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体、器官(组织)捐献事业发展的

合集下载

三献三救宣传活动总结(3篇)

三献三救宣传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近年来,无偿献血、器官捐献、遗体捐献等公益事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积极参与。

为深入推进“三献三救”(无偿献血、器官捐献、遗体捐献和急救知识普及、急救技能培训)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我们于[活动时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三献三救”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传递爱心,拯救生命”,旨在唤起全社会对“三献三救”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三献三救”的认知度,使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2. 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3. 促进社会和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

三、活动内容1. 无偿献血宣传(1)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识;(2)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动员更多人参与;(3)宣传无偿献血的政策法规,消除公众对无偿献血的顾虑。

2. 器官捐献宣传(1)宣传器官捐献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2)开展器官捐献知识讲座,普及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3)倡导公众关注器官捐献,积极参与器官捐献登记。

3. 遗体捐献宣传(1)宣传遗体捐献的意义,提高公众对遗体捐献的认识;(2)举办遗体捐献知识讲座,普及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3)鼓励公众关注遗体捐献,积极参与遗体捐献登记。

4. 急救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1)开展急救知识讲座,普及急救常识;(2)组织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3)倡导公众学习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2. 组建宣传团队,负责宣传资料的制作、发放和活动现场的组织;3. 邀请相关专家、志愿者参与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五、活动成果1. 宣传效果显著。

通过本次活动,使更多公众了解了“三献三救”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2. 献血人数增加。

在活动期间,共有[献血人数]人参与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献血总量];3. 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增加。

浅谈中国的遗体器官捐献

浅谈中国的遗体器官捐献

浅谈中国遗体器官捐献的现状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体器官捐献是怎么一回事。

遗体器官捐献就是当一个人不幸死亡时,把自己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无偿的方式,捐赠给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让他们能够延续生命,改善未来的生活品质,并且能继续贡献社会。

遗体器官捐献一般要求志愿者为身体器官基本健康,无大型流行性传染疾病,年龄不超过65岁身份明确且自愿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公民。

2012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年仅两岁的小女孩“希望”因脑瘫生命垂危,他的父母强忍着悲痛,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让小“希望”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捐献小“希望”身上一切可以捐献的器官。

6月9号,小“希望”离开了人世,但是她捐献出的器官,却延续了两名患者的生命。

接受了小“希望”器官移植的患者是幸运的。

据中央电视台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0万肝病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全国只能开展两千例左右的肝移植手术;约有一百万做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但每年只能开展三四千例肾移植手术。

每年我国300万潜在的器官捐献者中实际能捐献器官的,还不足100例。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在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披露:截至2011年2月底,中国内地通过人体捐献试点渠道共实现37例,这37例器官捐献集中在广东、天津、湖南、辽宁、浙江、湖北和山东等地。

捐献的大器官有97个,角膜39个,皮肤若干。

我国器官供体严重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器官捐献,通过宣传教育改变人们对器官捐献的传统观念,让捐献者知道器官捐献的意义及对他人的奉献精神,才能从根本上动员人们自觉、自愿的捐献,从根本上解决供体紧缺的状况。

器官移植难的社会现状,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频繁发生地下人体器官非法买卖和移植事件,非法买卖器官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器官移植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遗体器官捐献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大众对器官捐献仍持怀疑态度。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很多原因,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遗体捐献管理制度

遗体捐献管理制度

遗体捐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遗体捐献事宜,保障遗体捐献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遗体捐献、接收、利用的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订立本遗体捐献管理制度。

第二章遗体捐献的定义和目的1.遗体捐献是指自己乐意将己方死后遗体用于医学教学、科研和器官移植等公益活动的行为,并无偿供应给符合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或科研单位。

2.遗体捐献的目的是推动医学科研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培养医学人才,满足有关医疗需求。

第三章遗体捐献者的条件和程序1.遗体捐献者应符合以下条件:–年满18周岁;–无传染性疾病、癌症等特殊疾病;–无器官移植捐赠史;–无法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无法作为器官或组织移植的合适捐献者。

2.遗体捐献的程序如下:–愿望申明:遗体捐献者应在生前书面表明遗体捐献意愿,并将该意愿知会家人,并由家人签字确认。

–登记:遗体捐献者须将个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登记在医院指定的遗体捐献登记系统上。

