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时,仿佛走进了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库。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打开了全新的文学视野,也让我对文学的本质、价值以及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自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这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核心所在。
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他并非完全否定外部研究的价值,而是指出在研究文学时,应当首先立足于内部研究,深入剖析作品的内在特质。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提出了形式具有“决定性”的观点。
形式不是内容的附庸,而是与内容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
他以诗歌为例,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并非只是装饰,而是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传达。
这让我认识到,在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形式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好的文学批评应当既具有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又能够运用严谨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和直觉来评价作品,而应当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和系统的批评方法。
同时,他也强调了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批评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充分理解和阐释作品。
在韦勒克的理论中,文学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潮,而这些变化又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提醒我们,在研究文学历史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线性的描述,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内在逻辑。
此外,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比不同国家或文化的文学作品,而是要通过比较揭示文学的普遍规律和人类文学的共同本质。
这使我明白,比较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拓展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 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 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 “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
同日常语言相比:日常语言也能表情达意,也能注意到符号自身,但文学语言在语源 的发掘和利用上更加用心,每种艺术品都能给与原有的材料以某种秩序、组织和统一性, 文学就是使语言诗化,而且文学语言没有实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文学的本质最清楚地 显现在文学所涉猎的范畴内,它们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 歇根大学,1926 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 、《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 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 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 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 内部研究。
第二章探索了文学的性质。“文学”一词从词源上讲,指手写的或印行的文献,当然 完整的文学概念是不能少了“口头文学”的。作者认为文学研究不同于对文明历史的研究, 也不仅仅是对名著的研究。于是作者从研究文学的基本要素——语言,来探究文学的本质。 同科学语言相比: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要求语言符号与对象之间的一致性,而文学语言 的特点在于:1、充满了歧义,而且其中还充满了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因此它是高 度“内涵的”。2、文学语言除了指称性以外,还能表情达意。3、文学语言强调语言自身 的意义,语词的声音象征,比如格律和声音模式等。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藏满珍宝的神秘古堡。
起初,我带着好奇和期待,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却没想到,门后的世界如此广阔而深邃。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思想盛宴。
就拿他对文学本质的论述来说吧。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人类活动,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和经验的凝聚。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阅读体验。
那是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
我随手拿起了一本小说,名字叫《平凡的世界》。
起初,我只是想随便翻翻,打发一下时间。
但没想到,我很快就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住了。
我仿佛看到了孙少安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我能感受到他对家庭的责任,对土地的热爱,那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就像是从书页中渗透出来,直接钻进了我的心里。
还有孙少平,那个怀揣着梦想,不甘心被命运束缚的年轻人。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求学,在矿井下辛苦工作,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他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既敬佩又感动。
我读着读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我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韦勒克所说的文学的本质。
文学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而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让人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命运。
再来说说韦勒克关于文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观点。
他强调既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内部元素,也要考虑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读《红楼梦》的经历。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被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优美的诗词所吸引。
那些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情节安排,让我惊叹不已。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篇一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啊!说真的,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看懂吗?”结果还真别说,一开始真的有点晕头转向。
但是慢慢地,我好像摸着了一点门道。
韦勒克在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啥的,也许对于很多专业人士来说,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可对我这个半吊子来说,有时候就感觉像在云里雾里绕圈圈。
我就在想,这文学理论咋就这么复杂呢?难道就不能简单点,直白点吗?不过呢,当我耐着性子读下去,又发现其实这里面有些观点还挺有意思的。
比如说他提到文学作品的多层结构,就像一个大洋葱,一层一层剥开,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味道和意义。
这比喻,是不是还挺新奇的?我觉得吧,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能让你一下子就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但它就像一位严肃的老师,虽然有点严厉,但是能教给你真东西。
