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的实践,增加对金融领域的投资,设立或收购金融服务企业,成立金融板块公司,构建与自身产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业。如何看待这种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需要我们理性思考。
一、关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的背景
事实上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上,可供选择的主要战略途径有:一是自身快速发展自我扩张;二是购并扩张;三是产融结合。当然在实践中往往是三种战略结合使用,特别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在近年来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在金融资源与金融功能上有效地支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企业集团在规模和效益上实现跨越式的提升。
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不少企业均以不同方式涉足金融业,其中尤以ge为典型代表,根据ge公布的最新年报,其金融产业的总资产为5545.26亿美元,2003年收入为642.79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45%,净利润为74.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34%,占集团总利润的1/3强。ge金融服务公司从为客户提供贷款开始,业务已发展到包括汽车金融服务、商用设备融资、商业信用、统一金融保险等多方面;业务区域也从美国延伸至欧洲、亚洲。ge的成功实践,已充分显示产融结合是大型企业集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企业比较,能够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且能够持续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综合素质。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持续赢利水平、资金利用效率、品牌影响力等都是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顺应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将有利于迅速而有效的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根据基于资源的公司观理论,每个企业都是资源与能力的集合体,不同企业在竞争力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其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上的差异所致。企业所拥有的资金、资本、融资体系及金融杠杆功能等构成企业的金融资源。由于金融资源具有稀有性、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等特征,因此金融资源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能够产生竞争优势。按照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和企业都是实现交易的方式,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就是将市场中业已存在的产业与金融的分工通过企业集团的内部化,并凭借企业集团内部的组织权威来消除市场壁垒,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降低经营风险,获取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效应。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对内部已形成的庞大的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集中管理,统一经营,可以提高集团内部资金利用的效率,提高集团金融资源的利用价值,并通过提供与产业特点相符更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形成集团的综合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在资金成本节约和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壮大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同时,由于行业之间在经济特点、竞争环境以及利润前景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金融业与产业发展周期不同,在产业出现低谷的时候,随着金融向市场化、社会化发展,金融业在取得较稳定的投资回报、扩大产业经济规模、增加产值和利润贡献、扩大企业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等方面,可以弥补主业的竞争力降低与不足,因此产融结合可以使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在一系列不同的行业中得到分散,稳定获利能力,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实施产融结合的模式只能是“由产到融”
研究分析及实践表明,在竞争充分的环境中,最终形成的大型企业集团一般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能够把自己的竞争力向对方领域渗透,进一步加速企业规模
和实力的提升。金融业是高负债、高风险的行业,如果金融企业通过将“双高”的经营特征复制到实业时,实施“由融到产”的经营战略,客观上,可能导致风险的加剧传播,甚至爆发经营危机。
纵观国际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方式呈现明显的制度痕迹,具有“路径依赖”性,制度变迁始终是决定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一个重要制度诱因。目前我国的产业部门虽然竞争状况各不相同,但均已开始向竞争充分或比较充分的方向发展,部分大型产业集团在其专业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具备实施产融结合的条件和能力。而我国的金融机构是在国家政策的高度保护下成长起来的,现阶段中国金融业本身尚不具备搞产融结合的能力,如银行业、证券业、甚至所谓“横跨资本、货币、实业三大领域的信托业”在规范整顿前“由融到产”的一次次失败教训,均已“高学费”地表明,我国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融到产”式的产融结合,只能造成金融秩序混乱,造成金融业与产业的双败。
(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应突出主业的发展,金融业对主业所起的仅是“支撑”作用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始于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这种“由产到融”的主动创新,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积极作用,为企业集团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目前,以中国华能集团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时,已出现了一种更趋理性化的、集约式的战略发展思路,即“以支撑主业为标准”对金融投资实施整合。在实施产融结合战略时,明确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必须对主业能起到支撑作用、服务作用,以此作为进入或发展金融业的标准,发展金融业不改变企业集团的性质,以及主业在集团的地位。中国华能集团明确了把公司建设成为“以电为主的能源公司,以国内为主的跨国公司”的目标,还明确了“以电力为主业,能源交通与金融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定位。在这种理性化、集约化发展思路下,已开始有意识地退出部分金融领域,集中力量实现对核心金融机构的控制,选择对主业具有结构性支撑作用、能为主业服务的金融产业并重点投入培育。
显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时,只有科学的把握上述两个方向性问题,才能避免产融结合的战略风险,才能不偏离方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如何搞好产融结合
(一)要把握并尊重产业和金融业各自运作特点
产业资本投资回报期长,负债率较低,运行风险低;产业多以生产管理或市场管理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手段。产业发展自身有其经济周期,有些产业的经济周期还与宏观经济的周期密切相关;金融业是一个财务杠杆极高的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是风险与收益最优化的行业,是在一个相对较少的资本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公众的高负债来运营,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金融业的经营以资本管理为核心,以风险控制为手段;金融业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进入金融业面临的风险之一是缺乏金融业的管理经验和人才。金融业具有专业化和高风险的特点,产业需要储备金融人才,包括监管人才、管理人才、关键部门的业务骨干。产业对金融机构实施了控股(包括相对和绝对控股),如果人才不足,控制力减弱,会造成金融机构“内部人控制”,不利于产业利用金融业实现战略的意图。
产业作为生产型企业,其文化多以安全生产、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产品为价值观;金融业是高风险性、知识密集性的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多以不断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等内容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