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合集下载

浅析辽代墓葬反映的宗教信仰

浅析辽代墓葬反映的宗教信仰

浅析辽代墓葬反映的宗教信仰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3期摘要:文章通过对辽代葬俗、壁画以及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等进行分析,论述其反映的辽代宗教信仰。

辽代前期主要以萨满教为主,面具、金属网络等是信奉萨满教的体现。

辽代中后期,大量墓葬中的壁画反映了佛教文化,部分葬俗也受到佛教的影响,特别是一部分信奉佛教的汉族人将火葬的习俗带至辽朝。

而在另一些墓葬壁画及出土器物中,也体现出道教的特色。

由于文化的交流融合,辽代的宗教信仰从单一的萨满教逐渐发展成了萨满教、佛教、道教三教结合的情况。

关键词:辽代墓葬;宗教信仰;萨满教;佛教;道教0 前言辽代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制度、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宗教信仰方面,既保留了萨满教这一原始信仰,同时又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中原佛教、道教开始逐渐深入到辽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由于佛教门类众多,本文所述佛教均指汉传佛教。

宗教对契丹人的影响在其墓葬中得以体现,本文将从辽代葬俗、壁画、墓葬中所出土的器物来论述辽朝人的宗教信仰。

1 辽代墓葬所体现的宗教信仰1.1 萨满教1.1.1 面具契丹族本身为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多以狩猎为生,面具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辅助其狩猎,是一种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工具。

有学者认为:“狩猎生产和巫术是面具起源最重要的因素,面具是原始伪装狩猎的工具。

”应是面具产生的最原始用途。

随着社会的进步,辽代契丹人已经不再依赖狩猎这种原始生产方式,但面具在契丹社会中仍发挥作用。

辽代的萨满有着戴面具的习惯①,他们认为面具可以成为通灵的工具,帮助其进入特殊的状态,以达到与另一个世界沟通的目的。

同时,因为萨满教产生于母系社会,萨满的形象也大多以女性为主,所以佩戴面具能让部分男性萨满的身份得以掩飾。

而在辽代葬俗中,信奉萨满教的契丹人相信,面具可以在人死后起到护魂的作用。

在萨满教的灵魂观中,人有三魂,人死后三魂不灭,并且要去往各自的魂归之所。

在这一过程中,灵魂会受到恶灵的侵害,面具正是为了保护灵魂,使其得以保存,并有依托之处,安全到达另一个世界①。

辽宋金元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评析

辽宋金元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评析

辽宋金元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评析前言辽宋金元四大家是指北宋晚期至南宋、金、元时期活跃的四位杰出文人,分别为辽宁著名诗人苏轼、宋代著名画家文同、金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和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

他们各自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文学巨匠艺术风格苏轼以豪放之气和才情横溢而闻名于世。

他以清新婉约的诗歌、雄浑豪放的散文以及刚健有力的画作而广为人知。

苏轼独特的感受力使其作品充满了情感和哲理,同时充满了个人主张和社会观察。

影响评析苏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他在诗歌创作上倡导“抒情即拓展”,提倡表达真实感情与思想,深受后来诗人的追随。

其次,他的散文风格雄浑豪放,对宋代以至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苏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社会观察为基础,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并影响了后来许多文人。

文同:笔墨精妙艺术风格文同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以他的山水画闻名于世。

他擅长以简练明快的笔墨勾勒出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

他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将自然美与内心感悟相结合。

影响评析文同在中国山水画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倡导“似写非写”和“神韵和体”,强调作品中应有灵动之气。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成为后世山水画家学习与借鉴的对象。

赵孟頫:书法宗师艺术风格赵孟頫是金代著名书法家,也是南宋年间最出色的书法家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以瘦劲有力的笔画和工整流畅的布局为特点。

他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字体,并以其深沉内敛又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而成就卓越。

影响评析赵孟頫对中国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他将楷、行、草三种字体相结合,并注重字体间的变化和连贯性,创造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在气势与细节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使得后世书法家在学习中可以借鉴他的技艺。

同时,赵孟頫注重笔墨与心情相结合,强调自我表达,对后世书法艺术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汉卿:曲艺宗师艺术风格关汉卿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其作品主要以杂剧为主。

浅谈辽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浅谈辽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三年一次南郊祭天,即昊天上帝,是皇家最隆重的祭典,皇帝“亲郊,合祭天地,祖宗并配,百神从祀”。(4)南郊又是最劳民伤财的祭典。宋太宗时,“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馀万”,宋真宗时增至700馀万,而宋仁宗时“明堂”,增至1200馀万。(5)
按古代的传统,装神弄鬼的宋真宗亲往东岳泰山封禅,又至河中府宝鼎县祀汾阴后土,作为祭祀天地的空前盛典,为自己装潢门面。(6)“东封八百馀万,祀汾阴,上宝册又增二十万”,加之崇奉道教的巨额支出,使财政陷入困境。(7)
宋朝另一类地方祠是历代和本朝的忠臣义士祠庙。永康军导江县李冰庙“爵封至八字王,置监庙官视五岳。蜀人事之甚谨,每时节献享及因事有祈者,无论贫富,必宰羊,一岁至烹四万口。一羊过城,则纳税钱五百,率岁终可得二、三万缗,为公家无穷利。当神生日,郡人醵迎尽敬,官僚有位,下逮吏民,无不瞻谒”,成为宋代有名的大祠庙。开封又为之另立二郎庙。(27)三国时吴将甘宁的昭勇庙在兴国军永兴县池口镇,本人封至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妻熊氏封顺夫人,“并封其二子曰绍威侯,曰昭灵侯,女柔懿夫人”,“江上神祠皆不及也”。陆游途经此地,也“以壶酒特豕”前往瞻谒。(28)“京师二相公庙在城西内城脚下,举人入京者,必往谒祈梦,率以钱置左右童子手中,云最有神灵”,二相公相传是孔子弟子子游与子夏。(29)
在多种神灵中,享有特殊地位的还有孔子和姜子牙,宋朝分别设文宣王庙和武成王庙,又以前代和本朝的名儒和名将“配享”与“从祀”。(11)(二)家庙、祠堂和家神:宋朝文武大臣也可依规定立家庙。(12)皇帝的宗庙和大臣的家庙实际上是将敬祖与信神混为一体了。北宋名臣富弼致仕后,“每早作”,“瞻礼家庙”。(13)宋神宗“皇后侄向子骞妻周氏”对“世间禳事又素所不信,但默祷家庙求”。(14)宋高宗特准秦桧以最高规格营建家庙,又“诏令礼器局造秦桧家庙祭器”。秦桧死后,其养子秦对家庙所占的风水宝地恋恋不舍,而宋高宗又毫不留情地收回赐第,在其家庙旧址上营造德寿宫。(15)这件事也反映了两人勾心斗角的一个侧面。臣僚有资格设立家庙者,一般须撰文“祭告家庙”。(16)

