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霜冻天气特征及预报
霜冻发生的特点及综合预防措施
![霜冻发生的特点及综合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0811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8.png)
霜冻发生的特点及综合预防措施
近年来,霜冻在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树势较弱的低洼、平地果园发生偏重,广大果农需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
1、霜冻发发生的天气特点:一般白天天气晴朗,傍晚有较大的降温,8-9点开始温度急剧下降,到午夜12点达到0℃以下,在凌晨
2、3点迅速降-2—3℃以下,从而发生不同的冻害。
2、不同花器的耐寒程度:花器中耐寒力的顺序依次是;花蕾(-2.80--3.58)﹥开花(-1.60--2.20)﹥幼果(-1.10--2.20).
3、综合防治措施:经在丽江梨、苹果多年试验证明,早春主干涂抹20倍海之宝。
花露红期再喷800倍海之宝液,能显著增加树体养分,减轻霜冻的为害,同时还可促进成花,提高坐果率。
特别是每年都易发和霜冻的果园,应关注天气预报,结合措施,在来临前的当天下午、第二天上午,树上连喷2遍400倍-600倍海之宝可明显减轻和缓解霜冻的危害。
4、发生霜冻后的管理:发生霜冻后的园片更要加强管理,对晚茬花及时进行人工授粉,尽量增加产量,且莫放松管理。
否则会造成树势快速衰弱,腐烂病大爆发和大小年的发生,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12天气怎么样
![12天气怎么样](https://img.taocdn.com/s3/m/4e2369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d.png)
12天气怎么样
12月份的天气也许是冬季最寒冷的一个月,它也是最喜欢的季节之一,此时正是适宜出行的好季节,大多数人喜欢在此时去游玩,那么12月的天气怎么样呢?
一般来说,12月份的天气最为寒冷,湿度较低。
12月的天气一般会比11月的天气要冷,有时也会感觉有些枯燥。
大部分时候,12月份的天气是阴天,多云或小雨,阳光很少,时常伴有寒风。
在中国北方,12月份的天气完全不同,大部分时候天气晴朗,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
12月份的气温取决于地区不同,例如,中国南方地区的气温一般会低于10℃;而在中国北方,12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夜晚气温会更低,有时会降到零下20℃,冰冻点。
另一方面,在南方地区,12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0℃,夜晚也不会低于16℃。
此外,在12月能够看到的历史景点和活动也不少。
比如,在中国,可以参加冬至节的相关活动;在西方,则有圣诞节和新年的活动。
有的景点会专门举办这些节日的相关活动,例如,开放冰雪主题公园,以及圣诞风格的景点。
总之,12月份的天气要根据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要在实际出行之前做好查询和准备。
同时,12月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有许多值得参加的有趣活动,总之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来出行体验一把不一样的冬日。
- 1 -。
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影响
![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c42e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b.png)
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大雪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左右。
在大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比较低,这种气候状态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1. 气温下降大雪节气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气温下降。
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通常在摄氏零下5度至摄氏零下10度之间,而南方地区的气温虽然比北方高,但也会下降到摄氏10度到摄氏15度之间。
2. 大雪、雨雪天气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交汇影响,大雪节气常常会出现大雪、雨雪等天气情况。
在北方地区,这种天气状况更加明显,往往会给人们的出行和生产带来不便。
3. 干燥气候虽然大雪节气的气温较低,但大部分地区的相对湿度较低,空气比较干燥。
这种气候状态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大雪节气的影响1. 对交通出行的影响由于大雪节气会出现大雪、雨雪等天气情况,道路可能被封闭或者积雪较多,对人们的交通出行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自己的安全。
2.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对生产和生活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低温、降雪等天气条件不利于一些作物的生长,农民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庄稼。
此外,由于气温较低,人们需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3. 对环境的影响大雪节气的降雪天气会抑制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数量,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
但是,降雪还会对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产生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这种气候状态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我们量化认识和积极应对,就能够减轻其影响,度过寒冬。
12天气怎么样
![12天气怎么样](https://img.taocdn.com/s3/m/9f0a46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12天气怎么样
12月份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神奇且最具活力的一个月,也是最容易变化的月份。
