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四)
中国古代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https://img.taocdn.com/s3/m/2ef89bfd4693daef5ef73d65.png)
中国古代玉器第一章、中国古代玉和玉器一、中国古代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1、角闪石亦称软玉,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
其中以新疆和阗所产的一种透闪石之类的玉石最为有名。
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
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2、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
缅甸是翡翠的主要出产国,清代乾隆时期流入中国,其中含有铬镍元素的呈现绿色,称之为“翠”;含有铁元素的呈现黄、红色,称之为“翡”,如果在同一块玉石由红、绿、紫三色组成,则称为“福禄寿三星”或“桃园三结义”。
其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
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
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
3、在中国古籍上所指的玉并不是确切的矿物学的名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阐释“玉”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五德”之说是儒家对玉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把玉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玉器:西汉扬雄在《法言》中阐述说:“玉不雕,屿璠不作器。
龙纹玉璧古代玉器中的神秘龙纹
![龙纹玉璧古代玉器中的神秘龙纹](https://img.taocdn.com/s3/m/ff06235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a.png)
龙纹玉璧古代玉器中的神秘龙纹龙纹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龙纹图案而闻名于世。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神秘、神圣和吉祥的象征。
在古代,龙纹玉璧被广泛用于宫廷、贵族和寺庙,被视为珍贵的宝物。
本文将探讨龙纹玉璧的起源、特点和象征意义。
一、龙纹玉璧的起源龙纹玉璧最早出现在中国商代晚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阶段。
在商代晚期,玉璧作为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
龙纹图案的出现,使得龙纹玉璧更加神秘和神圣。
二、龙纹玉璧的特点龙纹玉璧通常由玉石雕刻而成,形状呈圆盘状,中间凹陷,边缘略微凸起。
整个玉璧表面都覆盖着精细的龙纹图案,龙纹纹理清晰、流畅,栩栩如生。
龙纹玉璧的大小和重量各不相同,有的只有几厘米,有的则有数十厘米。
龙纹玉璧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三、龙纹玉璧的象征意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权力和神圣的象征。
龙纹玉璧作为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首先,龙纹玉璧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相信拥有龙纹玉璧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其次,龙纹玉璧也被视为权力和统治的象征,它常常被用于宫廷和贵族的仪式和礼仪中。
最后,龙纹玉璧还被视为神圣的象征,人们相信它具有神奇的力量和保护作用。
四、龙纹玉璧的研究和保护龙纹玉璧作为中国古代玉器中的重要形式,一直受到学者和收藏家的关注。
许多学者致力于对龙纹玉璧的研究和鉴定,以揭示其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同时,为了保护龙纹玉璧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
总结:龙纹玉璧作为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以其独特的龙纹图案而闻名于世。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商代晚期,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龙纹玉璧的特点是由玉石雕刻而成,形状呈圆盘状,表面覆盖着精细的龙纹图案。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https://img.taocdn.com/s3/m/264440a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7.png)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器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象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玉器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一、天人合一的象征中国古代玉器常被视为天人合一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中,天地万物是相互连接且不可分割的整体。
玉器的质地瑰丽,通透明亮,被认为是由天地精华凝聚而成。
玉器中常见的图案如云纹、龙纹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自然以及君子之德的追求。
二、吉祥寓意的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玉器中常见的瑞兽、如意、蝙蝠等图案被认为是能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例如,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如意象征着心想事成,蝙蝠象征着幸福和福寿绵长。
因此,中国人在重要的场合如婚礼、寿宴等庆典活动中经常使用玉器,以期带来好运和祝福。
三、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古代中国,玉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玉器在古代帝王和贵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礼物或赏赐的高贵之物。
玉器的珍贵和稀有性使其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统治者的威严和统治权威。
古代帝王常常通过赏赐玉器来表达对臣民的赞赏和嘉奖,同时也用玉器来展现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四、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传承家族文化和财富的象征。
