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三议论文:走近竹林深处

高三议论文:走近竹林深处

高三议论文:走近竹林深处竹,自古以来被中国人视为民族气节的代表,是一种美丽、实用而祥端的植物。

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从识竹、种竹、用竹到升华成文字、绘画、文艺、建筑、园林作品、人格力量、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竹文化已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遗风。

中国是世界竹文化的发祥地,正如着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史后认为,东亚文化乃是“竹文化”!在竹文化的庇佑下,我国古代涌现出了一批批为竹而生、为竹而死、以竹为居的文人雅士。

在古代以竹伴居成风,正可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在他们看来的是“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的观点,所以用于名人的字、号更是不计其数。

魏晋时的阮籍和嵇康七人,因爱竹而常在净美清幽的竹林中聚会,谈文论世,号称“竹林七贤”,唐代“竹溪六逸”常以竹林为家,赋诗吟箫。

宋代的苏轼曾说:“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皮,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

”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更是将一生寄托雨画竹之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郑板桥的一首着名的咏竹诗。

他为官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甚是清正;罢官时,“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那么地不恋荣华,一身正气;弃官时,“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定居扬州卖画,自食其力。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

竹子与中国文化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象征着节俭、坚韧、纯洁和品格高尚的象征。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文学、艺术、建筑、手工艺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

1.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视为一种圣洁和高尚的植物。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常常以竹子来比喻自己的品格,他们认为竹子坚韧而不屈,象征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强大的意志。

竹子还被视为一种清廉、正直的象征,因其不染尘埃,清洁纯净,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心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常被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2. 竹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应用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竹子经常被用来描绘文人雅士的风度和品格。

中国古代文人在诗歌、书法、绘画中常以竹子为题材,表现了他们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拜。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竹子更是被描绘成一种幽静的意象,代表了深邃的思想和清净的心灵。

杜甫的《竹枝词》中写道:“萧萧几叶竹,人闲静秋空。

”表现了竹子在寂静中的孤高和高洁的品格。

4. 竹子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竹子常常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

古代的中国人常常利用竹子来建造房屋、桥梁以及建筑构件。

由于竹子具有坚韧、灵活、轻便等特点,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的庭园建筑中,竹子更是被用来塑造出幽静的意境,表现出高雅的气质和清洌的情怀。

5. 竹子在中国手工艺品中的应用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竹子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竹编、竹刻、竹雕等工艺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价值。

竹编、竹刻、竹雕等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竹文化范文

中国的竹文化范文

中国的竹文化范文中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誉为“中国之魂”,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竹子的历史、竹子在建筑、工艺品、文学艺术和饮食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示中国竹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竹子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竹子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丰收后可以作为食物、建筑材料、工具和器皿等多种用途。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誉为“君子之德”。

竹子的环形节节相连的特点被视为坚强和延续的象征,也被视为道德和人格的表征。

同时,竹子具有竹青、竹体、竹节、竹沫和竹法等五种品质,既可以用来树立道德榜样,也可以作为各个领域的模范。

在建筑方面,竹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传统的竹楼和竹桥是中国建筑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造型和优雅的艺术风格。

竹子的轻巧和坚实使得它成为建筑中的理想材料,竹质结构可以承受重量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在南方农村,许多房屋的墙壁和屋顶都是用竹子搭建,这种建筑方式既节省成本,又符合当地气候和环境特点。

竹子也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的重要原材料。

竹篮、竹席、竹器等工艺品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被广泛使用。

竹篮和竹席可以用来存放和运输物品,具有坚固和耐用的特点。

竹器则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品,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工匠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竹编艺术品。

竹编手工艺代代相传,其中不乏一些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作品。

中国的文学艺术中也体现了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竹子被称为“雅素之选”,被赞美为高雅和清贞的象征。

竹子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质,如节操、正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作品中用竹子来寓意自身的追求和理想,表达了对自由、无私和坚定的向往。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竹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竹子可以作为食材,其笋尤为有名。

竹笋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口感鲜嫩可口。

此外,竹叶也常用来包裹食品,如粽子和饺子,增添食物的香气和口感。

关于竹文化毕业论文(2)

