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实际步骤: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民 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恢复国民 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给中国,以便为开展有 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950年和1951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 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 动。 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 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进行的的上述工作及其取得的显著 成效,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能够经受的住 执政的考验。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的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需要注意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
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镇压反革命运动,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的利用资本主体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 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的道路。私营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被削弱和淘汰。资 本主义金融业则在此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在数量 上是明显上升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
注意: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事件是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 0复兴之路3_中国新生.rmvb制作 山东理工大学 法学院 宋超
• 新中国初期对苏联农业机械技术引进特点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第4期 年第 与绩效《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 期 •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2010.05.14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双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 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 附庸 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 意义上看, 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 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 意义上看, 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的 性质。 性质。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1953年 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 1953年计划提要 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 一五”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一五”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1954年基本确定下来 1955年 年基本确定下来。 到1954年基本确定下来。1955年7月召开的一届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 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着重 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 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 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 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 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八

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八

(二)手工业的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 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
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
手工业合作社在加紧生产
到1953年,中国已经具备了将实现工业化提上日 程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①全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建立,祖国大陆实现 了统一。 ②抗美援朝的胜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 境。 ③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④镇压反革命使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 ⑤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 设准备了条件。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国家对农业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要建设 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请思考回答
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体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基础上的个体经济,分散、落后,有很大局限性,不 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
%。
1951年12月一个月内,中央政府系统27个单位 发现贪污人数1670人。
决定了建国初期的任务: (1)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土 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没收官僚资本和稳定物 价)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抗美援 朝)
(4)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三反五反)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请思考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目标是要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 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经济相比较,是一种落后的经

中国近代史纲试题库 第八章练习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试题库 第八章练习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试题库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2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 归农民所有B. 归乡镇所有C. 归集体所有D. 归国家所有4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5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农业合作化D. 科学技术现代化6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 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7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A. 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B. 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8 、作为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 重工业B. 轻工业C. 农业D. 林业9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 华北地区B. 西北地区C. 东北地区D. 东南地区10 、我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制造厂位于()A. 沈阳B. 武汉C. 长春D. 北京二、多项选择1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B. 国内反封建斗争的任务已经完成C. 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D. 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承认新中国E. 完成了祖国统一2 、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哪几种经济成分()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D.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 、下列关于1952 年土地改革后确立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B. 它彻底消灭了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它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E. 它标志着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结束4 、1952 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中间阶级。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3
1944.5,毛泽东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 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 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 的。” 1945.5,毛泽东在七大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 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 基础上才能巩固;如果没有这种已经工业化的经济 做它们的基础,那么,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 由、民主与统一,是不能巩固的。” “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 国家而斗争,而且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 斗争。” 14
一穷二白
15
贫穷落后
16
中苏工业化起步之比较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5.2% 39.5% 35.5%
现代工业占工农业总产 值的比例 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 比例
26.6%
1952年(中国)
1928年苏联
17
1952年中、印、美主要工业人均产品产量比较
2949度 538.3公斤 美国 4公斤 美国
民族资产阶级
6
这就决定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后,工人阶 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 主义道路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经济
两社 条会 道主 路义 的与 矛资 盾本 主 义 级无 两产 个阶 阶级 级与 的资 矛产 盾阶
工人阶级
个体经济
农民阶级 和其他小 资产阶级
36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道路。
1950年2月22日, 中苏两国政府在莫 斯科签订《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
37
1949年10月3日 至1951年5月21 日,中国同各 国建交情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1.识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2)“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3)“五反”运动1952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2.领会:(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2)没收官僚资本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三大战役的展开,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已经解放的东北地区城市开始大规模没收官僚资本(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3.简单运用:(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3)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及其原因①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②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③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4.综合运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①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②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册答案 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册答案 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首次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B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2、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 )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合作社会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4、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 A )A、优先发展重工业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优先发展农业D、恢复国民经济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D )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6、中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 B )A.基础性重点工程建设 B.社会主义改造C.农田水利建设 D.提前完成“一五”计划7、抗美援朝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是( A )A.彭德怀 B.刘伯承 C.徐向前 D.林彪8、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在( B )A .七届一中全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种全会 D .七届四中全会9、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是在( C )A.1950年底 B .1951年底 C.1952年底 D .1953年底10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指( D )A.1949年——1953年 B.1950年——1954年C.1952年——1956年 D.1953年——1957年11、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

