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72dc571ed9ad51f01df273.png)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0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一):二泉映月一、教材简解:《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情皆美、真挚感人的好。
本课时的教学资料是让学生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文本对话,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资料: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十册第9课课文。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完美理想的精神。
五、设计思路:《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构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由于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此刻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必须难度。
于是,我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本课教学以情感为纽带,透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六、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8d2e7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10篇)(3)自由品读,交流感受。
4、合作朗读:刚才同学们各自朗读了令自己最为感动的片段,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朗读整个小节,选择你们认为最有表现力的朗读方式,把《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意境完整地呈现给大家。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5、汇报评析。
6、齐读升华:这首曲子饱含着阿炳一生的爱和恨,愤和忧。
听着它,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阿炳那历经坎坷的痛苦,那寻求光明的渴望。
惠山的泉,就是那失明的双眼热泪流,二泉的月,就是那生命中一叶不沉的舟。
让我们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中齐读第五自然段,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对阿炳的崇敬。
(全班配乐齐读)四、总结激情中秋之夜,二泉池畔,阿炳触景生情,并通过琴声来倾吐情怀。
就这样,《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作为一个无锡人,我们都为拥有《二泉映月》这举世闻名的艺术杰作和阿炳这位民间音乐家而感到无比自豪。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触景生情二泉映月倾吐情怀转载自仪征漫网站《二泉映月》教学案篇八小学音乐校本教案音乐欣赏《二泉映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
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重要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
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作者介绍1. 华彦钧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
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f20c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8.png)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演奏二泉映月的基本技巧;3.培养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二泉映月的背景介绍;2.二泉映月的乐器演奏方法;3.二泉映月的音乐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和意义;2.演奏示范:教师演奏二泉映月,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演奏过程和技巧;3.听力训练: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让学生听并分析乐曲的音乐表达技巧;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二泉映月的乐器演奏练习。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背景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曲子的创作背景:二泉映月是中国作曲家许镜清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作于1962年;•曲子的主题和意境:二泉映月以描绘月夜中的极致寂静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柔美和深沉。
步骤二:乐器演奏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包括握胡、夹弦、执弓等。
然后,教师详细介绍二胡演奏二泉映月需要注意的技巧,如细腻的弓弦、拨弦和颤音的运用等。
步骤三:音乐表达技巧(2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引导学生聆听并分析其中的音乐表达技巧,如速度的变化、音符的连续和断续、音量的变化等。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分析,并引导学生表达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四:学生实践(4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二泉映月的乐器演奏练习。
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独奏者,其他成员担任伴奏或其他乐器合奏。
教师在每个小组演奏练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改进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五、教学评价1.学生听课笔记:学生通过听课和课后自主学习,完成二泉映月的背景介绍和音乐表达技巧的笔记;2.学生演奏成果:学生分组进行的乐器演奏练习,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演奏的质量和表达的准确性;3.课堂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题提问和回答,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情况。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d514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a.png)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优秀3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说明:《二泉映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有志竞成”中的一篇文章。
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刚直顽强,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学情分析:《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
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
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关注《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孕育”过程。
教学过程:一、重温“二泉映月”美景1、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五十多年过去了,音乐家阿炳早已融入惠山的一抔净土之中。
然而,他钟爱一生的美景依旧。
让我们再次来到无锡,来到无锡的惠山,伴着美好的月色共赏“二泉映月”这道醉人的风景。
2、出示课件:茫茫月色月光如银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淙淙流水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抽生朗读,其他同学欣赏。
教师激励评价。
“一组灵动的文字,就是一幅曼妙的风景。
让我们再读这组词语,用我们甜美的声音唤出惠山的月,惠山的泉。
”学生齐声朗读。
(过渡)天上的明月啊,圆了又缺;惠山的清泉呀,依然清洌。
看着这月,赏着这泉,似乎依稀听得见阿炳踽踽而行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设计意图:由“二泉映月”这道给予阿炳丰富音乐情感的风景引入,既回忆了已有的认知状况,完成以旧拓新的任务;又利用声音、图片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教学轨道上来。
