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北京版

合集下载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海拔等;(2)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3)使学生掌握青海湖的文化内涵,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青海湖的美丽风光;(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青海湖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青海湖与其他湖泊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海湖的基本概况;(2)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3)青海湖的文化内涵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1)青海湖的形成原因;(2)青海湖与其他湖泊的比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青海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材料;(3)设计讨论及实践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2)准备发言稿;(3)搜集其他湖泊的资料,以便进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海湖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知道青海湖吗?它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2)组织学生讨论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及文化内涵;(3)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比较青海湖与其他湖泊的异同;(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3)总结青海湖的独特之处。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青海湖的基本概况、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及文化内涵。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青海湖具有独特的特点。

希望大家珍惜自然资源,为保护青海湖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湿地退化、水质污染等;2. 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青海湖保护所采取的措施;3. 探讨个人如何为保护青海湖等自然资源做出贡献。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特点。

教学难点:青海湖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美丽。

2.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青海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特点。

4.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海湖的美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海湖的美丽和独特性。

章节二: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2.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4.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实际操作建议。

章节三:青海湖的文化内涵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青海湖地区的民族风情、历史传说等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地区的民族风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特点。

2.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3. 教师讲解:介绍青海湖地区的民族风情、历史传说等文化特点。

4.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地区文化特色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化内涵。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语文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语文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了解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句的理解。

(2)青海湖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展示青海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词语与句子:(1)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海湖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通过欣赏青海湖的美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2. 青海湖的自然特点:海拔、面积、水温等3.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鸟类、鱼类、湿地等4. 青海湖的美景:日出、日落、蓝天、白云等5. 环境保护:湿地保护、垃圾分类、减少污染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难点:青海湖的美景描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描绘青海湖美景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3. 欣赏美景: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5.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描绘青海湖美景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青海湖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的理解程度。

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描绘青海湖美景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提出的建议。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青海湖附近,亲身感受湖光山色,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

(2)培养学生对青海湖生态系统的认识,了解其特有的生物种类。

(3)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利用地图,让学生学会查找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入: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主题。

2. 青海湖的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的青藏高原。

(2)面积:约为4,317平方公里。

(3)水质:咸水湖,盐度约为0.46%。

3. 青海湖的生态系统:(1)特有的生物种类:青海湖裸鲤、青海湖卤虫等。

(2)生态脆弱区: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青海湖的自然景观:(1)日出日落: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2)鸟岛:了解鸟岛的特色和保护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海湖的基本概况。

(2)青海湖的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3)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青海湖生态系统的保护。

(2)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青海湖的自然美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青海湖的生态系统特点及其保护意义。

4. 欣赏与实践:组织学生观看青海湖的自然景观视频,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

5. 小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画。

2. 写一篇关于青海湖的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调查身边的人对青海湖的了解程度,提高大家对青海湖的认识。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简要介绍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播放青海湖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2. 教师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面积,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大致情况。

3.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

章节二:青海湖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变迁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形成过程。

2. 讲解青海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图表,讲解青海湖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质背景。

2.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发展历程和变迁,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章节三:青海湖的自然特点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水文特点。

2. 讲解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水文特点,如湖水温度、水位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湖水与气候的关系。

2.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如鱼类、鸟类等,引导学生关注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

章节四:青海湖的文化内涵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 讲解青海湖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青海湖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如藏族、回族等,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的共存。

2. 教师讲解青海湖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引导学生关注湖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章节五: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讲解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2. 介绍青海湖的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发展。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掌握文中描绘青海湖景色的优美词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青海湖梦幻般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青海湖的美。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深厚情感,理解其蕴含的环保意义。

引导学生将对青海湖的感受转化为实际的环保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海湖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

2、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青海湖的美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文中美景的感受和理解。

4、欣赏法展示青海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几张青海湖的美丽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出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思考:文章围绕青海湖写了哪些方面?3、精读课文分析文中描写青海湖景色的段落,找出优美的词句,如“那湛蓝的天,那洁白的云,那碧绿的草,那灿烂的花,那清澈的水,那飞翔的鸟,那奔跑的马,那悠然的牛,那飘动的经幡,那庄严的寺庙,那神秘的传说,那淳朴的民风,那美味的佳肴,那独特的文化,那迷人的风情,那无尽的魅力,那永恒的记忆,那梦中的天堂,那心灵的归宿,那生命的源泉,那灵魂的寄托,那精神的家园,那心灵的净土,那人间的仙境,那世间的瑰宝,那大自然的杰作,那上帝的恩赐,那神奇的土地,那美丽的地方,那令人向往的地方,那让人陶醉的地方,那使人留恋的地方,那叫人难忘的地方,那青海湖啊,真是一个梦幻般的湖!”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面积、海拔等。

2. 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位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东部。