随着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气候和天气变化,12月份也是如此。
12月份被视为冬季的预备月份,这一月的三种天气情况,热、湿和冷都可以出现。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气温属于温和的范围,介于13-15摄氏度之间,有时甚至可以高达20摄氏度。
12月份气温也可以让人感到冷,在这个月里通常会有阵雨,有时会下雪,但一般而言,雨水不会太大,一般介于小雨和中雨之间。
12月是冬季天气的开端,因此太阳出现的频率比其他月份还要少,特别是在内陆地区,每天的天气都被浓烟、尘埃和薄雾所覆盖。
此外,12月份的风也比较大,通常介于2-3级之间,特别是在北方和西北地区,有时甚至会风力达到4级,比其他月份的风力都要大。
总而言之,12月份的天气状况比较复杂,既有暖流,也有冷流,既有晴天,也有阴天,有时候甚至会有雨或雪天。
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12月份气温通常在13-15摄氏度之间,而风力则甚至可以达到4级。
- 1 -。
2022年12月份天气记录
![2022年12月份天气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9f0950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d.png)
2022年12月份天气记录
2022年12月份,全国各地的天气都波动得很大。
从东海一直到西海,从华北一直到西南,从内陆一直到澳门特别行政区,12月份的天气既有较高温度,也有小雨。
12月1日,东海地区早晨上升到大约16度,夜晚温度接近零下6度,夜间大地凛冽,户外活动不宜。
华北地区从早上7度左右开始转暖,夜晚温度接近10度,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的日间温度接近20度,零星小雨,可能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西海地区早晨最低温度在3度左右,夜晚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4度,偶尔会有轻雾出现,一般出现在夜间。
西南地区,从早上开始就有零星小雨,从夜晚上升到接近19度,夜晚的温度还可以接近10度,雨势明显减弱,不会影响日常活动。
内陆地区最低温度从早上开始就接近零度,晚上最高温度可以接近19度,间中也可能会有小雨,可能会丰富整个月份的气候景观。
澳门特别行政区12月份的天气,最低温度可以跌至20度,最高温度可以接近25度,偶尔出现小雨,但不会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
总之,12月份全国各地的天气都有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东海地区的寒冷,还是华北地区的暖和,或者是西海地区的湿润,都是很不一样的景观。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多好的天气也会造就一个宜人的12月份,让人们体会到温暖的微笑。
希望未来12月份,全国各地都能获得更多的晴朗天气,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温暖。
拭目以待吧!
- 1 -。
立冬的天气特点和预报技巧
![立冬的天气特点和预报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1a7fb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0.png)
立冬的天气特点和预报技巧【立冬的天气特点和预报技巧】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这个节气标志着北方地区进入了冬季,同时也是全国范围内多种气象现象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的时期。
对于气象预报员和市民而言,了解立冬的天气特点及其预报技巧,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相关天气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立冬的天气特点和预报技巧。
一、立冬的天气特点1.气温骤降:进入立冬后,气温快速下降,昼夜温差加大。
夜间气温尤为寒冷,早晚时分外出需注意保暖。
2.降雨增多:立冬时期,北方地区开始进入雨雪季节,降雪和降雨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湖南和江南一带则相对干燥。
3.大风天气:受温差、气压等多种因素影响,立冬时期易发生大风天气,气象部门需做好风力和风向的监测。
4.霜冻现象:进入立冬后,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霜冻现象,需加强农作物保护和交通安全管理。
二、立冬的预报技巧1. 监测气温:进入立冬后气温骤降,观测冷空气的活动区域及进气通道,以及上游地区气温变化等信息,有助于预报气温变化趋势和强度。
2. 关注低涡和风场:降水和大风天气都与低涡和风场有关,监测低涡和风场的变化,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是否有降雨和大风天气。
3. 综合分析各类数据:气象预报员需综合利用卫星云图、雷达数据、气象探空、风场等多种信息,分析气象形势和变化趋势,以预报未来几天的天气。
4. 加强对交通运输的预警:立冬时期,雨雪天气和大风天气对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气象部门需及时发布道路结冰、大风等预警信息,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三、结语立冬是一个天气变化较为复杂的节气,了解其天气特点和预报技巧,可以更好地应对相关天气问题。
气象部门和市民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信息,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月份天气记录
![12月份天气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150821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1.png)
12月份天气记录十二月份,正值春尽夏至的深秋季节,是一年中最易变的季节之一。
全国的温度差异变大,东部受制于高压,西部和南方仍被辐射热异常温暖。
今年十二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接近常年平均水平。
1日,南方大部分地区仍出现热浪,受高温影响,全国最高气温达到32.6℃,出现在四川汶川县;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贵州省习水县,只有-8.2℃。
2日,江南大部地区温度逐渐下跌,开始出现小到中雨,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湖南娄底市,只有22.9℃,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阿勒泰市,只有-20.2℃。