–保全与接收:遗体捐献者在去世后,其家属、监护人或有关单位应及时通知医院,并保全遗体,等待医院接收的布置。

第四章遗体接收和利用程序1.遗体接收程序如下:–家属通知:遗体捐献者家属、监护人或有关单位应在遗体发现后立刻通知医院,供应遗体捐献者的相关信息。

–医院接收:医院接收后,将尽快派出工作人员赴现场进行核实和接收工作。

–签署协议:医院工作人员与遗体捐献者家属或有关单位签署《遗体捐献协议书》。

2.遗体利用程序如下:–研究和教学用途:符合医学研究和教学需要的遗体,将由医院指定的科研或教学部门进行利用,确保合法、规范的操作。

–器官移植用途:假如遗体符合器官移植的需求和条件,将在必需时进行器官捐献,确保合理、公正、公平的调配。

第五章遗体捐献者和家属的权益保障1.遗体捐献者和家属应享有以下权益:–遵守自己乐意原则:遗体捐献者和家属有权决议是否捐献遗体,亦可在任何时候撤回捐献意愿。

–敬重遗体:医院及相关人员应敬重遗体,确保遗体受到妥当处理。

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的调查分析近年来,器官和遗体捐献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我国,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态度和看法对于推动器官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一项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期为推动我国器官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从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来看本次调查共受访了300名大学生,在性别上,男性占55%,女性占45%;在年级上,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占60%,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占40%。

通过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受访者的性别和年级比例基本符合大学生整体的性别和年级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程度在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程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受访者表示对器官和遗体捐献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占60%,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占40%。

受访者表示他们了解器官和遗体捐献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和学校的宣传教育。

还有30%的受访者表示对器官和遗体捐献并不了解,认为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通过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具有一定的认知,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并不了解,这说明在器官和遗体捐献的宣传教育工作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态度和看法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器官和遗体捐献是一种伟大的行为,能够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希望,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器官和遗体捐献是一种个人选择,不应该受到外界的过多干涉和评论。

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器官和遗体捐献持负面看法,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思议和不道德的行为。

通过对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态度和看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态度和看法比较多元化,但整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

本文对影响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三献宣传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三献宣传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一、活动背景三献,即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

为了提高公众对三献的认识和参与度,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宣传活动计划。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三献知识的了解,增强公民的公益意识;2. 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三献事业的热情,扩大三献事业的影响力;3. 培养一批志愿者队伍,为三献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三、活动时间2023年9月至12月四、活动地点全市范围内五、活动内容1. 开展三献知识讲座(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普及三献知识;(2)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讲座覆盖面。

2. 举办三献宣传展览(1)展示三献事业发展历程、成果和感人故事;(2)设置互动环节,让参观者亲身感受三献的意义。

3. 组织三献志愿服务活动(1)开展街头献血活动,提高公众献血意识;(2)组织志愿者参与遗体器官捐献宣传,扩大捐献影响力;(3)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提高捐献率。

4. 举办三献主题公益活动(1)举办“三献爱心传递”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关注三献事业;(2)开展“三献知识进校园”活动,提高青少年对三献的认识。

5. 利用媒体宣传(1)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三献知识;(2)邀请名人、志愿者代言,提高三献宣传效果。

六、活动组织1. 成立三献宣传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和协调;2. 设立活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3. 成立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各项活动。

七、活动经费1. 活动经费来源: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社会捐助;2. 活动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八、活动评估1.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三献知识的掌握程度;2. 统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人数、捐献人数等数据,评估活动效果;3. 总结活动经验,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九、预期效果1. 提高公众对三献的认识,扩大三献事业的影响力;2. 培养一批热心公益、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队伍;3. 为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推进人体遗体器官捐献的几点措施

推进人体遗体器官捐献的几点措施

推进人体遗体器官捐献的几点措施一、提高公众意识人体遗体器官捐献是一种高尚的行为,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因此,提高公众对人体遗体器官捐献的认识和意识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公益广告、科普讲座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人体器官捐献的知识和意义,激发人们的捐献意愿。

二、简化捐献流程捐献流程的繁琐和复杂可能会让有意捐献的人望而却步。

因此,需要简化人体遗体器官捐献的流程,提高捐献效率。

例如,建立便捷的捐献登记系统、优化捐献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等,以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人体遗体器官捐献的行动中来。

三、加强医疗合作人体遗体器官捐献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因此,需要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医疗水平和专业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医疗机构与公众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互信和协作的关系,共同推动人体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四、尊重捐献者意愿尊重捐献者的意愿是人体遗体器官捐献的基本原则之一。

应该充分尊重捐献者的选择,保护其隐私权和尊严,让捐献者在自愿、无压力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同时,应该给予捐献者家庭必要的慰问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五、保障捐献者权益捐献者在人体遗体器官捐献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

例如,为捐献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等,以表达对捐献者的感激和尊重。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护捐献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六、强化政策引导政府在人体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人体遗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例如,设立专门的基金和机构、制定优惠政策等,为社会各界参与人体遗体器官捐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遗嘱中的遗体器官捐献事项

遗嘱中的遗体器官捐献事项

遗嘱中的遗体器官捐献事项遗嘱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用于表达遗愿及决定财产分配等事项。

而在遗嘱中表明遗体器官捐献的意愿,不仅能够促进医学研究和救助他人,也能为自己的亲友带来安慰和骄傲。

本文将探讨遗嘱中的遗体器官捐献事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与个人权益的保障。

一、遗体器官捐献的意义与价值遗体器官捐献是一种伟大的行为,通过捐赠自己的器官,可以帮助他人摆脱生命的困境,提供新的生命希望。

器官移植手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改善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都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遗嘱中表明捐献器官的意愿,可以让我们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延续爱与温暖。