2. 介绍青海湖的面积和海拔:面积4,317平方公里,海拔3,194米。

3. 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独特之处,如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青海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2. 教师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提问。

3. 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青海湖。

章节二:青海湖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湖泊生态系统等。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气候特点: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

2. 介绍青海湖的湖泊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多种鸟类和鱼类栖息。

3. 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环境问题,如湖泊萎缩、水质污染等。

1. 教师展示青海湖的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2. 教师详细介绍青海湖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提问。

3. 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章节三:青海湖的文化意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意义,如宗教、历史、民俗等。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被认为是圣湖,有许多佛教寺庙和修行者。

2. 介绍青海湖在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如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多个古代文化遗址。

3. 介绍青海湖的民俗活动:如每年举办的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青海湖文化旅游节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青海湖的文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2. 教师详细介绍青海湖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提问。

3. 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价值。

章节四:青海湖的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旅游资源,如景点、活动等。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生态环境等。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海湖的基本概况。

(2)课文中的生字词。

(3)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1)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海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青海湖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板书重点词语。

(3)学生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教师引导总结课文内容,提炼关键信息。

4. 拓展学习:(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2)学生分享查阅到的资料,大家共同欣赏青海湖的美丽。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爱护之心。

(2)学生发表自己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看法。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海湖的短文。

2. 实践作业:(1)调查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提出改善建议。

(2)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海湖的基本概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2、了解课文观察与现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

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

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二、简介青海湖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人们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关于青海湖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查阅了资料,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青海湖在哪儿?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作介绍,教师给予适当表扬)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对青海湖作进一步的研究,不懂的可以向你们的科学、地理老师请教。

今天我们主要是跟随当代作家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走进青海湖。

以它粗犷、质朴、自然的美享誉世界。

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跟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放音乐)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青海湖如此之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青海湖的美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合作交流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青海湖粗犷、自然、质朴的'美梦幻般的湖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五、重点品读、感悟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探究活动青海湖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了解其保护意义。

3. 通过学习青海湖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

2. 教学难点: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生态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海湖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青海湖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青海湖的直观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青海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教案、学生活动材料。

3. 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预习青海湖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海湖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道“梦幻般的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青海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青海湖的形成原因、地理位置、面积、水系等自然地理特征。

4. 案例分析:分析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青海湖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青海湖的生态保护措施展开讨论,提出具体建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海湖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青海湖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可前往青海湖进行生态旅游,增强学生对青海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工作。

八、教学资源:1. 青海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青海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及其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青海湖的特点和价值。

1.4 教学活动:展示青海湖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青海湖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自然景观:湖光山色、鸟岛、沙岛等。

青海湖的气候变化:温带大陆性气候、季节变化等。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其美丽。

视频播放:播放青海湖的自然景观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2.4 教学活动:展示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播放青海湖的自然景观视频,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青海湖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状况。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水生动物、鸟类等。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问题:污染、过度开发等。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多样性。

案例分析:分析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

3.4 教学活动:展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分析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第四章:青海湖的文化背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青海湖的文化背景:藏传佛教、蒙古族文化等。

青海湖的历史价值:古代丝绸之路、酸奶制作传统等。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青海湖的文化背景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多样性。

故事分享:分享青海湖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讲述青海湖的名称由来和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青海湖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

2. 教师简要介绍青海湖的面积,让学生对青海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教师讲解青海湖名称由来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青海湖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景观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的自然景观,如湖面、湿地、草原等。

2. 讲述青海湖鸟类资源和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青海湖的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其美丽。

2.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观,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3. 教师介绍青海湖的鸟类资源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第三章:青海湖的人文景观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人文景观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青海湖周边的重要城市和历史文化遗址。

2. 讲述青海湖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青海湖周边的城市和历史文化遗址,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2.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性。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海湖的人文景观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青海湖的传说与故事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传说与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述青海湖的传说与故事,如“湖神传说”、“鸟岛传说”等。

2. 分析青海湖传说与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青海湖的传说与故事,让学生感受其神秘和有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海湖传说与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如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青海湖传说与故事。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青海湖有更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向往之情。

《青海湖,梦幻般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湖》教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篇一学生视角青海湖质朴、粗犷、自然的美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清新、柔美的词句也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难点文章文字的描述与学生的想象之间会有一些距离,体会、想象梦幻般的青海湖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思考文章以华丽柔美的语言描绘出作者眼中的青海湖。

学生会对这些生疏的词所描绘的景象产生困惑。

所以教学时,最好借助于录像,在学生面前展示画面?再引导学生合理地想象,加之人情人境地朗读,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收获。