宋朝的祭祀与神话信仰

宋朝的祭祀与神话信仰

宋朝的祭祀与神话信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还在祭祀与神话信仰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

本文将从祭祀的重要性、祭祀的形式和神话信仰的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宋朝的祭祀与神话信仰。

一、祭祀的重要性祭祀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对神灵的一种敬意和供奉。

在宋朝,祭祀被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可以祈求丰收和吉祥,还可以凝聚民众的情感,增强社会凝聚力。

二、祭祀的形式1.宗庙祭祀宗庙祭祀是宋朝祭祀最为盛大的一种形式。

每年春秋两季,皇帝都会亲自主持宗庙祭祀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皇帝会向天地神明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百姓安康。

同时,宗庙祭祀也是皇帝显露威严和领导力的一种方式,以彰显皇权。

2.祖先祭祀祖先祭祀在宋朝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每年祭祖,子孙们会聚集在祖先的墓地前,烧香拜祭,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此外,祖先祭祀还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3.官方祭祀除了宗庙祭祀和祖先祭祀外,宋朝还有一些官方的祭祀活动。

比如农历正月初一的天地祭祀、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祭祀等。

这些祭祀活动旨在庆祝传统节日,增加民众的娱乐和文化活动。

三、神话信仰的发展1.儒家思想对神话信仰的影响在宋朝,儒家思想对神话信仰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儒家倡导的“仁爱”、“道德”等观念对于塑造人们对于神灵的形象和信仰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儒家还对于神话故事进行了整理和修改,使之更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2.佛教对神话信仰的融合在宋朝,佛教的传播和影响逐渐扩大,佛教的神话故事和神灵也成为了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佛教的神话故事往往具有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丰富了人们对于神灵的想象和崇拜。

3.道教对神话信仰的影响道教在宋朝的传播和影响也日益增大。

道教的神话故事和神灵多种多样,丰富了人们对于神灵的认识和信仰。

同时,道教还鼓励人们寻求长生不老和超凡入圣的境界,这也对于人们的神话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论周代天神性质与山岳崇拜_王晖

论周代天神性质与山岳崇拜_王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总第151期)论周代天神性质与山岳崇拜王 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男,博士生) 摘要:周代天神崇拜的天就是山岳崇拜,他们以为天神就居住在山岳之上,故称之为“天室”山。

周代天神是周族的部族神,认为他们的祖先神死后都升到天上,实即天室山上。

周人称嵩山为“天室”,但同时他们又把此山称为“崇”山(嵩、崧同),“崇”即“宗山”之义,亦即文献中的“冢山”。

“崇山”就是指死去的祖先神所聚集的宗堂、宗室。

所以天神-山岳崇拜的性质实际上就是祖先神崇拜。

东方殷人及其后人表示敌忾时用箭射盛血的革囊以示“射天”,这正好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冲突和对立。

天神-山岳崇拜主要盛行在西北地区,这也代表了炎黄文化神权崇拜的特点。

周代的天神-山岳崇拜以豫西太行山为线遍布黄河中游及上游地区,这也正好是我国平原与高原山岳的分界线。

周人克商之后,就形成以中岳嵩山为主的五岳崇拜。

战国时代以来,周室及中原国家衰落,代之而兴的是东方的泰山与西方的昆仑山崇拜。

关键词:天神;山岳崇拜;祖先神崇拜;山岳文化圈;周代分类号:K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1999)01-0043-51从卜辞中看,殷人的天神崇拜的对象主要是帝、上帝,从周人文献和金文中看,周代除保留了上帝主神的地位之外,还出现了“天”的敬仰与崇拜。

因此,如果我们泛指天神崇拜,则殷周皆有;而如果具体说对“天”的崇拜,则主要是周代。

这表现了两个不同的时代的不同特点。

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中提出卜辞中的“天”还没有天神之义,只是“大”的同义词或异体字,用“天”作天神观念是周人提出来的;并以为《商书》中《微子》、《西伯戡黎》等篇以及《礼记》与诸子所引用的《商书》所见的“天”字诸篇皆非殷人原作[1]。