二、遗嘱中的遗体器官捐献事项须知1. 合法性和自愿性:在遗嘱中表明遗体器官捐献的意愿必须是自愿的,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强迫或压力。

2. 详细捐献意向:遗嘱中应详细描述具体捐赠哪些器官或遗体组织,以及捐赠的目的和用途等。

3. 合法机构指定:可以指定自愿服务组织或合法医疗机构来执行遗体器官的捐献,确保捐献行为依法进行。

4. 遗体处理意愿:注意在遗嘱中表明个人对遗体的处理意愿,如选择火化、土葬等方式。

三、遗嘱中遗体器官捐献的法律保障为了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法规提供了相应的保障措施:1. 遗嘱合法性审查:遗嘱一旦涉及遗体器官捐献,有关部门会对遗嘱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保证遗嘱真实有效。

2. 保密性和隐私权:捐献者的个人信息和捐献行为应予以严格保密,以确保其隐私权不受侵犯。

3. 违法处罚规定:对擅自损毁或非法买卖遗体器官行为,法律应予以严厉处罚和追究责任。

四、遗嘱中遗体器官捐献的道德考量遗体器官捐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能够帮助他人脱离疾病的困扰并延续生命。

然而,在制定遗嘱时,也需考虑道德和伦理原则:1. 尊重个人意愿:个人在制定遗嘱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意愿、宗教信仰和家庭观念等因素。

2. 倾听亲友意见:与亲友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倾听,确保自己的决定不会给他人带来过大的困扰或伤害。

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的调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器官和遗体捐献是一项伟大而具有挑战性的公益事业,对于拯救生命和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器官和遗体捐献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大众对于此类行为仍存在着诸多误解和偏见。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教育,对于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往往较低,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和观念障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了解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器官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才能为器官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新生命。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分析影响其态度的因素,探讨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教育需求和法律意识。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提高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水平,增加他们的接受程度,促进公众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研究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态度,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我国器官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1.3 研究意义器官和遗体捐献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拯救更多生命、促进医学发展和倡导社会公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潜在捐赠者和受益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于推进器官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对于这一问题的了解程度、态度和行为倾向,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措施,提高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研究结果也可以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器官和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
捐赠器官或遗体是一项伟大的善举,为了更好地推进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法规来规范相关的捐赠活动。

一、器官捐赠
1.1 捐赠途径
器官捐赠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亲属捐献,另一种是在临床死亡或脑死亡状态下,捐赠器官成为器官捐献者。

1.2 相关法规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是我国目前对器官移植活动进行监管的主要法规,该条例明确规定器官捐献者享有自愿捐献、免费获得医疗服务、个人信息保密等权利,同时规定器官移植医疗机构应当承担重要责任,包括器官捐献者的安全保障、操作规范等。

二、遗体捐赠
2.1 捐赠途径
遗体捐赠是指自愿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特定的医疗机构进行解剖、研究和临床操作。

遗体捐赠通常需要在生前提前登记并获得邮寄《遗体捐献志愿书》。

2.2 相关法规
我国现行的有关遗体器官捐赠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和《死亡人体无害化处理条例》。

其中,后者规定了死者遗体无害化处理的相关工作,包括遗体解剖、无害化处理等。

而《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则明确规定遗体解剖必须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和生前声明进行,同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保守遗体处理、捐赠人信息保密等重大责任。

总体来看,我国对器官和遗体捐赠活动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监管,以保证捐献者的合法权益和捐赠活动的规范化操作。

但是,由于器官和遗体捐赠活动涉及到人体健康和尊严等重要问题,因此,社会各界仍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器官和遗体捐赠理念,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制度,为推进器官和遗体捐赠事业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遗体捐献工作总结

甘肃省遗体捐献工作总结

甘肃省遗体捐献工作总结
近年来,甘肃省遗体捐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器官移植事业发展,拯
救更多生命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遗体捐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总结与反思。

首先,甘肃省遗体捐献工作在宣传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开展各类宣
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遗体捐献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社会对器官移植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也增加了遗体捐献意愿者的数量,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其次,甘肃省在遗体捐献管理和协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建立了完善的遗体
捐献管理体系,规范了遗体捐献程序,确保了遗体的合法、合规使用。

同时,加强了遗体捐献与器官移植协调工作,提高了器官获取和分配的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

再次,甘肃省在遗体捐献培训和科普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开展相关培
训和科普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对遗体捐献和器官移植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了遗体捐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甘肃省在遗体捐献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公众对遗体捐
献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遗体捐献意愿者数量仍然不足,遗体捐献管理和协调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遗体捐献培训和科普工作还需要加强。

