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常识】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PPT

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较少见。
影像学表现
• 肺缺血:韦斯特马克征,肺血灌注减少,
肺纹理减少或消失,透亮度增加。
• 肺动脉改变:梗阻端肺血管影增宽,梗阻
持续时间较长。
影像学表现
• 胸片可以直接观察骨折线的存在以及形态,
并能观察对位对线情况。
• 能够发现继发性改变,如气胸/液气胸/皮下
气肿等。
• CT较胸片对骨折的判断更为优越,对肋骨
骨折的定位及骨折程度的判断均优于胸片
肺挫伤
• 肺部常见外伤性改变,可由直接撞击或高
压气浪伤引起,多见于外伤着力点亦可见 于对冲部位。
肺隔离症的X线表现主要为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分叶 状块影、密度均匀,合并感染后支气管或胃肠道相通后, 可见囊肿含气,甚至出现液平面。应与肺炎、肺脓肿和肺 囊肿鉴别。支气管碘油造影可见正常支气管受压,主动脉 造影可显示异常的分支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主要依靠手 术切除。
本病例诊断体会。1 阅片必须仔细。 实际上,该患者在外院所做的CT片已 经显示降主动脉左前壁所发出的滋养 动脉,只不过阅片者未能注意,未提 出进一步的检查方案。2在双下肺内 后基底部,尤其是左下肺后基底部出 现的实变块、反复感染的囊性病变应 注意到本病的可能。3 与肺发育不良 的鉴别诊断:CTA、MRA或血管造影 显示由体动脉供血的滋养血管即可诊 断。
端以远则变细。
• 多发生于下叶且以右下叶多见,表现为肺
体积缩小,可合并盘状肺不张。
• 心影增大。
CTPA
直接征象: 1.血管腔内充盈缺损:中心性;附壁性;骑跨状 血栓。 2.血管完全阻塞:血管截断。
肺隔离症9例临床诊治分析

其血液有 主动脉直接分 出的动脉供应 , 同时该 部肺 内伴 有肺
囊肿 的改变 。隔开的肺 在肺 叶之内 , 同一脏层胸膜所 包 为 被, 称为叶内型肺 隔离 症 , 囊腔病 变与 正常 支气 管相通 或 其
不相 通 ; 开妁 肺 在肺 叶之 外 , 包 括 在 同 一 脏 层 胸 膜 内 , 隔 不 称
病, 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 , 容易误诊误治 , 术中损伤异常血管导致致命 性大出血 。有条件的医院对怀 疑的病例应螺旋
C 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明确诊断。
【 关键词 】 肺 隔离症 ; 诊治
肺 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 育异常疾 病 , 称有异 亦 常动脉的肺 囊肿症 。其发 病原理 有诸 多学 说 , 多支 持 Pye rc 牵引说 , 即因部分胚胎 肺组织 受牵 引与 正常肺 组织 隔离 开 ,
动脉 , 2例来 自膈下 ; 为 1—2支 血管 , 为多支全 分散 8例 l例
式 自主 动脉发至肺 叶 内。6例 异 常血管在 下肺 韧带 内 , 3例 由胸 主动脉直接 发入肺 内。后有术 中照片示 来源 胸主 动脉 进入肺 内的异常血管 。 12 诊断和治疗 . 全部病 例均 是手术 发现 明确 诊 断, 隔 肺 离症 比较少见 , 以前仅是从 书本上认 识该疾病 的。2 0 00年 1 月呼吸 内科有 1 例反复咳嗽咳痰咯血的 3 7岁男性患者 , 在内 科 曾经诊断为支气管扩张 、 结核 、 肺脓肿 , 反复 治疗 又反 复复
.