这一点他后来虽有修改,但多数学者还以为是正确的。

不过,卜辞中的“天”也不完全是“大”的同义词或异体字,它也有天神的用法。

浅谈辽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模板

浅谈辽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模板

浅谈辽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各民族几乎无例外地经历了原始宗教崇拜的发展阶段。

原始宗教包括了对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湖海,以至动物、植物等的广泛崇拜。

辽宋金代的各民族以不同形式保留了此类崇拜。

多神崇拜与宗教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多神崇拜往往并无专门的宗教团体或信徒。

宋代祠庙往往有庙祝,“无非假鬼神以疑众”。

(1)但庙祝们各据祠庙,并未如僧道那样组成宗教团体。

多神崇拜流行于各民族社会的上层至下层,其仪式或耗资巨大,而劳民伤财,或简单朴素,而虔诚尽敬。

多神崇拜往往是为祈求今世的福祉,而宗教更包括了对冥福的追求。

一、宋朝的多神崇拜(一)皇室的天地祖宗崇拜:按照君权神授之说,“有天下者,莫重上神之报;为人子者,莫严宗庙之承”。

(2)宋朝对前代的吉礼有因有革。

北宋前期,“岁之大祀三十”,“中祀九”,“小祀九”。

其祭祀对象包括昊天上帝(这不同于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皇地、天皇大帝(北极星,号称“星中之尊”)、五方帝(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神州地等。

五方帝中的赤帝代表火德,宋人认为本朝“以火德上承正统”,故奉赤帝为感生帝。

农业社会中代表土地和谷物,则有太社和太稷。

“岳、镇、海、渎之祀”则包括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恒山后避宋真宗名讳改称常山),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东、西、南、北四海和淮、江、河、济四渎。

祭祀制度在宋朝各代也稍有变更。

南宋初,人称“祖宗以来,每岁大、中、小祀百有馀所,罔敢废阙”。

祭祀的神总计一千几百个。

各种祭典都有繁琐的礼仪,被祀诸神又有各种搭配。

如“冬至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宋朝各代皇帝都作为在天享受祭祀的神灵。

(3)三年一次南郊祭天,即昊天上帝,是皇家最隆重的祭典,皇帝“亲郊,合祭天地,祖宗并配,百神从祀”。

(4)南郊又是最劳民伤财的祭典。

宋太宗时,“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馀万”,宋真宗时增至700馀万,而宋仁宗时“明堂”,增至1200馀万。

宋朝的民间信仰

宋朝的民间信仰

宋朝的民间信仰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间产生了许多丰富多样的文化。

除了官方的宗教信仰外,宋朝还存在着各种民间信仰,这些信仰体系既与官方宗教有一定的联系,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围绕宋朝的民间信仰展开,探讨其特点、形式以及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一、儒教在宋朝的民间信仰中的地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儒学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儒教在当时的官方信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儒教也深入到了民间生活中,并对人们的信仰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朝的社会中,儒家的价值观念被广泛接受和遵循,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民间的一些信仰实践,如祭祀、孝道、尊师重道等,都与儒家教义存在密切的联系。

二、神祇信仰与民间信仰的结合在宋朝的民间信仰中,神祇信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民间信仰中的神祇往往具有地方性的特点,比如山神、水神、土地神等。

人们通过祭祀这些神祇来祈求平安、丰收和风调雨顺。

与此同时,宋朝的官方信仰中也存在着对神祇的崇拜和祭祀,比如皇帝祭天、祭祀孔子等。

这种对神祇的信仰体系为宋朝社会提供了一种信仰上的凝聚力,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佛教与道教的融合宋朝时期,佛教和道教两大宗教在中国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对民间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佛教强调生死轮回、人间苦难,提供了对个体灵魂解脱和超越的可能性。

道教则注重炼丹修仙,追求长生不老和神仙境界。

宋朝的民间信仰中,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常常交融在一起,例如人们在祭祀祖先时常常会同时对佛祖或道祖进行祭祀,以期得到保佑和庇护。

四、民间信仰的仪式与习俗宋朝的民间信仰体系不仅有一系列的祭祀仪式,还延伸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通过张贴春联、放鞭炮等方式来驱邪祈福;七夕节时,人们会向牛郎织女祈愿姻缘美满。

此外,宋朝人民还相信鬼神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因此会在特定的日期和场合举行祈福或祓禊活动,以求神明的庇佑和驱邪辟邪。

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与文化特点

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与文化特点我们将来一起探讨一下中国历史上辽金元时期的特点和文化,这个时期涵盖了北宋末年到明朝初年的历史阶段。

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了变动和积极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辽金元时期的背景北宋末年的动荡局势在辽金元时期之前,北宋朝廷处于动荡的局势中。

北宋朝廷贪污腐败,国力衰退,导致了辽金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对北方的侵略加剧。

同时,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民间起义频发。

这些问题导致了北宋朝廷的衰败和灭亡,也为辽金元时期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辽朝的兴起辽朝是一个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他们先后灭亡了几个北方的国家,最终在916年建立了辽朝。

辽朝的兴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辽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民族政策以及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等。

辽金元时期的历史特点辽朝的兴盛与衰落辽朝在辽金元时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辽朝的国力强盛,领土辽阔,文化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辽朝的统治渐渐衰落。

金朝的崛起金朝是一个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于1115年灭亡了辽朝,并建立了金朝。

金朝在辽朝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辽朝的文化和制度。

金朝的统治者通过改革政策和扩大领土,使得金朝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元朝的建立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于1206年灭亡了金朝,并建立了元朝。

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朝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官僚制度等,对后来的明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辽金元时期的文化特点辽朝的文化辽朝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辽朝的文化包括了契丹族、汉族、高丽族等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

金朝的文化金朝在继承了辽朝的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

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

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

民众的选择——选择宗教人士
• 南宋时期的宗教人士:僧人道 士、占卜的、算命的、相面的、 术士 • 县尉陈昌的故事:民众具有选 择的自由 • 受教育以及宗教训练有限的宗 教人士增多:如道教经义的演 变以及官府终止招考僧道,促 进了受教育有限的宗教人士的 出现。 • 人们如何决定是直接找神祇还 是通过宗教人士来求神祇:声 望、能否找到、费用

