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2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2.07试论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谢华伟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施工经验,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要点、技术结构以及施工要点,以达到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工程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凝土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在选择原材料的过程中首先确保了质量的可靠性,最终制成性能较高的混凝土,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生产中。
在配置高性能混凝土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选择质量优越的水泥以及集料之外,还需要采用低水胶比这一技术措施,并且在其中加入足够的矿物细掺料以及外加剂等原料。
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就是耐久性较好,而不是以其强度为优先的。
如果一味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会影响到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
除此之外,选择低水胶比,并且加入矿物细掺料以及外加剂这些原料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想要混凝土的性能都达到最高是不可能的,其基本性能主要包括:硬化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以及塑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此外人们有时候还会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这也是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必须采取的措施。
2高性能混凝土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2.1基于项目工程的各项使用功能以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混凝土的性能应该具有一定的目标性。
例如对于露天的混凝土水池来说,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混凝土应该具有良好抗冻性能,而对于室内游泳池来说,就不需要强调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了;再比如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处于有一定的水位升降的环境中,在设计时就要求混凝土应该具有良好的抵抗碱-骨料反应这一性能,而对于干燥的环境,就不需要要求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抵抗碱-骨料反应性能了。
2.2在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低水胶比,将水泥的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的降低温升,进一步提高硬化混凝土具有的稳定性,避免其出现收缩裂缝的现象。
2.3在添加矿物细掺料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替代水泥,而是应该按照实际需求对矿物细掺料的品种进行精细的选择,确定掺加的具体用量。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变化、湿度、化学物质的侵蚀等,混凝土结构容易发生损坏和腐蚀,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耐久性混凝土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研究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探讨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研究方法1. 材料选取:选择常用的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等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计:通过对不同组合比例的混凝土进行试验,分析不同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3.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比,总结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四、研究结果1. 材料特性:通过实验发现,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裂缝和渗透问题。
2. 施工技术:采用适当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
五、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渗透性和裂缝。
2.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3.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应增加防水层和抗渗设施,以防止水分侵蚀。
六、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和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2. 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养护措施,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监测。
3.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和保养,及时处理损坏和裂缝问题,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七、研究创新点本研究通过对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点:1. 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结构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结构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分析一、引言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Self-Compacting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SCHPC)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它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良好的流动性,广泛用于建筑结构领域。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耐久性能以及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结构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1. 流动性: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完全填充模板或者钢筋间的空隙,可以在浇筁过程中自然地蔓延和填充。
2. 抗渗性和耐久性: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氯盐等有害物质的侵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3. 抗压强度: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可以满足大跨度、大跨度建筑结构的强度要求。
