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爱心教育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满庄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原有地缘关系的打破使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革。加之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城镇化进程的大潮中能否得到健康成长,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质,这是整个社会应加以关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更是广大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根据我们全面的调查,我们的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他们大多数因为征地动迁搬进了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区。但因为长期在农村生活,往往行为习惯比较差,对家庭、对社会比较冷漠,在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参与合作意识较差,个人的主体性道德建构不完整,加之受在急剧变迁下社会整体比较浮躁的心态影响,造成青少年学生思想上比较混乱,角色定位模糊,品德发展的自由化和个人主义倾向较为明显,与中国传统美德发生冲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产生碰撞,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根据对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我们的教师群体完成了农业时代的“灌输式”到工业时代的“园丁式”教育方式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更多地呼唤对话与融合的教育改革方向还有明显的差距。长期

在农村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的教师团队,在教育观念的及时有效更新上往往很难较快地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内容虚泛化、教育形式说教化、教育目的功利化依旧有着很深的烙印。

根据学校对学生家长队伍的现状分析,虽然我们的学生家长绝大部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但是,同样有不少的家长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而且有25%的家长感觉心理压力大,众多的家庭更多地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家长由于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或忙于生意场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特别是部分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相对突出。

现实反复证明,对于学校的责任感教育、爱心教育、家庭教育和师德培训工作,我们不但要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应该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我们的德育工作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课题研究中的概念界定

1.爱心教育:

就是以热爱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有基点,关爱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热爱被教育者,着眼于教育对象的未来,使之成为追求真理的人的教育活动。

爱心教育包含奉献、理解、平等、责任等要素。

奉献,就是教育者把全部的心智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被教育者;

理解,是双向的关系,是换位的体谅,包含学校和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关联;

平等,是对人的基本尊重,是使教育成功的基础;

责任,对教育者而言是民族、时代的使命,对被教育者来说是其成为现代化的社会公民的前提和出发点,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

2.和谐校园:

和谐,和睦、团结、协调。和谐校园就是学校各种关系得到协调,呈现出和睦、有序、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从范围对象看,应包括人与自然(学校、社会的环境)的和谐、人与人(领导和教职工、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和谐;从内容看,包括生活和谐、学习和谐和心理和谐。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

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上理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明确了研究方向。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等)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因此学校的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要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交往。

5.学生素质结构观(罗伯特·加涅)(R.M.Gagne)本理论认为,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素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的素质三类。其中,态度是习得的,核心成分是情感,如果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实施爱心教育,培养美好的情感,就能影响被教育者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6.价值引导理论(乔治·史宾德勒)

基于“价值引导”理论,首先应该培养教育者良好的职业素养、

健康的人格、合乎社会规范或者是比较高尚的价值观与道德取向,以此来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构建关爱和谐人际关系、开展爱心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体现爱心教育思想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谐家校关系的调控研究,力图促使学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和谐发展。

通过子课题一:构建关爱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领导与教师之间达成一种彼此关爱、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

通过子课题二、开展爱心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教育活动,促进和推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通过子课题三、体现爱心教育思想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为爱心教育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通过子课题四、和谐家校关系的调控研究。新时期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的重建、家校路路通平台的搭建等多种途径,加强家校沟通,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开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施爱心教育的实验。

3.个案收集法。收集教师成长个案、心理疏导个案、家校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