3 2・
中 国 医学 创 新
21 0 0年 1 第 7卷 第 3 2月 4期
Mei l n oai f hn , ee br2 1 V 17N .4 dc nvt no ia D cm e.00,o. o3 aI o C
肺隔离症临床分析

临床研 究 I 55
律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缺乏特异性 ,因此 ,我们 建议 对可疑病例 要结 合 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 查以及多种 影像 学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 考虑 ,从 而提高 IPL的临床诊 断率 。有学者认 为肝穿 刺活检 存在 出血 、引起 肿 瘤播散 的风险 ,而且有 时穿刺组织 并不 能提供有用 的信息 ,即便 穿刺 结果为 良性病变 时也不能 完全排 除病灶 的恶性 可能 l。但是根据 我们 的 经验 ,认为 肝穿刺 活检是 安全 的,本组3例患者 经细针穿 刺活检 明 确诊断后 ,予 以激素等 治疗 后随访 ,预后 良好 。
因为Ps易反复 感染 ,继发结 核、曲菌球及支 气管类癌 或鳞癌 ; 血流动力学左 向右的分流可导致心功能衰竭 、大 咳血窒息死 亡。因此
治疗原则首选手术 。叶 内型病例根 据病 变的范围主张行肺段 或肺 叶切 除 ;叶外型病例可单纯行隔离肺组 织切 除 ,手术时应仔 细探查 是否合 并其它 畸形。结 合文献报道 ,我们体会在手术治疗 Ps时应特别注意 以 下问题” :存在胸腔粘连 的Ps患者 ,在手术 中要特别注意,因为那些 供养 隔离肺组织 的血 管常常混与其 中,不要进行盲 目分离 ,要进行分 束结扎或缝扎后 切断 ,更加不要切断 、钝锐性离断 t否则异常血管断 端可 回缩进纵 隔、膈 下而引起大出血 ,甚至导致死亡。异常血管多源 于主动脉 、肋 间动脉 、膈下动 脉或锁骨下动脉等 ,常为多支,管径甚 至 <Imm,血管 纤细 缺少肌 层,血 管壁脆 ,结扎时容 易发生断裂 ,因 此采用缝合结扎血管 、并带有一定 的周 围组 织较为安全 可靠 。总之 , 对于此种患者要认真对待 ,不可麻痹大意 ,避免造成不 良后果。 参 考文 献 [I】 Kestenholz PB,Schneiter D,Hillinger S.Thoracoscopic treatment
肺隔离症

肺叶内型:肺叶内型的隔离肺与正常肺脏有同一个脏层胸膜 肺叶外型:有独立的脏层胸膜包绕 囊腔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
Thoracoscopic treatment of pulmonary sequestration.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6;29(5):815–8.
肺隔离症主要临床特点
最常见于儿童 与青年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常可伴其它脏器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膈疝、 消化道畸形等,左侧多于右侧,叶内型多见,叶外型常伴发多器官畸形。
叶内型位置:近2/3叶内型位于左下叶后段脊柱旁 沟内,其余的位于右下叶相应部位,上叶很少受累。
叶内型血供: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降主动脉及腹主动 脉,静脉主要回流入肺静脉。异常动脉常位于下肺 韧带内。
病灶周围肺组织常伴局限 性肺气肿。
叶内型
叶外型
肺隔离症主要影像学表现
隔离肺组织主要改变为囊肿、结节和肿块,极少数表现为局部肺内增粗增多 的血管结构。CT表现具特征性,“珊瑚状”,团块周围见结节状、指状、尖 型
肺气肿型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17,
左下叶叶内型隔离症
汇报完毕 谢谢各位专家!
山东医师协会年会
肺隔离症病例汇报及文献复习
齐鲁医院胸外科
鲁铭
肺隔离症定义及分型
肺隔离症定义:由于肺动脉发育异常,一部分肺组织不能由正常的肺 动脉分支供血,病变的肺组织供血来自主动脉分支称为肺隔离症。
叶内型(LS):位 于脏胸膜组
织内,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 相通或不相通,临床多见。
叶外型(ELS):后者被自己的
肺隔离症精品PPT课件

.