• • •
赐封——宋代民间社会阶层与庙记碑文
• • •

到12世纪末及整个13世纪,赐封神祇已经如此普遍,以致某一社团巩固自己地位的方 法之一,就是为自己所信奉的神祇争取官府的赐封。这些社团需要地方官的支持,而 地方官则需要依靠他们征集赋税、安定地方,因此一种非正式的同盟就在他们中形成。 那么这些社团成员都是些什么人呢?从庙记碑文中可以窥见端倪:平民、郎官、进士、 官员。四类主要社会阶层的成员常非正式的联手,以确保为当地神祇争得赐封。唐仲 友的例子。 时人陈淳对当时地方精英与官府合作的趋势的认识:认为赐封制度使得官员与地方势 家互相串通。 赐封既是对神祇的回报,又是促使他们继续显灵的手段。此外,官府赐封神祇的一个 重要考虑,是为了满足地方人士的请求,因为通过赐封那些地方精英崇奉神祇,宋代 政府也就把住了地方社会的脉搏。
区域性祠祀的兴起
• 区域性祠祀并不局限于一个地 区,而是向各地扩展,因此它 们的祠庙在不同的地区都出现, 有时甚至发展到全国范围。 • 关于神祇领地的传统观点:地 方性神祇威灵是有范围的,神 灵不可越界。永丰县尉李公素 梦神的故事。 • 从北宋到南宋,人们开始离开 自己的家乡越走越远,开始困 惑:看了他们可以离开自己所 奉祀的神祇的封域,走得很远。 人们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 从11世纪后期开始,由朝廷给神祇赐封官 爵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是宋廷的一个持续 性政策,宋初记载尚少,北宋后期达到高 潮,南宋一直实施不辍。 右图表明,在1075年以前,赐封神祇的频 率很低,但在1075年,宋廷前所未有地赐 封了37位神祇→王安石变法时期的赐封: 对神灵世界的积极有为。 赐封的政策规范:一、从封侯,封公,到 封王;二、增加封号的字数,从二字,四 字,到最后六字 对民间祠庙的压制:列入祀典的与未列入 祀典的祠庙。但是祀典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关键还在于神祇灵验与否。 人们认为神祇渴望被赐封,就像渴望塑像 建庙一样:这是赐封机制在地方得以推行 的最有力证据

中国鬼神文化--古代民间的神鬼信仰

中国鬼神文化--古代民间的神鬼信仰
古代民间的神鬼信仰
一、概说
民间传统信仰 各种宗教信仰
中国民间杂乱的神鬼信仰体系 中国俗文化的根基
二、神鬼信仰的分类
由自然崇拜而演化成的自然神, 由祖先崇拜和灵魂崇拜而演化成的人神、人鬼, 由社会力量崇拜而演化成的源
神秘的异己力量
灵魂观念的产生
自然神的雏形
——《集说诠真》
“今俗又塑电神像,其容如女,貌端雅,两手各执镜,号电母秀天君。” ——《集说诠真》
B、古人对“地”的信仰
对土地、山、川、湖、海的神化崇拜
土地神崇拜 山神崇拜 河神崇拜 海神崇拜
a、土地神崇拜
“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 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礼记·郊特牲》
——《山海经 卷二 西山经》
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山海经 卷五 中山经》
媚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日‘女尸’ ,化为媚草,其叶胥成 , 其花黄 ,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山海经 卷五 中山经》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武在洛阳起建始殿,伐濯龙树 而血出。又掘徙梨,根伤而血出。魏武恶之,遂寝疾,是 月崩。”
蜀国名将,字云长, 今山西省运城市人。
最早的关公庙建于汉魏时期 的玉泉山(今湖北省当阳县)
人鬼
人神
宋:崇宁真君 义勇武安王(宣和年间)
明: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万历年间)
清: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
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忠义神武” 好读《春秋》
以勇立功, 以忠事主, 以义待友 。 ——封建社会各个 阶层所认同的典范 人物。
祈求社会力量的保护
给原先崇拜的一些自然神、 人神加上了保护、监督、管理的 社会职能

宋朝的祭祀与宗教仪式

宋朝的祭祀与宗教仪式

宋朝的祭祀与宗教仪式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以其繁荣的经济、进步的科技和充满文化底蕴的艺术而闻名于世。

在宋朝,祭祀与宗教仪式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宋朝的祭祀活动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祭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对神灵或祖先的虔诚敬意的表达。

在宋朝,祭祀仪式主要包括祭天、祭地、祭祖等。

祭天是对天地之间神灵的崇拜,代表着对自然和宇宙秩序的敬畏和敬重;祭地是对土地之神的敬意,代表着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保护;祭祖是对祖先的追思和敬仰,代表着对家族传统和家族精神的传承。

这些祭祀仪式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社会凝聚力的具体表现,它使人们在共同信仰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群体认同感。

其次,宋朝的宗教仪式在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宋朝,佛教和道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影响。

佛教在宋朝达到了最为繁荣的时期,佛教寺庙遍布各地,僧侣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佛教仪式包括佛像供养、念经诵咒、修行禅定等。

这些仪式不仅是对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的实践,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道教在宋朝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道士是宗教仪式中的主要执事人员,他们通过祭祀、养生和修行等方式来追求长寿和神仙境界。

道教仪式注重修身养性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最后,宋朝的祭祀与宗教仪式的发展也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宋代的建筑、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受到了宗教仪式的影响。

例如,寺庙的建筑风格和结构使得其具有庄严肃穆的氛围,佛像的雕塑工艺精湛,体现了审美追求和工艺技艺的高度。

书法和绘画作为宗教仪式的配套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丹青之风,弘扬了文化的精神和审美观念。

同时,宗教仪式也为音乐和舞蹈艺术提供了舞台,丰富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宋朝的祭祀与宗教仪式在社会生活、文化发展和艺术繁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虔诚信仰和道德观念,更推动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文化精神的传承。

龙行天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在(史前—宋辽篇)

龙行天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在(史前—宋辽篇)

