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学术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总结探索时期---宋金元
(1)学术特点:学派涌现、专科体系相继确立、中医药理论突破阶段。 (2)代表医著:
①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②开创脏腑论治先河——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3)“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 ①刘完素(河间)——寒凉派(观点: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 能生火)。 ②李杲(东垣)——补土派(观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③张从正(子和)——攻邪派(观点: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④朱震亨(丹溪)——养阴派(观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4)开创免疫学先河,达到古代法医学顶峰——人痘术、宋慈《洗 冤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人 体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 二是认为人 与环境之间 有密切的联 系.
整辨 体证 观论 念治
中医临床诊断治疗 疾病的思维方法和 过程。通过四诊收 集患者的病史、症 状等临床资料,根 据中医理论进行综 合分析,分辨出证 候,并拟定治疗方 法。也包括中医理 论贯穿在预防与养 生实践中的过程.
综合汇通、深化发展阶段 ---明清
(1)学术特点——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提出新学说;“温病学派”形 成。 (2)代表医著: ①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的归纳——大批集成性著 作产生,如《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 ②药物学研究成就辉煌——李时珍《本草纲目》。 ③确立“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论;总结命门学说。 ④“温病学派”形成——“温病四大医家”。 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提出“异气说”。 清代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创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清代薛生白——著《湿热病篇》,提出湿热病的因、机、证、治。 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纲领。 ⑤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纠正古书解剖错误,创瘀血致病理论。
整体观念
• 1 概念:中医学把对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的认识称之为整体观念。
•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人体结构的整体性五脏为中心
• 经络为联系
心、小肠、舌、脉 肝、胆、目、筋 脾、胃、口、肉 肺、大肠、鼻、皮 肾、膀胱、耳、二阴、骨相互连通,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 生理——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维持协调平衡。 病理——相互影响、传变(局部整体关联)。 诊断——察外知内。 防治——形神共养,整体调节。
系统化、多元化、理性化阶段——近代和现代
(1)学术特点——继续集古代医学之大成;中西汇通;中医基础 理论的研究。 (2)代表医著:
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朱沛文《中西脏腑图象合纂》、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当前,中医学术蓬勃发展,围绕着中医学基础理论,如中医学 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理论、气血 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理论、防治原则等内容采用 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 要成果。
过程中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奠定 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辨证方式——六经辨证。记载了113方。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式——脏腑辨证。记载了40多种疾病, 262首方剂。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记载了中药
的分类方法、药性理论、配伍理论、功能主治等。如麻黄平喘、常 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芩清热、 雷丸杀虫等。
实用经验发展时期---魏晋隋唐时期
(1)学术特点——临床各科蓬勃发展;分支学科日趋成熟;融合 国外的医学知识,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 (2)代表医著:
①最早的脉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 ②最早的经络针灸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③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的产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④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3)融合印度、波斯等国Baidu Nhomakorabea医学知识,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
英国科学家培根认为医学的任务是“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和延长 寿命。”
中国古代定义为“医乃仁术” 现代基本定义为:“医学是诊断、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技艺和 科学。” 辞海定义为“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 系。”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 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 是哲理与医理的统一。 哲理:气 阴阳 五行 医理: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5个阶段)
• 学术体系形成时期(先秦——秦汉) • 实用经验发展时期(晋 唐 时 期) • 理论总结探索时期(宋金元 时 期) • 综合汇通、深化发展阶段(明清时期) • 系统化、多元化、理性化阶段(近现代)
琐罗亚斯特
赫拉克利特
柏拉图
• 教学目的: 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学术特点
以及学习这门课的意义。 • 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 形成与发展 学术特点 • 教学重点:
基本概念 形成与发展 学术特点 • 教学难点:学术特点
基本概念
•医学
什么是医学?
中世纪的阿维森纳的定义:“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 康丧失后恢复健康的技艺。”
学术体系形成时期---先秦、秦汉
标志:四部经典著作的出现,明确标志了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建立。
➢《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许多内容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
➢《难经》—— 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未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后世流传
理论体系:理法方药
经验体系:方药体系(方证效应和药证效应) 可通约性 银翘散治感冒 青蒿治疟 麻黄平喘
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的关系: 是民族性的理论形式与普遍性的实践内容的统一。
伪科学之争-----现代科学主义与还原论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
阴阳五行 气血津液 经络 病因 病机 防治原则 养生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