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上首诊血压培训内容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实施方案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日益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提高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35岁首诊测血压、测血糖筛查工作,早发现,早诊治,落实辖区医疗卫生机构门诊35岁以上就诊人员、住院患者、体检人员首诊血压,血糖检测率达到100%,加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主动搜索筛查工作力度,对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时建档并纳入社区健康管理。
二、实施范围(一)实施单位:疾控中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
(二)责任报告单位:辖区内医疗机构,包括省级、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
(三)项目覆盖人群:所有35 岁以上首次到医疗机构就诊者。
三、职责与分工(一)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各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为责任单位,各门诊科室为责任科室,科室所有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建立本单位首诊测血压制度,认真组织对本单位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把首诊测血压血糖工作列入相应责任人员岗位管理目标考核;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或专用血压、血糖登记簿上记录测量结果,同时在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血糖值及测量日期。
初诊为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明确专人负责对35岁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血糖数和高血压、糖尿病检出数进行统计,每月上报至疾控中心基本公共卫生科;负责及时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相关资料及时反馈给患者居住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纳入常规管理。
对于血压、血糖在正常高值的高风险者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指导,并且每半年主动监测血压、血糖变化情况。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2)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对到君华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所有35岁以上人群,进行首诊测血压,以提高高血
压病人的检出率。
2、血压计要标准,测血压技术要规范。
3、血压测量读数要精确: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两次间隔不少于2分钟,如果两次测量
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 mmHg,则需在间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4、掌握血压值判定标准及分级: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定义,高
血压为18岁以上成人在未服用搞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
收缩压≥140 mmHg而舒张压<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
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5、所有医护人员为责任人,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
志中记录血压值。
对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要进行管理和访视,每3个月一次(血压控制不满意的加强随访次数);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6、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
7、社区领导组对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本站内
工作考核范围。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4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
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
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义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
如出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需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三)分类干预(1)对血压控(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及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须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

高血压分类分级管理培训资料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已逐步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
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因此,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检出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
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利用各种时机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一)血压测量1.血压测量的重要性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
2.血压测量要点〔1〕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标准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如实记录血压数值。
〔3〕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
〔4〕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
〔5〕听诊以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五音为舒张压。
〔6〕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
〔7〕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测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 , 防止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8〕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二、有计划的测量成人血压有计划的测量辖区内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
三、时机性筛查a)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

35周岁及以上内科门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制度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在早期因症状不明显而不易被患者有所察觉,易导致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高血压人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治疗和干预,是有效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我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院实施对35周岁及以上首诊内科门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1、院内各科室要为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提高高血压检
出率。
2、全院内科门诊(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含(妇内科、精神内科、中医内科、皮肤内科),把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记录血压值。
接诊医生要向就诊者说明血压状况,对高血压病人和血压偏高者应做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及时转诊,确定治疗方案。
3、我科每月定期从门诊日志导出高血压病人并及时发送给社区,
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
4、我科定期对各科室35周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率,进行督导检
查,列入科室奖惩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宿豫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岁以上人群
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2、门诊及随访时应备有立式水银血压计和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
3、接诊医生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应给予测量血压,并将测得的血压记录在门诊病人登记本及随访记录中。
4、凡测得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者,应将其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高血压病史等内容记录到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并进行随访跟踪。
5、每月2日前将上月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情况汇总上报卫生服务中心。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数据每半年分析一次,以指导辖区内防病工作。
7、对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应将其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根据《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高血压病专科门诊及社区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实施动态管理。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门诊首测血压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内科门诊要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
3、发现高血压病人,首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管理卡,交给所属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开展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我镇居民身体健康,我院按照《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认真开展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对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我镇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院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特制定“漕河镇卫生院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目标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100%。
二、测量对象所有35岁以上到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者。
三、工作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按照《方案》要求,统一组织实施辖区内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卫生院、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定期督查,确保血压测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制度。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临床医护人员为责任人。
认真执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对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须在门诊日志和高血压病管理本上记录血压测量结果。
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镇卫生院要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的业务指导。
(三)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
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35岁以上高血压首诊制度

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35岁以上高血压首诊制度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35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为了提前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做出恰当的干预措施,我们制定了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
该方案主要针对35岁以上的人群,通过测量血压来筛查潜在的高血压患者。
测血压工作方案目的测血压工作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提早发现35岁以上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以便及时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测血压流程1.首次诊断:35岁以上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应该测量其血压。
医生或护士应该正确操作血压计,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测量。
2.测量间隔:若初次测量结果正常,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血压检测作为随访。
若初次测量结果异常,则应该根据情况进行更详细的测量。
3.血压测量位置:血压应该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测量。
患者应该坐在舒适的位置上,将袖带正确地绑在上臂上。
测量时,患者的手臂应该平放在桌子上,心脏水平位置。
测量过程中,患者应该放松身体,不要说话或活动。
4.血压测量设备:应该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进行测量。
5.血压测量结果分析:根据测量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或者高血压前期,以便决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血压测量标准血压测量的标准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血压范围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类:•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且/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测量记录每一次的血压测量结果应该被记录下来,并进行标注。
测量记录的信息可以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测量时间、测量位置、测量设备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跟踪患者的血压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通过35岁首诊测血压工作方案,我们可以提早发现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采取控制血压的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普通门诊、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所属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
度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普通门诊、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所属责任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科室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年终个人考评范围。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
医疗机构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显示~在居民死因顺位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第二位~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20% ~存在明显的“一高三低”,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现象~高血压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高血压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因此开展首诊测血压制度~对于提高居民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给予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对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十分必要。
为落实政府推行的居民健康工程有关慢性病管理工作内容~特制定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
一、测量对象
35周岁及35岁以上首诊的内科系统门诊患者。
二、测量责任人
首次接诊病人的医生为责任人。
三、管理
1、判断标准:未服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判定为高血压。
2、35岁以上病人都必须测血压~血压值记录在门诊病历的备注栏和门诊病历中。
3、高血压患者给予相应处理~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指引患者到当地社区登记建档。
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及工作程序

