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好处和弊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的好处和弊端

一、城市化的好处: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作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生产方式、聚落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的变化。

1、人口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逐渐转移。

2、产业调整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工业发展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交流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6、发展的动力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无非两种,一种是推力,一种是拉力。推力指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推力如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收入低,生活水平差,社会服务资源短缺等;拉力如就业机会多,社会服务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等。

二、城市化的弊端:

1、生物圈

减少生物多样性

2、岩石圈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地面下沉

3、大气圈

空气污染。加剧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

4、水圈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酸雨

5、交通

交通拥挤

6、住房

住房紧张

7、就业

就业困难

8、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混乱(高犯罪率)

9、道德风气

道德风气日下

10、社保

社会保障压力快速加压,社保缺口难于填补。

11、经济影响

地价上涨,成本上升。

12、粮食问题

农民大量离开原耕种土地,弃耕抛荒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粮食进口率逐渐增高,使得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这不利于中国国家发展和政局稳定。

13、大城市病

当今中国的大城市病已经相当严重。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困扰着城市的进步。中国大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圈开始在中国部分地区出现,而许多特大城市也开始着手兴建“卫星城”希望能解决大城市病的诸多问题。

14、城市职能转化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

中国一些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已出现了生活富裕起来的阶层从城里向郊区迁移的趋势,也就是说,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市郊化阶段”。发展“城市圈”“卫星城”需要注意到城市职能和周边郊区职能的转化和协调发展。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心城市应该不断加强“城市带”和“区域经济”的规模、布局、功能的完善。城市职能的不断演进,是中心城市良好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大城市病、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城市化的方面:

1、旅游

“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可以说“城市化”并不等同于“工业化”,以旅游业为导向的“非工业化”城市化模式,是一条非常重要和值得推广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首先,要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实现城镇化的主导性原则,引导城镇化建设走“美丽”之路,让“美丽中国”成为宜居、宜业和宜游的中国。

其次,要坚持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维持和强化地方个性,把文化塑造作为牵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并通过文化建设使地方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得到同步提升。

再次,要旅游规划、组织好产业业态,旅游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倡导的是“非工业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以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现代新型的实体经济为主体,

构建具有突出特色的“以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的新型产业结构,用创新的业态创造出比传统业态更好、更高、更有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绩效。

最后,要着力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和社会贡献度,以旅游产业的高贡献率使其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主导性产业,同时发挥旅游产业吸纳就业数量大、容纳就业口径宽等优势,

使其成为承载地方就业的基础性行业,让旅游业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吸纳地方就业、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旅游的介入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问题,还有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农民福利、城市建设等的谁来投资的问题。产业的布局发展问题解决了,也就从根本上解决投资问题和发展问题。换而言之,就是用旅游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人的城市化

中央多次表态城市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市化大趋势的市场背景下,各地热衷于新区、新城的报批,一些新区、城市副中心规划大批量出台,预计未来将会有大规模新城涌现。

首先,调整与改革地方政府业绩评价指标,弱化GDP等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导向的指标,强化一些新型的集约型的经济评价指标。

其次,从调控角度而言,通过长效调控机制稳定宏观经济发展预期是避免炒房的基础。形成了相对稳定宏观经济发展预期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环境,这样才会避免房地产投机与炒房市场行为,防止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而出现的“空城”现象。

第三,房地产不再依靠“政策市”这条路来刺激区域规划与房地产市场开发,而是根据区域产业布局需求,使城市、资本、产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逐步进行城市化的过程。

第四、发展产业新城,要产业先行,切实做到“产城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