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语文文言文总结
高中必修语文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语文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5、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6、一词多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哀“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才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若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大人故嫌迟:故,仍旧故作不良计:故,故意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六合正相应:合适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成功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二、虚词1、相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 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 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曹操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通宴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3、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 以1 介词,把。
高一语文必修二的文言文篇目及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二的文言文篇目及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二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这些篇目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学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梳理一下这些文言文篇目以及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兰亭集序》这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一篇序文。
文学常识: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重点字词:1、群贤毕至:毕,全、都。
2、少长咸集:咸,都。
3、茂林修竹:修,长,高。
4、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引导。
流觞,把酒杯浮在水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5、列坐其次:次,旁边。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盛大。
7、所以游目骋怀:所以,用来。
骋,放开、敞开。
8、信可乐也:信,实在。
特殊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文章主旨:文章描绘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赤壁赋》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重点字词:1、清风徐来:徐,缓缓地。
2、水波不兴:兴,起。
3、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4、白露横江:横,笼罩。
5、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
如,往。
6、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旷远的样子。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8、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世,遗弃尘世。
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文章主旨: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游褒禅山记》作者为北宋的王安石。
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重点字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谓,称。
2、而卒葬之:卒,终于。
3、有碑仆道:仆,倒。
4、其文漫灭:漫,模糊。
5、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
高一必修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高一必修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1.高一必修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高一必修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高一必修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篇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导语】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背诵与知道体会,扩大知识面。
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及文言文篇一蜀道难李白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援。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XX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孤寂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怅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平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促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1.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文及文言文篇一《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篇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2.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篇二句式1.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2.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3.王见之,曰:牛何之?(宾语前置)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装)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被动句)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7.不为者与不能者何以异(宾语前置)8.夫子之谓也。
(文言固定句式,之谓也,说的就是)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篇三1、放、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放荡;邪辟,不老实)2、诸: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3、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4、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方圆)5、孝、悌:申之以孝悌之义(恭敬父母是孝,尊敬兄长是悌)4.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篇四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5.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篇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6.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篇六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7.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二篇七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归纳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归纳1.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归纳篇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语文必修2文言文总结

必修2 文言文总结阿房宫赋一.词类活用1.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北,向北;西,向西)2.廊腰缦.回(名词作状语,像丝绸一样)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名词作动词,龙,出现龙;,出现虹)4.辇.来于秦(名词作动词,辇,乘辇)5.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歌,唱歌;弦,弹奏)6.明星..荧荧(名词作状语,明星,像明星一样)7.燕赵之收藏..(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珠宝等)..,韩魏之经营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作动词,铛,看作铁锅;石,看作石头;块,看作土块;砾,看作石子)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炬,放火;焦土,化为焦土)10.族.秦者(名词作动词,族,灭族)1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二.文言句式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判断句)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省略句)3.多于南亩之农夫(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4.秦人不暇自哀(倒装句,宾语前置)赤壁赋一. 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吟咏)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5.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东下)6.侣.鱼虾而友.麋鹿(屡,意动用法,以……为侣:友,意动用法,以……为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樵,砍柴)二. 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繆(繆通缭,缠绕,环绕)三. 文言句式1.游于赤壁之下(倒装句,宾语后置)2.渺渺兮予怀(倒装句,主谓倒装)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倒装句,宾语后置)4.何为其然也?(倒装句,介词的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5.固一世之熊也,而今安在哉(倒装句,宾语前置,即而今在安哉)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即有吹洞箫者客)7.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判断句)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被动句)项脊轩志一. 词类活用1.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向下)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垣墙,名词作动词)3.多.可喜(形容词作名词,有很多)4.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西,名词作状语,向着西家;宴,名词作动词,吃饭)5.乳.二世(名词作动词,喂奶)6.室西.连于中闺(名词作状语)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自)二.通假字1.而.母立于兹。
高一语文第二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高一语文第二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高一语文第二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1.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3.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5. 《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7. 《岳阳楼记》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8. 《滕王阁序》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 《醉翁亭记》欧阳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0. 《赤壁赋》苏轼“对海而唱,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11. 《出师表》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 《桃花源记》陶渊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并理解其含义和艺术特色。
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多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多篇)赤壁赋篇一宋代: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20日,临川王记。
兰亭集序篇二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期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愉快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别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受到〕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特长投机取巧今:技艺巧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5、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6、一词多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伤〔“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嘱咐〕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X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分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激〕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宜,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刚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抚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④假设今假设谴此妇〔如果;连词〕腰假设流纨素〔像;动词〕君既假设见录〔如此;代词〕⑤故大人故嫌迟:故,仍旧故作不良计:故,成心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容许六合正相应:适宜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成功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致辞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相互〕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援助〕二、虚词1、相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别句式:〔1〕推断句1、汝是大家子〔推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被动句〕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假设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游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伤〔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曹操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通宴〕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3、特别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假设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 介词,把。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总结文言文一直是我们语文的重点知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三)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四)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二)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三)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语文高一必修二的教材中和其他知识点相比文言文的知识点是相对重要。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一)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二)【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二语文文言文总结必修2文言知识归纳《兰亭集序》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若合一契(一起)⑵其致一也(一样)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以为古义:把??作为。
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古义:①所用来。
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品类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_高一必修二语文文言文总结。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3.于(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5.其(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6.然(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三、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3.定语后置句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三)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四)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四、成语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