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合集下载

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

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
6.军事应用(E3“望楼” 预警机) 脉冲多普勒雷达, 多谱勒导航仪
6 惠更斯原理
一、波面和波线
波面:振动状态相同的质点组成的面。水波的波面 是一个个圆;空间一点发出的球面波,波面是以波 源为球心的一个个球面;对于平行光(光也是一种 波)波面是平面 (类比等势面)。
波线: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线(类比电场线)
波面和波线的关系:垂直 (类似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
系) 波线
波面
波线
波面
二 、惠更斯原理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1695)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1629 年出生于海牙。165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663年成 为伦敦皇家学会的第一位外国会员。克里斯蒂安·惠更 斯是与牛顿同一时代的科学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 学家之一,他对力学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 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 一位重要开拓者。
反射角i’: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
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相同): 1、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
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
同.
三、波的反射定律证明
由惠更斯原理,A、B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
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B`点,A
点发射的子波到达A`点。同种介质,波速不变。
内容:介质中任意波面上的各点都可看作发射子
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
络面(拿布去包裹形成的面)是新的波面
二 、惠更斯原理 确定下一时刻平面波的波面
t +Δt 时刻的波面
vΔt
.........
子波波源
t 时刻的波面

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5多普勒效应及惠更斯原理+(共16张PPT)

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2.5多普勒效应及惠更斯原理+(共16张PPT)

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2、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 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
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 到的频率增大。
3、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 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
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 收到的频率减少。
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1、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
观察者感觉到波 变得密集,即波长 减小,接收到的频 率增大。
2、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 垂直的线叫做波线.
波面为球面的波叫球面波;波面为平面的波叫平 面波。
惠更斯原理内容: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
都可看成发射子波的新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 些子波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t +Δt 时刻
的波面
vΔt
t 时刻 的波面
.
.. . . . ..
.
.. . . . ..
sin i v1 sin r v2
波发生折射的原因: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 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离法线. 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属折射中 的特例.
子波波源
用惠更斯原理确定下一时刻平面波的波面
t +Δt 时刻的波面
vΔt
... ......
子波波源
t 时刻的波面
波的反射
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 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2、反射规律 (1)反射波与入射波的 T(f)v一样,所以λ也一样。 (2)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 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
2、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 观察者感到波变得稀疏,即波长增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12.5多普勒效应、12.6惠更斯原理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12.5多普勒效应、12.6惠更斯原理教学案