4. 抗裂性: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可以有效地抵抗温度荷载、收缩裂缝等因素的影响。
1. 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可以用于高层建筑的柱、梁、楼板等主要承重构件的浇筑,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
2. 桥梁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可以用于桥梁的桥墩、桥面板等重要构件的浇筑,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
3. 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可以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剪力墙等关键构件的浇筑,提高结构的抗风压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1.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组分设计与优化:研究者通过对掺合料、水灰比、外加剂等组分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
2.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研究者通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渗性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为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3.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研究:研究者通过对混凝土的拌合、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保障。
混凝土耐久性

混凝土和砂浆制作采用强制式小型搅拌机拌合,为保证纤维均匀分布,采用了先干拌后湿拌的拌合工艺。
混凝土的工作性依据GB/T50081-2002进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折强度的试验依据GB/T50082-2002进展,其中抗压和劈裂抗拉试件尺寸150 mm ×150 mm ×150 mm,抗折强度试件尺寸100 mm×100 mm ×400 mm;砂浆抗裂性试验依据CECS38:2004的方法进展;保水性试验参照德国瓦克公司提供的方法进展;抗渗性试验参照DL-T5150-2001的方法进展;弯曲韧性试验依据ASTM-1089和CECS13:1989的方法进展;抗冲击试验采用美国ACI544委员会提出的方法进展,抗冲击试件尺寸为?150 mm ×60 mm。
试件在振动台上振动成型,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 d后进展性能测试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近百年来,混凝土强度不断的提高成为它主要的开展趋势。
兴旺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
有些远见卓识的专家考虑到某些工程的需要,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也提出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5年,在很多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根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展设计,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内部孔隙构造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
基于上述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成为我国近期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开展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的核心是保证耐久性。
耐久性对工程量浩大的混凝土工程来说意义非常重要,假设耐久性缺乏,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
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混凝土根底设施工程总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约为3千亿美元。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地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
针对不同用途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其中,建筑业是发展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掀起了一阵发展狂潮,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不可否认,相比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建筑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除了政策上的原因,建筑业本身技术及其建筑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都是重要的原因,高性能混凝土就是建筑材料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例子之一。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新型高技术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
一、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1、应控制适宜的真空度。
真空度高,可增加脱水速度和脱水量,但对设备的要求也提高,而且密封性要求也高,因此采用过高的真空度是不经济的。
真空度过低,产生的负压不足以克服新拌混凝土内的剪应力,使吸水和排除空气的能力降低,作业时间加长。
一般来说,真空度可控制在0.05-0.07mpa。
新浇筑混凝土的厚度越大,选择的真空度也应适当增加。
切实做好吸盘四周的密封,以保证达到足够的真空度。
2、真空作业时,开始应采用较低的真空度,以防止开始的高真空度导致新拌混凝土表层过早先密实,而使混凝土表层的排水通道不畅,影响整体混凝土的脱水。
真空吸水作业时间与采用的真空度、环境温度、混凝土的配合比及要求的脱水量有关。
另外,由于不同品种水泥及不同水泥用量拌制的混凝土保水性不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因影响排水速度而影响真空吸水时间。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高性能混凝土 外加剂 .
2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 剂的要求 . 1 高性 能混凝 土外 加剂 是制 备 高性 能混凝 土 的关 键 。它应 当具 备 明显提高混凝 土耐久性 ,质 量稳定且 与水泥 之间有 良 的相容性 等特 好
主要有胺基 磺酸减 水剂和 聚羧 酸减水 剂等 。最常用 的为聚羧酸减
工要 点 分 析 。
关键词 :高性 能混凝土 ;外加剂 ;施工要点 ;
1 .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要配制高性 能混凝 土 ,满 足耐久性 和其它各种 性能 ,必须 从以下
三个方面去做 。
的原材料 。现将各种组 份的情况 简单逐一介绍 。
( ) 水组 份 : 减 水 组份 为 混凝 土减 水剂 。减 水剂 按一般 划 1 减 分 ,可分为 以下 三类 : 1 ) 普通减 水剂 ,减水 率 >5 ( 等品>8 ) % 一 % 主要有木质 素磺 酸盐类 、多元 醇类和腐植 酸类等 。最常用 的为木 质素磺酸钙 ( 简称 木钙 )、木钠等 。
及 混凝土 的匀质性 、工作性 能、力学性 能 、耐 久性 、体 积稳定性 和有 a 有害物质含 量很低 。这是 由其分 子结构和合成工艺所决定 的。
害物质的限定 ( 对应分项加 以说 明 )
表1 高性 能混凝土外加剂 的性能
序号 l 项 目 水泥净浆流动度,m 指标 ≥2 0 4 备注
化不大 )
2 3
4
5
硫酸钠含量,% 氯离子含量,%
碱含量,( 0 0 6 8 2 )% №2 t. 5 K 0
减水率,%
≤1. O0 ≤02 .
