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改革通识问答
新课程改革50问[1]
新课程改革50问(一)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狭义的课程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
二、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方面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和具体目标是什么?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具体目标体现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个方面的改变。
1、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四、贯彻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这次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彻这次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这次课改的灵魂。
这次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就意味着:1、关注每一个学生。
课改通识理论试题及答案
课改通识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A. 知识传授B. 能力培养C. 学生为本D. 教师主导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A.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B.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C. 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答案:C3.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 知识、能力、素质C. 教师、学生、教材D. 课堂、作业、考试答案:A4.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B. 课堂的绝对权威D. 学生的管理者答案:B5.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是()A. 接受学习B. 探究学习C. 机械记忆D. 重复练习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课程改革应关注学生的哪些方面?()A. 知识掌握B. 能力发展C. 情感态度D. 价值观形成答案:ABCD7.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内容的改革包括哪些方面?()A. 更新教学内容B. 改革教学方法C. 增加课外活动D. 优化课程结构答案:ABD8.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学生的方式应该包括()A. 过程性评价B. 结果性评价C. 综合性评价D. 选拔性评价答案:ABC三、简答题9. 简述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思路。
答: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 强调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减少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 评价内容全面,不仅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10. 新课程改革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答: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 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
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作业题
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作业题高中新课程革新的课程理念和目的是什么?高中课程革新的理念为:1.使一切先生和学校都成功。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白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群众的基础教育。
〞从精英教育向群众教育的转化,这是我国对高中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
这种转化意味着高中课程不再是为少数精英效劳的教育,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一切先生的开展,使一切先生都能成功。
这种转化也意味着,在高中教育中原有的重点、示范和普通高中的界限被打破,一切的学校都能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促进一切先生成功的优质高中。
高中课程革新的这种理念旨在满足社会和集体对高中教育开展的基本需求。
2.高中的义务在于培育健全的人格或许公民基本素养。
临时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义务被以为是升学或许升学失业统筹。
从实质上说,升学或许升学失业统筹是工具主义教育倾向在高中教育中的反响。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我国开展下去看,高中教育要逾越工具性,转向培育先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格。
这种公民素质和人格培育并不排挤升学和失业的义务,而是为先生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为先生升学、失业或许今后的开展打基础,它是一个更为普遍迷信的义务。
高中课程革新的详细目的为:〔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提高、科技开展、先生阅历的联络,拓宽视野,引导创新和实际〔二〕顺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先生片面而又特性的开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三〕创设有利于引导先生自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先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以及剖析和处置效果的才干〔四〕树立开展性评价体系,改良校内评价,实行先生学业效果与生长记载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树立教育质量检测机制〔五〕赋予学校合理而充沛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发明性地实施国度课程、量体裁衣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先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证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作业题〔二〕高中新课程革新的课程结构有哪些革新或变化?为什么要对课程结构停止革新?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范围、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高中新课改问题解答
进 西藏 普 通 高 中尽 快 走上 内
道路具有重要 的现实 意义。
与文学 、 数学 、 人文 与社会 、 科 个 性 成 长 。 学校 要 提 供 课 程 综 合实践 活动 ) 目( 语 、 科 汉 藏 在 选课 前及 时提供 给学生 , 鼓
励 学 生 在 感 兴 趣 、 潜 能 的 方 有
() 程 评 价 方面发 生 了 6课
整 生 深 远 影 响 , 学 生 个 性 发 绕某一 特定 内容 , 合学 生经 为 展 、 向 自立 提供平 台 。 走
二 、新课 改的变化
变化 。新 课 程 方 案要 求 实 行
验 和相 关 内容 , 构成 相对 完整 学 生 学 业 成绩 与 成 长记 录相 的学 习单 元 ) 三个层 次组 成的 结 合 的综 合评价 方式 , 给予学
( ) 程 内 容 发 生 了 变 3课
、
新 课改的意义
普通 高 中新 课 程 的突 出变 化
( ) 程 功 能 发 生 了 转 1课
个 普 通 高 中教 育 是 在 九 年 体 现在 以下 6 方面 。 义 务教 育 的 基础 上 进 一 步提
化 。不 再 单 纯 以学 科 为 中 心
的一个 重要 阶段 , 人 的知识 强 调 形 成积 极 主 动 的学 习态 对
的需要 出发 , 合社会 和学 科 结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三)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的打“X” 0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0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0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0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0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0 ( )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0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0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0()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0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0()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0 ( )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0 (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0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0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0(每小题 2 分,共16 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_______ 课时。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课程改革100问
新课程基本理念与操作策略100问作者:马书平编文章来源:淮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1.什么是课程课程,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1859年最早提出的,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然即课程。
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有机构成的时候,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的载体。
具体来说,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①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施工蓝图。
②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③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⑤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为什么要突出地强调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是由于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依据。
其次,因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三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大意义,从而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加并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4.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七大问题:①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完全适应。
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③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
④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新课程解读试题及答案高中
