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送魏十六还苏州翻译赏析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
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
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昌龄《送魏二》全诗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①潇湘:潇水与湘水的并称,泛指今湖南地区。
②清猿梦里长:想象中的梦境里听猿声长啸。
《水经注》卷三十四,记述巫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句解: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七言绝句《送魏二》是一首送行诗。
这两句是说,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席上饮得大醉;送友人上船时,秋风萧飒,风雨入舟,引入一片凉意,身凉心亦凉,依依惜别之情,昭然已见。
诗句寓情于景,情景互见,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是作者虚构了一个友人行程中的境界——友人夜泊在潇湘之上,一轮明月高照,夜不成寐,孤寂之情对月难明,两岸哀鸣的猿声,也会搅扰得他心神不宁,即使入梦,也摆脱不掉愁绪。
留恋之情自见,收余韵不绝之感。
译文: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凉意,送友人上船后,我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在不尽的愁绪里,听着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
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
2019-2020长春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2019-2020长春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2)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答案】(1)A(2)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思乡之情萦绕心头。
这“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所以“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句子含义分析。
此词是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所作。
当时他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一篇之眼,意思是: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直接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与浓重乡思相矛盾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以动衬静手法,突出了环境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答案】1.清幽(寂静)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态;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白居易《太湖石记》原文及翻译白居易原文: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
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
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诚哉是言,适意而已。
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
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族次焉。
今公之所嗜者甲也。
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
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
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
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
昏旦之交,名状不可。
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
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
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37〕五月丁丑记。
译文:古时候通达事理、豁达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
《送魏万之京》译文及赏析
《送魏万之京》译文及赏析《送魏万之京》译文及赏析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魏万:又名颢。
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
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
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关城:指潼关,是洛阳到长安的必经之地。
御苑:宫廷里的庭苑。
这里指京城长安。
砧声:捣衣声。
向晚:傍晚。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译文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树色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赏析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
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此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
首联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以自己的心情来设想、体会友人跋涉的艰辛,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切的,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并及时对友人进行劝勉。
全诗自然真切,情深意长,遣词炼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
诗中一、二两句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
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
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
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古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翻译赏析
古诗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翻译赏析《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前言】《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是一首送友人丘为落第返乡的诗,作于唐开元(唐玄宗年号)后期。
此诗借送别题材,着重抒发了对友人落第的同情和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之情。
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注释】⑴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
落第:考试落榜。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指吴越一带,丘为家在嘉兴,属越地。
⑵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
《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
”此指科举落第。
⑶况复:何况,况且。
《陈书·江总传》:“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⑷为客:作客他乡。
黄金尽:用苏秦典故。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这里指盘缠花光。
⑸还家:回家。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晨飧。
”⑹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
