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考考点一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 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 附参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0caa336c85ec3a87c2c57e.png)
散文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常见问法: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技巧点拨:①题目扩展法,对题目扩展充实;②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③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④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⑤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概括。
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1】爱在身后二十米(内蒙古通辽,11分)郝金红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
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
“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
“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
“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
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
小栓已在村口等我。
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
“你怕不怕?”我问小栓。
“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
”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
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
“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
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
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
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⑤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
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
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8ac22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a.png)
中考重点现代文阅读技巧现代文阅读是中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中考现代文阅读,下面将介绍一些重点的阅读技巧。
一、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现代文的过程中,首先要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常见的文章类型有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中心思想。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文中的关键词来判断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关注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不要被次要细节所迷惑。
二、注意关联词的运用在现代文阅读中,关联词是连接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通过关联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在逻辑。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关联词的运用,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对比关系等,这些关联词往往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论述思路。
三、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除了阅读短文和选读材料外,还会涉及到整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首先要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开头、主体和结尾的内容。
其次要理解文章的目的和写作意图,判断作者选择这样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要注意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合理推断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立场。
四、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在现代文阅读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帮助理解文章。
比如,可以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和结构;然后再细读每一段、每一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还可以运用归纳、概括、推理等思维方式,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多做练习提高技巧最后,为了提高自己的现代文阅读技巧,同学们还需进行大量的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现代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难点和技巧,并进行反复训练。
此外,还可以参加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找出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
中考现代文阅读是需要综合运用词汇、语法、逻辑和推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
通过掌握上述阅读技巧,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顺利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试。
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b612d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e.png)
现代文阅读理解方法知识点总结大全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方法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整体把握法整体把握法是指在开始阅读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二、关键词提取法关键词提取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将关键词标记出来,并理解这些关键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关键词往往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题和重点,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三、段落概括法段落概括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每一段进行概括和归纳。
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每一段的主旨和内容: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是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这些观点和结论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四、主旨句定位法主旨句定位法是指通过寻找段落的主题句或者文章的主旨句,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主旨句往往是文章的核心表达,掌握了主旨句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
五、细节理解法细节理解法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捕捉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并与主旨和观点进行联系。
细节信息往往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
六、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指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可以关注文章中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对比关系等,从而准确理解作者的论证和推理思路。
七、情感态度分析法情感态度分析法是指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色彩和态度倾向。
作者往往通过情感词语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理解这些情感态度对于准确把握文章的意图和观点非常重要。
八、上下文推测法上下文推测法是指通过对文章上下文的推测和分析,推断一些隐含的信息和观点。
有时候,作者并没有明确表达某些观点,而是通过上下文的信息来暗示读者。
掌握上下文推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章。
九、词义猜测法词义猜测法是指通过上下文的信息,推测一些生词或者不熟悉的词语的词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6d1f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1.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中考即将来临,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
通过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本文将总结一些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解题方法,希望对广大中学生提供帮助。
