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聚合物研究方法-第六章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6.4 聚合物分子量减小反应6.4.1 课件

高分子化学6.4 聚合物分子量减小反应6.4.1 课件

COOCH3
COOCH3
高分子化学 第六章 聚合物化学反应
链自由基的生成有两种可能: 一是由大分子链末端引起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部分 是歧化终止产物,其分子链的一端带有烯丙基,与烯丙基相 连的碳-碳键不稳定,容易断裂产生链自由基。链自由基一旦 生成,解聚反应立即开始直至大分子链消失,所以在解聚过 程中,单体回收率不断增加,而残余物的分子量保持不变。
CH3
CH2 C CH2 C CH2 C OC OC O C
OCH3 OCH3 OCH3
CH3
CH3
CH3
CH2 C CH2 C + CH2 C
OC
OC
OC
OCH3 OCH3
OCH3
(I)
( II )
链自由基II的活性很大,易夺得氢原子而终止;链自由基I则 继续进行解聚,生成单体。因此,体系热降解过程既有单体 不断生成,也伴随着低分子量产物残留在体系中。实际上这 是无规降解与解聚反应同时发生的体系。
CH2 CH CH CH CH2 CH
Cl H Cl
Cl
δ-
CH2 CH CH CH CH2 CH
Cl H
δ+
Cl
Cl
δ+ δ-
CH2 CH CH CH CH2 CH
Cl H Cl
Cl
δ- δ+
HCl +
CH2 CH CH CH CH2 CH
Cl
Cl
如同烷基氯化物,由于氯原子存在一对电子的转移,使得 氯原子带负电荷,这一过程称作“隐电离”。
+ HCl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 Cl
Cl

聚合物研究方法课程大纲

聚合物研究方法课程大纲

《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Research Methods of Materials)课程编号:020711课程类别:专业课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学时:40 (学分:2)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内容概要:主要内容为,化学分析方法,波谱分析法,凝胶色谱法,热分析法,电镜分析法,材料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张美珍主编,《聚合物研究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参考书:1、汪昆华主编,《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2、周玉主编,《材料分析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3、国内外相关刊物前沿性学术文章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材料研究方法是材料科学的内容之一。

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中聚合物的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及方法。

重点研究高分子材料中聚合物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内在的关系和一般规律。

为评价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改性及新材料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的技术专业课之一,旨在使学生具备有机聚合物材料结构分析表征所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阐明有机聚合物材料科学领域中化学方法和主要的仪器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实验手段,为以后从事各类材料的组成剖析和开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1.了解重要的基本概念及其来源、含义与适用范围。

2.熟悉掌握化学分析和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

3.能运用所学理论及方法,分析测试常见有机聚合物材料的结构、成分等简单问题。

4.能初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机聚合物材料剖析与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主要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

联系较多的是与有机聚合物的聚集态、物理化学性质,组成聚合物的有机单体中特征官能团的化学及波谱表征方法等内容。

第六章 聚合物的粘性流动

第六章 聚合物的粘性流动

第六章聚合物的粘性流动概述在流动温度(T f)~分解温度(T d)之间,高聚物处于粘性流动状态。

通过分子热运动,高分子链发生质心相对位移,就表现出宏观的流动(不可回复的形变)。

流动温度(T f):非晶态高聚物整链开始运动的温度。

由于高聚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一般高聚物没有明确的流动温度,而只有一个较宽的软化温度范围(一般几十度)。

粘流态主要特征,从宏观看是在外力场作用下,熔体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塑性形变和流动);从微观看,处于粘流态的大分子链能产生重心相对位移的整链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粘流态下,材料的形变除有不可逆的流动成份外,还有部分可逆的弹性形变成份,因此这种流动称为“弹性流动”或“类橡胶液体流动”。

绝大多数线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粘流态。

对无定型聚合物而言,温度高于流动温度即进入粘流态。

对结晶型聚合物而言,分子量低T)即进入粘流态;时,温度高于熔点(m分子量高时,熔融后可能存在高弹态,需继续升温,高于流动温度才进入粘流态。

交联和体型高分子材料不具有粘流态,如硫化橡胶及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酯等热固性树脂,分子链间有化学键联系,不破坏这些联系,分子链就无法相对移动。

某些刚性分子链和分子链间有强相互作用的聚合物,如纤维素酯类,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等,其分解温度(T)低于流动温度(f T),d因而也不存在粘流态。

表6-1给出一些聚合物的流动温度参考值。

表6-1 部分聚合物的流动温度●研究的意义高聚物的成型加工大都在粘性流动状态下进行,而且在成型过程中所形成的聚集态结构对所得到产品的性能表现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研究高聚物在流动状态的性质,以及高聚物的结构和外界条件(如温度、受力等)的影响就非常重要。

