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班学考复习必修一第一章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归纳整理!(1-4章)
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归纳整理!(1-4章)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推荐学习]物理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必修1 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含解析
[选考导航]知识排查参考系、质点1.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位移、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3.时间和时刻(1)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线段,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2)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加速度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ΔvΔt。
单位:m/s2。
3.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小题速练1.思考判断(1)体积极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在单向直线运动中,质点经过的路程就是位移()(4)物体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就大()(5)物体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可能变大()(6)物体的加速度为正,则物体一定加速()答案(1)×(2)√(3)×(4)×(5)√(6)×2.[人教版必修1·P11·T1和P14·T1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江水相对于河岸为参考系B.“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C.“火车8点42分到站”,“8点42分”指的是时刻D.“第3 s末”和“第3 s内”都是指的时间间隔1 s答案ABC3.[人教版必修1·P14·T2和P29·T2改编](多选)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1.60元/公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位移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C.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答案BCD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真正的质点是不存在的。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1、2 动量 动量定理 .................................................................................................. - 1 - 3 动量守恒定律............................................................................................................ - 9 - 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 17 - 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 24 -1、2 动量 动量定理一、动量1.动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质量m 跟运动速度v 的乘积m v 叫作动量.(2)定义式:p =m v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为kg·m/s.(4)矢量: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2.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1)公式表示:F =Δp Δt .(2)意义: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它动量的变化率.二、动量定理 1.冲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2)公式:I =F Δt =F (t ′-t ).(3)矢量: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跟力的方向相同.(4)物理意义:冲量是反映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的物理量,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冲量就越大. 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2)公式表示⎩⎨⎧I =p ′-p F (t ′-t )=m v ′-m v (3)意义: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考点一 动量1.(1)定义:物体的质量m和其运动速度v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作p=m v.①动量是动力学中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量.②在谈及动量时,必须明确是哪个物体在哪个时刻或哪个状态所具有的动量.(2)单位:动量的单位由质量和速度的单位共同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为kg·m/s.(3)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遵循矢量运算法则.2.动量与动能的区别与联系3.动量的变化量(1)p′,初动量为p,则Δp=p′-p=m v′-m v=mΔv.(2)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3)动量变化量Δp的计算方法①若物体做直线运动,只需选定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动量取正,反之取负.Δp=p′-p,若Δp是正值,就说明Δp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同;若Δp是负值,则说明Δp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②若初、末状态动量不在一条直线上,可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Δp的大小和方向,这时Δp、p为邻边,p′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如图所示.动量为矢量,动量变化遵守矢量运算法则.【例1】质量为m=0.1 kg的橡皮泥,从高h=5 m处自由落下(g取10 m/s2),橡皮泥落到地面上静止,求:(1)橡皮泥从开始下落到与地面接触前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2)橡皮泥与地面作用的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3)橡皮泥从静止开始下落到停止在地面上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审题指导】【解析】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1)橡皮泥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动量p1=0;下落5 m与地面接触前的瞬时速度v=2gh=10 m/s,方向向下,这时动量p2=m v=0.1×10 kg·m/s=1 kg·m/s,为正.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Δp=p2-p1=(1-0) kg·m/s=1 kg·m/s,是正值,说明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下.(2)橡皮泥与地面接触前瞬时动量p1′=1 kg·m/s,方向向下,为正,当与地面作用后静止时的动量p2′=0.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Δp′=p2′-p1′=(0-1) kg·m/s=-1 kg·m/s,是负值,说明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上.(3)橡皮泥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动量p1=0,落到地面后的动量p2′=0.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Δp″=p2′-p1=0,即这段时间内橡皮泥的动量变化为零.【答案】(1)大小为1 kg·m/s,方向向下(2)大小为1 kg·m/s,方向向上(3)0考点二冲量1.冲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作力的冲量.(2)公式:通常用符号I表示冲量,即I=FΔt.(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N·s.动量与冲量的单位关系是:1 N·s=1 kg·m/s.(4)对冲量的理解①时间性:冲量不仅与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时间有关,恒力的冲量等于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此公式I=Ft只适用于恒力.向变化的力来说,冲量的方向与相应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的方向一致,冲量的运算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③绝对性:由于力和时间都跟参考系的选择无关,所以力的冲量也跟参考系的选择无关.④过程性:冲量是描述力F对时间t的累积效果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段时间内对哪个物体的冲量.2.冲量与功的区别(1)冲量是矢量,功是标量.(2)由I=Ft可知,有力作用,这个力一定会有冲量,因为时间t不可能为零.但是由功的定义式W=F·s cosθ可知,有力作用,这个力却不一定做功.例如:在斜面上下滑的物体,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有冲量的作用,但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对物体有冲量的作用,但向心力对物体不做功;处于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重力不做功,但在一段时间内重力的冲量不为零.(3)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而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这两种积累作用可以在“F-t”图像和“F-s”图像上用面积表示.如图所示.图甲中的曲线是作用在某一物体上的力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表示力F在时间Δt=t2-t1内的冲量.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力F做的功.【例2】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物体在t=0到t=12 s这段时间内合外力的冲量是多少?