5多普勒效应6惠更斯原理了解多普勒效应的.掌握惠更斯原理,理解用惠更斯原理解释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先填空]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改变的现象.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1)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即观察到的频率变大.(2)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变小.3.多普勒效应的应用(1)测量汽车速度交通警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2)测星球速度: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的频率.然后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可得星球的速度.(3)测血液流速向人体内发射已知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液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再判断]1.声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声源的频率增大.(×)2.当波源和观察者向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一定会发生多普勒效应.(×)3.火车的音调越来越高,说明火车正从远处靠近观察者.(√)[后思考]1.多普勒效应能否产生与波源和观察者间的距离有关系吗?是不是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多普勒效应?【提示】能否发生多普勒效应仅取决于波源和观察者间的距离是否变化,与距离的大小没有关系.2.火车进站和出站时,坐在火车上的乘客,能感受到汽笛的音调发生变化吗?【提示】不能.坐在火车上的乘客感到汽笛声未变,是因为声源相对听者是静止的,路旁的人感到汽笛音调发生变化,是因为声源相对听者是运动的.[核心点击]1.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发生多普勒效应时,一定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2.相对位置变化与频率的关系(规律)运动,如图所示若靠近波源,由察者A运动,1.假如一辆汽车在静止时喇叭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00 Hz,在汽车向你驶来又擦身而过的过程中,当汽车向你驶来时,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________于300 Hz,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听到喇叭声音的频率________于300 Hz【解析】当汽车向你驶来时,两者距离减小,你单位时间内接收的声波个数增多,频率升高,将大于300 Hz;当汽车和你擦身而过后,两者距离变大,你单位时间内接收的声波个数减少,频率降低,将小于300 Hz.【答案】大小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C.多普勒效应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E.多普勒效应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并没有改变,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此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选项D正确.【答案】BCD3.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超声波,结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低.(1)此现象属于()A.波的衍射B.波的干涉C.多普勒效应D.波的反射(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该轿车是否超速?(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选项C 正确.(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巡警车车速恒定且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该轿车超速.(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偏高.【答案】(1)C(2)见解析(3)见解析多普勒效应的判断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波源与观察者)(2)确定波源与观察者是否有相对运动.若有相对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否则不发生.(3)判断:当两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但波源的频率不变.波面和波线惠更斯原理[先填空]1.波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振动状态都相同的介质质点所组成的面.2.波线:与波面垂直指向传播方向的直线,如图12-5-1所示.图12-5-13.波的分类(1)球面波:波面是球面的波.(2)平面波:波面是平面的波.4.惠更斯原理(1)内容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2)现象解释只能解释衍射现象中波的传播方向,不能解释波的强度.无法说明衍射现象与狭缝或障碍物大小的关系.[再判断]1.波面一定与波线垂直.(√)2.波面一定是平面.(×)3.波的传播方向与波面平行.(×)[后思考]1.根据惠更斯原理可得出:波在传播过程中,一个波源变成了无数个波源,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波源只有一个,而子波的波源有无数个.2.波面一定是平面吗?根据图12-5-2和图12-5-3思考波线与波面的关系是怎样的.图12-5-2图12-5-3【提示】波面不一定是平面.波线与波面互相垂直,一定条件下由波面可确定波线,由波线可确定波面.[核心点击]1.惠更斯原理的实质:波面上的每一点(面源)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此后每一时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络面就是该时刻总的波动的波面.其核心思想是介质中任一处的波动状态是由各处的波动决定的.2.利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传播:如图12-5-4所示,以O为球心的球面波在时刻t的波面为γ,按照惠更斯原理,γ面上每个点都是子波的波源.设各个方向的波速都是v,在Δt时间之后各子波的波面如图中一个个的小圆所示,它的半径是vΔt.γ′是这些子波波面的包络面,它就是原来球面波的波面γ在时间Δt后的新位置.可以看出,新的波面仍是一个球面,它与原来球面的半径之差为vΔt,表示波向前传播了vΔt的距离.图12-5-4图12-5-5与此类似,可以用惠更斯原理说明平面波的传播(如图12-5-5所示).3.惠更斯原理的局限性: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都能用此来进行较好的解释.但是,惠更斯原理是比较粗糙的,用它不能解释衍射现象与狭缝或障碍物大小的关系,而且由惠更斯原理推知有倒退波的存在,而倒退波显然是不存在的.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惠更斯原理能解释波的衍射现象B.声波是球面波C.只有横波才能形成球面波D.只有纵波才能形成球面波E.横波和纵波都能形成球面波【答案】ABE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平面波的波面才与波线垂直B.任何波的波线与波面都相互垂直C.任何波的波线都表示波的传播方向D.有些波的波面表示波的传播方向E.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解析】不管是平面波,还是球面波,其波面与波线均垂直,选项A错误、B正确;只有波线才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选项C正确,D错误.波面上的每一点(面源)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E对.【答案】BCE利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传播的一般步骤(1)确定一列波某时刻一个波面的位置.(2)在波面上取两点或多个点作为子波的波源.(3)选一段时间Δt.(4)根据波速确定Δt时间后子波波面的位置.(5)确定子波在波前进方向上的包络面,即为新的波面.(6)由新的波面可确定波线及其方向.波的反射和折射[选填空]1.反射现象波遇到介质界面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的现象.2.折射现象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再判断]1.入射波的波线与界面的夹角叫入射角.(×)2.反射波的波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3.反射波的波线,折射波的波线与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后思考]人们听不清对方说话时,除了让一只耳朵转向对方,还习惯性地把同侧的手附在耳旁,如图12-5-6这样做是利用声波的什么特点提高耳朵的接收能力?图12-5-6【提示】在耳廓原有形状、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手的面积是为了增加波的反射面积来提高耳朵的接收能力.[核心点击]1.回声测距(1)当声源不动时,声波遇到了静止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传播距离一样的情况下,用的时间相等,设经过时间t听到回声,则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v声t2.(2)当声源以速度v向静止的障碍物运动或障碍物以速度v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v声+v)t2.(3)当声源以速度v远离静止的障碍物或障碍物以速度v远离静止的声源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s=(v声-v)t2.2.超声波定位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捕食目标时会被反射回来.蝙蝠、海豚就是根据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或食物的位置,从而确定飞行或游动方向.3.波的反射、折射现象中各量的变化(1)频率(f)由波源决定:故无论是反射波还是折射波都与入射波的频率相等,即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2)波速(v)由介质决定:故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不变,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波速变化.(3)据v=λf知,波长λ与波速和频率有关.反射波与入射波,频率同、波速同,故波长相同,折射波与入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同,波速不同,故波长不同.具体见下表所示.6.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已知水中声速较大,则声波频率________,波长________.【解析】 由于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因此波无论在空气中还是在水中频率都不变.又因波在水中速度较大,由公式v =λf 可得,波在水中的波长变大.【答案】 不变 变大7.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 m ,波速为340 m/s ,在海水中的波长为4.5 m. (1)该波的频率为________Hz ,在海水中的波速为________ m/s. (2)若物体在海面上发出的声音经过0.5 s 听到回声,则海水深为多少? (3)若物体以5 m/s 的速度由海面向海底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听到回声? 【解析】 (1)由f =v λ得f =3401 Hz =340 Hz ,因波的频率不变,则在海水中的波速为 v 海=λ′f =4.5×340 m /s =1 530 m/s.(2)入射声波和反射声波用时相同,则海水深为 h =v 海t 2=1 530×0.52m =382.5 m.(3)物体与声音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t ′,则v 物t ′+v 海t ′=2 h 代入数据解得t ′=0.498 s【答案】 (1)340 1 530 (2)382.5 m (3)0.498 s回声测距的方法技巧利用回声测距是波的反射的一个重要应用,它的特点是声源正对障碍物,声源发出的声波与回声在同一条直线上传播.(1)若是一般情况下的反射,反射波和入射波是遵从反射定律的,可用反射定律作图后再求解.(2)利用回声测距时,要特别注意声源是否运动,若声源运动,声源发出的原声至障碍物再返回至声源的这段时间与声源的运动时间相同.(3)解决波的反射问题,关键是根据物理情景规范作出几何图形,然后利用几何知识结合物理规律进行解题.。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5+6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4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5+6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4