●两种基本流动方式(非湍流)——剪切流动versus拉伸流动第一种:剪切流动产生横向速度梯度场的流动称为“剪切流动”(速度梯度场与流动方向相垂直)。

剪切流动也称为层流。

例如:河水的流动;管道中的流动。

06 第六章 转矩流变仪

06 第六章 转矩流变仪
第六章 转矩流变仪 6-1 概述
转矩流变仪是一种多功能、 积木式流变测量仪, 通过记录物料在混合过程中对转子或螺 杆产生的反扭矩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可研究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分散性能、 流动行为及 结构变化(交联、热稳定性等),同时也可作为生产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由于转矩流变仪与 实际生产设备(密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结构类似,且物料用量少,所以可 在实验室中模拟混炼、挤出等工艺过程,特别适宜于生产配方和工艺条件的优选。 转矩流变仪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微机控制系统, 用于实验参数的设置及实验结果 的显示;机电驱动系统,用于控制实验温度、转子速度、压力,并可记录温度、压力和转矩 随时间的变化;可更换的实验部件,一般根据需要配备密闭式混合器或螺杆挤出器。 密闭式混合器(图 6-1)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炼机,由一个“∞”字型的可拆卸混合室和 一对以不同转速、相向旋转的转子组成。在混合室内,转子相向旋转,对物料施加剪切,使 物料在混合室内被强制混合;两个转子的速度不同,在其间隙中发生分散性混合。
∆E -1 T + n ln N R
(6-3)
显然,根据系统自动记录的转矩 M、温度 T 和转速 N,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可得到∆E 和 n、 K′。但困难在于常数 K、C1、C2 无法确定。 6-2.2 温度补偿转矩 物料在混炼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导致物料温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对高聚物而言,其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转矩下降。因此,应当对温度效应进行补偿。通常可采用 Arrhenuius 公式获得温度补偿转矩:
转速 N 为常量,因此上式两边积分可得
EM =
(6-9)
其中 MT 为总转矩,可由系统自动积分得到。 定义比机械能为机械能与物料重量的比值:
ES =

PEDOT第六章-从EDOT到PEDOT:氧化聚合和其他路线

PEDOT第六章-从EDOT到PEDOT:氧化聚合和其他路线

第六章从EDOT到PEDOT:氧化聚合和其他路线本章旨在概述所有已知的合成聚(3,4-乙烯二氧噻吩),即PEDOT的化学方法。

相关方法如原位聚合和PEDOT:PSS,即聚(3,4-乙烯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的合成的细节分别在第八章和第九章中给出。

电化学合成在第十四章中描述。

6.1氧化合成和掺杂尽管已经为人们所知几十年,但3,4-乙烯二氧噻吩(EDOT)与化学氧化剂的特定反应的发现不早于1988年1。

关于电化学氧化的第一次研究很快在同一年进行内2。

PEDOT发明的故事在第4章中已经更详细地描述。

这里将总结其从化学方法方面考虑的化学和技术性能。

一般来说,EDOT对氧化并不太稳定,它可能被非常强的氧化剂完全分解。

因此,EDOT和硝化剂如浓硝酸的混合物会快速显示深蓝色,并在短时间后消失。

从这些反应混合物中无法分离出确定的硝化产物3。

逻辑上说,参见吡咯,将EDOT氧化形成PEDOT的第一个系统实验遵循其类似的路线。

与所有其他已知的聚杂环化合物相比,选择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可生成具有极高导电性的不溶性粉末(如图6.1)4。

为了得到清楚的化学计量,图6.1中的方程式使用的是EDOT六聚体。

图6.1合成PEDOT-四氯化铁混合物在沸腾的乙腈(沸点82℃)中所合成的PEDOT-四氯化铁的电导率,是相同条件下合成的聚吡咯×FeCl4–的3000倍:15S/cm对5×10-3S/cm,通过压片计算。

令人意外的是,通过延长EDOT和FeCl3在沸腾的苄腈中的反应(6h,188°C),可以进一步提高PEDOT-四氯化铁的电导率。

这个有趣的效应,作为这一方向的最初提示之一,清楚地表明了PEDOT强烈的温度稳定性。

其它几种金属离子也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成功地应用于氧化EDOT。

高氧化态的锰,特别是二氧化锰,在商业上用于特殊应用中。

PEDOT能够被沉积在MnO2层上,以进一步用作于恒电流电镀铜的导电基底5-7。

实验六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晶态结构讲述

实验六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晶态结构讲述

实验六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晶态结构用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结晶形态是目前实验室中较为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众所周知,随着结晶条件的不用,聚合物的结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单晶、树枝晶、球晶、纤维晶及伸直链晶体等。

在从浓溶液中析出或熔体冷却结晶时,聚合物倾向于生成这种比单晶复杂的多晶聚集体,通常呈球形,故称为“球晶”。

球晶可以长得很大。

对于几微米以上的球晶,用普通的偏光显微镜就可以进行观察;对小于几微米的球晶,则用电子显微镜或小角激光光散射法进行研究。

聚合物制品的实际使用性能(如光学透明性、冲击强度等)与材料内部的结晶形态,晶粒大小及完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聚合物结晶形态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目的要求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估算聚丙烯球晶大小。

二、基本原理球晶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折叠链结构的片晶(晶片厚度在10mm左右)。

许多这样的晶片从一个中心(晶核)向四面八方生长,发展成为一个球状聚集体。

根据振动的特点不同,光有自然光和偏振光之分。

自然光的光振动(电场强度E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如图6-1所示;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或选择吸收等作用后,可以转变为只在一个固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

这种光称为平面偏光,或偏振光如图6-1(2)所示。

偏振光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

如果沿着同一方向有两个具有相同波长并在同一振动平面内的光传播,则二者相互起作用而发生干涉。

由起偏振物质产生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称为该物质的偏振轴,偏振轴并不是单独一条直线,而是表示一种方向。

如图6-1(2)所示。

自然光经过第一偏振片后,变成图6-1偏振光,如果第二个偏振片的偏振轴与第一片平行,则偏振光能继续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如果将其中任意一片偏振片的偏振轴旋转90°,使它们的偏振轴相互垂直。

这样的组合,便变成光的不透明体,这时两偏振片处于正交。

聚合物研究方法-绪论

聚合物研究方法-绪论
温度对高分子运动的两个作用: 1.使运动单元动能增加,令其活化(使运动
单元活化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提供了运动单元可以活动的自由空