3日,冷空气来袭,天气晴好,南方大部地区仍出现热浪,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库车市,只有27.1℃,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博乐市,只有-32.7℃。
4日,南方地区仍出现热浪,受高温影响,全国最高气温达到33.3℃,出现在四川汶川县;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贵州省习水县,只有-10.6℃。
5日,南方仍有热浪,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湖南邵阳市,只有29.3℃,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库尔勒市,只有-33℃。
6日,冷空气来袭,大部地区温度急剧下降,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昌吉市,只有18.8℃,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布尔津县,只有-41.4℃。
7日,江南地区温度继续下降,出现中雨,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湖南常德市,只有19.1℃,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巴音郭楞县,只有-33.9℃。
8日,江南大部地区出现霾天,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只有23.2℃,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库尔勒市,只有-43.3℃。
9日,受高温影响,南方地区仍出现热浪,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只有30.6℃,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巴音郭楞县,只有-36.8℃。
10日,江南大部地区温度逐渐下跌,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湖南娄底市,只有28.7℃,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库尔勒市,只有-37.4℃。
11日,南方大部地区仍出现热浪,全国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库车市,只有33℃,全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新疆拜城县,只有-30.7℃。
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与天气预报
![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与天气预报](https://img.taocdn.com/s3/m/8c66e0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8.png)
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与天气预报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着寒冷的冬季正式来临。
大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2月7日或12月8日,每年持续的时间约为20天。
在大雪节气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气温下降明显,降雪频繁,天气变得更加寒冷。
了解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并能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温骤降:大雪节气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正式进入。
气温骤降是大雪节气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大雪节气期间,气温普遍下降,特别是北方地区,最高气温通常低于10摄氏度,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零下10摄氏度甚至更低。
人们需要增加衣物,注意保暖,以应对寒冷的天气。
2. 降雪频繁:大雪节气正值冬季的高峰期,降雪频繁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气温下降导致水汽凝结形成雪花,降雪量显著增加。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和高海拔山区,降雪现象更加明显。
大雪节气期间降雪对于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准确预测降雪的时间和强度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多阴雨天气:大雪节气期间,阴雨天气较多。
冷空气的南下使得水汽凝结的条件更加好,云层密度较大,导致天空多为阴沉,雨水也随之而来。
尤其是在华南地区,大部分时间都是阴雨天气,气温偏低,湿度较大。
这种天气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了解大雪节气的气象特征有助于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当前和历史气象资料、卫星云图等信息,通过分析气象特征来预测未来天气状况的一项工作。
在大雪节气期间,天气预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测降雪:大雪节气期间,降雪频繁,准确预测降雪时间和强度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非常重要。
天气预报部门通过分析冷空气活动、水汽分布等信息,结合历史降雪数据,预测降雪的时间、范围和降水量。
这对于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决策和安排非常重要。
2. 提供温度预报:大雪节气期间气温骤降,提供准确的温度预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霜降初冬的迹象
![霜降初冬的迹象](https://img.taocdn.com/s3/m/5d83a9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7.png)
霜降初冬的迹象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即将过去,初冬即将来临。
它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节气,通常在公历每年的10月23日左右。
随着霜降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冷,大地上也开始出现一些明显的迹象,预示着初冬即将到来。
本文将介绍霜降初冬的一些典型迹象,让我们来感受初冬的到来。
一、温度骤降霜降的最明显迹象之一就是温度的骤降。