一、阅读技巧1. 整体把握: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理解关键词:通过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关键词往往是作者需要强调和表达的重点内容,重点掌握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3. 注意逻辑关系: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中的逻辑关系。
识别出文章中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4. 注意上下文语境:有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线索,推测出词语和句子的准确含义。
5. 注意修辞手法:现代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意义。
二、解题方法1. 题目分析: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目要求和考点。
不同的题目可能涉及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结构、语言风格等不同的方面,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2. 找准定位句:定位句是指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指出了作者的观点、中心思想或重要信息的句子。
通过找准定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定位到答案所在的段落和位置。
3. 理清文章结构:阅读文章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掌握文章的脉络和主题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4. 答题技巧:在回答问题时,要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注重细节和答案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排除法、对比法等方式,找到正确的答案。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3e5fa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8.png)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重点。
掌握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意图,提高解题能力和阅读水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
一、注重文本分析在阅读现代文时,首先要注重对文本的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体把握。
阅读时应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结构和主题。
可以通过阅读标题、首段、尾段、描写细节等,掌握文章的主旨。
2.词汇理解。
遇到不懂的生词或词组,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或者参考词典进行理解。
3.段落分析。
每一段是文章中一个独立的思想单位,可以通过分析段落的主题句、扩展句和结论句,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
4.语言特点。
现代文作品通常有自己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可以从字词的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句子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对作者的表达方式的理解。
二、注重细节把握阅读现代文时,细节是理解全文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抓住关键细节:1.注意数字、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这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背景和环境。
2.关注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这些描写有助于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思考作者传递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对描写事物的形容词、情感词语、修辞手法等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作者对所写事物的态度和情感。
4.理解文章的转折和高潮部分。
在文章中,通常会出现转折语句或者高潮情节,理解这些部分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发展过程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注重思维拓展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重思维的拓展,善于运用联想、推理等思维方式。
1.联想思维。
通过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思考,可以进一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
2.推理思维。
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细节,推理出隐含的信息和逻辑,从而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
3.拓展思维。
在阅读中,可以将所读的文本与其他相关的内容进行对比、辨析,开阔思维,拓展知识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编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c1fc385e28ea81c759f57806.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编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是必考题型,也是拉开分差的题目。
如果你的孩子也对阅读题感到苦恼,不妨让他看看这个答题攻略,或许能帮助启发思路。
01语文阅读解题意识和步骤点拨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02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
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 “做什么事”+“什么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2)再思考深层含义: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 A 内容上 B 主题上 C 线索 D 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95d10704afe04a1b071deab.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者主要内容技巧概说以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考题形式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一: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热爱生命》记叙了一个冬天(时间),一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人物),在荒原(地点)上被朋友抛弃了(起因),他与饥饿疼痛和狼做斗争(经过),最后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获救(结果)的故事。
方法二:套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
公式中的“何人是表现中心的人物;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用“我”或主人公代替,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代替。
例如:《蜡烛》文记叙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何人),在炮火烧灼的战场上(在什么情况下),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燃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做何事,使苏联红军士兵深受感动的事(结果如何),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抒发了什么感情)。
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重点关注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梳理文中人物、事件,找出主要人物及事件,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例如:《范进中举》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a53a4e26294dd88d0d26b8c.png)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按:这些年来一直从事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一直发现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现代文阅读题目,因此早就想为中考学生搜集有关现代文阅读题目答题技巧了。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努力,又是搜集又是剪切又是添加又是充实的,才算有个眉目,在此发出来,希望对广大的中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套路。
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
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二、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一)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现代文阅读和理解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现代文阅读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55c22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8.png)
初中语文易考知识点现代文阅读和理解现代文阅读和理解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许多同学感到困惑的地方。