三态两区
Strain-temperature
Modulus-temperature 33
三态两区分子运动特点
A: Glass region 玻璃态: 链段几乎无运动,聚合物类似 玻璃,通常为脆性的,模量为104~1011Pa。
B: Glass transition 玻璃化转变: 整个大分子链还无法运动, 但链段开始发生运动,模量下降3~4个数量级,聚合物行为与 皮革类似。
C: Rubber elastic region 高弹态: 链段运动激化,但分子链 间无滑移。受力后能产生可以回复的大形变,称之为高弹 态,为聚合物特有的力学状态。模量进一步降低,聚合物 表现出橡胶行为。
71
共聚物的图谱解析:
2 930~2 850 cm-1处为饱和C-H伸缩振ν=CH; 2 240 cm-1处为叁键-C≡N的伸缩振动νC≡N; 1 957 cm-1处为苯环=CH面外弯曲振动的倍频峰
γ=CH; 1 600,1 580,1 458 cm-1处为苯环的骨架振动; 760,703 cm-1处为苯环单取代=CH面外弯曲振动
DMA用来测
量材料对机械 形变的响应能 力,即材料的 粘弹性能随温 度和频率的变 化。 如热膨胀 系数、软化点 、玻璃化转变 温度、相变温 度、热固化形 变、模量柔量 等等。
59
凝胶色谱仪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
60
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以A1/A2为纵坐标,1/xAN为横坐标可得一直线。 直线的截距为-ε1/ε2,斜率为ε1/ε2 对 而未可知求样出只共需聚测物出 中丙A1烯/A腈2,即的可含由量标。准曲线查得1/xAN,从

聚合物研究方法

聚合物研究方法
4
基本概念
聚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区别:
没有区别! 聚合物原文POLYMER,是在人们没有弄清高分子化合物结构时候起的名。高分子 化合物原文MACROMOLECULE,是人们认识到这类化合物结构实际是长链支链
结构的分子量异常高的分子后起的正名,意即巨大的分子。 中国人专会做字面文章,比如英语中外国人早就不加区分的MADE OF与MADE
05 总结 Conclusion
基本 概念
基本概念
聚合物: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unit)通过共价键(covalent bond) 重复键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高分子(大分子) (macromolecule) 高聚物 (high polymer) 聚合物 (polymer)
这些术语一般可以通用
总结 第四方面
27
THANKS
21
实际应用
橡胶:橡胶是有机高分子弹性化合物。在很宽的温度(-50~150℃)范围 内具有优异的弹性,所以又称为弹性体。 硫化剂、促进剂、活性剂、防老剂、补强剂、填充剂等
22
实际应用
胶粘剂:胶粘剂又称为粘合剂、粘接剂,简称为胶。是一种能把各种材 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物质。 聚合物、固化剂、溶剂、增塑剂、稳定性、偶联剂、增粘剂、防老剂等
聚乙烯
HHHHHH CCCCCC HHHHHH
聚丙烯
HH HH HH CC CC CC H CH 3 H CH 3 H CH 3
杂链高分子:主链原子除C外,还含S,O,N等杂原子。
聚乙二醇
HH HH HH CCOCCOCCO HH HH HH
尼龙—6
HHHHHHO NCCCCCC
HHHHH
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由Si,B,Al,O,N,S,P杂原子组成。

第六章聚合物的力学性能ppt课件

第六章聚合物的力学性能ppt课件
ΔV ―体积变化 V0 ―原始体积
B PV0 V
三种应变模量的关系
对于各向同性的材料有
E = 2G (1+ν) = 3B (1-2 ν)
ν(泊松比):横向形变与纵向形变之比
m m0 横向形变 纵向形变
t
t 0
0
一般材料ν约为0.2~0.5 注意!上述四个参数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
常用的几种力学强度
当材料所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承受能力时, 材料就发生破坏。机械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力 破坏的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材料所能承受的 最大应力。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
(i)抗张强度
衡量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也称拉伸强度。
P
在规定试验温度、湿度和 实验速度下,在标准试样上 宽度b 厚度d 沿轴向施加拉伸负荷,直至 试样被拉断。
落后于应力 依赖 熵弹性
高弹性的特点
1、形变大 100~1000%;一般金属材料的 弹
性形变不超过1% 模量小 只有104N/m2左右,T↑,E↑
一般金属材料达109N/m2 , T↑,E↓
2、形变时伴有明显的热效应 拉伸时,橡胶会放出热量,T↑; 回缩时吸热
T↓。金属则相反。
3、高弹形变是一个松驰过程,具有时间依赖性, 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平衡状态。
高弹态聚合物的力学性质
橡胶材料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在Tg以上, 处于聚合物特有的高弹性力学状态。高弹性无疑是 这类材料显著的特征或说独特的性质,是材料中一 项十分难得的可贵性能,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其 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橡胶的分子结构和高弹性的本质长期以来一直受 到人们的注视和研究;提高橡胶的耐寒性和耐热性 即扩大橡胶的使用范围,成了人们新的课题。

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

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

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第一章引言表面润湿性能是指固体表面与液体之间的接触角,数值越小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扩展越好。

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医疗、航空航天、电子等。

表面润湿性是影响材料性能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二章表面润湿性能的测量方法2.1 接触角测量法接触角测量法是一种测量表面润湿性能的常用方法,可通过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与该表面之间的接触角来确定表面的润湿性。

2.2 接触角hysteresis测量法接触角hysteresis测量法是指将液滴从高往低依次增加和减少的两回测量接触角,将两次测量的接触角差值定义为接触角hysteresis,该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表面润湿性的稳定性。

第三章聚合物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因素3.1 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是表面润湿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聚合物表面自由能一般较低,需要通过表面处理来增加其表面能,如表面活性剂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

3.2 表面形态表面形态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等,与表面润湿性能密切相关,表面形态大致趋于粗糙,表面润湿性会下降。

第四章表面润湿性能的改善方法4.1 表面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方法是提高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常用方法,如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表面活性剂涂覆等。

4.2 纳米材料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应用对提高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如氧化钛纳米颗粒、石墨烯等材料的应用。

第五章应用研究5.1 医学应用医学领域对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的要求非常高,好的润湿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如血管支架等医疗材料的应用。

5.2 电子应用电子行业对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润湿性能差的材料易导致电路故障,如热敏纸等电子材料的应用。