≤1 . 00
≥2 O
c 对新拌混 凝土性 能的影 响 ,主要 体现在 略有引气 ( 气量在2 含 % 左右 );有所 缓凝 ( 、终凝 时 间有所延 长 );增 强效果 显著 ( 8 初 2d
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2)

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一、前言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通过使用特殊的混凝土和模板系统,可以实现高强度、高耐久性和高性能的建筑结构。
这篇文章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强度:该工法使用的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高耐久性,能够满足大跨度、高层建筑结构的需求。
2. 节约材料:使用永久模板可以减少木材和钢材的使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施工效率高:永久模板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和施工周期,节省成本。
4. 环保可持续:由于减少了对木材和钢材的需求,能够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势。
三、适应范围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主要适用于大跨度、高层建筑结构,如桥梁、高楼大厦、体育场馆等。
由于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高耐久性,能够满足对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四、工艺原理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原理:1. 混凝土材料:采用特殊的超高强度混凝土材料,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2. 模板系统:采用永久模板系统,可以减少工程施工中对临时模板的使用,提高施工效率。
3. 施工操作:采用高效的施工操作方式,如浇筑、振捣等,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五、施工工艺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包括以下施工阶段:1. 永久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场地上安装永久模板系统,包括底板、墙板和顶板。
2. 钢筋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系统内部安装钢筋,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混凝土浇筑:使用特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将其从顶部或侧面倒入模板中,通过振捣来确保混凝土充实。
4. 养护: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六、劳动组织超高性能混凝土永久模板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的劳动组织安排,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分析在现代建筑领域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出色的强度和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耐久性不足可能导致结构性能下降、安全性降低以及维修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深入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结构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能够保持其预定功能和安全性的能力。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混凝土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
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抗渗性等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耐久性。
如果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原材料质量不佳,比如水泥标号低、骨料含泥量高,或者水灰比控制不当,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孔隙率增大,从而使得有害介质更容易侵入,加速混凝土的劣化。
其次,钢筋的锈蚀是影响耐久性的重要原因。
在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会被破坏,导致钢筋发生锈蚀。
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会产生锈胀力,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剥落,进一步加剧钢筋的锈蚀,形成恶性循环。
环境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例如,在沿海地区,空气中的氯离子含量较高,容易渗透到混凝土内部,破坏钢筋的钝化膜,引发锈蚀。
在寒冷地区,冻融循环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降低其密实度和强度。
此外,化学腐蚀、酸雨等也会对混凝土和钢筋造成损害。
施工质量同样关乎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蜂窝、麻面等缺陷,为有害介质的侵入提供通道。
钢筋的布置和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也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等参数。
对于处于恶劣环境中的结构,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如使用耐腐蚀的钢筋、添加阻锈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
韩韶硕方0708-3 17号
摘要:介绍了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其耐久性的途径,从氯离子的扩散性、胶凝材料与集料的界面结构、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及矿物细掺料协调混凝土的膨胀与强度的发展等方面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膨胀剂,矿物细掺料
0 引言
高强混凝土[1]是指用常规的水泥、砂石作为原材料,使用常规的工艺生产配置,主要靠外加高效减水剂或同时掺加一定数量的活性矿物材料,使拌合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并在硬化后具有高强性能现代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于1964年首先在日本兴起的。
由于现代混凝土克服了以往不能预拌生产和泵送施工等问题,所以很快在世界各地推广应用。
1. 材料
1.1水泥
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泥要求质量稳定、需水量低、活性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2]。
一般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必须使用5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中热硅酸盐水泥。
C50~C55的高强混凝土采用优质砂石集料时,依托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采用425号水泥是完全可以制得的,而C60及以上的高性能混凝土采用525号水泥为宜。
1.2集料
配置高强混凝土的集料与普通混凝土的要求不同,集料本身水化热,7 d龄期时各双掺试样水化热大于对应单掺试样的水化热。
试验数据表明,低钙粉煤灰较磨细矿渣具有更好的降低水化热的效果,而高钙粉煤灰由于具有较高活性,较磨细矿渣的水化热要高;这个规律在CSA存在时及CSA与细掺料复掺情况下仍然成立。