新课程解读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知识传授B. 能力培养C. 个性发展D. 应试教育答案:B2.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法是什么?A. 死记硬背B. 被动接受C. 主动探究D. 机械训练答案:C3.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A. 知识的灌输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考试的监督者D. 纪律的执行者答案:B4.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A. 应试能力B. 创新能力C. 应试与创新能力D. 服从能力答案:B5.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C. 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D. 满足家长的期望答案:B二、简答题6. 简述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变化。
答案: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7. 新课程改革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答案:新课程改革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课程内容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其次,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再次,评价方式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特点;最后,学校环境和文化更加开放和包容,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论述题8. 论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其次,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心理学等;再次,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最后,教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A.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B.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答案:B2.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师角色是: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知识的创造者D. 学习的监督者答案:B3.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 单一学科B. 跨学科C. 多学科D. 综合学科答案:D4.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A. 教师主导B. 学生自主C. 家长参与D. 社会监督答案:B5.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是:A. 接受学习B. 探究学习C. 机械记忆D. 重复练习答案:B6.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检查教学质量D. 评价教师工作答案:B7.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A. 教师讲授B. 学生自学C. 合作学习D. 个别辅导答案:C8.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依靠:A. 教材B. 教师C. 学生D. 社会答案:D9.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方式是:A. 单一评价B. 多元评价C. 等级评价D. 定量评价答案:B10.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是:A. 课堂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网络学习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育理念是__________。
答案:以人为本2.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整合方式是__________。
答案:课程整合3.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__________。
答案:引导学生学习4.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___。
答案:自主、合作、探究5.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主体是__________。
答案:学生6.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
答案:课堂7.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A.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强化学科知识体系C.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答案:B2.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思维与创新C.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与创新D.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参与答案:A3.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A. 教师的主导作用B. 学生的主体地位C. 教材的权威性D. 课堂的纪律性答案:B二、判断题1.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正确)2.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大量的知识,而不需要关注知识的运用和实践。
(错误)3.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和教师自主开发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答案:新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将学生置于真实或模拟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2. 描述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评价方式”的特点。
答案: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评价注重过程,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其次,评价方式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鼓励多角度、多主体参与评价;再次,评价内容全面,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评价学生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最后,评价结果具有激励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答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标通识试题及答案(一)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 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x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 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x)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x)12.发展性评价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A.必修 3 3 B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B)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转载标签: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v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x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x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v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 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
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新课程改革基础知识问答
1、问: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要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反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进行改革,其原因如下: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教育观点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初次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现状;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2、问:如何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许多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来抓。
中国是人口大国,没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就不可能将沉重的人员负担转化成巨大的人才资源。
对面21世纪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无论是在课程功能、理念、目标、内涵等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之以前有较大的突破。
新课程立足于“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变过去的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参与并做好课改的各项工作。
3、问: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课程改革通识问答一、封面设计:32开本,黄色,样本见下。
二、扉页“编写说明”:2005年9月开始,我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将整体进入新课程实验。
这对我们广大师生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为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精神上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准备,尤其是帮助高一学生学会选择“学习模块”,我们组织力量编写了小册子《高中课程改革通识问答》。
本书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这一中心主题,采用“问答”的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和突出变化、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课程结构与内容、如何开设选修课、学生怎样选择、新课程的管理和发展性评价体系等内容。
本书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是高中教师和所有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启蒙读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分管局长权威性指点,基教科和教研室的同志参与具体编制,基教科科长亲自审定。
由于时间仓促,还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谢谢。
编者二00五年八月十五日1、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我省今年9月1日开始,高中将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
这是一个新生事物。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这是一种政府行为。
2、高中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就是改革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3、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强调什么?答: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人的素质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传统”、“三种观念”、“三种素养”、“四种能力”、“四种意识”、“四项基本要求”。
