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级农经《农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农学概况考试题.doc

农学概况考试题.doc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直接或间接为人类需要而栽培的植物。

2.作物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经济产量,是植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所累积的可直接供人们食、用或作其它用途的产品的重量,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生产的鲜重或风干重或干物质重表示。

4.杂种优势,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

5.生活因素,6.种植制度,:一个农业地区在一定时期或者几年内适应当地条件而形成的一整套农作物种植方式。

7.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8.日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结果的作物9.生物灾难,指大量有害生物对作物侵害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行为10.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11.作物布局,农作物的地域分布,即根据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确定适应该地区的主要作物,安排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12.农产品品质,:指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13.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14.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适宜的温度,日照长度条件下可提早花芽的分化,反之则延迟甚至阻碍花芽的分化这种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光特性15.作物生长周期,16.作物环境因子,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17.作物品种混杂退化,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的种子或植物混有杂草。

经济和质量的各种功能恶化的现象所造成的遗传变异18.作物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

19.作物轮作,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耕种不同作物的作法。

20.作物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pptx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pptx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
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 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1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 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 p74)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 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 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 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 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 CO2 的毫克数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 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把大于等于 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 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 CO2\CH4\N2O 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 ph小与5.6 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 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 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3. 简述自由水束缚水的区别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以蒸发丧失的水为束缚水;与细胞组分之 间吸附能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称为自由水。. 4. 简述温室效应对全球变暖的表现 (略) *5.酸雨使作物的双重危害(p82) 6. 为什么推广 CO2 施肥还有很大难处 CO2 施肥主要还是还是再有控制条件的温度中。1)每生产 1kg 的干物质需要消 耗 1.5kgCO2,用量大体积大。CO2是气体状态,流动性大,应用起来困难。2) 目前生产 CO2成本较高,价格不菲,效益不高。 (目前提高其浓度还是多事有机肥和多采用作物秸秆还田) 7.是否为作物必须营养元素,三条判断标准; 1)由于该元素缺乏,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 素,表现出专一的的缺乏症状,而且这种症状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 作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的效果,不是因为土壤或培养基的改变产生的间接 效果。 8.简述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102) 9.干旱使作物受害的原因 (略)

《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导论1、农业和农村各有什么特点?P.2-32、农业和农村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P.4-9第1章1、什么是需求?P.16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P.17-18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P.19-212、简述农业合作社的组织体系?P.35-363、为什么说土地规模经营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P.44第2章1、我国农村市场体系有哪些内容?P.47-48农村市场体系有何特征?P.49-502、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包括哪些内容?P.713、如何培育和健全我国农村市场体制?P.74-75第3章1、简述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区别?P.772、如何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P.85-893、我国耕地的现状如何?P.102-103如何进行耕地保护?P.103-105第4章1、简述现代农业及其特征?P.1152、简述农业现代化的特征?P.1163、谈谈如何实现我国农民的现代化P.130第5章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如何?P.149-1502、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面临哪些问题?P.166-169结合“五水共治”谈谈治理对策。

第6章1、什么是农业保险?P.199存在什么问题?P.201-202第7章1、农村社会保障有什么功能和作用?P.211-2122、应如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P.224-226第8章1、什么是农村宏观调控?P.2272、农村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P.232-234第9章1、什么是农业国际竞争力?P.2582、如何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P.261-263第10章(略)增补1、请你描绘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2)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农业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3、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4、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5、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指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6、粮食安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安全的、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7、农产品的期货交易: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贷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

8、比较成本学说: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9、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10、土地集约经营: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1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12、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综合。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dǎo lùn)1、什么(shén me)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dìwèi)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nóngyè)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liǎojiě)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何谓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2、农产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可以用来分析哪些问题?13、什么是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农产品供求蛛网有哪几种类型?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14、政府一般可实行哪些价格限制政策?其导致的结果是什么?试用图来表示。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市场的含义是什么?2、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渠道有哪些?4、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5、发达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6、零售业态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零售业态?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7、农产品零售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8、农贸市场的含义是什么?特点有哪些?9、超级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农产品连锁经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你认为应该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10、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二是指为农产品进行批量交易提供的一种服务组农产品需求变动农产品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量是指在每个价格下需求量的全部关系需求是由整个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述的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农产品期货市场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期货交易所
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农产品需求量是消费者在某一特殊价格上为获得该农产品而消费的具体的商品量,由既定的需求曲线的某一点来表示。当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农产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移动,这种变动称作需求量的变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产品需求变动
农产品的需求并不是一个特殊的量,是指在每个价格下需求量的全部关系,需求是由整个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述的,当农产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消费者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农产品期货市场
狭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进行农产品期货交易的场所,通常特指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或者说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指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关系的总和。这种特殊的交易活动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在特定的场所内集中进行。因此,广义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应该是由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结算所、期货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者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与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2.农学是一门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农学是一门一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学科。