【审题指导】关键词信息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物体受摩擦力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线的面积等于力F的冲量大小f=μmg=0.2×2×10 N=4 N则摩擦力的冲量为I f=-ft=-4×12 N·s=-48 N·s 力F的冲量等于F-t图线的面积则I F=(F1t1+F2t2)×2=(4×3+8×3)×2 N·s=72 N·s 则合外力的冲量I=I f+I F=(-48+72) N·s=24 N·s. 【答案】24 N·s冲量计算注意问题(1)冲量是矢量,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正方向的选取,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合成转化为代数运算,较为简单.(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冲量计算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要明确F-t图像面积的意义,且要知道t轴以上与以下的面积意义不同,两者表示方向相反.考点三动量定理1.对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原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是结果.力的冲量,可以是各力冲量的矢量和,也可以是外力在不同阶段冲量的矢量和.(3)动量定理表达式I=p′-p是个矢量式,式中的“=”表示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同向,但某时刻的合外力的冲量可以与动量的方向同向,也可以反向,还可以成某一角度.(4)动量定理具有普遍性,其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不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作用力不论是恒力还是变力,几个力作用的时间不论是相同还是不同,动量定理都适用.2.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例如:车床冲压工件时,缩短力的作用时间,产生很大的作用力;而在搬运玻璃等易碎物品时,包装箱内放些碎纸、刨花、塑料等,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减小作用力.因为越坚固,发生碰撞时,作用时间将会越短,由I=FΔt可知,碰撞时的相互作用力会很大,损坏会更严重.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例如: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时间越长,速度变化越大,动量变化越大,反之,动量变化越小.(2)定量计算有关物理量①两种类型a .已知动量或动量的变化量求合外力的冲量,即 p 、p ′或Δp ――→I =ΔpIb .已知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或动量的变化量,即I ――→Δp =p ′-p =IΔp 或p 、p ′应用I =Δp 求平均力,可以先求该力作用下物体的动量变化,Δp 等效代换变力冲量I ,进而求平均力F =Δp Δt .a .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b .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c .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例3】 杂技表演时,常可看见有人用铁锤猛击放在“大力士”身上的条石,石裂而人不伤,试分析其中道理.【审题指导】【解析】 设条石的质量为M ,铁锤的质量为m .取铁锤为研究对象,设铁锤打击条石前速度大小为v ,反弹速度大小为v ′,根据动量定理得(F -mg )Δt =m v ′-m (-v ),F =m (v +v ′)Δt+mg .Δt 极短,条石受到的铁锤对它的打击力F ′=F 很大,铁锤可以击断条石.对条石下的人而言,原来受到的压力为Mg ,铁锤打击条石时将对人产生一附加压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条石受到的冲量F ′Δt =F Δt =m (v +v ′)+mg Δt ,条石因此产生的动量变化量Δp =m (v +v ′)+mg Δt ,因人体腹部柔软,缓冲时间t较长,人体受到的附加压力大小为F 1=Δp t =m (v +v ′)t+mg Δt t ,可知附加压力并不大.【答案】 见解析应用动量定理的四点注意事项(1)明确物体受到冲量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它们的加、减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列方程前首先要选取正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的力或动量取正值,反之取负值,而不能只关注力或动量数值的大小.(3)分析速度时一定要选取同一个参考系,未加说明时一般是选地面为参考系,同一道题目中一般不要选取不同的参考系.(4)公式中的冲量应是合外力的冲量,求动量的变化量时要严格按公式,且要注意是末动量减去初动量.动量定理与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1.动量定理与牛顿定律(1)力F的大小等于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在质量一定的问题中,反映的是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即产生的加速度越大.(2)动量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在实质上虽然是一致的,但是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解决恒力问题,而动量定理不但适用于恒力还适用于变力,所以动量定理在解决变力作用问题上更方便.但是要注意,通过动量定理得到的力,是作用过程的平均作用力.2.综合应用动量定理与牛顿定律解题该类问题除要明确研究对象的初、末状态外,还要对合理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典例】一枚竖直向上发射的火箭,除燃料外火箭的质量m火箭=6 000 kg,火箭喷气的速度为1 000 m/s,在开始时每秒大约要喷出多少质量的气体才能托起火箭?如果要使火箭开始时有19.6 m/s2向上的加速度,则每秒要喷出多少气体?【解析】火箭向下喷出的气体对火箭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正是这个力支持着火箭,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也就知道喷出气体的受力,再根据动量定理就可求得结果.设火箭每秒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定理可得Ft=m v2-m v1=m(v2-v1),其中F=m火箭g,v2-v1=1 000 m/s,得m=Ftv2-v1=m火箭gtv2-v1=58.8 kg.当火箭以19.6 m/s2的加速度向上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火箭g=m 火箭a,设此时每秒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根据动量定理有F′t=m′v2-m′v1,得m′=F′tv2-v1=m火箭(g+a)tv2-v1=176.4 kg.【答案】58.8 kg176.4 kg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所选研究对象一般是动量发生变化的物体,此题中是“喷出的气体”,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3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守恒定律1.系统、内力和外力(1)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研究对象称为一个力学系统,简称系统.(2)内力:系统中物体间的作用力称为内力.(3)外力:系统以外的物体施加给系统内物体的力称为外力.二、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1.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要涉及整个过程中的力.动量守恒定律只涉及过程始末两个状态,与过程中力的细节无关.这样,问题往往能大大简化.动量守恒定律并不是由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来的,它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自然规律.而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有局限性.(1)相互作用的物体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运动,无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动量守恒定律均适用.(2)高速(接近光速)、微观(小到分子、原子的尺度)领域,牛顿运动定律不再适用,而动量守恒定律仍然正确.考点一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总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被研究的物体总称为系统.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要采用程序法对全过程进行分段分析,要明确在哪些阶段中,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所研究的系统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2.要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的外力.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和末动量的值或表达式.【注意】在研究地面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时,各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应取地球为参考系.4.确定好正方向建立动量守恒方程求解【例1】(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 A m 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水平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在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动量是否守恒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审题指导】要判断A、B组成的系统是否动量守恒,要先分析A、B组成的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与A、B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看合外力是否为零,或者内力是否远远大于合外力.【解析】如果物体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释放后,A、B分别相对小车向左、向右滑动,它们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A向右,F B向左,由于m A m B=32,所以F A F B=32,则A、B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不为零,故其动量不守恒,选项A错;对A、B、C组成的系统,A、B与C 间的摩擦力为内力,该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故该系统的动量守恒,选项B、D均正确;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组成的系统的外力之和为零,故其动量守恒,选项C正确.【答案】BCD考点二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问题多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物理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分析此类问题时应注意:(1)正确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有时需应用整体动量守恒,有时只需应用部分物体动量守恒.