本文将从易考知识点的角度,介绍现代文阅读和理解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一、现代文阅读和理解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和理解是指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考试中,通常会出现一篇现代文阅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中的信息,回答问题或完成相应的任务。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文中的信息,抓住关键词和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2.正确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对文中信息的推理和判断,准确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
3.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中的情节、思想和意象。
二、现代文阅读和理解的易考知识点在初中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和理解的题目往往涉及以下几个易考知识点:1.主旨大意的把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准确归纳总结文章的主旨大意。
2.人物描写的理解:要求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等,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3.事件的分析与推断: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中描述的事件进行分析和推断,准确理解事件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4.观点与态度的辨析: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准确判断作者对于某个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并理解作者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和态度。
5.修辞手法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和理解的技巧除了要掌握基本要求和易考知识点外,学生还需掌握一些阅读和理解的技巧,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1.通读全文:在回答问题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对于整体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2.细读关键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文章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其中的含义,关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考点一二三四 记叙文的六要素理清思路线索概括主要内容
![考点一二三四 记叙文的六要素理清思路线索概括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f49f24af12d2af90242e6f9.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议论、抒情的文体,他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从形式上看,小说、散文、新闻、通讯、童话、寓言等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围。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
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的外貌(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文章主题。
如魏巍《我的老师》、胡适《我的母亲》。
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文章的主题。
如莫怀戚《散步》,张之路《羚羊木雕》。
写景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作者感情,表现主题。
如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
状物的记叙文: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宗璞《紫藤萝瀑布》。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写,记叙文的宗旨是以情感人。
一般情况下,中考散文阅读会选择这四种类型: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和小小说。
(三)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1、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6、析表现手法,以供学习借鉴。
(四)关于现代文阅读的一些解题注意点1、阅读步骤在实际的考试中,很多同学在做语段阅读的时候,往往是直接看题目,然后就“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这样答题没有方向,没有准星,严重影响得分,从而导致对现代文阅读产生了恐惧,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只有在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以后,找准能体现文章主题的重要语句,较好的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才能顺利的答题。
第一步:把握文体特点,以便采取相对应的阅读思路∙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划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划出表达对人物感情的句子,对人物评价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写事为主的文章要划出事情发展过程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表达作者看法的抒情议论的句子,思考作者记叙这件事的目的:为了赞美什么,或抨击什么,或呼吁什么,或启示什么。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fa0d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5.png)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下是对现代文中考知识点的全面梳理,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记叙文时,把握好这六要素,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记叙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3、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容貌、体态、服饰等进行描写。
(2)语言描写:对人物的对话、独白进行描写。
(3)动作描写: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
(4)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5)神态描写:对人物面部表情进行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方法,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4、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等进行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地域风貌等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4)为下文做铺垫;(5)突出主题。
5、记叙文的主题记叙文的主题往往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阅读时,要善于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人物的言行以及作者的议论抒情中去体会文章的主题。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体。
1、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原理、规律、方法等。
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08f94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5.png)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考点分析】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
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进而加以概括。
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归纳文章主旨,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设问方式】把握文章主旨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本文中作者的感悟是什么?2、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4、文中画线句是议论抒情句,你读出什么情感?5、仔细品味文中暗含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技巧点拨】一、概括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阅读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其次,要根据文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解。
概括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从分析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入手。
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③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④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还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题规范:①写人为主:本文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初三语文重点内容梳理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
![初三语文重点内容梳理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67145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3.png)
初三语文重点内容梳理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在初三语文学习中,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现代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下面就是初三语文重点内容梳理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技巧。
