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烂多姿,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傲视群雄的姿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众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即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之后,其中仍然展现出很强大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走过了一段灿烂而炫美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勤劳且朴实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了如繁星般璀璨夺目的文化。这些历史悠久的涵盖了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无不彰显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气势恢宏,源远流长。其博大的气势和不尽的胸怀,是其他民族所难以匹敌的。那么,倒底何谓文化?被誉为“文化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在他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进行了解释,他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总体,是一个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性的复合体。”如此来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百家争鸣”时形成的儒、道、墨、法、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学派的思想、中国的四大发明、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戏剧、传统建筑等等的都属于世代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的大发展时期。各种新兴的物质文明和外族文化形式的入侵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数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的文化形式被抛弃在现实之下。在这种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我们是否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固然,在这个日益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里,许多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被现实和历史淘汰的必然性。但是,对于经历了悠久历史洗礼而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深层的分析其所存在的历史和现实的价值所在。当然,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文化形式的众多种类与形式中,存在着由封建顽固思

想所衍化出的传统文化形式。对于这些违反自由,践踏人性的封建思想、制度的体现,我们应该毫不犹豫摒弃。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追寻和探索,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谈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所考虑到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判断。首先倒底怎样的传统文化形式在当今社会有存在下去的价值,其次那些经历了悠久历史而延存至今的传统文化又倒底存在着怎样的现实价值。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现实价值的探索,整体上可以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两个角度进行。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形式的现代价值。

所谓“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①从这一解释来看,物质文化的体现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在当今商品社会的功利主义催生出的文物的价值。这种价值大多体现在金钱的价值之上。摆脱这种看法,再来专注于其他的形式。例如,中华的饮食文化。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便会不自觉的想到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同时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这“八大菜系”也是在世界享有盛誉。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也是指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这种物质文化形式,对于我们来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其中所蕴含的价值,我想并非单纯的体现于果腹的作用上。对于这种文化形式,真正的价值或许是真实的反映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精髓。对于审美文化的探索和精通,对于天地物之间的理解和认识,延续到每一种生活现象之中,并将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来说,继承和发扬这份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在某种层次上也是继承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精髓,对于万事万物的认知与重视。

其次,“非物质文化”在现代的价值体现。

“非物质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

宗教、艺术、哲学等;第二,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第三,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②从以上的关于“非物质文化”的定义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类及形式较大范围的集中于此。

从中国的传统思想角度来看,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一场“百家争鸣”初步建立了中国接下的两千多年的主流文化和思想,其中儒家学说是这一时期思想的代表。儒家学说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之后后的董仲舒,朱熹等人的不断完善反展,加之各个朝代的大力扶持推行,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和标准。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有:性善论、仁政、礼、中庸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和而不同思想、成人之道思想、重义轻利思想等。

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的人道传统,建立了以“仁”与“礼”为基本原则的思想体系。孟子生逢战国“百家争鸣”时代,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进一步将“仁”发展为“仁政”,更加具体详细的阐释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治国的基本方法,强调一套“选才、富国、育人,立法”的方针和制度。孔子还认为一国之君管理国家,应该“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同时又要重视富国,教育民众,制定法律来管理国家。这种“仁政”思想,在当今的中国,乃至于整个世界毋庸置疑的都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其中所蕴含的治国之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能不算得上是价值连城。“民本”思想的运用对于当代中国民主自由的不断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以人民为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坚强后盾的人民大众将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力量。

儒家学说不仅在于对国家对社会的现实价值,对于每个人也是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中庸、重义轻利、成人之道等思想,对于一个人存在极大地现价值。孔子认为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在当今这个因经济发展而滋生的物欲思想不断扩张的社会里,怎样处事做人;怎样和谐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样看待金钱利益;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怎样保持一颗仁义之心。儒家的思想都给了我们一个为人处事的依据。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重道义轻利益;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真正的尽一份力,真正的实现自己的精神价值和民族气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