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勒克 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韦勒克文学理论

韦勒克文学理论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一篇: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与思想的关系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

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的分析,目的是要获得“中心思想”。

研究者们用这类概括性的术语对艺术品加以总结和抽象往往受到鼓励。

较早的研究则把这种方法推向荒谬的极端;人们会特别想到象乌尔里希这样的德国哲学家,他曾把《威尼斯商人》的中心思想说成是“强制执法是不公正的”。

’虽然今天大多数学者已经厌倦了这种过分的思索和推理,但是把文学作品当作哲学论文来处理的议论仍旧存在着。

与此相反的意见是完全否定文学和哲学的任何关系。

在一篇题为《哲学和诗欧》的讲演里,搏厄斯非常直串地表达了这种观点:诗歌中的思想往往是陈腐的、虚假的,没有一个十六岁以上的人会仅仅为了诗歌所讲的意思去速诗。

’(讨论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从艾赂特的观点看,“莎士比亚和但丁都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思考”。

:人们可以在这一点上同意博厄斯的观点,即多数诗歌(他所谈的似乎主要是抒馈诗)的理性内容往往被夸大了。

如果我们对许多以哲理著称的诗欧做点分折,就常常会发现,其内容不外是讲人的道德或者是命运无常之类的老生常谈。

象勃朗宁那些维多利亚诗人们的作品中玄妙的句子,曾经给许多读者以启示,但今天看来,不过是原始真理的袖珍版而已。

‘即使我们可能从诗中抽出某些一般性的命题,象济慈的“美即真理,真理即美”之类.但我们仍然需要尽力去分辨这一可以转换的命题究竞耍讲什么,只有当我们读一首诗,达首诗用具体的形象描述艺术骸力的永久和人类感情以及自然事物的美的短暂,在结尾看到这样的句子,才能获得明确的概念。

把艺术品贬低成一种教条的陈述,或者更进一步,把艺术品分割肢解,断章取义,对理解其内在的统一性是一种灾难,这就分解了艺术品的结构,硬寨结它一些陌生的价值标准。

当然,文学可以看作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种纪录,因为文学史与人类的理智史是平行的,并反映了理智史。

不论是清晰的陈述,还是间接的暗吻,都往往表明一个诗人忠于某种哲学,或者表明他对某种著名的哲学有直接的知识,至少说明他了解该哲学的一股观点。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时,仿佛走进了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库。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打开了全新的文学视野,也让我对文学的本质、价值以及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自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这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核心所在。

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他并非完全否定外部研究的价值,而是指出在研究文学时,应当首先立足于内部研究,深入剖析作品的内在特质。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提出了形式具有“决定性”的观点。

形式不是内容的附庸,而是与内容相互交融、共同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

他以诗歌为例,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并非只是装饰,而是直接影响着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传达。

这让我认识到,在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形式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好的文学批评应当既具有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又能够运用严谨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和直觉来评价作品,而应当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和系统的批评方法。

同时,他也强调了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批评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充分理解和阐释作品。

在韦勒克的理论中,文学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潮,而这些变化又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他提醒我们,在研究文学历史时,不能简单地进行线性的描述,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内在逻辑。

此外,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比不同国家或文化的文学作品,而是要通过比较揭示文学的普遍规律和人类文学的共同本质。

这使我明白,比较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超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拓展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藏满珍宝的神秘古堡。

起初,我带着好奇和期待,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厚重的大门,却没想到,门后的世界如此广阔而深邃。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可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思想盛宴。

就拿他对文学本质的论述来说吧。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人类活动,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作者情感、思想和经验的凝聚。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阅读体验。

那是一个慵懒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

我随手拿起了一本小说,名字叫《平凡的世界》。

起初,我只是想随便翻翻,打发一下时间。

但没想到,我很快就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住了。

我仿佛看到了孙少安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我能感受到他对家庭的责任,对土地的热爱,那种质朴而深沉的情感,就像是从书页中渗透出来,直接钻进了我的心里。

还有孙少平,那个怀揣着梦想,不甘心被命运束缚的年轻人。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求学,在矿井下辛苦工作,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他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既敬佩又感动。

我读着读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我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韦勒克所说的文学的本质。

文学不是简单的故事讲述,而是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让人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命运。

再来说说韦勒克关于文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观点。

他强调既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等内部元素,也要考虑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读《红楼梦》的经历。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被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优美的诗词所吸引。

那些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情节安排,让我惊叹不已。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思考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1949年)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1903年出生于维也纳,为捷克裔美国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史家,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始人,后期新批评的杰出代表,韦勒克在布拉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学。

韦勒克早期曾参加布拉格语言学派的活动,二战爆发后移居美国,后在耶鲁大学执教。

主要著作有《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的概念》、《辨析:再论批评的概念》、《近代文学批评史》等,在对文学研究的坚守中,韦勒克为现代文学理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 1899-1986),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长期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2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