玉器作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代表着家族的血脉和传统。
家族成员会将玉器作为重要的纪念品和瑰宝珍藏,并将其代代相传,以期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同时,玉器的贵重也使其成为富贵和荣耀的象征,展示家族的地位和社会声望。
总结:中国古代玉器不仅具备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玉器作为天人合一的象征,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崇拜;作为吉祥寓意的象征,带来幸福和福祉;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展现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作为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中国古玉器分类
![中国古玉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ed8fe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b.png)
中国古玉器的分类篇一:中国古玉器的分类中国古玉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
根据其用途和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礼器类礼器是中国古代玉器的重要类别之一,主要用于祭祀、朝聘、交聘等礼仪活动。
根据用途的不同,礼器可分为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等。
其中,玉璧是古代礼仪活动中最为常见的玉器之一,其形状为圆形,中间有孔,寓意天圆地方,具有祈求天地神灵保佑的寓意。
二、装饰品类装饰品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另一个重要类别,主要包括玉佩、玉坠、玉镯、玉戒指等。
这些玉饰件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成为古代人们追求美丽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其中,玉佩是最为常见的装饰品之一,其形状各异,有动物形、植物形、人物形等,常被挂在胸前或腰间,寓意吉祥如意。
三、器皿类器皿类玉器主要用于生活实用和陈设,包括玉杯、玉盘、玉壶等。
这些器皿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玉杯的造型精美,工艺细致,是古代人们饮酒的实用器物,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四、陈设类陈设类玉器是指那些主要用于观赏和收藏的玉器,包括玉山子、玉插屏、玉摆件等。
这些玉器通常制作精美,寓意深刻,是古代人们追求文化品味和艺术价值的体现。
例如,玉山子是一种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的玉器,其制作工艺精湛,画面生动,是古代人们品鉴和收藏的重要对象。
五、文房类文房类玉器是指那些主要用于书房用品的玉器,包括玉笔筒、玉笔架、玉墨盒等。
这些玉器具有实用性和文化内涵双重特点,是古代人们追求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的体现。
例如,玉笔筒通常以竹节为造型,寓意节节高升,是古代文人墨客必备的文具之一。
以上是对中国古玉器分类的简要总结报告。
古玉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古玉器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篇二:中国古玉器分类总结一、引言中国古玉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自古以来,玉器在我国被视为贵重礼品,寓意美好、高贵、纯洁。
中国古代六十种玉器
![中国古代六十种玉器](https://img.taocdn.com/s3/m/429a6c6aa0116c175e0e482d.png)
古时,玉成器后每一件皆有名字和作用,知其面目、功能,才能深入了解。
现将具有代表性的能看实物例证的六十种玉器,制成帖子与大家分享。
一、圭圭,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
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形制大小,爵位及用途不同分别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等。
周朝时就分六级,主席执镇圭,部长执桓圭,省长执信圭,市长执躬圭,县长执谷璧,乡长执蒲璧。
二、璧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天子祭天时的用器。
三、瑁瑁,古代帝王所执的玉器,用以覆诸侯的圭,覆于圭上,能契合。
古代交通不变,帝王和诸侯不一定认识,有瑁、圭,可以证明身份。
四、瑗瑗,召集人时所用的器物,形状如壁,孔更大。
类似今天的召集令,见物如见令。
五、珑珑,龙指能带来雨水的虚拟动物,古时祈雨水的玉器。
六、琮琮,外形八角,中间空为圆形,古时主要用于祭地的玉器。
七、璲璲(suì):古代贵族佩带的一种端玉。
八、佩佩,早期一般佩都是对称双玉,呈一对。
晚期非一对式渐多。
九、璜璜,半壁为璜,用于祭礼北方。
多数璜只是璧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有扇形、半环形、半月形、拱桥形等。
十、琥琥,古人用于祭礼西方。
猛虎象征秋天,白色象征西方。
十一、爵爵,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
十二、斝斝(ji),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意思是饮酒时不忘戒喧闹。
十三、璋瓒,赞即进的意思,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像勺子的玉器。
十五、玦玦,通“决”,一种扳转某物的工具,特指古时射箭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器具。
十六、环环,中央有孔的圆形佩。
主要佩于身上,显示身份的装饰品。
十七、珌珌,古代刀鞘末端的装饰。
十八、璂璂,古代帽子上的结饰。
十九、玉玺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
二十、玉印玉印,玉制的印章。
二十一、玉斗玉斗,玉制的斗形酒器。
二十二、玉船玉船,早期玉船如小舟,也是玉制的酒器,后逐渐演变成装饰品。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https://img.taocdn.com/s3/m/b27254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6.png)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繁盛时期,各种纹饰和图案在玉器上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纹饰不仅仅是装饰玉器的元素,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玉器纹饰。
一、凤凰纹春秋战国时期,凤凰纹成为玉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君主的权威。
在玉器上,凤凰纹多以雕刻的形式呈现,细致的线条勾勒出凤凰的姿态,栩栩如生。
凤凰纹饰经常出现在玉璧、玉琮等器物上,既为玉器增添了艺术价值,又表达了吉祥祝福的意义。
