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

文学理论的探索者——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有感摘要: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强调“文学性”的文学观。

作者围绕这一观点,提出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分野: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

此部理论著作丰富的内容蕴涵、严谨的逻辑分析以及创新的理论探索,在文学理论学术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理论》文学观理论探索启示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在文学理论学术界被奉为圭臬的一本经典著作。

它设计的内容相当的广泛,包括文学的本质、作用以及形式、内容等各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因为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构架——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一直以来被理论界所推崇。

笔者将简论对《文学理论》的介绍以及一些读后杂感。

一、《文学理论》的文学观从19世纪后半期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他们强调文学本身固有的因素,如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方面,我认为可以说其是文学的纯因素研究——即文学的“文学性”。

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之下,韦勒克和沃伦合作完成了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跨时代意义的著作,肯定具有其突破传统之处。

韦勒克和沃伦以议论的叙述方式,设问的形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传统文学理论的不足与缺陷。

与此同时,又向我们读者阐述了他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如何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问题上,韦勒克和沃伦推翻了传统当中的视为文学的非文学。

他们从“篇章结构个性表现”、“对语言媒介的领悟和采用”、“不求实用目的以及虚构性”[1]的角度,推翻了以往“凡是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等非文学的观点。

他们从以往描述文学的性质的各类术语中,总结出“文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说一部小说描写得逼真、真实,我们所指的是这部小说具有“艺术真实”,而不是“现实真实”。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藏满珍宝的神秘古堡。

起初,我带着好奇和期待,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却没想到,门后的世界如此广阔而深邃。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思想盛宴。

就拿他对文学本质的论述来说吧。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人类活动,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和经验的凝聚。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阅读体验。

那是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

我随手拿起了一本小说,名字叫《平凡的世界》。

起初,我只是想随便翻翻,打发一下时间。

但没想到,我很快就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住了。

我仿佛看到了孙少安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我能感受到他对家庭的责任,对土地的热爱,那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就像是从书页中渗透出来,直接钻进了我的心里。

还有孙少平,那个怀揣着梦想,不甘心被命运束缚的年轻人。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求学,在矿井下辛苦工作,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他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既敬佩又感动。

我读着读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我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韦勒克所说的文学的本质。

文学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而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让人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命运。

再来说说韦勒克关于文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观点。

他强调既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内部元素,也要考虑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读《红楼梦》的经历。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被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优美的诗词所吸引。

那些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情节安排,让我惊叹不已。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作为一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对文学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他的著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广大读者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在阅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韦勒克对文学的定义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和形式的艺术表现,传达了作者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的本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形式和结构,而是更加关注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内核。

其次,韦勒克对文学的历史和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艺术形式,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学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个别作品的欣赏,而是更加关注其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韦勒克对文学批评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反思。

他认为文学批评不应局限于形式和结构的评判,更应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以及其对读者的启发和影响。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批评有了更加宽广和深刻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技术和形式的评价,而是更加关注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意义。

通过阅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我深切感受到了其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对我对文学的认识和欣赏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和情感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感谢韦勒克的著作给我带来的启发和影响,让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篇一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啊!说真的,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看懂吗?”结果还真别说,一开始真的有点晕头转向。

但是慢慢地,我好像摸着了一点门道。

韦勒克在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啥的,也许对于很多专业人士来说,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可对我这个半吊子来说,有时候就感觉像在云里雾里绕圈圈。

我就在想,这文学理论咋就这么复杂呢?难道就不能简单点,直白点吗?不过呢,当我耐着性子读下去,又发现其实这里面有些观点还挺有意思的。

比如说他提到文学作品的多层结构,就像一个大洋葱,一层一层剥开,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味道和意义。

这比喻,是不是还挺新奇的?我觉得吧,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能让你一下子就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但它就像一位严肃的老师,虽然有点严厉,但是能教给你真东西。