研究对象的选取,一是取决于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二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2)正确进行过程的选取和分析,通常对全程进行分段分析,并找出联系各阶段的状态量.列式时有时需分过程多次应用动量守恒,有时只需针对初、末状态建立动量守恒的关系式.【例3】质量为M=2 kg的小平板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的一端静止着质量为m A=2 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如图所示.一颗质量为m B=20 g的子弹以600 m/s的水平速度射穿A后,速度变为100 m/s,最后物体A仍静止在车上,求平板车最后的速度是多大.【审题指导】1.子弹与物体A能否组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是否守恒?2.子弹射穿物体A后,物体A与小车是否可以组成系统?水平方向动量是否守恒?3.子弹、物体A和小车能否组成系统?该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是否守恒?【解析】解法一:子弹射穿A的过程极短,因此在射穿过程中车对A的摩擦力及子弹的重力作用可忽略,即认为子弹和A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同时,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可认为A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设子弹击穿A后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m B v0=m B v′+m A v A,得v A=m B(v0-v′)m A=0.02×(600-100)2m/s=5 m/s.A获得速度v A后相对车滑动,由于A与车间有摩擦,最后A相对车静止,以共同速度v运动,对于A与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因此有m A v A=(m A+M)v,故v=m A v Am A+M=2×52+2m/s=2.5 m/s.解法二:因地面光滑,子弹、物体A、车三者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最后A与车速度相同.对于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B v0=m B v′+(m A+M)v,得v=m B(v0-v′)m A+M=0.02×(600-100)2+2m/s=2.5 m/s.【答案】 2.5 m/s考点三碰撞、爆炸问题的处理方法碰撞和爆炸现象很多,如交通事故中人被车撞了、两车相撞、球与球之间相撞等,那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过程的特点①相互作用时间很短.②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作用力先是急剧增大,然后再急剧减小,平均作用力很大,远远大于外力,因此作用过程的动量可看成守恒.(2)位移的特点碰撞、爆炸、打击过程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时间极短,所以在物体发生碰撞、爆炸、打击的瞬间可忽略物体的位移.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爆炸、打击前后在同一位置.(3)能量的特点爆炸过程系统的动能增加,碰撞、打击过程系统的动能不会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例4】以初速度v0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抛出的手榴弹,到达最高点时炸成质量分别是m和2m的两块弹片.其中质量较大的一块弹片沿着原来的水平方向以2v0的速度飞行.求:(1)质量较小的另一块弹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弹片的动能.【审题指导】1.手榴弹在空中受到的合力是否为零?2.手榴弹在爆炸过程中,各弹片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3.在爆炸时,化学能的减少量与弹片动能的增加量有什么关系?【解析】(1)斜抛的手榴弹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最高点处爆炸前的速度v=v0cos60°=12v0,设v的方向为正方向,如图所示,由动量守恒定律得3m v=2m v1+m v2,其中爆炸后大块弹片速度v1=2v0,小块弹片的速度v2为待求量,解得v2=-2.5v0,“-”号表示v2的方向与爆炸前速度方向相反.(2)爆炸过程中转化为动能的化学能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ΔE k=12×2m v21+12m v22-12(3m)v2=6.75m v20.【答案】(1)大小为2.5v0,方向与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2)6.75m v20考点四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和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定律名称项目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同点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研究过程研究的都是某一运动过程不同点守恒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系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表达式p1+p2=p1′+p2′E k1+E p1=E k2+E p2表达式的矢量式标量式矢标性某一方向上应用情况可在某一方向独立使用不能在某一方向独立使用运算法则用矢量法则进行合成或分解代数运算光滑圆槽顶端由静止滑下.在槽被固定和可沿着光滑平面自由滑动两种情况下,木块从槽口滑出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审题指导】槽被固定时,木块的机械能守恒;槽不被固定时,木块和槽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且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解析】圆槽固定时,木块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木块的机械能守恒.木块在最高处的势能全部转化为滑出槽口时的动能.设木块滑出槽口时的速度为v1,由mgR=12m v21①木块滑出槽口时的速度:v1=2gR②圆槽可动时,在木块开始下滑到脱离槽口的过程中,木块和槽所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木块滑出槽口时的速度为v2,槽的速度为u,则:m v2-Mu=0③又木块下滑时,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木块在最高处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木块滑出槽口时的动能和圆槽的动能,即mgR=12m v22+12Mu2④联立③④两式解得木块滑出槽口的速度:v2=2MgRm+M⑤两种情况下木块滑出槽口的速度之比:v1 v2=2gR2MgR/(m+M)=m+MM.【答案】m+MM多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物理过程的动量守恒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过程,在每个过程中合理选取研究对象,要注意两个过程之间的衔接条件,如问题不涉及或不需要知道两个过程之间的中间状态,应优先考虑取“大过程”求解.(1)对于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不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选取不同的物体组成的不同系统.(2)要善于寻找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衔接条件.【典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2 kg、m B=1 kg、m C=2 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 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解析】因碰撞时间极短,A与C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A的速度为v A,C的速度为v C,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0=m A v A+m C v C A与B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 A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m B v0=(m A+m B)v ABA与B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碰撞,应满足v AB=v C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v A=2 m/s.【答案】 2 m/s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为了满足守恒条件,系统的划分非常重要,往往通过适当变换划入系统的物体,可以找到满足守恒条件的系统.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将运动过程的分析与系统的选择统一考虑.类题试解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用轻绳悬挂在空中的木块,木块的质量为m′,绳长为l,子弹停留在木块中,求子弹射入木块后的瞬间绳子张力的大小.【解析】 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这一瞬间,系统动量守恒.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m v =(m +m ′)v ′,解得v ′=m v m +m ′. 随着整体以速度v ′向左摆动做圆周运动.在圆周运动的最低点,整体只受重力(m +m ′)g 和绳子的拉力F 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取向上为正方向)F -(m +m ′)g =(m +m ′)v ′2l .将v ′代入即得F =(m +m ′)g +m 2v 2(m +m ′)l. 【答案】 (m +m ′)g +m 2v 2(m +m ′)l4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思路两个物体在发生碰撞时,作用时间很短,相互作用力很大,如果把这两个物体看作一个系统,虽然物体还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外力的作用,但是有些力的矢量和为0,有些力与系统内两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相比很小.因此,在可以忽略这些外力的情况下,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我们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应该尽量创设实验条件,使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近似为0.二、物理量的测量确定研究对象后,还需要明确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和实验器材.根据动量的定义,很自然地想到,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前后各自的速度.