二、龙纹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和君主的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龙纹饰十分常见。
龙纹饰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现,刻画出龙的蜿蜒身姿和威武形象。
龙纹饰常出现在玉器的中央位置,象征着权力和荣耀,也体现了古人对龙的崇拜和向往。
三、云纹云纹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云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和吉祥,因此云纹常常被用来装饰玉器,带来吉祥和幸福之意。
云纹多以线刻或浮雕的形式出现,呈现出层次分明的云彩纹样。
云纹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玉器,更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四、花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常见各种花纹,如莲花纹、牡丹花纹、菊花纹等。
花纹的出现让玉器更加生动、生气勃勃。
花纹多以浮雕或线刻的形式出现,形状逼真,栩栩如生。
花纹的选材经常与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如莲花纹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菊花纹象征着富贵和寿命。
五、动物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动物纹饰,如虎纹、鸟纹、鱼纹等。
这些动物纹饰不仅仅是对古代动物的再现,更寓意着吉祥、福寿和权威。
动物纹以雕刻的形式出现,形象栩栩如生,给玉器增添了一份生命力和神秘感。
六、神话传说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还常见一些神话传说的纹饰,如四神兽、神仙等。
这些纹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玉器上展现的是人们对神秘的追求和信仰。
神话传说纹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现,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中国古代玉器资料
![中国古代玉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7262c1ee06eff9aff807af.png)
中国古代玉器资料玉花斑弧刃斧玉器-----新石器时代玉花斑弧刃斧,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23.7cm,宽8.7cm。
此玉斧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
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
此玉斧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
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
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
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
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美的本色。
斧的外表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
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琢:治玉的一种方法。
在玉的外表加沙与水,用工具带动砣头旋转,用砣头琢玉。
玉刻图长方形板玉器-----新石器时代玉立人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玉立人,高9.6cm,肩宽2.3cm,厚0.8cm。
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
玉料因受沁呈鸡骨白色。
玉人作立状,方头,以阴线方格纹刻划出冠,大眼,三角形鼻,大嘴,唇上有须,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钻孔。
双臂贴胸而抱,十指分开,腕部有阴刻衣纹。
束腰上雕出斜纹带饰。
双腿间有缝隙,雕出脚趾。
此玉人比例匀称,雕刻刀法简练,展示出古人局部服饰的简貌,也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匠人们的雕刻技能,为迄今所见新石器时代最完整的直立玉人。
有人称此时期为含山文化时期。
含山文化,1987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晚于同一地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而应早于良渚文化,与同一地区的薛家岗文化相当,是中国早期玉文化开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鸡骨白:玉器常年埋于地下,受外界有害物质沁蚀后仍带少许光泽,色如水煮之鸡骨,故俗称鸡骨白。
又因似石灰之色,也称石灰古。
玉双虎首璜,长11.9cm,厚0.4cm。
古玉器鉴赏演示文稿3
![古玉器鉴赏演示文稿3](https://img.taocdn.com/s3/m/6464f4d784254b35eefd3475.png)
簋是古代盛放黍、稻、粱等熟饭食的容器。与鼎 一样,簋同样是当时礼仪等级制度的重要象征。 周礼中规定,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享用七鼎 六簋,大夫享用五鼎四簋,不能随意超越。
玉簋(明) 高7 CM 宽13.8 CM
商代 玉簋通高12. 5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 墓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玉器中的尊彝,从来都是奇珍,这件青玉簋便是殷墟最 杰出的遗宝之一。
玉云纹高足杯(汉) 尺寸:高9.7cm 径4.6cm 清宫旧藏 说明:玉料青白色,局 部有深褐色沁斑。体圆 形,直口,深腹,高足, 有圈形柄。杯身饰弦纹 与流云纹。 这种形式的玉杯, 始见于秦,两行最流行。
玉夔凤纹樽(汉) 尺寸:高12.3cm 口径 6.9cm 足径6.8cm 清宫旧藏 说明:白玉,有褐色沁斑。 玉樽有盖,盖面弧凸,中 心凸起一圆形钮,钮边饰 涡纹及小花瓣,中心钮的 外围凸雕三个旁钮。樽身 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 间刻小勾连云纹;一侧有 环形柄,柄端有云形鋬, 上饰一兽面纹;底有三个 蹄形足
奁(lián ),为盛物之器。如印奁、诗奁等
玉变形蟠虺纹奁 战国中期 尺寸:高9.5cm 口径 9.3cm 底径9.1cm 说明:白玉,微显青色, 局部有深赭色沁斑。玉奁为 立体圆雕,筒形。底平、中 空可贮物,口沿和近底足处 各浅浮雕勾云纹一周。外壁 满饰变形蟠虺纹。底镶两块 玉片,外底阴刻绞丝环纹和 S形纹
2、玩赏玉器:指用于陈设、观赏和把玩 的玉器。多见于清代。 主要品种有玉山子、玉屏风、玉香 炉、玉花瓶、玉花插、玉佛、玉观音 、玉兽、玉人、鼻烟壶等。 商周时期:无孔小件圆雕玉器可能 是玩赏玉器,主要是玉兽。
清中期 青玉高僧参禅山子 高14.5cm