一、现代文阅读技巧1. 阅读前的准备:在阅读一篇现代文之前,首先要了解文章的题材和主题,明确阅读的目的。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导语、标题、段落首尾等来获取文章的基本信息。
2. 把握文章的结构: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框架。
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转折、递进和总结来把握文章的脉络。
3. 注意词句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短语或者难句时要注意进行正确理解。
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推测词义,通过短语的搭配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4. 抓住文章的要点: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和关键信息,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
可以通过划线、做笔记等方式来帮助提炼文章的核心内容。
5. 注意态度和情感: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
可以通过作者使用的词语、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现代文写作技巧1. 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在写现代文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面向的读者群体。
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读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2. 善于积累素材: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积累素材。
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阅读和思考来积累各种素材,包括事实、感悟和引用等。
3. 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在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合理和层次清晰。
可以通过提纲和逻辑思维来构建文章的框架,让写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4. 语言得体、表达准确: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用词得体,避免过于口语化或生僻的词汇。
同时,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和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模棱两可或歧义的表达。
5. 运用修辞和描写手法:在写作中,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和描写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语言表达。
语文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纳之现代文阅读技巧
![语文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纳之现代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58db87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c.png)
语文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纳之现代文阅读技巧现代文阅读是语文中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无法避免与各种文本接触,因此,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重点总结语文中考中的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精读文段,把握核心在现代文阅读中,首先要对所给文段进行精读,把握其中的核心要点。
通常,文段开头会提出一个观点、主题或问题,接下来会通过论证、举例等方式来对观点进行展开。
在精读文段时,需要理解观点和论证的关系,以及作者提出观点的目的和立场。
二、辨析词义,弄清上下文在现代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的使用,而这些词语可能存在多种含义。
在理解文段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弄清上下文的语境。
通过分析上下文、结合常识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以确保对文段的准确理解。
三、抓住关键句,理解脉络在现代文阅读中,文段中常常有一些关键句,这些句子通常是作者表达观点、论证的重点所在。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抓住这些关键句,理解其脉络。
可以通过标注、划线等方式将这些关键句突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段。
四、分析修辞,把握语言特点现代文阅读中,作者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例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要理解作者的观点,还应注意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通过分析修辞,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色彩。
五、思考思想,发挥想象在现代文阅读中,作者往往会在文章中探讨一些深刻的思想和问题。
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有道理,是否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挥想象,探讨文段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总结:语文中考中的现代文阅读要点归纳如上所述。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精读文段、辨析词义、抓住关键句、分析修辞以及思考思想等步骤,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段,把握文章的核心要点,从而在语文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
![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a1561c26c175f0e7dd13769.png)
3.文章内容、主题、作品人物给你的启示你 获得的感悟
示例一 2004中考《伤害》 第(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
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1.关怀他人的时候不要对他造成伤害 (一是从反思的内容说) 2.人只有不断反思自己才能变得更加高尚 (二是从反思的行为说)
示例二 2007中考《晶莹的泪珠》 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
泪珠 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
作者从女教师的泪珠中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 关怀、安慰和期待;今天作者认识到女教师饱含 晶莹泪珠的泪泉是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 的泉源。带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像女教师那样无 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纯真和善良。
答案示例: 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
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 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 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去赶 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动词分析+形容词分析)
解题思路:
是什么 弄清词 语/句 子描述 的对象
+
什么特点 结合词义 句意写出 这个词句 表现了对 象的什么
现代文阅读辅导
记叙文阅读考点归纳
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中心、思路) 二、理解、赏析重要词句(段)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阅读文本之后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
一、整体把握
(一)从结构层次出发整体把握 (二)从情节内容出发整体把握 (三)从感情心理变化出发整体把握
(一)从结构层次出发,把握全文行文思路
1.对文章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 2.对文章内容、主题、作品人物、作者情
感的体验或认识 3.文章内容、主题、作品人物给你的启示你
获得的感悟 4.对文章内容、作品人物、文章的写法进行
整体把握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三
![整体把握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三](https://img.taocdn.com/s3/m/fff8e9cca1c7aa00b52acb8e.png)
整体把握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三【常见考点】整体把握能力是一种基本而又综合的能力。
它主要指阅读时从整体上感知、理解、概括、评价文本的能力。
具体为,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大意,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概括文章中心和要点,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整体把握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概括文本内容。
2.领会文章主旨或寓意。
3.把握全文结构。
4.概括人物形象。
5.概括文中表现对象的主要特点。
6.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
7.评价作品的基本写法与表达技巧。
8.提取全文关键信息,如总说句、中心句等。
【答题点拨】整体把握能力的答题技巧有: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或标题来迅速感知文本内容。
运用直接提取的方法来显现文章的总说句或中心句。
运用概括的方法来浓缩文章的基本内容。
运用概括提炼全文的方法或阅读文章的首尾部分来领会文章的中心或主旨。
运用概括的方法来理解文章表现对象的基本特点。
运用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来判定文章的结构模式。