物体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速度的测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根据所选择的具体实验方案来确定.三、数据分析根据选定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选取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进行碰撞,测出物体的质量(m1,m2)和碰撞前后的速度(v1,v′1,v2,v′2),分别计算出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并检验碰撞前后总动量的关系是否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即m1v′1+m2v′2=m1v1+m2v2四、参考案例参考案例1: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胶布、撞针、橡皮泥等.(2)实验步骤:接通电源,利用光电计时器测出两滑块在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例如: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3)实验方法①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出两滑块的质量.②速度的测量:挡光板的宽度设为Δx,滑块通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则滑块相当于在Δx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Δt,所以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Δx Δt.(4)数据处理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注意规定正方向,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时为负值.通过研究以上实验数据,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考点一利用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实验步骤]本方案优点:气垫导轨阻力很小,光电门计时准确,能较准确地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章末复习
章末复习一、空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1.空间向量可以看作是平面向量的推广,有许多概念和运算与平面向量是相同的,如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等概念,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数乘运算与向量共线的判断、数量积运算、夹角公式、求模公式等等;向量的基底表示和坐标表示是向量运算的基础.2.向量的运算过程较为繁杂,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例1 (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E —→=14A 1C 1—→,若AE →=xAA 1—→+y (AB →+AD →),则x =________,y =________.(2)(多选)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 到A ,B ,C ,D 的距离都等于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SA →+SB →+SC →+SD →=0 B.SA →+SB →-SC →-SD →=0 C.SA →-SB →+SC →-SD →=0 D.SA →·SB →=SC →·SD →答案 (1)1 14(2)CD解析 (1)由题意知AE →=AA 1—→+A 1E —→=AA 1—→+14A 1C 1—→=AA 1—→+14(AB →+AD →),从而有x =1,y =14.(2)因为SA →-SB →+SC →-SD →=BA →+DC →=0,所以C 正确;又因为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SA =SB =SC =SD =2,所以SA →·SB →=2×2×cos ∠ASB ,SC →·SD →=2×2×cos ∠CSD ,而∠ASB =∠CSD ,于是SA →·SB →=SC →·SD →,因此D 正确,其余两个都不正确. 反思感悟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1)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共线向量的概念、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与平面向量的性质是一致的.(2)利用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可以判断第三个向量是否与已知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共面,特别地,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ABC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AP →=xAB →+yAC →. 跟踪训练1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2,1),B (2,2,2),点P 在z 轴上,且满足 |P A →|=|PB →|,则P 点坐标为( ) A .(3,0,0) B .(0,3,0) C .(0,0,3) D .(0,0,-3) 答案 C解析 设P (0,0,z ),则有 (1-0)2+(-2-0)2+(1-z )2=(2-0)2+(2-0)2+(2-z )2,解得z =3.(2)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以顶点A 为端点的三条棱长度都为1,且两两夹角为60°.①求AC 1—→的长;②求BD 1—→与AC →夹角的余弦值.解 记AB →=a ,AD →=b ,AA 1—→=c ,则|a |=|b |=|c |=1, 〈a ,b 〉=〈b ,c 〉=〈c ,a 〉=60°, ∴a ·b =b ·c =c ·a =12.①|AC 1—→|2=(a +b +c )2=a 2+b 2+c 2+2(a ·b +b ·c +c ·a ) =1+1+1+2×⎝⎛⎭⎫12+12+12=6, ∴|AC 1—→|= 6.②BD 1—→=b +c -a ,AC →=a +b , ∴|BD 1—→|=2,|AC →|=3, BD 1—→·AC →=(b +c -a )·(a +b ) =b 2-a 2+a ·c +b ·c =1,∴cos 〈BD 1—→,AC →〉=BD 1→·AC →|BD 1→||AC →|=66.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位置关系1.用空间向量判断空间中位置关系的类型有: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判断证明的基本思想是转化为线线关系或者利用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共线和垂直进行证明.2.将立体几何的线面关系转化为向量间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例2 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AD ,CD ⊥AD ,P A ⊥底面ABCD ,P A =AD =CD =2AB =2,M 为PC 的中点. (1)求证:BM ∥平面P AD ;(2)平面P AD 内是否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PBD ?若存在,确定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证明 以A 为原点,以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0,2,0),P (0,0,2),C (2,2,0),M (1,1,1),∵BM →=(0,1,1),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 ∴BM →·n =0,即BM →⊥n , 又BM ⊄平面P AD , ∴BM ∥平面P AD .(2)证明 由(1)知,BD →=(-1,2,0),PB →=(1,0,-2), 假设平面P AD 内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PBD . 设N (0,y ,z ),则MN →=(-1,y -1,z -1), 从而MN ⊥BD ,MN ⊥PB ,∴⎩⎪⎨⎪⎧MN →·BD →=0,MN →·PB →=0,即⎩⎪⎨⎪⎧1+2(y -1)=0,-1-2(z -1)=0,∴⎩⎨⎧y =12,z =12,∴N ⎝⎛⎭⎫0,12,12, ∴在平面P AD 内存在一点N ⎝⎛⎭⎫0,12,12,使MN ⊥平面PBD . 反思感悟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或求解立体几何问题时,首先要选择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转化为其坐标运算,再借助于向量的有关性质求解(证).跟踪训练2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 (1)求证:AC ⊥BC 1;(2)请说明在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AC 1∥平面CEB 1.(1)证明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 中,因为AC =3,BC =4,AB =5,所以AC ,BC ,CC 1两两垂直,以C 为坐标原点,直线CA ,CB ,CC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C 1(0,0,4),B (0,4,0),B 1(0,4,4). 因为AC →=(-3,0,0),BC 1—→=(0,-4,4), 所以AC →·BC 1—→=0,所以AC →⊥BC 1—→,即AC ⊥BC 1. (2)解 假设在AB 上存在点E ,使得AC 1∥平面CEB 1, 设AE →=tAB →=(-3t ,4t ,0),其中0≤t ≤1. 则E (3-3t ,4t ,0),B 1E —→=(3-3t ,4t -4,-4), B 1C —→=(0,-4,-4).又因为AC 1—→=mB 1E —→+nB 1C —→成立, 所以m (3-3t )=-3,m (4t -4)-4n =0, -4m -4n =4, 解得t =12.所以在AB 上存在点E ,使得AC 1∥平面CEB 1,这时点E 为AB 的中点. 三、利用空间向量计算距离 1.空间距离的计算思路(1)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已知直线l 的单位方向向量为u ,A 是直线l 上的定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设向量AP →在直线l 上的投影向量为AQ →=a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a 2 -(a ·u )2 (如图).(2)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A 是平面α内的定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AP →·n ||n |(如图).2.通过利用向量计算空间的角,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例3 在三棱锥B -ACD 中,平面ABD ⊥平面ACD ,若棱长AC =CD =AD =AB =1,且∠BAD =30°,求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解 如图所示,以AD 的中点O 为原点,以OD ,OC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过O 作OM ⊥平面ACD 交AB 于M ,以直线OM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2,0,0,B ⎝ ⎛⎭⎪⎫3-12,0,12,C ⎝⎛⎭⎫0,32,0,D ⎝⎛⎭⎫12,0,0, ∴AC →=⎝⎛⎭⎫12,32,0,AB →=⎝⎛⎭⎫32,0,12,DC →=⎝⎛⎭⎫-12,32,0,设n =(x ,y ,z )为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则⎩⎨⎧n ·AB →=32x +12z =0,n ·AC →=12x +32y =0,∴y =-33x ,z =-3x ,可取n =(-3,1,3), 代入d =|DC →·n ||n | ,得d =32+3213=3913,即点D 到平面ABC 的距离是3913. 