综上所述,甘肃省遗体捐献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管理协调、培训科普等工作,提高遗体捐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推动器官移植事业发展,拯救更多生命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捐赠器官或遗体是一种无私、高尚的行为,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首先,我国对于器官捐赠设立了特殊的途径和机构。

由中国红十字会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负责监管,专门成立了器官捐献协调员制度,负责与家属进行沟通和协调,提供咨询和指导,确保器官捐赠的合法合规。

此外,我国也建立了器官移植法律法规制度,确保器官捐赠的合法性。

200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详细规定了器官移植的程序、条件、合格捐赠者的范围等各个方面。

根据条例规定,器官捐赠者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且自愿向特定的器官移植医疗机构捐献器官。

捐赠者还需经过相应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保身体健康,并遵守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

此外,我国还规定了家属对捐赠者的意见和决策的重要性。

根据相关法规,当捐赠者未留下书面意愿或无民事行为能力时,需由捐赠者的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兄弟姐妹等近亲属提供书面同意。

家属同意时,要确保其真实有效,并且家属的同意可以随时撤销。

这样的规定保障了捐赠者真实意愿的尊重。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对器官移植的监管和法律责任。

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器官捐赠过程中,医疗机构需要遵守保密原则,保护捐赠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健全器官移植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对于违反相关法规的行为,相关部门可以采取行政处罚、责令停止移植等措施,并追究法律责任。

总体而言,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保障器官捐赠的合法和真实性。

有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提高器官捐赠率,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与新生。

三献主题讲座心得体会

三献主题讲座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三献主题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对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遗体(器官)捐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内心深受触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献血的意义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献血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献血的意义。

我了解到,献血不仅是一种爱心奉献,更是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献血可以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以下是献血的几个重要意义:1.挽救生命: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献血可以补充血液,救助那些急需血液救治的患者,尤其是血液病患者。

2.促进血液循环:献血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提高免疫力:适量献血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4.传递爱心:献血是一种爱心传递,让人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讲座中,主讲人详细讲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意义。

我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救助血液病患者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疾病的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治愈手段。

以下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1.拯救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为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挽救他们的生命。

2.提高治愈率: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治愈率较高。

3.推动医学发展: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助于推动医学研究,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4.传递爱心: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无私奉献,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

三、遗体(器官)捐献的意义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遗体(器官)捐献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意义。

我了解到,遗体(器官)捐献是救助生命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以下是遗体(器官)捐献的几个重要意义:1.救助生命:遗体(器官)捐献可以为器官衰竭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挽救他们的生命。

2.减轻家庭负担:器官移植费用较高,遗体(器官)捐献可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3.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遗体(器官)捐献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为更多患者提供救治。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1.07•【文号】•【施行日期】2021.01.07•【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卫生健康委:为规范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工作,促进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1月7日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工作,促进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是指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表达人体器官捐献意愿和自然人死亡后器官捐献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报告。

第三条人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器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利诱其捐献。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前款规定同意捐献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管理工作的监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负责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工作的管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的管理、服务以及登记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

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非常重视,为了保障器官捐献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确保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下面是关于我国对捐赠器官或遗体的途径和相关法规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器官捐献途径1. 亲属捐献:亲属捐献是指血缘关系的亲属中,符合器官捐献条件的,自愿捐献器官。

亲属捐献是最常见的一种捐献途径,主要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

2. 志愿者捐献:志愿者捐献是指非亲属关系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志愿者捐献需要经过相关的评估和审批程序,确保捐献行为的合法性和符合道德伦理。

3. 死亡捐献:死亡捐献是指在死亡后,合法获得捐献者遗体器官的捐献行为。

死亡捐献需要经过严格的遗体器官获取程序,包括家属同意、脑死亡诊断和器官获取手术等。

二、相关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脑死亡与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该条例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了我国脑死亡诊断及人体器官移植的管理办法。

该条例规定了脑死亡诊断程序、器官获取手术规范等,并对器官移植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2. 《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规范》:该规范是由我国卫生部颁布,对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规范。

规范了器官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移植手术的操作规范、术后康复和抗排异等方面的要求,保障了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人体遗体内脏和遗体特异性器官获取管理规定》:该规定于2015年7月1日实施,对我国遗体内脏和特异性器官(如眼角膜、骨髓等)的获取进行了管理。

规定了获取程序、家属同意、器官获取手术的方法和要求,以及以遗体捐献为目的的学术研究等管理细节。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捐赠法》:该法于2016年9月1日起实施,对公益捐赠的管理进行了规范。

公益捐赠法规定了公益捐赠的义务和权利、公益捐赠组织的资质认定、公益捐赠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公益捐赠提供了法律保障。

以上是我国对器官捐献的途径和相关法规的相关内容。

关于捐献器官、遗体行为,有哪些法律规定

关于捐献器官、遗体行为,有哪些法律规定

关于捐献器官、遗体行为,有哪些法律规定捐献器官、遗体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为了拯救生命和科学研究做出的奉献。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意识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此贡献一份力量。