第六章结论聚合物材料表面润湿性能是材料性能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影响表面润湿性能的因素繁多,但是通过表面处理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表面润湿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分子物理-聚合物的结晶态

高分子物理-聚合物的结晶态

• 对各种聚合物的结晶速度与温度关系的考 察结果表明,聚合物本体结晶速度—温度 曲线都呈单峰形,结晶温度范围都在其玻 璃化温度与熔点之间,在某一适当温度下, 结晶速度将出现极大值。
• 经验关系式
Tmax 0.63Tm 0.37Tg 18.5
也有人提出仅从熔点对Tmax进行更简便的估算
• 特点:晶片厚度=分子链长度。
• 例如:PE在>200oC,>4000atm下的结晶。
晶片厚度=103~104 nm,基本上为 伸直的分子链的长度。
• 目前认为:伸直链晶片是一种热力学上最稳 定的高分子晶体。
6. 纤维状晶和串晶
在存在流动场时,高分子链 的构象发生畸变,成为伸展 的形式,并沿流动的方向平 行排列,在适当的条件下, 可发生成核结晶,形成纤维 状晶。
• 随着交联度增加,聚合物便迅速失去结晶能力。
• 分子间力也往往使链柔性降低,影响结晶能力。 但是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时,则有利于结晶结构的 稳定。
特例: 以下两种结构单元所组成的无规共聚物在整个 配比范围内都能结晶,且晶胞参数不发生变化。
6.1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
• 一、晶胞:晶区结构具有重复性,最小重复 单元称为晶胞。
高分子溶液温度较低时边搅 拌边结晶,可以形成一种类 似于串珠结构的特殊结晶形 态——串晶。
6.3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 1. 缨状微束模型 • 结晶聚合物中,晶区与非晶区互相穿插,
同时存在,在晶区中,分子链互相平行排 列形成规整的结构,但晶区尺寸很小,一 根分子链可以同时穿过几个晶区和非晶区, 晶区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规取向的;而在非 晶区中,分子链的堆砌是完全无序的。也 称两相模型 。
4. 小角激光散射法

聚合物化学反应

聚合物化学反应
工业上以含N%来表示它的硝化度,根据含N%量的不 同,可用作火药、赛璐璐塑料、油漆和照相底片等。
3)醋酸纤维——纤维素醋酸酯
~[C6H7O2(OH)3]n ~ + (CH3CO)2O H2SO4 ~[C6H7O2(OH)2(Ac)]n ~ + ~[C6H7O2(OH)(Ac)2]n ~ + ~[C6H7O2(Ac)3]n ~
醋酸纤维物性稳定,且不燃,可用作制造电影胶 片的片基材料、制漆和各种塑料制品,最大用途是制 造人造丝。
4)纤维素醚类
纤维素与烷基化剂反应即成纤维素醚类可作织物上胶 剂、乳化剂、墨水增稠剂等。
甲基纤维素: ~[C6H7O2(OH)3]n ~ + (CH3O)2SO2
~[C6H7O2(OH)2(OCH3)3]n ~ 羟乙基纤维素: ~[C6H7O2(OH)3]n ~ + CHO2_ CH2
聚合物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聚合度不变的反应,如侧基反应等; 聚合度增加的反应,接枝、扩链、嵌段和交联等; 聚合度减小的反应降解、解聚、分解和老化等。
6.1 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6.1.1 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点
反应的复杂性、产物的多样和不均匀、以及影响因素的
多样性是聚合物化学反应的主要特点。
高分子材料。
功能类 别
化学 功能
物理功 能
生命功 能
功能特 性
反应性 催化 离子交换 物理吸附
光化学 光传导 光色、偏光 导电 导磁 热电、热光 声电、力电 形态记忆
机体功能 药理功能 仿生功能 生命功能
小类
高分子试剂 催化剂、固定化酶 离子交换树脂及膜
吸附树脂、絮凝

光敏树脂 光传导光缆 光色、液晶高分子 导电高分子 磁性高分子 热电、热释光高分子 压电、压敏高分子 形态记忆高分子

6聚合物研究方法-第六章

6聚合物研究方法-第六章
例如:8:20的聚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用苯二甲酸 酯或磷酸酯增塑后,制成的留声机片可代替古老的紫 胶唱片。
9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类别
酯类 脂肪族二元 酸酯类
优点
性能全面,价格便宜 耐寒性辅助增塑剂 主增塑剂,阻燃性,相容性 良好 光、热稳定性,常用作耐气 候性和耐寒性辅助稳定剂 辅助增塑剂,阻燃性,价格 低 耐久性好,不被抽出,不挥 发,耐迁移,无毒
聚碳酸酯(添加量一般为0.05%~0.15%)
聚甲醛(添加量一般为0.1%~0.5%) 聚氨酯(添加量一般为0.05%)
橡胶(添加量一般为0.25%~5%)
26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抗氧剂
三、抗氧剂的化学分析
(一)定性鉴别
酚类(有色偶氮染料试验、密隆试验)
对苯二胺(相关显色试验)
(二)定量分析
受阻酚类抗氧剂含量的可见光谱分析(偶合试验) PE中抗氧剂N,N’-二(-萘基)对苯二胺的测定(430 nm)
12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二、增塑剂的工艺功用
2、对产品型能的影响(10%以上)



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 扩张聚合物在较低温度下的可应用型 改进对各种基料的粘合 提高或降低薄膜的封口性 改进润滑性能和减少摩擦 减少静电充电能力 改进表面光泽和外观
13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功能添加剂
3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增塑剂: 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柔性、延伸性和加工性的添加剂
凡能和树脂均匀混合,混合时不发生化学变化, 但能降低物料的玻璃化温度和塑料成型加工时的熔 体黏度,且本身保持不变,或虽起化学变化但能长 期保留在高分子材料中并能改变树脂的某些物理性 质,具有这些性能的液体有机化合物或低熔点的固 体,均称为增塑剂。