• 利用恵更斯原理解释波的传播的一般步骤 • (1)确定一列波某时刻一个波面的位置. • (2)在波面上取两点或多个点作为子波的波 源. • (3)选一段时间Δt. • (4)根据波速确定Δt时间后子波波面的位置. • (5)确定子波在波前进方向上的包络面,即为 新的波面.
• 第4步巧练——精选习题,落实强化 • 1.(多选)(2014·大连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A.只有平面波的波面才与波线垂直 • B.任何波的波线与波面都相互垂直 • C.任何波的波线都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 D.有些波的波面表示波的传播方向
• 【提示】 不能.能否发生多普勒效应取决 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否变化.
•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 1.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一定是由于波源与观察 者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
• 2.相相对位对置位置变化与图频示率的关系(规结律论):
波源S和观察者 A相对静止,如 图所示
• 【解析】 当汽车向你驶来时,两者距离减 小,你单位时间内接收的声波个数增多,频率升 高,将大于300 Hz,故A选项正确;当汽车和你 擦身而过后,两者距离变大,你单位时间内接收 的声波个数减少,频率降低,将小于300 Hz,故 D选项正确.
• 【答案】 AD
• 多普勒效应的判断方法 • (1)确定研究对象.(波源与观察者) • (2)确定波源与观察者是否有相对运动.若有 相对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否则不发生. • (3)判断:当两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 的频率变小,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 大,但波源的频率不变.
[再思考]
• 将一颗石子投到池塘的中央,可以看到一圈 圈的水波由中央向外传播,其中这一圈圈的波峰 构成的是波面还是波线?

第十二章 5~6多普勒效应

第十二章 5~6多普勒效应

5多普勒效应6惠更斯原理一、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一定的,观察到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1 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增加(填“增加”或“减小”),观察到的频率增加(填“增加”或“减小”);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减小.(填“增加”或“减小”)3.应用(1)测车辆速度.(2)测星球速度.(3)测血流速度.二、惠更斯原理1.波面和波线波面:任何振动状态相同的点组成的一个个圆.波线:代表了波的传播方向,与波面垂直的线.2.惠更斯原理(1)定义: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2)应用:用惠更斯原理可以说明平面波的传播,解释波的衍射,不能解释波的强度.无法说明衍射现象与狭缝或障碍物的大小的关系.3.波的反射和折射(1)反射现象:波遇到介质界面会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2)折射现象: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2)当波源和观察者向同一个方向运动时,一定发生多普勒效应.()(3)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波的频率都不变,但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4)波的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都可以用惠更斯原理解释.()2.如图1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S 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该图表示____________现象,观察到波的频率最高和最低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一、多普勒效应[导学探究] 警车鸣笛从你身边飞速驶过,对于警车向你靠近和警车远离的过程,你会听到警笛的声音在变化.思考下列问题:(1)你听到警笛的音调有何不同?(2)实际上警笛的音调会变化吗?(3)听到音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警车驶来时,音调变高;警车远离时音调变低.(2)实际上警笛的音调不会变化.(3)警车与观察者如果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二者如果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因此会感觉警笛音调变化.[知识深化] 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1.相对位置变化与频率的关系(规律)2.成因归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发生多普勒效应时,一定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例1 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 .要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C .火车向你驶来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火车离你远去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D .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判断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波源与观察者).2.确定波源与观察者两者间距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变化,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否则不发生.3.判断:当两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但波源的频率不变.针对训练(多选)火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音乐.当火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音乐的音调.以下情况中,观察者听到这个音乐的音调比原来降低的是()A.观察者静止,火车向他驶来B.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向着火车运动C.观察者静止,火车离他远去D.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远离火车运动二、惠更斯原理1.惠更斯原理的实质波面上的每一点(面元)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此后每一时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络面就是该时刻总的波动的波面.其核心思想是介质中任一处的波动状态是由各处的波动决定的.2.惠更斯原理的局限性波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都能用此来进行较好的解释.但是,惠更斯原理是比较粗糙的,用它不能解释衍射现象与狭缝或障碍物大小的关系.例2(多选)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B.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可能不相同C.球面波的波面是以波源为中心的一个个球面D.无论怎样的波,波线始终和波面垂直三、波的反射和折射及应用[导学探究]如图2所示,当波从介质Ⅰ传播到两介质的交界面时,返回介质Ⅰ的波和进入介质Ⅱ的波的频率变化吗?波长变化吗?答案返回介质Ⅰ时波的频率和波长均不变,进入介质Ⅱ的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化,由v=λf得,波长变化.[知识深化]对波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解(1)频率是由振源决定的,介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因此不论是反射还是折射,波的频率是不改变的.(2)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波反射时是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不变,波折射时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改变.(3)波长是由频率和波速共同决定的,即在波的反射中,由于波的频率和波速均不变,根据公式λ=v f可知波长不改变;在波的折射中,当进入新的介质中波速增大时,由λ=v f可知波长变大;反之变小.例3 图3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A .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B .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 .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D .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例4 某测量员利用回声测距,他站在两平行墙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 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 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两墙壁间的距离为多少?回声测距的三种情况1.当声源不动时,声波遇到了障碍物后会返回继续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传播距离一样的情况下用的时间相等,设经时间t 听到回声,则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 =v 声·t 2. 2.当声源以速度v 向静止的障碍物运动或障碍物以速度v 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 =(v 声+v )·t 2. 3.当声源以速度v 远离静止的障碍物或障碍物以速度v 远离静止的声源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 =(v 声-v )·t 2.1.(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多选)一频率为600 Hz 的声源以20 rad/s 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0.80 m 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 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4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观察者接收到声源在A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大于600 HzB .观察者接收到声源在B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 HzC .观察者接收到声源在C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 HzD .观察者接收到声源在D 点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600 Hz2.(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多选)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A .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 .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啸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3.(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多选)下列关于惠更斯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惠更斯原理能够解释波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B.惠更斯原理能够解释波的衍射现象C.介质中任何一个波面的各点,都可以看成发射子波的波源D.惠更斯原理能够解释衍射现象与障碍物或孔的大小的关系4.(波的反射和折射)一列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0.2 m.当该声波从空气中以某一角度传入介质Ⅱ中时,波长变为0.6 m,如图5所示,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1)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时的频率;(2)该声波在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3)若声波垂直进入介质Ⅱ,经0.4 s返回空气,则介质Ⅱ的深度为多少?一、选择题考点一多普勒效应1.(多选)下列哪些现象是多普勒效应()A.远去的汽车声音越来越小B.炮弹迎面飞来,声音刺耳C.火车向你驶来时,音调变高;离你而去时,音调变低D.大风中,远处人的说话声时强时弱2.(多选)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 A.波速变大B.波速不变C.频率变高D.频率不变3.(多选)如图1所示,将上下振动的振针水平移动,移动过程中在水面上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水波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针向右移动B.振针向左移动C.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变小D.在A处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水波频率变大4.平直公路上,汽车正在匀速远离,用多普勒测速仪向其发出频率为f0的超声波,被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频率随汽车运动位移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5.(多选)如图2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f 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A.f增大,v增大B.f增大,v不变C.f不变,v增大D.f减小,v不变考点二惠更斯原理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B.波面表示波的传播方向C.只有横波才有波面D.波传播中某时刻任一波面上各子波波面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8.(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惠更斯原理可知,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B.惠更斯原理只能解释球面波的传播,不能解释平面波的传播C.若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波面的位置,由惠更斯原理就可以确定波的传播方向D.惠更斯原理不但可以解释波的直线传播,还可以解释波的反射与折射等相关现象考点三波的反射与折射9.关于波的反射与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波的波长一定等于反射波的波长,其频率不变B.入射波的波长一定小于反射波的波长,其频率不变C.入射波的波长一定大于折射波的波长,其频率不变D.入射波的波长一定小于折射波的波长,其频率不变10.(多选)以下关于波的认识,正确的是()A.潜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隐形物质,是为了减少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C.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的干涉D.水波从深水区传到浅水区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是波的折射现象二、非选择题11.(多普勒效应)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波,如果该波被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发出时低.(1)此现象属于()A.波的衍射B.波的干涉C.多普勒效应D.波的反射(2)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12.(波的反射)利用超声波可以探测鱼群的位置.在一只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的渔船上,向选定的方向发射出频率f=5.8×104 Hz的超声波后,经过时间t=0.64 s接收到从鱼群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已知该超声波在水中的波长λ=2.5 cm,求鱼群到渔船的距离是多少.(鱼群和渔船静止不动)13.(波的折射)一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25 cm,速度为340 m/s,当折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变为80 cm,求:(1)声波在这种介质中的频率;(2)声波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多普勒效应和惠更斯原理 PPT