也许我现在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可能以后再读,又会有新的感悟呢。

你们说,读这样的书,是不是就像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打赢了就特别有成就感?反正我是又纠结又想继续探索,这感觉,还真奇妙!篇二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哎呀妈呀,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可把我给“折磨”惨了!刚开始读的时候,我那叫一个懵啊!满脑子都是问号:这说的都是啥呀?怎么感觉比数学题还难!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书了,也许我就不该来碰这高深的玩意儿。

但是,我这人吧,就有点不服输的劲儿。

我就不信了,我还搞不定这一本书?于是,我硬着头皮继续读。

读着读着,我发现韦勒克这家伙还真有两下子!他对于文学的分析,有时候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文学作品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

可有时候吧,我又觉得他是不是太较真了,把一些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化。

比如说,他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那叫一个长篇大论。

我就在想,文学不就是反映社会嘛,有必要说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吗?不过反过来一想,也许正是因为他这么深入地研究,才能让我们看到文学背后隐藏的那些东西。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在接触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之前,我对于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那些让人陶醉的诗歌、扣人心弦的小说和发人深省的散文上。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一个充满了思考、辨析和探索的世界。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让我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过程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的论述严谨且富有逻辑,却又不失生动和活泼。

比如说,在谈到文学的类型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类型,而是通过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让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剖析。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和情节,更有着深层次的结构和意义。

就好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庞大而复杂的部分隐藏在水下。

他以《哈姆雷特》为例,详细地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我明白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在各个层面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变成了一个侦探,在韦勒克的引领下,一点点地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秘密。

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新的观点而兴奋不已,忍不住放下书,自己思考上好一会儿。

还有啊,韦勒克对于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

他说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骆驼祥子》。

以前读的时候,只是为祥子的命运感到悲哀,而现在通过韦勒克的理论,我明白了这部作品背后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另外,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看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强调批评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但同时也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这让我明白了,当我们评价一部作品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文学的洗礼。

以前对于文学那些模糊的、感性的认识,现在变得更加清晰和理性。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韦勒克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分----两种说法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

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什么是文学研究: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

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

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

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

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在文学的茂密丛林里展开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深邃的文学世界。

韦勒克的论述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思考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在书中,韦勒克对于文学的本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强调文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艺术形式,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定义。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读一本小说的经历。

那是一本在书架角落里毫不起眼的书,书的封面有些磨损,甚至书名都有点模糊不清。

可当我随手翻开它,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

那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故事。

小镇不大,人们彼此熟悉,生活看似平静如水。

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情感纠葛。

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有着大大的眼睛和倔强的性格。

她梦想着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她只能每天在小镇的杂货店帮忙。

杂货店的老板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总是对她吹毛求疵。

但女孩从不抱怨,默默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穿着整洁的西装,举止优雅。

女孩在与他的短暂交流中,仿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影子。

从那以后,女孩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渴望改变的种子。

韦勒克说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包括声音层面、意义层面等等。

在这个小镇的故事里,那些细腻的描写,比如小镇街道上的尘土在阳光下飞舞的样子,杂货店陈旧的货架上摆放的物品,都是声音层面的展现,让我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个场景。

而女孩内心的渴望和挣扎,则是意义层面的核心,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再深入读下去,韦勒克谈到了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相互影响。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本小说中的情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家工厂要在小镇边上建厂,这给小镇带来了一些工作机会,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文学理论_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_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_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显然是有用的。

但他的职责毕竟与作者完全不同。

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理智的(intellectual)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和科学两者在方法访上有许多交叉和重叠的地方。

诸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和比较等基本方法,对于预有系统性的知识来说,都是通用的。

4、H.李凯尔特:人文科学的研究重心在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

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参照某种价值体系(scheme of values)——这不过是文化的别名——才能被发现和理解。