随着冷空气的南下,气温急剧下降,白天的温度也会明显降低。
人们通常会感到早晚的寒冷,尤其是早晨起床时,体感温度已经明显低于之前的秋季。
这是初冬即将来临的必然表现。
二、露水结冰随着气温的下降,露水结冰成为初冬一大特点。
早晨起来,草地上、窗户上、树叶上都会出现一层薄薄的冰霜,犹如白银般闪耀。
而夜晚时分,冰冷的空气使得地面上的水汽迅速凝结,形成了美丽的冰晶。
这其中就包含了霜降的寒意。
三、落叶纷飞霜降时节,大自然好像打开了一个渐进的开关,使得树木开始秋叶变红、脱落。
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最终飘落在地。
沉默了整个夏天的土地上,红黄相间的秋叶散落一地,如同一个金黄色的地毯,为初冬的到来铺就了美丽的景观。
四、寒风刺骨初冬的寒风往往能让人感到刺骨。
霜降时节,大风不时地从北方吹来,它带着北雁南归的消息,让人们明白冬天已经临近。
寒风呼啸,吹在脸上的感觉冷冽而刺激,提醒着人们要做好保暖措施,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
五、晨曦的变化霜降初冬的日出时间也与之前有所不同。
太阳徐徐升起之时,天空被金黄色的阳光渲染,与凛冽的寒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初冬早晨的晨曦更显得清冷而美丽,让人心情也仿佛随之变得清澈起来。
六、早晚的光线变淡随着初冬的到来,阳光的强度逐渐减弱,使得早晚的光线显得较为淡雅。
太阳的高度虽然还算较高,但阳光透过云层时,会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使得整个世界弥漫着淡淡的蓝色。
这种变化也是初冬即将到来的明显迹象。
七、动物的行为变化霜降初冬,不仅是人们感受到的,也是动物们适应寒冷环境的时刻。
许多候鸟开始南飞,逃离北方的严寒,寻找更温暖的地方。
大雪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大雪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95149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c.png)
大雪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大雪的天气特点是什么1、雪量增加大雪节气就是预示着天气寒冷,降雪的可能性变更大,雪量增加。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
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
2、降温明显大雪节气是每年的12月6或7或8日,天气寒冷,气温将显著下降。
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
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C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寒冷对体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3、大雾弥漫12月份,在刚刚迈入冬季的江南,早晨气温比较低时,或是在雨雪过后,近地面湿度大,还有可能出现成片的大雾区。
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气也会打个照面。
4、流凌灾害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
大雪节气传统习俗习俗一: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
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习俗二:观赏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
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习俗三:观赏雾凇据统计,一般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2月,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先后会有雾凇出现,湿度大的山区比较多见。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
霜降冷空气侵袭冬天的征兆
![霜降冷空气侵袭冬天的征兆](https://img.taocdn.com/s3/m/8cad34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a.png)
霜降冷空气侵袭冬天的征兆随着秋天的深入,寒意逐渐增强,人们感受到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在二十四节气中,霜降是农历十月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前奏。
在霜降这一节气时,天气逐渐转凉,冷空气开始侵袭,给人们带来了冬天的征兆。
一、气温骤降霜降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白天晚上的温差明显增大。
尤其是早晨和晚上,寒冷的空气使得人们感到刺骨的寒冷。
霜降后,阳光逐渐减弱,天空阴沉,人们开始穿上厚重的衣物,寻找温暖。
二、霜冻出现霜降这个节气里,地面温度逐渐下降,夜晚甚至会低于零度。
当夜晚的温度下降至露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露水,结霜是霜降的典型特征之一。
早上起床看到地面上晶莹剔透的冰霜,那冷冽的寒意扑面而来,提醒着人们冬天即将到来。
三、植物凋零霜降也是秋天的收尾时节,很多植物在这个时候逐渐枯黄凋零。
各种花朵在寒冷的空气中不再绽放,树叶也开始从翠绿转变为黄色、红色,然后随风飘落。
植物的凋零,让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冬天的临近。
四、鸟类迁徙随着冷空气的侵袭,温度的降低,食物的减少,许多温带鸟类会选择迁徙到气温较高的地方寻找食物和温暖的栖息地。
鸟类的迁徙是冬天的征兆之一,它们带走了冬天即将来临的信息。
五、人们增加御寒措施随着霜降的到来,人们也开始增加御寒措施,比如使用电暖器、取暖炉,增加衣物的层数等。
一个个炉火旺盛的家庭,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为人们驱散寒意,迎接冬天的到来。
六、农作物收获霜降时节,也是农作物的丰收季节。
在霜降前,人们会尽快收割庄稼,将农作物储存起来,以备冬季食用。
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是农民们一年劳动的结晶。
总结起来,霜降是冬季即将来临的征兆。
气温的骤降、霜冻的出现、植物的凋零、鸟类的迁徙、人们增加御寒措施和农作物的丰收,都是冬天即将到来的预兆。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享受冬天带来的美好。
三九节气的霜冻警报
![三九节气的霜冻警报](https://img.taocdn.com/s3/m/a1fe26c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3.png)
