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通论之 报纸
谈谈你对多种传播媒介的看法作文
谈谈你对多种传播媒介的看法作文最近一个月以来,为了对传播媒介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对大众传播通论这门课程的目的及意义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我们分别用一周的时间接触了报纸、互联网、广播、杂志这四种主要的传播蝶介。
并且,为了更清楚地区分出四种蝶介的异同,我们在对四种媒介分别进行接触后从中提取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做出了整合与总结,也由此进一步了解了不同媒介的性质与特点。
在此,我对自己对于四种传播媒介的认识加以阐述。
一、报纸我们最先接触的是报纸这一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普及的传播媒介。
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总结,我发现报纸具有着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优点:1、报纸的发行量大,其受众层面是四种蝶介中最广的,从年龄来看,下至年轻人,上至老年人都有阅读报纸的习惯:从职业来看,报纸的受众遍布各行各业。
因此,报纸能对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产生影响。
同时,报纸的读者数量也是四种媒介中最多的,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2、由于报纸属于一种发展较早、历史较长的传播媒介,人们对于报纸及其所传播的信息有着天然的信任感。
与其他媒介相比,人们更愿意相信报纸这一媒介所传播的信息。
3、报纸的新闻性强、可信度高,因此在四中蝶介中最具有权威性,也最适合作为官方发布信息的平台。
4、报纸的版面大、篇幅广,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并且对新闻的报导更细致。
在一份报纸中,读者往往能够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5、报纸能够图文并茂,给读者以感官上的影响,使读者对于其所传播的信息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6、读者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报纸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点上,报纸优于电子媒介,充分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7、报纸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可以达到使受众获得反复接触的积累效果。
8、报纸的头版头条对新闻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扩大化效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当然,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报纸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1、报纸的制作周期较长,同时其发行时间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这就决定了其时效性不强。
关于论大众化报纸浪潮
关于论大众化报纸浪潮编者按: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育部2011年9月决定推出中国首批103门视频公开课程。
所谓视频公开课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视频课程。
由张昆教授主讲的《传播的历程》是其中唯一一门新闻传播类课程。
该课程是在张昆教授主讲的国家精品课程《外国新闻传播史》基础上提炼而成的。
为了让读者领略视频公开课程的精彩,现刊出《传播的历程》第四讲《大众化报纸浪潮》解说词。
在今天这个媒介化时代,报纸被视为大众教育的工具,已成为一种常识。
但是直到19世纪以前,报纸一直是上流社会的精神特权,一般的下层民众是无由问津的。
因为当时的报纸除了价格高昂外,其典雅深奥的内容、繁琐艰深的文字,也使得民众望而却步。
19世纪初期,伴随着工业革命、城市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进展,在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第一批面向普通大众的“便士报”、“一分钱报”,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近代报业的结构和性质,报纸开始由上流社会走向民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化报纸的特点在大众化报纸问世前100多年间,在欧美国家,伴随着社会革命和政党政治的形成,政党报纸曾流行一时。
最早是在英国,随后是法国、美国等,但最突出的还是美国。
自美国独立建国到19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的政党政治已成雏形,联邦党和共和党人轮流执政。
作为党派的宣传工具,党报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美国那个时期的政党报纸留给世人的是难堪的记忆。
它们为了各自政党的利益,不惜践踏客观性、公正性原则,要么对论敌极尽丑化之能事,无中生有,颠倒黑白,要么为自己的政党辩护,或者虚构故事,或者消解论敌的攻讦。
有时不满足于笔墨官司,乃至大打出手,真是斯文扫地。
美国政党报纸的拙劣表现,给报纸的公信力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化报纸的出现,正是对政党报纸的否定。
大众化报纸与此前的政党报纸相比,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第一,几乎所有的大众化报纸,都毫无例外地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报业的发展
唐代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 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 纸——《邸报》(887年)