5、探讨文学的普遍法则的努力终归要失败。

6、没有任何的普遍法则可以用来达到文学研究的目的:越是普遍就越抽象;也就超显得大而无当、空空如也;那不为我们所理解的具体艺术作品也就越多。

7、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二者均致力于说明一篇作品、一个对象、一个时期或一图文学的个性。

但这种说明只有基于一种文学理论,并采用通行的术语,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1、研究者,尤其是初级研究者,应该阅读名著或至少阅读好书,而不是先去阅读那些编笺的资料或历史轶事。

2、在考察想象性的文学(imaginative literature)的发展历史时,如果只限于阅读名著,不仅要失去对社会的、语言的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以及其它左右文学的环境因素的清晰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文学传统的连续性、文学类型(genres)的演化和文学创作过程的本质。

3、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4、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ambiguities);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字以及诸如语法上的“性”等专断的、不合理的分类,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篇一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哎呀,读完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第二章,我这脑子真是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又好像突然被点亮了一盏明灯,这感觉,太奇妙了!说真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也太难懂了吧,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论述,简直让我想直接放弃。

也许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还没摸到文学理论的门道?但是呢,当我耐着性子一点点读下去,我觉得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韦勒克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分析,我觉得就挺有意思的。

他说文学作品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我们人的身体一样,每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

这让我不禁想到,那我们平时读的那些小说、诗歌,是不是也有我们没发现的深层结构呢?不过,我又在想,他说的就一定对吗?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文学作品就是作者随性而为的产物,没有那么多精心设计的结构呢?可回头再一想,要是没有结构,那作品不就乱套了吗?哎呀呀,我这脑子又开始打架了!读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一会儿觉得自己懂了,一会儿又觉得啥也没明白。

我觉得吧,这可能就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充满了困惑和不确定性。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趟阅读之旅,虽然有点艰辛,但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学世界,难道不是吗?篇二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聊聊我读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的感受,这感受啊,那叫一个复杂!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看懂吗?”果不其然,读了几页我就懵圈了,什么“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存在方式”,这都啥跟啥呀!我觉得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知识黑洞,怎么爬都爬不出来。

可是,我这人有股子倔劲儿,我就不信搞不定它!于是我硬着头皮继续读。

慢慢地,好像有点眉目了。

韦勒克说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这让我想起了我以前读的那些名著,也许真的有好多隐藏的层次是我没发现的。

但我又在琢磨,这会不会是理论家们自己想多了呢?也许作者创作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复杂。

也许只是我们这些读者和评论家非要给作品加上各种高深的解释。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篇一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这感觉就像在文学的海洋里来了一场疯狂的冒险,那滋味,真是绝了!说真的,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拽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韦勒克在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文学的观点,有时候让我觉得“哇,好有道理!” 可有时候又会让我忍不住想:“也许不是这么回事儿吧?” 比如说他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分析,那叫一个深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部作品背后隐藏的无数秘密通道。

可当他谈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我又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难道文学就只是社会的镜子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时不时地走神。

想着自己以前读过的那些书,想着它们是不是也能套进韦勒克的理论框架里。

有时候想得太入神,都差点忘了继续看书。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复杂的迷宫,我在里面转来转去,可能找到了出口,也许又走进了死胡同。

但不管怎样,这种探索的过程真的让我又兴奋又纠结。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感慨万千,这一路读下来,我好像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但又不敢说自己完全懂了。

文学这东西,难道不是像雾里看花,越想看清楚,越觉得模糊吗?你们说呢?篇二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我这脑袋里就像炸开了锅!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轻松搞定。

可没读几页,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这书里的东西可真不是那么好懂的。

韦勒克的那些观点,有时候让我觉得“哇塞,牛啊!” 可有时候又让我一脸懵,心里不停地问自己:“这到底啥意思啊?” 比如说他讲文学的本质,说得头头是道,我好像懂了,但又好像没完全懂。

我一边读,一边就想起自己以前写作文的那些事儿。

我就想,按照韦勒克的说法,我那写的能叫文学吗?也许算,也许不算,谁知道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心情那叫一个起伏不定。

