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用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复习笔记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复习笔记

鉴赏表现手法一、“7类”常考表现手法要知晓掌握关键能力:表现手法题答题“3步骤”1.明技巧通读整首诗词,把握关键词句,找出这首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

2.释运用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析作用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有些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必须从诗歌的总体出发,扣住诗歌的主旨来作答。

答出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

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题思路:第一步:明技巧词的开篇就采用了先染后点的手法,缘情布景,渲染氛围,整个上片句句都在言情,却无一语直接言情,因此词的上片都是在染。

下片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才在上片蓄势极足的情况下,如闸门大开,将堆积已久的感情倾泻而出,点破“离别”的情感内涵,这是点。

第二步:释运用这首诗主要写离情别绪,诗歌在第二句先点“送君多暮情”;再展开写暮景,通过层层铺垫,渲染其情;最后以“叹息”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第三步:析作用作者在本诗中运用先点后染再点的手法,着意抒发“多暮情”,全诗幽淡惆怅,表达出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之情与眷恋之意。

[形成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表现手法是高中语文基础学问,在古诗词鉴赏题中会考察到。

高三网我整理了高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一.高考语文表现手法以及作用(1)引用即援引现成的语言材料((名言)、格言、民谣、(谚语)、诗词、(典故)等),其主要起到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作用(如:增加(文章)文采和(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等,详细见“引用”专题)(2)对比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使事物的某种特征更鲜亮。

(3)衬托即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

其主要作用: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

(4)象征是通过对某一特定的详细形象的描写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详细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给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5)白描即用最朴实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照实地勾画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白描手法的作用有许多: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进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呈现情操品质;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精确、语言凝练;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加文章的感染力;用白描手法,可使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6)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技巧归纳大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诗歌中无说明)第一节:修辞技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双关(隐语)、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B3、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2021年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01.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05.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目的,他需要写景—-通过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

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

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可在答题时同时出现,无需区分〕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

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还是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

如《墨梅》《石灰吟》.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一)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高考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高考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1、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3、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4、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5、高考试卷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

附1: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

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

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2张PPT)

2023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12张PPT)
反衬:用次要内容从反面烘托主体。 例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析:用“蝉噪”“鸟鸣”来衬托山林的幽静 效果 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而鲜明
2.对比
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析:衣服单薄怕冷与害怕炭贱卖不出价格宁愿天气更寒冷点形成鲜 明的对比,表达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
复习任务群五
古代诗歌鉴赏 ——基于感情与艺术审美素养阅读
二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重点,其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 查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等。
关键能力·切中肯綮
1.衬托
为了表现、突出主要的人或物,作者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 概念
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做背景来陪衬 类染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清寒、寂静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富有禅 意的夜雪图。颔联说隔着窗户看到风吹乱竹子,似乎使竹子惊慌失措,打开门看 到白雪覆满了群山。颈联说天空飘洒着大雪,深巷一片寂静,堆积的雪使宽大的 庭院显得闲静。这些景物描写都十分细腻生动,历历如在眼前,令人觉得美不胜 收。
二、所学知识快应用——情境迁移 4.(2022·衡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 “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 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托物言志,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果
4.比兴
“比”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说 明 “兴”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汇总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汇总
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 作结。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 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 李清照《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反衬之一:动静关系 • A.动静结合:
• 欲扬先抑: •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 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 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 用典:作用: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和联想翩翩
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 成了一定的影响。
• 用典有以下情形:①引用神话故事,如李 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女娲炼石补天 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的诗句,这是形容 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 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 ②运用历史故事,李商隐的《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 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 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 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 C.以静衬动,其中“静”是次要的,
是衬托“动”的,其目的是为了让 “动”更突出。 •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 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 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遥看瀑布挂前川”,以静衬动,更 显瀑布之冲天直下的动感和气势。
• 抑扬: • 欲抑先扬:
• 如《贾生》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 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正面、侧面、细节、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
表 现 手 法
以动衬静 衬 动静关系 动静结合 描写手法 托 反衬 以静衬动 哀乐关系 以哀景衬乐情 以乐景衬哀情 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白描、 渲染、烘托、象征、用典 部分修辞手法 对比、比兴、谐音双关、互文、叠词等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常考的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高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 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是语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来展现对象的特点和细节,以增强阅读者的感知和体验。

作用- 增强形象感受:描写手法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文中事物的形象特征,使文章内容更加鲜明。

- 增加代入感:通过描写细节,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代入到故事情境中,增强阅读的沉浸感。

- 烘托氛围:透过描写手法,作家可以巧妙地营造出各种氛围,让读者对故事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

2. 比喻手法比喻手法是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诠释和理解所表达的意思。

作用- 增加形象感受:比喻手法能够用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抽象概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 夸张表达:通过运用夸张手法,比喻可以更好地强调一个特点或感情,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 归纳概括:比喻可以将复杂的事物或概念简化为一个具体的比喻形象,便于读者快速理解整个事物的实质。

3. 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

作用- 强调差异:通过对比,可以更鲜明地展现事物之间的差异与特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

- 突出主题:对比手法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观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阅读的吸引力。

- 增加张力:利用对比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增加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4. 推理手法推理手法是通过合理的推理和逻辑思维来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推理过程。

作用- 引发思考:推理手法能够让读者进行逻辑推理,激发对主题和问题的思考,并提升阅读体验。

- 阐述观点:透过推理手法,作家可以逐步展开论证,为文章提供合理论据,增加说服力。

- 推进情节:在叙事文中,推理手法可以带动情节的发展,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

以上所列举的是高中语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每一种手法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运用合适的手法能够丰富文章内容,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文体的要求灵活运用这些表现手法。

高三复习——表现手法知识归纳

高三复习——表现手法知识归纳

高三复习——表现手法知识归纳表现手法知识归纳Ⅰ.艺术特色、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但如果要严格区分,则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称艺术特色。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结构技巧、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人们艺术地使用语言的比较固定的格式,所以又称修辞格,它只针对句子而言。

表达方式是在表达不同性质的内容时语言各自呈现出的形式。

记叙就是叙述事情,说明就是介绍事物、现象或事理,议论就是表明观点、主张或态度,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等作细致的描绘刻画,抒情就是抒发情感。

表达方式可对句子而言,也可对篇章而言,而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都只针对篇章而言。

Ⅱ.表现手法的分类一、表达方式类㈠记叙类(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变换人称。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追)叙、平叙。

3.记叙手法:平铺直叙、铺陈(赋)、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宕开一笔、顺带一笔、曲笔等。

㈡说明类(说明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据、引资料、画图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㈢议论类(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议论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或者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演绎法、归纳法、归谬法等。

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知识总结

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知识总结

(1)侧面描写———衬托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比照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比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比方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假设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高考语文各种表现手法汇总

高考语文各种表现手法汇总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汇总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语文高考知识点——表现手法

语文高考知识点——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2、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②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b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c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

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7.直抒胸臆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
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9.托物言志
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10.用典
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

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11.比喻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12.拟人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3.双关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

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

14.反复
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

15.夸张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16.互文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17.设问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8.烘托、渲染(有时用“侧面描写”)
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

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19.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

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20.多角度描写
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

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当然,这里总结的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并非涵盖了所有的手法,如反问、比兴、象征、对偶、叠字叠词叠句、细节描写等就没有涉及。

我们不妨在老师讲解或自己的复习中及时地查漏补缺。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词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鉴赏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有衬托,以冰雪衬托白梅之坚毅耐寒;有对比,用桃李对比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这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灵活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