三九节气的霜冻警报三九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
根据农历和农田的特点,三九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标志着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
然而,尽管三九节气标志着季节的转换,但冬季的严寒仍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农田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霜冻问题。
霜冻是三九节气期间最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冰晶,覆盖在地表和植物上,形成霜冻。
对于农田来说,霜冻可能导致庄稼受损或者死亡,对农民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三九节气期间,及时发布霜冻警报,提醒农民注意保护庄稼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地应对霜冻对农田的影响,各地通常会在三九节气期间实施霜冻警报制度。
根据气象部门的监测和预测,一旦预计有强霜冻天气,将会发出相应的警报信息。
警报信息包括以下内容:1. 霜冻警报级别:通常分为蓝色、黄色和红色三个级别。
蓝色表示轻度霜冻,对庄稼影响较小;黄色表示中度霜冻,对庄稼有一定影响;红色表示重度霜冻,可能对庄稼带来严重破坏。
这些级别的划分有助于农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霜冻发生时间和范围:警报信息应准确标明霜冻发生的时间点以及影响的地区范围,以便农民能够及时做好准备和防护工作。
同时,为了方便农民获取信息,警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
3. 霜冻防护建议:警报应包含防护庄稼的建议和技巧,帮助农民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例如,警报可以提醒农民及时收回露天农作物,种植农田覆盖物保温,喷洒防冻剂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降低霜冻对农田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
4. 预警解除时间:一旦天气条件改善,霜冻威胁减轻,警报应及时解除,以免误导农民或产生恐慌情绪。
同时,可以在解除警报时提醒农民关注其他气象信息,以便做好农田管理工作。
除了农田保护方面,霜冻警报也对城市居民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在气温骤降时,人们需要加强保暖措施,防止冻伤和感冒。
大雪时节的气候特点
![大雪时节的气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30a4f6844769eae109eddb.png)
大雪时节的气候特点大雪的气候特点降温有人做过统计,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
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寒冷对体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大雪我们知道,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
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开展。
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冻雨强冷空气到达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现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
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
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根据《长江中下游气候》一书中统计,每年12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在–3~0℃时,容易出现冻雨,冻雨出现几率占到76%。
大雪节气养生需保暖“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
这一季节,天气开始变得更为寒冷,大风、大雪将会经常出现,气温骤降,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会比平多好几倍。
所以,我们要多注意,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大雪”时段,以及冬季里保健养生要坚持“五宜”。
一宜防寒保暖,护头暖胸健脚冬季属阴,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非常必要的。
寒冷的大雪节气,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戴顶帽子、配条围脖、穿双保暖鞋不失为防寒的选择。
其次,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要穿一点的外衣。
身体不舒服时,应该主动到医院检查。
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霜冻预警有哪些级别
![霜冻预警有哪些级别](https://img.taocdn.com/s3/m/f91a6edebb68a98270fefabe.png)
霜冻预警有哪些级别
霜冻预警有哪些级别?据霜冻蓝色预警信号: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
霜冻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持续。
霜冻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将持续。
冻害有哪些特点?且看以下分解。
霜冻会使农作物遭受危害,主要是冻结使细胞脱水引起危害;代谢过程被破坏,原生质结构受损伤以及细胞内冰块的机械损伤。
作物内部的水分被冻结成冰晶,霜冻过后,气温很快回升,水分蒸发量大,致使植物枯萎而死亡。
霜冻的类型:
1、平流型。
由于强冷空气入侵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这种霜冻发生时,时常伴有烈风,所以也有“风霜”之称。
2、辐射型。
一般多是受冷高压的控制,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早晨,地面强烈辐射而发生的霜冻。
朝北的坡地比朝南的坡地容易发生霜冻,洼地比平地容易发生霜冻。
3、平流辐射型。
冷空气影响与辐射同时作用下发生的霜冻。
通常是先有冷空气侵入,气温明显下降,到夜间天空转晴,地面有效辐射加强,地面温度进一步下降而发生的霜冻。
感谢大家的收看,今天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内容给大家介绍完了,大家还喜欢吗?如果您方便的话,不防动动手指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都来了解一下霜冻,才是最大的心愿。