多普勒效应和惠更斯原理 PPT

惠更斯
二、惠更斯原理
1、波面与波线 看书40页,思考: (1)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组成的曲面叫做波面 (2)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
的线叫做波线 (3)球面波:波面是球面
(4)平面波: 波面是平面
波面 波线
波线 波面
2、惠更斯原理 1690年提出 介质中任意波面上的各点,都可看作发射子波的波
由惠更斯原理,A、B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
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点,A点的到达 C点,
sini = BD = v1t AD AD
AC sinr =
AD
= v2t AD
sini = v1 sinr v2
证毕
i
B v1t
i
D
Ar
v2t C
r
多普勒效应
和惠更斯原理
学 习
Hale Waihona Puke 1、了解多普勒效应及产生的原理
目 2、了解惠更斯原理
标 3、使用惠更斯原理分析反射及衍射现象

一、多普勒效应
1、定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 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需全套课件,qq379475849
注意: 两个频率
波源发出的频率 f1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f2
2、五种运动情况分析
(1)波源和接收者都不动
则: f1 = f2
(2)接收者向波源靠近
则: f1 < f2 (3)接收者远离波源 则: f1 > f2
(4)波源向接收者靠近 则: f1 < f2
(5)波源向远离接收者 则: f1 > f2
课堂及时练:
1、波源正在移向 A
A.A点 B.B点