关于竹文化毕业论文(2)

关于竹文化毕业论文(2)竹文化毕业论文篇2试谈湖州的竹文化竹子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竹文化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

在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许多陶器的底部都留下竹编织物的印迹。

由此可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已会加工利用竹子了。

不过目前我国从田野考古中发现的最古老的竹制品实物还是从湖州南郊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

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下文化层中,直接出土了篓、箩、篮、簸箕、席子等竹篾编织品。

这些编织品采用了十字形、人字形、菱形方格和梅花眼等多种编织方法,经纬疏密得当,造型美观,说明当时的竹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过碳-14测定,这一文化层中的花生、木杵、竹绳、稻谷等都是距今4700年前的遗物。

钱山漾遗址下文化层属良渚文化。

浙江的吴越先民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已从原始的狩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化,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稻谷堆积是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的稻谷。

钱山漾遗址下文化层出土了稻谷、芝麻、花生、蚕豆、甜瓜子等农作物,表明当时的农耕文明已相当发达。

在铁器尚未发明的新石器时代,吴越先民就会使用打磨的石器之类破竹劈篾,编织众多农耕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器具。

采用十字形、人字形、菱形方格和梅花眼等多种编织方法,一方面让这些竹编制品具有良好的承重载物、洗涤脱水等实用功能,另一方面是赋予其美观的审美功能。

生活在湖州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湖州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节。

湖州西部是山区,“山从天目成群出”;东部为平原,“水傍太湖分港流”。

湖州是典型的散生竹生长区,西部山区大都满山遍野都是竹子,形成茫茫竹海的壮美景观。

东部平原水乡,农民们喜爱在房前屋后种一些散生小竹。

“人家多在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

”(姜夔)“才过苕溪又溪,短松疏竹媚朝辉。

”(王国维)这些诗句写出了竹中农家的柔美风情。

竹笋鲜美可口,向来被誉为“天下第一素食”,系“山珍海味”中的山珍之一。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趣谈竹子的文化意蕴
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竹子在中国历史上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被视为高洁、纯粹和坚韧的象征,它的形象和品质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竹子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它的竖直挺拔和修长的身材让人联想到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灵魂。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中,竹子被认为是仁者的象征,它们以竹子的清贞、宜志和宜温雅的特质来形容他们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而且,竹子的洁净和无染也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于纯真和无私的向往。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是坚韧的象征。

由于其生长地的环境恶劣,竹子必须要经受住风雨的考验才能生存下来。

它们以其高耸入云的姿态表现出勇敢和不屈的品质,成为中国人勇敢、坚韧的精神象征。

在中国的文化中,竹子也被用来形容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精神。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诗意和风雅的象征。

竹子在中国的诗词中经常出现,成为许多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主题。

竹子不仅在形态上给予人们美的享受,而且在寓意上给予人们心灵的满足。

它们的洒脱、自由、笔直而又柔软的特质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独特的浪漫气息。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

生活与竹文化论文引言: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艺制作中。

中国是竹的故乡,在中国的生活中,竹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文化不仅体现在中国的传统建筑和艺术中,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探讨生活与竹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竹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竹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古代中国,竹被广泛用于建筑和手工艺品的制作,如竹楼、竹架和竹编等。

竹也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如竹笛和竹琴等。

竹艺品和竹制乐器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环境的热爱和敬畏。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文化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代社会,竹的运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和艺术,还扩展到家居装饰、生活用品和食品包装等领域。

竹编、竹制品和竹饰品成为许多人喜爱的时尚品牌和潮流产品。

二、竹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竹是一种天然材料,具有快速生长和可再生的特点。

相比于木材和塑料等传统材料,竹的生态环境影响更小。

竹材在建筑、家居装饰和生活用品制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2.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竹具有良好的保温、透气和防菌性能。

竹制品的运用,如竹地板、竹纤维的床品和竹制的餐具等,可以改善室内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

此外,竹制品还有助于调节湿度、防止静电和过敏等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弘扬文化传统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广竹文化,可以弘扬中国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念,如朴实、无私和团结等。

