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上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目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3、内容
农 业: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余粮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业: 推行工业国有化-大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易: 取消自由贸易
否定商品 货币关系
产品分配:实物配给制
(平均主义)
劳动方面: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材料一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 局限性: 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 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规
来自百度文库
律,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 思考:( 1)马克思认为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是什么? 展。引发经济政治危机,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 响,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材料二 《进攻与退却--试评苏俄的直接进攻与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俄国(苏联) 发展线索
俄国 苏俄 1917年十 月革命 列宁
1917 1921 1925
独联体 1991年12月 1922年 《阿拉木图宣言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 赫鲁晓夫 》
1953 1964 1985 1991
苏联
第1课
考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政府对国企实行经济核算,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 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否决商品货币关系)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 动制
实行工资制
(按劳取酬)
(平均主义)
新经济政策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 粮食产量增加
120 100 80
工业生产恢复
伊里奇之灯
影响:(1)经济上...... 40 (2)政治上......
间接过渡》中说:“1918至1919年2月的统计:个体经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 营农民的土地在全俄 32个省中占96.3%,而国营农场和 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 集体农庄的土地只占3.7%-4%。俄国有一亿五千万人, 农民是一亿二千三百万,占总人口的82%” 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 苏俄是一个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活说明我们错了”。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苏俄的国情有什么特点?
特 管理方法、 高度集中, 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 行政管理 点 手段 扩大生产 在公有制前提下,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从目的、效果看:过度到社会主义。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在一定限度 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 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国家零售价 黑市价格
6 卢布
30 卢布 200 卢布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材料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1921年俄罗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南方饥荒。一年 半时间里超过500万人死于饥饿。在非常困难的地 区,为了生存人吃人的极端的情况就出现了,有的 家庭死去成员的尸体,竟被那些一息尚存的家人吃 掉充饥。另外,那些死于饥饿或被打死的人的尸体, 也成了饥饿的人们争抢的“食物”。 ——摘自凤凰网
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 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
A
2、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 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 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背景:
新 内容: 经 目的: 济 政 性质: 策
评价: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 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①经济上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基础②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巩 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③找到了一条适应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 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 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 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相关史实,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不同时期俄、美、中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 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实质各是什么? 俄国: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 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一块面包引发的思考???
???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背景
二、新经济政策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 战争的破坏 ;自然灾害 的失误
和政治危机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2、标志
工人、农民不满
列宁在1921年俄共 (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政治危机
B

5、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 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 “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思考探究
1.政策依靠什么手段来保证实行? 军事性行政命令
实质:
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依靠 军事手段和行政命令控制社会运转,管 理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列宁理想社会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2.政策内容本身有什么特点?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苏俄社会主义探索
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
1.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4.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背景 内容 目的 性质
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内:反动势力不断发动叛乱,粮食等物质非常匮乏 ①摆脱粮食危机,保障军事供应,巩固政权
材料一: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 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 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 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 皇和猪肉”的口号 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 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评价 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②战争 结束后继续实施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结束后的继续实施,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 ②长期战争的影响③自然灾害 ①解决经济政治危机 ②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三、苏联成立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 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 联) 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苏联第一部 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形式确定下 来
大道行思
面包,理想,你会选择哪个?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终极目的到底为了什么?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新 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 容与作用。
一块面包引发的思考???
这是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年》里一句 经典的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 都会好起来的 …… ” , 是剧中列宁的卫士瓦 思考: 西里前往乡下征粮前安慰饿得半死的妻子时 当时的苏联农村经济已经极为糟糕,但为什 说的。实际是当时去征调土豆。妻子把家里 么还要实施这种政策? ??? 仅有的一块面包。悄悄地放进瓦西里的口袋 里,瓦西里在和妻子拥抱分别时,又偷偷地 把面包放在桌子上……
暂时的手段?长期政策?
材料1:从1919年到1920年,红 军粉碎了协约国策划的三次大规模武 装进攻,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
积极: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障事上的胜 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单位:普特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19年俄国1普特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内忧外患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
经济极端困难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2、目的: 解决战争的危机,巩固政权。
1918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2、目的: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 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 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 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 ‘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 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请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府实 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有什么目的?
20 0 1913 1921 1923 1925 1926
60
工业总产量指数 (3)是从国情出发...... “苏维埃政权,你干得多么出色!” 15~20年
材料一 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可新经济政策,有人指责列宁是在向 资本主义过渡,一位俄共元老甚至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 经济政策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在1922年召开的共产国际执行 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法国共产党代表团像小孩一样嚎啕大哭, 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资本主义的“退却”,将导致资本主义在 俄国的复辟,将严重损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 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新经济政策
固定粮食税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计划 计划与市场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 制经济并存) 经济 相结合 中管理)
A
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B
4、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 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 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 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 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布哈林的这一思想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材料二 共青团在两年之内失去了一半团员。很多共产党员退党。 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十月革命的理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 ——《大国崛起》 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否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向资本主 义的后退吗?(提示:从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实施目的和效果 多角度思考)
从背景看: 战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极大的威胁了苏维埃政权。 当时俄国生产力水平很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 从内容看: 项目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