音乐欣赏教案:解读《二泉映月》
![音乐欣赏教案:解读《二泉映月》](https://img.taocdn.com/s3/m/7d498d4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d.png)
音乐欣赏教案:解读《二泉映月》1. 引言《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丁善德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音乐作品。
2. 曲目背景- 作曲家:丁善德- 创作时间:1962年- 乐器:小提琴独奏3. 曲目分析3.1 曲式结构- 前奏:引入主题和情感氛围- 主题1:表现浓烈的悲伤和孤独感- 主题2:展示温馨和谐的旋律- 主题3:回归主题1的悲伤情绪- 高潮:情感高涨,音乐力度增强- 尾声:渐渐淡出,结束曲目3.2 音乐元素- 节奏:节奏明快,富有活力- 旋律:优美、婉转,旋律线条流畅- 和声:简洁、清晰,与旋律相得益彰- 音色:小提琴独奏,音色纯美、细腻- 动态:音乐动态变化丰富,富有层次感4. 情感表达《二泉映月》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等音乐元素,表达了深沉的悲伤和孤独感。
音乐中的起伏和情感高涨,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绪冲击。
尽管曲目中也有温馨和谐的旋律,但整体仍以悲伤情绪为主线。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二泉映月》成为一首极具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5. 听后感想《二泉映月》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向人们传递出深邃的情感。
每次聆听这首曲子,都能让人沉浸在其中,感受到作曲家的情感与思考。
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让我们在聆听中找到共鸣和安慰。
6. 教学活动建议- 听音乐:带领学生一起聆听《二泉映月》,让他们感受曲目所表达的情感。
- 讨论分析:与学生讨论曲目结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作品。
-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创作相关的音乐作品或表演。
7.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二泉映月》这首音乐作品。
希望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欣赏和学习《二泉映月》的教案
![欣赏和学习《二泉映月》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8562c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8.png)
欣赏和学习《二泉映月》的教案介绍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欣赏和学习古典音乐作品《二泉映月》。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该曲目的背景、特点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实践演奏和欣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掌握《二泉映月》的基本乐理知识。
3. 学会演奏《二泉映月》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4.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二泉映月》的背景介绍。
2. 乐曲的结构和主要乐器。
3. 乐曲的基本乐理知识。
4. 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5. 欣赏和评价《二泉映月》的要点。
教学步骤步骤一:背景介绍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让学生了解该曲目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步骤二:乐曲的结构和主要乐器介绍《二泉映月》的乐曲结构和主要乐器。
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组成部分和各个乐器的角色,加深对乐曲整体结构的理解。
步骤三:基本乐理知识教授《二泉映月》的基本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拍、调式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的基本乐理概念,并能正确演奏乐曲。
步骤四: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介绍《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通过演示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指法和表现技巧,提高他们的演奏水平和表现能力。
步骤五: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的音乐录音或现场演出,并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和问题,让学生能够理性评价乐曲的表现效果和艺术价值。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二泉映月》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演奏《二泉映月》时的准确性和表现能力。
3. 学生对《二泉映月》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1. 《二泉映月》的音频和视频资源。
2. 乐器演奏示范视频和乐谱。
3. 相关的音乐理论教材和参考书籍。
参考资料1. 《二泉映月》的相关资料和研究论文。
2. 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
2024年《二泉映月》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4年《二泉映月》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276f3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f.png)
2024年《二泉映月》教学设计(通用5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通过快速浏览、轻声读、默读、大声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展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结合圈画批注法、比较阅读法并借助乐曲的反复聆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了解阿炳的坎坷人生,深切感受阿炳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准备:《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记叙了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过程,浓缩了阿炳不幸的人生遭遇,再现了乐曲的丰富内涵。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自学了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读不懂的字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完成初步交流,且对文中描写惠山二泉景色的优美词语进行了圈画识记和熟读积累。
课前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力争不漏读不错读发音正确。
教学理念及教学辅助手段:根据情境教学理念和情智教学理念展开教学,借助笔记本的乐曲录音,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小黑板和大黑板。
教学过程:一、“入境始与亲”1、揭示课题:二泉映月。
指名开火车读课题。
读出韵味来。
2、师:二泉映月现如今在无锡惠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课文里有许多优美的词语描绘了这道美丽的风景,我们上节课已经交流过,(相机出示小黑板)再来读一读。
读出美感,读出静的感觉。
(两到三遍)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3、师:课题二泉映月指的是什么?(阿炳创作的二胡名曲。
第一课时已经交流过,此问旨在复习和过渡。
)下面我们一起来精心听一听这首不朽的乐曲。
(播放乐曲)听完乐曲后的小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二、“疑义相与析”1、师:创作人阿炳是听着什么创作出了这首不朽的乐曲?(二泉的泉水)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课文记叙了阿炳的几次听泉?(两次)分别是课文的哪两个自然段写到的?(2、4自然段)2、师:轻声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两次听泉的不同之处。
