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3 古诗词三首
类文阅读-3 古诗词三首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1.解释词语:
飞桥:尽日:
2.这首诗通过对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追求的心情。
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参考答案】
1.高桥。
整日。
2.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
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选自《唐诗三百首》)
1.这首诗的诗眼是。
2.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愁
2.不能,“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归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归类【会写字】德蝉鹊【重点词】词语理解﹝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见﹞同“现”。
﹝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重点句】1.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上涌,犹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赏析:把乌云比作翻墨,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天气变化之快和雨势之大。
2.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赏析:“忽”字十分轻巧地写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这两句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描绘得令人神清气爽,境界大开。
3.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赏析:先写羁旅夜泊,再写日暮添愁,此句点题,为下文的借景抒情做了准备。
4.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
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句意: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赏析:视野从长空转向田野,词人由稻花香联想到丰收的景象。
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句意: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赏析:这两句动中寓静,把“明月”“清风”“半夜”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7.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句意: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忽见”二字,既写出了词人忽然看见客舍时的惊喜,又表现出了词人沉浸在稻花香中忘了路途的入迷程度。
8.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句意: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3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默写。
2.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重难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一首诗描绘了静寂的月夜,一首诗描绘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夏季暴雨。
老师想请两名同学分别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指名背诵)2.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词。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1)借助注释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引导学生提取时间、地点信息。
(夜、黄沙道中)3.词人简介。
(出示词人辛弃疾的介绍)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正音:见(xiàn)。
(2)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课件出示字词)3.自由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好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意1.默读词句。
师: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有疑问、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结合图片理解“别枝”,结合注释理解“茅店、社林”。
(2)指名说句子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意思)4.重点指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是谁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会说些什么呢?又是谁“听取蛙声一片”?(2)讨论:这句词该如何解释?四、对比阅读,体会情感1.思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景色,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两者情感不一样,前者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外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而后者表达的是词人的喜悦欢快之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③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预设: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西湖边;“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这天,饮酒微醉后,在西湖湖畔所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一、文本解读1、文体特点。
(1)五言绝句。
《宿建德江》(愁)(2)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惊)(3)宋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喜)注: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一、字数要求不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
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二、声韵、平仄要求不同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律诗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只有一段,如三下《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二、文学常识。
1、诗眼:能揭示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
2、诗人介绍○1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传说唐玄宗(李隆基)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之语,惹玄宗恼怒,于是被逐出了京城。
所以他一生与仕途无缘。
在这样的心境下,孟浩然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宿建德江》。
一下:《春晓》六上:《宿建德江》、《过故人庄》○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诗、词、书、画等都有杰出成就。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预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讲解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 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 “翻墨” 写出云的来势,用 “跳珠” 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 “跳珠” 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2、《宿建德江》《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 一说。 答:两首古诗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但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 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 爱与兴奋之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第二句 “日暮客愁新” 写日暮添愁,其中的 “日暮” 是“客愁新”的原 因,一个 “愁” 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 静,明月伴人更亲。因为野 “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愁思似乎因亲 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 意境。整首诗围绕一个“愁” 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 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诗词大意: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意境;•分析、品味和欣赏《临江仙·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春晓》三首古诗词,体会诗词的美学价值;•掌握古诗词的背诵方法和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心。
2. 教学内容•《临江仙·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春晓》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和欣赏古诗词,“感知”其中的意境,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表达古诗词时不仅能诵读准确,而且能够“吟诵其意”。
4. 教学方法•导入法:用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展示古诗词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演讲法:老师将古诗词内容传达给学生,解读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