清乾隆 紫檀嵌玉御制诗文壁 瓶 高18cm叶紫檀壁挂赏瓶,纹 饰繁狡优美。颈及腹各嵌三式上 佳白玉,计六事。五件玉饰皆长 方,概减地起阳线碾夔纹,图案 华丽典雅,线条优美,治艺超群, 不愧为乾隆精品。腹中一件呈梯 形,以工整隶书阴辙御制七绝一 首,诗云:“萼承露叶受风斜, 那识东篱处士家。虽是此花名冒 菊,可知还有出蓝花。”虽是玉 堂小壁挂,而用料奢华,耗工巨 大,豪门皇族之霸悍,令人叹为 观止。
古代玉器的形制及特征
![古代玉器的形制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597385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f.png)
古代玉器的形制及特征----明阳中国的玉器刚刚出现之时,只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来使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民们在其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对美的追求,玉器逐渐被赋予了人性化和神化, 玉器开始在原始生产工具单一形制的基础上,演变并发展了原始的神器和佩饰用器。
原始社会产生了贫富分化后,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慢慢地这种产量稀少,美丽耐久的玉器就成为统治阶级专门享有的器物,并产生了更多的功能,赋予了更特殊的意义。
玉器从简单的生产工具到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品, 到代表政治等级,融进各种礼制内容、伦理道德,成为财富的象征,宗教图腾的崇拜等,其形制也变得更加丰富。
中国玉器发展史已有数千年,各朝各代在对玉器工艺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了迥然不同的器具形制,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器多为工具器、佩饰器等。
距今七、八千年以前,辽河的兴隆洼文化,沈阳地区的新乐文化,大连地区的长海广鹿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阜新查海原始村落文化等。
在这些原始文化中已经出现了玉制的斧、凿、匕等生产工具和玉玦类佩饰器。
它们是玉器创作初期的代表作。
辽河地区是我国最早的用玉地区之一,它对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的红山文化及其相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产生了承袭关系。
红山文化玉器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处于原始玉雕的成熟阶段,并首创了宗教用器。
工具类器形增多,如锛、铲、勾形器等。
佩饰用器种类发展为以现实题材的鸟兽动物为主题,如鸟、燕、枭、鹰、蝉、鱼、龟、猪等,并增加了如勾云形佩、马蹄形箍、二、三联璧、双兽首(或人首)三孔玉饰等形制。
首创的宗教用器如玉C形龙和玉兽形(猪龙)玦、玉兽面丫形器、高冠的玉凤首、玉兽形佩等,都属于模拟幻想中的玉雕神灵,反映出红山文化部族的原始宗教图腾崇拜。
红山文化玉器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点。
红山文化玉器的形制对相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玉器以及晚期各种文化玉器都产生过影响,直至商代晚期玉器形制中,仍然有红山文化玉器的影子,如商代的卷体龙、勾形器等,显示出红山文化玉器很强的延续性。
古玉器图腾纹饰
![古玉器图腾纹饰](https://img.taocdn.com/s3/m/ae87d283e87101f69f319543.png)
中国古代玉器图腾纹饰演变图腾一词,原为北美印地安阿二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的中文译名,其原意为“亲属”、“亲族”等。
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它是亲属或是祖先保护神的象征,也是氏族之间相互区别的象征。
摩尔根说:“图腾”是指一个民族的标志或图徽。
它是神圣的。
图腾崇拜,是史前古人类特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所依赖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反映。
恩格斯指出:“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了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
”费尔巴哈指出:“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对于人来说,就是神。
”在渔猎经济时代,生产力十分低下,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小部分,人要依赖大自然养育。
人类的生存繁衍要靠动物食品,这是人对动植物图腾崇拜的客观基础。
据考古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图腾崇拜发生于旧石器时代后期,约距今一万至四万年前,发展兴盛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约距今四千至一万年。
随着渔猎经济被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兴起所取代,人的基本食物结构和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的图腾崇拜也走向衰落。
图腾崇拜产生的另一原因是认亲族、保平安的客观需要。
图腾观念认为妇女生育是图腾进入妇女体内造成的。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一种是自身的生产繁衍。
在渔猎经济时代,第一种生产对象的动植物成为人的图腾崇拜对象,而第二种生产在原始的群婚阶段,先民自然会不自觉地把第一种生产的思维形式运用于第二种生产,我们靠吃动植物长大的,我们的身体是它们变的,它们是我们的亲属,吃什么长什么,吃什么补什么,“以形补形”,以为女性怀孕也是吃食物造成的,对图腾的祖先崇拜由此产生,亲族观念由此得到巩固。
在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文字,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区别与认同主要靠图腾标志、图腾文化,通过认亲得到同部落、祖先、神灵的保佑,求得平安。
玉器篇
![玉器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d194c4da38376baf1faebc.png)
妇好墓玉熊
第三章 春秋、战国工艺美 术
• 一.春秋玉器 此期的玉器继西周后又出现一个高峰,玉器的 总体风格:细腻精美。和田玉质的玉器增多, 祭祀礼器性质的玉器减少,注重装饰审美的世 俗化。 玉文化的宗教色彩与神话色彩到此时期发扬大, 人们通过玉崇拜,希望获得吉祥安康,以求得 生活的富裕安定和精神的欢愉
良渚文化
• 良渚文化的玉器 形制
良渚文化虎面纹玉琮
• 凶悍雄奇神秘
良渚玉钺
• 仪仗器,象征权势
良渚文化
• 神人面纹玉器
良渚文化
• 玉铲佩
良渚文化典型纹饰
• 神人面纹
良渚文化
• 山形玉
大汶口文化玉器
• 山东省滕县大汶口遗址出土.器体扁平,呈长方形。面部正视,五官均 以粗阴线刻饰,虽然夸张,但神态毕肖。器背有一凸脊,脊上有一横 穿,可供穿系.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玉人面形象,也是大汶口文化出土 的唯一一件,其价值自不待言。
红山文化
• 勾云形玉佩
红山文化
• 玉龙
红山文化
• 龙形玉璜
红山文化
• 龙形玉佩
红山文化
• 龙形佩
红山文化玉璧
