。
此外,在流域最西部的青藏高原山间宽谷盆地中,还有与冰川冰缘作用有关的堆积地形,部分洪积与冲积、洪积与湖积的混合堆积地形。
(三)地貌区划【上游深切割高原区】系四周龙门山、茶坪山至小相岭一线以西,唐古拉山——横断山,以及东昆仑山巴颜喀拉山——秦岭所包围的青藏高原的流域所在地区。
区内普遍受新构造运动强烈抬升,主要由断块高原和断褶高山所构成。
多数地面海拔在4000-5000m以上。
山地多数超过5000m,最高山地(贡嘎山)海拔达7556m。
区内据大地貌特征,再分(I-1)西部寒冻高原;(I-2)南部高原深谷;(I-3)北部高山岭谷。
【中上游中切割山地区】系上述高原区以东和南阳——洞庭湖盆地以西和湘赣南部的中切割山地。
区内除成都平原与汉中盆地等平原和川中。
攀枝花——楚雄等红色盆地的桌状山丘及台地外,多数为褶皱和断褶构造基础上经剥蚀、侵蚀、溶蚀等作用形成的中山及中高山区域。
区内具有较丰富的山地资源,但也是流域水土流失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主要地区。
据构造地貌特征,又分(Ⅱ-1〕川中红层切割台地。
(Ⅱ-2)盆地西南断块山原、(Ⅱ-3)盆地东北断褶山地、(Ⅱ-4)盆地东南断褶山地和(Ⅱ-5)湘赣南部断块山地。
【中下游低山丘陵与平原区】包括(Ⅲ-1)南阳盆地、(Ⅲ-3)洞庭湖盆地、(Ⅲ-5)鄱阳湖盆地、(Ⅲ-7)长江中下游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太湖平原及其周围的低山丘陵区。
其低山丘陵包括(Ⅲ-2)桐柏——大别断块山地、(Ⅲ-4)幕阜——九岭断褶山地和(Ⅲ-6)下游江南断褶山地。
本区是工农业的主要基地,也是人口最密集并受人为活动影响最强烈的地貌区域。
二、三游洞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体,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
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
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的地貌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
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
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又称岩溶。
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
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
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
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
实习小结:此次的宜昌实习让我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也一饱了眼福,总之是收获多多啊。
通过对三峡库区的考察学习,我们见识到了人类力量的伟大,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也将我们的书面知识真正的联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游洞之行,我们更是亲眼目睹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通过带队老师的讲解,我们深刻的了解了该地貌的相关知识。
三日,眨眼即过,但是那段记忆是永远抹不去的。
我希望,我系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多的进行类似的实习,真正做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