同时,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美感。
•分组讨论法: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表达方法。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古诗词的分析和欣赏。
5.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导入运用丰富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展示古诗词的美学价值。
第二步:引导阅读阅读《临江仙·滁州西涧》、《游园不值》、《春晓》,带领学生找出其中的语言特点和意境,感受古诗词的美学魅力。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表达方法。
第四步: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古诗词的分析和欣赏。
通过互相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第五步:复述背诵学生分组进行复述背诵。
每组学生分别背诵一段古诗词,并互相检查和纠正。
通过背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语言和意境。
6.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后期的课堂检测和综合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
黑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
急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解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的标题。
本文将对这3首古诗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诗意。
首先,我们将从《登鹳雀楼》开始。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人们对于壮丽景色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和壮观,通过描写泰山峻岭和奔腾的黄河,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力。
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将他们与泰山的伟大相提并论。
接下来是《静夜思》这首李白的名作。
这首诗刻画了寂静夜晚中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寂静的床前和秋天的浓雾,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了深沉的思考和愁绪。
整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字字句句皆抑扬顿挫,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纷扰。
最后一首是《春晓》,这是柳宗元创作的名篇。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通过鲜花盛开、鸟儿鸣叫和农民起床耕作,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古诗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艺术化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古诗追求简洁高效,用短短几句话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最后,古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在有限的文字表达中传递出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总结起来,《古诗三首》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意与读者心灵相通。
这三首古诗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我们了解和感悟古人智慧的窗口。
读者在欣赏这些古诗时,不妨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体验古人诗意的独特魅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图文解读+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介绍了三首名古诗词,包括《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登高》。
这三首诗歌内容简洁深刻、意蕴深远,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感。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第一首《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反映了一个人在夜晚中既孤独又清醒自得的心境。
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叙事流畅,森然大古的气氛烘托出了一个宁静、肃穆的夜晚。
知识点:叙事语言、押韵、意象描写。
第二首《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写了李白在庐山边远望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出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深深感慨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李白这个脍炙人口的古代文化符号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有情有义、精神富足和不甘平庸的生命形态。
知识点:描写自然风光、表达情感、象征意义。
第三首《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经过努力,爬上岗位,东望传说中的日出之所,在朝辞来时,暮去芦花深处。
这首诗通过自然山水的表现,表达了杜甫的壮志、追求和悲壮的人生感叹,展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与坚定的信念。
知识点:表现主题、意境表达、比喻与象征。
总之,三首古诗词都通过自然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使我们认识到自然的美、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睿智。
课文让我们从诗歌中读懂了中国文化的独到之处,领略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启发我们关心环境、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不断探索和追寻人生意义。
此外,三首古诗词也让我们了解到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培养了学生观察、理解、表达的能力。
其中,押韵是古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静夜思》中,李白运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组押韵的句子,不仅使古诗词的语言层次更加丰富,也有助于读者记忆和理解。
在古诗中,还有一些意象描写很有意思。
比如,杜甫“将军百战身名裂”中的“身名裂”是用身体来比喻名誉和地位的牺牲和损伤,富有深意。
这些修辞手法在学习诗歌时需要注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重要知识点归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第一单元第 3 课《古诗词三首》带领我们走进了古典诗词的美妙世界。
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些诗词的韵味,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一、课文信息1.主题:分别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2.文学体裁:古诗词。
3.作者信息:●《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淡自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其诗词题材广泛,风格豪放洒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4.主要内容:●《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急雨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夏夜乡村的宁静优美景色,表现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中心思想:这三首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不同的心境和人生感悟。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与写法:●“德”(dé),左右结构。
词义:道德,品行。
●“鹊”(què),左右结构。
词义:喜鹊。
2.多音字:●“宿”:sù(住宿)、xiǔ(一宿)、xiù(星宿)。
3.近义词:●泊——停。
●望——看。
4.反义词:●动——静。
●明——暗。
三、修辞手法1.比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把黑云比作翻倒的墨汁,把白雨比作跳动的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势之大。
2.拟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赋予明月和清风人的动作,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四、经典语句和段落1.《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宿建德江》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六⽉⼆⼗七⽇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前⾬后的变化情景。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宋代词⼈⾟弃疾的⼀⾸吟咏⽥园风光的词。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3课《古诗词三⾸》课⽂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泊烟渚, ⽇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近⼈。
六⽉⼆⼗七⽇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云翻墨未遮⼭, ⽩⾬跳珠乱⼊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如天。
西江⽉.夜⾏黄沙道中 [宋]⾟弃疾 明⽉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说丰年, 听取蛙声⼀⽚。