1.历史渊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 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我国最早的报纸, 也是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报纸——《邸报》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4、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1)知识性与趣味性 2)按类别专门分工 3)语言通俗,取材世俗 4)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
表现 形 成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 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 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昭 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华 日报》《解放日报》等 。
社会影响
发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 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 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展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繁 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 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 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到2000年的8 725种。
新文化运动 时期的杂志
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
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 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 用。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在 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 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统 地称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阵地。
高中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合作与讨论 人民版 必修2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合作与讨论1.当今时代,报刊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谈到“报刊”一词。
其实,“报”与“刊”是有所不同的,中国近代前期尤其如此。
结合你对报刊的认识和理解,谈谈:“报”与“刊”究竟有哪些不同?我的思路: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近代意义上的报纸和刊物自传入中国以后,一直将连续性定期出版物称为“报”,没有“刊”这一说法。
从1900年开始,这一现象逐渐有了变化,“报”的名称专属于散装出版的非书册型的新闻纸,特别专属于日报;而以书册型定期连续出版的期刊不再笼统地称为“报”了,先后出现过“册报”“丛报”“杂志”“世界”“编”“录”“刊”等。
这样,“报”与“刊”在名称上逐渐分离。
在形式上分离的同时,在内容上,报纸与期刊也开始分离。
分离之初,期刊主要注重新闻事件的文献性,刊出权威性的材料,以按语形式进行解说,以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完整性。
确实,从新闻时效性来看,期刊根本不能与报纸相提并论。
后来,期刊逐渐专业化,向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等方面发展;而报纸的重点是新闻,并留出一定版面给予连载的小说、笔记、诗词等,有的甚至以副刊形式刊登这些内容。
把期刊完全“挤”出新闻传播领域,是新闻传播速度加快的直接结果。
期刊与报纸的分离过程一直持续到1911年左右,才基本完成。
2.据报道,在中国近代前期,上海店铺的伙计们,过去闲暇时主要打闹嬉戏。
有了中文报刊以后,“得暇即看日报”,开始看不大懂,久而久之,“亦多有融会贯通者”,运笔写信,居然文理通顺。
结合上述事例和你对报纸功能的认识,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报刊的作用和影响?我的思路:本问题旨在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大家认识到读报也是增长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报刊也是成为中国近代大众教育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
当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尽管“开卷有益”,但并不是阅读报纸越多越好,有些人常常沉溺于阅读各种报纸,自然会耽误、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可见,阅读报纸必须因时因地而进行,应该掌握一个必要的“度”;否则,不仅影响学习和工作,而且会造成信息的泛滥。
大众传播通论
第一章当代媒介图景1.人类传播发展的过程(1)早期历史阶段(2)现代发展阶段2.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意指一种技术推动历史变迁的信仰。
更为温和的说法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配合当时社会的现状和趋势,对社会进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如报社、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
4.数字技术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意指“把信息一声音、文本、数据、图片、影响一编码成一系列通常被表现为0和1的断续的脉动”。
这项技术使得传统的各种媒介形式都可以在互联网络上存在。
因而,互联网无疑成了新媒介的载体。
5.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
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
6.门户门户是用户在网上冲浪时看见的第一个屏幕。
这些门户不仅仅包含新闻报道,还有搜索服务、与其他网址的链接、聊天室、电子邮件服务、在线购物、在线民意测验、互动式餐馆及电影指南、本地大事日历以及可搜索的分类广告.7。