聚合物研究方法重点分章归类

聚合物研究方法重点分章归类

《聚合物结构分析》基础习题第一篇波谱分析1、要求记住划分成光谱区的电磁总谱,知道不同光谱法研究的是分子中的哪一种运动形式。

在对聚合物进行各种光谱分析时,红外光谱主要来源于分子振动-转动能级间的跃迁;紫外-可见光谱主要来源于分子的电子能级间的跃迁;核磁共振谱主要来源于置于磁场中的原子核能级间的跃迁,它们实际上都是吸收光谱。

在高分子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仪器中:IR是指红外光谱分析;NMR是指核磁共振谱分析;SAXS是指小角X射线分析;;DSC是指差示扫描量热仪;TG是指热重分析;DMA是指动态粘弹谱仪;SEM是指扫描电镜分析;TEM是指透射电镜第二章红外光谱1、红外光谱试验中有哪几种制样方法?分别适应于哪种类型的样品?对于那些易于溶解的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不容易溶解的热塑性聚合物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那些仅仅能在溶剂中溶胀的橡胶样品,可以采用哪一种制样方法?对于粘稠的低聚物和黏合剂可以采用哪种方法制样?1)流延薄膜法:将样品溶解在低沸点易挥发的溶剂中,然后倒在玻璃板上,待溶剂挥发后成膜(10-30μm)。

2)热压成膜法:将热塑性和不易溶解的树脂样品在热压机上,加压加热压制成膜。

3)溴化钾压片法:将不溶性或者脆性树脂,一些橡胶,粉末状样品与溴化钾研磨压片。

①热塑性树脂:溶解流延成膜、热压成膜或溶解涂片;②热固性树脂:如固化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可采用洁净的小钢锉,锉取样品的粉末,然后再用KBr压片。

③轻度交联的聚合物:在溶剂中不溶解只溶胀的样品,可以在溶胀(含有溶剂)的情况下与KBr研磨,然后,再烘干溶剂并研磨压片。

④纤维样品:如果单丝直径在10微米以下,可用单丝排列整齐(或剪碎)后,用KBr压片,测定透射光谱,若直径太大或不是单丝,只能整齐的缠绕在薄铝片上,或压扁后用ATR(衰减全反射光谱)测定。

2、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1)试样应该是单一组份的纯物质,纯度应>98%或符合商业规格,才便于与纯物质的标准光谱进行对照。

第6章-流变仪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第6章-流变仪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0
熔体指数仪 1~100
转动性流变仪 10-6~103
旋转流变仪 10-3~1
门尼黏度计
压缩性、振荡型
混炼型
≥10-2
挤出式毛细管 10-2~105
黏度/Pa.s 10-3~103 ~104 10-2~1011
10-1~107
6.1 毛细管流变仪
毛细管流变仪是目前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的 流变测量仪 优点:操作简单、测量范围宽(10-2~105剪切速率) 具体应用: (1)测定高分子熔体在毛细管中的剪切应力和 剪切速率的关系; (2)根据挤出物的直径和外观,在恒定应力下 通过改变毛细管的长径比来研究熔体的弹性和 熔体破裂等不稳定流动现象;
6.1.2 恒速型毛细管流变仪
物料从直径直大的料筒经挤压通过有一定入口角的人 口区进入毛细管,然后从出口挤出,其流动状况发生 巨大变化。人口区附近物料有明显的流线收敛现象。 物料在进入毛细管一段距 离之后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成为稳定的直动。而在出 口区附近。由于约束消失, 熔体出现挤出胀大现象, 流线也发生变化。因此, 物料在毛细管中的流动 动可分为三个区域:入口区、 完全发展的流动区和出口区
d)流道收缩比(DR/D)的影响
6.1.5 出口区的流动行为
影响挤出胀大的因素: e)分子量的影响
分子量越大,松弛时间增加,挤出胀大越大。
f)在平均分子量相等下,分子量分布 的影响(主要是高分子量影响)
分子量分布越宽,挤出胀大越大。
g)增塑剂的影响
增塑剂的加入,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缩短松弛时间, 挤出胀大减少。
R
R 2
L'
P e0R
或 R
R 2
P-Pent L'

高分子化学第六章聚合方法解答

高分子化学第六章聚合方法解答

解:⑴解:⑴ 如反应前后的聚合度不变,由于原料的原有官能团往往和产物同在一个分子链中,也就是说,分子链中官能团很难完全转化,因此这类反应需以结构单元作为化学反应的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

⑵ 如反应前后聚合度发生变化,则情况更为复杂。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原料聚合物主链中有弱键、易受化学键进攻的部位,由此导致裂解或交联。

中有弱键、易受化学键进攻的部位,由此导致裂解或交联。

⑶ 与低分子反应不同,聚合物化学反应的速度还会受到大分子在反应体系的形态和参加反应的相邻基团等的影响。

加反应的相邻基团等的影响。

⑷ 对均相的聚合物化学反应,反应常为扩散控制,溶剂起着重要作用。

对非均相反应情况更为复杂。

情况更为复杂。

2. 解:⑴解:⑴ 物理因素:主要反映在反应物质的扩散速度和局部浓度两方面。

结晶和无定型聚合物;线性、支链型及交联聚合物;不同的链构象以及反应呈均相还是非均相等,对小分子物质的扩散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基团的反应能力。

另外,链的构象也有一定影响,聚合物呈紧密线团、疏松线团或螺旋线团时,链上官能团与小分子反应物反应的活性也并不相同。

的活性也并不相同。

⑵ 化学因素:主要是大分子链上邻近基团间效应和几率效应。

大分子链上邻近基团间的静电作用、空间位阻及构型的不同,可改变官能团的反应活性;聚合物相邻官能团作无规成双反应时,中间往往会有孤立的单个基团,使最高转化程度受到限制,则此时要考虑几率效应。