也许我现在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可能以后再读,又会有新的感悟呢。
你们说,读这样的书,是不是就像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打赢了就特别有成就感?反正我是又纠结又想继续探索,这感觉,还真奇妙!篇二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哎呀妈呀,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可把我给“折磨”惨了!刚开始读的时候,我那叫一个懵啊!满脑子都是问号:这说的都是啥呀?怎么感觉比数学题还难!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书了,也许我就不该来碰这高深的玩意儿。
但是,我这人吧,就有点不服输的劲儿。
我就不信了,我还搞不定这一本书?于是,我硬着头皮继续读。
读着读着,我发现韦勒克这家伙还真有两下子!他对于文学的分析,有时候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文学作品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
可有时候吧,我又觉得他是不是太较真了,把一些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化。
比如说,他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那叫一个长篇大论。
我就在想,文学不就是反映社会嘛,有必要说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吗?不过反过来一想,也许正是因为他这么深入地研究,才能让我们看到文学背后隐藏的那些东西。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在接触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之前,我对于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那些让人陶醉的诗歌、扣人心弦的小说和发人深省的散文上。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一个充满了思考、辨析和探索的世界。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让我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过程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的论述严谨且富有逻辑,却又不失生动和活泼。
比如说,在谈到文学的类型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类型,而是通过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让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剖析。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和情节,更有着深层次的结构和意义。
就好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庞大而复杂的部分隐藏在水下。
他以《哈姆雷特》为例,详细地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我明白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在各个层面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变成了一个侦探,在韦勒克的引领下,一点点地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秘密。
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新的观点而兴奋不已,忍不住放下书,自己思考上好一会儿。
还有啊,韦勒克对于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
他说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骆驼祥子》。
以前读的时候,只是为祥子的命运感到悲哀,而现在通过韦勒克的理论,我明白了这部作品背后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另外,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看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强调批评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但同时也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这让我明白了,当我们评价一部作品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文学的洗礼。
以前对于文学那些模糊的、感性的认识,现在变得更加清晰和理性。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韦勒克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分----两种说法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
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什么是文学研究: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
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
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
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
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这位在文学理论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学者,其著作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韦勒克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是文学研究的核心;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一观点让我对文学研究的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前,我在看待文学作品时,往往会更多地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外部因素去理解,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在特质。
韦勒克的理论提醒我,要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去分析其艺术手法、叙事结构、意象运用等,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时,韦勒克提出了“多层次结构”的概念。
他认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而是由声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象征和神话层面等多个层次构成的。
这使我在阅读时不再仅仅满足于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努力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
比如在读诗歌时,除了感受其韵律之美,还会思考其中的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可能蕴含的文化和历史隐喻。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看法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客观的、科学的,但同时也不能失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和偏见来评价作品,而应该基于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这让我明白,在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时,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要保持对文学之美的敏锐感知。
此外,韦勒克还对文学的类型、文学史的编写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文学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创作的实践不断演变的。
这让我在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时,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变化和创新。