传播学主要流派和研究方法(1)主要流派:经验学派(经验性方法)参见董p324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参见董p326技术学派(多伦多学派)传播学的技术学派也被称为多伦多学派,其代表人物只有伊尼斯和麦克卢汉这两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学者。
技术学派认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便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媒介对信息进行吸收和记录,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与处于同一时代的社会权力结构相一致的知识结构系统,因此一部人类史可以根据传播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
对四种传播媒介的认识
6.读者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报纸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点上,报纸优于电子媒介,充分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7.报纸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可以达到使受众获得反复接触的积累效果。
8.报纸的头版头条对新闻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扩大化效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2.播音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解说来感染听众,可以在对特定新闻的传播中渲染一定感情色彩,从而使听众更容易对所传播的信息做出情感上的评判,并且更易获得内心的共鸣。同时,播音员也可以运用语言的特点吸引听众,引起听众兴趣,使信息传播不再单调乏味。
3.广播具有跨时空性,能够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把信息及时地传播到四面八方,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因此,广播的时效性也更强。
6.杂志携带便捷,阅读受时间空间局限少。
相应地,杂志也具有以下缺点:
1.杂志的有限。
2.杂志专业性强,传播面窄,其影响面比不上报纸、电视等其他媒介;相对于报纸,杂志的大众化程度有限,对读者人数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影响力弱于其他媒体。
3.杂志的发行周期长,一份杂志的发行周期通常介于一周至一月之间,时效性差,在突发性重大新闻的报道上,杂志常常迟于其他媒体,从而无法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3.信息密集行强。网络媒介可以说是目前信息量最集中的,通过浏览一个页面,我们就能够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4.形式多元化。网络媒介信息的传递可以集各种传统媒介的方式于一身,既有印刷媒介的可保存性和可查阅性,又有电子媒介的新鲜性和及时性,还有自身的图文阅读性和印象视听性。
5.方便性和快捷性。通过网络媒介传递和交流信息,不需要纸张,不需要印刷、投递,也不需要发射广播电视节目所需要的昂贵而复杂的设备,它是将讯息拨号入网,在通讯线路上自由传递,不分地区、不论国界,随传随至,既方便快捷,又省钱省力。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Word版含解析
训练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基础达标]1.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解读恰当的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C.报纸已成为宣传工具D.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2.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说:“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
”上述材料说明()A.戴季陶肯定了报纸的新闻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3.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D.在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4.电视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大众传媒,电视的出现()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②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③取代舞台艺术和电影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
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打电话要昂贵多了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能力提升]6.梁启超认为,报纸“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这说明报刊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①使中国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②报纸可以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③报刊可以起到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7.老报人张默在概括《申报》的内容时曾说:“一为谕旨宫门抄等,以备官场之浏览;一为大小考试文章题目,以备学子之揣摩;一为诗词歌曲,以备名流文士之推敲;一为各地盗命火警及一切狐怪异闻,以备一般人茶余酒后之谈资。
浅析记者对新闻客观性的把握
浅析记者对新闻客观性的把握作者:靳赫高皓亮来源:《新闻世界》2010年第09期【摘要】本文立足于新闻业的现实状况,分析了记者与新闻客观性的关系。
现实要求媒体及记者在自身定位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兼顾新闻客观性的外在和内涵,追求新闻专业主义。