而为了保障这种行为的合法性,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就如何捐献器官、遗体的法律规定进行探讨。

一、捐献器官的法律规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而为了保障这种治疗方式的顺利进行,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1、中国的相关法律: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该条例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规定捐献器官需满足以下条件:(1)捐献人均为年满18岁以上的自愿者;(2)捐献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且没有精神病、癫痫等禁止器官捐献的疾病;(3)捐献人应当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确保器官捐献对其身体的影响极小;(4)捐献人可主动捐献自己的器官,也可以将自己死后的器官捐献出去;(5)其他规定。

此外,该条例还规定了相关医学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以及捐献者相关权益和相关规定的执行。

2、美国的相关法律:在美国,对于器官捐献,各州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但是一般都要求以下条件:(1)同意器官捐献的人必须是成年人,并且必须自愿捐献;(2)如果捐献人已经去世,则捐献必须经过捐献人家属的同意;(3)器官捐献需要经过合格的医疗机构完成;(4)其他规定。

同时,美国的各个州还允许父母授权为其未成年子女捐献器官。

二、遗体捐献的法律规定除了器官捐献外,为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遗体捐献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行为。

而在各个国家,也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来管理遗体捐献。

1、中国的相关法律:在我国,涉及到遗体捐献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尸体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这两个条例对遗体捐献也有相关规定:(1)遗体捐献必须经过合法程序;(2)遗体捐献应当符合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需要;(3)捐献人生前曾表示过遗体捐献的意愿的,其家属应当为其捐献遗体。

捐献遗体器官倡议书(2篇)

捐献遗体器官倡议书(2篇)

捐献遗体器官倡议书全市广大市民朋友们:遗体(器官)捐献是指公民去世后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展现了人类特有的博爱之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遗体捐献对于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意义重大,而器官捐献可以帮助他人延续生命、恢复健康、重见光明,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不可估量。

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人们受传统风俗习惯影响,很多人仍然崇尚故去后厚葬,并且在葬礼时大搞祭祀活动,这种行为既是一种浪费,更背离了社会发展进步和城市文明建设的要求。

生老病死本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是身后如过眼云烟般留下没有灵魂的躯体和器官让其化为灰烬,还是无偿捐献造福他人,将自己的灵魂传递和升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选择前者,无可厚非;而选择后者,更体现了一种博爱、奉献的高尚的人性,需要的一种勇气和决心。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疾病也在不断变化,仍有许多医学领域的未知问题和未解难题需要用人体来探究;许多被病痛折磨的同胞还急需接受器官移植才能恢复健康,与巨大的需求相比,还需要更多的人献出爱心,而这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其实,人的生命很脆弱,谁都无法掌控。

既然死亡我们避免不了,那么就让我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自己做出一次重要的决定吧!在此,我向大家发出倡议,请一切相信科学,富有爱心的人,让我们摒弃传统落后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让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最后的贡献,为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___时间:_______年___月___日捐献遗体器官倡议书(2)尊敬的全体市民:大家好!作为人类共同的一员,我们都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然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我们无法改变。

然而,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给予其他人希望和生命。

通过捐献遗体器官,我们可以在世界上延续一份无私的爱,拯救更多的生命。

医院遗体与器官捐献管理制度

医院遗体与器官捐献管理制度

医院遗体与器官捐献管理制度医院遗体与器官捐献管理制度(一)患者死亡后遗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偿原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二)生前有意愿无偿捐献遗体志愿者,可与户籍所在地红十字会联系,到就近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办理申请登记手续。

(三)捐献遗体志愿者去世后,由其户主、亲属、抚养人或邻居凭死亡医学证明或其他合法死亡证明材料及相关身份证明材料,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和注销户口,同时由执行人通知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和殡葬部门办理遗体运送、接收等手续。

(四)生前有意愿捐献遗体但未办理申请登记手续,无书面意向、遗嘱、委托,本人临终前或去世后(包括在本地死亡外地公民)可由其直系亲属代为办理捐献手续,但必须由所有在国内居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直系亲属共同签署同意捐献其遗体声明书。

(五)公民生前申请人体器官捐献,可由申请者本人在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以书面形式现场进行自愿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

或由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医院发现潜在捐献者如潜在人体器官捐献者或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有捐献意愿,由协调员帮助完成捐献手续,并报送器官捐献办公室确认,将捐献者资料录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者登记管理系统(六)医院伦理委员会收到人体器官移植审查申请后,审查人体器官捐献者意愿是否真实,有无买卖或者变相买卖人体器官情形人体器官配型和接受人适应证是否符合伦理原则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等,经2/3以上委员同意并签名确认后,出具同意人体器官移植书面意见。