7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分型
➢ 实块型 ➢ 囊肿型 ➢ 混合型 ➢ 支气管炎型
.
8
①
②
实块型肺隔离症,表现左肺下
③
叶后基底段类圆形实性肿块,血
管重组像显示肿块供血动脉来自降主动脉。
.
9
②
囊肿型肺隔离症,右肺下叶脊柱旁见一类圆形囊状液 性密度影,边缘光整,增强血管重组,可见供血动脉来 自降主动脉。
①
②
③
图1 CT平扫于甲状腺平面示颈深部椎前偏右侧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边缘 欠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图2 示胸腔入口平面肿块向下经胸廓入口直达后上纵隔,向前外侧扩展直达右侧胸锁乳 突肌下发,邻近食道及气管向左前方明显移位。
图3 抗感染治疗一周后,颈部肿块明显变小,气管及食管受压明显减轻。
➢ 可分为两型即叶内型和叶外型。
➢ 叶内型较多见,病肺与其领近正常肺组 织被同一脏层胸膜所覆盖。可发生在任何一 肺叶内,但多见于肺下叶,尤以左侧后基底 段为多,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相通或 不相通。
.
5
➢ 叶外型较少见,可合并其它先天性异 常。病肺位于其领近正常肺组织的脏层 胸膜外,多数位于左肺下叶与横隔之间。 病肺血供来自体循环,常见为胸主动脉 和腹主动脉的单支或多支异常动脉,多 经肺韧带进入肺。血液汇流,在叶内型 多汇入肺下静脉;在叶外型通常经由体 静脉,下腔静脉,奇静脉或门静脉系统。 大部分病例发病在10—20岁之间,男性 多发。临床罕见有恶变报道。
.
21
手术风险的预防及处理
➢ 幼儿手术风险性较大,尤其是伴多种复合畸形者。
➢ 术中畸形血管出血(1)因畸形血管往往缺少肌层,而具 有较多的弹力层,再加上长期炎症剌激、粘连、易出血, 因此术前应备血,在游离血管周围组织和松懈粘边时操作 轻柔、小心、畸形动脉的探查要全面仔细。手术医师必须 常规扪摸肺下韧带,了解有无波动,因大部分畸形血管经 此入病肺组织。切忌盲目钳加、切断。(2)因畸开血管 进入病肺前有一根以上的分支,因此在分离畸形血管时应 尽量先找出血管在主动脉上的起端,在靠近近端部位一并 切断结扎。
肺隔离症护理PPT

通过有效的护理,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显著 缩短。
为什么需要护理? 监测病情
护理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 变化,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及时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为什么需要护理? 心理支持
肺隔离症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护理人员 应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什么是肺隔离症? 病因
肺隔离症的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如肺炎)、肿瘤 、结核病等。
了解病因对于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至关重要。
什么是肺隔离症? 流行病学
肺隔离症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各不相同,常见 于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
早期的筛查和诊断可以有效减少病情的恶化。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Hale Waihona Puke 促进康复肺隔离症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肺隔离症?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怎样进行有效护理? 5. 护理的挑战与前景
什么是肺隔离症?
什么是肺隔离症?
定义
肺隔离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肺部特定区域出 现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理变化,使得该区域与 周围正常肺组织隔离开来。
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胸痛等症状。
出院前
在患者出院前,应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家庭护理 知识和复诊安排。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管理,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
怎样进行有效护理?