• 这件红山文化玉璧方形而圆角, 器缘略有残缺,长15.9厘米、宽 14.4厘米,孔径6.4厘米,厚0.8厚 度。璧内外缘磨薄,一边有双孔, 孔间距3.2厘米。孔系对钻而成, 有移动痕迹。器身正而微凸并打 磨光滑,背面较为平整,通体素 面无纹饰,因此可称素面玉璧。 其色黄绿中泛白,且有白色絮状 物和稀疏的黑点.透明度虽不高, 其温润的玉质却让人爱不释手。 这件玉璧的玉料系岫岩透闪石玉, 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同类形状 中最大的玉璧。其年代距今约 5000年,造型是典型的红山文化 玉璧。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4fb41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a.png)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玉、尚玉的国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贯穿了整个文明史。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玉器的追求和赞美从未停止。
玉器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落,与中国文明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
一、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至夏朝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玉器。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主要由手工完成,技法简单,数量较少,主要作为祭祀、记事等活动的礼仪用具。
到了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玉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繁荣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玉璧、玉琮等,表明夏朝的玉器制作技艺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商周时期:商朝至春秋战国商周时期,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玉器制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玉器和复杂的组合玉器。
商朝的玉器多以动物形象为题材,如玉龙、玉虎等,富有神秘色彩。
周朝的玉器则更注重礼仪和教化,如玉圭、玉琮等。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人的兴起和学术环境的宽松,玉器制作也呈现出自由化、个性化的趋势。
三、秦汉时期:秦朝至三国秦汉时期,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19年,玉器制作逐渐统一化和规范化。
秦朝的玉器多为礼仪用具,如玉玺、玉璧等。
汉朝的玉器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如玉杯、玉砚等。
同时,汉朝的玉器制作还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如胡人形象、佛教题材等。
四、隋唐至明清时期:隋朝至清朝隋唐至明清时期,约从公元581年到公元1912年,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样式繁复华丽,功能也逐渐转向了装饰和陈设。
隋唐时期的玉器以生活用品为主,如玉杯、玉盘等,工艺水平高超。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玉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趣味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更注重精细的工艺和繁复的装饰。
五、近现代至当代:1912年至今近现代至当代的玉器制作则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觽,古人的解结用具
![觽,古人的解结用具](https://img.taocdn.com/s3/m/5fa1f3e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5.png)
觽,古人的解结用具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玉觽的小知识。
中国早期服饰没有纽扣,一般是用绳子系住,而周人注重礼节,为避免衣带散开导致走光失礼,通常会把绳子打成死结,解衣结时则需要借助弯角型的觽,因此觽成为人们携带在腰间的小型生活用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觽被赋予了一定的隐晦含义,它作为成年人或已婚少年的标志性的腰间佩饰物,表示佩带者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代古文诗人毛亨就曾说过:“觽所以解结,成人之佩也。
人君治成人之事,虽童子犹配觽,早成其德。
”有关“童子佩觽”的记载可追溯到西周初期的《诗经》:“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
”童子佩觽是当时的一种习俗,由于觽有解结的功能,引申出来的意义为解乱决烦,这是对孩童成长的期盼,望能早成其德。
“觽年”一词指的正是佩带由兽骨制成的解绳结饰物的年龄——童年。
最初觽一般是用弯形兽骨或动物獠牙充当,后来出现了人工磨制的骨质的觽,甚至玉质的觽。
古代君子以玉比德,而觽又寓意着佩戴者是善于解决问题的君子,因此玉觽更加受到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青睐,生前腰间佩带玉觽,死后也多有玉觽陪葬左右。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件玉觽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玉觽。
张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觽商周时期的玉觽都较为罕见,造型和雕刻相对简单,到春秋战国时期,玉觽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觽身的雕刻技法和纹饰十分丰富,有龙、虎、兽、鸟等动物形象。
而且由于带钩这种更为方便束系和松解的腰带扣出现和广泛,古人不再需要将腰带打成死结,玉觽失去了其实用意义,完全成为象征身份和聪慧的装饰品。
玉觽的发展逐渐成熟,形成几种主要的造型。
最为经典的当数龙形玉觽。
龙形玉觽是数量最多、起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造型,尤其是西汉以前,玉觽大部分都是以龙为造型。
粗阔的一端雕刻为龙头,龙尾则作为尖细一端,造型自然和谐,龙和觽结为一体。
西周龙形玉觽战国龙形玉觽此外还有凤鸟形玉觽,西汉后期的玉觽出现这种造型,以凤鸟头为粗阔一端,通体流畅,至尾部雕成细长状作尖细端,造型柔和优美,如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的凤鸟形玉觽:大葆台2号墓的凤形玉觽除了龙形和凤鸟形这两种比较典型的造型外,也有一些玉觽造型简单,有的雕成兽头形,如蟠螭纹;有的觽身通体雕刻卷云纹,此类玉觽大多年代较早。
中国古代玉玦的形制
![中国古代玉玦的形制](https://img.taocdn.com/s3/m/602a525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8.png)