在阅读韦勒克的著作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将他的理论与实际的文学作品相结合,以加深对其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我运用韦勒克的“内部研究”方法,仔细分析了小说的叙事视角、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首先,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文学的方式。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它通过艺术性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来传达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现实的再现和塑造,启发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在韦勒克的眼中,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娱乐人们,更能够引导人们思考和认识自身。
通过韦勒克的解读,我对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深深体会到其对人类思考和心灵的重要影响。
其次,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深入探讨了文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他着重分析了文学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了文学史的基本观点。
通过对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它不仅是社会的一种反映,更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推动力量。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人类精神发展的记录和表达方式,它与文化和政治的互动共同塑造了社会的面貌。
韦勒克的研究使我明白了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认识到文学的历史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此外,韦勒克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学可以通过情感的表达和共鸣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更加理解和关怀他人。
其次,文学可以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提醒人们保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从中汲取教益。
最后,文学的艺术性和想象力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感悟,从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文学,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和世界,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
韦勒克的观点让我深入思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明白了文学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和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最后,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提出了关于文学形式和创作方法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他强调了文学的创造性和变革性,认为文学要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中发展壮大。
他提出的“诗意现实”、“价值审美”等概念为文学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时,仿佛置身于一个深邃且广阔的文学世界。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们理解文学的本质、价值以及文学研究的方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别。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和风格等要素,这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核心所在。
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
他并不是完全否定外部研究的价值,而是认为内部研究应当处于文学研究的核心地位。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指出形式并非是一种外在的框架,而是与内容紧密融合、不可分割的。
形式是作品的内在结构,它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比如诗歌的韵律、小说的叙事结构,都是作品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形式的精心构建,作者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思想和主题。
韦勒克对于文学语言的分析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认为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力。
文学语言往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隐喻和象征意义。
通过巧妙运用语言,作家能够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韦勒克还关注了文学的类型和体裁。
他认为不同的文学类型和体裁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例如,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见长,而小说则能够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了解不同类型和体裁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在韦勒克的理论中,文学的发展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文化传统相互关联。
文学作品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永恒的价值。
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空,与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当是客观、公正、富有洞察力的。
批评家不仅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还要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同时,批评家应当尊重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将个人的主观偏见强加于作品之上。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
《文学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文学所做的理论探索,它包括了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根本性问题,既有本体论上的意义,也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它与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一类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两位作者深信“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的‘文学的’”,因而他们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上。
对文学研究做这样的区分是《文学理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
所谓文学的“外部研究”侧重的是文学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其理论预设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模仿说”与“再现说”,即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自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之后,“表现说”更多地进入了理论家与批评家的视野,但这种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观点,依然是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的。
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从古希腊罗马中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到现实主义的各种文论,始终是围绕着模仿——再现——表现这条主线发展的,批评家的眼光总是围绕着文学的外部问题绕来绕去,唯独不太重视文学本身。
这种在古今中外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侧重外部研究的文学理论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文学艺术不可能脱离与现实、生活、历史、时代的紧密联系,文学艺术也不可能没有教化作用。