怎样进行有效护理? 定期评估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包括 呼吸音、体温和心率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护理计划。
怎样进行有效护理? 改善呼吸功能
通过深呼吸训练、排痰技巧和使用呼吸辅助 设备等措施改善肺功能。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肺 隔离 症过 去认 为 属 于先 天性 肺 发育 异常 ,目前 的观 点
更 支持 本 病是 一 种 获得性 疾 病回。发 病率 为 O.15%~6.4%,男
女 之 比 无 明 显 差 异 。 病 理 上 为 发 育 不 全 的 肺 组 织 ,无 呼 吸 功
能 .与正 常的 支气 管 不 相通 ,其 血 供 往往 为 异 常 的体 动 脉 供 血 。病变 多 见于 两肺 下 叶后 基底段 ,尤 以左侧 多 见 。根 据有 无
周 围 肺 组 织 受 压 膨 胀 不 全 ,纵 隔 内 未 见 肿 大 淋 巴 造 影
3 讨 论
肺 隔离 症 (pulmonary seguestration)为 先 天 性 发 育 异 常 , 一 部分 肺组 织 与正 常肺 分离 ,单独 发 育并 接受 体循 环 血液 供
应 。根 据解 剖可 分 为肺 内和肺 外 隔离 症两 种类 型 。
隔离 症 的诊 断有 着重 要 的定性 意 义 。
【参 考文 献】
[1] 杭 俊 德 ,陈炽 贤 ,陈 丽 英 ,等 .肺 隔 离 症 的 影 像 学 诊 断 [ 中 华 放 射 学 杂
志 .1995.29(1):15. f21 陆 淑凤 .肺 隔离 症 1例 病 例 分 析 『J].中 国实 用 医 药 ,2010,5(1):168. f31 黄璐 ,夏 黎 明.右 肺 上 叶 肺 隔 离 症 一 例 fJ】.放 射 学 实 践 ,2010,25(4):465. 『41 张 建 ,郝 兴 亮 ,崔 丽 华 ,等 .肺 隔 离 症 一 例 fJ].中 国呼 吸 与危 重 监 护 杂 志 ,
药 物 应 用 2010.30(5):74.
(收 稿 日期 :2010—07—13)
肺隔离症诊断标准

肺隔离症诊断标准
1. 医学史和临床表现:具有与肺隔离症相一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和/或CT扫描显示有肺内的局限性结节、实变或特征性空洞。
3. 细菌培养:从痰或其他呼吸道分泌物或组织中分离出细菌,并与肺隔离症的病原微生物相一致。
4. 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经手术切除的肺部组织标本和/或肺活检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显示有肺隔离症的病理特征。
以上四个条件中,前两个可以单独用于初步肺隔离症的诊断,但需要其他两个条件进行确认。
细菌培养和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确定肺隔离症的病原微生物和病理学表现。
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支气管肺隔离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诊断鉴别,支气管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支气管肺隔离症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胸部MRI
*一、检查
伴有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升高。
1、胸部X线表现为密度增深而不均匀的阴影,边界清楚,呈分叶状,或可伴有单个或多个囊状扩张影。
常位于下叶后基底段,且与膈相连。
合并肺炎者,往往在隔离肺组织和邻近正常肺组织同时出现肺部炎症浸润影,但待炎症控制后,邻近肺组织表现恢复正常,而隔离肺组织阴影仍持续存在。
2、胸部CT(螺旋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观察肺内血管解剖畸形,动脉造影可确定异常血管供应来源。
3、超声检查妊娠22~33周产前超声扫描可能做出诊断。
*以上是对于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支气管肺隔离症易混淆疾病。
*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鉴别?:
*一、鉴别
本病常需与支气管扩张症鉴别。
需与先天性膈疝鉴别。
二者同时存在。
此外,还需与肺炎、肺脓肿、肺肿瘤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支气管肺隔离症应该做哪些检查,支气管肺隔离症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支气管肺隔离症”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肺隔离症(肺分离,肺隔离,隔离肺)

肺隔离症(肺分离,肺隔离,隔离肺)
什么是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又称肺分离或隔离肺,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特征是由于
肺组织内外部压力差异过大,导致肺组织受损并相互隔离的病变。
这种病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缺氧和导致肺功能受损的严重后果。