中国古代玉玦的形制玉玦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玉器,通常用作装饰品或礼器。
它的形状独特,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玉玦的形制。
一、方形玉玦方形玉玦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玉器形制。
它通常呈正方形或长方形,四角呈圆弧状。
方形玉玦的正面通常雕刻有各种纹饰,如云纹、龙纹、凤纹等,寓意吉祥如意。
在古代,方形玉玦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礼仪场合。
二、圆形玉玦圆形玉玦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另一种常见形制。
它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呈弧形。
圆形玉玦的正面常常雕刻有动植物纹饰,如莲花、鱼、鸟等,寓意吉祥如意和幸福安康。
圆形玉玦在古代被广泛用于装饰和佩戴。
三、刀形玉玦刀形玉玦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玉器形制。
它的形状类似于刀的形状,一端尖锐,一端宽阔。
刀形玉玦的正面常常雕刻有各种纹饰,如龙纹、虎纹、云纹等,寓意勇猛威武。
刀形玉玦在古代常被用作军事装饰品,也是贵族和将领的象征。
四、鸟形玉玦鸟形玉玦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特殊的玉器形制。
它的形状模仿鸟类的形态,具有优雅和灵动的特点。
鸟形玉玦的正面常常雕刻有鸟的形象,如凤凰、孔雀等,寓意吉祥和美好。
鸟形玉玦在古代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礼仪场合,也是贵族的珍贵收藏。
五、人形玉玦人形玉玦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玉器形制。
它的形状模仿人的形态,具有人形的特点。
人形玉玦的正面常常雕刻有人的形象,如神仙、贵族等,寓意吉祥和幸福。
人形玉玦在古代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礼仪场合,也是贵族的珍贵收藏。
六、花形玉玦花形玉玦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玉器形制。
它的形状模仿花的形态,具有花朵的特点。
花形玉玦的正面常常雕刻有各种花的形象,如牡丹、菊花、梅花等,寓意富贵吉祥。
花形玉玦在古代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礼仪场合,也是贵族的珍贵收藏。
七、其他形制玉玦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形制外,中国古代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形制的玉玦。
比如葫芦形玉玦、瑶琴形玉玦、龟形玉玦等,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这些玉玦形制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种类和形态,展示了中国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的精湛和创造力的丰富。
中国古代常见玉器的主要种类、名称
![中国古代常见玉器的主要种类、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dac7c000fc4ffe473368abc9.png)
中国古代常见玉器的主要种类、名称1、璧古玉器名。
扁圆形,正中有孔。
玉璧在我国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历代都颇为崇尚,精工琢制。
其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星、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不同身份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
2、琮古玉器名。
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
玉琮的用途很多,据(三礼》及汉儒解释,有祭礼时用以祭地、敛尸时放在腹部、朝聘时诸侯持以敬献君夫人等。
今人则据其形状及纹饰认为是贯通天地的一种法器,是图腾柱,是巫师用以沟通神灵的工具等。
玉琮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所见最多,大汶口文化、石峡文化等遗址中也有发现。
到商代玉琮亦比较常见,但器形较短矮,不似良渚文化的那么细长高大。
汉以后似已不再制造。
3 、圭也作“珪”,古玉器名。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
作扁平长条形,下端平直,上端作等边三角形。
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圭、琬圭、琰圭等名称。
商代有石圭出土,战国时玉圭方才盛行。
4、璋古玉器名。
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
形如圭之一半,上端是一道斜边,下端平直。
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
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区别。
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纹。
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纹。
祭中山川用边璋,施一半纹、发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无刃。
商代有石璋出土,战国时玉璋才盛行。
5、璜古玉器名。
是一种弧形玉器。
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
璜穿孔为佩饰用,故有佩璜之称。
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孔,系以佩戴。
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
6、琥古玉器名。
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
有孔者可称为虎形玉佩,无孔的应是玩器或陈列品,可称为玉虎。
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玉虎,有细孔,应称虎形玉佩,属装饰品类,而不作为发兵或祷告之用。
中国古代的四灵神兽玉器小论文
![中国古代的四灵神兽玉器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261b2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6.png)
也说关于四灵、四象与四时图1一朋友收藏的汉代白玉浮雕四灵玉牌图2北京中嘉拍卖的青白玉四神螭纹出廓壁图3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画像石研究之四灵图图4汉代石阙上的四灵图图1为一朋友收藏的汉代白玉浮雕四灵玉牌。
玉牌上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下方浮雕一凤鸟(朱雀),左侧浮雕一龙(青龙), 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图2为北京中嘉以112万元成交价拍卖的玉器青白玉四神螭纹出廓壁。