龙行天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在(史前—宋辽篇)龙,作为神话传说中的瑞兽,凝聚了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情结,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所在,神化和夸大自己的力量。

我们民族还在幼年时代就选择了“龙”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从当初的模糊到具象,由随性到专注,至少历经了五千年的岁月,龙的形象才一点一滴地完善,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与象征。

龙一开始被人们熟知的形象,是红山文化的玉龙,出土于内蒙古地区。

此龙体长无足犹似蟒蛇,头部似马而嘴似猪,鬃毛长而飘逸,身呈卷曲状,整体与甲骨文“龙”有相似之处。

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文化发达,仅以此“龙”形象就可知其文化底蕴,尤以美玉琢磨成龙,说明5000年前龙已深入人心。

经过商周、春秋战国的漫长岁月发展,龙的形象逐渐完善,尤其是周朝八百年的历史,建立了礼制,直接影响后世三千年。

为了顺应各个时期统治者的需要,以及美学层面的需求,龙纹的造型变得愈发优美。

自秦汉以来,中国成为大一统的国家,胸襟开阔,视野扩展,在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龙”字释义为:“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耕为生,最在乎天气,旱涝一直农业的大敌。

龙被人们赋予行云降雨的功能,龙之权威体现在能左右旱涝,灾害遇龙方能化解。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龙纹少见,多为堆塑,捏塑,范印以及龙首壶等,而且此时的龙纹常常和人物,走兽,花鸟,花纹等堆塑组合使用,与道教,佛教相关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三国西晋时期,龙凤等珍禽异兽所组成的花纹带便被用于印在瓷器的肩部;在堆塑罐上堆贴龙以及其他一些珍禽异兽,这在当时是一种审美的时尚。

六朝时期,龙普遍成鳄鱼的形态,神态凶猛到唐朝时期,龙的的形象渐渐有了生气,跟一般动物差不多,没有神圣威严的气势。

五代到宋辽朝时期,还是继承了前面朝代的风格,基本上仍是以堆贴,捏塑,模印为主。

在此期间,龙纹并不多见与瓷器上。

宋代时期,龙纹经常会出现在定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等窑口。

中国通史第十集 观后感 南宋与元朝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

中国通史第十集 观后感 南宋与元朝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

中国通史第十集观后感南宋与元朝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南宋与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在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方面各有特色。

本文将就这两个朝代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进行探讨。

一、南宋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南宋时期积极发展了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

佛教在南宋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宗教之一。

南宋时期的佛教强调修持功德,提倡净化心灵,对疾病和灾害也有着一定的信仰力量。

而道教则被南宋朝廷用作维护国家安定的手段,南宋皇帝尊奉道教的天师道为国教,许多官员也信奉道教,使得道教在南宋时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此外,儒教一直是南宋时期的国学教育的核心,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儒家学派,如理学、心学等,这些学派对南宋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时期的祭祀文化也非常繁荣。

每年的重要节日和重要仪式都有相应的祭祀活动,如明堂祭孔、春祭、冬祭等。

此外,南宋时期还有一些特殊的祭祀活动,如纪念历代名人的祭祀、山川之祭等。

这些祭祀活动都具有独特的形式和规模,由于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祭祀活动常常有着壮观的场面,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观众。

二、元朝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元朝时期宗教信仰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

元朝统治者崇尚蒙古族的寺院建筑风格,大力推广藏传佛教,创立了著名的顶戴格尔教派。

元朝皇帝也十分尊崇藏传佛教,每年都会亲自参加重要的佛教仪式,使得藏传佛教在元朝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除了藏传佛教外,元朝时期还有其他一些宗教活动,如道教、伊斯兰教等。

元朝时期的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一个宗教共存的局面。

元朝时期的祭祀文化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元朝吸收了蒙古族的祭祀风俗,举办了许多蒙古式的祭祀活动,如祭天、祭祖、祭神等。

这些祭祀活动注重礼仪,有着独特的宗教色彩,同时也是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三、南宋与元朝宗教信仰与祭祀文化的比较南宋与元朝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在一些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宋辽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宋辽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宋辽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
王曾瑜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7(000)001
【摘要】宋辽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王曾瑜各民族几乎无例外地经历了原始宗教崇拜的发展阶段。

原始宗教包括了对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湖海,以至动物、植物等的广泛崇拜。

辽宁金代的各民族以不同形式保留了此类崇拜。

多神崇拜与宗教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多神崇拜往往...
【总页数】7页(P78-84)
【作者】王曾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92
【相关文献】
1.上博简《鬼神之明》所见楚国的鬼神崇拜 [J], 闫丽
2.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析东汉前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之关系 [J], 韩文涛;曹现娟
3.“鬼神”形象在近代——鬼神崇拜与近代社会研究之一 [J], 王先明;郝廷颐
4.辽宋金代的砲和砲兵 [J], 王曾瑜
5.21世纪辽宋西夏金史研究的里程碑式巨著——《辽宋西夏金代通史》 [J], 张春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教崇拜神仙的来源

道教崇拜神仙的来源

道教崇拜神仙的来源道教崇拜神仙的来源一、来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崇拜物1、自然崇拜:天、地、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都作为信仰对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例如土地、星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山神、河神等。

传统神学影响,是认识与研究道教神仙谱系的首要因素,中国原始社会的自然宗教逐渐向人为宗教(即神学宗教)的过渡,大致在殷周时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辞。

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礼·大宗伯》记:“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礼”,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风师,雨师,地有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祭祖先也。

中国古代宗教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充实形成了天神、地、人鬼的崇拜系统,这是道教神灵崇拜的主要来源。