【关键词】记者新闻客观性专业主义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的基础性命题。
它不仅是学界极为关注的理论,同时也备受业界推崇。
但客观性理念其本身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学界和业界对它的讨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学界现在较统一的认识是:虽然新闻客观性理念存在诸多漏洞,但是客观性已成为新闻业不可缺少的基石,因此动摇不得。
①那么,处于此种语境之下的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记者和新闻客观性法则会产生怎样的关系呢?一、记者对新闻客观性的推崇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资料中,记者们都对新闻客观性极为尊崇。
但笔者认为,记者对客观性的这种推崇,除去记者自身信仰与操守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原因:1、媒体包办了客观从新闻客观性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来看,对新闻客观性的尊崇并不是记者自己选择的,而是新闻机构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制定的决策。
一般认为,新闻客观性法则是美联社最先提出并大加倡导的,正如梅尔文.L.德弗勒在他的《大众传播通论》中所说:“美联社是后来称之为‘客观报道’的先驱。
”1900年,美联社宣布改组,明确地提出了“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的宗旨,童兵在他的著作中写道:“这是美国,也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把客观性定为新闻传播原则,也标志着‘客观性’作为一个重要新闻观念的问世。
”美联社对客观性的大力倡导,对经历了“报业的黑暗时期”和“黄色新闻”浪潮的美国新闻业和美国新闻人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客观性也确实在美国报业摆脱政党控制、转向真正的“新闻纸”、赢得人们信赖以及报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记者作为新闻媒体这种“企业”的雇员,只能无条件地服从这种成为了“一种信念、一种标准、一种价值观”的新闻客观性法则。
论《边区群众报》的大众化传播效果
一
顾政府和群众 两方 的需 求 ,报纸必须走 得懂 ,不识字 的人 听得懂 ”的通俗化 报
一
、
大 众 化 传 播 过 程 各 个 环 节 的
条符合双方共 同利益 的办报道路。对 纸的 目标 ,从而最终稳 固了该报在群众
作 用
于《 边区群众报 》来说 ,鉴 于受 众文化 心 目中的巨大影响力 。此外 ,在整个传
在政 治 信 息源 方 面 , 《 区群众 委政策与群众需要之 间的结合点 。 “ 边 有 编辑是 推动整个传播链和谐发展 的核心 报 》是 中 国共 产党 领 导下 的 大众 化报 调查权 才有发言权” ,只有深入 到农村 力 量 。
9 嗡 知 2 1 年等 Q 强 一一 m 一 2 0、 3 一“
。
-
* 一 ; 一 一
报 刊 史话
NEW S RESEARt 4 7
从上 图可 以看 出, 《 区群众报 》 边
群众报 》又是 一份供基层干部和普通群 言 、表现形式都具 有大众化的特征 :蕴
保持发展的必要 条件 。 要在党委 的领 导下走 依靠群众的办报路 题 、反 映情况 的采访 任务 ,而且还要在 发展的必要条件 。记 者 、编辑深入基层 以通讯员为基点建立读报组 ,帮助读报
政 治信 息源是 《 边区群众报 》存在的前 线 。所 以 ,大众 化的信息源是报纸长期 群众 中间培养通讯员 ,设立通讯 网 ,并 的体验式采访 ,使他们有 机会 探寻出党 组 展开宣传活动 。所 以,报社 的记者和
量 正是 在 中 国新 闻史上 有一 定 声望 的 甘 宁边 区普 通群 众 阅读 的办 报 路线 。
14年 3 2 9 0 月 5日, 《 区群众 报 》 边
《大众传播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通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众传播通论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适用专业:新闻学总学时、学分: 34 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理念,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与新媒体等大众传媒的媒介特点、媒介应用、传播方式、和社会功能,使学生能掌握大众传媒基本特性、传播特点、发展趋势等知识,提高学生传媒专业素养,在国际传媒背景下具备理解和运用大众媒介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新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并为将来从事新闻传媒也及相关行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认真学习和理解规定的教材,要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有深入的领会,要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大众传媒的媒介特点、传播方式、和传播现象进行把握与分析。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教学重点包括: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历史阶段,传播观念的变化,大众传媒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大众传媒文化的优势与问题;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六要素,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价值的五要素,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传播的概念,传播的类型与层次,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人类传播中的要素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历史发展;印刷媒介报纸的媒介特点、报纸的发展现状,纸媒的媒介优势与新媒体环境下的应用与转型;电子媒介电影的媒介特点,电影语言的美学特征,蒙太奇与长镜头等电影最重要的美学语言;电子媒介广播传播的特点、广播的发展趋势;电子媒介电视的媒介意义、媒介特点,电视媒介的渠道和内容发展趋势;互联网传播的模式、功能、典型应用,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生产。