代表作有《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蒲柏》、《新英格兰良知》,以及和韦勒克等学者共同编写的《文学学:目标与方法》和《文学理论》等。

本书总体分为四大部分:1.对文学理论术语的定义和区分,2. 文学研究前期的资料搜集和准备,3.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4. 文学的内部研究。

其中内部研究是本书的重点总的说来,作者的立场是坚持形式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注重文学的“文学性”和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

接下来是对每部分的细致解读:在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中,阐释了文学的本质、作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并对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分析。

文学和文学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而文学研究,是一门不能称为科学的知识或者学问。

作者认为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与“研究”是不应分割开来的。

真正的文学研究应是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具有“系统性”。

接下来便是如何对文学艺术做研究的问题。

之前有人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寻求文学创作的因果规律和客观性、确定性等。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篇一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啊!说真的,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看懂吗?”结果还真别说,一开始真的有点晕头转向。

但是慢慢地,我好像摸着了一点门道。

韦勒克在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啥的,也许对于很多专业人士来说,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可对我这个半吊子来说,有时候就感觉像在云里雾里绕圈圈。

我就在想,这文学理论咋就这么复杂呢?难道就不能简单点,直白点吗?不过呢,当我耐着性子读下去,又发现其实这里面有些观点还挺有意思的。

比如说他提到文学作品的多层结构,就像一个大洋葱,一层一层剥开,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味道和意义。

这比喻,是不是还挺新奇的?我觉得吧,这本书可能不是那种能让你一下子就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但它就像一位严肃的老师,虽然有点严厉,但是能教给你真东西。

也许我现在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可能以后再读,又会有新的感悟呢。

你们说,读这样的书,是不是就像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打赢了就特别有成就感?反正我是又纠结又想继续探索,这感觉,还真奇妙!篇二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哎呀妈呀,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可把我给“折磨”惨了!刚开始读的时候,我那叫一个懵啊!满脑子都是问号:这说的都是啥呀?怎么感觉比数学题还难!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书了,也许我就不该来碰这高深的玩意儿。

但是,我这人吧,就有点不服输的劲儿。

我就不信了,我还搞不定这一本书?于是,我硬着头皮继续读。

读着读着,我发现韦勒克这家伙还真有两下子!他对于文学的分析,有时候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文学作品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

可有时候吧,我又觉得他是不是太较真了,把一些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化。

比如说,他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那叫一个长篇大论。

我就在想,文学不就是反映社会嘛,有必要说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吗?不过反过来一想,也许正是因为他这么深入地研究,才能让我们看到文学背后隐藏的那些东西。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在接触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之前,我对于文学的理解,还停留在那些让人陶醉的诗歌、扣人心弦的小说和发人深省的散文上。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一个充满了思考、辨析和探索的世界。

韦勒克在书中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让我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过程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的论述严谨且富有逻辑,却又不失生动和活泼。

比如说,在谈到文学的类型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类型,而是通过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让那些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剖析。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字和情节,更有着深层次的结构和意义。

就好像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庞大而复杂的部分隐藏在水下。

他以《哈姆雷特》为例,详细地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我明白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如何在各个层面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变成了一个侦探,在韦勒克的引领下,一点点地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秘密。

这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新的观点而兴奋不已,忍不住放下书,自己思考上好一会儿。

还有啊,韦勒克对于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

他说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比如《骆驼祥子》。

以前读的时候,只是为祥子的命运感到悲哀,而现在通过韦勒克的理论,我明白了这部作品背后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另外,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看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强调批评应该是客观、公正的,但同时也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这让我明白了,当我们评价一部作品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文学的洗礼。

以前对于文学那些模糊的、感性的认识,现在变得更加清晰和理性。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读后感朋友!今天咱就聊聊我读《韦勒克文学理论》第二章的感受。

哎,说起这本书,那可是让我有点儿头大,不过越读越有趣,真是让我欲罢不能。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这本书,那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

那时候的我可真是一脸懵,看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简直就是天书。

我一直在想,这韦勒克的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他的文字就像那厚重的黑森林蛋糕,层层叠叠,但是咬一口,居然是满满的奶油香甜,美妙至极。

你知道吗,这第二章其实很妙,它就像剥开洋葱,层层透析文学的定义和本质。

韦勒克在这一章中谈到了各种观点,他说文学的定义啊,不单单是某一个固定的标准。

文学就像水蜜桃,圆润地包裹着多种成分:有形式的美感,有感情的冲击,还有思想的深邃,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时候真想跟韦勒克对话,特别是他探讨到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时。