但问题的关键是过分强调这类关系却掩盖和忽略了对文学艺术本身的理论研究,这就使文学丧失了文学性、艺术丧失了艺术性。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它们一反传统文论强调文学外部研究的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学本身,它们要求高度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技巧、方法等属于文学自身的因素。
关于“内部研究”,既然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本身,那么,本书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学作品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书笔记怎样写关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读书报告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畅销书。
在近年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资源的清理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四”、鲁迅和翻译理论在现当代文学的重建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韦勒克、沃伦的“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等观点显然给了当时的研究者更大的启发。
本文不是一般性的知识考古学研究,而是要以《文学理论》为参照,重新观察它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差异性,进而使对现当代文学的反省趋向于历史语境化。
关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有辅助读本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貌似没有,我最近也在看这本书,相比国内的教材来说,外国人写的书好像条理和观点的确不是很清晰,另外翻译肯定也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感觉很多话都说得很扭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还在看第一部分,初步感觉是的确很难啃,我问过一些师兄师姐,普遍都说很难懂,我觉得对于这样的书,我们就应该耐下性子,有坚持精神地来看,千万不要指望自己可以很快、或者翻一遍都懂了个八九不离十,而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至少三遍,用心读,这样的书由不得我们囫囵吞枣。
我的做法是一边看书一边写读书笔记,在笔记本上摘抄重要的观点话语(这个是必须的,对于任何一本学术著作来讲观点都是立足点),最重要的是,做笔记的过程是梳理脉络的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笔记本下勾划出每一张章内容里面的具体框架,譬如这一章里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然后再把每个问题细化,看看作者的具体阐述,自己整理出一份笔记来,这样你就会很清楚书里面的具体内容了,而不必每次翻开书又是一阵迷茫。
这个过程完了以后,再对全书进行宏观把握,可以结合刘象愚的序言以及一些其它权威的评价,自己提炼出全书的内核,作者的学术思想的支撑点,就形成了你自己独一这本书的独特理解。
这样,才可以算读懂了,当然日后也常需要温故知新,才不会遗忘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适用。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篇一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哎呀,读完韦勒克文学理论的第二章,我这脑子真是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又好像突然被点亮了一盏明灯,这感觉,太奇妙了!说真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也太难懂了吧,那些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论述,简直让我想直接放弃。
也许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还没摸到文学理论的门道?但是呢,当我耐着性子一点点读下去,我觉得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韦勒克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分析,我觉得就挺有意思的。
他说文学作品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我们人的身体一样,每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
这让我不禁想到,那我们平时读的那些小说、诗歌,是不是也有我们没发现的深层结构呢?不过,我又在想,他说的就一定对吗?也许在某些情况下,文学作品就是作者随性而为的产物,没有那么多精心设计的结构呢?可回头再一想,要是没有结构,那作品不就乱套了吗?哎呀呀,我这脑子又开始打架了!读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一会儿觉得自己懂了,一会儿又觉得啥也没明白。
我觉得吧,这可能就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充满了困惑和不确定性。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趟阅读之旅,虽然有点艰辛,但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文学世界,难道不是吗?篇二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聊聊我读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的感受,这感受啊,那叫一个复杂!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看懂吗?”果不其然,读了几页我就懵圈了,什么“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存在方式”,这都啥跟啥呀!我觉得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知识黑洞,怎么爬都爬不出来。
可是,我这人有股子倔劲儿,我就不信搞不定它!于是我硬着头皮继续读。
慢慢地,好像有点眉目了。
韦勒克说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这让我想起了我以前读的那些名著,也许真的有好多隐藏的层次是我没发现的。
但我又在琢磨,这会不会是理论家们自己想多了呢?也许作者创作的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复杂。
也许只是我们这些读者和评论家非要给作品加上各种高深的解释。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篇一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这感觉就像在文学的海洋里来了一场疯狂的冒险,那滋味,真是绝了!说真的,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拽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韦勒克在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文学的观点,有时候让我觉得“哇,好有道理!” 可有时候又会让我忍不住想:“也许不是这么回事儿吧?” 比如说他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分析,那叫一个深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部作品背后隐藏的无数秘密通道。
可当他谈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我又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难道文学就只是社会的镜子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时不时地走神。
想着自己以前读过的那些书,想着它们是不是也能套进韦勒克的理论框架里。
有时候想得太入神,都差点忘了继续看书。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复杂的迷宫,我在里面转来转去,可能找到了出口,也许又走进了死胡同。
但不管怎样,这种探索的过程真的让我又兴奋又纠结。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感慨万千,这一路读下来,我好像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但又不敢说自己完全懂了。
文学这东西,难道不是像雾里看花,越想看清楚,越觉得模糊吗?你们说呢?篇二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我这脑袋里就像炸开了锅!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轻松搞定。
可没读几页,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这书里的东西可真不是那么好懂的。
韦勒克的那些观点,有时候让我觉得“哇塞,牛啊!” 可有时候又让我一脸懵,心里不停地问自己:“这到底啥意思啊?” 比如说他讲文学的本质,说得头头是道,我好像懂了,但又好像没完全懂。
我一边读,一边就想起自己以前写作文的那些事儿。
我就想,按照韦勒克的说法,我那写的能叫文学吗?也许算,也许不算,谁知道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心情那叫一个起伏不定。
有时候被他的深刻见解折服,兴奋得不行;有时候又被那些复杂的概念搞得晕头转向,烦躁得想把书扔一边。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推荐下载