课程教学难点包括:媒介、大众媒介、新闻媒介的区别,对大众传媒文化的辩证理解;新闻价值的五要素的准确把握,并形成新闻的价值观,熟练运用新闻的判断标准和新闻传播的原则;传播的类型与层次,传播层次间的交织与互补,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对印刷媒介报纸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印刷媒介杂志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电子媒介电影媒介特点;电子媒介广播的转型与新应用;电子媒介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传播的模式,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生产。
大众传播通论
影片没有解说词,里芬斯塔尔把任何文
字都视为影片的敌人。在需要靠语言表达 时,就使用希特勒或其他纳粹领导人的演 说同期声录音。影片的魅力来自导演对画 面和音响的处理:行进着的人们、欢呼着 的人们、旗子和纳粹党徽、鹰徽、古老的 德国街道和塔、民间歌舞、云彩、演讲、 军服,以及频繁出现的“元首”希特勒。
C、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 的事实。这是由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 提出来的。
2、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对事实或意见的及时报道。此等报道,对于相 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兴趣或重要性,或兼而有之。这 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米切尔·查莱提出来的。
3、“手段说”:即将新闻归结于为达到某种目 的特别是政治目的的手段。
大众传播通论
2021/7/11
这门课程的性质
《大众传播通论》是一门基础性、概论性的课
程。过去,新闻学专业通常会给一年级的 新生开设一门名叫《新闻学概论》的先 行课,让大家能够了解新闻学的一些最 基本的常识。这门课着重对新闻学的一 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传统新闻媒 介进行介绍,为以后所要学习的新闻史、 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课打下基础。
新闻的分类
一般说来,新闻可以有四种分类标准: 第一,按照内容分类,新闻可以分为政治新闻、
经济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 法律新闻、社会新闻等。 第二,按照地域分类,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 全国新闻、地方新闻等。
第三,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新闻可以分为 “硬新闻”、“软新闻”两大类。
所谓“硬新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能够构成新闻的信息中含 有的引起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 和。
一般认为,新闻价值构成的要素主要有 以下五项:
新闻与大众传播通论
新闻与大众传播通论新闻与大众传播通论前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发达的媒介技术为重要标志的信息社会。
作为当今第一强势传媒,电视不仅扩大和延伸了人们的视野,而且以其形象、生动、及时的优点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与效率。
多媒体的概念虽然与电视的概念不同,但在其综合文、图、声、像等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这一点上市完全相同的。
不同的是电视中没有交互性,传播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而不是数字信号。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数字化、大容量、交互性以及快速处理能力,对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传播和存储是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追求的目标。
报纸。
有上千年历史的报纸可以被称为传统新闻媒介之王。
在电视和互联网时代仍然以廉价、易携、综合、深刻见长。
“在电视(互联网)上得消息,在报纸上得解释”将继续是人们使用新闻信息的基本模式。
杂志。
形式上仪态万千。
内容上五花八门的杂志或以专门性和专业性吸引分众化的读者,或以综合性尤其是时事政治性打动吸引社会中精英人群。
现代杂志与有线电视综合,创造出专业频道,则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
图书。
“书生”、“书卷气”、“书呆子”、“书香门第”、“掉书袋”这些熟语往往与知识分子相联系,不过即便是书不离手的“书虫”,对于图书上的各种“花样”和“名堂”以及图书的生产、流通过程也不见得知道多少。
通讯社。
作为向新闻媒介提供新闻的专业组织,通讯社有“消息总汇”之誉,往往又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象征。
在2003年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新华社比国外同行提前10秒发出开战的消息,一改中国人在新闻的国际竞争中“满三拍”的形象。
广播。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这样说:广播是孩子的村落,只许听,不许说。
但这个“孩子”现在也长大了,它与互联网结合,既许听,也许说了。
广播还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国际传播利器,自问世起就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
电视。
有人把电视成为重媒介,说它重,一是因为这种视听媒介的影响大,其次是因为这种媒介的技术比较复杂,制作起来颇费工夫。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给电视下了一个定义:电视是一种技术性的大众艺术。
中外新传播史第三章 大众化报纸的兴起共48页
外国新闻传播史
22
法国其他廉价报纸
杜塔克(Dutacq)与《世纪报》(Siecle)
1836年《世纪报》正式出版。其特点为:社会新闻、法治 新闻、犯罪新闻大报特报;政治是支持共和,反对当局走 向专制;通俗。其销量领先于《新闻报》。
外国新闻传播史
7
3、传播技术的革新