人们通过制作和欣赏竹编、竹艺品和竹制乐器等,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

4.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竹业作为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已经成为了许多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竹制品生产和销售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竹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等。

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竹子主题征文800字最新5篇

竹子主题征文800字最新5篇

竹子主题征文800字最新5篇“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洁,徒自抱负心。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折服于那一抹挺拔的翠影。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竹子主题征文800字,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竹子主题征文800字1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竹子精神。

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

然而,梅必竟有“花”。

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

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

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

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

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2)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2)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2)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篇2浅谈郑板桥的修竹人生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

他一生画竹、咏竹,爱竹成癖,平日无竹不居,与修竹有着不解之缘。

一、伴竹而居郑板桥出生在江苏兴华,“余家有茆屋二间,南面种竹。

”(郑板桥《竹图》题画),从郑宅向北进城,须经过一条长约几百米的竹巷。

板桥从小由乳母费氏背着,每天清晨穿过竹巷,到城门口买饼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竹子这一自然物象就成了板桥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了他绘画至爱。

竹子伴随板桥度过了童年时代。

郑板桥十二岁至十六岁时,父亲让他到真州毛家桥读书,“余少时读书真州之毛家桥,日在竹中闲步,潮去则湿泥软沙,潮来则溶溶漾漾,水浅沙明,绿荫新鲜可爱。

时有鲦鱼数十头,自池中溢出,游戏于竹根短草之间,与余乐也。

”(郑板桥《竹图》题画)。

十六岁后又回到家乡继续学习,二十三岁与徐氏结婚。

因为结婚成家,有了儿女,为了养家糊口,板桥二十六岁在真州江村设塾授徒,做了大约四年的私塾先生。

教馆在当时地位不高,所以他在后来入仕后写了《教馆诗》来表达这段生活:“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闲暇之际,便将兴趣用来研习书画,“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郑板桥《竹图》题画)三十岁时,板桥父亲去世,使其精神备受打击,生活亦更加困顿。

教馆已无法养家,于是,板桥第一次到扬州卖画为生,其后他又几度在扬州卖画,这也是他被认为是“扬州画派”代表人物的原因。

扬州也就成为郑板桥一生中重要的寓居地和诗、书、画艺术发展地。

在扬州寓居期间,他先是住天宁寺,其后又住进花商汪希文所筑之李氏小园、马曰�所居的枝上村,去官后住城北竹林寺。

扬州的富户商贾的园亭馆舍或寺院,多栽植有青青修竹,如板桥自题《墨竹图》提到“予客居天宁寺西杏园,亦曰:后园竹十万个”。

中国竹文化概述范文

中国竹文化概述范文

中国竹文化概述范文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植物之王”。

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就中国竹文化的由来、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行概述。

一、竹文化的由来中国的竹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中国的神农氏和伏羲氏两位传说中的远古文化英雄,都有关于竹子的故事。

神农氏是中国农业文化的祖师,传说他教人们使用竹子做箭、针和篮子等生活用具。

而伏羲氏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几位部落首领之一,也善于利用竹子制作工具和生活用品。

这些古代传说和英雄故事使得竹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

二、竹文化的特点1.虚而实:竹子的茎空心、中空,而且高大笔直,形态美观,但又坚韧有力。

这种虚而实的特点使得人们把竹子视为高尚、纯洁的象征。

2.耐寒抗旱:竹子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能承受严寒和干旱的环境,生命力顽强。

这种耐寒抗旱的特点被人们赋予了勇敢和顽强的精神象征。

3.谦虚谨慎:竹子弯腰屈体,不留枝叶相互遮盖,象征谦虚、谨慎,为人处事不骄傲,遵循自然规律。

4.多样性:竹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在中国各地都有种植。

并且竹子还可以制成很多实用的器具和艺术品,展现了其多样化的用途和表现形式。

三、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生活用品:竹子是中国传统生活用品的重要材料之一,比如竹篮、竹笛、竹席、竹筷等。

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2.艺术表现:竹子是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中常见的题材之一、画家常用竹子来表现高尚的品性和才华横溢的境界。