“两个传统”即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三种主义”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三个观念”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种素养”即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
“四种能力”即创新能力、时间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四种意识”即民主法制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公民意识和环境意识。
“四项基本要求”即健壮的体魄、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审美情趣、牢固的社会责任感。
4、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课程改革对学校而言,最大的特点是“赋权”。
“赋权”就是放权。
高中课程走向“分权”,走向“校本”。
“校本”取向的本质是学校权利意识的强化,它倡导的是开放的学校文化。
当然同时,也强调了学校的责任意识,甚至可以说包含了风险因素。
课程改革对学生而言,最大的特点是“选择”。
为什么要强调“选择”呢?因为选择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赋予选择的权利,才有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会选择”的理念贯彻于高中新课程始终,是高中新课程管理的一个基本前提。
教师的越俎代庖,管理上的贪图简单方便,是弱化学生的选择,在本质上是剥夺学生的权利。
因此,新课程改革对传统课程的最大突破和超越就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
5、怎样简要地理解高中新课程?答:就是一种理念,两类课程。
“一种理念”,即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
“两类课程”,即学科课程,整合的是学生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是学生心理经验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
6、学校如何行使课程权?答:中央政府在建国50多年来第一次将课程改革的重心如此大幅度地下移到学校,学校将成为改革的主体。
高中新课程具有的弹性和选择性,为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的特点和条件,制定课程计划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7、高中新课程将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观?答:高中阶段的学生16至18岁,个性趋于稳定,兴趣爱好逐步成熟。
高中新课程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选择中学习规划人生,寻找个人发展方向。
这是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特征。
8、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体现哪里?答:选择性体现在: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9、高中新课程的结构系统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几个方面。
10、高中新课程与原有的课程的区别是什么?答:从课程功能上看,高中新课程将改变原来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状况,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转变。
11、高中课程与初中、小学课程相比有什么本质区别?答: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高中阶段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
12、高中新课程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答:最突出的变化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即把高中课程分为三个层次:领域——科目——模块。
13、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内容有哪些?答:先请看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高中新课程分八大领域、13—14个科目和若干个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八大领域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
八大领域下设13—14个科目,即语文、外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等。
模块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所占学分见上表说明。
14、如何理解设置学习领域的意义?答:设置学习领域,与现代科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既防止学科本位,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中新课程的管理。
15、新增设的科目是什么?答:新增设了技术和艺术。
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综合了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内容。
16、通用技术包括哪些内容?答:通用技术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新设置的科目,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设计的技术的具体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选修模块包括: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
17、模块是什么?答:简单地说,模块是有明确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模块是学科领域的基本单元,它比传统课程中的单元结构更具综合性、灵活性,更富个性化。
18、模块设置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答:模块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结构特点,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引导和改革高中教与学的方式,构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19、模块设置给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带来了什么?答:实现课程的多样化,直接改变课程的结构和面貌。
模块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及时地把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科技进步整合在一起。
模块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便于学校教学管理,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减少学生并学科目,为学生选课创造条件。
模块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整合成相对一致的学时单位,即每个模块36学时,学校可以在相应的单位时间内开设不同模块,而学生又可以选择学习,减少并学科目,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20、高中新课程实施中有哪些关键点?答:关键之一是要准确和深入地理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要确立新的课程理念。
关键之二是对高中新课程结构要作细致深入的学习和把握,做到搞清搞熟。
关键之三是必须遵循学时原则、模块原则、学分原则和全面修习原则。
21、新课程实施的四大原则是什么?答:一是学时原则。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10周为一个学段,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二是模块原则。
教学以模块为主体,模块以主题为核心。
围绕主题实施教学,避免过于分散,导致主题的迷失。
管理以模块为单位,每一模块36学时(艺术、体育、美术、音乐为每个模块18学时),每周4学时,一个模块在一学段(10周)内完成。
三是学分原则。
高中课程实行学分管理,用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学分管理是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基础的一种管理模式。
国家制定课程标准,规定必修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确保学生的共同基础。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达到毕业程度的标准。
学分是测量课程教学量的计算单位,是课程内容的量化表示,经考试(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四是全面修习原则。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必须修习一定的学分,在必修、选修中获得均可。
为防止有的学生把部分课程不恰当地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学完而去全力应付考试(比如把体育或艺术用一年时间学完),规定学校每学年各学习领域都要有课程开出。
对具体学生,不是每个学习领域的每门科目每学年都要获得一定的学分。
如学生在三年里都必须学习科学领域的课程,但不是理、化、生课程在每一年里都要学。
22、学生获得多少学分才能毕业?答:按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课)》规定:①一个学分通常相当于18学时,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可获得2个学分;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技术的8个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个学分。
②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领域,共23个学分。
其中,研究性学习三年共15个必修学分;社会实践每学年必须有1周时间,获得2学分,三年共6学分;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须持相应证明,获得2学分。
③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综合实践23学分),选修学分不低于28学分,其中在选修II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高中学生三年最高可获得180个学分。
23、课程开设中为什么要分必修和选修两类?答:为了使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组成的课程结构对学生来讲真正成为有较大选择空间的、灵活的课程结构,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必修模块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可以称之为共同必修,如语文5个必修模块、英语5个必修模块和数学的5个必修模块等,重在为学生打好基础,学生修习合格后获得一定的必修学分。
选修模块是提供给学生选择的,重在保证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并为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学生修习合格后获得一定的选修学分。
24、高中学科有哪些必修和选修模块?答:请看下表说明。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必修15学分。
25、怎样把握选修课程?答: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重在保证学生学习的共同基础。
选修课程是提供给学生选择的,重在保证学生个性发展。
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
选修Ⅰ为国家按课程标准设计的选修模块;选修Ⅱ为地方和学校开设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地方、校本课程。
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至少在选修Ⅱ中获得6学分。
26、如何处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答:必修课程须按要求全部开设;选修Ⅰ课程的开出率不能低于国家课程所提供模块的80%,选修Ⅱ必须获得6学分。
27、“开好必修课,应付选修课”,这种实施策略有什么问题?答:首先是对高中课程理解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