24节气大雪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4节气大雪的气候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3a98d6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0.png)
24节气大雪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大雪的气候特点1、降温大雪节气是每年的12月6或7或8日,天气寒冷,气温将显著下降。
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
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寒冷对体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2、大雪(暴雪)大雪节气就是预示着天气寒冷,降雪的可能性变更大,雪量增加。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
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开展。
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3、雾霾12月份,在刚刚迈入冬季的江南,早晨气温比较低时,或是在雨雪过后,近地面湿度大,还有可能出现成片的大雾区。
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气也会打个照面。
4、凌讯冬季,内蒙古包头河段结冰封河,而偏南的兰州河没有封河,河水流向已经封河的河段,由于封河的河段上的冰层和凌坝阻挡了上游下来的河水,迫使水位抬高,易在包头河段产生水漫河堤的灾害。
如果强冷空气来的晚,12月就容易引发流凌灾害,值得关注。
大雪的三候特点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且是五日为一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一候:鹃鸥不鸣。
鹃鸥为鸟类。
意为这个季节,天气寒冷,飞禽无踪,走兽无影,连寒号鸟也停止了呼叫。
寒号鸟是最懒惰、最爱啼叫的鸟类,栖息于山岩峭壁的岩洞或裂缝中。
因为经受不住寒气的入侵,不爱筑巢的寒号鸟冷得直打哆嗦,一打哆嗦,寒号鸟就禁不住发出一声声的哀鸣。
然而,一到大雪节气,连寒号鸟的悲鸣声也听不到了,说明天气已冷到了极点。
此时,多数动物已进入冬眠或找到合适的地方过冬,大自然间静寂而安宁,正为“冬藏”。
二候:虎始交。
虎是哺乳类食肉动物,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
从节令上推算,大雪节气正是虎求偶交配的时期。
古人认为,此时为阴气最盛时期,盛极而衰,阳气已经有所萌动,于是老虎开始求偶。
高考地理中的霜冻天气
![高考地理中的霜冻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b059975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b.png)
霜冻:温度低于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
1.类型霜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混合霜冻。
1.1 平流霜冻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酿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气象学上叫做“平流霜冻”。
1.2 辐射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气象学上叫做辐射霜冻。
1.3 混合霜冻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造成霜冻,这种霜冻称为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霜冻。
一旦发生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烈,空气干冷,很容易使农作物和园林植物枯萎死亡。
所以这类霜冻应特别引起注意,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危害2.1 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细胞间隙间的水分形成冰晶,细胞内原生质与液泡逐渐脱水和凝固,使细胞致死。
2.2 解冻时细胞间隙中的冰融化成水很快蒸发,原生质因失水使植物干死。
2.3 园林植物的危害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2.4 对农作物的危害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
以玉米为例,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
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
玉米灌浆的养料主要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受冻后的叶片变得枯黄,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减少。
由于养料减少,玉米灌浆缓慢,粒重降低。
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除了大量叶片受害外,穗颈也会受冻死亡。
海南区12月冷空气
![海南区12月冷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35aeb5e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7.png)
海南区12月冷空气
12月,海南省正处于一个冷空气的季节。
这个季节,海
南的夜晚变得更冷了,通常温度会在零下几度,特别是凌晨时分更是冰冷刺骨,有时甚至会让人瑟瑟发抖。
12月的海南,天气比较凉爽,但湿度也较大,多云的天
气非常普遍,早晨空气中透着凉意,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清凉的爽感,却也让人感到有点凉,特别是海拔较高的地方,晚上温度会更低,有时会出现一种舒缓的凉意,让人感觉很清爽。
12月的海南,气温在零下几度,特别是凌晨的时候更是
寒冷刺骨,夜晚的温度会比白天低很多,这时家里和外面都非常冷,需要多穿衣服,外出时也要带上暖和的衣服,这样才能抵御这冰冷的季节。
12月的海南,冷空气也给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游玩机会,
可以在这凉爽的天气中去观赏海湾的绚丽多彩,去观赏大海的壮阔,去探索著名的景点,比如西沙群岛,三亚湾,南海神灯等,去感受海南特有的滨海风情,丰富自己的旅游体验。
12月的海南,冷空气的到来,可以让游客们体验到一种
不一样的海南,这里有着秀丽的海湾、壮美的大海,也有着凉爽宜人的天气,是一个非常适合游玩的好地方。