有时候被他的深刻见解折服,兴奋得不行;有时候又被那些复杂的概念搞得晕头转向,烦躁得想把书扔一边。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推荐下载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推荐下载

学研究。随后,作者比较了“文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或者准确的说比较了“自然科学” 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研究方法 解释本质 理解意义
研究性质
客观
主观
作为人文科学的文学当然是符合上述特点的。事实上,文学研究多是为了研究它的与 众不同之处,研究它的个性与独到的价值。所以,根据文学研究的“个性说”,那些试图 建立文学普遍法则的努力注定要失败。
同日常语言相比:日常语言也能表情达意,也能注意到符号自身,但文学语言在语源 的发掘和利用上更加用心,每种艺术品都能给与原有的材料以某种秩序、组织和统一性, 文学就是使语言诗化,而且文学语言没有实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文学的本质最清楚地 显现在文学所涉猎的范畴内,它们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2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第四章,4页)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第四章,4页)

第四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既然我们已经明了文学研究有理可言,我们即须确定一下对文学作系统、整体研究的可能性。

英语词汇中没有很恰当的名词来称呼这种研究工作;最普通的术语是“文学学”(literary scholarship)与“语言学”(philo1ogy)。

前者似乎摈弃了“文学批评”,而强调学院式的研究,因此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如果象爱默生那样广义地解释“学者”(scho1ar)的含义,则“文学学”无疑是可以接受的。

后一名词“语言学”很容易招致误解。

历史上,此词不仅指所有文学的与语言的研究,而且包含对人类一切心智活动产物的研究。

在十九世纪的德国,这个词用得最广,现在它仍见于《现代语言学》、《语言学季刊》与《语言学研究》等期刊的名称上。

波克(P.A.Boeckh)在他所著的《语言科学概论与方法》(1877年版,其中有些资料来自早至180 9年的讲演)这一本基础理论书里把“语言学”界定为“一切知识的学问”,因此包括语言、文学、艺术、政治、宗教和社会风俗等的研究。

实际上,伯克的“语言学”即格林罗所谓的“文学史”(literary history),显然乃是因研究古典时有所需要而产生的——研究古典特别需要历史和考古学的知识。

在伯克看来,文学研究只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语言学则是指整个的“文明学”(science of civilization),而且特别指他与德国的浪漫主义者所称的“民族精神的科学”(Science of national spirit)。

今天,从语言学这一术语的语源和许多专家的实际工作来看,它通常既是指语言本身(linguistic),特别是指对历代语法和古代语言形式的研究。

由于这一术语有多种分歧的意义,我们只好还是把它弃置不用。

另外一个可供选用来指称文学研究的名词就是research(语意为反复搜求)。

但是这一术语更加不恰当,因为它仅仅强调初步的材料搜集和研究工作,并且似乎强行把研究的材料划分为必须“搜求的”和随手可得的两种。

202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读后感

202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读后感在提到文学的作用时,我们似乎仅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判别而忽略了作者。

文学存在的理由,就是它的作用。

文学何以存在,涉及到文学史上作者多样化的创作动机:或表现或宣泄或揭示或批判……,也会为了技巧而技巧。

很多时候作者的创作动机直接决定了文学的作用。

作者想给读者带来什么,这其中有愉悦、有宣传、有教谕、有游戏、有净化、有滋养。

莫言认为文学应该超越政治性阶级性更多的关注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因此,阅读其作品感觉比心理学家教给我们的人性知识还要多;文学的作用就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其作品的意义指向远不是风花雪月的炫技,而多是耐人寻味的具有严肃的、有意义的、更贴近生活本质的话题。

以上提到的文学作用的几种情况都存在。

有些作家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对这类作品的阅读确实带来了形式上的满足感。

阅读开始之前,没有人会想到我是为了净化、为了认识为了受教育而阅读。

我们首先关注的应是作品的形式,愉悦是最重要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愉悦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成长了、改变了,对过去释然了,对未来有了梦想,对人类共同命运有了关注。