学研究。随后,作者比较了“文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或者准确的说比较了“自然科学” 与“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研究方法 解释本质 理解意义
研究性质
客观
主观
作为人文科学的文学当然是符合上述特点的。事实上,文学研究多是为了研究它的与 众不同之处,研究它的个性与独到的价值。所以,根据文学研究的“个性说”,那些试图 建立文学普遍法则的努力注定要失败。
同日常语言相比:日常语言也能表情达意,也能注意到符号自身,但文学语言在语源 的发掘和利用上更加用心,每种艺术品都能给与原有的材料以某种秩序、组织和统一性, 文学就是使语言诗化,而且文学语言没有实际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文学的本质最清楚地 显现在文学所涉猎的范畴内,它们处理的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2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理论著作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他的相关作品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他文学理论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文学的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意象等元素,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种区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文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背景和影响,更要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去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指出形式不是一种外在的框架,而是与内容紧密融合的有机整体。
他以诗歌为例,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格律等形式元素并非仅仅是装饰,而是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让我反思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形式的重要性,而应该将其视为理解作品内涵的关键之一。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主观喜好和偏见来评价作品,而应该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他也强调了批评家的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的重要性,只有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作品中的细微之处,才能够做出准确而深入的评价。
在谈到文学的发展时,韦勒克认为文学并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相互影响。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潮,而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这使我意识到,要理解一部文学作品,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意义和价值。
韦勒克还对文学的类型和体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不同的文学类型和体裁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小说、诗歌、戏剧等在结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界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理论观点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在阅读他的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文学的“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元素,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种区分并非是要割裂两者,而是提醒我们在研究文学时,既要关注作品的内在特质,也要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
在作品的形式与结构方面,韦勒克指出,文学作品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形式和结构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
比如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小说中的情节架构、人物塑造,都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它们共同服务于作品的主题表达和艺术效果。
韦勒克对于文学语言的分析也十分精彩。
他认为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文学语言往往更加富有表现力、多义性和隐喻性。
作者通过巧妙运用语言,创造出独特的意象和氛围,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例如,在诗歌中,一个简单的词汇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需要读者仔细品味和解读。
关于文学的类型和体裁,韦勒克认为不同的类型和体裁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悲剧、喜剧、史诗、抒情诗等各自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标准。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类型和体裁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韦勒克还探讨了文学的历史演变。
他认为文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同时,文学传统也会对后来的创作产生影响,形成一种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在韦勒克的理论中,文学批评的作用不可忽视。
他强调批评家应该具备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深厚的学识修养,能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批评不仅仅是对作品的简单赞美或批评,更是一种深入的解读和阐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韦勒克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分----两种说法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
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什么是文学研究: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
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
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
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
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第三章文学的作用1.贺拉斯提出:“甜美”及“有用”其他如快感和教训的看法、宣传和纯粹的声音、意象的组合的看法的对立、游戏和工作的争论。
2.替代作用3.传达知识:其中的人物既是个别又是类型,因为他是由许多类型所构成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人性知识;使自己觉察所看到的事实;4.文学的真理:文学作品通过每一艺术上完整连贯的作品所包含的对人生的看法来宣示自己的”真理”;艺术可以发现和洞察真理,并加以宣传(有意或无意的影响读者,使之接受作家个人的人生态度。
)5.净化作用:但是文学究竟是宣泄我们的情感。
,还是相反激起了我们的情感呢。
结论:诗歌可以有多种作用,而忠实于它的本性是它基本的和主要的作用。
第四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学语文学research1、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者的区分:把文学理论看成是对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文学批评或看成文学史。
但是三者又是完全互相包容的。
文学史家必须是一个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纵使他只想研究历史。
文学史对于文学批评也使极其重要的,因为文学批评必须超越单凭个人好恶的最主观的判断。
2.认为文学史的主要课题是作家的创作意图这样一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艺术品的意义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的结果即历代的无数读者对此作品批评过程的结果。
绝对主义的观点诉诸“不变的人性”或“艺术的普遍性”。