三亩宅:《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
”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宅:一作“地”。
⑺祢: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此处借指丘为。
一作“尔”。
⑻为:一作“称”。
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
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翻译】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鉴赏】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颀《送魏万之京》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颀《送魏万之京》原文、译文及赏析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⑵,昨夜微霜初渡河⑶。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⑷。
关城树色催寒近⑸,御苑砧声向晚多⑹。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⑺。
词句注释⑴魏万:又名颢。
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
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
⑵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⑶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
魏万家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必须渡河。
⑷“鸿雁”二句:设想魏万在途中的寂寞心情。
客中:即作客途中。
⑸关城:指潼关。
树色:有的版本作“曙色”,黎明前的天色。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
⑹御苑:皇宫的庭苑。
这里借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⑺“莫见”句:勉励魏万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
蹉跎:此指虚度年华。
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2]白话译文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2]创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
魏万后改名魏颢。
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因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
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
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
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
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3]文学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
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
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
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
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赠妇诗三首(秦嘉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妇诗三首两汉:秦嘉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
为郡上计。
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
赠诗云尔。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标签思念、惜别、爱情译文人生有如清晨露水,居处世上动辄遭难。
忧患艰险时常降临,欢欣愉悦迟来姗姗。
顾念即将奉命出差,离开你啊日益遥远。
派遣帷车迎你归来,空空而去空空而返。
见你书信倍感心伤,面对美食不能下咽。
孤独一人静坐空房,谁能给我安慰宽勉?漫漫长夜难以成眠,独自伏枕翻复辗转。
忧思无穷循环无尽,苇席可卷我愁难遣。
神灵秉公没有偏爱,行善之人承享天福。
可叹你我命运不济,从小遭逢凄凉孤独。
虽然我俩结为夫妻,欢乐太少使人凄楚。
想起将要长久离别,殷切眷恋倾诉心曲。
江河宽阔苦无舟桥,路程虽近为高山隔阻。
临当出发心怀惆怅,行进途中不时停驻。
浮云涌起高耸的山岳,悲风激荡深深的幽谷。
良驹驰骋欲马不停蹄,人心留恋而车不转毂。
针药虽痛苦常能忍耐,最难承受是穷愁无数。
正士诚笃终始如一,情谊深长连续稳固。
仆夫驾车迅捷疾速出发,和铃锵锵扬声鸣响不停。
清晨将要离别家乡远行,漏夜整装坐以等待天明。
回首环望寂寞幽静的空室,仿佛想见你的仪容身影。
此番别离心怀万般遗恨,忽起忽坐心神片刻不宁。
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译文
送刘禹锡郎中赴苏州译文如下:
三十年来天下名,衔恩东守阖闾城。
三十年以来,您积累了全国的名声,承受着恩宠担任东守维护着邺城的安全。
初经咸谷眠山驿,渐入梁园问水程。
最初经过咸谷山的驿站,逐渐来到梁园询问水程。
霁日满江寒浪静,春风绕郭白蘋生。
晴天的阳光洒满江面,寒浪静静地流淌,春风吹拂着城郭,水面上白色的藻草生长茂盛。
虎丘野寺吴中少,谁伴吟诗月里行。
虎丘野寺在吴中地区较为稀少,谁愿与我一起在月光下吟唱诗歌。
州城全是故吴宫,香径难寻古藓中。
州城里全部是古老的吴宫,香径上找寻古老的苔藓很困难。
云水计程千里远,轩车送别九衢空。
云水交错数千里遥远,轩车将你送别九衢大道上空荡荡空旷。
鹤声高下听无尽,潮色朝昏望不同。
鹤鸣声高低扰乱着我的心情,潮水的颜色在晨昏之间变化无穷。
太守吟诗人自理,小斋闲卧白蘋风。
太守吟诗自娱,我在小斋中闲卧着,享受着白藻的风景。
整首诗抒发了对刘禹锡赴苏州任职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唐诗解读——王维之《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唐诗解读——王维之《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二年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
落第:考试落榜。
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指吴越一带。
况复:何况,况且。
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
祢(mí):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此处借指丘为。
一作“尔”。
解读: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
全诗以“怜”字起笔,以“羞”字作结,充满了惜才之情、送别之意,对黑暗的政治现实的激愤,于平实质朴之间,饱含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首联写出了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时节,失意人逢春色,这是以对比的手法,用早春的柳条新绿来反衬丘为落第的潦倒与凄凉。
且“柳条青”暗含送别之意,灞水两岸,杨柳依依,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中两联化用了苏秦的典故来描写丘为失意的境况,《战国策·秦策》记载,苏秦连续上十次书游说秦王都未奏效,结果黄金百斤用尽,穷困潦倒,诗人在此以苏秦作比丘为,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孤独一人,生计窘迫,两鬓又新添了白发。
“黄金尽”与“白发新”、“五湖”与“三亩”、“万里”与“一人”,这些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在说明丘为曾在太湖畔只有一点微薄家产,现然独自返乡,万里迢迢,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
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
《后汉书·文苑传》记载,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
诗人这样说,是以祢衡借指丘为,而自已当时任右拾遗,这个职位负责向皇帝进谏和推荐贤良,诗人这样说,是说自己明知好友丘为有才却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因此说“羞为献纳臣”,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