外国新闻传播史
8
续上
外国新闻传播史
9
续上
印刷技术的革新,大量印刷成为可能 信息传递技术的进步
铁道的迅猛发展 蒸汽动力轮船的普遍使用 有线电报的普及
外国新闻传播史
10
4、教育普及与潜在读者的增长
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知识劳动者的需求 城市化使教育普及的成本下降 集中的城市人口成为潜在读者
特点:
四页小报;一分钱;有趣
的故事为主;偏重犯罪新 闻;没有确立客观性原则; 广告多。
外国新闻传播史
13
太阳报与达纳
查尔斯·达纳(1819-1897)
历经纽约先驱报、纽约时 纽约报论坛报,1868年入 主太阳报 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
办报主张:强调新闻的主体 地位,突出新闻的趣味性。
格里利生平:
出生贫困家庭、15岁学习印刷、 20岁流落纽约。自学成材。
办报经历:《纽约人报》、《 圆
木小报》
1841年办《论坛报》
《论坛报》的宗旨
“一方面不当政党的奴隶,另 方面也不伪装中立。”
外国新闻传播史
17
论坛报——大众化报纸的典范
论坛报独特的品格
“ 它将努力维护人民的利 益和促进他们的道德的、 社会的和政治的权益。它 将屏弃许多著名便士报上 的不道德的、下流的警察 局新闻、广告和一些其他 材料。我们将尽心尽力把 报纸办成赢得善良的、有 教养的人们嘉许的、受欢 迎的家庭常客。”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大众传播媒介-_大众报业的发展共19页文档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之欧阳物创编
大众传播媒介的优缺点传统四大媒介指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新兴媒介是指网络。
一.报纸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
报纸广告几乎是伴随着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更精美,报纸广告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
报纸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体。
(一).报纸的优势1.传播速度较快,信息传递及时对于大多数综合性日报或晚报来说,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较为及时。
有些报纸甚至一天要出早、中、晚等好几个版,报道新闻就更快了。
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广告,如新产品和有新闻性的产品,就可利用报纸,及时地将信息传播给消费者。
2.信息量大,说明性强报纸作为综合性内容的媒介,以文字符号为主,图片为辅来传递信息,其容量较大。
由于以文字为主,因此说明性很强,可以详尽地描述,对于一些关心度较高的产品来说,利用报纸的说明性可详细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特点。
3.易保存、可重复由于报纸的特殊的材质及规格,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报纸具有较好的保存性,而且易折易放,携带十分方便。
一些人在阅读报纸过程中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根据各自所需分门别类地收集、剪裁信息。
这样,无形中又强化了报纸信息的保存性及重复阅读率。
4.阅读主动性报纸把许多信息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加了读者的认知主动性。
读者可以自由地选择阅读或放弃哪些部分;读者也可以决定自己的认知程度,如仅有一点印象即可,还是将信息记住、记牢;此外,读者还可以在必要时将所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5.权威性消息准确可靠,是报纸获得信誉的重要条件。
大多数报纸历史长久,且由党政机关部门主办,在群众中素有影响和威信。
因此,在报纸上刊登的广告往往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
(二).报纸的弱点1.印刷难以完美,表现形式单一报纸的印刷技术最近几年在高新科技的支持下,不断得到突破与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纺织报
– 原来是轻工业部主管,后划归《经济日报》集团
• 电力部 • 中国电子报
– 参考阅读:“中国行业报全观察”
• 中国证券报 • 与政府机关报有相当多的重叠
(政府)社团组织办报
–由政府主办的社团组织办的报,如各级团委、工会 和妇联办的报纸
• • • • • • 《工人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消费者报》 《中国妇女报》 《中国企业报》 《中华工商时报》
一些与南方周末有关的人名
– 左方 – 江艺平 – 沈灏
– 陈菊红 – 方三文 – ......
都市报
– 都市报的兴起
• 最早的都市报:华西都市报
– 南方都市报
• 主流化进程
– – – – – – – – – – 1997:“南方都市报,看了都说好” 1998:大众的声音 1999:南方都市报:你要我也要 2000: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 2001:办中国最好的报纸 2002:改变使人进步 2004:成熟源自责任 2005:品牌决定价值 2006:品位决定成就 2010:南都无处不在
从周末版到周末报
– 金陵周末
• 软性新闻为主
– 南方周末
• 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舆论监督报 纸 • 被海外称为“开明报纸”,或“自由主义报纸” • 也有一些学者称其为专业主义的代表
– 专业主义的文本体现 – 专业主义的制度基础
– 南方周末口号的变迁,可看出其自身定位的 变迁
• 90年代末: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 2001-2003:深入成就深度 : 2003-2006:记录时代进程 • 2007以后:在这里,读懂中国
– 行政机关报(也称政府机关报)
• 各政府机关办的报
–《检查日报》 »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公安报》 » 公安部 –《健康报》 » 卫生部 –《人民邮电报》 » 邮电部,现在是信息产业部 – 深圳市政府机关报:深圳商报
– 行业报
• 中国化工报
– 原来是化工部主管,后划归《经济日报》社主管,现在由中 国石油化工协会主管。
– 第三、新闻业的命运
• 由专门的经过训练的人员所生产的信息 • 传统的新闻业以报纸为依托,在报纸上得到典型 和充分体现 •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出现的公民新闻是否将替代专 业新闻? • 人们将主要通过信息的自我服务?