第十二章 5 多普勒效应 6 惠更斯原理

第十二章 5 多普勒效应 6 惠更斯原理

5多普勒效应6惠更斯原理[学习目标] 1.了解多普勒效应,并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2.知道什么是波面和波线,了解惠更斯原理.3.知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现象,并能用惠更斯原理进行解释.一、多普勒效应[导学探究]警车鸣笛从你身边飞速驶过,对于警车向你靠近和警车远离的过程,你会听到警笛的声音在变化.思考下列问题:(1)你听到警笛的音调有何不同?(2)实际上警笛的音调会变化吗?(3)听到音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知识梳理]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远离时,接收到的波的_____发生变化的现象.2.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1)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是_____的,观察者观察到的频率____波源振动的频率.(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1s内通过观察者的波峰(或密部)的数目____,观察到的频率_____;反之,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远离时,观察到的频率_____[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2)只要观察者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3)只要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4)当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5)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6)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二、惠更斯原理[导学探究]把一颗石子投到平静的池塘里,会激起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水面波向周围传播,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波峰(波谷)是否会组成一个个圆?与这些圆垂直的线能否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答案[知识梳理]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1.波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介质中______的点组成的面叫做波面.2.波线:波线是指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它代表了波的_____,如图1所示.3.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_______________,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_________就是新的波面.[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所有参与振动的质点都可以看做是新的波源.()(2)子波是真实存在的波.()(3)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可能不相同.()(4)无论怎样的波,波线始终和波面垂直.()三、波的反射和折射[导学探究](1)对着山崖或高墙说话时,能听到回声;夏日的雷声在云层间轰鸣不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2)如图2所示为两波的示意图,波由介质1进入介质2时频率变化吗?波长变化吗?答案[知识梳理]对波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解1.波的反射(1)波的反射: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界面会_____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2)反射波的_____、_____、频率跟入射波的相同.(3)波的反射定律:反射波线、入射波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波线和入射波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_____入射角.2.波的折射(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____另一种介质时,波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的现象.(2)波的折射中,波的_____不变,____和波长发生改变.(3)在波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波向前传播在两介质的界面上要么发生反射,要么发生折射,二者不会同时发生.()(2)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3)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4)波的折射和反射现象都可以用惠更斯原理解释.()一、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1)相对位置变化与频率的关系(规律):相对位置图示结论波源S 和观察者A 相对静止,如图所示f 观察者=f 波源音调不变波源S 不动,观察者A 运动,由A →B 或A →C ,如图所示若靠近波源,由A →B ,则f 观察者>f 波源,音调变高;若远离波源,由A →C ,则f 观察者<f 波源,音调变低观察者A 不动,波源S 运动,由S →S ′,如图所示f 观察者>f 波源音调变高(2)成因归纳: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发生多普勒效应时,一定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例1(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B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C .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D .只有声波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针对训练1(多选)火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音乐.当火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音乐的音调.以下情况中,观察者听到这个音乐的音调比原来降低的是()A .观察者静止,火车向他驶来B .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向着火车运动C .观察者静止,火车离他远去D .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远离火车运动多普勒效应的判断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波源与观察者)(2)确定波源与观察者是否有相对运动.若有相对运动,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否则不发生.(3)判断:当两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大,但波源的频率不变.二、惠更斯原理1.惠更斯原理的实质:波面上的每一点(面元)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此后每一时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络面就是该时刻总的波动的波面.其核心思想是介质中任一处的波动状态是由各处的波动决定的.2.惠更斯原理的局限性波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都能用此来进行较好的解释.但是,惠更斯原理是比较粗糙的,用它不能解释衍射现象与狭缝或障碍物大小的关系,而且由惠更斯原理推知有倒退波的存在,而倒退波显然是不存在的.例2(多选)对惠更斯原理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B .同一波面上的各质点振动情况可能不相同C .球面波的波面是以波源为中心的一个个球面D .无论怎样的波,波线始终和波面垂直针对训练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惠更斯原理可知,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B .惠更斯原理只能解释球面波的传播,不能解释平面波的传播C .若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波面的位置,由惠更斯原理可以确定波的传播方向D .惠更斯原理不能解释波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波的反射与折射等相关现象三、波的反射和折射及应用波的反射和折射问题中的规律(1)频率是由振源决定的,介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因此不论是反射还是折射,波的频率是不改变的.(2)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波反射时是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不变,波折射时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改变.(3)波长是由频率和波速共同决定的,即在波的反射中,由于波的频率和波速均不变,根据公式λ=vf 可知波长不改变;在波的折射中,当进入新的介质中波速增大时,由λ=vf 可知波长变大;反之变小.例3图3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A .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B .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 .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D .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例4某测量员利用回声测距,他站在两平行墙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 ,则两墙壁间的距离为多少?答案回声测距的三种情况(1)当声源不动时,声波遇到了障碍物后会返回继续传播,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因此,入射波和反射波在传播距离一样的情况下用的时间相等,设经时间t 听到回声,则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为s =v 声·t2.(2)当声源以速度v 向静止的障碍物运动或障碍物以速度v 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 =(v 声+v )·t2.(3)当声源以速度v 远离静止的障碍物或障碍物以速度v 远离声源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s =(v 声-v )·t2.1.(多选)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A .波速变大B .波速不变C .频率变高D .频率不变2.关于惠更斯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惠更斯原理能够解释所有波的现象B .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C .用惠更斯原理不能解释波的衍射现象D .同一波面上的两个位置的质点振动步调也可能相反3.(多选)对于波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B .当波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不改变C .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D .波发生折射时一定不会发生反射现象4.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m ,波速为340m/s ,在海水中的波长为4.5m .海面上发出的声音经0.4s 听到回声,则海水深为多少?。

第十二章 第5、6节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第十二章  第5、6节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②当声源以速度 v 向静止的障碍物运动或障碍物以速度 v 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 t s=(v 声+v)2。 ③当声源以速度 v 远离静止的障碍物或障碍物以速度 v 远离静止的声源时,声源发声时障碍物到声源的距离为 t s=(v 声-v)2。 (2)超声波定位: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 障碍物或捕食目标时会被反射回来。蝙蝠、海豚就是根据接 收到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确定障碍物或食物的位置,从而 确定飞行或游动方向。
首 页 上一页
答案:AD
下一页
末 页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 B.波发生反射时,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 C.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 D.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 解析:波发生反射时是在同一介质中,频率、波长、波速均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3.波的反射与折射 (1)反射现象:波遇到介质界面会 返回来 继续传播的 现象。 (2)折射现象:波从一种介质 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波 的 传播 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 )
下一页
末 页


如图 1251 所示。
图 1251
(2)波的分类: ①球面波:由空间一点发出的波,它的波面是以 波源 为 球心的一个个球面,波线就是这些球面的 半径 。 ②平面波:指波面是 平面 的波。