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 A )A .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B .发展民族工业的强烈愿望C .拥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政治表现D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智力财力1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了( A )A .过渡时期总路线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D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路线13、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B )A.没收封建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受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14、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D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国家资本主义 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15、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B )资本主义体系A.社会主义体系B.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体系C.前资本主义体系16、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根本上稳定物价,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大措施是( B )A.打击投机倒把B.统一全国财经工作C.调整城市工商业D.节俭国家机构经费17、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固新政权。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3、194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4、★★随着祖国大陆的解放,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各新解放地区,迅即建立起(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临时政权。

5、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自治区的建立、自治机关、自治权利、区内民族关系等作了系统规定。

6、★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7、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8、在新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共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200多万9、★★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解放区建立的过渡性临时政权形式是(军事管制委员会)10、(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11、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的时间是(1953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1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13、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执行的政策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14、★1951年9月,在全国知识分子中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15、在没收官僚资本方面,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16、★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措施是(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17、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对全国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度及现金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

18、★★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七届三中全会)19、1949年7月成立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是(陈云)20、新中国统一货币的形成是在(1951年)21、★建国初期从根本上稳定物价、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大措施是(统一全国财经工作)2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召开的会议是(七届三中全会)23、★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的是(毛泽东)24、★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作的最大一件工作是(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25、“三反”运动中处理的党政干部有(刘青山、张子善)26、★“三反”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党政机构工作人员)27、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28、1950年2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9、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于(1953年7月)30、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彭德怀)31、★中国军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重要原因是(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到中国安全)32、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所包含的两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4、★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3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是指(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36、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37、“一五”计划发展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建设)3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3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0、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1953年)4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合作化)4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4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4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原则是(自愿、互利)45、★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46、毛泽东全面总结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的报告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47、错误指责邓子恢在主持中央农村工作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文件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4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赎买政策)49、★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鉴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毛 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 两个步骤,“民主革命是社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 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 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 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周恩来选集》上卷, 第368页。
决策变化——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 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 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到十五年,基本上完 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社会主义 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符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方针政策。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在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后就要为在中国建立社 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之日起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并且从来就没有动 摇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革命胜利以 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 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 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的这些话, 给我极深的印象。因为这不 仅是初次听到他对我国如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述,更 感到这是他依据形势的发展 变化所作出的新的判断。对 于他的论点,中央其他领导 同志没有提出异议,并连续 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了 讨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供 第 销 一 步 小 组
第 二 步
供 销 合 作 社
第 三 步
生 产 合 作 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 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太原市手工业 者举行庆祝合作 化胜利的游行。
政府贷款给王振 堂互助组一批新 式的农具。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贯彻的阶级路线 “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巩固地团结中 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
王凤英的父亲 是地主,她家也加 入了合作社。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2、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的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过渡时期 的理论,是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 理论依据。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依据。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南开大学近代史纲要-第八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南开大学近代史纲要-第八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和形式:
第 一 步
供 销 小 组
稳步
供 第销 二合 步作