想一想,为什么?生交流:(第一次听泉是师父带着,只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第二次听泉是邻家少年搀扶着,不光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还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因为年幼的阿炳天真单纯,不谙世事,而长大后的阿炳饱经风霜,经历了坎坷的人生----)(相机板书:淙淙流水坎坷人生)3、师:阿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人生?课文的哪一小节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作了叙述?(第3小节)默读第3小节,用三角符号标出让你为之感动的词句。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8篇)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2572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4.png)
《二泉映月》教案(优秀8篇)泉映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
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1、课前播放《二泉映月》,欣赏画面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折磨的阿炳的心弦。
看,他用颤动的手操起了琴弦。
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久久回响。
你从音乐里听到了什么,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感受。
(用仿佛听到了、或看到了或感受到了)2、《二泉映月》是阿炳几十年心血的结晶,如今他已成千古绝唱,享誉世界。
同学们想真正欣赏这首驰名中外的二胡曲的丰富内涵,必须深刻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二、找精彩片段练读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
(板书:读)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三、理解重点片段并指导美读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阿炳为什么会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2)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
课文中就有关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他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4)课文中介绍是非常简单的仅凭这样的几句话我们还不能深刻的理解阿炳的内心世界。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阿炳的有关资料,来谈谈你对阿炳的了解。
(学生谈阿炳的故事)(5)多媒体出示阿炳身世,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
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
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
《二泉映月》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0138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6.png)
《二泉映月》教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
2.能够正确演奏《二泉映月》的乐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
2.练习跳弓、顺弓和继续弓等技巧。
3.集体合奏及个人表演。
教学准备:1.音乐教室。
2.小提琴及琴弓。
3.乐谱及音乐播放设备。
4.学生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让学生细细聆听。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乐曲曲调和构成(15分钟)1.教师讲解《二泉映月》的曲调和结构。
2.教师演奏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曲调。
3.学生一起练习乐曲的主题和变奏部分。
三、练习技巧(30分钟)1.教师讲解并示范不同的技巧,如跳弓、顺弓和继续弓等。
2.学生按照教师指导进行练习,重点练习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调整。
四、集体合奏(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分配不同的声部和乐器。
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
3.学生逐渐熟悉合奏的过程和感受。
五、个人表演(20分钟)1.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技巧和表演能力。
3.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提出一些乐曲的延伸学习,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二泉映月》的曲调和构成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练习技巧和集体合奏提高了演奏水平。
同时,个人表演环节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通过互相欣赏和交流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
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音乐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泉映月阅读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c990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6.png)
二泉映月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歌中的名曲,曲调悠扬,富有情感。
本文将通过二泉映月这首民歌,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对民歌的情感理解。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锻炼语言表达与思维逻辑。
3. 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1:欣赏音乐1. 引导学生先闭上眼睛,聆听二泉映月音乐。
2. 让学生用五个形容词或词组来形容音乐的氛围和情感。
步骤2:阅读歌词1. 将二泉映月的歌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静读歌词。
2. 提问学生,他们对歌词中表达的意象和情感有什么理解。
步骤3:分析情感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和意象,并理解其中的寓意。
2. 每个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步骤4:阅读评论1. 分发二泉映月的评论文章给学生阅读。
2. 在评论文章中的关键观点上进行讨论,并与自己的理解进行对比。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歌词阅读和评论解读,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了二泉映月这首歌曲的魅力。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拓展了对于音乐作品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同时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阅读评论,学生还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与意见,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五、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二泉映月的理解,创作一篇与其相关的故事或诗歌。
2. 学生可以尝试演唱二泉映月,体验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六、结语通过对二泉映月的阅读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提高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也丰富了他们的审美观和文化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入优秀音乐作品,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a640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2.png)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引言】《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由高胜美创作。