特点:生物性复杂性应用性2.试述作物生产的特点和地位.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3.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何意义?4.按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作物是如何分类的并举例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粟、黍(稷)、薏苡等。

一般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赤豆)、饭豆等。

除大豆以外的几种作物又称杂豆类作物。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菊芋、芋、蕉藕等。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包括粒用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用纤维三大类。

主要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龙舌兰麻、苘麻等。

(5)油料作物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油棕、油椰、甘蓝等食用油料作物和蓖麻、油桐等工业用油料作物。

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7)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8其他作物)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9)饲料及绿肥作物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田菁等。

4、药用作物(10)药用作物主要作物有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何首乌、五味子、灵芝等。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思考题及答案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思考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经济发展与农业功能定位 1. 农业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农业的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农业是典型的具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风险夹击的高风险产业。

(2)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业生产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度量单位,资金周转速度慢。

农业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在农忙时,生产资料十分紧张,出现需求的高峰;在农闲时,出现需求的低谷。

(3)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农产品需求扩张受到人的生理条件的限制,超过人体生理需求的那部分农产品,人们对其效用的评价趋近于零或为负数(4)农业具有空间扩散性和产权保护的独特要求,农业生产要在广阔的田野上作业,高度分散,可叫做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所以其产权保护费用高而外部性流失大,使农业具有准公益性部门的性质(5)土地是农业中特殊的生产资料,由于各地土地资源以及其它自然资源禀赋存在巨大的差别,农业生产具有突出的区域性特征。

2. 农业的作用及其延伸。

(作用)农业的功能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其经济功能反映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产品贡献,农业是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部分,农业生产的增加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这可以称为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静态贡献。

1 / 3农业部门生产的食品、油料等,满足和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消费需求;丰富的农产品也为加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料来源。

超越农业劳动者个人消费需求的农产品剩余的扩大,是社会分工分业的重要前提或物质基础。

(2)要素贡献首先,农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其次,农业发展为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要素。

再次,农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土地要素贡献但是,强调农业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要素贡献,必须以不影响农业自身发展为前提。

农业概论答案

农业概论答案

农业概论答案《农业概论》课程考试答案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指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系覆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市场机制贯穿和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5.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农业资源2.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3.10、384.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6.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7.农业生物化学、农业生物技术三、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1分,共23分)1.A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A 15.B四、简答题:(提示:共4题,共55分)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a 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气候、市场;b突发性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的突变、环境因素的突变、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c 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科学C. 农业技术D. 农业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的基本要素?A. 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D. 市场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组成部分?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D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案:D5. 以下哪种农业模式不属于现代农业?A. 精准农业B. 有机农业C. 生物农业D. 传统农业答案:D6.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减少农业成本C.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农业生物的遗传变异B. 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C. 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D. 农业生物的病虫害防治答案:A8.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棉花答案:D9.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农家肥D. 磷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食物生产B. 环境美化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答案:ABC3.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转基因技术B. 遥感技术C. 智能农业D. 传统耕作答案:ABC4.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作业效率B. 减少劳动强度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产品产量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气候变化B. 土地利用方式C. 外来物种入侵D. 农业政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农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铁器时代D. 铜器时代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的主要功能?A. 食物生产B. 生态保护C. 工业原料D. 娱乐活动答案:D3. 现代农业中,下列哪项技术不属于生物技术?A. 基因工程B. 组织培养C. 化肥施用D. 植物育种答案:C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政治效益答案:C5.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产者?A. 动物B. 微生物C. 植物D. 人类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农业现代化包括哪些方面?A. 机械化B. 信息化C. 集约化D. 绿色化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A. 土壤肥力B. 气候条件C. 种植技术D. 市场价格答案:ABC8. 农业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农业景观多样性答案:ABCD9.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A. 化肥过量使用B. 农药不合理使用C. 畜禽养殖废弃物D. 工业废水排放答案:ABC10. 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新品种培育B. 新技术应用C. 新模式推广D. 新政策制定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对)12. 农业仅指种植业,不包括畜牧业。