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

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

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学习目的】1.知道波面、波线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惠更斯原理.2.知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3.知道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都与入射波一样.4.知道波发生折射是由于波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知道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5.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6.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7.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惠更斯原理1.波阵面和波线波阵面:由振动状态一样的点组成的平面或曲面叫波阵面或波面.波线: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代表了波的传播方向,叫波线.2.球面波和平面波球面波:波阵面是以波源为球心的一个个球面,波线是这些球面的半径,这种波为球面波.平面波:波阵面是平面的波为平面波.3.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4.波的反射当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波的反射.入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α.反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中的β.反射定律:〔1〕入射波的波线、法线、反射波的波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的一样.5.波的折射〔1〕波传播到两种不同的可传播波的介质界面时,会有一局部进入第二种介质中,但波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波的折射.〔2〕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如图中的2θ.〔3〕折射定律:①内容: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与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②公式:1122sin sin v v θθ=. 式中1θ和2θ分别为波在介质l 和介质2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1v 和2v ,分别为波在介质1和介质2中的波速.〔4〕折射率:由于一定介质中的波速是一定的,所以12v v 是一个只与两种介质的性质有关而与入射角度无关的常数,叫做第二种介质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以12n 表示:1122v n v =. 当121n >,即12v v >时,折射波的波线偏向法线.当121n <,即12v v <时,折射波的波线偏离法线.6.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与入射波一样.折射波的频率与入射波的频率一样,波速、波长都不一样.要点二、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波独有的特征.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称为一个完全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又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2.多普勒效应的解释为简单起见,我们只讨论波源和观察者在二者的连接线上运动的情形.〔1〕波源与观察者相对于介质均静止的情况.观察者所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一样.〔2〕波源静止而观察者运动的情况.假设观察者朝波源运动,由于观察者迎着波传来的方向运动,使得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大于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即观察者接收的频率高于波源频率。

16-17版:12.5-12.6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16-17版:12.5-12.6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正确;
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
并没有改变,故选项A错误,B正确;
此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故选项D正确.
方法点拨
解析答案
例2 (多选)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
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 BC )
A.波速变大
B.波速不变
解析答案
1234
4.(波的反射与折射)如图4所示,1、2、3分别代表入
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D )
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图4
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相等
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解析 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与入射波都应相等,故A、B错;
折射波的波长、波速与入射波都不等,但频率相等,故C错,D正确.
解析答案
返回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第源自二章 机械波5 多普勒效应 6 惠更斯原理
目标 定位
1.了解多普勒效应,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知道什么是波面和波线. 3.了解惠更斯原理,会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栏目 索引
一、多普勒效应 二、惠更斯原理 三、对波的反射与折射的理解 对点检测 自查自纠
一、多普勒效应 知识梳理
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
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 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多普勒效应与惠更斯原理

多普勒效应与惠更斯原理
观察者运动,使观察者感受到的波速 发生变化;波源运动,波长发生变化.
惠更斯原理

一、波面和波线
波面: 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
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
波线: 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
的线叫做波线
波线
波面
波线
波面
二 、惠更斯原理
惠更斯原理内容: 介质中任意波面上的各 点都可看作发射子波的 波源。其后任意时刻, 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 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
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 接受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来知道汽车的速度 •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 行情况 •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确定飞 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7.如下图由波源S发出的波某一时刻在介质平面 中的情形,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设波源 频率为10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1S内由A 运动到B,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设波 速为340m/s。则要让观察者完全接受不到 波,他要怎样运动?
荷兰物理学家 惠更斯
t时刻波面
t+t时刻波面
波传播方向
ut 平面波
t+ t
球面波
二 、惠更斯原理 1.用惠更斯原理确定下一时刻平面波的波面
t +Δt 时刻的波面
vΔt
.........
子波波源
t 时刻的波面
二 、惠更斯原理 2.用惠更斯原理确定下一时刻球面波的波面
t +Δt 时刻
的波面
uΔ t
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点,A 点的到达C点,
sin i BD v1 t AD AD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 12.5 多普勒效应和12.6 惠更斯原理 课件 (31张ppt

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4  12.5   多普勒效应和12.6   惠更斯原理 课件 (31张ppt
������−������s
反向运动: ������′=������������
������−������������ ������+������s

三、发生多普勒效应的两种情况
例5.如图所示,装有多普勒测速仪的汽车测速监视器安装在公路旁,它向行驶中的 车辆发射已知频率的超声波,并接收被车辆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当某汽车向测速监
②多普勒效应是波共有的特征,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物效应; ③多普勒效应的产生不是取决于波源距观察者的距离,而是取决于波源于波源 相对观察者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观察者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时,不产生多 普勒效应。
一、多普勒效应
B 例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当观察者和波源速度相同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D.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一、波面和波线
1.波面和波线
(1)波面: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介质中任何振动状态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2)波线:与波面垂直的那些背离波源的线, 代表了波的传播方向。
波面
一、波面和波线
(3)球面波和平面波 球面波波面是一个个球面,波线就是这些球的半径。如图甲。波面是平面的波称为 平面波,如图乙。
(2)波源������s相对于介质运动,观察者相对介质静止。则: ������′=������������
( “+”表示波源远离观察者; “-”波源靠近观察者)。 (3)波源与观察者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
������ ������±������s

相向运动: ������′=������������
������+������������ ,

多普勒效应和惠更原理斯

多普勒效应和惠更原理斯
多普勒效应
引言: 前面讨论的波动过程,实际上都是假定波 源与观察者都是相对于介质静止的情形,所 以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相 同的。如果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将会发生什么? 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种情 形: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听到火车汽笛 的声调变高,即频率增大;当火车远离而去 时,听到火车汽笛的声调变低,即频率减小。
D1
n1 n2
n1 sin i n2 sin r
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
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
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
一.惠更斯原理
引言:
波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波 振面形状、波的传播方向等均保持不变。但是,如 果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传到不同介质的界 面时,则波速、波振面形状、以及波的传播方向等 都要发生变化,产生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现 象。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预言波 的行为就比较复杂了。惠更斯原理提供了一种定性 的几何作图方法,在很广泛的范围内解决了波的传 播方向等问题。
t + t 波面
传 播 方 向
波面
t + t 波面
t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衍射
现象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时,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在障 碍物的阴影区内继续传播. 波的衍射 解释 波达到狭缝处,缝上各点都可看作子波源,作 出子波包络面,得到新的波面。在缝的边缘处,波的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当狭缝缩小,与波长相近时,衍射效果显著。 衍射现象是波动特征之一。
原理的依据:
★ 波动在介质中是逐点传播的 ★ 各质点作与波源完全相同的振动
说明: ①. 该原理对非均匀媒质也成立,只是波面的形状和传播方