反思感悟 利用向量法求点面距,只需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和该点与平面内任一点连线表示的向量,代入公式求解即可.跟踪训练3 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若点P 满足AP →=35AB →+13AD →+14AA 1—→,则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 ) A.25144 B.512 C.1320 D.10515 答案 B解析 以点A 为原点,分别以直线AB ,AD ,AA 1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易知A (0,0,0),B (1,0,0),D (0,1,0),A 1(0,0,1),则向量AP →=⎝⎛⎭⎫35,13,14,AB →=(1,0,0). 则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AP →2-⎝ ⎛⎭⎪⎫AP →·AB →AB →2=19+116=512. 四、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设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1,m 2,则l 1与l 2的夹角θ满足cos θ=|cos 〈m 1,m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θ满足sin θ=|cos 〈m ,n 〉|.(3)设n 1,n 2分别是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两平面α,β夹角θ满足cos θ=|cos 〈m ,n 〉|. 2.通过利用向量计算空间的角,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例4 如图,在长方体AC 1中,AB =BC =2,AA 1=2,点E ,F 分别是平面A 1B 1C 1D 1,平面BCC 1B 1的中心.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用向量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求异面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 (2)求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由题意得A (2,0,0),F ⎝⎛⎭⎫1,2,22,B (2,2,0),E (1,1,2),C (0,2,0). ∴AF →=⎝⎛⎭⎫-1,2,22,BE →=(-1,-1,2),∴AF →·BE →=1-2+1=0.∴直线AF 和BE 所成的角为90°. (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又BC →=(-2,0,0),BE →=(-1,-1,2), 则n ·BC →=-2x =0,n ·BE →=-x -y +2z =0,∴x =0,取z =1,则y =2,∴平面B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2,1). ∴cos 〈AF →,n 〉=AF →·n |AF →|·|n |=522222×3=53333.设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53333,即直线AF 和平面B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3333.反思感悟 (1)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题目所给几何图形的特征,建立合理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这样才会容易求得解题时需要的坐标.(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两个平面的夹角类问题有两种思路:转化为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利用平面的法向量.跟踪训练4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6,AB =4.(1)求平面BDP 与平面P AD 的夹角的大小;(2)若M 是PB 的中点,求直线MC 与平面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取AD 的中点O ,设AC ∩BD =E ,连接OP ,OE . 因为P A =PD ,所以OP ⊥AD ,又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且OP ⊂平面P AD , 所以OP ⊥平面ABCD .因为OE ⊂平面ABCD ,所以OP ⊥OE .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所以OE ⊥A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P (0,0,2),D (2,0,0),B (-2,4,0),BD →=(4,-4,0),PD →=(2,0,-2). 设平面BDP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BD →=0,n ·PD →=0,即⎩⎨⎧4x -4y =0,2x -2z =0,令x =1,则y =1,z = 2. 于是n =(1,1,2).平面P AD 的法向量为p =(0,1,0), 所以cos 〈n ,p 〉=n ·p |n ||p |=12. 所以平面BDP 与平面P AD 的夹角为π3.(2)由题意知M ⎝⎛⎭⎫-1,2,22,C (2,4,0), MC →=⎝⎛⎭⎫3,2,-22.设直线MC 与平面BDP 所成的角为α, 则sin α=|cos 〈n ,MC →〉|=|n ·MC →||n ||MC →|=269.所以直线MC 与平面BDP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69.1.(2019·全国Ⅱ改编)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棱AA 1的中点,BE ⊥EC 1,求平面BEC 和平面ECC 1夹角的余弦值.解 以点B 为坐标原点,以 BC →,BA →,BB 1→分别为 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C =a ,BB 1=b ,则B (0,0,0),C (a ,0,0),C 1(a ,0,b ),E ⎝⎛⎭⎫0,a ,b 2 , 因为BE ⊥EC 1 ,所以BE →·EC 1—→=0⇒⎝⎛⎭⎫0,a ,b 2·(a , -a ,b 2)=0⇒-a 2+b 24=0⇒b =2a , 所以E (0,a ,a ) ,EC →=(a ,-a ,-a ),CC 1—→=(0,0,2a ),BE →=(0,a ,a ) , 设m =(x 1,y 1,z 1) 是平面 BEC 的法向量,所以⎩⎪⎨⎪⎧m ·BE →=0,m ·EC →=0⇒⎩⎪⎨⎪⎧ay 1+az 1=0,ax 1-ay 1-az 1=0⇒m =(0,1,-1) ,设n =(x 2,y 2,z 2) 是平面 ECC 1 的法向量,所以⎩⎪⎨⎪⎧n ·CC 1—→=0,n ·EC →=0⇒⎩⎪⎨⎪⎧2az 2=0,ax 2-ay 2-az 2=0⇒n =(1,1,0) ,所以平面BEC 和平面ECC 1夹角的余弦值为 ⎪⎪⎪⎪m ·n |m |·|n |=⎪⎪⎪⎪⎪⎪12×2=12. 2.(2019·天津改编)如图,AE ⊥平面ABCD ,CF ∥AE ,AD ∥BC ,AD ⊥AB ,AB =AD =1,AE =BC =2.(1)求证:BF ∥平面 ADE ;(2)求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 依题意,可以建立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E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1 / 11可得A (0,0,0),B (1,0,0),C (1,2,0),D (0,1,0),E (0,0,2).设CF =h (h >0),则F (1,2,h ).依题意,AB →=(1,0,0)是平面ADE 的法向量,又BF →=(0,2,h ),可得BF →·AB →=0,又因为直线 BF ⊄ 平面 ADE ,所以 BF ∥平面 ADE .(2)解 由(1)得BD →=(-1,1,0),BE →=(-1,0,2),CE →=(-1,-2,2),设n =(x ,y ,z )为平面BDE 的法向量,则⎩⎪⎨⎪⎧ n ·BD →=0,n ·BE →=0,即⎩⎪⎨⎪⎧-x +y =0,-x +2z =0, 不妨令z =1,可得n =(2,2,1),因此有cos 〈CE →,n 〉=CE →·n |CE →||n |=-49 . 所以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9.。
高考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学业最终版)123张ppt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4.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C ( A.89°S,90°W B.40°N,80°E C.1°S,10°E D.71°N,180°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运动的是 ( C )
夜
昼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2.昼夜交替原因:
地球自转
思考:
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还有昼夜交 替现象吗?
度日如年
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地球上还有昼夜 现象吗?
有,但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夜变昼 昏线→昼变夜
晨线
A
昏 线
P
晨 线
B
晨昏线的特性:
线速度
地球自转与公转习题演练:
1.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 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 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A 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 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 C.都是向低纬飞行 D.都是向高纬飞行 2.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 B.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 C.北半球的夏半年比冬半年的时间短,是因为与公转速度的变化 有关系 D.地球离太阳最远时为7月初
1.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三月乙末,日出黄,有 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 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生物能 3.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是通过 A.表面温度高 B.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内部温度的变化 D.太阳辐射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 A. 使地球上三个纬度带的降水出现与之相关性 B. 使地球上大批动物死亡 C. 使地球上传输的无线电信号加强 D.使地球上的罗盘定向更加准确