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及工作程序一、门诊首诊病人血压测量工作要求1、全站将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作为就诊检查的常规内容,首诊医生为血压测量责任人,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提供测量血压的机会,提高高血压检出率。
2、凡在本站首次就诊的35岁以上病人,均必须测量血压,并在《门(出)诊登记簿》上记录;因诊断需要的病人,则不分年龄大小均测量血压,同时记录在《门(出)诊登记簿》上。
3、发现高血压病人,首诊医生负责向患者提供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防治高血压知识。
4、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每日35岁以上病人测血压人次数、高血压检出人数,于本月月底报镇卫生所。
5、首诊医生负责将首次诊断为高血压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登记在《如东县慢性病病人主动发现登记簿》上,月底前报镇卫生所。
二、门诊首诊病人血压测量技术要求1、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
2、被测量者取坐位,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
血压计。
点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
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
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3、使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梯动脉搏动消失并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
心率较慢时放气速率也较慢。
获取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4、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I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消失音)时的水银柱凸面的垂直高度。
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IV时相(变音)定为舒张压。
高血压糖尿病培训试题 (1)

高血压糖尿病培训试题1、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A.对(正确答案)B.错2、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A.对(正确答案)B.错3.对首次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随机血糖>11.1mmol/L而无糖尿病症状者,应在不同日复查明确诊断,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专项管理。
()A.对(正确答案)B.错4.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A.对(正确答案)B.错5.糖尿病患者随访评估中,要求对所有服务对象每次随访时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
()A.对B.错(正确答案)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不包括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A.对(正确答案)B.错7、35岁及以上门诊首诊病人测血压中首诊概念是指每年因不同疾病首次至该医疗服务机构就诊。
()A.对(正确答案)B.错8、高血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1、2、3级,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A.对(正确答案)B.错9、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二周内在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可不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A.对B.错(正确答案)10、测量血压时,听诊器膜式听头应放在袖带内肱动脉部位。
()A.对B.错(正确答案)11.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要求建议其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A.每年(正确答案)B.每6个月C.每季度D.每月12.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是()。
A.<7.0mmol/L(正确答案)B.<7.8mmol/LC.<6.1mmol/LD.<10.0mmol/L13.若患者从不饮酒,在随访档案“日饮酒量”一栏应填写()。
A./B.\C.0(正确答案)D.空缺14.某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偏胖,社区医生建议通过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在3~6个月期间减轻体重()较适宜。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精)

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理解与适用】《调解仲裁法》确定了社会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但是否应把所有的社会保险争议不加区别的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确是一个在实践中争议广泛的问题,需要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
我们研究认为,用人单位、劳动者和社保机构就欠费等发生争议,是征收与缴纳之间的纠纷,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带有社会管理的性质,不是单一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保争议。
因此,对于那些已经由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保手续,但因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或者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发生的争议,应由社保管理部门解决处理,不应纳入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则属于典型的社保争议纠纷,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
第二条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理解与适用】针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特别是政府行为主导的企业改制,我们一直认为,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是企业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不是履行劳动合同中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统筹解决,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不应以民事案件立案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其改制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而不局限于政府或相关部门主导。
对于企业自主改制引发的争议处理,完全是在法律规定的层面上进行,因此,对于这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责无旁贷,应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理解与适用】加付赔偿金问题规定在《劳动合同法》第85条,但对于加付赔偿金纠纷,司法实践中处于主流地位的观点却是应当去司法化,即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做好我辖区人群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给予患者积极的健康指导和合理的治疗,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促进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35岁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达90%以上。
二、工作对象
我院门诊35岁以上首诊患者。
三、工作内容
(一)在院内醒目位置设立“35岁以上首诊人群测量血压”标志,提醒就诊者配合。
(二)首诊医生对首诊诊的35岁以上门诊首诊病人进行血压测量,并将血压检测结果(单位mmHg)记录在门诊日志中,出现血压高值患者应了解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登记为高血压高危人群,并填写慢性病高温人群随访表,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
(三)我中心公共卫生科每月核查门诊日志登记情况,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四)我中心于每季度25日前将重庆市巴南区慢性病高危
- 1 -
人群管理季报表报送至疾控中心。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对高血压防治组织领导小组,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制度,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制度建立本单位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职责,认真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三)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报告制度我院专人负责,每月对本单位35以上首诊人数、测血压数和高血压检出数进行统计,按季度向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报送报表,每年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送本辖区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工作开展情况。
- 2 -。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