玉壁中好部分镂雕一昂头挺胸的立龙;玉壁肉部分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虎(白虎),右侧浮雕一飞龙(青龙)。
图3为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画像石研究之四灵图。
汉墓画像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龙(青龙),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图4为四川益州发现的汉代四灵图。
石阙上的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龙(青龙),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细心观察两件玉器和两件汉画像石,你会发现玉器上的四灵兽的方位,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但是,两件画像石上的四灵兽的方位(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并不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排列。
南阳唐河县针织厂汉墓出土四象图,这张画像石上表现的四灵兽,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却是按着顺时针方向排列的,与以上两件玉器相同。
同为汉代文物,表现的形式却大相径庭。
看起来好像很乱,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其中暗藏某种玄机吗?最近,看了红山文化国际论坛玉文化研究年会的《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文集》中署名叶伟夫、叶芃的论文:《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探索牛河梁玉雕所凸现的史前天地与四神观》,即《中国“四神”研究》。
诚如作者自述:“该文是截止目前为止,可能是最系统的专门探研“四神”的文章,亦即是我国对于“四象、四神”等传统造型和纹饰的起源、神化、发展、演进、异化、演绎、升华等进化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古代玉器(四)
![中国古代玉器(四)](https://img.taocdn.com/s3/m/18534f21376baf1ffc4fadbc.png)
• (二)造型与纹饰特征 • 玉璧 • 玉璧是秦墓中出土较多的 玉器。 • 玉人(俑)
玉 璧 长 沙 左 家 塘
玉人
西安联志村
• 玉琥
• 形似匍匐前行,颈直伸, 尾叠于臀上。
玉虎 秦 西安联志村
双龙首璜
龙首为尖耳,橄榄形眼,上眼 睑为双线,额出尖,口略张, 外出一尖牙。
双龙首纹玉璜 秦 西安联志村
系璧
(二)造型与纹饰 1、器物造型与特征 玉组佩
珩
春秋时期,玉组佩发展成 熟。主要佩件有系璧、璜、 珩、勒、觿、龙形佩等, 组佩饰中各个组件朝中轴 平衡、左右对称的方向发 展。
璧
春秋晚期玉组佩示意图 郭宝钧复原
冲
觿
系璧、玉珩
系璧 春秋晚期 宝鸡益门村秦墓
系璧 春秋晚期 宝鸡益门村秦墓
洛玉 阳瞑 中目 州 路战 国 早 号期 墓
荆玉 州瞑 秦目 家战 山国 号中 墓期
1316
2
“行气”玉仗首 青玉质,作十二面柱形, 内空,每面刻铭文,共45 字。
根据铭文内容,记述了 “行气”的要领,是中国 气功方面较早的理论。
天 津 历 史 博 物 馆 藏
镶嵌玉饰
镶 玉 鎏 金 铜 镜 架 战 国 晚 期 淮 阳 平 粮 台
鸭首形玉带钩
战国中期 长6.9厘米 信阳长台关
蛇首形玉带钩 春秋晚期
龙首形玉带钩 战国中期
长14.5厘米
龙首形玉带钩 战国晚期
鸭首形玉带钩
战国早期
剑首
玉 具 剑 剑 首
剑茎
剑格 剑璏
玉剑佩
曾侯乙墓所出的剑形玉佩, 由5片玉料以金属丝穿连为 一体,造型与铜佩剑大致 相仿。由首、茎、格、璏、 鞘、珌等构件组合成一套 完整的玉具剑。
中国玉器吉祥图案解析
![中国玉器吉祥图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4b0f7d5acfa1c7aa00cc0d.png)
中国玉器吉祥图案解析(一)“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
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诉诸感性显现的形式,即绘成图画,俗称“吉祥图”或“瑞应图”。
一、典型常见的吉祥图案:八宝纹,吉庆有余纹,百事如意纹,和合如意纹,天仙捧寿纹,一路平安纹,竹报平安纹,三阳开泰纹,金玉满堂纹,瓜爬绵绵纹,福寿长庆纹,太平有象纹,福贵耄耋纹,白头福贵纹,喜鹊登据纹,十全纹,五福捧寿纹,五伦图,五客图,五瑞图,五子登科图,五凤图,五毒图,宜男多子纹,三多纹,云龙捧寿纹,莺凤和鸣纹,花好月圆纹,灯笼纹,松鹤延年纹,狮子滚绣球纹,岁寒三友纹,锦上添花纹,兰桂齐芳纹,龟鹤齐龄纹,麒麟送子纹,连生贵子纹,四喜人纹,万字纹等。
常用图案素材及含义,牡丹--富贵,石榴--多子,桃子--长寿,松柏--常青,鸳鸯--爱情,喜鹊--喜庆,瑞鹿--禄位,蝙蝠--幸福,鱼--福足,鹊鸦--平安,鸾凤--美丽盛繁,绞带鸟--长寿,戟--吉利,磐--一吉庆,瓶――平安,荷花--纯洁清高,桂花--富贵,竹--志节,菊花--傲骨,兰花--繁荣昌盛节操,盘长--通明,灵芝--福寿如意,佛手--福,扇--善,葡萄--连绵不断轮回永生,柿--事,水仙--仙,桔--吉,海棠--玉棠富贵,芙蓉--荣华,枇杷--吉祥等。
二、具体的表现方法:吉祥图案是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等为背景,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了“一句吉祥一图案”的表达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企求幸福,长寿,喜庆等的美好愿望。
1.谐音法利用某种事物的读音与某种吉祥用字或用同词同音或者近音,来表达吉祥用意。
如:“戟”同“吉”,“蝙蝠”谐音“遍富”或者“遍福”,“鱼”同“余”,等等。
2.借喻法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即借助有寓意的事物来比喻吉祥。
国家宝藏龙山文化时代的黄河玉器文明(四)
![国家宝藏龙山文化时代的黄河玉器文明(四)](https://img.taocdn.com/s3/m/b75f7d1d0740be1e650e9a7b.png)
国家宝藏——龙山文化时代的黄河玉器文明(四)榆林神木石峁遗址评述南方石家河文化作品。
在陕西历史博博馆内的陈列。
以上牙璋与山东海滨出土的一样,是龙山时代的作品,它们证明了石峁与山东的密切关系,石峁人系从山东迁徙而来。
夏代初期的牙璋,这是离开山东以后的新创造。
此时,离夏禹建国不远了,或者,此时大禹已经出生。
石峁牙璋上承山东龙山文化,下启河南偃师市二里头的牙璋,这是夏王朝建立的前夜,在陕北积蓄力量的证明。
遗址内有很多这样的人头像。
牙璧:新石器时期。
直径13.5厘米。
青玉质,白、黄色沁。
扁平圆形,中穿孔,单面钻孔,一面斜坡状,另一面平整,有刃感。
肉部有明显开片时留下的痕迹,形成薄厚不均匀,最薄的地方用薄如纸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边缘有不规则形的齿牙。
玉质温润,沁色自然,深入肌里。
神木石峁出土。
胡文高先生藏品。
玉环:新石器时期。
直径8.3厘米。
青玉质,有玻璃光泽感。
扁平环形,中央单面钻孔。
此件器物体现了古人珍惜玉石的真实情况。
神木石峁出土。
胡文高先生藏品。
牙壁:新石器时期。
直径12.3厘米。
青玉质,有土沁、朱砂沁。
扁平圆形,好大于肉,肉相对较厚,有裂缝一条。
边缘有三组齿牙,其中两组为六个,一组为七个。
玉质莹润,造型古朴,充满神秘感。
神木石峁出土。