能看得清楚吗?
– 报纸的作为? – 新闻人的作为?
从多个角度认识报纸
– 经济维度:作为产业 – 政治维度:媒体的社会政治角色 – 文化维度:媒体文化 – 作为技术:媒体的技术构成和发展趋势
• 1999年新年贺词
–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 /v_show/id_XMTg0MjI4ODMy.html
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贺词 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头。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头,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 每个人都紧握自己的心事。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 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 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 ,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小,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 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而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在你的指尖悄悄流动,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里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 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在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 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 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言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 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 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的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的深沉; 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 因为我们爱的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祝愿阳光打在所有人的脸上。
我国报业集团化的特点:政府主导而非市场自然结果
– 主要的模式:政府审批,以党报为中心,组建报业集团
• 1998年之前批准的六家报业集团:《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文汇-新民》 《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 • 广东的三大报业集团 • 上海的两大报业集团
理解中国报业结构的起点是中国的主管主办制 度
– 按照主管主办单位,可以大体将80年代以来涌现的 报纸分为两类
• 党委机关报 • 非党委机关报
– – – – – 政府机关报(bureaucratic papers) 行业报 政府的社团组织所办报纸 大型国有企业办报 专业学会或研究性机构所办报纸
– 党委机关报(party organs)
–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 1999年新年献词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 • 2000年新年献词为《我们从来没有放弃 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 2001年新年献词为《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 • 2002年新年献词为《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 2003年新年献词为《―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在巨变的时代追寻 最大的正义》 • 2004年新年献词为《这梦想,不休不止》 • 2005年新年献词《这是你的光荣之路》 • 2006年新年献词《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 2007年新年献词《从今天起 我们更要彼此珍惜》 • 2008年新年献词《愿自由开放的旗帜高高飘扬》 • 2009年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 2010年新年献词《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 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 读报率下降,读者减少,人们不再读报 – 影响力下降? – 报纸消亡论 » 报纸将消亡吗?
– 第二、报纸机构的命运,以及报纸作为行业 或产业的命运
• 读者减少,意味着广告减少,商业基础不再 • 报纸机构能否寻找新的商业模式?
– 数字化转型,“全媒体战略” – 多种经营,经营转型 – 出售内容,产权保护
• 按照行政设置,省以上的党委机关都设有党委机 关报 • 部分市也设有党委机关报 • 各省委机关报是什么?
– /c?m=71c3a299e35c8380 5ae6ffe2f7adeb00&q=%E6%9C%BA%E5%85%B3% E6%8A%A5&u=http%3A%2F% %2Fquestion%2F349180253.html#360sou –深圳市委机关报?
南方都市报(续)
– 两个拳头产品
• 深度报道 • 时评
– 一些人名
• • • • 程益中 喻华锋 范以锦 李文凯
财经报纸
–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 – 经济观察报 – “大财经”概念
国际时事类报纸
– 《环球时报》
一家特殊的报纸
– 中国青年报
• 因为《冰点》而被认为是一家专业主义报纸 • 《冰点时评》
―体制外”报纸
– 华商报
• 主管:陕西侨联
– 经济观察报
• 主管主办:山东三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报业集团化(90年代中后期以后)
– 什么是集团化(conglomeration) • 两个或多个从事不同产业的公司的集合/合并。 • A conglomerate is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rporations engaged in entirely different businesses together into one corporate structure, usually involving a parent company and several (or many) subsidiaries. Often, a conglomerate is a multi-industry company. Conglomerates are often large and multinational. • 我国的报业集团是一种consolidation,但非西方意义的media conglomeration,
–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
– 专业学会或研究性机构所办的报
• 中国经营报
–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 农民日报
– 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世界经济导报
–建国后逐渐建立起的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报业 体系
• 以党委机关报为主,占绝对垄断性地位。这表现 在,党报的数量和发行量大大超过其它类别的报 纸。 • 占绝对优势
– 《冰点》介绍: – /wiki/%E5%86%B0%E7%82% B9_(%E4%B8%AD%E5%9B%BD%E9%9D%92%E5 %B9%B4%E6%8A%A5) – 阅读:《冰点故事》李大同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初版,ISBN 7-5633-5699-1/G·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