考虑几率效应。

3 解:①解:① 自由基聚合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nCH 2 CH [CH2CH]n OCOCH 3OCOCH 3AIBN② 醇解反应:醇解反应:[CH 2C H ]nOCOCH 3[CH 2C H ]nOHCH 3OH③ 缩醛化反应(包括分子内和分子间):HCHO H2O CH 2O OCH 2CH 2CH CHOH OHCH 2CH CHCH 24.解:聚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反应,聚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反应,仅限于侧基和/或端基而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反应,仅限于侧基和/或端基而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反应,仅限于侧基和/或端基而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反应,称为聚称为聚合物的相似转变。

第6章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第6章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②两相均为连续相,形成交错性网状结构,或称两
相互锁(interlocked)。 此时两相互相贯穿,均连续性地充满全试样,互 相贯穿的程度取决于两相的混溶性。 一般混溶性越好,交联度越大,两相相互作用越
强,两相互锁结构的相畴越小。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45%处,粘 度极小值
80%处,粘 度极大值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粘度极小值相应于负偏差,一般是由于两相混合 不均匀,分散相粒度大,甚至形成严重相分离造 成的。
粘度极大值相应于正偏差,一般是由于两相混 溶性好,分散相粒度小,或者两相互锁造成的。


大分子间原本存有空隙(自由体积),若相溶性 好或混合效果好,这些空隙允许一定量的另一个 大分子渗入,使两相相互作用面积及缠结程度增 大,界面相互作用增强,故粘度升高。

2)弹性体增韧塑料熔体的弹性 常见的弹性体增韧塑料,如 HIPS、ABS等,挤出胀大比 (B)都比相应均聚物的小,且B值随橡胶含量的增加而 减小。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其一,HIPS、ABS中弹性体分散相是适度交联的,呈包容 了相当数量基体树脂的香肠状结构; 其二,弹性体与基体树脂间有化学键连接,有较强的相 互作用和较大的接触面积,这就使得弹性体分散相弹性 变形能力小,同时有相当多的能量要消耗于界面能,表 现出较高的动度和较小的弹性。 相间有化学键连接的嵌段共聚物,如SBS,其熔体的弹性 效应一般也比相应的均聚物小。
多相聚合物体系的流变行为

两相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可能因为组分比的多
寡而发生变化,也可能因共混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HDPE/PS共混体系: HDPE/PS=25/75:共混温度为200℃和220℃,PE为 连续相,PS为分散相。当温度升高到240℃,情况 颠倒。

第六章 聚合物材料的流变性

第六章  聚合物材料的流变性

& σs ~ γ
关系及 η ~ γ 关系用对数 &
对于牛顿流体, 对于牛顿流体,流动方程为
& lgσs = lgη + lgγ
作 lg图 , 得到斜率为 的直 图 得到斜率为1的直 截距为lgη。 线,截距为 。 对于高聚物熔体, 对于高聚物熔体,流动方程 可表示为—— 可表示为
& lgσs = lg K +nlg γ
在假塑性区中, 在假塑性区中,粘度下降的程度可以看作是剪切作用下链缠结 结构破坏的程度的反映。 结构破坏的程度的反映。
c) d) e)
当切变速率继续增加到缠结破坏完全来不及重建, 当切变速率继续增加到缠结破坏完全来不及重建,粘度降低到 最小值,并不再变化,这就是第二牛顿区; 最小值,并不再变化,这就是第二牛顿区; 如果切变速率进一步增大,拟网状结构完全被破坏, 如果切变速率进一步增大,拟网状结构完全被破坏,高分子链 沿剪切方向高度取向排列,则粘度再次升高, 沿剪切方向高度取向排列,则粘度再次升高,导致膨胀性区的 出现; 出现; 直到出现不稳定流动,进入湍流区为止。 直到出现不稳定流动,进入湍流区为止。
& σs =σy +ηpγ 式 , 中 —— 汉 程 宾 方
( σs<σy)
σy称 屈 应 ; 为 服 力 ηp成 宾 粘 或 性 度 为 汉 度 塑 粘 。
11
举例——油漆、沥青、涂料、泥浆、牙膏 油漆、沥青、涂料、泥浆、 举例 油漆
2)假塑性流体 )假塑性流体——在低切变速率时表现为牛顿流体,随着切 在低切变速率时表现为牛顿流体, 在低切变速率时表现为牛顿流体 变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加,粘度逐渐减少( 切力变稀) 变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加 , 粘度逐渐减少 ( 切力变稀 ) 。 举例——大多数高聚物熔体及其浓溶液 大多数高聚物熔体及其浓溶液 举例 大多数高聚物熔体 解释——长链高分子流动时, 同时穿过几个流速不等的 长链高分子流动时, 解释 长链高分子流动时 液层, 分子链各部分以不同速度前进, 液层 , 分子链各部分以不同速度前进 , 这种情况难以持 在适度流速或剪切力场中, 久 ; 在适度流速或剪切力场中 , 每个长链分子总是力图 挣脱分子间的物理缠绕作用, 挣脱分子间的物理缠绕作用 , 使自己全部进入同一流速 的流层; 的流层 ; 不同流速液层的平行分布导致大分子在流动方 向上取向; 切变速率或切应力增加,取向程度增大, 向上取向 ; 切变速率或切应力增加 , 取向程度增大 , 流 体粘度降低。 体粘度降低。