肺隔离症的症状
肺隔离症的症状取决于病变所在的具体位置和严重程度。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
•胸痛
•发热
•咳嗽
•胸部不适感
肺隔离症的检查和诊断
肺隔离症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来确定。
常
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X光检查
•CT扫描
•MRI检查
•肺功能检查
肺隔离症的治疗方法
对于肺隔离症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来确定。
治疗方法主
要包括:
•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
•放疗:对于严重的病变可以考虑进行放疗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肺隔离症的预防
目前对于肺隔离症的预防方法尚未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避免吸烟和空气污染可能有助于减少发病风险。
结语
肺隔离症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就诊并接受规范的治疗。
仅凭临床症状很难确定是否患有肺隔离症,因此如果有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并进行专业检查。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肺隔离症相关知识。
支气管肺隔离症病人的护理

护理措施
支持疗法:及时进行治疗,如通气、营 养和其他治疗,以及进行必要的康复锻 炼
饮食方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低 脂、高热量,营养均衡,摄入量足够, 在避免肠阻塞的前提下加强酶类摄入量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
改善家庭环境:改善环境,如保持清洁 、维持良好的空气品质、避免感染等 营养保健:遵循营养方案、遵守治疗计 划、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定期做全身 检查
支气管肺隔离症病人的 护理
目录 支气管肺隔离症简介 护理措施 家庭护理 临终关怀
支气管肺隔离症简介
支气管肺隔离症简介
种类:支气管肺隔离症(分为CF和BR的 类型) 原因:遗传的伴随突变
支气管肺隔离症简介
症状: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呕 吐、贫血、食欲不振等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跟踪病情: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体重 和胃肠道感染等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正确地使用 药物,严格遵守用药方案和剂量
家庭护理
支持:家庭成员要鼓励和支持患者,帮 助其完成治疗、康复和日常生活中的各 种事务
注重细节:例如定期更换暴露于外部的 器具和储藏容器等细节问题,以减少患 者感染的风险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
疼痛护理:确保病人不感到疼痛,缓解 疼痛感 陪伴慰藉:在病人的临终关怀中保持陪 伴,给予慰藉与支持,减轻其内心的紧 张和不安
临终关怀
尊重意愿:了解患者的意愿,鼓励他们 主动参与养生和治疗,并且尊重并维护 其隐私和人格自尊心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肺隔离症有哪些症状?

肺隔离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肺隔离症症状,尤其是肺隔离症的早期症状,肺隔离症有什么表现?得了肺隔离症会怎样?以及肺隔离症有哪些并发病症,肺隔离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肺隔离症常见症状:不明原因发热、胸痛、反复肺炎*一、症状一、症状肺隔离症多见于青少年,年龄在1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叶内型多于叶外型,左侧多于右侧。
由于肺隔离症分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常见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有:1、叶外型肺隔离症叶外型肺隔离症较叶内型少见,男女之比约为4∶1;左右侧之比约2∶1。
多位于下部胸腔的下叶与膈肌之间,邻近正常肺组织,也可位于膈下、膈肌内或纵隔。
多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以先天性膈疝最为常见,约占30%。
,其他有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先天性食管支气管瘘、肺不发育、先天性心脏病、异位胰腺及心包、结肠等脏器畸形等。
但叶外型肺隔离症因有完整胸膜,犹如分离的肺叶,可视为副肺叶。
因其不与支气管相通,故质地柔韧,内含大小不等的多发囊肿。