新高考选择性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前者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汗液、泪液、唾液、尿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是体液。
2.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少数细胞能够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还有其它如脑脊液。
4.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
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5.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免疫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激素、抗体、细胞因子在内环境中存在。
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不在内环境中。
6.血浆与组织液是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形成淋巴,淋巴单向汇入血浆。
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7.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
8.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分之90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PH在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
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9.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消化系统的主要场所小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另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
10.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跨过9层膜。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11层膜。
二氧化碳从产生场所排出体外至少跨过9层膜。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跨过6层膜,12层磷脂分子,6个磷脂双分子层。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必修一第一章共57页
考点5、太阳辐射的特点(a)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 0.15~0.4~0.76~4. 0微米。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 红外光三部分。
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约50%能量 主要集中在波长 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考点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 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 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极光现象:太阳风导致地球高纬地区大气出现电离, 产生极光。
考点9、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a)
方向: 自 西 向 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方向 周期: 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360°, 所需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0外,均 为 15°/时,每4分钟1°。 线速度:赤道最大,从 低纬向 高纬 递减,极点为0,60°SN约为赤道1/2。
考纲要点
具体内容
一、天体系统及层次。 二、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四、太阳辐射的概况。 五、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六、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七、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八、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九、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1、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12、地球的星和火星 轨道之间。
小行星:火烧木头,灰烬多。
彗星:彗星顺时针绕日公转,轨道为扁长轨道,其中 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
考点3、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 位置(a)
太阳质量约占 太阳系质量的 99.86%。
考点4、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 行星(b)
考点2 、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 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2)(教案)
课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2)
课程标准
使学生掌握生活与消费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第一单元主干知识结构框架
(2)基本知识梳理,答题技巧训练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经济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3)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1)调节____________。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典型例题
(2011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题)在国内销售的中高档消费品普遍比国外贵,这催动众多国人至境外抢购,大量购买力流失海外。商务部表示,我国将采取促进竞争、完善物流体系、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减轻零售企业负担等措施,解决部分国际品牌在我国的销售价高于海外价的问题。据此,可以看出()
A.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国内商品物流成本高,零售商的负担重
B.价格是由需求决定的,因为人们的购买力提高了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互补商品的是()
A.羊肉和猪肉B.牛肉和羊肉
C.火车和飞机D.照相机和胶卷
2.下列选项中与电动车和燃油机车的关系一致的是()
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是________和物价总体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
第一章 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能量高B .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 .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 .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2.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图示的是( ) A .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 .碳酸钙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乙醇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在298 K 、101 kPa 时,已知: 2H 2O(g)===O 2(g)+2H 2(g) ΔH 1 Cl 2(g)+H 2(g)===2HCl(g) ΔH 22Cl 2(g)+2H 2O(g)===4HCl(g)+O 2(g) ΔH 3 则ΔH 3与ΔH 1和Δ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3=ΔH 1+2ΔH 2 B .ΔH 3=ΔH 1+ΔH 2 C .ΔH 3=ΔH 1-2ΔH 2 D .ΔH 3=ΔH 1-ΔH 2 4.已知表示乙醇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1=-1 366 kJ·mol -1CH 3OCH 3(l)+3O 2(g)===2CO 2(g)+3H 2O(l) ΔH 2=-1 455 kJ·mol -1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条件下,甲醚转化为乙醇,可放出热量B .乙醇比甲醚稳定C .乙醇储存的能量比甲醚储存的能量高D .乙醇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5.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CO(g)+12 O 2(g)===CO 2(g)ΔH =-282.8 kJ·mol -1,现有CO 、H 2、N 2的混合气体67.2 L(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kJ ,并生成18.0 g 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为( )A .80%B .60%C .50%D .20%6.根据下表键能数据,估算反应CH 4(g)+4F 2(g)===CF 4(g)+4HF(g)的ΔH 为( )A.-C .+1 944 kJ·mol -1D .-1 944 kJ·mol -1 7.下列有关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l)+OH -(l)===H 2O(l) ΔH =-57.3 kJ·mol -1 B .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至少需测定4次温度C .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D .已知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 -18.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SiO 2(s)+2C(s)===Si(s)+2CO(g) ΔH 1=+682.44 kJ·mol -1 (石英砂) (粗硅)Si(s)+2Cl 2(g)===SiCl 4(l) ΔH 2=-657.01 kJ·mol -1 (粗硅)SiCl 4+2Mg(s)===Si(s)+2MgCl 2(s) ΔH 3=-625.63 kJ·mol -1 (纯硅)生产1.00 kg 纯硅放出的热量为( ) A .21.44 kJ B .600.20 kJ C .21 435.71 kJ D .1 965.10 kJ 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燃烧热 ΔH =-241.8 kJ·mol -1B .2 mol H 2(g)与1 mol O 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 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C .