(七)当完成登记捐献者临床上达到待捐献状态时,捐献者所在医院进行医学检查。

所在医院协调员将捐献者相关信息报送器官捐献办公室,经器官捐献办公室审核后通知具有资质的器官获取组织进行人体器官获取。

器官获取组织根据人体器官捐献标准进行判断,确保有效捐献,按人体器官获取标准进行器官摘取并保存。

(八)器官捐献者完成捐献后的遗体,由医院进行符合伦理原则医学处理,恢复遗体原。

对有遗体捐献意愿的捐献者,由捐献办公室联系捐献遗体登记接收站接收。

捐献遗体器官倡议书范文

捐献遗体器官倡议书范文

捐献遗体器官倡议书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发出一份特殊的倡议书——捐献遗体器官的倡议书。

在座的各位都是社会的精英,无论职业成就还是社会地位,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责任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器官短缺的现实问题,许多病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过程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我相信,作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我们应该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做出一份积极的贡献。

捐献遗体器官是一种伟大的行为,它不仅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也能够给予他人新的希望和生活的机会。

通过捐献遗体器官,我们能够让死亡给予生命带来的悲痛与失落变得有意义起来。

当我们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时,我们能够延续自己生命的意义,让生命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得到延续。

捐献遗体器官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推动社会的共识和支持,为捐献遗体器官的事业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权益和义务,确保捐献遗体器官的过程公正、透明。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捐献遗体器官的认知度和积极性。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对捐献遗体器官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的解释和信息,解答公众的疑虑和恐惧,激发更多人参与到捐献遗体器官的行动中来。

当然,倡议捐献遗体器官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捐献自己的器官。

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并且要为那些愿意捐献遗体器官的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接受和管理捐献遗体器官的事宜,确保捐献遗体器官的过程合法、公正,并为捐献者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心理支持。

最后,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捐献遗体器官的重要性和意义,积极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

学校三献工作总结范文(3篇)

学校三献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无偿献血、遗体捐献和器官捐献等“三献”工作,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三献”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现将我校“三献”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背景1. 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献”工作,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三献”工作。

2. 社会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临床用血需求逐年上升,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 学校教育使命: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我校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奉献精神,积极参与“三献”工作。

三、工作目标1. 提高师生对“三献”工作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一批积极参与“三献”工作的志愿者队伍。

3. 确保“三献”工作在我校顺利开展,为我国“三献”事业贡献力量。

四、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无偿献血者、遗体捐献者等,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师生普及“三献”知识。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世界献血者日、遗体和器官捐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三献”工作的关注。

(3)利用校园媒体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三献”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 建立志愿者队伍(1)招募志愿者:面向全校师生招募“三献”志愿者,选拔具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的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

(2)开展培训:对志愿者进行“三献”知识、服务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

(3)组建志愿者团队:根据志愿者特长和兴趣,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团队,如献血志愿者团队、遗体捐献志愿者团队、器官捐献志愿者团队等。

3. 举办实践活动(1)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定期举办无偿献血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

三献宣传活动计划方案

三献宣传活动计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为积极响应国家无偿献血、遗体(器官)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号召,提高公众对三献(无偿献血、遗体(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弘扬奉献精神,传播正能量,特制定本活动计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三献知识的了解,增强社会对三献工作的关注。

2. 激发公众参与三献活动的热情,扩大三献志愿者队伍。

3.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三献事业的发展。

三、活动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6月四、活动地点1. 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

2. 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

五、活动内容1. 三献知识普及(1)开展三献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2)制作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广泛宣传三献知识。

2. 三献志愿者招募(1)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招募志愿者。

(2)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素质。

3. 三献活动体验(1)组织无偿献血活动,让公众亲身感受献血的过程。

(2)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捐献的意义和流程。

4. 三献公益宣传(1)邀请公众参与三献公益广告拍摄,传播正能量。

(2)开展三献主题征文、摄影比赛等活动,激发公众的创作热情。

5. 三献表彰奖励(1)对积极参与三献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宣传优秀三献事迹,树立榜样。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2022年3月)(1)成立活动筹备组,明确职责分工。

(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

(3)联系专家、志愿者、媒体等资源。

2. 宣传阶段(2022年4月)(1)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三献的认知度。

(2)组织志愿者进行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的宣传活动。

3. 实施阶段(2022年5月)(1)开展三献知识讲座、无偿献血活动、遗体(器官)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

(2)组织志愿者参与三献服务,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

4. 总结阶段(2022年6月)(1)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遗体、器官(组织)捐献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组织:“博爱青春”社会实践团队调研时间:2012年7月1日-7月10日目录一、调研背景与调研安排 (2)(一)调研背景 (2)(二)调研方法 (3)(三)调查过程 (5)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7)(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7)(二)采访调查结果与分析 (15)三、关于推进捐器捐遗事业发展的合理建议 (18)(一)制度、条例公开化 (18)(二)社会舆论导向 (19)(三)全国立法,统一管理 (20)四、附件 (21)(一)调查问卷数据 (21)(二)访谈记录 (23)一、调研背景与调研安排(一)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脏器衰竭患者对器官移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体器官来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50万名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只有约1万人获得移植,绝大部分患者在苦苦等待中离开了世界。