高血压分类分级管理培训资料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已逐步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
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因此,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检出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
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一)血压测量1.血压测量的重要性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
2.血压测量要点(1)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如实记录血压数值。
(3)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
(4)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
(5)听诊以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五音为舒张压。
(6)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
(7)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测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 , 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8)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二、有计划的测量成人血压有计划的测量辖区内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
三、机会性筛查a)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首诊测血压培训计划

首诊测血压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首诊测血压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对于血压异常的人群能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利于降低高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首诊测血压的认识和技术水平,规范首诊测血压的操作流程,提高首诊测血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全院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检验师等相关专业人员。
三、培训内容1.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通过讲解高血压的定义、病因、症状和危害,使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测血压仪器的认识和使用介绍不同类型的测血压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包括手动血压计、自动测压仪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等。
3. 首诊测血压的操作流程详细介绍首诊测血压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测量位置、测量姿势、测量方法等。
4. 测血压的技术要点强调测血压的技术要点,包括袖口的选择、袖带的紧缩程度、气囊的摆放位置、听诊头的摆放位置等。
5. 测血压的注意事项提醒医务人员在测量血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时的注意点、测量后的记录和处理等。
6. 测血压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对医务人员常见的测血压错误进行分析和解决,包括袖带选择不当、听诊头摆放位置不对、测量环境不适宜等。
7. 案例分析和讨论结合实际病例,对首诊测血压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医务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8. 综合能力训练设计测血压操作流程的模拟训练课程,对医务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技术指导,提高其测血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9. 考核验收对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测血压操作流程的考核验收,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操作测血压的技术要点。
四、培训方式1. 理论教学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理论教学,加强医务人员对首诊测血压的认识和理解。
2. 操作技能培训进行测血压仪器的使用演示和操作指导,引导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测血压的技术要点。
3. 模拟训练设计场景模拟训练课程,对医务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技术指导,提高其测血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每月通过qq群共享下载《双流县各单位35岁以上首 诊测 血压转荐汇总表》
查找所在辖区的所有确诊和疑似的患者信息
通过电话、上门随访等多种途径联系确诊和疑似患者,尽 量新建高血压档案,对于追访情况一定做好登记。
1、高血压检出数应该等于卡片填写数 2、拒绝建档也、未按要求做好追访的记录
每月通过qq群共享下载《双流县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转荐 登记表汇总》,找到所有辖区的高血压和疑似患者,通过 电话或者下乡随访,提高高血压建档率。每次追访记录应 标明追访的时间、血压值等。
2016.1.5前报全年追访统计表
1、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是否达标
2、 35岁以上首诊发现的血压高的人是否报表,是否进行 了追访, 有无追访记录。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 (乡镇、社区)
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 (县级以上医院)
1、各单位应建立本单位首诊测血压制度,明确各医务人员 首诊测血压工作的具体职责,认真组织对本单位医护人员 的相关知识培训。
组织管理资料: 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年初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年
度培训资料、每月自查记录、每月报表资料
3、发现的确诊高血压病人是否在天健上建立档案、未建立 档案的是否有拒绝建档的记录
4、所有确诊的都需要开转荐单,所有疑似的都需要报月报 表
督导中常见问题
1、部分单位测血压率未能达到 要求
2、首诊测血压工作只在部分科 室开展,未覆盖全院所有科室
3、使用电子门诊的医院,默认“初诊”,复
诊病人医生未能或者忘记手动改写,统计时就 会有大量漏测。
4、测到一次血压高的疑似患者未 报月报表
疑似患者不报转荐单但要填月报表、 要有追访记录
5、未记录患者(疑似患者)的 电话号码和详细地址
2、在接诊35岁以上病员时,必须注明是首诊还是复诊,在 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建议有专门的血压栏)
3、对于患者不愿测血压的,应在门诊日志上予以注明,并 要求患者签字确认
4、属于本县常住居民中的确诊高血压患者,医生应及时将 其转入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进行居民建 档和随访管理。
35岁以上首诊测 血压
``````
2016.3
一、工作目标 35岁以上患者县级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90%,镇级医疗
机构首诊测血压率100%。
二、测量对象 本年度第一次到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就诊(即首诊)的所有35
岁以上患者。
三、实施单位
各级医疗机构:含县级医疗机构、驻县医疗机构、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村卫生站。
5、对患者开展转荐前的健康教育宣传,发放“双流县高血 压患者告知书”;
填写“双流县高血压患者转荐单”一式三份,一份留医疗卫生 机构存档,一份由医疗卫生机构安排专门科室报送县疾控 中心,一份由患者携带,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建档或管理。
6、每月5日前报送《双流县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月报 表》、《双流县医疗机构高血压患者转荐登记表》电子表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