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化鉴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3 生理生化特征测定

2.2.4.

3.1 生长温度测定

将待测菌株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置于10 ℃、15 ℃、40 ℃、45 ℃、50 ℃、55 ℃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每隔12 h观察菌株的生长情况,确定菌株生长的最低及最高温度。

2.2.4.

3.2 需氧性测定和运动性测定

将待测菌株活化24 h后,穿刺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30±1℃培养,3 d后观察生长状况。

2.2.4.

3.3 pH 5.7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观察

取营养肉汤中培养的菌株接种在液体基础培养基(葡萄糖0.5 g、MgSO4·7H2O 0.02 g、NaC1 0.02 g、K2HPO4 0.02 g、CaSO4 0.01 g、酵母浸膏1.0 g、蒸馏水100 g)试管中,30±1 ℃培养1~7 d,观察菌株生长状况。

2.2.4.

3.4 耐盐性试验

采用PB培养基,分别加入2%、5%、7%、l0%的NaC1。取幼龄菌种接种培养,30±1 ℃培养7 d,在第3 d、第7 d各观察一次,设未接菌的空白对照。

2.2.4.

3.5 接触酶试验

将待测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斜面上30±1 ℃培养24 h,滴入3%的H2O2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2.2.4.

3.6 脲酶试验

将待测菌株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斜面上,在第3 d和第7 d进行脲酶试验的测定。方法参照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91]。

2.2.4.

3.7 淀粉水解

将培养基(肉汁胨中加0.2%的可溶性淀粉)倒成平板,倒置过夜后,接种新鲜菌种,30±1℃培养,待形成明显菌落后滴加卢哥氏碘液,观察菌落四周颜色变化。

2.2.4.

3.8 明胶液化

培养基:蛋白胨0.5 g、明胶10 g、蒸馏水100 mL、pH 7.2~7.4。

取斜面培养18~24 h菌体穿刺接种,并设未接种的空白对照,置于20±1 ℃培养箱中培养,第2、7、10、14和30 d观察明胶液化情况。

2.2.4.

3.9 糖、醇类发酵

培养基(NH4)2HPO4 1 g、MgSO4 0.2 g、KCl 0.2 g、酵母膏0.2 g、葡萄糖10 g、琼脂6 g、溴甲酚紫微量、蒸馏水1000 mL、pH 7.0~7.2)中分别加入L-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醇代替葡萄糖。将斜面培养的幼龄菌株穿刺接种于上述培养基,30±1 ℃培养5 d,第1、3、5 d观察培养基显色情况,如指示剂变黄,表示产酸,为阳性;不变或变蓝(紫)色为阴性。

2.2.4.

3.10 V-P试验

于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 g、葡萄糖0.5 g、NaCl 0.5 g、蒸馏水100 mL、pH 7.0~7.2)中接种待测菌株,2 d后取出培养液和40% NaOH等量混合,加入少许肌酸,猛烈振荡,3 min后观察培养液颜色。

2.2.4.

3.11 M.R试验(甲基红试验)

将待测菌种接种于培养基(蛋白胨0.5 g、葡萄糖0.5 g、NaCl 0.5 g、蒸馏水100 mL,pH 7.0~7.2)中,30±1 ℃培养6 d,在培养液中加入一滴甲基红试剂观察培养液显色情况。

2.2.4.

3.12 硝酸盐还原试验

将待测菌株接种于硝酸盐液体培养基(肉汁胨培养基1000 mL、KNO3 1 g、pH 7.0~7.6),以不接种作对照,培养2 d后取干净的空试管倒入少许培养液,各滴1滴A液(对氨基苯磺酸0.5 g,10%稀醋酸150 mL)及B液(a-萘胺0.1%、蒸馏水20 mL、10%稀醋酸150 mL),在对照管中同样加入A、B液各1滴,观察培养液的颜色。

2.2.4.

3.13 溶菌酶试验

将待测菌株接种于含有0.001%溶菌酶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放入37±1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长出。

2.2.4.

3.14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采用西蒙斯(Simmons)氏柠檬酸盐培养基(NaCl 5 g、MgSO4·7H2O 0.2 g、(NH4)H2PO4 1 g、K2HPO4·3H2O 1 g、柠檬酸钠2 g、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10 mL、琼脂12 g、蒸馏水990 mL)斜面接种并设空白对照。30±1 ℃培养7 d,观察培养基显色情况。

2.2.4.

3.15 吲哚反应

培养基:1%胰胨水溶液,调pH为7.2~7.6,分装1/3~1/4试管,115 ℃灭

菌30 min。

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8 g,95%乙醇760 mL,浓HCl 160 mL。

培养1、2、4、7 d的培养液,沿管壁缓缓加入3~5 mm高的试剂于培养液表面,在液层界面出现红色,即为阳性反应。如颜色不明显,可加4~5滴乙醚至培养液,摇动,使乙醚分散于液体中,将培养液静置片刻,待乙醚浮至液面后再加吲哚试剂,如培养液中有吲哚时,吲哚可被提取在乙醚层中,浓缩的吲哚和试剂反应,则颜色明显。

2.2.4.

3.16 丙二酸盐的利用

将待测菌株接种于丙二酸盐培养基(丙二酸钠3 g、K2HPO4 0.6 g、NaCl 2 g、溴百里酚蓝(溶于蒸馏水)0.025 g、酵母膏1 g、(NH4)2SO4 2 g、KH2PO4 0.4 g、蒸馏水1000 mL、pH 7.0~7.4),培养1~2 d后,培养液由绿变蓝者为阳性;培养基不变色为阴性。

2.2.4.

3.17 卵磷脂酶

培养基:无菌条件下取卵黄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摇匀后,取10 mL上述悬液加入到融化的,约50~55 ℃的200 mL肉汁胨琼脂中,混合均匀后倒入培养皿内。

将待测菌株点接在上述平板上,室温培养18~24 h观察,如菌落四周和下面有不透明的区出现,表示卵磷脂分解生成脂肪,说明有卵磷脂酶产生。

2.2.4.

3.18 酪氨酸水解

将L-酪氨酸0.5 g悬浮于10 mL蒸馏水中,灭菌后与100 mL无菌的营养肉汤琼脂混合,倒平板。将待测菌株点接于平板上,30±1 ℃培养7~14 d,观察菌落周围是否有透明圈出现。

2.2.4.

3.19 H2S产生试验

将大肠杆菌(阳性对照)、待测菌株穿刺接入醋酸铅培养基中,于30±1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观察是否有黑色小点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