稳步
生 第产 三合 步作

手工业生

产经营方针

是:为农业
业 合
服务,为群

众生活服务, 为出口贸易
社 正 在
服务。





到1956年, 参加合作社的手 工业已占其总数 的91.7%,产值 占全国手工业总 产值的93%,全 国基本上实现了 手工业合作化。
2、五反运动
(1952年初)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上海黄浦区国际贸易业 的资本家排队向“五反” 委员会递交坦白书
奸商王康年
1952年2月16日,《人民 日报》登载《奸商王康年骗取 志愿军购药巨款》一文。揭露 上海大康药房经理王康年大量 盗窃国家财产,骗取定货款11 亿元(旧人民币),骗取志愿 军的购药巨款做投机生意的丑 上海大康药房资 恶行径.王康年还用各种卑鄙的 本家王康年因向志 手段勾引,腐蚀干部,先后向 愿军出售伪劣药品 25个机关的65名干部行贿1亿 被判死刑 多元(旧人民币)。
中国共产党则把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 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 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 情况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这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 上,都大大地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和平赎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可能性
• 必要性
• 1、民族资产阶级新两面性; • 1、适应经济落后的
• 2、中共正确的政策; • 3、根本保证:政权、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和紧迫问题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论述: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完成。

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余万政治土匪及60多万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论述:当时中国经济与亚洲许多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同历史上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

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论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四个方面工作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论述:在追缴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基础上,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使广大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的权利,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第一、二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充分理解历史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通过第三节讲授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中国共产党总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教学重点】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必然性。

3、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1949---1956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战略,但具体在什么时候转变,采取何种形式转变,党内前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考虑。

原来设想过渡时期15年、采取“将来突变论”的形式,1952年9月后设想过渡时期缩短为五六年,采取“现在渐变论”的形式。

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内、国际环境,主观、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本课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听、看、读、议、写”的教学模式(听即听老师讲课,看即参观、调查研究、观看电视录像资料,读即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材料,思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议即讨论,写即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课堂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环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实践性学习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4、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原来构想的改变
(2)改变了民主革命胜利后集中力 量实现国家工业化,然后再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的设想,提出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
4、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原来构想的改变
(3)改变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先利用、 限制,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 待条件成熟时通过国有化法令将其收归 国有的设想,提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利 用、限制和改造可以同时进行的方针, 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将其逐步 引上社会主义轨道。
4、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原来构想的改变
(4)改变了必须先有工业化,在工业 能为农业提供大量农业机械的情况下才 可以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设想,提出在很 少甚至没有农业机械的情况下,经过具 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的高级社等形式,也可以实现农业集体 化,可以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 议上讲: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 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 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开始。
1952年国庆节, 首都人民庆祝国民 经济恢复任务胜利 完成的游行。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懂得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认识中国要实行工业化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懂得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
3.了解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识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届四中全会与会者合影。前排右起:彭真、吴玉章、彭德怀、张闻天、 陈云、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高岗、徐特立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教学目的:深刻认识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三个选择”的第三个选择),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了解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而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客观分析我国的国情,懂得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重点: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和各个解放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过分析,认为它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民主主义因素并存。

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行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善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位民主人士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话指的是关于( B )的问题。