高中物理选修课件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

高中物理选修课件多普勒效应惠更斯原理
电磁波多普勒效应
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微波等)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受到多普 勒效应的影响。当电磁波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 接收器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会发生变化。这一原理在雷达测 速、无线通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生活、科技领
04
域应用举例
医学领域:彩超、胎心监测等技术应用
彩超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彩超技术能够 检测到血流方向和速度,从而生成血 管内部结构的清晰图像,为医生提供 准确的诊断依据。
时间膨胀
广义相对论认为,强引力场中的时间流逝比远离引力场的地方慢。因此,当观测者处于强引力场中时,观测到的 远处光源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产生多普勒效应。
黑洞附近光线传播特性研究
光子球层
黑洞附近存在一个特殊的光子球层,光线在此处可以稳定传播。当光线从光子球层内向外传播时,会 受到黑洞强大引力的影响,发生弯曲和聚焦。
引力透镜效应
黑洞的强大引力可以像透镜一样弯曲周围的光线,使得远处的天体发出的光线在经过黑洞附近时被聚 焦和放大,产生类似透镜成像的效果。
宇宙膨胀速度与红移现象关系探讨
哈勃定律
宇宙膨胀速度与距离成正比,即距离越 远的天体膨胀速度越快。这一规律被称 为哈勃定律,是宇宙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
VS
红移现象
随着宇宙的膨胀,远处天体发出的光线在 传播到观测者处时波长会变长,频率降低 ,产生红移现象。红移量与天体距离和宇 宙膨胀速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观测红移 现象来研究宇宙的膨胀速度和演化历史。
惠更斯原理及其在多普勒效
02
应中应用
惠更斯原理内容阐述
惠更斯原理定义
惠更斯原理是指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 以看做发射子波的波源,即可把下一时刻波的传 播情况确定下来。

高中物理 12.512.6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12.512.6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第十七页,共33页。
典例精析 一、对多普勒效应(xiàoyìng)的理解
例1 关于多普勒效应,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只有(zhǐyǒu)声波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解析 由于波源的频率(pínlǜ)只与波源本身在单位时间内 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有关,而与波源是否运动或观察者是 否运动的情况均无关系,故第十八A页,选共33页项。 不正确;
是相等的,故B、C选项都是正确的;
一切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选项不正确.
答案 BC
第十九页,共33页。
典例精析 一、对多普勒效应(xiàoyìng)的理解
例2 如图1甲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 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bǎidòng),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 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第二十页,共33页。
普勒效应时,一定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相发对生运动(xiānɡ duì y

.
第六页,共33页。
二、波面、波线、惠更斯原理(yuánlǐ)
问题(wèntí)设 把计一颗石子投到平静的池塘里,会激起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水
面波向周围传播,你知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波峰(波谷)为什 么会组成一个个圆吗? 答案 因为水波由波源向四周(sìzhōu)传开,向各个方向的 波速都一样,所以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波峰(波谷)组成一个个 圆.
第三十页,共33页。
1234
3.(波的折射)一列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已知水中波长 较大(jiào dàB),则( ) A.声波频率不变,波速变小 B.声波频率不变,波速变大 C.声波频率变小,波速变大 D.声波频率变大,波速不变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每课一练(含解析) (6)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每课一练(含解析) (6)

12.5多普勒效应__12.6惠更斯原理1.(多选)下列哪些现象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A.远去的汽车声音越来越小B.炮弹迎面飞来,声音刺耳C.火车向你驶来时,音调变高,远离你而去时,音调变低D.大风中,远处人的说话声时强时弱解析:选BC声波音调的高低由其频率决定,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与观察者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音调会变化,B、C正确;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能量决定,声源越近,声波能量越大,听起来越响亮,但音调不一定变化,A、D项不是由多普勒效应造成的。

2.(多选)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交警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时,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可知汽车的速度,以便于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解析:选ABD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以测定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A选项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汽车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可求出运动汽车的速度,B选项正确;铁路工人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C选项错误;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D选项正确。