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2H 2(g)+O 2(g) ΔH =+571.6 kJ·mol -1 D.H 2O(g)生成H 2O(l)时,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10.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取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 反应①:C(s)+12O 2(g)===CO(g) ΔH 1反应②:C(s)+H 2O(g)===CO(g)+H 2(g) ΔH 2反应③:CO(g)+2H 2(g)===CH 3OH(g) ΔH 3=-90.1 kJ·mol -1 反应④: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⑤:3CH3OH(g)===CH3CH===CH2(g)+3H2O(g)ΔH5=-31.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B.ΔH1-ΔH2>0C.反应④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3CO(g)+6H2(g)===CH3CH===CH2(g)+3H2O(g)ΔH=-121.1 kJ·mol-111.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过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MgCl2(s)分解制备Mg(s)和Cl2(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固体的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C.Mg(s)和X2(g)作用生成MgX2(s)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MgBr2(s)+Cl2(g)===MgCl2(s)+Br2(g)ΔH=-117 kJ·mol-112.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 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 160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 kJ·mol -1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将NO2还原为N2,同时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D.若用4.48 L CH4将NO2还原为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1.6N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8分)氮元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节反应热.............................................................................................................. - 1 - 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 - 12 -第一节反应热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认识体系与环境(以研究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2.反应热(1)含义: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测定方法:通过量热计直接测定。
注意:反应热概念中的“等温条件下”是指化学反应发生后,使反应后体系的温度恢复到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即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相等。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装置(2)实验测量数据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
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t2)的测量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
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并记录为t2。
③重复上述步骤①至步骤②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④实验数据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为稀溶液,其密度近似地认为都是1 g·cm-3,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
高中地理学考知识点复习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及层次宇宙间的 、 、 、 、 、 、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它们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 。
完成下图;2.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1)按距日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 (2)小行星运行轨道基本位于 轨道与 轨道之间。
3.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等。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① ;② ;③ 。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辐射的概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可分为 、 、和 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 ,约占总能量的 。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 、 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是地球 、 的主要能源。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包括 、 、 和 等类型。
这些现象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 、 和 )。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自转三、昼夜更替1、判读方法: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进入昼为,从昼进入夜为2、画法:晨昏线垂直于并地球3、做出春分、夏至和冬至的太阳光照侧视图和俯视图四、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的概念:各地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2)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相同。
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值越3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地方时差。
分钟/ ,秒钟/ 。
五、计算:地方时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2、当20ºE为凌晨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时区1、东3区9点,求东10区几点?2、东10区15点,求西3区几点?3、西8区11点,求东2区几点?4、一架飞机3月6日5点从北京(东八区)出发,飞行了11个小时到达伦敦,问到达后的当地时间是多少?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与经线重合,实际上并不完全重合。
2022一轮浙江通用技术选考练习:必修1 第1章 走进技术世界 Word版含答案
必修1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浙江考试标准]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属性技术的价值①技术对人类的价值②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③技术对自然的价值aac必考技术的性质①技术的进展与创造和革新的关系②技术的目的性、综合性、专利性、两面性、创新性③技术与科学的区分与联系④学问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baba必考技术的将来技术的进展趋势 b 必考说明:通用技术考试对内容把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以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a—了解:指再认或回忆所学的技术学问、思想方法,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b—理解:指对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区分,运用所学的技术学问、思想方法对技术现象进行解释。
c—应用:指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运用所学的技术学问、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一| 技术的价值技术的价值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技术是人类为满足①________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的作用。
爱护人:技术为人类供应抵制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从而使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
解放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眼、耳、脑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利用自然、爱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力量。