胡文高先生藏。
石峁石城内的镶嵌玉器。
玉璧:新石器时期。
鸡骨白。
外径10.5、孔径6.3厘米。
扁平圆形,中央单面钻孔,孔周经琢磨。
好大于肉,肉部由内厚外薄,缘呈刃状。
神木石峁征集。
榆林上郡博物馆藏品。
高领玉璧:新石器时期。
外径10.2厘米,内径7.5厘米,高1.4厘米。
乳黄色,有黑色斑点。
圆环形,孔周两面均有凸起的领。
肉部由内向外逐渐变薄。
整器做工精细,肉部有细裂缝一条,已粘合,神木石峁征集。
胡文高先生藏品。
玉璧:新石器时期。
直径11.2厘米。
青白色,褐色杂质,一边有沁色。
扁平圆形,中央单面钻孔,好与肉基本相等,肉薄厚均匀。
整器打磨平整,玉质光洁润泽。
胡文高先生藏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 璧 长 沙 左 家 塘
玉人 西安 村
•玉
•形
前,
,
于 上。
玉虎 秦 西安 村
双龙首纹玉璜 秦 西安 村
双龙首璜
龙首为 , 形 ,上
为双 , 出 ,
,
出一 。
•玉
• 西安
遗址出土。
饰战国晚期
的梯
纹, 和下 饰
纹。
工
,纹饰
,
玉。
二、 玉器(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 西 玉器 古发 主要有:
系璧 珩 璧
觿 冲
系璧、玉珩
系璧 春秋晚期 宝鸡益门村秦墓
系璧 春秋晚期 宝鸡益门村秦墓
玉珩 春秋晚期 太原金胜村赵鞅墓
玉具剑
玉具剑的起源可以上溯至 西周虢国墓出土的玉柄铁 剑。到了春秋晚期,墓葬 中陆续有单一的剑饰器出 土,如江苏六合程桥二号 墓的剑首与剑格;山西金 胜村赵卿墓出土剑璏与剑 珌。
• 第三类为 器,有 、 、
、形、、、 、
、 、 、 、 、 首、 等。
• 第三类为
器,有玉 、玉人、玉马、玉 、玉 、玉
、玉 、玉 、玉 、玉 等
• (二)造型与纹饰
• 1、造型与纹饰特征
• 玉璧
•
玉璧的造型
了
战国晚期 形 ,一种
圆形玉璧,一种 出
璧。
•
出 璧分 类:
• (1)双龙纹 纹璧。
• (2)双 纹 纹璧。
玉带钩
战国时期玉带钩造型:
形体 的动物形钩首玉带钩。
长 形玉带钩。体长
,有的呈
,钩首多 龙首形,
, 上 , 向下 ;钩身光 纹
形 纹、
兽 纹等; 大多呈方 ,
等 钩身。
形玉带钩。钩首 呈方形, 与钩身 ,多 ,有的 钩 首 钩身 阳 的 纹。
战国时期玉带钩的钩
钩 ,多 位于 钩 分之一 三分之
一 ,个 至钩中 。
的组玉佩, 了春秋时期的组 合方 。 成组的 ,
各件佩饰 身的 。 • 西 中期以 , 组玉佩
,组合形 单。
南 墓主人
南 墓东 右 人
•玉 人
• 以玉 人 为佩玉的 ,源于战国时期。
• 玉 人佩一 为 人
形象,
大
的 人。
个玉 人都有一至
个 , 于 系佩 。
玉 人多出于 墓葬
中,
的佩玉。
• 玉 人造型分为三类:
、 山、随县、 城
湖南长沙浏城桥;
田 湖、平
;
山东莱 鱼 、 南 山、 村;
国 城、临淄
安 长 公乡、 县等。
(一)玉器种类
第一类为装饰品,有璧、环、玦、璜、珩、管、 珠、觿、 、 饰、组佩、龙首带钩、玉人、 饰、 、龙、虎、蝉、鸟 、兽 、 等。
第二类为礼仪器,有圭、璧、琮、玉具剑、玉瞑 目、琀、鼻塞、 塞、玉 、玉 等。
秦
遗址、凤翔八旗屯、户县宋村;河南 阳 庄北
;河北 县 乡;湖南长沙左家 ;湖北
虎
等。
• (一)玉器种类
• 第一类为装饰品,有璧、环、璜、玦、带钩、 玉具剑、 觿、 蝉形佩、鸟形佩 、鱼形佩等。
• 第二类为礼仪器,有圭、璧、璋、 、玉人( )等。
• 第三类为 器,有玉 。
• (二)造型与纹饰特征 • 玉璧 • 玉璧 秦墓中出土 多的
春秋时期 的造型及
相 纹中 纹 特:
, 圆 ,体形 大, 圆 ;
端
,
( 示种子 发 的
);
,
太。
相 纹玉管 金胜村赵鞅墓
纹
玉器的 ( )纹始 于春秋。
纹,以战国
多。
纹造型发展,
到 变化。
古发
品中玉器的
玉龙 河南 县西 春秋 遗址37
龙鳞纹
上玉
村串
春秋时期的龙鳞纹
岭饰
和西周玉器
上,出现了 与 的 种新形 。
龙形玉佩 战国晚期 县新 三形
国玉龙
国玉龙造型与纹饰的特 :
(1)龙身
;
(2)龙首有
,
, 与上 相 ,
,上 长, 平 , 马 ;下 形成圆 ,上 与身体相 。
(3)身
长 ( ), 呈 分 ,上有平
纹一至三 ;
(4)多 有
纹, 为
、、
饰 纹;
纹, 纹 于龙身中 位,
(5)龙体如
,格
。
玉 江龙 陵形 望佩 山
鸭 首 形 玉 带 钩
河 南 固 始 侯 古 堆
首形玉带钩 宝鸡 益门村秦墓
玉戈 春秋时期出现了玉
Hale Waihona Puke 、、的玉戈。龙纹玉
虺
天 津
龙 纹
艺玉 术戚
博春 物秋 馆晚
期
玉戈 春秋晚期 南指挥乡秦公1号墓
龙形佩
龙形佩 春秋晚期 太原金胜赵鞅墓
龙虎合体玉佩
河南光山
墓
人首龙身玉佩
河南光山
墓
2、纹饰特征
春秋时期新出现了 龙纹、 纹( 相 纹)、 纹等,龙鳞纹、装饰 纹 有新的变化。
鸭首形玉带钩 战国中期 长6.9
信阳长 关
首形玉带钩 春秋晚期
龙首形玉带钩 战国中期 长14.5
龙首形玉带钩 战国晚期
鸭首形玉带钩 战国 期
玉
剑首
具
剑
剑 首
剑
剑格 剑璏
玉剑佩
侯 墓 出的剑形玉
佩, 5 玉 以金
剑
为一体,造型与铜佩剑
大 相 。 首、 、格、
璏、 、珌等 件组合成
一
的玉具剑。
剑珌
人玉佩
• (3)龙 纹 纹璧。
• (4)
。
双龙纹 纹璧 中山 刘胜墓
双 纹 纹璧 东 河北 县北庄
龙 纹 纹玉璧 东 河北北 东村
“
宜
长
子
乐
孙
“”
”
谷
龙
纹
纹
玉
谷
璧
纹
汉
玉 璧
故 宫
东 汉
“长 子 ”玉胜 上物
“ 子 ”玉璧 东 州虎
•
玉璧
、二
一
为 纹、 纹
鸟纹。
、中、 三 的纹饰, 相 纹, 为龙纹
人( 有关。
)的造型为首 , 化 与
国家 物
长6.2
3.8
玉瞑目
战国玉瞑目主要特 :
(1)玉 的组成一
,形
。
(2) 向 的造型。
(3) 了龙形佩。
(4)新出现了 玉
的玉瞑目。
战国玉瞑目造型的 要
:
“玉塞 ”的前身。
的形
造型,
洛玉
阳 中 州
瞑 目
路战
荆玉 州瞑 秦目
家 山
战 国
国
号中
号 墓
早 期
墓期
原 ,东周时期出现了“以玉 ”的新
及
。
东周时 玉 化的新 , 的。
3、礼仪 玉的变化。
玉之 、之 ,
第 节 发展期 秦 、 晋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5年)
• 一、秦 玉器(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 秦 遗址墓葬主要 中 陕西、河南、河北、湖南等 ,
中以陕西 出的玉器
多。
• 主要遗址墓葬 有:陕西西安北郊 村、临 上 村、
件 5 玉 组合
成, 26节,分
组主体 件 成一
个 长龙形的 体。
中有 个 环,
金
,可 可
分; 有八个 环
成,
可 分。各节的主
纹饰 龙、 、凤
和兽 纹, 有龙凤
体纹饰。
螭
龙
凤
螭
纹
龙
玉
凤
挂
纹
饰
玉 挂 饰
曾 侯
局
乙
部
墓
出 系璧
出 玉珩
玉双凤纹出 璧 中山国
玉 龙 圆形璧 战国中期 平山中山国
双龙纹出 玉珩 战国晚期 安 公2号墓
玉璧 西 中期 城刘胜 人墓
玉璧 西 期 南 墓
•玉
•玉
和
时 的 。 的前身 东周时期的
“ 玉 ”和“ 玉 ”。
• 玉 出现于 时期,
时 始 ,东 年
。
•
玉 分为 、上 、 、 和
分。
玉 衣 结 构
图
1、 7、右
2、
3、上 前
8、左
9、右
4、上 10、左
5、右 11、右
6、左 12、左
• 组玉佩 • 战国晚期至西
•
型。形象 ,刀
间。
•
型。形象 ,刀
, 饰造型可 。
• 复型。
玉人 形 州桥
玉人 形 江苏铜山 山
• 玉 人造型特 :
• (1)都 长 ,一
,长
,
顶, 一 下
带, 如“长
”;
• (2) 多变,动 出, “
”之 ;
• (3)造型
,刀
有。
北
玉 舞
虢春
国 墓 地
秋 早 期
龙虎合体玉佩
光山
墓
装饰形 纹
春秋时期 的装饰
纹可以 为平 、
纹、带
纹和“
”
纹 种。
平
玉鱼 春秋 期
光山
墓
纹
春
秋 晚 期
浮 雕 虺
陕龙 西纹
宝玉
鸡斧
益形 门饰
村
带
纹
吴 县
兽
面 纹
春长
秋方
晚形
期玉
饰
龙纹 虎形玉佩 春秋晚期 益门村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