聚合物研究方法第六章聚合物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1_2023年学习资料

聚合物研究方法第六章聚合物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1_2023年学习资料

口晶态与非晶态-聚合物的液晶态:某些晶态高聚物受热熔融或溶解后,虽-为液态,但仍保留部分有序排列,从而呈现 向异性,兼-有晶体和液体的部分性质。-口共混和合金-一般不能实现分子水平的混合,形成非均相体系。
口链结构的测定方法-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广-角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裂解色谱 质谱、电子衍射、-顺磁共振、荧光光谱等-口聚集态结构的研究方法-制备样品时要注意不能破坏样品的原有形态。用的研究手段-:-扫描或透射电镜-各种方法的-X射线衍射和散射(包括小角光散射)-各种热分析仪器-}-研究 度不-同,得到的-反相气相色谱-信息也不同-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应综合考虑
各单元组的浓度为:-PAA=FAX PMA-PAB=FAX PAB-PAAA=FAX PMAXPMA-PA B=FAX PAAX PAB-PBA,B=FB×PA×PA"'×PAB-侧长度为n的A链数占A链总数的分数 -N,n=PBA,B1PBA,B-=FB×PBA X PAA"×PAE FEX PBA-=PM"×PB-= A1-PAA-同理-NBn=PBB”I-PBB)
口支化与交联-支化因子G为-G=89-g为支化点数目,代表支化点类型-轻度支化,ε ≈0.5;高度支化,ε ≈ /2-接枝率=接枝物重量/主体物重量-接枝效率=接枝物重量/游离物重量-接枝密度=1/P-P:两个接枝点之 ,接枝主体平均聚合度。
口空间立构-对单取代的乙烯基型聚合物-CH2CHR,有三种情况:-全同立构isotactic-间同立构sy diotactic-无规立构atactic-∠RRR-HE HR HH R-HH HHHH HH HHHH
6.1.2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口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取决于分子运动形式:-玻璃态一→橡胶态→粘弹态-→粘流态 温度-低-〉-高-分子运动基本停止2为主-2+1-1为主-1指分子线团运动2指分子链段运动-口取向-在外力 用下分子链沿作用力方向排列,产生局部有序和-各向异性,但不一定产生结晶。链段取向在高弹态即可完-成;而整个 子的取向则需在粘流态才能完成。-取向是热力学不稳定状态,要有外力才能发生,一旦外力-撤去,就会自发解取向。 此要“"冻结”才能保持。

聚合物研究方法第六章

聚合物研究方法第六章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二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能和树脂高度相容的增塑剂(增塑剂与树脂的值量比率达1:1 时仍能相容)称为主增塑剂。这类增塑剂不仅能进入树脂分子链 的无定形区,也能插入分子链的部分结晶区,因此它不会渗出而 形成液滴或液膜,也不会喷霜而形成表面结晶,这类增塑剂能够 单独使用。 如果相容性较差,只能和主增塑剂混合使用,这类增塑剂称为辅 助增塑剂或非溶剂型增塑剂。
33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填料
二、填料的应用
34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填料
二、填料的应用(续)
35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填料
三、填料的化学分析
(一)定性鉴别
形态和密度(一维、二维、三维)
组成(单质、简单化合物、复杂化合物)
(二)定量分析
灰化法(高温焙烧) 溶解法(溶解性、溶解沉淀法)
36
作业
1. 2. 3. 4.

作用如内润滑剂 较低的加工温度 减少对金属表面的粘附 降低熔点的粘度 改善延展性 较低的薄膜成型温度 改善颜料和填料的润湿和分散
11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二、增塑剂的工艺功用
2、对产品型能的影响(10%以上)



增塑聚合物 降低弹性模量和断裂拉伸强度 提高延伸性和断裂伸长率 改进柔软性 改进可逆弯曲强度 改进韧性和冲击强度
辅助抗氧剂(过氧化物分解剂):除去与高分子链结合形成的过氧 化物自由基和分解时所形成的过氧化氢等而阻滞降解过程。
19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抗氧剂
一、抗氧剂的分类 受阻酚类(主抗氧剂)
烷基酚(例:BHT,抗氧剂264)
亚烷基二酚(例:双酚A)
20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抗氧剂
一、抗氧剂的分类
受阻酚类(主抗氧剂)
4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一、分类和应用范围
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
通用增塑剂与特殊增塑剂 极性增塑剂和非极性增塑剂 小分子增塑剂和高分子增塑剂
5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四大类重要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类
磷酸酯类
己二酸酯类
癸二酸酯类
6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主增塑剂与辅助增塑剂