2、图腾崇拜: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

例如龙、凤、熊、虎、玄鸟,花、槐等,成为龙神、花仙等。

如鄂伦春族称公熊为“雅亚”,意为祖父,称母熊为“太帖”,意为祖母。

鄂温克族人称公熊为“和克”(祖父),母熊为“恶我”(祖母)。

苗族、瑶族、畲族的盘瓠传说。

3、鬼魂崇拜例如阎王、黑白无常、鬼王等。

据说为黎族宗教的一种主要内容,及恩施土家族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重要的内容。

在道教信仰的影响下,云南瑶族的鬼魂崇拜不论是个体的祈神驱鬼,还是集体的驱鬼除邪,其宗教仪式、仪式主持者、祈祷的神祗、助其驱鬼除邪者等都已明显道教化,说明其原有的鬼魂崇拜已成为瑶传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生殖、祖先崇拜例如黄帝、三皇五帝等。

彝族、瑶族、基诺族、汉族等许多民族。

二、对圣贤崇拜的承袭孔子、孟子、关公、岳飞等。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有“圣人”、“贤人” 崇拜。

以及《上清众仙真记》、《真灵位业图》、《无上秘要》的“道人名品”等列尧舜禹三王,殷汤、周武、齐桓公、汉高祖、刘备等帝王,和诸子圣贤孔丘、颜回、墨翟等。

三、教派因素对道教神仙谱系的构建也有重要影响道教教派众多,从创教之始,在至上最高神上就有所分歧。

魏晋南北朝,鬼神崇拜

魏晋南北朝,鬼神崇拜
魏晋南北朝时期landing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鬼神崇拜人鬼崇拜人神崇拜包括自然神崇拜为朝廷所允许的祭祀北魏太和四年480年二月不雨孝文帝下诏祀山川群神及能兴云雨者
鬼神崇拜与社会文化心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
LANDING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鬼神崇拜
包括 自然神崇拜
人神崇拜 人鬼崇拜
为朝廷所允许 的祭祀
例如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历来是国家礼制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 期也不例外。
封建统治者的祭祀,主要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国泰民安,五谷丰收,国 祚永延。 至于被统治者视为不合礼典的民间祭祀,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态是多种 多样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追求幸福的人生观
பைடு நூலகம்
《搜神记》卷4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庐陵 欧明,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以舟中所有, 多少投湖中,云:‘以为礼。‘积数年。后复 过,忽见湖中有大道,上多风尘。有数吏, 乘车马来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须臾 达,见有府舍,门下吏卒。明甚怖,吏 曰:‘无可怖。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礼,故要君, 必有重遗君者。君勿取,独求如愿耳。‘明 既见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 青洪君婢也。明将归,所愿辄得,数年,大 富。”
北魏太和四年(480年)二月不雨, 孝文帝下诏“祀山川群神及能兴云 雨者”。太和十五年(491年)春 不雨,“有司奏祈百神”求雨。
民间中流传的不合封建礼典的各类鬼神崇拜,被历代 统治者称为“淫祀”而屡遭禁止。
例如
⑴曹操为济南相时,“禁断淫祀”。济 南仅汉城阳景王刘章祠,便有600余所。 ⑵北魏延兴二年(472年)二月,太和 九年(485年)正月,都曾下诏禁止淫 祀。 ⑶神龟二年(519年)魏孝明帝又 诏:“除淫祀,禁诸杂神”。 ⑷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五月下 诏:“禁断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 之”。

论辽夏金的山岳崇拜

论辽夏金的山岳崇拜

论辽夏金的山岳崇拜
郭恺
【期刊名称】《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1
【摘要】辽夏金三朝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北方民族政权,对自然山岳的崇拜贯穿了其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在政治礼法完善和文化信仰塑造等方面有特殊的内涵。

其一,山岳崇拜是三朝族源圣地的象征,特别是辽代的木叶山,随之流传的白马青牛神话成为契丹民族重要的族源追溯,此外西夏曼西山和金代长白山也与族源有各式的关联;其二,山岳崇拜是三朝祭祀仪式的载体,辽代的祭山仪式复杂多样,西夏的山神祭祀凸显了朝廷对旱涝灾情的重视,金代则产生了专属的长白山和大房山封祀之仪;其三,山岳崇拜是三朝疆域认定的标识,是中华民族不断开拓边疆地域,扩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现。

【总页数】6页(P81-86)
【作者】郭恺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6
【相关文献】
1.辽夏金史研究的新视野——《辽夏金的女性社会群体研究》评介
2.辽夏和亲对辽夏关系的影响
3.辽夏和亲对辽夏关系的影响
4.略论辽夏“和亲”与辽夏关系的变化
5.幡幢的演变与挂轴的形成——唐卡与宋辽金夏时期挂轴绘画形制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辽宋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一、宋朝的多神崇拜(一)皇室的天地祖宗崇拜:按照君权神授之说,“有天下者,莫重上神之报;为人子者,莫严宗庙之承”。

(2)宋朝对前代的吉礼有因有革。

北宋前期,“岁之大祀三十”,“中祀九”,“小祀九”。

其祭祀对象包括昊天上帝(这不同于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皇地、天皇大帝(北极星,号称“星中之尊”)、五方帝(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神州地等。

五方帝中的赤帝代表火德,宋人认为本朝“以火德上承正统”,故奉赤帝为感生帝。

农业社会中代表土地和谷物,则有太社和太稷。

“岳、镇、海、渎之祀”则包括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恒山后避宋真宗名讳改称常山),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东、西、南、北四海和淮、江、河、济四渎。

祭祀制度在宋朝各代也稍有变更。

南宋初,人称“祖宗以来,每岁大、中、小祀百有馀所,罔敢废阙”。

祭祀的神总计一千几百个。

各种祭典都有繁琐的礼仪,被祀诸神又有各种搭配。

如“冬至祀昊天上帝,以太祖配”,宋朝各代皇帝都作为在天享受祭祀的神灵。

(3) 三年一次南郊祭天,即昊天上帝,是皇家最隆重的祭典,皇帝“亲郊,合祭天地,祖宗并配,百神从祀”。

(4)南郊又是最劳民伤财的祭典。

宋太宗时,“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馀万”,宋真宗时增至700馀万,而宋仁宗时“明堂”,增至1200馀万。