我们会发现,形形色色的世界就在文学作品中。

作品引领我们去认识去理解。

我们的教材上往往把文学的作用归结于认识、教育和美育三个方面,文学的作用不会这么简单。

由于作家作品读者的不同,过分强调文学的认识教化作用只能使文学更加偏离文学本身。

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特别强调文学研究应绝对是文学的,应还文学以“文学性”,要把文本分析的视角投射到语言结构上,不主张把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文学具有自身属性,这是其他艺术替代不了的。

文学作为开放的系统,正因为它不确定的意象,它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才吸引众多接受者,使读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按韦勒克、沃伦的意思,让文学回归文学。

笔者更倾向于文学的愉悦功能。

愉悦并非简单的五官六腑的快感,而是不带功利性的对作品意义的参照、对人性的认知、对个性自由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三章 文学的作用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三章 文学的作用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三章文学的作用[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1977 Third Edition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文学的本质与文学的作用在任何顺理成章的论述中,都必定是相互关连的。

诗的功用由其本身的性质而定:每一件物体,或每一类物体,都只有根据它是什么,或主要是什么,才能最有效和最合理地加以应用。

只有当该物体的主要作用已经消失,它的次要作用才会突出出来,如:旧式的纺车成了装饰品或博物馆中的陈列品,方形钢琴不再用来奏乐,便改成为有用的桌子。

同样也可以这么队物体的本质是由它的功用而定的:它作什么用,它就是什么。

一种人工制品必须具有适宜于发挥其作用的结构,同时还要加上则间和物料所许可、人们的趣味所祟尚的附件。

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有许多成分就其文学作用而言是不必要的,但仍旧使人感到兴趣,或者具有其它方面的存在理由。

文学的本质和作用的概念在历史过程中曾否改变过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如果回溯到相当古老的历史时期中去考察这个问题,就可以答曰:改变过。

我们可以回溯到文学、哲学和宗教共存不分的时期去,例如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Ae schlyus)和赫西俄德(Hesiod)可能就处于这样的时期中。

但是,到了柏拉图,他就可以说诗人和哲学家之间的争执是古老的争执,这里有些含意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夸张十九世纪末的“为艺术而艺术”和近代的“纯诗”(poesie pure)等主张的标新立异作用。

其实,“教喻谬说”——如爱伦?被(E.Allan Poe)所说的诗中的信念是启迪的手段——不等于文艺复兴时期关于诗有娱乐和教育的作用或寓教于乐的作用这样的传统说法。

总的来说,阅读美学史或诗学史所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文学的本质和作用,自从可以作为概念上广泛运用的术语与人类其它的活动和价值现念相对照和比较以来,基本上没有改变过。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十一章文学和其它艺术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十一章文学和其它艺术

[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1977 Third Edition第十一章文学和其他艺术文学与美术、音乐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有时诗从绘画、雕刻或音乐吸取灵感。

正如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是诗的主题一样,其它的艺术品也可以成为诗的主题。

诗人描写雕刻、绘画、甚至音乐作品,一如描写别的事物一样,并没有任何特别的理论要遵循。

据论斯宾塞就从挂毯的图案设计和露天演出获得过某些诗的灵感与素材;洛兰(C.Lorrain)和罗莎(S.Rosa)的画曾给十八世纪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以影响;济慈以洛兰的一幅画构思了《希腊古瓮顷》的细节。