我不禁想,如果文学会说话,它会不会像水蜜桃一样喊:“看看我,我可是有故事的果子!”哈哈,真是忍不住笑出声。

书中那些复杂的分析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韦勒克讲解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与欣赏文学,它就像指引我在一个迷宫中找到了出路。

有时看到那些理论,我就想,这么深奥的东西,我到底能不能消化得了?可一旦用心去读,慢慢地,居然有一种解渴的感觉,仿佛大口啃着甘甜多汁的水蜜桃,回味无穷。

当然,也不是每一段都那么顺畅。

我也有感到晦涩难懂的时候,就像面对一个不熟的水蜜桃,舍不得下口。

可当认真思考过后,那些文字的意义就像果肉一样鲜活起来。

如今,市场上的文学分析可谓是花样百出。

有些理论深奥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就寻思,这是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自己琢磨出来的?不过,也总有那么一些像韦勒克一样,有真知灼见的阐释者,让我对文学的认识更加透彻。

说到底,读韦勒克这一章就像在品味文学的丰盛大餐。

文学,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思想与艺术融合的结晶,让人沉醉其中。

我想,这就是韦勒克想告诉我们的吧?朋友,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文学的?有机会,也来分享你的感悟呀。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在文学的茂密丛林里展开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深邃的文学世界。

韦勒克的论述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思考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在书中,韦勒克对于文学的本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强调文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艺术形式,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定义。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读一本小说的经历。

那是一本在书架角落里毫不起眼的书,书的封面有些磨损,甚至书名都有点模糊不清。

可当我随手翻开它,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

那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故事。

小镇不大,人们彼此熟悉,生活看似平静如水。

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情感纠葛。

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有着大大的眼睛和倔强的性格。

她梦想着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她只能每天在小镇的杂货店帮忙。

杂货店的老板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总是对她吹毛求疵。

但女孩从不抱怨,默默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穿着整洁的西装,举止优雅。

女孩在与他的短暂交流中,仿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影子。

从那以后,女孩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渴望改变的种子。

韦勒克说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包括声音层面、意义层面等等。

在这个小镇的故事里,那些细腻的描写,比如小镇街道上的尘土在阳光下飞舞的样子,杂货店陈旧的货架上摆放的物品,都是声音层面的展现,让我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个场景。

而女孩内心的渴望和挣扎,则是意义层面的核心,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再深入读下去,韦勒克谈到了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相互影响。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本小说中的情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家工厂要在小镇边上建厂,这给小镇带来了一些工作机会,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首先,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文学的方式。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它通过艺术性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来传达人类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通过对现实的再现和塑造,启发人们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在韦勒克的眼中,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娱乐人们,更能够引导人们思考和认识自身。

通过韦勒克的解读,我对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深深体会到其对人类思考和心灵的重要影响。

其次,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深入探讨了文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他着重分析了文学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了文学史的基本观点。

通过对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它不仅是社会的一种反映,更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推动力量。

同时,文学也是一种人类精神发展的记录和表达方式,它与文化和政治的互动共同塑造了社会的面貌。

韦勒克的研究使我明白了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认识到文学的历史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此外,韦勒克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学可以通过情感的表达和共鸣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更加理解和关怀他人。

其次,文学可以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提醒人们保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从中汲取教益。

最后,文学的艺术性和想象力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感悟,从而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文学,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和世界,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

韦勒克的观点让我深入思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明白了文学所承载的重要使命和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最后,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提出了关于文学形式和创作方法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他强调了文学的创造性和变革性,认为文学要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中发展壮大。

他提出的“诗意现实”、“价值审美”等概念为文学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理论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他的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文学的“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意象等要素,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种区分并非是要割裂两者,而是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文学的本质和价值。

在“内部研究”方面,韦勒克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文学作品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比如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小说中的情节架构、人物塑造,都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和审美价值。

通过对这些形式和结构要素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魅力。

韦勒克还特别重视文学语言的研究。

他认为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文学语言常常通过隐喻、象征、反讽等手法来传达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例如,在诗歌中,一个简单的词汇可能蕴含着多层意义,需要读者通过细致的解读和感悟才能领会。

在“外部研究”方面,韦勒克并没有完全否定其重要性,但他主张将外部因素与文学作品的内在特质相结合进行研究。

他认为,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会影响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不能仅仅从外部因素来解释文学,而忽略了文学自身的艺术价值。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方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强调批评家应该具备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深厚的学识修养。

批评家不仅要能够准确地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还要能够将作品置于更广阔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中进行评价。

阅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让我对文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它让我认识到,在欣赏和研究文学作品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故事和情节上,而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结构、语言艺术和审美价值。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时,仿佛置身于一个深邃且广阔的文学世界。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为我们理解文学的本质、价值以及文学研究的方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区别。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和风格等要素,这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核心所在。