用抓住文章语言标志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顺序或思路。
用分析文章线索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构思方法。
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根据所掌握的写作知识来理解、说明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技巧,等等。
【单项训练】(一)享受“失去”王书春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
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满天的繁星;失去了绿色,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获的喜悦,也该享受“失去”的乐趣。
东方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失去群星了。
”泰翁看似平常、实则深刻的哲理名言帮我们架起了一座桥——一座将失望化为希望、将痛苦化为快乐的桥。
让我们明白了获得是一种幸福,失去是另一种幸福,明白了拥有什么就品尝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不乞求,不放弃,只追求可望而可即的幸福,不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文章合为时而著 品鉴于心笔自分——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文章合为时而著 品鉴于心笔自分——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ac619d6bec0975f465e2f2.png)
篇 文 章 , 到 了 中心句 。 找 就
章 内容 的基 础上 。逐段 弄 清 文章 意 味 着 大 致 地 把 握 了 文 章 的 中 的段 意 、 意 , 层 这样 才有 可 能 理清 心 ,把握 了文 章 的思 路 。一个 段 文章 的思路 。
落 , 住 了 中心 句 , 意味 着 大致 抓 就
可 以弄 清 这个 段 落 的层 次 结 构 。
2 . 把握不同文体 的结构特点。
分析 记叙 文 的结构 。应 注意 文 章 中还 有 一些 过 渡句 、提 挈下
以下 几点 : 时 间 的变化 . 看 看空 间 文 的句 子 ,也 是 我们 答 题 的重 要
的变 化 , 感 情 的变 化 , 故事 情 依 据 , 充分 利用 。 看 看 要
撇
匆嫩
急 忙忙答 起 题来 。 样 , 度 是快 综 合 就是 概 括 , 这 速 再现 各 部分 内在 、 了 , 正确 率 却不 高 。 因此 , 到 本 质 的联 系 。 但 拿 现代 文阅读 中 。 对文
材 料后 , 要 认 真 阅读 , 清 文章 章结 构 、 先 理 思路 的认识 , 对信 息 的筛 思 路 , 会作 者 意 图 , 通文 意 。 领 弄
题 意是 答 题 的方 向 ,只有 方
4结构 完整 , 达充 分 。 . 表
解 答 时必 须 周 密思 考 ,审慎
向对 头 , 能接 近 成 功 的 目标 , 才 否
要做 到有 头有 尾 。 则 。答 案 与 问题 就会 风 马 牛不 相 落 笔 ,
苗。 及
考点五
作 品感 受
考点三
要 点 概 括
■ 考 点 阐释 概 括要 点 是一 项重 要 的 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考点透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所谓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整体把握的过程是一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整体把握的结果能充分显现学生理解文意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往往会将某些重要内容写得比较具体,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运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
譬如,概括全文的大意、层意、段意。
概括事件,概括中心等,这是阅读记叙文,乃至所有现代文必备的基本能力。
主要考点:①用一句话(或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或者某段)的主要内容;②试分析题目的作用;③请在本文标题上加上一个定语或给本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此处指概括文章内容的标题)或者原文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等。
【例题1】(2011·河南省)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
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
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
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
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
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
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
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
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
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
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
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
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
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
”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
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
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
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作者:从维熙。
有删改) 问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能力。
在记叙性作品中,对理解主要内容的考查,常常表现为对具体事件的概括,概括事件要注意语言简练。
解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可直接摘取,把文中的重要词语摘取出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该舍则舍,该留则留,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从“我”的角度概括事件,采用“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句式来表达。
文中没有交代时间,地点是在漓江边,人物是“我”和摇船人,事件是摇船人身残志坚、独立奋斗的故事。
【规范答题】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
【例题2】(2011·重庆市)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
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
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
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⑨另一个冬天。
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
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
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问题: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解题思路】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经可以窥出文章的中心。
我们要能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文章中心与标题的关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本文题目“在冬夜里歌唱的鱼”中的“歌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歌唱”,而是用的比喻义,表面是是指煮鱼时发出的声响,而更深层是指吃鱼时带来的欢乐。
文中类似于“歌唱”给我童年留下深刻记忆的声音有两处:①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②兄弟姐妹们围着灶台想吃全的欢笑声。
在作者心中,“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
对于所表达的感情,从文章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一家人在艰苦的岁月里因吃鱼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感到无比的温暖与温馨,母亲给爷爷送鱼,也给老人带来了温暖与幸福。
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联系文章主旨,扣住“亲情”、“温馨”、“关爱他人”来表述。
【规范答题】“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
感情有: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
【例题3】(2011·江苏扬州市)有一缕阳光叫感动文/于兆文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
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
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
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
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
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
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
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
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
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
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
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
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
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