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7月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D)
A.1775年B.1757年C.1755年D.1750年
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 C )
A.伊安篇B.斐多篇C.大希庇阿斯篇D.会饮篇
3.“隐秀”说的提出者是( D)
A.钟嵘B.陆机C.司空图D.刘勰
4.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B )
A.自然物质层B.心理意识层C.知觉表象层D.社会历史层
5.德育主要依据的是( A )
A.现实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B.理想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
C.现实的原则和情感的尺度D.理想的原则和社会的尺度
6.以下陈述不属于
...席勒所作出的是( A)
A.“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B.“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规律。
”C.“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
”
D.“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
7.以下不属于
...大力倡导美感的非功利性的美学家是( C)
A.康德B.王国维C.蔡元培D.柏拉图
8.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B)
A.精神关系B.认识关系C.信仰关系D.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9.被比作“水中盐、蜜中花”的美感心理要素是( B)
A.通感B.理解C.想象D.情感
10.曾指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的美学家是( D )
A.朱光潜B.李泽厚C.蔡仪D.宗白华
11.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将“意境”范畴发展为“境界”的美学家是( A )
A.王国维B.吕荧C.严羽D.蔡元培
12.曾以典型的“无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 D )
A.雨果B.马拉美C.庞德D.梅里美
13.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创造( C)
A.有意境的世界B.有意象的世界C.有意境的意象世界D.有意象的意境世界14.当人心境压抑时,去观看喜剧表演,用笑来冲淡郁闷,从而保持情绪的稳定,这是艺术的( B ) A.社会干预功能B.心理平衡功能C.道德教育功能D.娱乐消遣功能
15.艺术意象是一种( B )
A.虚拟的存在B.客观的物质存在C.精神的存在D.物质—精神存在16.决定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是( A )
A.意象B.意境C.表象D.内容
17.以下不属于
...艺术品的基本特征的是( A )
A.自律性B.他律性C.形式符号性D.开放性
18.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 C)
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
19.将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归结为艺术家直觉创造的美学家是( C )
A.弗洛伊德B.荣格C.海德格尔D.克罗齐
20.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B )
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
21.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生产是( B )
A.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B.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C.物质—生产的重要形式D.理性生产的重要形式22.曾将天才区分为“自然天才”和“造就天才”的理论家是( D )
A.胡塞尔B.科林伍德C.莫扎特D.艾迪生
23.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 C )
A.艺术想象B.艺术技巧C.艺术敏感D.艺术灵感
2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 B)
A.阿恩海姆B.弗洛伊德C.柏格森D.荣格
25.维特根斯坦是以下哪个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D)
A.实验美学B.格式塔美学C.接受美学D.分析美学
26.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的意象是( C )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
27.提出美是人生“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的美学家是( B )
A.梁启超B.叔本华C.蔡元培D.尼采
28.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 C )
A.抽象B.喻象C.兴象D.仿象
29.以下不属于
...实验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D)
A.观察法B.思辩法C.内省法D.核对法
30.美感的起点是( C )
A.感受B.体验C.知觉D.品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倡“快乐说”的理论家是( AD)
A.格兰特·艾伦B.托马斯·阿奎那C.斯宾塞D.亨利·马歇尔E.席勒
32.狄德罗曾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谓的“关系”不包括
...( DE)
A.一事物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关系B.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人与自我的关系E.事物与人的关系
33.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 DE )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B.数是宇宙的本源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
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34.作为审美关系主体的人,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本质属性( BCDE )
A.自然性B.物质性C.社会性D.精神性E.历史性35.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喜剧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ABCD)
A.突然荣耀说B.乖讹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E.游戏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4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3分,共14分)36.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37.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和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38.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2分)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2分)
39.无我之境:(1)无我之境是王国维所区分的意境的主要类型之一。
(1分)(2)它是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
藏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2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共20分)
40.简述审美活动中会产生通感现象的原因。
答:首先,我们感受客观现实的美,不是从某一种器官出发,而是从人的整体出发。
我们在欣赏美时,差不多所有的感官都调动了起来。
其次,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欣赏美,一种感觉器官不够用,常常需要借助其他器官的帮助和补充。
再次,美感有时还借助于调动联想或想象的心理活动,由一种感觉器官过渡或扩大到另一种感觉器官。
最后,各种感觉器官的交互作用,常常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
41.简述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原因。
答:1现当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对艺术的态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抛弃了传统的美学原则,艺术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2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行定义的做法。
42.简述美育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途径。
答:(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
(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题14分,共26分)
43.从矛盾统一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美感欣赏活动的深层心理特征。
答:1、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美感欣赏就是通过生理上的感觉器官来与客观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并对客观现实作出审美的评价,是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构成的。
2、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一
美感欣赏是一种个人的活动:最富个性色彩。
但它同时也是社会性的表现.正是个性与社会性在内心结构中的矛盾统一,使审美欣赏既是同中有异,富有个性色彩,又是异中有同,具有共同的社会标准。
3、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
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是感性的、具体的,这就是具象性。
但审美欣赏又并非完全具象,在具象性当中,总是融贯着抽象性。
4、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审美欣赏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又常以不自觉的形式出现。
创作中,“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欣赏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5、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
审美一方面超出了个人狭隘的功利打算和利害感,不具备任何实际的物质利益和功利性,但它又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使人超出庸俗个人主义的范围,从而达到把人提高到符合社会前进利益的广义的功利目的。
44.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二者的关系如何?
答:(1) “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 “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
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
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 “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恻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 “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 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