双掺膨胀剂与细掺料不仅能降低体系总的水化热,特别是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体系的早期水化热,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升和内外温差,同时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膨胀应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混凝土的冷缩,从而形成“抗放兼施”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这对早期的水化热控制和温度裂缝控制无疑是有好处的。
2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是指混凝土建筑物在使用期间抵抗环境介质的侵蚀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丧失安全使用功能的能力。
由于环境介质的不同遭破坏的主要因素有:碳化作用、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冻融循环、延迟钙矾石形成、火灾等。
事实上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常常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结果。
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应根据其环境与条件综合分析、预防、处理。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途径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1)提高混凝土抵抗侵蚀性介质进入其内部的能力即低渗透性;2)提高混凝土结构内部主要组分在侵蚀介质作用下的稳定性即尺寸稳定性。
几乎所有耐久性问题最终均可归结为混凝土材料的渗透性和尺寸稳定性。
4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分析
4.1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破坏过程几乎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被认为是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侵蚀性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最典型的为氯离子,其在钢筋和混凝土界面的富集会导致钢筋腐蚀,因而侵蚀性氯离子的扩散系数是用来评价高性能混凝土渗透性以至耐久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试验和分析
可确认,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等掺合料均可以降低其氯离子扩散性能,其降低效果依次为:硅灰>膨胀剂>磨细矿渣>粉煤灰;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复掺膨胀剂和粉煤灰或膨胀剂和磨细矿渣可以比单掺二者之一能进一步降低高性能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能,其降低效果甚至优于单掺硅灰。
复掺膨胀剂和粉煤灰或膨胀剂和磨细矿渣的C40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低于空白C60混凝土以及单掺膨胀剂、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的C60混凝土。
由此认为,高强度的混凝土抗渗透性未必就绝对高,矿物细掺料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膨胀剂与矿物细掺料的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
复掺膨胀剂和细掺料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的机理是复掺后混凝土内部水化产物及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混凝土微观结构致密,内部微观缺陷减少,混凝土膨胀与强度协调发展。
4.2增强薄弱的浆体—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从复合材料的观点,普通素混凝土可被视为三相材料,即含有水泥浆体、骨料、浆体与骨料之间的界面过渡区这三相。
从SEM微观图像分析可得到,浆体与骨料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孔隙率随着离骨料表面的距离增大而降低,由于内泌水和影响水泥颗粒有效堆积的“墙壁”效应,新拌混凝土的骨料周围填充了水分,致使该界面区成为薄弱界面区。
硅灰的掺加显著改善了界面过渡区的微结构,因为它能减少内泌水、密实堆积在骨料表面而消除“墙壁”效应,并提供核化点防止氢氧化钙大晶体的定向生长。
与不掺硅灰的混凝土相比,界面区晶体量和孔隙率均减少,孔隙率梯度几乎消失。
界面过渡区的氢氧化钙晶体、钙钒石和孔隙数量减少,结构主要组成是密实的C-S-H凝胶,界面过渡区结构和基体的密实度相同。
界面过渡区厚度也变小。
4.3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放热
高性能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用量较高,当用于制备大体积混凝土时,其水化热问题尤为突出,所以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用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十分重要。
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中随不同品种辅助胶凝材料的掺入,其相应的水化绝对温升均明显下降,温峰出现时间均延长;当采用双掺替代时,水化绝对温升进一步下降,温峰出现时间进一步延长。
单掺时各种辅助胶凝材料水化绝对温升顺序由大到小为:空白>FA2(高钙粉煤灰)>FA1(低钙粉煤灰)>BFS(磨细矿渣)>CSA(无水硫铝酸钙膨胀剂);温峰出现时间顺序由短到长为:空白<CSA<BFS<FA1<FA2。
双掺时各种辅助胶凝材料组合水化绝对温升由大到小为:空白>CSA+FA2>CSA+BFS>CSA+FA1 ;温峰出现时间顺序由短到长为:空白<CSA+FA1<CSA+BFS<CSA+FA2。
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热发展规律,纯42.5硅酸盐水泥从水化开始(0.5 d)到水化7 d时其水化热值始终保持最高。
BFS,FA1,FA2等膨胀剂或细掺料后,各龄期水化热绝对值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水化热放热速率变化则不尽相同。
例如,加CSA后,水化放热速率加快,各龄期水化热占7 d龄期的水化热比例较纯水泥对应比值均有所提高。
相反地,加BFS,FA1,FA2后早期水化放热速率减慢,表现为在水化0.5 d和1 d时水化热占7 d龄期水化热的比例较纯水泥浆对应比值有所下降,但 2 d后赶上或超过。
双掺CSA+BFS,CSA+FA1,CSA+FA2后,各龄期水化热绝对值均有所下降,且早期(水化1 d前)下降幅度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小。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材料,耐久性及其指标,说明了高性能混凝土是对传统混凝土的重大突破,针对不同用途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要重点地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实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在节能、节料、工程经济性、劳动保护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环保型、集约型的新型材料,可称为“绿色混凝土”,它将为建设工程自动化。
参考文献:
[1]冯乃谦,丁建彤,张新华.高强混凝土—微观特征及有关耐久性问题.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M].庄青峰,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16.
[2]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