竹子也常被用于制作中国传统园林的构架和装饰,给人一种优雅、自然的美感。

3.文人情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情怀。

竹子象征高洁、淡泊、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与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清静之气”相契合,因此成为他们仰慕的对象和意象。

4.精神寄托: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代表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表现中国人民精神特质的象征。

竹文化的论文

竹文化的论文

竹文化的论文关于竹文化的论文范文竹,因为他的坚韧不拔的品性被古代文人冠以了君子的称号。

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经风雨,竹子一路见证。

关于竹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现代竹文化及竹的开发利用摘要:在人类生活中,竹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低投入、可再生的绿色植物。

现阶段的竹产品开发与利用,已经相对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竹原料及竹产品发霉和生虫等等,都是有待解决的,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好竹资源,让我们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关键字:竹文化;竹产品;环保;维护一、竹的现代文化及应用中国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经风雨,竹子一路见证。

发展永不停息,追求永无止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园林领域亦不例外,除了保留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特色外,许多新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材料应运而生,竹类植物并不因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们遗忘,相反,人们的喜竹之情是有增无减。

竹类植物正以一种新的姿态亮相现代园林。

(一) 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纵观这几年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营造竹类专类园景观、作为城市各种公园中竹林的绿化材料、作为城市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和通过加工成园艺制品装饰居家环境等。

其中以竹类植物在城市楼盘中的竹文化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的竹海旅游景观、别墅区中竹韵主题的景观设计这三方面最有发展潜能。

(二) 竹在城市楼盘中的应用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现在中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导致人们对高标准生活环境的追求,甚至现在有的房地产厂商打出这样的口号:“我们不卖房子,我们只卖环境”,在城市楼盘中千方百计的营造出个性化的园林景观环境,是房地产厂商们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

中国竹文化浅析范文

中国竹文化浅析范文

中国竹文化浅析范文中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

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和精神的体现。

本文将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人们对竹子的喜爱以及竹文化的传承等方面浅析中国竹文化。

首先,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中国人的气质和品质。

竹子生长在高山和深谷中,不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暑,始终保持强健的生命力。

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精神。

另外,竹子的节节向上、坚韧挺拔的形态也象征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意志。

因此,中国人常常以竹子作为力量和精神的象征。

另外,竹文化在中国一直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每代人之间传承流传。

中国人喜欢以竹子作为文人雅士的象征,因此各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以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诗歌和绘画。

同时,竹子也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古代的园林中常常布置竹林,用竹子来装饰亭台楼阁,使园林更加朴素、雅致。

竹子还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如编竹器、竹简、竹制艺术品等等,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竹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总之,中国竹文化既是中国人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中国人的坚韧不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古代,通过对竹子的观察和学习,中国人认识到简朴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美德。

竹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通过对竹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精神追求。

竹子八百字议论文初中作文5篇

竹子八百字议论文初中作文5篇

竹子八百字议论文初中作文5篇竹子八百字议论文1说起四季常青的植物,大家一定会想起枝杆挺拔秀丽、婀娜多姿的竹子。

它素有“梅兰竹菊”四君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古今中外,多少历代诗家词人为它倾洒过多少墨汁,对它千回赞叹。

春天,万物复苏。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头上还戴着一顶顶缀有黄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可爱极了。

他们迎着春风,贪婪的吸吮着春天的甘露,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

再向上。

时间飞逝,转眼夏天到了。

此时,那翠绿的“小娃娃们”已长大了,它们成为了一个集体,成为了有无数棵亭亭玉立的竹子围成的一片竹林。

他们为人类遮挡了这炎热的太阳,人们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凉爽的世界”。

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风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出了一曲美妙而动听的歌曲,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竹子浑身上下都是宝。

竹子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材料。

竹笋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即是减肥又是防止肠癌的健康食品。

竹叶具有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改善环境功能。

也可以治病和包粽子。

竹根可以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竹子也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啊,我爱竹子,爱它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它,要求于人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竹子的风格!竹子八百字议论文2我喜欢竹,小时侯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曾迷恋村前宅后的竹园。