重点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体会青海湖特有的湛蓝与质朴。

设计特色读看结合,读想结合,读中悟情。

信息资料师生共同查阅关于青藏高原、青海湖与文中提到的其他湖的资料以及“世外桃源”的来历。

[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山川的感情。

2.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的青海湖,各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出示课题,自由交流1 学生板书课题,注意指导梦幻两个字,并引导体会梦幻的意思。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梦幻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2.对于这个文题我们都想交流哪些内容?学生可以把由题目所想到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开启思路,更要从文题中了解青海湖以及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的一些资料。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一些课文以外的知识,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交流预习所得1.这课文都读懂了哪些内容?.(这是一个几乎能全员参与的问题,哪怕读懂了一词、一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2.这课文哪部分能激发起你读的欲望?为什么?.(这一问题设计能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文章的重点,以读代讲,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美,在读中积累语言。

一个为什么。

又引导学生抓特点,体会作者的技巧,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知道一些方法。

)教师加大指的时间,尤为青海湖的蓝、质朴的美,更要在读中体会。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语文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语文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建立对青海湖的基本认识。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青海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青海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他们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于青海湖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基本信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青海湖图片或视频的反应。

2. 记录学生的思考和提问。

第二章: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包括湖泊生态系统、周边植被、野生动物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探讨人类活动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提问。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第三章:青海湖的文化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在文化上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青海湖在各个文化背景中的重要性,如藏族文化、佛教文化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青海湖的认知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青海湖在文化上的意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探讨不同文化对青海湖的认知和价值观。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文化意义的理解和提问。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第四章: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情况。

2. 培养学生对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如自然保护区、环保法规等。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1.3 教学内容1.3.1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介绍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1.3.2 青海湖的面积和深度介绍青海湖的面积约为4,317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18米。

1.3.3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介绍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包括湖边的草原、沙漠、湿地等,以及湖中的鱼类、鸟类等生物。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景观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2.3.1 青海湖的美景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

2.3.2 青海湖的日出和日落播放青海湖日出和日落的视频,让学生欣赏青海湖的自然美景。

第三章:青海湖的文化内涵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2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3.3.1 青海湖的传说故事讲解青海湖的传说故事,如“青海湖的来源”、“湖神的传说”等。

3.3.2 青海湖的宗教文化介绍青海湖附近的宗教文化,如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

第四章:青海湖的旅游资源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

4.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4.3.1 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展示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图片,如鸟岛、沙岛、青海湖景区等。

4.3.2 青海湖的旅游活动播放青海湖的旅游活动视频,如骑行、划船、观鸟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目标让学生对青海湖有更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热爱。

5.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5.3.1 青海湖的保护讨论青海湖的保护问题,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生态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获取更多关于青海湖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青海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合作的资料收集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青海湖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美丽的湖泊,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生字词: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带领大家学习生字词,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理解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青海湖的特点及生态环境,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讨论结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收集更多关于青海湖的资料,了解其地理位置、特点及生态环境。

2. 拓展作业:以“保护青海湖,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或制作手抄报。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使学生掌握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如湖光山色、鸟岛、沙岛等;培养学生对青海湖生态系统的认识,了解其生物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组织户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青海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海湖的基本概况;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青海湖的形成原因及其地理意义;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模型、图片、视频等;2. 教材:有关青海湖的图书、资料;3. 户外实地考察:安排合适的路线和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青海湖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论对青海湖的初步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介绍青海湖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水质等;讲解青海湖的自然景观特点,如湖光山色、鸟岛、沙岛等;阐述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生态环境等。

3. 户外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青海湖,亲身体验其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所看到的景观和生物,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强调青海湖的重要性和生态保护的意义。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一幅青海湖的风景画,展示自己对青海湖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北京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北京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北京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北京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

激发同学对祖国山河的喜爱。

2.学习观看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同学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美丽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学习观看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预备:青海湖风光录像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宽阔,有很多的名胜美景。

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憧憬的湖泊青海湖。

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

理解“梦幻”。

(由于青海湖美,观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相互沟通,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3.师生相互沟通板书: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同学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2.师生相互相互沟通解答问题。

四、小结师:我们了解到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

北京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其次课时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

它四周环山,景色奇怪。

这节课我们去领会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尝。

1.分组研读,协作争论。

同学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为什么?师巡回指导,随机参预同学的争论。

2.课堂相互沟通,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会,想象描画。

(1)同学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同学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案教学设计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青海湖的概述1.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包括青海湖的面积、深度、水源等。

1.2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包括湖中的鱼类、鸟类、水生植物等。

1.3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文化背景和旅游景点,激发学生对青海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青海湖的自然环境2.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度、降水、蒸发等,理解青海湖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2.2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水文特征,包括湖水的水位、水质、水温等,理解青海湖的水循环和湖泊演变。

2.3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周边的地理特征,包括山脉、草原、沙漠等,理解青海湖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青海湖的生态环境3.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湖泊萎缩、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3.2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过度开发、牧场过度放牧等。

