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苏科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认识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水绵,掌握观察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水绵的材料用具等。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一张春天池塘的照片,同时呈现法布尔的话“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厌倦。
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启发学生思考:池塘的水为什么会发绿?二、讲授新课(一)观察水绵【教师】藻类是地球上最早登上生命舞台的植物,我们日常所见,井水比较清澈透亮,但池塘里的水就往往混浊而带绿,甚至呈现锈色以至淡红,海水也如此,这就是有藻类植物的原因。
同学们平时看到过藻类植物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不同的淡水和海洋藻类,提问:这些藻类有根、茎、叶吗?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下面我们以水绵为例来进行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先用肉眼观察:(1)看一看:颜色?形状?有根、茎、叶吗?②摸一摸:有何感觉?【学生】观察、触摸水绵,并回答。
【教师】那我们如果想要知道水绵细胞的结构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绵。
带领学生简单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建议使用视频:【教学实验】制作并观察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教学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回顾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明确操作步骤。
【教师】下面请大家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绵。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请同学将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形态在纸上画下来。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绘图。
【教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认为自己或同组同学在操作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反思并完善实验过程。
【教师】提问:(1)显微镜下观察水绵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2)细胞呈什么形态?是怎样排列的?(3)和其他植物细胞相比显著的不同在哪里?【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10-苏科版

课题: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教学方法活动单导学、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课堂讨论法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光学显微镜观察、数码显微镜观察、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组内集体备课)引入:展示海苔,同学们吃过吗?过渡提问:海苔是由什么加工而成的?它属于哪一类植物?我们首先来认识淡水中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
活动一:问题导学,实验探究----观察水绵。
直接观察:水绵颜色、形态、触摸的感觉等。
制作临时装片并显微观察:水绵细胞形态、结构、叶绿体有无、形状、排列。
数码显微镜观察:师生共同归纳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成果展示:小组合作构建水绵细胞结构模型。
活动二:认识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展示观察其它藻类植物(衣藻、小球藻图片、海带、紫菜、发菜实物),小组讨论:几种藻类的颜色及原因?有无根茎叶分化?并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过渡: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简单又低等,对我们人类有没有什么用处呢?活动三:师生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先个别谈谈自己了解的藻类植物的用途或危害。
再自主学习多种资料(课本,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小组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赤潮水华的发生会给捕捞、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
而海洋养殖业是我们如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前段时间如东紫菜大面积减产了,让我们来看一下相关新闻(视频)。
分析紫菜减产的原因。
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养出好的紫菜,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因为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如东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一起尽自己所能,保护好海洋环境,为共建我大美如东做出贡献。
请在课后为我们的家乡特产海苔设计一份海报。
活动四:(个人二次备课)食品材料源于生活,直观展示代表植物重点观察合作展示多种藻类观察,归纳藻类植物共性特征联系生活,指导生活,多角度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

