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18934024b73f242326c5f1b.png)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 teacher073《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
![论语关于学习方法及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a39f0ce87101f69e3195f4.png)
《论语》十则中是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分别是哪些学习方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思无益, 不如学也.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
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83be3fefdaef5ef7ba0d3ccc.png)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论语中学习态度的句子
![论语中学习态度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498c2cfab0717fd5360cdcc8.png)
论语中学习态度的句子导读:本文是关于论语中学习态度的句子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4、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1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1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1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1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2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e2b75d9cb14e852458fb57a8.png)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8.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论语》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a8a84a9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7.png)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teache r073《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
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
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
“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88aa9f5afab069dc51220161.png)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8.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论语》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表示要虚心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5、《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86b209e37c1cfad6195fa775.png)
22、“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任重而道远。
23、“有教无类”出自《卫灵公》篇。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这种一视同仁的教育主张,告诉我们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接受平等的教育,不应区别对待。
37.孔子在《论语》中谆谆告诫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只有虚心广泛地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38、“温故而知新”,这句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39、毛泽东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该持有这种态度。
6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63、孔子告诉我们怎样选择朋友,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都是有益的;所以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同巧言善辩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所以孔子说:“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4、孔子认为人在天性上并没有什么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后天的因素造成的。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9、“刚、毅、木、讷,近仁。”孔子告诉我们: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60、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究竟是“为人”还是“为己”,发人深省。
61、“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应该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以大局为重。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5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个人独立人格的重视,对自己来说,要坚守己志,保持人格尊严,不被利益所诱惑;对他人来说,要尊重他人之志,不可强夺。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ab01fc899b89680202d82503.png)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38244b1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7b.png)
《论语十二章》从文中找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句子.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更快。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du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zhi,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dao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到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旧知识,并且反复的阅读,这样你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无意义。
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译文: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中的学习观](https://img.taocdn.com/s3/m/0175826c77232f60ddcca15c.png)
《论语》中的学习观一、学习的态度1、爱学乐学(勤奋刻苦地学)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⑴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呀!”【注释】⑴箪——音单,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
孔子曾站在河岸上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17),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着。
因此,他劝勉学生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8·17)意思是学习像追逐什么而赶不上那样,即使追赶上了还担心再失去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准买寸光阴,要惜时如金地、夜以继日地抓紧学习,这就要勤奋,“发愤忘食”,就要刻苦,“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2、脚踏实地7.2 子曰:“默而识⑴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⑵?”【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注释】⑴识——音志,zhì,记住。
⑵何有于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意义。
像《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么”的意思,译文就是用的这一意义。
也有人说,《论语》的“何有”都是“不难之辞”,那么,这句话便该译为“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b6338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5.png)
论语中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本文将通过对《论语》中相关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孔子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启迪读者,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学习态度1.1 尊重师长孔子非常强调尊重师长。
他在《论语·学而篇》中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这意味着每个人身边都存在着我们可以向其学习的长者或者智者。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虚心地接受老师或长辈们给予的指导和教诲。
1.2 恪守礼仪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时机与节奏,以及幼年时要尽量学好基础礼仪。
只有恪守礼仪,我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尊重他人并建立自身正确的行为准则。
1.3 立志向上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追求卓越的期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并不断努力奋斗,追寻真理、进步和成长。
2. 学习方法2.1 厚积薄发孔子主张通过“厚积薄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他在《论语·言语篇》中说:“多闻阙疑, 慎言其馀则寡尤”,意思是说要广泛地听取各种声音和不同观点,并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发言。
通过充分积累知识和思考问题,我们能够做出更加明智和准确的判断。
2.2 实践与体验孔子提倡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体验。
他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观点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自身的体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3 求贤若渴孔子强调要“求贤若渴”。