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____)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初闻涕.泪满衣裳C.却看妻子..愁何在 D.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回头D【解析】【详解】(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 三项的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①独怜②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③无人舟自横。
注:①韦应物: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野渡:郊野的渡口。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3.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第一句从视觉角度,第二句从听觉角度,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意境。
2.春水上涨,水流迅疾。
3.注意要将“横”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并将景物的意境与人物的心境联系。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和翻译译文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和翻译译文1、范仲淹《苏幕遮》原文和翻译译文范仲淹《苏幕遮》原文和翻译原文: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2、范仲淹《滕待制宗谅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译文范仲淹《滕待制宗谅墓志铭》原文及翻译范仲淹原文:君讳宗谅,字子京。
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
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君职事外,孜孜聚书作文章,爱宾客。
又与予同护海堰之役,遇大风至,即夕潮上,兵民惊逸,吏皆苍惶,不能止,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众意乃定。
予始知君必非常之才而心爱焉。
君去海陵,得召试学士院,迁殿中丞。
时明肃太后晚年未还政间,君尝有鲠议。
暨明肃厌代,朝廷擢当时敢言者,赠右司谏,拜左正言,迁左司谏。
西戎犯塞,边牧难其人,朝廷进君刑部员外郎、知泾州,赐金紫。
及葛怀敏败绩于定州,寇兵大入,诸郡震骇,君以城中乏兵,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州人始安。
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
君手操简檄,关白诸郡,日二三次,诸郡莫不感服。
予时为环庆路经略部署,闻怀敏之败,引藩汉兵为三道以助泾原之虚,时定州事后,阴翳近十日,士皆沮怯,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士众莫不增气。
又泾州士兵多没于定州,君悉籍其姓名,列于佛寺,哭而祭之。
复抚其妻孥,各从其欲,无一失所者。
及君去泾之日,其战卒妻孥数百口,环其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流涕。
会御史梁坚奏劾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十六万缗。
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全唐诗卷
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一、题目简介《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是唐代著名诗人皇甫冉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诗描述了诗人送别朋友魏十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之情。
本文将通过对该诗的分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内涵。
二、诗歌赏析1. 题材和情感:《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情的告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2. 表现手法:诗人巧妙地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友人的辞行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友人的离去给自己带来的惆怅和失落之情。
3. 艺术特点:该诗具有音韵优美、抒情激昂的特点,表现了唐代诗人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三、诗歌内涵《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通过描绘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之情。
诗中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和风情。
该诗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人文气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珍贵之作。
四、结语《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唐诗佳作,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该诗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情告别之情,还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风情。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五、审美价值《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不仅在情感表达上极具感染力,在艺术上也展现出极高的价值。
在诗歌的音韵上,皇甫冉巧妙地运用平仄押韵,使整首诗旋律悠扬,如水波一般流淌。
在用词上,皇甫冉巧妙地运用了形象生动、朴实自然的语言,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而是以朴实的表达方式展现出诗歌的真挚情感,这与唐代诗歌的特点相符。
诗中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细腻之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和矛盾情感。
爿的诗词 氵的诗词
爿的诗词氵的诗词今天给各位分享爿的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氵的诗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爿的意思爿的意思爿,汉语二级字,读作爿(pán),古代作围墙用爿的诗词的木柴。
引申(围起来的)疆域、边界。
又作“丬”。
详细解释爿的诗词:名词(1)劈成片的竹木等。
爿,判木也。
从反片。
指事。
——《说文》(2)又如:柴爿,竹爿。
爿读作爿(pán),意思是古代作围墙用的木柴。
引申(围起来的)疆域、边界。
又作“丬”,汉语二级字。
详细解释:〈名〉(1)劈成片的竹木等。
爿,判木也。
从反片。
指事。
——《说文》(2)又如:柴爿,竹爿。
爿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如下:爿字拼音:pán,古代作围墙用的木柴。
引申(围起来的)疆域、边界。
又作“丬”。
《辞源》中爿的读音是qiáng(无反切),“劈开成片的木柴。
‘木’篆文析之两向,左为爿,音墙,右为片。
”。
名词:劈成片的竹木等。
《说文》:爿,判木也。
从反片。
指事。
又如:柴爿,竹爿。
量词:商店、工厂等一家叫一爿。
如:一爿水果店。
用于田地等,相当于“块”。
有关于苏州的诗句是有关于苏州的诗句是1、苏州有感[宋代] 宋伯仁秋意满姑苏爿的诗词,扁舟忆五湖。
铃声边报急爿的诗词,帆影客心孤。
野港青如染,遥山澹欲无。
英雄应念爿的诗词我,时事满银须。
苏州歌[明代] 沈明臣阖庐城外木兰舟,朝泛天池暮虎丘。
2、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出自唐代皇甫冉爿的诗词的《送魏十六还苏州》译文爿的诗词: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3、唐·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原文选段: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释义: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
4、与苏州有关的诗句: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汉魏诗三首文言文翻译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
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清晨的露水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温暖的春天播撒着恩泽,万物因此焕发出光辉。
常常担心秋天的到来,那时金黄的叶子会凋零。
百川奔腾东流入海,何时才能回到西方?