聚碳酸酯(添加量一般为0.05%~0.15%)
聚甲醛(添加量一般为0.1%~0.5%) 聚氨酯(添加量一般为0.05%)
橡胶(添加量一般为0.25%~5%)
26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抗氧剂
三、抗氧剂的化学分析
(一)定性鉴别
酚类(有色偶氮染料试验、密隆试验)
对苯二胺(相关显色试验)
(二)定量分析
受阻酚类抗氧剂含量的可见光谱分析(偶合试验) PE中抗氧剂N,N’-二(-萘基)对苯二胺的测定(430 nm)
17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抗氧剂
抗氧剂机理
高分子材料的氧化:
加工、贮存和使用中的降解;自由基历程; 高分子材料的抗氧化:
阻滞降解过程
18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抗氧剂
一、抗氧剂的分类
受阻酚类(主抗氧剂) 芳香二级胺类(主抗氧剂) 硫醚和硫醇(辅抗氧剂) 磷酸酯和亚膦酸酯类(辅抗氧剂)
主抗氧剂(自由基吸收剂):与增长着的各种形式自由基结合并形 成非活性的产物,来阻止或延缓链式降解反应。
32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填料
一、填料的分类
4、片状、纤维状、针状填料 ①鳞片状填料 是在两个方向上长度比第三个方向长得多的粒子, 具有鳞片形状。 ②晶须 是碳化硅、氮化硼、氧化铝、石墨或铍的金属氧化物制成 的微小纤维状单晶体。 5、玻璃粉与磨碎玻璃纤维填料 是由碎玻璃或玻璃纤维研磨而成,是热固性和热塑性基体的填料, 能赋予制品耐热性和低收缩性,并可改善机械性能。 6、复合型填料 利用不同填料的特性,通过特殊处理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填 料组合、改性后制成。
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分析
第六章 添加剂的剖析
1
第六章 添加剂的剖析
目录
增塑剂 抗氧剂
填料
添加剂对高分子材料的影响
添加剂的种类
2
第六章 添加剂的剖析
添加剂
添加剂是指被物理地分散在聚合物母体中,而不 明显影响聚合物分子结构的物质。
加工添加剂 加工稳定剂:聚氯乙稀稳定剂、金属钝化剂…… 加工助剂:润滑剂、脱模剂、触变剂…… 稳定化添加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 改性剂:增塑剂、填料、颜料、偶联剂……
31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填料
一、填料的分类
2、惰性填料及活性填料 ①惰性填料 是将天然矿石用湿磨研磨后烘干或干磨成粉直接使用。 ②活性填料 采用偶联剂表面处理使填料表面有被覆层或天然矿物经 过煅烧亦或兼有两种方法。 3、微球形(实心或空心)填料 微球形填料其主要特征是在任意方向上长度大致相等。 ①玻璃微珠 有实心微珠(沉珠)和空心微珠(漂珠)两种。 ②聚合物微珠 是有机化合物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微珠。
29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填料
填料的作用
① 降低成型制件的收缩率,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表面光洁度、
平滑性以及平光性或无光性等;
② 树脂粘度有效的调节剂; ③ 可满足不同性能要求,提高耐磨性、改善导电性及导热性等,大 多数填料能提高材料冲击强度及压缩强度,但不能提高拉伸强度; ④ 可提高颜料的着色效果; ⑤ 某些填料具有极好的光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⑥ 有增容作用,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7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填料
填料:
填料是指填塞在聚合物中,起到降低聚合物的单耗、降低 制品的成本、改进某些性能的有机或无机物质。
填料是用以改善复合材料性能(如硬度、刚度及冲击强度 等),并能降低成本的固体添加剂,包括颗粒状及纤维状加剂的剖析
填料
填料的作用机理
填料作为添加剂,主要是通过它占据体积发挥作用,由于填料的存 在,基体材料的分子链就不能再占据原来的全部空间,使得相连的 链段在某种程度上被固定化,并可能引起基体聚合物的取向。由于 填料的尺寸稳定性,在填充的聚合物中,聚合物界面区域内的分子 链运动受到限制,而使玻璃化温度上升,热变形温度提高,收缩率 降低,弹性模量、硬度、刚度、冲击强度提高。
功能添加剂
3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增塑剂: 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柔性、延伸性和加工性的添加剂
凡能和树脂均匀混合,混合时不发生化学变化, 但能降低物料的玻璃化温度和塑料成型加工时的熔 体黏度,且本身保持不变,或虽起化学变化但能长 期保留在高分子材料中并能改变树脂的某些物理性 质,具有这些性能的液体有机化合物或低熔点的固 体,均称为增塑剂。
12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二、增塑剂的工艺功用
2、对产品型能的影响(10%以上)



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 扩张聚合物在较低温度下的可应用型 改进对各种基料的粘合 提高或降低薄膜的封口性 改进润滑性能和减少摩擦 减少静电充电能力 改进表面光泽和外观
13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增塑方式
内增塑 化学方法 外增塑 物理方法
链结构不规则,内聚力较弱, 性能较全面,生产使用方便, 使用温度较窄,在聚合过程 应用范围广,但易迁移和挥发 中加入 而损失
14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三、增塑剂的化学分析
混合增塑剂的鉴别方法(分离、单一或混合物)
密度、折射率和沸点(精馏、数据对照) 酸值和皂化值(测定方法、理论和实验值) 元素分析(元素《---》增塑剂) 主要增塑剂的分析(邻苯二甲酸酯类、酚类、环氧类)
缺点
邻苯二甲酸 常用主增塑剂,相容性好, 相容性较差,耐抽出、 耐迁移性能差,价格贵 耐寒性差 相容性差 相容性及热稳定性较差 相容性较差 相容性差
10
常用增塑 剂特点
磷酸酯类 环氧酯类 含氯增塑剂 聚酯类
脂肪酸酯类 辅助增塑剂,耐寒性,无毒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二、增塑剂的工艺功用
1、作为加工助剂
硫代二丙酸十二烷醇酯(DLTP)
24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抗氧剂
一、抗氧剂的分类
磷酸酯和亚膦酸酯类(辅抗氧剂)
三(2,4-叔丁基苯基)磷酸酯(TBP)
25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抗氧剂
二、抗氧剂的应用范围 加工稳定剂、长效稳定剂、协效剂
PE、PP类(添加量一般为0.05%~0.25%)
PS类(添加量一般为0.1%~0.25%) 尼龙类(添加量一般为0.3%~0.7%)
例如:8:20的聚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用苯二甲酸 酯或磷酸酯增塑后,制成的留声机片可代替古老的紫 胶唱片。
9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类别
酯类 脂肪族二元 酸酯类
优点
性能全面,价格便宜 耐寒性辅助增塑剂 主增塑剂,阻燃性,相容性 良好 光、热稳定性,常用作耐气 候性和耐寒性辅助稳定剂 辅助增塑剂,阻燃性,价格 低 耐久性好,不被抽出,不挥 发,耐迁移,无毒

7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通用增塑剂与特殊增塑剂

有些增塑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无特殊的功 能,这些增塑剂称为通用增塑剂。
有些增塑剂除具有一般的增塑功能外,尚具有 其他的特殊功能,这些增塑剂称为耐寒、耐燃、 耐久、耐热等特殊增塑剂。

8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增塑剂
增塑剂和聚氯乙烯树脂

增塑剂和聚氯乙烯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紧密关 系。对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羟基苄基化合物(例:抗氧剂330)
21
第五章 添加剂的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