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

他并不是完全否定外部研究的价值,而是认为内部研究应当处于文学研究的核心地位。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指出形式并非是一种外在的框架,而是与内容紧密融合、不可分割的。

形式是作品的内在结构,它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

比如诗歌的韵律、小说的叙事结构,都是作品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形式的精心构建,作者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思想和主题。

韦勒克对于文学语言的分析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认为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力。

文学语言往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隐喻和象征意义。

通过巧妙运用语言,作家能够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韦勒克还关注了文学的类型和体裁。

他认为不同的文学类型和体裁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例如,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见长,而小说则能够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了解不同类型和体裁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在韦勒克的理论中,文学的发展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文化传统相互关联。

文学作品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永恒的价值。

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空,与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当是客观、公正、富有洞察力的。

批评家不仅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还要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同时,批评家应当尊重作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将个人的主观偏见强加于作品之上。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

《文学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文学所做的理论探索,它包括了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根本性问题,既有本体论上的意义,也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它与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一类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两位作者深信“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的‘文学的’”,因而他们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上。

对文学研究做这样的区分是《文学理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

所谓文学的“外部研究”侧重的是文学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其理论预设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模仿说”与“再现说”,即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自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之后,“表现说”更多地进入了理论家与批评家的视野,但这种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观点,依然是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的。

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从古希腊罗马中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到现实主义的各种文论,始终是围绕着模仿——再现——表现这条主线发展的,批评家的眼光总是围绕着文学的外部问题绕来绕去,唯独不太重视文学本身。

这种在古今中外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侧重外部研究的文学理论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文学艺术不可能脱离与现实、生活、历史、时代的紧密联系,文学艺术也不可能没有教化作用。

但问题的关键是过分强调这类关系却掩盖和忽略了对文学艺术本身的理论研究,这就使文学丧失了文学性、艺术丧失了艺术性。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它们一反传统文论强调文学外部研究的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学本身,它们要求高度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技巧、方法等属于文学自身的因素。

关于“内部研究”,既然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本身,那么,本书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学作品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篇一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这感觉就像在文学的海洋里来了一场疯狂的冒险,那滋味,真是绝了!说真的,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 但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拽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韦勒克在书里讲的那些关于文学的观点,有时候让我觉得“哇,好有道理!” 可有时候又会让我忍不住想:“也许不是这么回事儿吧?” 比如说他对于文学作品内部结构的分析,那叫一个深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部作品背后隐藏的无数秘密通道。

可当他谈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我又觉得“可能没那么简单”,难道文学就只是社会的镜子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时不时地走神。

想着自己以前读过的那些书,想着它们是不是也能套进韦勒克的理论框架里。

有时候想得太入神,都差点忘了继续看书。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复杂的迷宫,我在里面转来转去,可能找到了出口,也许又走进了死胡同。

但不管怎样,这种探索的过程真的让我又兴奋又纠结。

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感慨万千,这一路读下来,我好像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但又不敢说自己完全懂了。

文学这东西,难道不是像雾里看花,越想看清楚,越觉得模糊吗?你们说呢?篇二韦勒克《文学理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韦勒克的《文学理论》,我这脑袋里就像炸开了锅!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轻松搞定。

可没读几页,我就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这书里的东西可真不是那么好懂的。

韦勒克的那些观点,有时候让我觉得“哇塞,牛啊!” 可有时候又让我一脸懵,心里不停地问自己:“这到底啥意思啊?” 比如说他讲文学的本质,说得头头是道,我好像懂了,但又好像没完全懂。

我一边读,一边就想起自己以前写作文的那些事儿。

我就想,按照韦勒克的说法,我那写的能叫文学吗?也许算,也许不算,谁知道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心情那叫一个起伏不定。

有时候被他的深刻见解折服,兴奋得不行;有时候又被那些复杂的概念搞得晕头转向,烦躁得想把书扔一边。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对于理解文学的本质、文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文学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关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他的相关理论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要素,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种区分并非是要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提醒我们在研究文学时,既要深入分析作品的内在特质,又不能忽视其所处的外部环境。

在文学作品的形式方面,韦勒克指出形式不是一种外在的装饰,而是文学作品的本质所在。

形式与内容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

例如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小说中的叙事结构,都是构成作品独特魅力的重要元素。

通过对形式的精心构建,作家能够更有效地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韦勒克对于文学语言的探讨也十分深刻。

他认为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学语言具有多义性、隐喻性和象征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打破常规的语言习惯,创造出新颖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效果。

在谈到文学的历史演变时,韦勒克主张不能简单地将文学发展视为线性的进步过程。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文学作品。

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去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韦勒克还关注到了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方法。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客观、公正的,要基于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或偏见来评价作品,而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

