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三章:感觉
普心例子集合1
第三章感觉(课本例子)参考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1、用眼睛看苹果,知道是红红的颜色,圆圆的形状;用嘴一咬,知道它是甜的;拿在手上一掂,知道它有一定重量。
这里的红、圆、甜、重指的是苹果的一些个别属性。
红由苹果表面反射的一定波长的光波引起的;甜是苹果内部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舌头引起的;重是由苹果压迫皮肤表面引起的;圆是由苹果的外围轮廓线条作用于眼睛引起的。
(p91)2、苹果是圆的,是苹果本身的特性,是远刺激;我们看苹果时,有时在正面看,有时从它的侧面看,这样它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时常在改变;同样,苹果表面的反射率是不变的,但我们既可以在白光下看到它,也可以在蓝光下看到它,这时我们得到的近刺激也在变化。
(p94)3、我们平时看不见空气中的灰尘,当灰尘落在我们皮肤表面时,我们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但是,当细小的灰尘聚集成较大的尘埃颗粒时,我们不但能看见它,而且能感觉到它对皮肤的压力,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p96)4、几百人参加的大合唱,如果增减一个人,人听不出声音的差别,如果增加或十个人,差别就明显了。
同样,两根很长的竹竿相差10cm,我们很难觉察它们的差别;而两支铅笔相差10cm,差别就非常清楚了,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
(p96)5、宇宙中能产生光线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和各种人造光源(灯泡、蜡烛等),其中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除光源外,大部分物体不能自行发光,它们只能反射来自太阳或人造光源的光线。
例如,月亮是一个不能发光的物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表面反射的太阳光。
(p104)6、参与视觉分析的不仅有脑的枕叶,而且有大脑的其他区域,如,猴子的视觉是由32个左右的脑区共同来完成的。
(p112)7、光强与明度并不完全对应,如一个手电筒的亮光,白天显暗,夜晚显亮。
可见光源的强度相同,而引起人们的明暗感觉则是不一样的。
(p113)8、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这种现象叫普肯耶现象。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课后习题(感 觉)【圣才出品】
第3章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答:(1)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
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
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③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答:(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关系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是指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差别阈限越少,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如何评价它?答:(1)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含义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由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提出。
认为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如视神经受到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听觉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_第03章_感觉
2.2 视觉的基本现象
3、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 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 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 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2.2 视觉的基本现象
4、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 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 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 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 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 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 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 行加工的结果。
1.2 感觉的编码
德国生理学家缪斯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 学说。
他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 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每种 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 生另外的感觉。
这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 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
圆窗。 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 传导和中枢机制
3.2 听觉基本现象
• 1、音调和频率: • 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
与声波物理特性频率的 变化不完全对应。
• 2、音响和频率:在相同 的声压水平上,不同频率 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而 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产生 同样的音响。
3.2 听觉基本现象
•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16-20000赫兹,其中 1000赫兹-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思考题
4. 视觉的生理机制是什么? 5. 解释明适应与暗适应的原理。 6. 有关色觉的理论有哪些,它们有哪些不足? 7. 听觉的生理机制是怎样的? 8. 有关听觉的理论都有哪些?
视 觉 视觉神经元
嗅 嗅觉神经元 觉
听 觉 听觉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1--13章)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普通心理学笔记 - 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心理学研究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脑的进化第二节神经元第三节神经系统第四节脑功能学说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视觉第三节听觉第四节其他感觉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第三节空间知觉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三节感觉记忆第四节短时记忆第五节长时记忆第六节内隐记忆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表象与想象第三节思维的脑机制第四节概念与推理第五节问题的解决第八章语言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第三节语言的理解第四节语言的产生第三编行为的控制和调节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第二节动机的理论第三节动机的种类第四节意志行动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第二节情绪与脑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第四节情绪理论第五节情绪调节第四编人的心理特征第十一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第三节能力的测量第三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第十二章人格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第二节人格理论第三节认知风格第四节人格测验第五节人格成因第五编活动与发展第十三章学习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第二节学习理论第三节动作技能的学习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第一节发展及其相关概念第二节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第三节语言与认知的发展第四节社会性发展第五节成年以后的发展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行为和心理历程)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_第三章_感觉
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种类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作用
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感觉提供了 机体内外环境的信息;痛觉=报警系统
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
? 如何测量感觉
感觉的测量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 2、心理物理定律
psychopyhsics(心理物理学) 3、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一种心理量,即感觉器官对 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 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此一感觉的弱 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 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 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感觉能力的补偿有 关键期。
辣的食物会产生痛觉
August 13, 2021
PSYCHOLOGY
15
无意识感觉: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对人没有影响? 广告中是否有阈下刺激的感觉效应?