干活劳累时,躺在竹荫里休息,听风吹竹叶幽响不绝,看眼前天光绿影班驳,记忆中和竹子有关的古诗纷纷涌上心头。

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从小就会背,在乡村竹园里独自吟诵时,却难以体会它的妙处。

那时,衣衫褴褛,面有菜色,饥饿,疲惫,没有明月相照,更没有古琴可弹,哪里来那一份闲适和风雅?倒是想起李商隐的《湘竹词》,有些共鸣:“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浅谈中国竹文化

浅谈中国竹文化

浅谈中国竹文化施岑雨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6班20140936320192摘要:竹子作为中国境内最为广袤的植物资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也深深影响了中华人民的精神文化,形成了独特而又历史悠久的竹文化。

关键词:竹文化,特性,实用,精神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1]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将其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

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产生过巨大作用,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民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一、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生物特性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湖南等,他们有熊猫之家和竹林深处的典故。

全世界共计有70个属120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

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

[2]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竹子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它的根茎和躯干皆已木质化,变得非常硬,还有明显的节。

竹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且适应性非常强。

山野路旁,庭院庙宇,皆可随遇而安。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竹子是我国自然界中极其平常的一种植物,但是竹子对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和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产生了巨大影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篇1论竹与园林意境的结合摘要:从古至今,竹类以其独特优势在中国园林景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竹子因其特殊美感和自然物性一直成为中国园林中最具特色、不可缺少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竹景更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为现代园林带来了无限诗情画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竹子,内涵,意境,文化,竹韵,现代园林一、竹的文化内涵古今竹历史悠久,具有特殊艺术风格,富有山水画境的自然美。

竹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

以竹造园,不管是疏落竹影的画意、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

1.竹与园林造景、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竹之美体现于姿、色、声、韵诸方面。

竹的外形集秀、美、胜、意于一体,竹子秆型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虚心有节,独具风韵,有声、影、意、形“四趣”。

竹不仅自身美感突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因其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雪等特点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被人格化,象征着虚心谦和、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操行以及柔韧、孝义精神,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历史个性。

2.竹在古典园林造景中作用:竹子以其繁多品种、优美姿态和深厚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造景素材,在我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均曾广泛应用。

历代名园中以竹为题材的数不胜数,造园家使竹子的诗情画意与造园的意境相互渗透融合,创造了“竹里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竹坞寻幽”、“竹石小品”等园林佳景,给欣赏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造园典籍《群芳谱》、《闲情偶寄》和《园冶》中,对竹子的审美价值与用竹造景都有精辟论述。

浅议竹文化与因材施教

浅议竹文化与因材施教

浅议竹文化与因材施教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园林、建筑、制作工艺品和书画等领域,竹子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竹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以其内涵深厚、形式独特、寓意丰富而令人叹为观止。

竹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天然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耐水、耐腐、环保等特点,在很多方面都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竹子具有这些独特的特性,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竹子不仅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家具、食品、文化艺术品等,还可以作为天然屏障,起到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作用。

在中国古代,竹文化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因材施教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地制宜”,为适应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征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竹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因材施教的思想中。

竹文化一方面讲究材料的选择、制作技艺和过程,另一方面也尊重器物的用途和性质,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

竹文化通过对竹子的学习和运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平台。

在建筑、艺术、手工艺等方面尤其得到了体现。

例如,在竹制品制作方面,根据不同材质、尺寸、形状和用途,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技艺,就可以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产品选择。

同时,由于竹子本身的生长特性和形态特点,使得竹子可以制作出不同形态的产品,如笔筒、文具盒、吸管等。

这些产品具备了简单、实用、环保、经济等特点,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目标人群的需求。

另外,竹子在园林和建筑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竹子在园林和建筑中可以起到美化环境、遮阳、避风、保温等多种作用。