所以,游客们可以在12月的海南,去探索这里的美景,去体验这里的清凉,
去感受这里独特的风景,去享受这里的冷空气,让自己拥有一个不一样的海南之旅。
霜降冬天的预兆
![霜降冬天的预兆](https://img.taocdn.com/s3/m/3d564d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c.png)
霜降冬天的预兆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8 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十月 23 日或 24 日,标志着中国的冬季正式开始。
它是秋天向冬天转变的重要标志,预示着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
霜降既是自然现象的表现,也承载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冬季的期待和准备。
一、冬季的气象特征霜降标志着天气的逐渐转冷,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
冬季的气象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降温明显。
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白天夜晚的温差增大。
寒冷的北风开始频繁吹送,使人感到冷意逼人。
其次是天气干燥。
冬季由于天气干燥,风力较大,导致水分蒸发快,并且凝结成霜、雾和雪形成的几率增加。
这对农作物露地生长、人畜的生存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最后是日照时间短。
冬季的昼短夜长,日照时间相对减少,光照强度减弱,这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冬季的自然景观冬天是一个寒冷而美丽的季节。
随着霜降过后,大自然逐渐展现出迷人的冬季景观。
山林悄然变得雪白一片,洁白的雪花铺盖在大地上,山峦披上一层银装,仿佛是一个纯净而宁静的世界。
湖泊和河流也被冻结,湖上结起了厚厚的冰层,河面上浮起了美丽的冰块。
冬季的植物回归于宁静,大多数植物枯黄凋谢,但也有一些坚韧的植物依旧勃发生机,比如冬梅、瑞香等,它们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娇艳。
此外,冬天的动物也有一些变化。
有些动物选择冬眠,以应对严寒,如松鼠、蟒蛇等;而水鸟则会飞往南方寻找更温暖的地方;北方的鸟类则会南迁,进入温暖的地区度过冬天。
冬季的景色虽然寒冷,但却充满了诗意和浪漫,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和欣赏。
三、人们的生活变化霜降后,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首先是人们开始穿上冬装。
在寒冷的天气中,人们会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棉衣、大衣等保暖的衣物,戴上毛线帽子、手套等防寒物品。
其次是人们开始吃冬季食物。
冬季是食欲旺盛的季节,人们在这个时候会增加摄入热量的食物,如鸡鸭鱼肉、蔬菜和豆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霜冻天气特征及预报霜冻灾害是内蒙古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严重的霜冻害可使作物减产30%左右,甚至绝收。
内蒙古幅员辽阔,粮食种植分布范围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因此霜冻灾害影响的范围大;我区气温偏低,热量条件相对不足,遭受霜冻危害的几率大、程度重。
近20多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霜冻的影响亦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从而增大了霜冻灾害的潜在威胁;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异常和气候变率加大,极端寒冷、炎热等异常事件的增加会诱发和加重霜冻的危害。
因此,霜冻是影响自治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重要灾害,霜冻预报是霜冻灾害防御的一个关键部分。
12.1 霜冻的定义霜:当贴地层的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上凝华成的白色冰晶的天气现象,称做霜,因其可见,亦叫白霜。
霜冻:是指土壤表面或植物株冠附近最低气温下降到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的现象。
不同作物,遭受冻害的指标有所差异,但农作物的叶面、株茎温度达到0℃或以下时,会形成霜冻灾害。
当贴地层空气干燥,湿度较小时,气温虽降到0℃或以下时,地表未出现白霜,而此时作物已产生冻害,这种现象亦称为黑霜或暗霜。
内蒙古大部地区属干旱和半干旱区,空气性对干燥,黑霜发生频率较高。
冰冻:出现结冰现象时,称为冰冻。
初霜冻:发生在一年内有霜冻危害的初期,即入秋后第一次出现的霜冻。
初霜冻主要危害尚未成熟作物的大秋作物,所以也称“秋霜冻”。
终霜冻:发生在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
终霜冻危害作物的幼苗和开花的果树,也称“春霜冻”。
无霜期:终霜与初霜的间隔天数称为无霜期。
一般初霜冻出现的越早,对作物危害越大,形成的灾害也越重,同样,终霜冻出现的越晚,危害越大。
12.2 霜冻标准及分类在春季和秋季,当最低气温(百叶箱内)降到2℃时,地表或地面物体表面最低温度一般在0℃左右,会出现霜或霜冻,大部分作物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冻害,因此,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2℃作为霜冻指标。
秋季最低气温首次降到2℃的日期为初霜日;春季最后一次最低气温大于或等于2℃的终日为终霜日。
同样,当秋季首次最低气温下降到在2~4℃,或春季最低气温上升到2~4℃,为轻霜冻。
单站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2℃的当日定义为霜日。
霜冻是在明显降温的天气形势下发生的,根据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霜冻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平流霜冻:由于出现寒潮或降温天气使高纬度冷空气向低纬度爆发,或比较强烈的冷平流引起剧烈降温,使影响区域气温下降到2℃或以下,形成的霜冻。
当寒潮爆发引发霜冻时,往往伴有强风,冷空气入侵后,贴地层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发生冻害;有时冷锋过境后,虽然夜间阴云密布,但强烈的降温依然会使植物体温度下降到0℃以下,发生冻害。
由于平流霜冻在一天当中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冷气团的水平范围为几百到几千千米,能够形成全区大部地区的霜冻灾害,所以是我区霜冻日中最主要的种类。