A、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改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C)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符合国家政策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C)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6、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的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社会主义的基本(A )制度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A、经济B、政治C、文化D、政党8、( 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8《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半社会主义
互助组
社会主义萌 芽
视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中国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大 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公私合营天原电化厂支付 1953年股息的领取凭证 返回
(一)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对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 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敌 人,在政治上推翻他们的统 治,在经济上没收他们的资 本。
3、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实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 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 有资本主义因素,两种因素同时共存。但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社会主义因素 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这就决定了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 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 体系的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的社会。
• 总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十分必要 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 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 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视频:中国新生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第八章
重点和难点
• 1、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 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 么? •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 的社会 • 3、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 的选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 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和三种 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集中表现为:中国还存在着 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 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8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指出:“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如果没 有这种已经工业化的经济作它们的基础,那么,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是不能巩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 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 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80—1081页)
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 帝国主义的矛盾”。 刘少奇则强调,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产生 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 路线的斗、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收官僚资本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 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 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 合作的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 经济的领导地位,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 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八章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实际步骤 (1949-1952)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土地改革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恢 民 复 主 革 前提条件 发 展 命 国 遗 留 物质基础 民 经 任 济 务
级社为10个。经过三年的恢复,农村经济基本达到历 史最高水平,粮食、棉花、糖料、黄红麻、烤烟等农 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新民主主义社会各种社会主义因素的不
断增长及其领导地位的日益强化,不仅保
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
展,而且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
2、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 3、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 1、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 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 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居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 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国营 于指导思想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中的社会主义 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但它所占的比 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因素。但由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存在 重不大。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是合法的,因而反映这种经济基础的思想也必然存 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民族资产阶级、小资 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私人资本主 在并具有合法性。 产阶级的代表也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参加者。 义和个体经济属于资本主义因素。
第 八 章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近代中国第一项历史任务基本实现,随着
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
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
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被提上党和国家的 议事日程。
第八章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1952 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
第八章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经济上:
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五种成分
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 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 本主义 经济
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 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主要经济 成分:
社会主义 经济
个体 经济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第 八 章第三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一 五 计 划 内 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 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 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 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 化生活的水平。
第 八 章第三节
与私营工业相比,国营工业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 不仅有轻工业,而且有重工业。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国 营企业也优于私营企业。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 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 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第 八 章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展开。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
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 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949年至1952年,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由193家增加到 997家,增长了4.2倍;产值由2.20亿元增加到13.67亿元, 增长了5.2倍。从1949年至1952年的4年间,私营工业总 产值中政府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比重逐年增加,分别
还 看 今 朝 。
数 风 流 人 物 ,
俱 往 矣 ,
只 识 弯 弓 射 大 雕 。
成 吉 思 汗 ,
一 代 天 骄 ,
稍 逊 风 骚 。
唐 宗 宋 祖 ,
略 输 文 采 ;
惜 秦 皇 汉 武 ,
第八章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第八章
第八章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教学重难点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社 会历史条件 (三)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 本历程和经验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
为11.88% 、28.83% 、42.71% 、56.04% 。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到1952年年底,全国已有4536.4万户农民组成
了802.6万个互助组,占大陆农民总数的40% ;有
59000户农民组成了401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高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式提出: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 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 议上形成;

1953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公布;
1953年12月,毛泽东最后 改定;

第 八 章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1954年2月,中共七
届四中全会批准;
1954年9月,载入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一
过渡条件:工业化和机械化
过渡步骤:一步到位

过渡方式:和平地、有代价地消灭私有制
第 八 章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1952年的过渡设想
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 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际上
1949年开始,用了7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任务。
第 八 章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采取积极领导的 方针,教育、推动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这样, 在土改后,互助组很快就在农村中相当普遍地发展起来。
第 八 章第三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1953年12月 中共中央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几户或十几户
土地、耕畜等属农民私有
渡性质。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 八 章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一、国家工业化任务的提出
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 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 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 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上讲话
第 八 章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中国 工业发展的水平仍然很低,发展工业,改 变中国作为农业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是 全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 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第 八 章第二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建国初期对过渡的初步设想:

过渡时间:15-20年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第 八 章第三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一五建设成就
1952年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679 183.7
1957年
1068 310.2
粮食产量(亿吨) 钢产量(万吨)
发电量(亿度) 货运量(亿吨)
1.6392 135
73 3.516
1.9505 535
193 8.0365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 社会的过渡性?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政治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 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 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 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 权属于人民。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第 八 章第三节
第 八 章第三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第 八 章第三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土地改革后, 农村的生产迅速 发展了,农民的 生活也有了明显 的改善; 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 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 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仍然比较大,而 且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 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
互帮互助 临时性、季节性、常年性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农民在进行互帮互助
第 八 章第三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初级社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 劳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和土 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 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 既保留了部分的生会主义性质。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第 八 章第一节
与三种基本经济成分的相应的三种基本阶级力 量的矛盾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两种基本矛盾 国际:新中国同帝国主义 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解决矛盾
第 八 章第一节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小结: 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