园林和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不同环境、区域和人群的需求。

因此,在竹文化中,也强调要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场地的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材料和设计手法,以独特的方式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论文:“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实施教师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师中普遍认为只要教好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所谓的主课就行了,至于像“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边缘课程上不上是不重要的,或者说不需要怎么认真地去对待它。这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初期就得到了验证。许多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吗?它对学生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呢?这难道不是学校为了搞出一点名气所做的尝试吗?一连串的疑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每一节课或是敷衍了事,或是满堂讲解,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无法真正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作用价值。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指导教师,这对于我们这些传统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师范毕业生来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由此我们的教师对这门课程感到力不从心,感到困惑。
对策:利用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它的实施应该是一个生成和开发的过程。课程的正常开展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关注这一门课程,我校在实践中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其中校本研修中的专项学习对教师的认识意识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实施初期,我们就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使我们领导层对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接下来由校长亲自组织,对实施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另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和考察,使我们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动力的教师在实施中就会进行大胆的尝试,这为有效地开展活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问题四:学生兴趣有待提高
农村孩子不同于城镇的学生,他们习惯于一种孩童式的生活,整天无忧无虑奔走于学校和家庭这两点一线,很少会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因此,课程刚实施时,学生参与的兴趣不浓,主动性差。再来看看我们的家长,整天忙于赚钱,很少会去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业,更不用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他们认为:这是我们一群大人领着孩子办家家呢!没什么用处。不用说在实际行动上来支持他们的孩子,就是在精神上支持孩子参与的想法也很少有。为此,笔者认为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前,我们有必须对社区内的学生家长进行一番调查,来了解一下他们对“竹文化”内涵的理解,了解一下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中国竹文化论文

中国竹文化论文

中国竹文化论文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赋存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的国家,被英国学者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家”。

在“中国十大竹乡”和主要竹产地,竹资源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具有重大影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竹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竹文化论文篇1谈中国竹艺术符号圈的构成及其文化内涵摘要:中国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竹类植物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也是开发和利用竹制竹类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竹子类型分布比较广泛、类品种类繁多,素来有“竹的故乡”之称。

因为竹子有节,节节挺拔,四季常绿,所以竹能荷载多种文化艺术符号内涵,并且呈现多样性状态。

“符号圈”是尤里・洛特曼所构想的文化空间概念。

先有符号形成文本,文本随后形成文化,最后文化整合成为符号圈。

因此对竹艺术符号的研究能深入挖掘此符号圈内所蕴含的文化运动、艺术活动特征,对进一步探究竹艺术符号圈的多样性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竹艺术符号;符号圈;文化内涵提起竹,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与竹子有关的文字、器物、艺术等。

中国是竹的故乡,全世界有100属1000多种竹子,而我国就有37属约500多种,竹类竹制资源极其多样和富饶,在养竹用竹等各方面的历史较为深远。

一首古老民歌《弹歌》中唱到过:“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从歌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使用竹子来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这些武器被用在娱乐、捕猎或战争中的频率很高。

人类的艺术文化生活离不开竹子,长久以来都涵盖在我们各个民族的普通生活之中。

竹是我国世代相传的文化艺术符号,对竹艺术符号圈进行研究能深入挖掘竹所蕴含的文化特征。

一、中国竹艺术符号圈的构成符号具有表达、传播和交流的功能,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符号的构建过程,人类使用符号去创造文化,发展艺术。

符号遍布于人类的各类艺术文化生活之中,换句话说人的生活中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

符号从来都没有孤立存在,它相依相伴于符号圈系统中,不会分离。

中国竹文化较好的论文

中国竹文化较好的论文

中国竹文化较好的论文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

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中国传统竹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竹文化较好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竹文化较好的论文篇1浅谈华夏竹文化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

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很多文人都是以竹做题、作喻、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恐怕竹子占据重要一席。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是竹的故乡,全世界有100属1000多种竹子,而我国有37属约500种,不仅竹类竹质资源丰富,而且养竹用竹历史也一样悠久。

安吉竹海四川蜀南竹海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

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的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着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竹与文字竹与中国文字结缘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1954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号。

在甲骨文金文中也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竹有关的文字。

竹文化的论文范文

竹文化的论文范文

竹文化的论文范文摘要: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本论文从竹的起源、种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竹文化对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竹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竹文化、传统文化、竹的起源、竹的种类、竹的特点、竹的应用1.引言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竹子作为中国特有的植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被誉为“中国的国花”。