它以细腻独特的音乐表达了月色如水,江水如月的意境,并融入了二胡独特的表现力,成为了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围绕《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展开,为教师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 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故事;2. 能正确理解和演奏《二泉映月》的基本乐理知识;3. 能够掌握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4. 能够演奏出曲目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1. 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二泉映月》的背景和创作故事。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视频观赏、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达信息。
由于这首曲子是二胡独奏曲,教师可以特别介绍一下二胡乐器的特点和演奏风格,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2. 乐理知识学习为了能够正确地演奏《二泉映月》,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
教师可以讲解常见的乐谱符号、节拍、音符长度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谱面上的信息。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打节拍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曲目的节奏感。
3. 曲目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段教授《二泉映月》的曲目。
可以先从简单的部分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教师可以通过分解音、弹奏示范、反复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曲目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4. 演奏实践学生在掌握了曲目的基本演奏技巧之后,可以进行小组合奏或者个人独奏,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会、展示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同伴的鼓励和赞赏中提升自信心,并进一步完善演奏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和乐理知识,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和知识点;2. 示范法: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演奏,帮助学生理解曲目的演奏风格和技巧;3. 练习法:通过分段练习、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曲目的演奏方法;4. 听觉法: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名家演奏的版本,培养对曲目的艺术欣赏和感受能力。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1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0a05b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9.png)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1篇《二泉映月》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来历以及曲作者阿炳艰难的人生之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语句。
热爱民族音乐,懂得音乐可以表达心声,战胜苦难。
教学环节: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质疑。
板书课题,刚刚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二泉在哪里?二泉映月是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自由读课文,到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有些问题可能会通过你的读书迎刃而解,有的问题则需要深入地学习包括和老师、同学的交流、碰撞才能够明晰。
针对最初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初步感知“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
初步概括:二泉映月是什么?引发二次质疑:说到二泉映月是一首曲子、一首二胡曲、一首阿炳创作的曲子,此时的你又想问什么问题?(阿炳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想表达什么?这首曲子为什么能够享誉海内外?……)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出示阿炳塑像:这就是二泉映月的曲作者阿炳(简介阿炳)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一同走近阿炳,走近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
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尤其要读准生字的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检查读书情况:主要指导读通读顺、不读破句,合理停顿。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提问:__哪些段落写了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创作的过程?(4——5自然段)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质疑:为什么原来听不到任何声音,现在却能够听到这么多的声音?理解“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葱茏的树林中,眼前是一轮明月,一泓清泉,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欣赏着摇曳的藤萝,你的心情如何呢?然而这么美妙的景色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永远也看不到了。
他只能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只能听到发自他心底的那些声音。
他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默读2、3课文自然段,从文中找找答案,看看师父说了什么让他这样铭刻于心,自己又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的感伤?出示四幅图画,使学生感受阿炳的生活,并选择一幅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泉映月教案音乐
![二泉映月教案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0fae765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1.png)
二泉映月教案音乐引言:《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的古筝曲目,由中国音乐家齐秋平所作。
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向您介绍如何运用《二泉映月》这首音乐来设计一份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音乐作品。
一、教案概述1.1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讨论,学生将能够:- 理解《二泉映月》这首音乐作品的意境和主题;-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技巧;- 通过表演、欣赏和创作活动来深入体验和理解这首音乐作品。
1.2 目标学生本教案适用于音乐课堂的初学者和对古筝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1.3 教材准备-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用于播放音乐作品的演奏视频);- 乐器(古筝);- 打印或复制《二泉映月》谱子;- 音乐欣赏工具(如音乐播放器、耳机等);- 音乐创作材料(如乐谱纸、铅笔等)。
二、教学活动2.1 欣赏音乐首先,播放《二泉映月》的演奏视频,学生们可以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节奏、旋律、音色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听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觉和印象。
2.2 音乐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泉映月》这首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元素和技巧。
例如,讨论音乐的调式、节奏型、重复、变化和和声等方面。
这有助于学生深入探讨音乐作品背后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3 古筝演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二泉映月》这首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邀请一位擅长古筝的学生或音乐家进行现场演奏。