[1]拉勒比(S.A.Larrabee)认为,在英国诗歇中可以找出希腊雕刻的全都含义和处理技巧。

[2]蒂鲍戴(A。

Thibaudet)说,玛拉美(S.Mallarme)的《牧神的午后》就是在伦敦国家美术馆看了布歇(F.Bouche r)的一幅画后受到启发创作的。

[3]诗人们,特别是雨果(V.Hugo)、戈带埃、巴那斯派和蒂克等十九世纪的诗人都曾以某些绘画为主题写过诗。

自然,诗人们对绘画有各自的见解,对画家也有各自的爱好,这可以或多或少同他们的文学理论与文学趣味联系起来研究。

这是一个可供研究的广阔领域,达一领域只是近几十年间才有部分突破。

[4] 反过来,文学显然也可以成为绘画与音乐的主题,特别是声乐和标题音乐的主题。

文学,特别是扦情诗和戏剧,还可以和音乐紧密合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文章研究中世纪的颂诗与伊丽莎白时代的抒情诗,这些作品与音乐曲谱的关系十分密切。

[5]艺术史上曾涌现过一大批学者(帕诺夫斯基(E.Panofsky)、塞克西尔(F.Sax1)等),他们专门研究艺术品在概念上与象征上的含义(“偶像或艺术上的象征”),还常常研究艺术品与文学的关系及其灵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 文学的本质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 文学的本质

[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Rene Wellek &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1977 Third Edition第一部定义和区分第二章文学的本质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显然是文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什么是文学的本质?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可是难得有明晰的解答。

有人认为凡是印刷品都可称为文学。

那末,我们很可以去研究“十四世纪的医学”、“中世纪早期的行星运行说”或者“新、老英格兰的巫术”。

正如格林罗(E.Greenlaw)所主张的:“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一切,都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我们“在想法理解一个时代或一种文明时,不局限于‘纯文学’(bel1es-1ettres),甚至也不局限于付印或末付印的手稿”,“应该从对文化史的可能贡献的角度出发,看待我们助研究工作”。

[1]根据格林罗的理论和许多学者的实践,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在和它就是一回事。

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

当然坚持这一观点的人可以说:历史家之所以忽略文学研究方面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过于关注外交史、军事史和经济史的研究,因此,文学研究者理所当然地需要侵入和占领毗邻的知识领域。

毫无疑问,人们不应该禁止任何人进入他所喜欢的知识领域,还可以举出许多理由说明广义地研究文明助历史如何有利。

但是,这种研究无论如何不是文学研究。

反对我们这种看法纳入如果说这里只是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那是不能令人估服的。

事实上,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

都排挤掉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

于是,这两种研究之间的差别完全消失了;文学中引进了一些无关的淮则;结果,文学的价值便只能根据与它毗邻的这一学科或那一学科的研究所提供的材料来判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王连功
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著作《文学理论》,作为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代表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却经历了两个阶段。

80年代曾经在国内流传甚广,但是随后却难觅踪影,200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再版,终于让这本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国内重新被众多学者认识。

我也是经过多年期盼才一睹为快。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初读这本书的一点感受。

在这本书的第一版序中作者称“我们力图把‘诗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的评价)和‘研究’(“探索”)、‘文学史’(文学的“动态”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静态”相对照)这四个范围统一成一体。

”1
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

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由此发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并且指出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重申一些古老的美学术语……其中每一术语都只能描述文学作品的一个方面,或表示它在语义上的一个特征;没有单独一个术语本身就能令人满意。

由此至少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3
韦勒克由此在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各种观点的批评中提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将文学区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

他们把外部研究分为四种:第一,文学与作者。

韦勒克认为“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

”4“(虽然如此),作家的传记和作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平行的、隐约相似的、曲折的反映的关系。

……从这些界说的意义来说,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是有用的。

”但是韦勒克同时指出“不论传记在这些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如果认为它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则似乎是危险的观点。

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和影响文学批评中对作品的评价。


第二,文学和心理学。

“‘文学心理学’(psychology of literature)的含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以下同
2同上书,第3页。

3同上书,第18页。

4同上书,第75页。

义可以指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也可以指创作过程的研究,或者指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最后,还可以指有关文学对读者的影响的研究(即读者心理学)。