韦勒克的理论对于我们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我们阅读一部作品时,不再仅仅关注故事情节,而是更加注重作品的形式美、语言特色以及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这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领略文学的魅力。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勒内·韦勒克(René Wellek)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理论著作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他的相关作品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他文学理论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韦勒克强调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区分。

他认为,文学的内部研究关注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语言、意象等元素,而外部研究则侧重于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这种区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文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背景和影响,更要深入到作品的内部,去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时,韦勒克指出形式不是一种外在的框架,而是与内容紧密融合的有机整体。

他以诗歌为例,说明诗歌的韵律、节奏、格律等形式元素并非仅仅是装饰,而是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让我反思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时,不能忽视形式的重要性,而应该将其视为理解作品内涵的关键之一。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的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主观喜好和偏见来评价作品,而应该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他也强调了批评家的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的重要性,只有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作品中的细微之处,才能够做出准确而深入的评价。

在谈到文学的发展时,韦勒克认为文学并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相互影响。

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潮,而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这使我意识到,要理解一部文学作品,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意义和价值。

韦勒克还对文学的类型和体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不同的文学类型和体裁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小说、诗歌、戏剧等在结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韦勒克、沃伦著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

韦勒克、沃伦著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

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介绍《文学理论》是由韦勒克 (J. William Vlcek) 和沃伦 (Alvin L. Warren) 合著的一本关于文学理论的书籍,由刘象愚等人翻译成中文。

该书对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解析,涵盖了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派的各种文学派别和流派。

内容概述《文学理论》首先介绍了文学理论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阐述了文学的定义和功能。

接着,书籍详细讨论了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区别,比较了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

同时,该书还剖析了不同文学理论的起源和演变,解释了文学批评的各种方法和理论。

内容章节第一章: 文学的定义和功能本章从文学的定义开始,探讨文学的本质和特点。

韦勒克和沃伦以现代文学为例,分析了文学对个人、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比较这一章节比较和对比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特点。

从作品的题材、风格和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差异和共同点。

第三章: 文学理论的起源和演变本章追溯了文学理论的历史渊源,介绍了各种不同文学理论的起源和演变,分析了这些理论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这一章节讨论了文学批评的各种方法和理论。

从传统文学批评的形式主义、内涵批评到现代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介绍了不同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第五章: 现代派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本章探讨了现代派文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通过分析和解读代表性作品,揭示了现代派文学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

结论《文学理论》是一本涵盖了文学发展历史和理论演变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学作品。

同时,该书还深入剖析了不同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文学理论参考。

读者在阅读《文学理论》时,可以通过与作者一同思考和探讨文学的定义、作用,了解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差异,同时深入理解和应用不同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著作时,仿佛开启了一场深入文学本质与价值探寻的思想之旅。

他的观点独到且深刻,给我带来了诸多的启发与思考。

韦勒克对于文学的定义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和意义的表达。

文学作品不是简单地对现实的临摹,而是作者通过艺术的手法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和诠释。

这种诠释往往超越了表面的现象,深入到人类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层面。

在文学的内部研究方面,韦勒克强调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和语言的分析。

他指出,作品的形式并非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其内在意义的承载者。

比如诗歌的韵律、小说的叙事结构,都不仅仅是为了形式美,而是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紧密相连。

通过对形式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韦勒克还着重探讨了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社会的变迁、历史的进程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痕迹,而文学作品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他同时也强调不能过度强调外部因素而忽视了文学本身的艺术特性。

韦勒克对于文学批评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好的文学批评应当是客观、公正且具有洞察力的。

批评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的喜好或偏见来评价作品,而应当基于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对文学理论的扎实掌握。

批评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评判好坏,而是通过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在阅读韦勒克的著作时,我深深感受到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他的理论体系严谨而富有逻辑性,让我明白了文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需要深入到作品的内核,去挖掘其中的深层意义。

同时,韦勒克的理论也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往对于文学的理解。

过去,我可能更多地关注作品的情节和表面的情感表达,而忽略了其形式和结构所蕴含的意义。

他让我认识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手法都可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韦勒克 文学理论

韦勒克 文学理论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概略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一书是西方二十世纪文艺学领域的权威性著作。

在讲述本书之前,有必要将其理论体系及学术背景作一简要说明。

作为一部论述文艺学原理和文学研究方法的书,它系统表达了新批评的一些基本的理论立场,比较完整的体现了新批评对于文学本体的一些主要问题的理解,也在这种鲜明的理论倾向中凸显了新批评与各种文艺思潮的对话、论辩和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史料价值。