(错)13.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对)1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矛盾的。

(错)15. 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农业除了提供食物和工业原料外,还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

17. 什么是精准农业?它有哪些特点?答:精准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确管理的农业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答案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

(二)施肥、浇水等资源性投入,用予改善水分、养分等生活必须资源的供应,保证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三),农业机械和工程(道路、厂房、水利设施等)设施性投入,用于为农业生物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农时等;(四) 农药、防治、医疗技术等保护性投入,用于控制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展,提高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显示了人工辅助能投入对促进农业增产的巨大潜力。

5.(补充)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特点,而我国却“小而全”,各有什么优缺点?小而全的优点:可以在自给性经济条件下充分保障供给;有利于全年均衡地利用劳力等社会资源;并可增加生产与收入的稳定性和减少风险等。

缺点:很难进行专业化生产,因而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进程,农产品的商品率低,扩大再生产慢。

6.什么是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分为几类?掌握鉴别作物生态适应性的2种方法?美国玉米带与中国玉米主产区生态适应性比较(主要表现在降雨的均匀性)?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生长节律与环境节律的吻合。

吻合程度高即生态适应性强,作物生育就好,距离高产、优质、稳产、低成本的目标愈近。

分为强、中、弱和不适应4个等级。

鉴别某作物生态适应性的2种方法:生物节奏与季节节律分析法、产量比较。

7.研究作物起源地(瓦维洛夫)的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有些什么重要发现?用海南三亚市天然野生稻的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利用和印度北部山区天然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的发现、利用为例(视频资料),说明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老的农家品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最重要的是保护栖息地免受破坏)意义主要有两点:寻找新的植物类型和建立基因库。

重要发现:农业生产上一些重大突破都与特异性状的基因发现和利用有关。

举例:1.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豆带出现了严重的孢囊线虫病,美国科学家利用30年代在中国北京收集的农家种“黑大豆”为抗原材料(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培育了抗线虫病品种,拯救了大豆生产。

2.我国水稻杂交优势的利用与野生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利用有关,(籼型杂交水稻野败型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基因,来自于海南岛沼泽地的普通野生稻。

)3.玉米高赖氨酸品种奥帕克—2的发现,对改善玉米蛋白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8.作物分类的二种方法的特点?(一) 植物学系统分类法(双名法)生长发育及农产品利用上有相似,(二) 习惯命名法根据某个别生理、生态特点、农业种植及农产品利用特点分类。

用习惯法对耐寒作物小麦、喜温作物水稻、玉米和棉花分类?喜温/短日作物:水稻、棉花和玉米耐寒/长日作物:小麦9.什么是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发育特性)?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如果温度和光照不适宜,就延迟转入生殖生长,甚至不能转入生殖生长。

为什么作物生产必须重视发育特性的研究?因为收获的农产品大都是开花受精的产物;若过早通过发育转变而开花结实,营养生长短,形成LAI 低,光合时间短,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光合产物积累少,经济产量不高;过迟通过发育转变,虽然营养生长形成LAI大,光合时间长,但经济产量形成期容易受不良气候影响,如冬小麦灌浆期高温逼熟,喜温作物水稻、大豆、棉花成熟期遇秋霜危害,严重影响经济产量;所以,只有在适宜时期通过发育转变,形成较大LAI又能保证开花结实安全,才能获得高而稳定的经济产量。

10.小麦的春化作用?我国小麦的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3种类型?耐寒作物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而抽穗开花的现象。

类型:①冬性型品种:春化阶段要求温度低,持续时间长;没有通过春化的种子,春播种不能抽穗。

②春性型品种:春化温度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短;未经春化的种子,春、夏播种均能抽穗。

③半冬性品种:春化温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均界于冬性和春性型品种之间;未经春化的种子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

11.冬小麦和春小麦形成的2个原因?光照和温度。

冬小麦和冬性型小麦、春小麦和春性型小麦区别?南北不同生态区间引种:北方冬麦区(如北京)与南方冬麦(如重庆)间相互引种的结果?冬小麦引入南方不抽穗,春小麦引入北方冻死了。

同一生态区内南北引种:北京与山东济南间相互引种的结果?同一生态区南北间短距离引种:济南→北京,孕穗、开花提早,容易受冷害使每穗结实粒数减少;北京→济南,开花推迟,高温逼熟,降低粒重。