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奋斗,等到年老时只会徒然悲伤。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
渡过江河去采摘荷花,兰草丛生的泽地多芬芳的草。
采摘了想要送给谁?心中的思念却在遥远的道路上。
回头遥望故乡,漫长的道路浩浩荡荡。
虽然心意相同却不得不分离,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微风吹罗縠,清风夜入闺。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翻译:
明亮的月亮多么明亮,照亮了我的罗帐和床帷。
忧愁使我无法入睡,我拿起衣裳起身徘徊。
微风吹拂着罗衣,清凉的夜风吹进了闺房。
抬头仰望那明亮的月亮,寄托我千里之外的思念。
送魏二全文翻译以及赏析王昌龄
送魏二全文翻译以及赏析王昌龄送魏二全文翻译以及赏析王昌龄王昌龄的《送魏二》是送别诗中的佳作,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是一篇流芳千古的诗作。
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鉴赏送别魏二的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
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
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诗中不仅写了江雨入舟,然而“凉”字却明白的表现出登舟送客的惜别场景来,“凉”字既是身体上的.感触,更暗含诗人心中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伤怀。
“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
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凄凄风雨烘托诗人惜别知音,借酒消愁的悲凉心情。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
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有《水经注·三峡》中描写猿声的意境:“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关于知音的诗句_描写知音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知音的诗句_描写知音的诗句_古诗大全关于知音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知音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赠汪伦》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古艳歌》作者为西汉文学家刘彻。
其古诗全文如下: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黄鹤楼》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a/26457,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五湖三亩宅
五湖三亩宅
出处: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译文: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盘缠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
深知你祢丘有才能却没能推荐,作为一名献纳之臣我只觉惭愧。
赏析:
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
“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
【诗歌鉴赏】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原文翻译及赏析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原文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注释、苏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
大业初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又改苏州。
2、沉沉:形容夜色浓重。
3、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
4、切切:形容虫的鸣声凄切。
5、毗(pí)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6、姑苏:苏州的别称。
7、白云:意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虚感觉。
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翻译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赏析《送魏十六还苏州》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一、二句实写,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三、四句虚写,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以虚写实、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
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
“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
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送魏十六还苏州翻译赏析
《送魏十六还苏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皇甫冉。
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前言】《送魏十六还苏州》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诗作。
诗中一、二句实写,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三、四句虚写,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以虚写实、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
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注释】1、苏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
大业初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苏州。
2、沉沉:形容夜色浓重。
3、阴虫:秋季鸣虫,指蟋蟀。
4、切切:形容虫的鸣声凄切。
5、毗陵: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常州为毗陵郡。
6、姑苏:苏州的别称。
7、白云:意为友人去后只剩下一片空虚感觉。
【翻译】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鉴赏】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
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
虫先秋闻。
”)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
“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
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
“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
“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
同时,作者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
作者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
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
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
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
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