他在《论语·颜渊篇》中说:“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十二章求学谦虚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求学谦虚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9c75240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5.png)
论语十二章求学谦虚的句子《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其中的十二章是关于求学谦虚的内容。
这些句子不仅是古代圣贤对于学习态度的要求,也是现代人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本文将以《论语》十二章的句子为主线,分析其内涵及现实意义。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需要时时刻刻的坚持和努力。
在学习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同时,我们也要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与他们交流学习心得,拓宽我们的学习视野。
2.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地位,而是要关注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表现。
在学习中,我们要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相互关系。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思考和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在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是孔子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提高。
在学习中,我们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和境界。
同时,我们也要逐渐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和努力。
5.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格魅力。
在教育中,我们要保持一颗热忱的心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中的学习观](https://img.taocdn.com/s3/m/379320345fbfc77da369b174.png)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中关于好学的学习态度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一方面是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习态度。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讲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不感到满足。
我们学习贵在坚持,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 有所成就,如果总是半途而废,那么将会一事无成。
《论语》中国儒家文化经典中的一颗明珠,其中包 含了伦理、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的论述,它们并没 有因为时代的久远而泯灭其光芒。在《论语》中,我们 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孔子那种好学与乐学的精神,从孔子 的学习主张中可以看出,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孔子所 在的时代截然不同,但《论语》里面所提到的孔子的学 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我们现在这个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 时代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好学的态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 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 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要求学生不要太在意物质生活,勤勉地学习做 事,谨慎说话,以有道之人为榜样,努力提高道德水 平。他还认为要学的并不单纯书本知识,还有社会实 践、道德修养。
《论语》 中的学习观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 远的影响。一本《论语》把孔子的教育思想表现得淋 漓尽致,他的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学思想结合、 不耻下问、的学习方法和好学、乐学、实事求是、持 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等思想都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很 大的借鉴作用,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论语中学习态度的句子
![论语中学习态度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eb7b7a486edb6f1aff001fa6.png)
论语中学习态度的句子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4、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1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1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1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1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2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中的学习方法一、勤思与乐学
![论语中的学习方法一、勤思与乐学](https://img.taocdn.com/s3/m/001a93f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9.png)
论语中的学习⽅法⼀、勤思与乐学论语中的学习⽅法⼀、勤思与乐学论语中的学习⽅法⼀、勤思与乐学最有效的读书学习⽅法:“勤思”▲⼦⽈: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学习若不加思考,学得越多,可能受蒙蔽越深,此就是所谓百⽆⼀⽤的书呆⼦。
只有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才能明辨真伪,然后去伪存真,为⼰所⽤。
如果只思考⽽不学习,就不能汲取前⼈的知识养分,疑惑也不能得解,此种⼈可谓百思不如⼀学。
学习中的“思”,要注重独⽴思考。
最明智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能⼒有⼤⼩,智⼒有强弱,获得的知识有先后。
但能⼒、智⼒都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学习上⼀定要有⾃知之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圣贤,孰能都懂?不知者不可怕,不知⽽装知者才真正可怕,所谓害⼈害⼰呀。
引导学⽣最好的学习⽅法:“乐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作为教育⼯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师。
当然,兴趣爱好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特别是⼩学⽣,兴趣爱好还容易转移,今天喜欢这样,明天⼜喜欢那样。
教师要引导其形成⾃觉⽽快乐的学习⾏为和⼼理,这是最理想的教学,学⽣会在“学习——兴趣——成功快乐——更有兴趣——更成功快乐”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成长。
论语中的学习⽅法⼆、诲⼈与⾃省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不厌,诲⼈不倦”▲⼦⽈:学⽽不厌,诲⼈不倦“学⽽不厌”,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在今天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特别需要终⾝学习,永不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
教师的⼤脑⾥唯有不断有活⽔注⼊,才能保证其教育教学有⽣命的活⼒。
“诲⼈不倦”,永远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要在学⽣⾯前有丝毫的厌烦之情和⼯作倦怠之意。
因为⼀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伤害学⽣脆弱的⼼理,甚⽽影响学⽣的终⾝发展。
教师要永远做好学⽣幼⼩⼼灵的守护神。
最佳的课堂教学⽅法:“启发”▲⼦⽈:学⽽不厌,诲⼈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95f99f2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6.png)
论语中学习方法的句子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论语》中谈论学习方法的内容不是很多,但其中有关学习方法的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学习还是具有指导作用的。
现依据摘录的内容浅谈自己的认识。
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一1、学与思的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习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
例如学习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
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
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心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2、注重复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认为学了知识后,并按时去复习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更认为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会有新体会、新发现。
这两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借鉴。
通常我们把复习叫作“炒现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学新的知识。
其实不然,因为学的知识越多,遗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收获甚少。
求学者一定要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论语中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①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
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
译: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选取他们的 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 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译:子贡问孔子说:“ 孔文字(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7.〔子曰:“敏而 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孔子说:“聪明而且 学习,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可耻,因此被称作‘文’.”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教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不学则殆.” 〕
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