(5)按古代的传统,装神弄鬼的宋真宗亲往东岳泰山封禅,又至河中府宝鼎县祀汾阴后土,作为祭祀天地的空前盛典,为自己装潢门面。

(6)“东封八百馀万,祀汾阴,上宝册又增二十万”,加之崇奉道教的巨额支出,使财政陷入困境。

(7)宋朝天子吉礼中的每一位神,都被赋予专门的庇佑功能。

相传商的祖先“高辛妃简狄吞燕卵而生契”,于是“後王以为官”,特设名为高之祀。

(8)南宋初,好色的宋高宗在逃难时丧失生育能力,他除了寻医问药外,也乞灵于高,为此举办了隆重的亲祀礼,由宰相秦桧出任亲祠使,本人先“斋于内殿”。

(9)今存一首臣僚颂诗说,“则百斯男自可知”,“掖庭应已梦熊罴”。

(10)这种迷信活动自然毫无效验,宋高宗最后仍不得不传位于宋太祖的後裔宋孝宗。

在多种神灵中,享有特殊地位的还有孔子和姜子牙,宋朝分别设文宣王庙和武成王庙,又以前代和本朝的名儒和名将“配享”与“从祀”。

(11)(二)家庙、祠堂和家神:宋朝文武大臣也可依规定立家庙。

(12)皇帝的宗庙和大臣的家庙实际上是将敬祖与信神混为一体了。

北宋名臣富弼致仕後,“每早作”,“瞻礼家庙”。

(13)宋神宗“皇后侄向(14)宋高宗特准秦桧以最高规格营建家庙,又“诏令礼器局造秦桧家庙祭器”。

秦桧死後,其养子秦对家庙所占的风水宝地恋恋不舍,而宋高宗又毫不留情地收回赐第,在其家庙旧址上营造德寿宫。

(15)这件事也反映了两人勾心斗角的一个侧面。

臣僚有资格设立家庙者,一般须撰文“祭告家庙”。

(16)南宋时,因儒学者创议,品级不够设家庙者又另立祠堂。

祠堂内“为四龛,以奉先世神主”。

(17)在抚州金溪的陆九渊家族,“每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致恭于祖祢祠堂”。

(18)宗族的祠堂在宋以後更为流行。

平民百姓也有以祖宗为“家神”。

他们认为,“祖宗英灵毋有不阴相子孙”。

如“信州永丰石井张税院者,家事家神甚谨”,“家人日夕祷之,以冀阴相”。

(19)(三)各州县的山川、圣贤等神灵崇拜:国家级的吉礼由皇帝和大臣主持,各州县和民间不得僭越。

但各州按朝廷的规定,“祭岳、渎、名山、大川在境内者,及历代帝王、忠臣、烈士在祀典者”。

各州县“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风雨”。

(20) 地方官遇到自然灾害尤其重视对山川神的祈祷。

南宋陆九渊任荆门知军,当地“不雨弥月,龟坼已深”,他“谨以元酒茗饮,蓬莱之香,清陂之莲,就所居青田石湾山顶,除地为坛,昭告于是乡五方神祗”。

後又“卜日为坛於蒙泉山顶,刑鹅荐血”而“祷雨”。

(21)朝廷对各地重要山川之类,往往设立神祠,由朝廷特赐庙额。

如江州大孤山圣母祠,宋高宗时赐额显济。

泾阳县泾水神祠,宋徽宗时赐庙额普贶。

(22)各州县城的城隍庙,成为宋代神灵崇拜的一大热门。

“其祠几遍天下,朝家或锡庙额,或颁封爵”,“至于神之姓名,则又迁就附会”。

如“台州则镇安庙,顺利显应王,吉州则灵护庙,威显英烈侯”,“彭州既有城隍庙,又有罗城庙,袁州分宜县既有城隍庙,又有县隍庙”。

“神之姓名”,有隆兴府、赣州、建昌军等八个府州军都说是汉代灌婴。

宋孝宗时,李异任舒州知州,“有德于民,去郡而卒,邦人遂相传为城隍神”。

(23)南宋末,“赵汝澜知澧州”,自称“生为太守,死作城隍”,他死後,当地士民居然为之“建祠立碑”。

(24)真可谓是五花八门。

宋代的土地庙崇拜十分普遍。

实际上是作为一方的守护神,大至州县,小至一家旅店,也可有“本店土地”。

(25)朝廷对一些土地庙也加封号,如“莆田县迎仙驿土地神祠”,南唐时“封平康侯”,宋朝不断封康卫侯,土地封保安侯”。

(26)宋朝另一类地方祠是历代和本朝的忠臣义士祠庙。

永康军导江县李冰庙“爵封至八字王,置监庙官视五岳。

蜀人事之甚谨,每时节献享及因事有祈者,无论贫富,必宰羊,一岁至烹四万口。

一羊过城,则纳税钱五百,率岁终可得二、三万缗,为公家无穷利。

当神生日,郡人醵迎尽敬,官僚有位,下逮吏民,无不瞻谒”,成为宋代有名的大祠庙。

开封又为之另立二郎庙。

(27)三国时吴将甘宁的昭勇庙在兴国军“并封其二子曰绍威侯,曰昭灵侯,女柔懿夫人”,“江上神祠皆不及也”。

陆游途经此地,也“以壶酒特豕”前往瞻谒。

(28)“京师二相公庙在城西内城脚下,举人入京者,必往谒祈梦,率以钱置左右童子手中,云最有神灵”,二相公相传是孔子弟子子游与子夏。

(29) 对本朝的名人,如在陕西立下战功的王韶、种世衡、刘沪,北宋末名将种师道,在建康死难的杨邦,守德安有功的陈规,战死于海州的张,夺取金占淮宁府与海州,最后战死的陈亨祖与魏胜,都在不同地点立祠。

