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史绪论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课件·绪论、第一节:“典乐”与“诗言志”

我们的文学理论应该建立在民族文学的土 中,全盘苏化与全盘西化都解决不了中国文学 的特殊问题。如史诗问题、文学分类问题、诗 歌意境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1)熟悉重要的文论作品,掌握重要的文论 观点; (2)了解古代文论发展的基本线索与大体轮 廓; (3)初步运用古代文论的知识分析和评价文 学现象; (4)培养进一步钻研古代文论的兴趣。
• • • • • •
1927年陈钟凡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 三个研究热潮: 一是建国前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 傅庚生《中国文学批评》。 二是建国初 郭绍虞《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 刘大杰《中国文学批评史》。
三是开放后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黄海章《中国文学批评简史》 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 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蔡仲翔《中国文学理论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顾易生等《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蔡镇楚《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
(4)唐代的孔颖达就明确提出:“在己为 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情志的统一, 扩大了“诗言志”的表现范围,在文学思想 发展上是一个进步。 纵观人们对“诗言志”的认识, 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产生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歪曲阶段, 四、调和阶段。
诗言志”的提出,可 以 说为中 国古代 文学 理 论举行 了简朴 的奠 基礼!
“教胄子”而要达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 虐,简而无傲”的道德要求,这完全是儒家中 庸思想的表白,它的产生时代应该更晚。
《尧典》论乐反映出漫长的历史中的文艺观念 的演变,从重视“神人以和”的宗教功能发展 到强调“教胄子”的政教功能,显示了宗教文 艺观向政治文艺观的质的飞跃。这在中国文艺 思想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PPT课件

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衍至清末,梁启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 又预示着新的诗歌体式即将形成。五四新文学 运动如星如日的光芒已经照亮了现代新诗的 “诗国天空”。
29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30
四言古诗: 出现最早《诗经》 古体诗 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 古体诗
七言诗: 成熟于唐代
20
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 , 杨万里(“诚斋体”)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陆游/书愤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一剪梅、姜夔 /扬州慢、周邦彦/苏幕遮,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 朴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
18
• 菩萨蛮 温庭筠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
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 思帝乡 韦庄 •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6
关于汉乐府
•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 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 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 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 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 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 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 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 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4
诗经主要手法 • 《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手如柔荑,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孕育诗的雏形。
中国的诗歌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现,传为神农时的《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
祈福的咒语歌谣。
此外,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些作品,句
法简单整齐,偶尔协韵,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
2. 第二阶段:《诗经》《楚辞》奠定传统诗歌的风骚精神。
西
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成了文学主要创作者,比如《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
民间歌谣经专人采集后演奏给天子听。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3. 第三阶段: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诗歌在汉代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
歌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南朝民歌,其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资料PPT课件

谢(谢. 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3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
25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兵 车
哭声直上干云霄。
行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
26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边塞诗
2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天问》《天问》是古 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 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 了172个问题,涉及了 天文、地理、文学、哲 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 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 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 精神。
7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
34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
.
35
晏殊、欧阳修、
范仲淹、柳永、
两 大
苏轼、周邦彦、
流 派
李清照、姜夔、
: 婉
辛弃疾、岳飞等。
.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
“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门外文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诗歌发展史,方便大家学习。
简述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
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一、先秦诗歌(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
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
《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全诗共373句,2490字。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课件

• 《楚辞》源自于: 楚辞》源自于: 战国后期南方诸侯国楚国民歌 • 奠基人和代表作家: 奠基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
• 其代表作品: 其代表作品: 离骚》 九歌》 天问》 《离骚》、《九歌》、《天问》 • 两大源头风格上的区别: 两大源头风格上的区别: 诗经》 《诗经》:现实主义源头
楚辞》 《楚辞》:浪漫主义源头
三、汉代
汉乐府
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代音乐机构乐府关 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代音乐机构乐府关 汉代音乐机构乐府 系密切, 系密切,后来人们便把乐府采集和演唱的 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汉乐府民歌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且时有真率稚 句式多样, 气,句式多样,以五 言为主, 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 创新。 创新。 在内容上: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在内容上: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饮酒》其五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唐代——唐诗
思考: 思考: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风格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五言咏怀组诗 咏史咏怀融为一体
时期 作家 建安 三曹 建安七子 三曹.建安七子 正始 阮籍、嵇康 阮籍、 西晋 左思
田园诗.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 田园诗 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咏怀诗.出仕与归隐的矛盾 东晋 (田园诗派) 咏怀诗 出仕与归隐的矛盾
建安风骨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总结

隋唐五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总结一、绪论1.唐代诗歌的分期●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年(713)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四杰、陈子昂●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李白、杜甫、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元宗开成元年(836)大力十才子、元白诗派、韩梦诗派。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唐末(907)李商隐,杜牧2.唐代的散文(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小说(唐传奇文言短篇小说),变文和词(花间诗人温庭筠等)3.唐代文学发展繁荣的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影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漫游,积极进取)●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重视,以诗词歌赋,曲式的科举制和行卷之风盛行,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
●政治开明,思想界宽松活跃,儒释道并存,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文化方面,南北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世人生活的影响,漫游、入幕、读书山林、贬谪。
二、隋及初唐文学1.齐梁文学的弊端:讲究声律、对仗、词藻、文辞冗长,多饮风弄月。
隋代诗歌基本延续齐梁文风,缺乏创新,呈现出过度状态,初步显出南北文风融合的倾向2.隋初文学多见质朴刚健之气,隋炀帝希望以南方文化来统领改造统一的中国文化,所以他刚健与清丽并重;因为他一直在巡游,赋予了它的宫廷文学集团在文化地域上由塞北到江南的流动性,创作风格上,由刚健而富艳的两重性3.贯穿初唐百年诗歌发展的现索●近体诗的发展与定型,如上官仪●唐诗的革新,如王绩、陈子昂4.太宗朝宫廷文学●贞观诗坛: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
特点:多君臣尹畅应氏凤达内容多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风格宏利雅正。
●上官体,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其诗多奉和应制之作,内容空泛,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讲求对仗和辞藻之美,风格“绮错婉媚”其地位嫌贵,使人纷纷效仿,称上官体三、盛唐诗坛1.孟浩然、王维与隐逸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兴盛的原因●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中国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贯穿了数千年的时间。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中国诗歌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阶段和风格变迁,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和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
先秦时期,出现了伟大的山水诗和祭祀赋。
在《诗经》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最古老而珍贵的诗歌作品,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感受和思考。
这些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揭示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代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成为了主流诗体。
刘向、陶渊明和王勃等诗人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性的独特理解,提炼出中国诗歌中的典型主题和意象。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一大批伟大的诗人涌现,他们的作品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和宏大的气魄闻名于世。
唐诗的特点是以五言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注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和韵律优美。
宋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宋诗派别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宋的词和北宋的豪放派。
南宋的词以婉约细腻、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而北宋的豪放派注重宏大的视野和写实主义风格。
苏轼、辛弃疾、杨万里等一批诗人的作品为宋代诗坛增添了无数的辉煌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明、清等时代的诗歌发展也各具特色,既有沉郁深沉的抒情诗,也有婉约细腻的词牌。
近代以来,中国诗歌在追求自由创新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现代诗歌风格。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发展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表达方式的演变。
它既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一个迷人的文化宝库。
中国诗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独特审美观和人文精神,也为后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