进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进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力量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技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转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进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的进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文明程度凹凸的标志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人类把握的技术越广泛,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就越深化,人类在利用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同时,应与自然和谐进展,留意对自然的爱护,应以⑤________为目标。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篇一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篇二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7、蛋白质功能: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⑤免疫功能,如抗体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篇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1.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篇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2.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3.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5.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2.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篇二铝Al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①铝与O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
加热条件下铝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4Al+3O2==2Al2O3②常温下Al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均有H2生成,也能与不活泼的金属盐溶液反应: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2Al+3Cu(NO3)2=2Al(NO3)3+3Cu(2Al+3Cu2+=2Al3++3Cu)注意:铝制餐具不能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
③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Fe2O3+2Al==2Fe+Al2O3,Al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3.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一考点复习篇三氨气及铵盐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永久冰层的钻探研究也证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有约11年的周
期。 ②影响 通讯:耀斑放出的辐射能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 ,影响短波通讯。 烈的电磁扰动——
③产生极光:太阳风使地球高纬地区大气电离,产生极光。
△2. 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a) (2014年浙江学考)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 成功实现了在月球上的软着陆,并拍摄传回了着陆区 的清晰图像(如下图)。 D 2.月球和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B.银河系 C.太阳系D.地月系
(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 (a ) 概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 的能量。 能量分配:太阳辐射分为 、 和 、三部分,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 射能量约50%集中在 波段。
(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物中的 能;例如: 、
(b ) 、
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 主要能源;太阳辐射能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
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
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000倍。完成第2题。 2.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具有与地表相近的温度 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A
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D.获得与地面上相似的可见光
(2017.4浙江学考)
2015年2月11日,人类向太空发射了一枚人造天体。该人造天体 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 示意图。完成7、8题。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a) (2015.1浙江学考)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为 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之谜,经过10年多的飞行于2014 年11月13日释放着陆器,成功登陆楚留莫夫—格拉希 门克彗星。据此完成下题。
该彗星
A.绕日运行
A
B.绕地运行
C.本身能发可见光
人造天体 地球 150 万千米 月球
B
第7、8题
7.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2017.11浙江学考)
节次
考试内容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必 考 15年 16年 16年 17年4 17年11 要 10月 4月 10月 月 月 求 选13、 a 14
(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 点 地球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 的宇 次 宙环 (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 境 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及原因
选7
a
C b 选18 选2 选24
节 考试内容 次 3.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 量分配 (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 和人类的影响 4.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 点 (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必 考 15年 16年 16年 17年4 17年 要 10月 4月 10月 月 11月 求 a
D.属地月系成员
(2015.10浙江学考)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9年多的太空飞行, 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完成13—15题。 13、“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向冥王星的过程中,接触到 太阳系中天体最多的是 A、恒星 B、行星 D C、流星体 D、行星际物质 14、威胁“新视野号”飞船在太空中安全运行的太阳活 动是 ①黑子 ②耀斑 ③日珥 ④太阳风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太 阳 对 地 球 的 影 响
b
选15
a b 选5
节 考试内容 次
必考 15年 16年 16年 17年 17年 要求 10月 4月 10月 4月 11月
7.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 b 地 据及各层的特点 球 a 的 (2)岩石圈的范围 结 8.地球的外部圈层 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b
D
△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C)
(2016.4浙江学考)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 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 种现象称为“凌日”。下图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 凌日的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2016年10月浙江学考)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 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 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A.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C
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
二、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B
C.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a) (2013年浙江学考)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 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1.到达该地区的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红外线波段 B.紫外线波段 C.可见光波段 D. x射线波段
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能源。
4.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a) 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为 层、 层和 层。 太阳活动类型有 、耀斑、日珥和太阳风。 其中黑子发生在 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 发生在日冕层。 太阳黑子数目变化的周期约为 年。黑子数多的年份称为太阳 活动高峰年,黑子数目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低峰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b) ①影响 :在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 明显增加;中高纬度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有约11年的周期性;两极
26 (2)
Hale Waihona Puke (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 a)
(1)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 ,恰到好处的大气 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安全(太阳活动和地球周 围环境的稳定)。 ②地球与太阳 适中,使地面温度有利于生命的发展。 ③地球的 与 适中,使其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厚 度和成分。 ④地球内部水汽的逸出形成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