病理:叶外型完全被胸膜包盖,切面呈海绵状、黑褐色组织,伴不规则排列的血管,通常在标本的一端更为显著,镜下呈正常肺组织无规律地异常排列,气管数量很少,实质组织常发育不成熟。
因其包有自己的胸膜,且不与支气管相通,除非与消化道相通,感染的机会很少。
因此,如没有其他明显的畸形,叶外型只是一软组织包块,可毫无症状地存活到成人。
常见于新生儿,一般多无症状,多在常规X线检查时发现。
一小部分叶外型肺隔离症可因合并畸形而在新生儿时期被发现。
如与消化道相通也可见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呼吸困难等,晚期甚至可出现充血性心衰。
60%合并同侧膈膨升,30%合并左侧膈疝,50%在尸检、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意外发现,90%在左肺。
2、叶内型肺隔离症发病率低,但较叶外型多见,其2/3位于左下叶或右下叶后基底段,在椎旁沟内,与叶外型有以下不同:男女发病率相近,左右侧比例1.5∶1~2∶1,多位于下叶的内、后基底段,很少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最常合并食管憩室、膈疝及其他骨、心畸形。
肺隔离症 1 例

肺隔离症 1 例摘要患者,女,60岁,“反复右上腹部疼痛1+月”入院。
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部疼痛,不剧烈,能够忍受,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巩膜黄染,无胸痛咳嗽,无心慌气促,无呼吸困难。
查体: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
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入院后行CT检查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示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约3.6cm×3.7m大小,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7h,边缘可见少许短毛刺,增强扫描后肿块cT值约40H(轻度强化),外周见血管包绕,并见引流血管与胸主动脉下段相连。
右肺中叶内侧段少许条索影,气管、主支气管通畅未见狭窄扩张,两肺门结构清晰,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轻微增厚,胸腔内未见积气积液。
术中所见:左肺叶、肺裂发育欠佳,胸腔粘连,左肺下叶与心包、膈肌、胸壁广泛膜状及带状粘连,无积血积液,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肿块边界清楚,囊实性,与周围无粘连,滋养包块的变异血管发自胸主动脉,沿下肺韧带走行。
行左肺下叶切除。
病理诊断:叶内型支气管肺隔离症。
术后痊愈出院。
2讨论:肺隔离症最早在1946年由普莱斯(Pryce)提出,尽管Rokitansky和Rektorik于1861年描述了类似的临床发现方式。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胚胎发育畸形,由于胚胎的前原肠、额外发育的支气管肺芽接受循环的血液供应而形成的无功能肺组织团块。
肺隔离症依据其有无独立的脏层胸膜而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两种,以前者多见。
叶内隔离肺组织与正常肺叶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多位于后基底段,尤其是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叶外型则有独立的时层膜包裹,可位干纵隔、膈下、心包或肺内。
(1)肺叶内隔离的特点是存在于功能性肺的内脏胸膜内。
静脉引流进入肺静脉。
在左下叶更常见。
大约三分之二的叶内隔离症发生在左下叶的后部基底节。
左侧病变是与弯刀综合征(部分肺静脉畸形连接)相关的肺隔离症,其中右侧病变更为常见。
肺隔离症

叶内型与叶外型的鉴别要点
叶内型较少见,一般男女均等,不合并 畸形,分布一般左大于右。静脉回流进 入下肺动脉,多于支气管相通,易感染, 多发病于青壮年,主要症状为咳嗽、咳 痰、发热、咯血,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下 叶肺脓肿,病理有脓肿或实变。
叶内型与叶外型的鉴别要点
叶外型多罕见,一般男性多见,多合并 畸形,分布一般左大于右,静脉回流多 进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无支气管相通, 感染的风险低,一般多发生于新生儿, 症状不典型,表现为呼吸窘迫,影像学 主要表现为三角形肿块,病理为海绵状 或囊状。
六、治疗
肺隔离症手术的选择: 对于叶外型,主要是切除隔离肺组织, 术中注意安全结扎异常动静脉血管。如 合并同侧胸腔内其他器官严重畸形需手 术矫正的,可同时处理。
六、治疗
对于叶内型,常直接选择肺叶切除术。 由于反复的炎症感染导致胸腔粘连,解 剖结构不清甚至封闭胸,给手术操作带 来很大的困难。同时隔离肺与正常肺组 织的界限难以分辨清楚,行肺楔形切除 或肺段切除易导致出血或感染。
四、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 多发生于叶内型,表现为咳嗽、咳痰、 感染侵蚀毛细血管时有痰中带血或大咯 血。感染时可有发热、胸闷、憋气、及 心悸、气短。长期反复炎症感染可致消 瘦乏力、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