3.3 让学生了解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保护措施。

第四章:青海湖的保护与利用4.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保护措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修复工程等。

4.2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资源利用,包括渔业、旅游业等,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3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未来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第五章:青海湖的旅游资源5.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旅游景点,包括鸟岛、沙岛、茶卡盐湖等。

5.2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的旅游特色,包括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等。

5.3 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对青海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建议。

第六章: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6.1 让学生了解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6.2 引导学生了解青海湖中的特有物种,如青海湖裸鲤、斑头雁等,并探讨其保护意义。

6.3 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如湿地保护、物种迁地保护等。

第七章:青海湖的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7.1 让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青海湖的影响,包括湖泊水位变化、生态系统的调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不要总是笼统说热爱大自然)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

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教学要求]
素质思想品质教育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美。

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基础知识教学点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能力训练要求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课前准备]
幻灯,投影,录相。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同教学法要求)
二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海湖在哪儿吗?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景色怎么样?请带着问题读一读阅读提示。

我们初步知道了青海湖大小及地理位置。

我们还要理解“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为了理解课文,我们先进行自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读准字音。

扑朔迷离倘徉涟漪震慑伫立繁衍眸子粗犷
2、理解词语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倘徉: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

温柔恬静:本课指风景优美,非常安静。

湛蓝:深蓝。

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涟漪:小波纹。

伫立:站立。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3、理清文章结构,分析概括段意。

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从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全文应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学生汇报:
学生甲:课文重点描写了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共五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清晨,我们冒雨乘车来到青海湖。

第二段(3自然段):青海湖像一幅巨大的画卷,湖水蓝得可爱。

第三段(4自然段):青海湖草滩有一种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第四段(5自然段):青海湖是鸟的世界、绝妙的世外桃源。

第五段(6自然段):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生乙:我把课文的3、4、5自然段合并,因为它们都是介绍青海湖的内容,因此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清晨,我们冒雨乘车来到青海湖
第二段(3~5自然段):青海湖的湖水蓝、草滩美、水鸟多,像一幅美丽的大画卷。

第三段(6自然段):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思路活跃,两种分段方法都可以。

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要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

(三)熟读课文,体会重点
1、指名读第二段。

画出人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说理由。

学生汇报:
学生A:“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

”这是个比喻句,把作者来到青海湖比作是扑进了巨大的画卷,非常形象地说明青海湖像画卷一样美。

学生B:“我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

”这句话体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

学生C:“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表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

像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这一段话把青海湖的水写“绝”了。

海洋、天空的蓝比不上它的净、深湛、温柔、恬静。

接着又把湖水比做“蓝”锦缎,小女孩的眸子。

那是多么生动、闪亮而有生机呀!青海湖的水蓝得太可爱了。

学生D:“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睛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渴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显得分外悠闲。

”这段话写出了草滩的美。

草滩是碧绿的,山峦是深褐色的,银色公路像哈达。

在这优美的景致中,几头牦牛在漫步,为宁静的草滩增添了活力。

学生E:我认为这句好。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这里用衬托对比的方法,突出了青海湖的美与众不同,是粗犷的、自然的、质朴的。

学生F:“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

”“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

”这些天上飞的各种美丽的鸟,水中游的五彩鱼为青海湖增添了美的色彩和活力。

老师小结:同学们书读得好,各抒已见,理由说和简明,棒极了。

2、投影:联系课文说说。

先理解带点的字,再理解句子。

“谁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1)“现实”指青海湖像一幅画卷。

湖水蓝得十分可爱;草滩景色美得粗犷、美得自然、美得质朴;青海湖是鸟的天下。

这些就是现象。

(2)“梦幻”指青海湖太美了,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仿佛这么美的景色只能在梦中出现。

(3)理解全句。

学生汇报:因为青海湖太美了。

水蓝得可爱,草滩美得粗犷、自然、质朴。

在这里成千上万只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栖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色。

这一切美得不敢让人相信,让人觉得只有梦幻中才能有此美景。

(四)重点句子解析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析这是作者欣赏美丽的青海湖后发出的感叹。

青海湖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它具有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使人看后犹如在梦幻中,所以作者感叹欣赏青海湖后竞不相信是大自然的现实。

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了一幅巨大的画卷。

析作者将美丽的青海湖比作一幅画卷,十分生动。

青海湖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它具有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表明作者喜爱青海湖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由衷地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观看有关介绍“青海湖”的录相。

(六)板书设计
(七)课堂作业设计
1、把不正确的拼音划去。

扑朔迷离倘徉朝前一倾眸子
2、扩句。

草滩上生长着油菜花。

我们欣赏美景。

3、把排列错乱的句子写通顺。

难忘这堂课令人真
高老师三十年工作了在教育战线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2、一望无边的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我们尽情地欣赏着森林公园的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