(30)苏缄在宋神宗时抗击交,牺牲于邕州“邕人为缄立祠”,後朝廷赐额怀忠。

(31)另有一些祠神,却未必有其人。

“鄂州城内三公庙,其塑像鼎足而居,不知为何神,邦人事之甚谨”。

(32)福建兴化军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祈阴护,乃敢行”。

(33)广西“横州城外有丛祠,目为婆婆庙,不知何神也,土人颇严奉之”。

(34)(四)民间的鬼神崇拜:宋时民间的鬼神崇拜十分广泛。

前述各州县祠庙的香火旺盛,都离不开百姓们的出资瞻谒。

除城隍庙、土地庙外,民间很广泛的崇拜是灶神,宋人认为,“家有主神,灶为司命,念饮食膳馐之自出”,“司人家一家良贱之命,记人善恶,月晦之日,悉奏天曹”。

故人们“切不可对灶吟咏及哭,秽语恶言,烧不净柴,禁厌秽物”,“亦不可用灶火烧香,谓之伏龙屎”。

(35)在开封,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市民“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纸钱,帖灶马於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

临安市民则“不以穷富,皆备蔬食饧豆祀灶”。

(36)范成大《祭灶词》则反映了苏州一带的民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37)看来民间迷信中的灶神已非正直之神,人们可以通过“酹酒烧钱”等手段,打通关节,实现天上人间的钱权交易。

宋朝已出现若干行业神,如有田神、蚕神之类。

农民“以岁十月农功毕,里社致酒食,以报田神,因相与饮乐,世谓社礼”。

(38)四川一带“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则用牲报赛,邪巫击鼓,以为淫祠,男女皆唱竹枝”。

(39)陆游的《赛神曲》描写了浙东一带的民俗:“击鼓坎坎,吹笙呜呜。

绿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

乌臼烛明蜡不如,鲤鱼糁美出神厨。

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

愿神来享常欢娱,使我嘉谷收连车。

牛羊暮归塞门闾,鸡鹜一母生百雏。

岁岁赐粟,年年蠲租。

蒲鞭不施,圜土空虚,束草作官但形模,刻木为吏无文书。

”(40)反映了贫苦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代衣着以丝麻织品为主,民间祭祀蚕神,“割鸡设醴,以祷妇人寓氏公主”,相传“治堰”,“诛草”,“沃灰”,“室入外人”为蚕神的忌讳。

(41)又如严州有招商神祠,“假懋迁之利,以粒斯民”。

(42)传说中造字的苍颉又成为胥吏神,“京师百司胥吏每至秋,必醵钱为赛神会”。

(43)另一传说人物皋陶,宋时“州县狱皆立皋陶庙,以时祠之”,这至少是东汉以来的遗风。

(44)宋朝还有所谓淫祠。

古人认为,“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45)有宋一代,民间淫祠层出不穷。

“潭州妖妄小民许应於街市求化,呼召鬼神,建五瘟神庙”。

(46)新安吴十郎“创神祠於家,值时节及月朔日,必盛具奠祭,杀双羊、双猪、双犬并毛血粪秽,悉陈列於前。

以三更行礼,不设灯烛。

率家人拜祷讫,不论男女长幼,皆裸身暗坐”。

(47)又如一刘姓平民,“因衰老,遂供洒扫之职於洞庭之滨”,“假鬼神之说”。

他死後,居然被巫祝们建刘舍人庙,“塑而祀之”,“谓其能兴风云,神变化”。

(48)不少南方少数民族也是“畏鬼神,喜淫祀”。

他们“初夏徙居数日,以舍祖居”,认为“否则有祸,名走鬼”。

瑶人以盘瓠为始祖,每年“岁首”祭祀。

(49) 淫祠的出现,大抵都有人装神弄鬼之所致。

如“刘良思元充庙祝,伪作神降,破狱出囚”。

他被“编置邻州”後,又“逃归,仍前在庙,占据神祝”。

(50)“益都屠儿满义”,“绝不畏鬼神,醉经丛祠,辄指画谩骂”。

清元真君庙巫祝袁彦隆设法投毒,使满义在“詈神”时七窍流血身亡,“谓义触神之怒而致祸”。

於是,人们“争捐金钱入庙,祠宇大兴”。

(51)费兖也记载一个相似的故事,“江东村落间有丛祠”,“巫祝附托以兴妖,里民信之,相与营葺,在祀酒中置毒,少年饮後“仆地死”。

结果“祈禳者云集,庙貌绘缮极严,巫所得不胜计”。

(52)更有甚者,如荆南府一带,流行“腾邪神”,须“杀人”以祭。

(53)在湘阴等地,“多有杀人祭鬼之家,平时分遣徒党,贩卖生口,诱略平民,或无所得,则用奴仆,或不得已,则用亲生男女充代,脔割烹炮,备极惨毒”。

(54)“浙东又有杀人而祭海神者,四川又有杀人而祭盐井者”。

(55)宋朝官府经常禁止淫祠。

宋徽宗虽耽溺道教,却“诏开封府毁神祠一千三十八区”。

(56)宋理宗时,胡颖在浙西路和湖南路“毁淫祠数千区”。

(57)总的说来,宋代神祠的规模和数量超过了佛寺。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信奉神灵,也都利用神灵愚弄他人,或被他人愚弄。

神祠对人们不能说没有道德约束力,但人们也有利用神祠为非作恶者。

(五)山川神灵的拟人化倾向:除古代圣贤、当代名人外,很多山川等非人的神灵,也往往被赋予人的外形,这应与朝廷对神祠赐庙额和封号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