而另一方面,因交通事故、脑血管、脑肿瘤等致死的人中,大多数没有进行器官捐献——哪怕其中的1/10或1/20进行了捐献,就能满足我国器官移植的需求。

同时,供医学研究、教学所用的人体资源严重短缺。

尤其是临床医学在读本科生,几乎没有机会解剖一例尸体。

器官与遗体的供需严重不平衡成为了阻碍医学事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障碍。

鼓励群众生前登记捐献遗体、器官(组织)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却障碍重重,南京作为全国16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仅3例器官成功捐赠移植。

(二)调研方法1、资料研究法调研组前期通过查阅各大报刊杂志及电视网络媒体报道,对国内外有关遗体、器官捐献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初步梳理,尤其是对于国内外现状及深层原因的研究分析。

上述文献材料,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特色:立足理论,用于实际。

不足:资料具有普适性和概括性,具体情况仍需具体分析;网络资料的可信度及实时性有待商榷,仍需亲身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活动主要方法。

依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调查对象必须具有广泛性,因此我们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在宁人员进行调查问卷。

共计发放59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20份,有效率为87.2%,符合调研采样标准。

接受调查的男女人数分别为254与266,比例正常。

特色:问卷并非闭门造车之出,而先经过调研小组小范围询问调查所得,选项更具客观性;调研对象具有普遍性。

不足:因团队内无人会使用数据分析软件,故所有数据录入、统计皆为手动操作,略显繁琐。

3、人物访谈法人物访谈是本次调研活动中另一个主要方法。

针对本研究内容要求,调研组成员对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进行了随机采访,并对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协会(以下简称“志友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南航大已登记捐赠遗体的退休教职工进行了重点约访。

特色:取材广、影响大、信息直接。

不足: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素。

4、个案分析法为收集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组成员帮助两位老人联系志友会,全程陪伴并协助她们完成了登记捐献的心愿,亲身体验并了解了登记流程,理解了她们的捐赠心理与阻碍。

特色:实践体验;深入挖掘捐赠者心理。

不足:仅可作为个例分析,难以推广。

(三)调查过程1、准备阶段(1)初步讨论,拟定思路团队成员对选题内容作事先了解后,对调研工作做了初步安排。

经过集体讨论,确定以下内容:A.调查目的:探究南京市“遗体、器官(组织)捐献”(以下简称“捐器捐遗”)事业发展现状,着重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思寻症结所在,给出建设性建议。

B.调查对象:不同年龄职业的在宁人群,已登记捐赠者,南京市志友会工作人员。

C.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人物访谈为主,资料研究、个案分析为辅;点面结合,兼顾广度与深度。

通过问卷调查及人物访谈,得出普通市民意念中对“捐器捐遗”存在的顾虑及疑问,并依照影响程度排序,抓住主要矛盾,并通过采访管理者层面,综合考虑分析。

(2)理论学习,拟定问卷确定调查思路后,团队成员进行了关于捐器捐遗、社会调查方面的理论学习,并对选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探讨与研究。

简单分析并在小范围内询问意见后最终拟定问卷内容。

(3)再次讨论,拟定策划小组讨论会,细化调研思路流程,安排行程及分工。

2、实行阶段(1)问卷调查A.调查对象年龄层覆盖8至81岁,职业包括高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医疗/教育人士、公务员、退休老人等的在宁人员。

B.获取信息对捐器捐遗的接受度、支持度、了解度,对现状原因的看法及建议。

C.问卷设计为减少问卷设计的主观性,我组在设计问卷前首先对问卷调查对象进行试调查,以便进行问卷问题、选项的设置。

D.问卷发放通过在中山陵、玄武湖、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市图书馆、中央门汽车站等地展开问卷调查,尽可能覆盖各类人群。

并且通过发放传单、横幅签名等方式吸引人群注意。

E.问卷统计统计结果见本报告“二(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立体调查A.针对采访问卷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共采访了16个对象并保留了采访视频,在重点约访中,涉及4位对象。

采访对象覆盖从普通民众、已登记捐献人员到组织管理层。

B.个案分析通过参与协助两位老人完成登记捐赠,体会捐赠者的心理状态及感人故事,有助于调研人员更好地理解这一课题的意义。

3、总结阶段(1)分享讨论分享个人想法、讨论敲定报告重点内容。

(2)报告总结完成总结报告。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1、普及度(1)对遗体器官捐献的用途、法规的了解程度结果:接受调查的人中,半数表示“了解一点”,33%表示“不了解”,而仅有13%的人选择了“了解”。

分析:显然,对于该方面的仅仅是“了解一点”是不够的,只有在清楚捐献流程、相关法规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相信组织会妥善处理并掌握捐赠渠道,最终将想法付诸行动。

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改进方法,最重要的是宣传要有效率,即在宣传时,能尽量包含更多的有效信息。