七⼋个星天外, 两三点⾬⼭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3课《古诗词三⾸》教案1 教学⽬标 1.会写3个⽣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默写《西江⽉•夜⾏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想象三⾸诗词所描述的画⾯,并⽤⾃⼰的语⾔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课时 《宿建德江》《六⽉⼆⼗七⽇望湖楼醉书》 教学⽬标 1.会写“德”这个⽣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七⽇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古诗的⼤意,⽤⾃⼰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体会诗⼈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丰富的想象⼒和语⾔表达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对⼤⾃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变化之快。
(重难点)一、谈话导入1.有人说夏季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滚滚,大雨倾盆。
有时雨还在下着,太阳就出来了。
这就是夏天阵雨的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诗,看看他是如何写夏日里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写诗的时间、地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诗)4.指导读诗题,相机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初读释疑,理解诗意(一)熟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
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指跳动的水珠。
诗中指雨点大,杂乱无序。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小声跟读;比赛朗读古诗。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赛读)(二)读诗释义,想象画面。
1.齐读,指名学生借助注释,说出诗歌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有人说,这首诗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
说说每一句诗分别写了怎样的画面。
3.交流反馈,教师适时点拨: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水如天,天晴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像天空一样澄澈平静。
三、赏析古诗,感受变化之快1.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思考: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感受动静变化。
(1)概括:云、雨、风、水在这四幅画面中分别有什么特点?(2)讨论:小组合作,结合诗句讨论理由。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课堂演练
二、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第二课时
孟浩然
直抒胸臆
主题概括
愁
孤寂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下阙大意: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合作探究
1.读这首词的上阙,想象画面:词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
看到
以动衬静
听到
闻到
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看到
听到
闻到
明月
鸣蝉
说丰年
蛙声一片
稻花香
别枝
惊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 在闲居时,夜晚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作者从 、 和 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这首词语言质朴,构思巧妙,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 、优美如画,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经典佳作。
辛弃疾
视觉
听觉
嗅觉
主题概括
恬静自然
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随堂练习
任选课文三首中的一首诗,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与同桌讨论交流。
拓展空间
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 的小雨。 从前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 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赏析】 这几句通过惊鹊、鸣蝉和蛙声等景物,写出了乡
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通过明月、清风、稻花 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优美和静谧。 上阕动静结合, 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欢快的心情。
禅 (参禅)
道 (道路)
易错辨析
◆听到我们班获胜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
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 高兴得像雀一样地跳跃。
◆ 这位作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顿时声名鹊起。
鹊起:像喜鹊忽地飞起,形容名声 兴起、传扬。
整体感知
同学们边诵读古诗,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一、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二、诗中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三步:连缀成完整的画面。一轮明月升上树梢,静静地 照着,稀疏横斜的树枝投下斑驳的树影。突然,一只栖息 在树上的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扑棱一声飞离了枝头。
第四步:进入审美境界。 作者用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活 跃气氛的夏夜。 明月、别枝、惊鹊,这些不过是看来极其 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 然而,却把半夜明月下 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找出景物 丰富形象 形成画面 进入审美境界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宿建德江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解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移:划动;移动。
③泊:停船靠岸。
④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⑤客:指诗人自己。
⑥旷:空阔远大⑦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⑧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诗词大意: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旁;日暮时;新的忧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天幕好像与树相连;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来亲近人。
精彩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第二句中写到了“愁”;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
可见;这首诗在选材和使用表现手法上都十分有特色。
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天地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全诗虽只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ニ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sh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字词解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②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④遮:遮盖;遮挡。
⑤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⑥跳珠:跳动的水珠。
⑦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⑧忽:突然。
⑨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诗词大意: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它还没有遮挡住山。
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胡乱地跳入船中。
忽然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鸟云。
望湖楼下;水面像明净的蓝天;水天一色。
精彩赏析:这首诗主要写了西湖六月晴雨时的壮美景象。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一一黑云、白雨、大风、湖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来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一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也到望湖楼头观赏了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学习
dé
道德
què
喜鹊
chán
蝉鸣
dào
稻子
bó 停泊
泊 pō 湖泊
xíng 实行
行 háng 行业
傍晚,船家都把船停泊(bó) 在湖泊(pō)边上。
这个公司实行(xíng)改革以后, 迅速发展为行(háng)业模范。
dé 德(德国) què 鹊(声名鹊起)
得 (得到)
雀 (鸦雀无声)
chán 蝉(金蝉) dào 稻(水稻)
第三步:连缀成完整的画面。一轮明月升上树梢,静静地 照着,稀疏横斜的树枝投下斑驳的树影。突然,一只栖息 在树上的喜鹊被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扑棱一声飞离了枝头。
第四步:进入审美境界。 作者用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活 跃气氛的夏夜。 明月、别枝、惊鹊,这些不过是看来极其 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 然而,却把半夜明月下 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 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宿建德江》表达的是诗人客居他乡,因仕途失意而移 情山水的无奈愁思。 诗中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 然后目光聚集到宇宙的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 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 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描写得淋漓尽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 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墨云翻滚图:乌云像打翻了的墨