12.水稻五级分类法?五级分类法:第一级为釉粳亚种,釉亚种为基本型,粳亚种为变异型;第二级为晚季稻与早、中季稻的气候生态型,晚季稻为基本型,早、中季稻为变异型;第三级为水、陆稻地土生态型,水稻为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第四级为粘、糯稻的淀粉性质变异性,粘为基本型,糯为变异型;第五级为品种的栽培特性与形态特征。

13.为什么早、中稻可作双季晚稻品种,而晚稻品种不能做早稻品种?早稻品种感温性强,感光性弱,晚稻品种感温性弱,感光性强。

晚稻品种作为早稻栽培,尽管是早春播种,但只有到秋天具备了短日照条件时,才能进行幼穗分化和开花成熟,生育期明显延长。

因此,晚稻品种只能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而不能作早稻栽培。

早稻品种则由于感光性弱,既可以夏季长日条件下抽穗,也可在秋季短日条件下抽穗,所以既可以作早稻种植,也可作晚稻种植。

14.南麻北引的栽培纤维的产量明显提高,但不能收获种子?南麻北引:广东的麻(黄、洋、大麻是短日照植物)引种到河南种植,麻杆高大、叶生长很旺盛,纤维的产量明显提高,但生育期延长,开花迟,不能收获种子。

15.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区别?顺序写出禾谷类作物生育时期的名称?生育时期在生产上的作用?生育期: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产上常用播种到成熟的天数。

生育时期:又可称物候期、发育时期。

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上出现若干显著变化的时期。

禾谷类作物生育时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生育时期在生产上的作用:是农艺措施应用的形态、时间的指标。

16.作物群体光合作用与个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何不同?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个体:1,消耗因素:呼吸、取食和器官的脱落。

2,个体光合生产力因素:个体光合能力因素减消耗因素。

3,分配因素:经济系数。

群体结构即受光效率= 群体条件下单株的光合强度/ 盆栽下单株的光合强度,0 ≤ρ≤1,它与光能的分布有关,即上、中、下各叶层的光分布的均匀程度,因此,与株型(消光系数,K值)、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株行距和水肥用量有关。

17.为什么种植密度确定后,还要注重种植方式即株行距?即正方型和长方型(宽行窄株)正方型:株距与行距相等:能获得最早和最大的光截获量,地力利用充分;但后期群体内平均光强弱和通风透光差,对抗倒伏和病虫不利;对多次收获作物中下部结实不利、不便田间管理。

长方型:行距大于株距;株间竟争开始早,封行(垄)迟,甚至不封行(垄),光截获量有损失,但后期群体内平均光强、通风透光好,对多次收获作物的中下部结实有利、对抗倒伏和病虫、不便于田间管理。

18.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还不到1%,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p62原因:1、漏光损失。

作物生长初期植株较小,日光大部分漏射到地面而损失。

栽培措施得当,使其较早封行,则可减少作物生育期中田间漏光的损失。

2、反射及透射的损失。

反射及透射损失的大小与田间作物株型及叶片厚薄等有关,如密植合理,作物株型较为紧凑,叶片较直立的,其反射光的损失就较小,至于透射的多少则与叶片的厚薄有很大关系,一般约透过太阳辐射的10-20%;但非常薄的叶片可透过40%以上。

3、环境条件不适。

(1)光强的限制。

在弱光下虽然其它条件适合,光合速率也较低,因为受到光照强度的限制。

当光照强度增高到光饱和点以上时,超过光饱和点的光又不能利用于光合作用,甚至直接或间接地使植物受到损伤。

(2)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酶活性。

(3)CO2供应不足,使光合速率受到限制。

(4)肥料不足或施用不当,影响光合作用进行或使叶片早衰等。

4、光合有效辐射PAR只占太阳辐射的45%左右。

5、呼吸损失,光、暗呼吸以及在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中的消耗,平均为40%.6、照射到光合器官上的光不能被全部叶绿体吸收,平均吸收80%.克服光能利用率低当前我们人力所及的途径是什么?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减少漏光损失。

栽培措施得当,使其较早封行,则可减少作物生育期中田间漏光的损失。

2、减少反射及透射的损失。

要注意培育理想的株型,合理密植,并加强水、肥管理,减少光能的损失。

3、一方面要培育高光合效率品种并进行合理密植;另一方面还要造成最适的环境条件,增加光合速率及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