本论文将从竹的起源、种类、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竹文化对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并探讨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2.竹的起源与种类竹是一种木本植物,属于禾本科植物,与草有着密切的关系。

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几亿年前的地质时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生物。

目前已经发现的竹子种类有上千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东南亚和拉美地区。

在中国,常见的竹子主要有箬竹、黄竹、毛竹、水竹等。

3.竹的特点竹子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生长快速、寿命长、环保可再生等。

竹子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有的品种每天可以长出几厘米的高度。

而且竹子的寿命也很长,有的品种可以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此外,竹子也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资源,其生长期短,可有效减缓森林资源的消耗。

4.竹的应用竹子在中国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建筑、工艺美术、日常用品还是医药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地位。

在建筑方面,竹子被广泛应用于竹楼、竹桥、竹亭等建筑物的搭建。

在工艺美术方面,竹子可以制作成篮子、扇子、餐具、笔筒等器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此外,竹子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5.竹文化对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性竹文化对于中国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竹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体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竹文化浅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从古到今,彝族是一个崇拜竹和喜爱竹的民族。

从物质生产活动到文化娱乐以及宗教活动都离不开竹。

因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彝族竹文化。

•一、彝族宗教中的竹方文化
•彝族人崇拜竹,他们对竹的崇拜程度仅次于祖先崇拜。

•由于有了竹崇拜的存在,因而,彝族人的宗教活动中处处充满着竹的影子。

•彝族人最为隆重和神圣的安灵、送灵活动就是与竹密切相关的。

彝族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三个灵魂。

平时这三个灵魂都附于人身之中,但当人死后,其中一个由毕摩念指路经,送到死者的祖先居住地去了;一个始终守护在其坟墓上;还有一个在人间游荡,其子女必须及时请毕摩安灵,扎制灵牌挂在家中供奉,否则会导致其子女或亲属生病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因此,当父母去世后,其子女一般都要及时为父母安灵,并在时机成熟时再清毕摩做道场即超度亡灵。

安灵时,首先选择一个好日子,带上燕麦糌粑、鸡蛋和酒,到竹林里去,选择一株伸展、无断头、虫蛀现象的黄竹,将糌粑、鸡蛋、酒祭竹后连根拔回家中,请毕摩先用一根大约直径2厘米,长约16厘米的木头,在一端用刀劈开约3厘米长的缝,然后从山上拔来的黄竹根部切下一点竹根插入木头缝中,然后用10月羊毛(彝族的羊子一年剪3次毛,即每年阴历的3、7、10月各剪一次,彝语称10月羊毛为…沙甘‟)线缠捆在一起,男性缠绕9转,女性缠绕7转,再用新土白布包扎好,表示衣裤。

至此灵已做好了。

然后将灵插在一个新编的约40厘米宽,50厘米长的竹篱笆上,挂在家中供奉。

整个安灵程序就进行完了。

彝语称灵为“玛堵”,安灵为“玛堵合”。

“玛”就是彝语的“竹”。

此外,彝族子女在请毕摩为他们的父母举行超度亡灵的宗教仪式时,要设一个灵堂,此时,其父母的灵牌从家中移入灵堂内,毕摩坐在灵堂内念经送灵。

这个灵堂也用竹篱笆围盖。

并且对所用篱笆有严格的要求,即围灵堂的篱笆必须是新编的,盖灵堂用的篱笆必须用彝族制作披毡用的、特殊制作的一种竹席。

彝语称之为“束绨”,其构造是由竹篾和牛皮筋编织而成的。

由此可见,在彝族的安灵、送灵活动中到处都离不开竹。

•二、竹制乐器
•彝族的乐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竹子做成,如:大笛、口弦等。

•大笛,彝语称之为“丹具尔”,意为大笛。

一般用50厘米长的竹管制作而成,竹管的正面只开4个音孔,4个音孔之间大概相距6厘米,吹笛子时用左右手的食指和无名指来调整音节。

笛管内不塞任何物品,吹奏时只要把笛管上端的前沿顶着上门牙,就可以吹出低沉豪迈而又优美动听的曲调来。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而又古老的乐器,制作和吹奏的人都较少,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这种笛子就很少流传了
•长期以来在彝族地区一直都流行竹制和铜制两种口弦。