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
通过媒体展示资料"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X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学
法
2、能力目标:
(1)熟练制作装片和显微镜
(2)在比较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的异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 析
重点
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水中藻类植物》【知识与能力目标】1、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以及和人类关系。
2、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藻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让学生充分理解水中藻类植物。
探究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地思考、交流和讨论,了解水中的藻类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中藻类植物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自然界水中藻类植物,自觉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概述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水绵,掌握观察过程。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认真预习新的知识点。
【导入新课】打开课件第2页。
观察图片来思考一下水中的藻类植物自己知道多少。
【讲授新课】一、观察分析教师: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学生:海水藻类生活在海洋里,淡水藻类生活在水沟、池塘里。
教师:海水中的藻类植物海带。
学生;在海带细胞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黄素,所以海带呈现褐色。
教师:紫菜并说出其特性。
学生:在紫菜细胞的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素,所以紫菜呈现紫色。
教师:观察淡水中的藻类植物衣藻说出其特性。
学生: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绿藻,素有“绿色酵母”之称,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
教师:观察小球藻说出其特性。
学生: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
二、知识迁移教师:观察水绵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
不同点整条水绵是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没有细胞的分化,所有的细胞中叶绿体的体积比较大,呈带状,螺旋形的排列在细胞内。
教师: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学生:不知道。
教师: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阐述水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收集次料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图片、水绵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幻灯片引入】:美丽的第一初中校园。
同学们在校园一角:风景秀丽的池塘边驻足——为什么池塘里的水是绿颜色的?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水中的藻类植物【视频学习】:活动探究一:池塘中的藻类植物师:池塘中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藻类植物。
【幻灯片展示】:衣澡,小球藻等板书:一、淡水中的藻类植物衣澡——单细胞藻类师:除了这些我们眼睛看不到的藻类植物,有没有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而且很容易取到的藻类植物呢?生:水绵【幻灯片展示】:师生一起捞水绵的图片师:水绵是一种怎样的藻类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绵活动探究二:观察水绵师:如何观察水绵的外部结构?【幻灯片展示】:1、看一看:水绵的颜色、状态,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分组实验并讨论与交流结论:水绵是一种绿色丝状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有滑腻感。
师:如果想看一下水绵的内部结构,可以借助什么仪器?生:显微镜师:强调显微镜的用法,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学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
【幻灯片展示】:观察时思考的问题1、水绵是单细胞植物还是多细胞植物?2、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叶绿体有什么特点?3、显微镜下看到的水绵细胞和其他绿色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幻灯片展示】:显微镜下的水绵细胞。
【视频展示】:立体的水绵细胞。
学生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细胞有着相似的结构;不同之处是整条水绵是有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中的叶绿体形态比较大,呈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
苏科版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教后小结:
教学重点:水绵的形状结构和藻类植物的要紧特点
教学难点: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
教具:课件、植物标本(海带、紫菜等)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旧课: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通过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观看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点见到过藻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提出问题让学生摸索: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能够分为两大类:淡水藻类和海藻。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如此能够使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②观看代表植物水绵,了解水绵的形状结构特点。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结构
生殖方式及特点
藻类植物
大都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陆地上
根、茎、叶都专门发达
种子生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以诗句引入,激发爱好。
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用生活实例展开分析,表达“STS”精神。
(3)观看其它的藻类植物,总结藻类植物的一样特性。
在观看其它的藻类植物时,要兼顾对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的观看,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向学生演示衣藻或小球藻的显微结构,结合书中的图II-16了解衣藻这种单细胞藻类的结构,为后面总结藻类植物特点做好铺垫。②学生分组观看海带(褐藻)、紫菜(红藻)等大型海藻。必须让学生注意每种藻类植物的形状和颜色,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它们出现出不同颜色的缘故,然后提出“红色和褐色的藻类植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什么缘故?”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自养的概念,将知识融汇贯穿。在观看海带时,还应让学生注意观看海带上的孢子囊,教师向学生讲明在孢子囊中能够产生成熟的孢子,如此学生就比较易于明白得“藻类植物的生殖是孢子生殖,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③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向学生演示其它藻类植物的标本,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一样特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藻类植物的要紧特点。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新版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观察水绵,能够说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通过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能够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水绵,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特点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体内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二、观察水绵
三、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

第2节水中的藻类植物一、教材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引言部分总体介绍了藻类植物的主要种类和结构特点,接着采用一幅生长海藻的海滩图片,把学生带入藻类植物鲜活的生活环境中,又通过人们常见的海带和紫菜的图片,介绍藻类植物的简单结构。
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宏观上让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感性认识,也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兴趣。
“观察水绵”的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选用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进行观察,是因为水绵是一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分布较为广泛,比较容易采集,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材给出了水绵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在观察时参照。
教材最后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比较简洁的概括了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请学生收集有关“赤潮”或“水华”的资料,了解引发“赤潮”或“水华”的原因及治理办法,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2、活动一:观察水中的藻类植物【播放视频---水中的藻类植物】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信息库55页关于海带、紫菜的课外知识,思考:1、以海带紫菜为例,说说它们的宏观结构。
2、说一说藻类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3、为什么海带呈现褐色,紫菜呈现紫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再补充介绍生长在贫瘠土壤中的发菜,海水中的藻类和淡水中的藻类。
【播放视频---淡水中的藻类】,引出淡水中的水绵。
学生观看视频,自学课本P49第一二段内容,完成导学案【活动一】1、生活环境: 大多生活在中。
2、形态结构: 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等;有多细胞的,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绵:绿色丝状植物,由许多 结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组成。 水绵细胞具绿色带形、 呈螺旋 状的叶绿体, 能够进行光合作 用。
学生观看课件并在小组间展 开讨论
学生回答
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 交流 学生观看课件
教师准备好放在培养皿里的 水绵,并列出思 考题: 1、 水绵呈什么 颜色?用手
摸有什么感觉? 2、 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
胞生物? 3、 水 绵 细 胞 中 有 哪 些 结
构?有没有叶绿体?什 么形状,怎样排列?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出示课件:水绵的结构 师生共同归纳水绵的形态结 构特点 提问:水绵细胞与绿色植物细 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适时加以点评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布置 DIY 作业:上网查找 “赤 潮”和“水华”
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
用。
学生辨认海带、紫菜
学生讨论并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活动 出示养鱼缸(水已变 绿色), 同时提问:鱼缸的水为何变 绿?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 生发言 出示干燥的海带和紫菜 教师归纳总结
1
观察水绵
学 生动手实验,制作水绵临 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 尝试画出水 绵细胞结构。
教学重点 水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 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有多细 学生观察养鱼缸的水,并思
胞的,也有单细胞的。大多数
考:水为何变为绿 色?
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
等器官, 大部分藻类植物体内 学生自由发言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苏
科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举例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 说明水绵细胞与绿色 植物细胞以及藻类植物与苔藓、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2. 能力目标 (1) 熟练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2) 比较水绵与其他植物细胞的异同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知识的 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