……严格的说来,也许只有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才属于文学研究的范围。

”5韦勒克在对历史上的一些诗人、理论家如弗洛伊德、艾略特以及传统理论中关于天才和灵感的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最后指出“就心理活动及其机制的有意识和系统化的理论而言,心理学对艺术不是必要的,心理学本身也没有艺术上的价值。

”6
第三,文学和社会。

同样,韦勒克指出,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文学研究中一个复杂的问题。

“文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问题,至少始终是或从含义上看是如此。

”7但是通过对历史上诸多文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观点的分析之后,韦勒克发现“只有在社会对文学形式的决定性影响能够明确地显示出来之后,才谈得上社会态度是能否变为艺术作品的组成‘要素’和艺术价值的一种有效部分的问题。

……就文学理论而言,社会性的文学只是文学中的一种,而且并不是主要的一种。

”8
第四,文学和思想。

在这一部份中,韦勒克通过对历史上关于文学与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的诸多理论的一一辨别,指出文学虽然包含着哲学的、宗教的、人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文学也体现着时代精神,但是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不是看这部作品是否输入了哲学的内容以及输入哲学内容的多少。

“但是,这些哲理性的小说和诗歌(例如歌德的《浮士德》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难道因为他们输入里哲学的内容就可以算是卓越的艺术品吗?……一种思想认识的见解可以增加艺术家理解认识的深度和范围,但未必一定是如此。

假若艺术家采纳的思想太多,因而没有被吸收的话,那就会成为他的羁绊。

”“诗不是哲学的替代品。

它有它自己的评判标准与宗旨。

哲理诗像其他诗一样,不是由它的材料的价值来评判,而是由它的完整程度与艺术水平的高低来评判的。

”9
韦勒克通过对文学外部研究的各种理论的利弊得失的分析,认为文学的外部5同上书,第83页。

6同上书,第99页。

7同上书,第100页。

8同上书,第121页。

9第138-139页。

研究不能真正认识文学的本质,“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在文学内部研究部分,韦勒克借鉴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反对“内容与形式”的传统的二分法。

“如果把所有一切与美学没什么关系的因素称为‘材料’(material),而把一切需要美学效果的因素称为‘结构’(structure),可能更好些。

这决不是给旧的一对概念即内容与形式重新命名,而是恰当地沟通了他们之间的边界线。

‘材料’包括了原先认为是内容的部分,也包括了原先认为是形式的一些部分。

‘结构’这一概念也同样包括原先的内容和形式中的一些部分。

这样,艺术品就被看成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

”10(第157页)
在文学的内部研究中,韦勒克又借鉴的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的文本层次理论,从声音、文体和象征等三个层面逐层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整体意义。

最后的四章,他又分别探讨了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学的类型、文学的评价和文学史。

总体而言,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对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划分。

就我粗略的阅读感受,这种划分对我认识历史上诸多关于文学的理论有一种提纲挈领、高屋建瓴认识和把握,可以使我从总体上对西方文论的研究方法得到一种整体的认识。

虽然很多介绍者认为韦勒克真正得意的是文学的内部研究,“毫无疑问,‘内部研究’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倾注了最大的心力,对于许多概念和范畴做了十分出色的论述。

”11“这是一部公认的学识渊博、影响甚巨的理论著作,是新批评的一个重要成果。

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把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

在‘文学的外部研究’那一部分里,作者意在指出那些‘超文学’研究方法的局限,但作者真正得意的是论述‘文学的内部研究’”。

12但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韦勒克的这种划分消极的一面而言就是割裂了文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他所谓内部研究并没有对新批评的具体方法、范畴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而是借鉴了波兰现象学家茵加登的“现象学”方法,虽然他自己承认文学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见前引文),但他的研究结果却忽视
10同上书,第157页。

11刘象愚:《韦勒克与他的文学理论》,同上书,(代译序)第10页。

12《西方文论史》,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43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