(2)对相关报道、资讯的关注度结果:同上一张图表,经常关注的人群仅占10%,更多的人选择了偶尔关注。

分析:该项结果显示,在我国相对于西方国家在捐器捐遗方面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

(3)调查对象周围的现实案例结果:多达81%的群众表示没有朋友或亲属表达过捐赠意愿;也有19%的人表示周围有人想要或已经登记捐献过。

分析:绝大部分的民众没有考虑过自己遗体器官的捐献,至少是没有向他人表达过自己肯定的态度,这与上一题中反映的对该方面知识的缺失是有很大关联的。

因此,宣传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或者,我国是否可以效仿某些国家,采取“默认捐献”的做法,在新生降临或是买车时向其本人或家属进行询问,以大范围地向人们普及知识,增加登记捐赠人数,这值得考虑并争取假以时日逐步实现。

2、接受度(1)调查对象中愿意捐献遗体器官的比例结果:根据调研中收到的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在多数人们的个人意愿中,是愿意选择捐献遗体或器官的。

从个人意愿与现实实践人数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矛盾与差距。

愿意捐献的人不在少数而真正登记的人却少之又少。

同时,我们还发现几乎与愿意的人数同样多的人们,选择了“不确定”,占总人数的41%。

分析: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矛盾很有可能与实际操作过程中来自家庭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有关,毕竟从产生想法到行动落实,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变数。

这就需要组织管理这从制度方面加以改善,并考虑立法。

而选择不确定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年纪尚轻,还未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另外,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不误关联。

(2)各年龄层人群对于捐献器官的接受度结果:由图中可看出,老年人与青少年对于捐献器官的接受程度较高,尤其是退休后的老人,近半数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

分析:a.青少年作为中国的最新一代,思想最为开放,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少;b.中年人尚处于为生活奔波的阶段,对于后事没有考虑,思想也较为保守;c.老年人的人生经历更多,对于生死也有更深的理解。

(3)各年龄层人群面对家人反对时的选择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年轻人受家人影响较大,而50岁以上的人群则相对来说更容易坚持自己的意愿。

分析:联系志友会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不难发现,年轻人登记捐献的人数少的一大原因就是在于家人的反对。

鉴于这种情况,南京是否该通过立法来减少来自家属方面的阻力,应该尽快考虑并给出答案了。

3、支持度(1)对亲人捐赠的支持度结果:对比第一张图表,可见对亲人的支持度与自身对此的选择情况基本相符,只有部分人们愿意自己捐却不愿意支持亲人捐献。

38%的人选择愿意支持,19%的人表示反对。

分析:在该项调查中,仍有较大比例的人群对此表示无所谓的态度,但是联系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认为该类人群中大部分不会反对亲人捐赠。

所以,从是否支持亲人捐赠的角度,该题更可以反映民众对此的接受度比预想的要高。

(2)是否支持利用公民捐赠的遗体来做医学研究或教学结果:70%的民众表示支持利用公民捐赠的遗体来做医学研究或教学,17%选择不支持,23%表示无所谓。

分析:大部分群众表示理解并支持医学研究教学的需要,但任有7%的群众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有违人道主义精神。

这仍然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殡葬观念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以及知识普及程度不够造成的后果。

(二)采访调查结果与分析1、群众层面(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影响民众对于器官捐献的排斥心理不无历史和文化因素。

拥有5000年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自成一套殡葬习俗,在众多封建文化糟粕被根除的现代社会,古老的殡葬仪式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论是土葬火葬,其自身和亲人都希望死者可以以完整的身躯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在死者死后被摘除器官,令死者家属很难接受。

于情看来,这是阻碍器官捐献移植的首要难题。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从感情上来讲,我们很难在面对悲痛欲绝的家属时冷漠的讲出劝解其同意捐献死者遗体器官这样的话来。

(2)家人反对及社会舆论压力一方面,由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许多年轻人在表达出捐赠遗体器官的想法遭到家人反对后,便就此作罢。

另一方面,子女因害怕同意父母捐赠后会担上“不孝”的骂名,因此在父母死后坚决反对,直接阻碍捐赠、移植的进行。

(3)对捐献流程及相关规定不了解在随机采访中,很多群众表示有过这方面念头但因对此太不熟悉而不了了之。

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中了解到关于这方面信息多是感人事迹的报道,鲜少对于相关规定与登记渠道的宣传。

这些不够公开化透明化,导致民众缺少对于这方面的专业了解,也影响到他们对于组织机构的不信任,害怕自己的一片善心最终被浪费甚至被用来谋取私利。

同时,部分群众认为,有关部门的宣传和落实都不够主动,不应该是现在这样自己去主动联系相关部门,繁琐的手续也阻碍了他们的想法落实到行动。

2、管理组织者层面(1)志友中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十分稀少一方面年轻人受到的来自家人的阻力更大,另一方面年轻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个人意愿及居住地随时可能会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