透视主义的观点要求我们研究某一艺术作品时必须能够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个时代的和以后历代的价值。
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都是错误的,但是现在很多学者都推崇相对主义,而在实际的过程中又作着文学批评的工作,也导致了反对研究现存作家。
第五章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法国人维尔曼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
几种含义:口头文学、对两种或更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法国比较文学学派)、把它与文学总体的研究等同起来,世界文学是由歌德提出的。
他期望各国文学有朝一日能合而为一。
总体文学,指诗学或者文学理论和原则,后来作为与比较文学形成对照的特殊概念。
研究超越民族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和文学风尚。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别、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部分初步工作第六章论据的编排与确定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搜集研究材料,细心的排除时间的影响,考证作品的作者、真伪和创作日期。
两个层次:作品文本的搜集和校正;作品的创作日期、真伪、作者、合作者和修改增删等问题的考证,称为“高级校勘”。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搜集和汇总材料,不管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
书目对于研究的艺术作品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的作用。
2、编辑的工作。
对手抄本的处理3、校阅的程序即考证出各抄本的系谱的工作。
在书本编辑中出现的几种问题如注释,版本,考证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
4、以上是对作品文本的确定,以后便要着手解决作品的系年、真伪、作者以及修订情况等问题。
第三部文学的外部研究引言第七章文学和传记一部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
传记的作用:1、有助于揭示诗歌实际产生的过程;2、对一个天才的内在价值的研究;3、为系统地研究使人的心理和诗的创作过程提供了材料。
其真实度和可信度?很多是根据其作品进行虚构,弄出传奇式的人生经历。
应该注意的是作家不能成为他笔下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观点、美德和罪恶的代言人,作家的生活与作品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所以在研究时也应当分辨开两类诗人即主观的诗人和客观的诗人。
即使是主观诗人其自传性的个人叙述与同一母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仍存在差别。
认为艺术纯粹是自我表现,使个人感情和经验的再现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传记也只是作家的一个梦并不是真实的,首先忠实于文学的传统和惯例。
结论:要将传记解释法应用到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上,都必须对每一个别的情况做细心的审查和研究,因为艺术作品不是供写传记用的文献。
虽然如此,使人的的作品也往往是诗人本身的经验、本身的生活传统的戏剧化表现。
其作用:1、具有评注上的价值,解释作家作品中的典故和词义。
2、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文学史上所有真正与发展相关的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即一个作家艺术生命的成长、成熟和可能衰退的问题。
3、也为解决文学史上其他问题积累资料。
但是它并不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
第八章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心理学:1、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
例如认为诗人的天赋是补偿性的。
弗洛伊德则认为艺术家本来就是背离现实的人,因为他不能满足其与生俱来的本能要求,于是他就在幻想的生活中放纵其情欲和野心勃勃的愿望即诗人是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或推崇的白日梦者。
但是很多作家要任务要尽其可能去做一个神经病患者。
例如荣格和艾略特都认为人的内心的底层潜存着集体无意识即已经封闭起来的我们民族以往的记忆,甚至是史前期人类的记忆。
各派对艺术家的划分。
2、也可以指创作过程的研究或者指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
在诗人的印象和表现之间是有差别的。
灵感即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因素。
可能是字与字之间的联想也可能是我们内心的意念所指的对象之间引起的联想。
主要是因时间和地点上的衔接性以及相似性或者是不同性引起的。
3、最后,还可以指有关文学对读者的影响的研究即读者心理学。
详见下一章节。
第九章文学和社会文学再现生活,而生活在广义上则是一种社会现实。
文学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文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问题。
文学不是社会进程的一种简单的反映而是全部历史的精华、节略和概要。
关系:文学实际上取决于或者是依赖于社会背景、变革、发展等方面的因素。
1、作家是社会的一部分。
作家的出身的问题的研究,而这一点是否也决定了他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立场呢?作家一般是为其他的社会阶级服务的。
2、研究文学的经济基础和作家的社会地位时势必要研究作家与读者的密切关系,研究他在经济上对这些读者的依赖问题。
3、政府对文学的资助即对文学的支持和鼓励对文学的影响。
但是关于文学生产和它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确切关系或者读者大众对一个作家的确切影响等问题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4、作品的成功、保存、流传的文化情况或者是作家的名望和声誉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一种社会现象。
如何处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把文学作品当作社会文献,当作社会现实的写照来研究。
对社会态度的研究道德史、思想史的研究。
因为文学作为某一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只能发生在某一社会的环境中。
文学作品最直接的背景就是它语言上和文学上的传统,而这个传统又要受到总的文化“环境”的巨大影响。
文学与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之间的联系是最为直接的。
2、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在其揭示一个作家的作品中所含蓄或潜在的社会意义时,显出它最大的优越性。
但是也存在着极大的缺陷。
3、知识社会学:不但注意到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在立论上的先决条件和含义,而且也强调隐藏在调查者背后的设想和倾向性。
但常常蒙受本身过分的历史主义之害,最终走向怀疑论。
第十章文学和思想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
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的分析,目的是要获得“中心思想”。
与此相反的意见是完全否定文学和哲学的任何关系。
文学可以看作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种记录,因为文学史与人类的理智史是平行的,并反映了理智史。
对于理智和情感的处理。
狄尔泰将思想史中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实证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自由唯心主义或称二元唯心主义。
并将不同的作家归入其中。
精神史哲学与文学间的紧密联系常常是不可信的,强调其关系紧密的观点往往是被夸大了。
因为这些观点是建立在对文学思想、宗旨以及纲领的研究上,而这些必然是从现存的美学公式借来的思想、宗旨和纲领,只能和艺术家的实践维持一种遥远的关系。
第十一章文学和其他艺术文学和美术、音乐的关系:1、诗从绘画、雕刻或者音乐中汲取灵感。
艺术品可以成为诗的主题。
同时文学也可以成为绘画与音乐的主题,特别是声乐和标题音乐的主题。
另外有时文学确实想要取得绘画的效果,成为文字绘画或者想要取得音乐的效果而变成音乐。
但这一点仍然是大可怀疑的。
诗中的音乐性与音乐中的旋律是根本不同的东西。
而诗歌和音乐之间的合作是存在的,但最好的诗歌很难进入音乐,而最好的音乐也不需要歌词。
2、艺术间们创作的目的和理论。
从事不同艺术的艺术家表达了听来相同和类似的创作意图。
可是理论和意图在不同的艺术中完全不同,更不用说艺术家的活动所产生的具体结果,即作品及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了。
例如音乐就不可能有古典主义,因为古代的音乐是不为人知的不可能形成音乐的进化。
不同的形式它们的社会背景或理智背景都是不同的。
3、对于各种艺术之间比较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建立在分析实际艺术品,也就是在分析它们的结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