学生们可以观察演奏者的手指动作和表情,体验古筝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
2.4 乐器体验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亲自体验古筝乐器的演奏。
可以让学生们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练习弹奏《二泉映月》中的一些音符或乐句,以体验演奏的乐趣和技巧。
2.5 音乐创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学生可以以《二泉映月》为灵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15da2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8.png)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二泉映月》精品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二泉映月》精品教案教学目旳: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理解音乐家旳生平以及不同旳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旳内涵,拓宽学生旳视野。
2、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构造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旳鉴赏能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旳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旳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一、课前部分:听二胡演奏曲《赛马》音乐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部分:1、简介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并简介阿炳其她旳乐曲,以及说唱曲。
(1)提问学生刚刚进教室时听到旳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旳?引出乐器——二胡(多媒体展示二胡旳构造图),简介国内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像同窗们简介《二泉映月》取名旳由来。
(3)理解国内民族乐器二胡旳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规定学生从书上查阅有关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欣赏《二泉映月》。
(2)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种词来表述自己旳感受。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旳音区有什么特点。
(前一句旳结尾音和后一句旳开始音相似,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
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旳创作手法,是国内民族音乐旳特点之一。
)(4)分析乐句旳情绪。
4、通过国内唐代诗人杜甫旳诗《春望》,启发学生旳情感。
并写在课本上,用自己旳感情去填写相应旳位置。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教师设计一种练习,请同窗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相应旳表达情绪旳词用连线旳措施连起来。
(2)运用古诗启发情感。
三、小结:音乐是无国界旳,曾经有一位出名旳指挥家日本旳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二泉映月》优秀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5069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7.png)
《二泉映月》优秀教学设计《二泉映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二泉映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泉映月》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认识“惠、沧、浸、殷、诲、坎、坷、倔、昂、朽”10个生字;理解“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如泣如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3、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感悟、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走近阿炳1、孩子们,你们知道课前播放的曲子叫什么名字吗?学生齐读题目。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阿炳)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阿炳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合作学习生词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2、检查自渎情况。
(1)出示生字词,自由读,开火车认读字词。
教师随机正音。
(2)出示词语,分男女学生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明月高悬月光如银月光如水委婉连绵低回婉转如泣如诉三、感悟内涵,品味艰辛1、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不朽的乐曲,还是有名的风景胜地。
找出课文中描写二泉景色的句子,练习朗读。
出示相关语句,指导读出二泉的美。
2、阿炳是怎样创作出《二泉映月》的?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自然段。
3、出示四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体会创作过程。
(1)如诗如画的风景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黑暗,伴随他的只是涓涓的泉声。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4714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6.png)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了解《二泉映月》创作背景和曲目特点。
2.熟悉琵琶和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表现风格。
3.掌握《二泉映月》的基本乐曲结构和旋律。
4.通过合奏体验琵琶和二胡的共同表演特点和和谐配合。
二、教学内容安排1.创作背景介绍2.乐器演奏介绍3.乐曲学习与合奏4.比赛与评价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琵琶和二胡的演奏技巧。
2.学习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和旋律。
3.学会与他人合作,实现和谐的配合演奏。
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作背景介绍通过课堂上的图片、音乐欣赏和讲解介绍《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一首描写湖南洞庭湖夜晚的月光照射下,渔民的心情和景色的音乐作品。
2.乐器演奏介绍学生分组进行琵琶和二胡的演奏介绍。
各组学生轮流介绍乐器的起源、结构和演奏技巧。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辅导。
3.乐曲学习与合奏学生先进行琵琶和二胡的技巧训练,包括左手指法、右手演奏技巧的练习。
然后针对乐曲的结构与旋律进行学习,分组进行小组合奏。
老师提供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乐曲的基本要求。
4.比赛与评价进行小组比赛,评选出最佳的合奏团队,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从技巧、音准、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
通过比赛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1.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了解较少,对琵琶和二胡的乐器特点和演奏技巧也不熟悉。
在介绍乐器演奏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乐器演奏技巧的理解也较为肤浅。
2.乐曲的学习和合奏过程中,学生对乐曲的结构和旋律掌握不够牢固。
在合奏中,很多学生存在节奏不准、音准不稳等问题,导致整个合奏的效果不佳。
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多维度引入乐器演奏介绍,从课本知识、音乐欣赏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琵琶和二胡的特点和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2.针对学生合奏中存在的问题,增加练习时间,确保学生对乐曲的结构和旋律掌握扎实。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aa93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5.png)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二泉映月》这首经典二胡曲,通过学习这首曲子,让学生了解中国二胡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二胡在音乐中的独特地位。