汁,几乎要把山遮住。 第二句描绘了一幅白雨跳珠图:白花花的雨点似断
了线的珍珠,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第三句呈现出一幅风卷云雨图:忽然间,狂风席卷 大地,吹得湖面上霎时雨歇云散。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 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赏析】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
墨”,形象逼真, “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 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跳” “乱” 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北风卷地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第三句写风, “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
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 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 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 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主题归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 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 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 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 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 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七八个星”是说星星稀少, “两三点雨”是说
雨点稀疏。 这里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 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 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 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 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思维导图
方法总结
理解诗词——想象画面法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风格, 自有名句。”我们怎样才能进入情思陶醉的审美境界,去 把握艺术形象的内蕴呢? 那就需要我们以艺术形象为依托, 调动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而又生动的想象。
我们以“明月别枝惊鹊”为例。
第一步:找出句中的景物——月、枝、鹊。 第二步:根据句中的描述,在脑海中丰富景物的形象。 月——明月,天气晴好;枝——横斜突兀的树枝,想象疏 影横斜的画面;鹊——受惊而飞离树枝的喜鹊,静中有动, 让画面活起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北风/卷地/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 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与其 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是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 村生活的热爱。 词的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鹊惊、蝉鸣、蛙声这 些山村特有的音响,动静结合,突出了黄沙道的勃勃生机,对农村生 活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把人们的关注点从 天空转移到田野,表明词人不仅醉心于夜间黄沙道上恬淡、清幽的夜 景,更关心漫村遍野扑面而来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进而联想到即将 到来的丰年景象,表达了词人心头的喜悦之情。
移船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诗意:
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旁, 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 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赏析】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
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 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 的小雨。 从前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 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赏析】 这几句通过惊鹊、鸣蝉和蛙声等景物,写出了乡
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通过明月、清风、稻花 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优美和静谧。 上阕动静结合, 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欢快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又叫看经楼,在
乌黑的云像打 翻的墨汁一样 在天上翻滚。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今浙江省杭州市 西湖边。
指雨很大, 看上去白 花花的。
白雨跳珠乱入船。 北风卷地忽吹散,
雨水打在船 上,溅起的 雨滴像活蹦 乱跳的珍珠。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
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 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纳兰性德《蝶恋花》
课后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 2.学会运用“想象画面法”理解古诗, 与同学们交流。
词牌名。
黄沙岭,在今江西 省上饶市的西面。
惊动喜鹊飞离树 枝。别枝,横斜 突兀的树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同“现”。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诗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栖息的喜鹊,半夜清风习习 ,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 们谈论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找出景物 丰富形象 形成画面 进入审美境界
教材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 黄沙道中》。
朗读指导: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美景的,边读边想象画面, 体会作者不同的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指导:抓住这三首古诗词中的重点景物,并通过想象画面 进行背诵,也可以借助图。 默写指导:注意“鹊”和“蝉”的字形,注意“稻”右下部的 笔顺不要写错。
课文导入
我国山河壮丽、风光迷人,自古流传下许多描写自 然风光的优美诗词。本文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三首:孟 浩然夜宿建德江,看天低月近;苏轼望湖楼饮酒,赏西 湖风雨;辛弃疾夜行黄沙道,听蝉鸣蛙声。 让我们走 进课文,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3 古诗词三首
RJ 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1.会写“德、鹊”等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 沙道中》。 3. 结合诗句,说一说《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 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 想象并说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的画面。
最后一句展现了一幅水天一色图:雨过天晴,风平 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碧波如镜, 水色和天光是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随堂练习
任选课文三首中的一首诗,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与同桌讨论交流。
拓展空间
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 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与苏轼共为 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其词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 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著有词 集《稼轩长短句》。
禅 (参禅)
道 (道路)
易错辨析
◆听到我们班获胜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
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 高兴得像雀一样地跳跃。
◆ 这位作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顿时声名鹊起。
鹊起:像喜鹊忽地飞起,形容名声 兴起、传扬。
整体感知
同学们边诵读古诗,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一、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二、诗中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名浩,字浩然,
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 维并称“王孟”。
著有《孟浩然集》,代表作有《过故 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