新批评是二三十年代形成于英美的文学批评流派,到五十年代大盛于美国,成为文学批评的主流形态。

新批评从本体论和方法论上进一步发展了俄国形式主义的批评观,其起源可追溯到艾略特和瑞洽兹。

前者在《传统与个人才能》这一著名论文中提出“非个人化”的观点,强调批评应从作家转向作品,从而为新批评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后者通过引进语义学的方法使人们把注意力引向语言,从而为新批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新批评的理论家们大致可分三代,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休姆和美国诗人庞德,第二代是燕卜逊和兰色姆,第三代代表人物是问沙特和本书主要作者韦勒克。

他们共同建构了新批评的理论体系。

新批评前承俄国形式主义,后启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自足的客观存在,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其代表人物之一兰色姆为此在《新批评》一书中(“新批评”的概念正是来源于本书)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文学本体论”,正是对这一理论重心的明确申扬。

他们反对把文学当成文献、传记、史料等,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强调文学的“内部研究”,主张在细读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详尽的文本分析,研究它的语言、结构、意象等等内部特征,从而把握存在于作品肌理中的那种“文学性”。

对此,新批评的主要理论家们都有相关的论述。

比如兰色姆在《新批评》一书中说:“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整体即文学作品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本书主要作者韦勒克在他的一篇名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文章中将艺术看作“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一个符号结构,但却是一个有含义和价值、并且需要用意义和价值去充实的结构。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

文学理论韦勒克读后感韦勒克的文学理论读后感。

韦勒克(Wellek)是20世纪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其理论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他对文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以及文学史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对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也对文学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对文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文学史的研究。

在他看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它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在规律。

韦勒克认为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艺术,如绘画、音乐等。

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意识到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具有自身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征。

除了对文学的定义,韦勒克还对文学批评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

韦勒克主张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理性的研究方法,它不应该受到主观情感的干扰,而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

通过对韦勒克的文学批评方法的学习,我明白了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理性的研究方法,它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而不应该受到主观情感的干扰。

此外,韦勒克还对文学史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文学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历史学科,如政治史、经济史等。

文学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学科,它研究的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传统,它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韦勒克的这一观点使我对文学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意识到文学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学科,它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通过对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也对文学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与思想的关系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

通常人们把文学看作是一种哲学的形式,一种包裹在形式中的“思想”,通过对文学的分析,目的是要获得“中心思想”。

研究者们用这类概括性的术语对艺术品加以总结和抽象往往受到鼓励。

较早的研究则把这种方法推向荒谬的极端;人们会特别想到象乌尔里希这样的德国哲学家,他曾把《威尼斯商人》的中心思想说成是“强制执法是不公正的”。

’虽然今天大多数学者已经厌倦了这种过分的思索和推理,但是把文学作品当作哲学论文来处理的议论仍旧存在着。

与此相反的意见是完全否定文学和哲学的任何关系。

在一篇题为《哲学和诗欧》的讲演里,搏厄斯非常直串地表达了这种观点:诗歌中的思想往往是陈腐的、虚假的,没有一个十六岁以上的人会仅仅为了诗歌所讲的意思去速诗。

’(讨论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从艾赂特的观点看,“莎士比亚和但丁都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思考”。

:人们可以在这一点上同意博厄斯的观点,即多数诗歌(他所谈的似乎主要是抒馈诗)的理性内容往往被夸大了。

如果我们对许多以哲理著称的诗欧做点分折,就常常会发现,其内容不外是讲人的道德或者是命运无常之类的老生常谈。

象勃朗宁那些维多利亚诗人们的作品中玄妙的句子,曾经给许多读者以启示,但今天看来,不过是原始真理的袖珍版而已。

‘即使我们可能从诗中抽出某些一般性的命题,象济慈的“美即真理,真理即美”之类.但我们仍然需要尽力去分辨这一可以转换的命题究竞耍讲什么,只有当我们读一首诗,达首诗用具体的形象描述艺术骸力的永久和人类感情以及自然事物的美的短暂,在结尾看到这样的句子,才能获得明确的概念。