同时,通过欣赏这首曲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二泉映月》的曲调和节奏,了解二胡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演奏《二泉映月》,并理解这首曲子的音乐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能够熟练演奏这首曲子。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
通过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特点,通过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通过练习法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奏这首曲子。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导入、讲解、示范、练习。
导入部分通过播放《二泉映月》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曲子的美。
讲解部分通过讲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
示范部分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
练习部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奏这首曲子。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奏《二泉映月》,通过练习加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掌握。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习《二泉映月》这首经典二胡曲,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学习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学生能够运用二胡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 音乐文化素养:通过了解《二泉映月》的背景和特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二胡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4. 音乐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共4篇)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3ca9b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3.png)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共4篇)篇:《二泉映月》设计《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教学课题《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然后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经过及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阿炳的内心世界,学习他的精神。
教材分析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
2.资料搜集法。
3.品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赏《二泉映月》二胡曲。
今天,我们欣赏一下《二泉映月》二胡曲,你知道是谁创作的吗?二、了解阿炳及《二泉映月》地位1.介绍阿炳资料。
阿炳,本名华彥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幼年跟随师父学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4岁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疾,35岁双目失明后,以沿街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
师承和发展了江南民间音乐,创作出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名曲。
2.这首二胡曲在国内外乐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课文中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
(过渡:一位盲人创作了一首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不朽的乐曲,让我们再到文中去,一起走进他生活的环境和他的人生。
)走近阿炳生活环境——二泉美景师:阿炳的家乡江苏无锡二泉是一道著名的风景,文章字里行间描绘出了二泉的景美。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词或语句。
生:画出并汇报。
(板书:美景)相机出示: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实用16篇)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实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2c8e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4.png)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实用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实用16篇)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对于《二泉映月》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披文入情入境。
同时,学生的观点与想法能在网上发表、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对话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们的成就感。
从学生自身的特征来看,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对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
对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在理解前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专题站从网络中寻找有关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经过剪辑、编辑,制成教学专题,在课上让学生浏览,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一方面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表述的思路,丰富叙述的内容,开启学生的语言储备。
网站设有“走近阿炳”、“课文朗读”、“乐曲欣赏”、“课外拓展”、“学学议议”五个栏目。
一、上网了解生平,体会内心情怀
文中“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的,
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段话学生难以理解,在通过联系课文了解了阿炳生活中一些凄苦后,“其实,阿炳的坎坷经历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让我们借助网上资料,走近阿炳。
”让学生浏览专题站中“走近阿炳”这个栏目中的《不幸的人生》《阿炳卖艺的一天》《阿炳的四季》三篇文章,学生了解了阿炳“母亲被逼而死”、“父子不能相认”、“兄弟无情”、“社会不公”、“生活凄惨”等不幸的遭遇,就自然的体悟了阿炳的“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媒体展示音像,理解乐曲内涵
点击“乐曲欣赏”栏目中的“完整欣赏”,欣赏《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欣赏的时候闭上眼睛,边听边用心去感受。
谈完感受后,接着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五自然段乐曲变化的句子。
学生随着曲调的变化,读出了课文感情的变化。
最后再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的动画,学生就将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情景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而阿炳的人生遭遇也让学生同样感到悲愤、同情。
三、课外拓展,激活学生思维
最后让学生浏览专题网站上其它许多关于阿炳的资料和欣赏其它一些音乐作品,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你此时此刻心中最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