四、临床表现
无症状: 一般查体发现,主要是叶外型。叶内型 早期与支气管不相通时亦无症状。
胸片发现病变 定位
五、诊断标准
CT表现: 囊实性混合肿块 实性肿块 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
五、诊断标准
MRI表现: 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肺叶状影 实性区T1W1中等信号,T2W1高信号 可显示病变异常供血动脉来源 部分可见其引流静脉
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隔离症的症状及治疗
肺隔离症(pulmonaryseguestration)也称为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简称“隔离肺”,是临床上相对多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
肺隔离症,是临床上相对多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占肺部疾病的0.15%~6.4%,占肺切除的1.1%~1.8%。
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与正常肺主体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的异常动脉供血,所形成无呼吸功能囊性包块隔离肺可有自己的支气管。
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前者位于脏胸膜组织内,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支气管相通或不相通临床多见;后者被自己的胸膜包盖,独立于正常肺组织之外,囊腔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
病因
在胚胎发育期间,肺动脉发育不全使一部分肺组织血液供应受障碍,并由主动脉的分支代替肺动脉供应该区肺组织,由于来自主动脉的血液含氧量与来自肺动脉的血液完全不同使该段肺组织的肺功能无法进行,因而发育不全,而无肺功能。
发病机制
肺隔离症的发生机制不清,常见有副肺芽学说、Prvce的牵引学说和Smith的血管发育不全学说。
Prvce的牵引学说受到普遍承认,它认为在胚胎初期的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背主动脉相连,当肺组织发生脱离时,这些相连的血管即逐渐衰退吸收。
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血管残存时,就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动脉,牵引一部分胚胎肺组织,形成肺隔离症。
此部分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和肺动脉隔离开由异常动脉供应血液。
在胚胎早期肺组织与原肠发生脱离时受到牵引,副肺芽位于胸膜内,则形成
肺隔离症
叶内型肺隔离症,在脱离后受到牵引的异常的肺芽出现在胸膜已形成之后,则成为叶外型肺隔离症。
但牵引学说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肺隔离症有少数肺隔离症没有异常动脉,或有异常动脉而无隔离肺。
无论叶外型与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主要动脉均来源于体循环的分支,主要是降主动脉,也可源于腹主动脉上部、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升主或主动脉弓、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内乳动脉、肋间动脉、膈动脉或肾动脉等。
多数经下肺韧带进入隔离肺内,常为1支,也有2支或多支的情况,但较少见。
动脉粗细不等,有的直径可达1cm左右这些异常动脉壁的结构与主动脉相似含较多的弹性纤维组织压力较高,极易发生粥样硬化体循环血管如何发育到隔离肺内尚不清楚,正常情况下肺动脉源于第6胚弓,且将它的分支延伸肺原基,最初供养肺胚芽的内脏血管丛分支逐步退化,仅保留下了支气管动脉。
根据公认的理论,背主动脉与肺芽周围的内脏毛细血管间有丰富的侧支交通,这些侧支血管的某支吸收、退化不全,形成异常的体循环动脉供养隔离肺组织。
同时因肺隔离症的胚胎组织处于异常部位,使肺循环血管不能发育。
肺隔离症静脉回流不尽一致: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血液回流入下肺静脉导致左-左分流偶有叶内型回流到体循环静脉。
叶外型肺隔离症血液回流入半奇静脉、奇静脉、下腔静脉、无名静脉、肋间静脉等,此时无分流问题。
临床表现
相关整本阅读:/ebook/da91361c2af90242a895e5d4.html
肺隔离症多见于青少年,年龄在1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叶内型多于叶外型,左侧多于右侧。
由于肺隔离症分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常见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有:叶外型肺隔离症
叶外型肺隔离症较叶内型少见男女之比约为4∶1;左右侧之比约2∶1多位于下部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