3.关于多普勒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只有机械波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B.当波源和观察者都运动时就产生多普勒效应C.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了变化D.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思路点拨]由于波源和观察者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不同,而波源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选D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无论是机械波、电磁波还是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导致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物体的相对运动
一、多普勒效应
• 现象:当汽车向你驶来时,感觉音调变 高;当汽车离你远去时,感觉音调变低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高音调高;频 率低音调低). •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 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 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二、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12.5 ——12.6 多普勒效应 惠更斯原理
电大附中 杨洪涛
12.5 多普勒效应
第一课时
• 点击下图观看视频,留意听到的汽车声调的变化
多普勒效应
从以上声音中我们听到了什么?
音调: 思考:
那么是不是发声体的频率发生了变呢?
生活中的感受
如果一辆静止的汽车停在身边,你听 到的声音音调会有不同吗。
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不仅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的波,包括光波、 (1)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其它星系向着还是远离地球 电磁波。
运动的速率 宇宙中的星球都在不停地运动.测量星球上某些元 (2)临床上应用多普勒效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素发出的光波的频率,然后跟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 (3)雷达测速仪 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 时发光的频率对照,就可以算出星球靠近或远离我 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 们的速度. (4)军事应用(E-3“望楼” 预警机) 脉冲多普勒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也是利用这种多普 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俗 雷达,多谱勒导航仪 勒效应。交通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 称“彩超”,可以检查心脏、大脑和眼底血管的 电磁波,通常是红外线,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 病变. 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应用:
最先进的警用测速仪器
多 普 勒 天 气 雷 达
应用:
多普勒颈脑血液测速仪
应用: 多普勒水流测速仪
应 用
多普勒导航系统
法国幻影2000战斗机
美国AH-64“阿帕奇”直升机
GPS技术
(多普勒频移观测法)
应用:
多普勒胎心仪器
课堂探究练习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_________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 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 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D.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法线
i i'
平面
三、波的反射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 由惠更斯原理,A、B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 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B`点,A 点发射的子波到达A`点。同种介质,波速不变。
B`B AA`
AB `B B`AA` A`AB ` BB `A
a
c
b
i i'
A
B v t A`
2.当火车进站鸣笛时,我们可听到的声 调________ A.变高 B.不变高 C.越来越沉 D.不知声速和火车车速,不能判断
3.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 B、光波也有多普勒效应 • C、只有机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 D、电磁波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B
练习4
t时刻波面
t+t时刻波面波传播方向u 平面波t+ t
球面波
二 、惠更斯原理 1.用惠更斯原理确定下一时刻平面波的波面
t +Δt 时刻的波面
vΔt
. . . . . . . . .
子波波源
t 时刻的波面
二 、惠更斯原理 2.用惠更斯原理确定下一时刻球面波的波面
t +Δt 时刻
的波面
uΔ t
单位时间内观 察者数得的人数 变少。
练习
注意:
1. 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改变 的,只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 运动,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了变化. 2.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不 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 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 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它 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的.
t 时刻
的波面 子波波源
. . .
.. .. . ..
.
. .
.
. .
二 、惠更斯原理 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由已知的波面通过几 何作图方法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面,从而确定波 的传播方向。例如当波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 中传播时,波面的几何形状总是保持不变的。
三、波的反射 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种现象 叫做波的反射.
经t后,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点,A 点的到达C点,
BD v1t sin i AD AD
v2 t AC sin r AD AD
i
A v2 t
B
i
v1t
r
sin i v1 sin r v2
r
证毕
C
D
B. f增大, V不变 D. f减少, V不
ABD 6.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 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 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 接受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来知道汽车的速度 •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 行情况 •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确定飞 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 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 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 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 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 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 由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 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1、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静止不 动. 即二者没有相对运动时

(第二课时)
一、波面和波线 波面: 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 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 波线: 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 的线叫做波线 波线 波面 波面
波线
二 、惠更斯原理
惠更斯原理内容:
介质中任意波面上的各
点都可看作发射子波的
波源。其后任意时刻,
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
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面 荷兰物理学家 惠 更 斯
• 单位时间内波 源发出几个完 全波,观察者 在单位时间内 就接收到几个 完全波.观察 者接收到的频 率等于波源的 频率.
2、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朝波源运动 时(或观察者不动,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
• 观察者在单 位时间内接 收到的完全 波的个数增 多,即接收 到的频率增 大.
3、波源相对介质不动,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 时(或观察者不动,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
• 观察者在单位 时间内接收到 的完全波的个 数减少,即接 收到的频率减 小.
• 总之:当波源与观 察者有相对运动时, 如果二者相互接近,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 率增大;如果二者 远离,观察者接收 到的频率减小.
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数 得的人数与实际通过的人 数相同。
单位时间内观 察者数得的人数 变多。
i i'
B`
a` c` b`
i` i
证毕
四、波的折射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 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折射角(r): 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 叫做折射角
法线
i
介质I
介质II 界面
r
四、波的折射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折射 由惠更斯原理,A、B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
变(波的波长不变)。
2、在波源运动的情况下,引起观察者接收频
率的改变,是由于观测到的波的波长发生改
变(缩短或伸长)(波的速度不变) 。
小结:
波源和观察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的 接收频率增大;远离时,接收频率减小. 观察者运动,使观察者感受到的波速 发生变化;波源运动,波长发生变化.
12.6 惠更斯原理

某波源的频率是100Hz,波速是100m/s, 观察者以10m/s的速度快速靠近波源,那 么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是高了还是 低了?是多少Hz?若远离呢?
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 u以 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 度(u < V),f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 频率.若u增大,则:
A.f增大, V增大 C. f不变, V增大 变
思考题:一个警察监测车速,固定的监测仪发出频率为 f
=100KHz的超声波,当汽车向波源行驶时,监测仪上的 接收器接收到从汽车反射回来的波的 f ’=110KHz, 司 机超速了吗?(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u=330 m/s,此路段 限速为80Km/h ).
v0
四、小结
1、在观察者运动的情况下,引起观察者接收 频率的改变,是由于观测到的波的速度发生改
三、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 有经验的铁路工人可以从火车的汽笛声判断 火车的运动方向和快慢. 2. 有经验的战士可以从炮弹飞行时的尖叫声判 断飞行的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3. 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 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时,接 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由此可指示汽车的速 度. 4. 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 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7.如下图由波源S发出的波某一时刻在介质平面 中的情形,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设波源 频率为10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1S内由A 运动到B,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设波 速为340m/s。则要让观察者完全接受不到 波,他要怎样运动? 答案: 接收9个完全波
远离波源以340m/s的速度 运动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