此种霜冻由于伴随风的强烈扰动,使近地层气温的垂直和水平差异较小,因此影响区内不同地块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冻害的差异程度也较小。
辐射霜冻:在空气比较干燥,风力较小和晴朗少云的夜间,由于地表和植物表面释放长波辐射致使最低气温下降到2℃以下,形成霜冻。
辐射霜冻一般是在地面冷高压的控制下,在后半夜或日出前,植株表面辐射散热,温度降到0℃以下形成,所以此型霜冻一日内通常出现在夜间或早晨,它的强度与昼夜温差和下垫面的热力性质有关,不同地块霜冻强度有明显差异,影响范围具有局地性。
由于我区地域广、海拔高,春秋季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局部辐射霜冻亦经常出现。
平流-辐射霜冻:由平流降温和辐射冷却共同影响而引起的霜冻。
在我区的霜日中,有两种情况,白天平流降温,夜间辐射冷却;夜间降温和辐射同时出现,这也是我区常见的霜冻形式,前一日冷空气入侵造成平流霜冻,使影响区域部分站达到霜冻标准,后一日受地面冷性高压控制,在微风、少云的天气条件下形成辐射霜冻,从而使冷平流影响区域内未形成霜冻的地区产生辐射霜冻,或已发生平流霜冻的地区再次遭受辐射霜冻。
我区的霜冻以此种类型最多,对农业生产形成的危害也最大。
根据马树庆等(2007)起草的《作物霜冻等级》标准,根据日最低气温下降幅度及植物遭受冻害、减产的程度,将霜冻害分三个等级,即轻霜冻害、中霜冻害和严重霜冻害。
轻霜冻害:气温下降比较明显,日最低气温比较低;植株顶部、叶尖或少部分叶片受冻,部分受冻部位可以恢复;受害株率小于30%,粮食作物减产幅度在5%以内。
中霜冻害:气温下降很明显,日最低气温很低;植株上半部叶片大部分受冻,且不能恢复;幼苗部分被冻死;受害株率在30~70%;粮食作物减产幅度在5~15%。
重霜冻害:气温下降特别明显,日最低气温特别低;植株冠层大部叶片受冻死亡或作物幼苗大部分被冻死;作物受害株率大于70%;粮食作物减产幅度在15%以上。
12.3 气候特征12.3.1 资料统计全区资料统计站点为117个,各站点初、终霜冻的平均值取1970~2000年30年,霜日取1970~2008年38年。
初霜期和终霜期,有15个或以上站出现霜冻,定义为全区霜日,作为霜冻分析个例。
根据全区117站1970~2008年逐日最低温度资料,当春季日最低气温最后一次小于等于2℃的初日统计为终霜日,当秋季日最低气温首次小于等于2℃的初日统计为初霜日。
当纬度较高的大兴安岭地区,在夏季6~8月出现若干段最低气温小于等于2℃的时段时,取其间隔日数最长的一段作为无霜期,并由此确定终霜日和初霜日。
12.3.2 气候特征一般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的强弱和早晚影响初、终霜日的早晚。
表12-1和表12-2为全区各站平均初霜、终霜日期的月际分布,在全区1971~2008年的921个初霜日中,9~10月出现频率最高,占82.8%,其中9月为53.4%,其次为10月。
说明9月是全区霜冻预报的关键月,此时全区主要作物产区的大秋作物正处于成熟期,较早的初霜冻可形成较重的冻害,造成大幅减产。
同此,986个终霜日中,出现在5月份的为51.4%,其次为4月和6月,可见5月份是全区终霜冻的关注点。
较晚的终霜使作物在出苗期或生长期受害,严重时导致重播或改种。
从图12.1、12.2可知,内蒙古初霜冻出现的日期,具有从北向南推迟的趋势。
全区初霜在大兴安岭林区、锡林郭勒盟北部和阴山东段山地开始较早,在9月11日前出现,结束于翌年5月21日后,全年无霜期在100天左右。
通辽市、赤峰市南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南部,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初霜始于10月1日附近,而终霜结束在5月1日前后,无霜期140天以上。
说明传统农区的西辽河流域、河套-土默川平原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作物生长期较长。
全区平均无霜期最长的地区为通辽市的库伦旗和乌海市,达到160天以上。
而呼伦贝尔的鄂伦春旗(50445)、博克图(50632)、额尔古纳(50425)市和乌兰察布市的察右中旗(53378)全年无霜期不足90天,大兴安岭林区的阿尔山(50727)、图里河(50434)、根河(50431)不足60天,图里河仅有45天。
全区初、终霜冻出现的日期,除受寒潮、降温等天气影响外,还与纬度、拔海、地形等因素相关,一般初霜冻随纬度和地势高度增加而提早,终霜冻随之推迟,无霜期缩短,反之无霜期延长,终霜早、初霜迟。
表12.1 全区初霜日各月分布8月9月10月初霜日131 492 271百分比14.2% 53.4% 29.4%表12.2 全区终霜日各月分布4月5月6月终霜日222 507 220百分比22.5% 51.4% 22.3%图12.1 内蒙古初霜日分布图12.2 内蒙古终霜日分布8月30日9月4日9月9日9月14日9月19日9月24日9月29日10月4日10月9日10月14日10月19日10月24日10月29日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扎兰屯乌兰浩特通辽呼和浩特临河图12.3 代表站初霜日年际变化3月23日3月28日4月2日4月7日4月12日4月17日4月22日4月27日5月2日5月7日5月12日5月17日5月22日5月27日6月1日6月6日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扎兰屯乌兰浩特通辽呼和浩特临河图12.4 代表站终霜日年际变化我们选取扎兰屯、乌兰浩特、通辽、呼和浩特、临河作为年际变化的参考站,由图12.3、12.3可以看出,我区终、初霜冻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当年与上年一般会相差一旬,说明变率较大。
表12.3 全区霜冻年代际变化(日/月)地区年代西部中部东部初霜终霜初霜终霜初霜终霜71~80 25/9 16/5 17/9 20/5 14/9 26/5 81~90 30/9 7/5 20/9 15/5 18/9 20/5 91~00 29/9 5/5 21/9 14/5 17/9 18/5 01~08 1/10 3/5 20/9 11/5 20/9 17/5 从表12.3可以看出,全区霜冻具有明显年代际变化,即2000年后全区初霜推迟,终霜提前,与上世纪70年代比,西部无霜期延长20天左右;中部终霜提前10天以上;东部初霜推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3天以上。
全区最明显的无霜期延长在上世纪90年代最明显,与70年代相比,平均在10天以上,这说明我区的气象要素的变化不是独立的,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中国气温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12.4影响系统关键区和影响区:图12.5,按照霜冻日前一天和当天高空环流形势,将100~120ºE,60~50ºN定义为关键区,内蒙古地理狭长,基本呈东北、西南向,与春、秋季冷空气来向接近垂直,同时考虑冷空气活动造成霜冻在我区的实际影响,将100~110ºE,60~50ºN定义为西部关键区,110~120ºE,60~50ºN定义为东部关键区;将100~110ºE,50~40ºN为西部影响区,110~120ºE,50~40ºN为东部影响区。
东部、西部关键区可统称关键区,同样东部、西部影响区可统称影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