作用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August 13, 2021
PSYCHOLOGY
16
感觉现象——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后象 联觉
同一感受器----同一刺激 同一感受器----不同刺激 不同感觉之间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听觉知觉理论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三章:感觉
1.感觉和感觉的意义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
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20世纪初,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
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2.感觉的编码[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在他看来,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它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3)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A.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B. 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A.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超详细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1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因而又叫机体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一定波长的光线。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
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光幻视(phosphenes)•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uller)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的能,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
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地方能不能说明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当代两种有代表性的感觉编码理论:①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②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或模块理论(module theory)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
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
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感觉
4 .2 味觉和嗅觉
1. 味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 质。 舌尖,甜味;舌根,苦味;两侧,酸 味;两侧前部,咸味。
4 .2 味觉和嗅觉
2. 嗅觉 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气味的 气体分子。 现在普遍认为在嗅觉感受器上有不同的 “洞”,或“口袋”。象拼图游戏一样 ,当一个分子的一部分与一个相同形状 的洞匹配时便产生了化学气味。这被称 为锁和钥匙理论。
嗅觉神经元
嗅 觉
听
觉
听觉神经元
感觉
味 味觉神经元 觉
痛
觉
痛觉神经元
肤 肤觉神经元 觉
1.2 感觉的编码
编码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编码是由整组 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 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 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 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 小。
1.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费希纳的对数定律:
P=K logI 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 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 算术级上升。当物理量迅速 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 的。
1.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P=K In 知觉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的。 注意: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是在韦伯定律 的基础上研究的,所以该定律只有在中 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绝对感受性( absolute sensitivity)——人的感 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1.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对最 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3章 感 觉)【圣才出品】
第3章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答:(1)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
没有感觉提供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状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
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③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因此,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2.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答:(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关系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指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
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是指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差别阈限越少,差别感受性就越大。
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如何评价?答:(1)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的含义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由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提出。
认为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如视神经受到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听觉等。
普通心理学笔记 - 彭聃龄版
普通心理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心理学研究领域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脑的进化第二节神经元第三节神经系统第四节脑功能学说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视觉第三节听觉第四节其他感觉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知觉的特性第三节空间知觉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第五节错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三节感觉记忆第四节短时记忆第五节长时记忆第六节内隐记忆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表象与想象第三节思维的脑机制第四节概念与推理第五节问题的解决第八章语言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第三节语言的理解第四节语言的产生第三编行为的控制和调节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第二节动机的理论第三节动机的种类第四节意志行动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第二节情绪与脑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第四节情绪理论第五节情绪调节第四编人的心理特征第十一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第二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第三节能力的测量第三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第十二章人格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第二节人格理论第三节认知风格第四节人格测验第五节人格成因第五编活动与发展第十三章学习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第二节学习理论第三节动作技能的学习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第一节发展及其相关概念第二节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第三节语言与认知的发展第四节社会性发展第五节成年以后的发展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行为和心理历程)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
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20世纪初,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
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2.感觉的编码
[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在他看来,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它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3)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A.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B. 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A.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A.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B.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韦伯定律: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一个常数。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
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强度的中等刺激。
4.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感觉强度与感觉大小存在两种关系:费希纳的对数定律和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
(1)对数定律P=K logI(P为感觉量,即感觉强度;K为韦伯定律中的常数;I为指的是刺激量)
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
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
注意: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研究的,所以该定律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2)乘方定律P=K In(P为感觉的大小;I是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实验的常定特征)
公式表明知觉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5.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屈光作用);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是网膜(感光)和视神经内段。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
都是屈光介质。
眼球外面还有三对眼肌,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支配。
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
由外层的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中间的双极细胞;内层的神经节细胞。
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不同点:
(1)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一个是棒状一个是椎状。
(2)在网膜上的分布也不同。
网膜上对光最敏感的区域中央窝只有锥体细胞没有棒体细胞;离开中央窝棒体细胞逐渐增多,在16o-20o度处最多。
在网膜的边缘只有少量的锥体细胞。
在中央窝附近,有一个对光不敏感的区域叫盲点,来自视网膜的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在这里聚合成视神经。
(3)功能不同。
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6.视觉的基本现象:
视觉的基本现象有:明度、颜色、视觉中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色觉理论:
(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赫尔维奇和詹米逊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
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黄蓝。
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
有这些发现,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7.视觉的一些现象:
(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3)普肯耶现象: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普肯耶现象。
(4)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5)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
(6)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7)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8)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8.听觉基本现象:
(1)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与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
在1000赫兹以上,频率与音调几乎是线性的,音调的上升低于频率的上升;但在1000赫兹以下,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不是线性的,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2)音响和频率的关系: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
而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6赫兹-20000赫兹,其中1000赫兹-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4)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9.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是1886年,物理学家罗?费尔提出来的。
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频率理论很难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底运动。
(2)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
是赫尔姆霍茨提出。
因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后来人们发现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3)行波理论: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
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但可以用频率理论解释)。
(4)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的。
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但是,对于5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
10.其他感觉
(1)肤觉:触觉、冷觉、温觉、痛觉。
(2)嗅觉和味觉
(3)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