把艺术品贬低成一种教条的陈述,或者更进一步,把艺术品分割肢解,断章取义,对理解其内在的统一性是一种灾难,这就分解了艺术品的结构,硬寨结它一些陌生的价值标准。

当然,文学可以看作思想史和哲学史的一种纪录,因为文学史与人类的理智史是平行的,并反映了理智史。

不论是清晰的陈述,还是间接的暗吻,都往往表明一个诗人忠于某种哲学,或者表明他对某种著名的哲学有直接的知识,至少说明他了解该哲学的一股观点。

近几十年来,一批美国学者潜心研究这些问题,他们把自己的方法叫做“思想史的方法”。

就洛夫乔伊创立的特殊的、有限的方法看,这一术语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误解。

‘洛夫乔伊在《存在的大链条》一书中出色地论述了达一方法的有效性。

这本书追溯了从拍拉图到谢林的自然观的发展,探索了思维的各种方式狭义的哲学、科学思想、神学、特别是文学。

思想史的方法和哲学史的方法在两个方面有区别。

洛夫乔伊把哲学史的研究对象仅仅限定为大思想家,而把他自己的“思想史”的研充范围扩大到小思想家和诗人,因为他认为诗人是从思想家衍生出来的。

他还进一步论述了这两种方法的不同,即哲学史研究大的思想体系,而思想史研究单元的思想,也就是把哲学家的体系分解成小的单元,研究其个别的题目。

洛夫乔伊在《存在的大链条》等书中提出的思想史的方法虽然放大家一致遭奉为个别研究的基础,但从总体看却是不足估的。

哲学概念形成的历史只能用于哲学史的范畴,黑格尔和温德尔班很久以前就把这类哲学概念包括在哲学史内。

当然,只研究单元的思想而排除整个的体系是片面的,这正如把文学史的研究限定在诗歌技巧史、诗歌的用语或意象的范围内,忽略其有机的整体性和对特定作品的研究一样。

“思想史”只是研究一般思想史的一种特定的方法,而把文学仅仅作为一种研究思想史的记录和图解。

这样说是显而易见的,只要看洛夫乔伊把严肃的反映现实的文学中的思想大多称为“稀释的哲学思想”‘就可以明白。

尽管如此,“思想史”的方法一定仍会受到研究者的欢迎,这也不仅仅是因为深入理解哲学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从间接的方面理解文学,还因为洛夫乔伊的方法对于大多数思想史家过分的理智主义是一个反动。

这一方法承认,思想、或者至少不同思想体系的选择常常是由假设来决定的,或多或少是由无意识的精神习惯来决定的。

它承认人们在接受思想的过程中由于敏锐地感到各种形而上的悲苦而有所不同;它承认思想往往表现为一些关联词和虔诚的短语,因此,必须从语义学的角度加以研究。

施皮策在许多方面不赞成洛夫乔伊的“思想史”的方法,但他自己在研究诸如milieu、ambiance、Stimmung 等词的语义及其在历史上引起的所有联想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时,就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将理智史与语义学史结合起来的好例子。

最后,洛夫乔伊的方法还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色,那就是它十分明确地打破了文学与历史研究中民族与语言的界限。

对于表达哲学史和一般思想史中某种知识的诗文所作的评注,其价值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

此外,文学史,特别是论到帕斯克尔、爱默生、尼采之辈作家时,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理智史中的问题。

而文学批评史如果只讲其本身的问题而不论及同时代的创作,简直就可以说是美学思想史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文学是反映了哲学史的。

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中充溢着文艺复兴的拍拉图主义,斯宾塞写了四首赞美诗,描写从物质升华为天上的美这种新拍拉图式的哲学精神,在《仙后》中解决“无常”与“自然”的争执时,他显然站在永恒的、不变的秩序方面。

在马娄的作品中,我们听到了与他同时代的意大利人的无神论与怀疑论的回响。

即使在莎土比亚的作品中,也可以从许多地方找出文艺复兴的拍拉图主义,例如《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尤利西斯那段有名的讲演,还可以找到蒙田和斯多葛哲学的影响。

在研究邓思的时候,我们既可以看到当时新科学对他的感受能力产生的影响,又可以看出他对神父和经院哲学家有深刻的了解。

弥尔顿本人对神学和宇宙起源学说颇有研究,有人解释论他从东方思想和当时的相信灵魂死亡的宗教派别吸收了营养,把物质主义和柏拉因主义的成份结合了起来。

德荣登也写了哲理诗,这些诗详述了当时神学界与政治界各自的论争,无疑表明他熟悉信仰主义、现代科学、怀疑主义和自然神论。

汤姆逊可以说是牛顿学说和夏夫兹伯里理论体系的详述者。

蒲伯的《论人》中充满了哲学观点;柏雷把洛克的观点写入了他的六音步诗行中。

斯泰恩是洛克的热烈的崇拜备他在《商第传》中从头至尾采用了洛克关于联想和心理延续的观念,以便达到喜剧的效果。

在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中,柯勒律治本人是一个有雄心、有见解的技术哲学家。

他仔细地学习了康德和谢林的哲学,诠释了他们的观点,虽然他的注释有时是缺乏批判的。

通过柯勒律治,许多德国哲学与新拍拉团主义的观点进入和重新进入了英国诗歌的传统,尽管他自己的诗作似乎很少受他系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华兹华斯的诗中也可以发现康德的影响,有人认为诗人是心理学家哈特莱亲近的学生。

雪菜最初深受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及其英国弟子戈掐温(w.GodwlE)的影响,但后来他把斯宾诺莎、伯克利和柏拉图的思想揉在一起了。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和宗教的论争十分清楚地表现在丁尼生和勃朗宁的作品中。