据彝族民间传说,竹制口弦的历史比铜制口弦的历史长久。

竹制口弦是由不同数量的簧片组成的,簧片形如短剑,一般约10厘米长,1厘米宽;在簧片中间剜切一形如鸡舌的簧舌,簧舌的长短宽厚的不同,所发出来的音的高低也不一样。

彝族的竹制口弦一般有三种,即由一个簧片制成的口弦,彝民称之为“箩毕”,由两个簧片组成的则称为“尼信合贺”,由三个簧片组成的称为“琐信合贺”。

在彝族地区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谈口弦。

•三、竹制酒具。

• 1.杆杆酒
•在解放前,彝民经常喝杆杆酒,其制作方法是把包谷或者苦荞蒸熟并且合上酒曲
后装入坛中封闭,等到可以饮用时启封,向坛中倒入适量的水后将竹杆插入坛内要清除干净。

吸管的长短要依坛子的大小来决定,1米左右的较多,少数有2米长的,这种竹吸管是用于插入大坛中的,为便于吸饮,彝民将这种吸管制成弯形,彝语称之为“哺哦”
意为弯形吸管。

一个坛内可以只插一根吸管,大家轮流吸饮,也可以即可吸饮了。

这种吸管一般用手拇指粗细的竹管制作,管内的竹节要打通,竹隔膜也同时插入两三根吸管,多人同时吸饮。

坛中无水时可以再加水,直到味淡为止。

解放后,由于啤酒、白酒大量上市,所以现在喝杆杆酒的人不多了。

• 2.竹酒杯
•据调查,解放前在九龙彝族地区曾经使用过竹制酒杯。

这种酒杯平时不常用,主要在举行大型的红白喜事仪式时,由于客人特别多,一般的酒杯不够用的时候才用上这种竹制酒杯。

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这种酒杯一般用直径4厘米左右,约15厘米长的竹管制作,每个杯子都必须保留一个完美无缺的竹节作为杯底,也就是说,无论一根竹竿有多长,一节竹竿只能做一个杯子,多余的部分就锯掉了。

此外,竹酒杯必须用刚从山上砍来的竹子制作,竹杯口成斜形,即一面高,一面低,这样制作的目的是喝酒时避免杯口碰到鼻尖,竹管内的隔膜要清除干净,杯口也要打磨光滑。

由于这种杯子制作方法简单,就地取材,所以作为应急之用后不再保存了,一旦需要时再临时制作。

总之,竹制酒杯既适用又方便
四、竹制生产工具
彝族的许多生产工具也是用竹制作的,例如竹制扁担、背篼、撮箕、筛子、簸箕等,其样式和制作方法与普通的竹制生产工具基本相同,其中有一种具有彝族特色的生产工具“卡栝”。

彝族称与他们的生产活动非常密切的一种竹制背篼为“卡栝”。

这种背篼是用竹篾片编织而成的,它与普通的竹制背篼一样底窄口宽,有大有小。

但是这种背篼具有许多与普通背篼不同的特点。

一是这种背篼的编织方法与普通背篼的编织方法不同,即在编织材料方面普通背篼是用篾签丝编织的,“卡栝”是用竹篾片编织的;在编织技术方面也有所区别,即“卡栝”的编织方法是,以三片篾片为一股,采用多股篾片交错的编织方法。

因此,这种背篼留有许多有规则的四角眼,这也是它与普通背篼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是在使用功能上也与普通背篼有区别,例如由于没有留眼,所以普通背篼既可以用来背运玉米包、马铃薯等,又可以用来背运大米、黄豆等粮食;而彝族的竹背篼就由于留有许多眼,所以不能用来背运大米、黄豆等粮食。

除了彝族地区外,在其他地区很少看到有人编织和使用这种背篼。

但是近几年来,发现生活在大渡河流域的部分藏族也会编织和使用这种背篼,而且背篼的编织技艺和形状也完全一样。

这也许是在历史上这部分藏族与彝族有一定的渊源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