史文朋和哈代反映了当时悲观的无神论思想,霍普金斯则显出了缅考特斯对他的影响。

乔治.爱略特翻译了费尔巴哈和斯特劳斯,肖伯纳读过勃特勒和尼采。

多数近代作家读过弗洛伊德以及有关他的论著。

乔伊斯不仅熟悉弗洛伊德和荣格,而且熟悉维科和布鲁诺,当然还有托马期.阿空那,乔治的作品则浸透了通神论、神秘主义,甚至伯克利的哲学思想。

在其它民族的文学中,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很可能更丰富。

关于但丁的神学有无数的解释。

在法国,吉尔森运用他对中世纪哲学的学问来注释拉伯雷和帕斯克尔的作品片段。

阿扎尔在十七世纪末写的《欧洲意识的危机》中,十分机巧地探索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在稍后的著作中,他还研究了启蒙思想在整个欧洲的确立。

在德国,许多人研究康掏思想对席勒的影响、歌德与普罗提诺及斯实诺莎的关系、康德对克莱斯特的影响、黑格尔对赫勃尔的影响之类的题目。

的确,德国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合作常常是极为紧密的,特别是在浪漫主义时代,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与诗人们生逢同时,他们彼此关系之密、影响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甚至象荷尔德林这祥的纯诗人都认为系统地思索事体论和形而上学的问题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人就更不待言了。

在俄国,陀思妥也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一般被入看作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甚至连普希金也被说成是有一种难以捉摸的智慧。

象征主义运动时期,在俄国兴起了一个“玄学派批评家”的流派,他们从自己独特的哲学立场出发来解释文学。

拉扎诺夫、梅连兹科夫斯基、溜斯托夫、贝加叶夫和伊万诺夫全部撰写论随陀思妥也夫斯基和有关他的文章,”他们有时仅仅把他作为宣讲自己学术观点的材料,有时又把他贬为一个体系,间或也把他说成是一个悲剧小说家。

在这类研究终结,或者说开始的时骸,有些问题还必须提出来,这些问题并不总是回答明白了。

哲学家的思想在诗人的作品中引起的反响,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能解释一个作家的观点,特别是象莎土比亚这样的剧作家?诗人与其它作家的哲学观点究竟清晰和系统化到何等的程度?如果假定一个较早时代的作家持有一种个人的哲学观点,甚至感到需要它,或者生活在鼓励这种个人见解的模式并对它感兴趣的人们中间,难道不是常常造成大谬特理的时代错误吗?文学史家不是往往过高地估计了作者的(特别是近代作者的)哲学信仰的一致性、清晰度和范围吗?即便我们说,有的作家有非常态的自我意识,甚至在极个别的情况下,他们本身就是思辨哲学家,他们写的诗可以称作“哲理”诗,我们仍然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一首诗中的哲理愈多,这首诗就愈好鸣?难道可以根据诗歌所吸收的哲学价值的大小来判断它的优劣吗?或者可以根据它在自己所吸收的哲学中表达的观点的深度来判断它的价值吗?难道可以根据哲学创见的标准,或者根据它调整传统思想的程度去判断诗歌吗?艾略特更喜欢但丁,而不是莎士比亚,因为在他看来,但丁的哲学似乎比莎士比亚的哲学更完善些。

一位名叫格劳克纳的德国哲学家曾经争辩说,诗与哲学分离的状况没有比在但丁的作品中更明显的了,因为但丁把一种已经完成了哲学体系丝毫不加变更地照搬过来。

历史上确留有过哲学与诗之间真正合作的情形,但这种合作只有在既是诗人又是思想家的人那里才可以找到,象古希腊苏格拉底之前的恩培多克勒、文艺复兴时期的费希诺与布鲁诺,就是这样的例子。

费希诺与布鲁诺既写诗歌,又写哲学论著,也就是哲理诗与诗的哲学。

后世的歌德也是如此,他既是诗人,又是有真知灼见的哲学家。

但是,难道这种哲学标准就是文学批评的准则吗?难道因为蒲伯的《论人》在适段检查时可以看出有根有据、前后一致的拆哀主义,而从整体看却藏上了一层选样的不连贯的色彩就该道到非议吗?雪莱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刻曾从原始物质主义进步到相拉图式的理想主义,难道这样一个事实可以使他成为一个较好的诗人或较差的诗人吗?有一种印象是,雪莱的诗是单调的、乏味的,这似乎表现了新一代读者的经验,难道只要说明他的哲学在当时是有意义的,或者说明他的作品达一段或那一段并非没有意义,却暗示出当时科学或伪科学的概念,就可以证明这种印象是错误的吗?“所有这一切评判的标准无疑都是误解造成的,都是由于混淆了哲学与艺术的功能,误解了思想进入文学的真正方式而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