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1 总则1。
1 为了在结构设计中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措施统一,制定本统一技术措施。
1。
2 本统一技术措施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的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 1。
3 本统一技术措施的编制依据现行国家、地方、行业等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法规。
1。
4 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法规。
本统一技术措施有明确规定的应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应考虑工程所在地地方法规要求、当地习惯作法及审图公司意见,灵活掌握应用,对与本统一技术措施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专业负责人应征得审核人员和技术副所长的同意并报结构技术小组备案,以便今后在修改统一技术措施时参考。
2 荷载2.1 墙体荷载应按实际计算.常用墙体自重和面层自重可按下面二表取值.注:1 表中墙体自重已考虑砌体的一般构造,未包括饰面自重、保温隔热材料和灌孔混凝土自重。
注:1 表中墙体面层自重是指单面自重,不含保温层自重。
2。
2 当门窗洞口面积〉50%时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
2。
3 当隔墙直接布置在楼板上时:整体计算时,双向板可将墙重均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导荷;楼板计算时,应按实际墙重及布置作精细计算,对于轻质隔墙,允许按隔墙灵活布置计算。
2.4 当隔墙位置在设计中没有指明或允许灵活布置时,可将隔墙每延米自重的30%作为每平方米楼面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且不宜小于1.0kN/2m,其准永久值系数为0.5.2。
5 楼(屋)面恒载应按实际计算.楼板钢筋混凝土容重取25kN/3m。
一般板底考虑0.4 kN/2m的抹灰荷载;有吊挂时,板底荷载宜取0。
5~1。
0 kN/2m。
常用楼(屋)面建筑做法自重可按下表取值.注:1 当建筑未明确做法和毛胚房时,卧室取1.0 kN/2m,餐客厅取1。
3 kN/2m。
2 上表数值未包括板底抹灰和吊挂荷载。
2。
6 楼(屋)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确定。
地下室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施工方法
地下室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施工方法地下室施工是在地下进行的建筑施工过程,它具有特殊的环境和技术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下室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施工方法。
一、地质勘察和基坑开挖在地下室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环境。
这对于选择适当的基坑开挖方法至关重要。
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挖土排撑法、槽槽板桩法等不同的基坑开挖方法。
同时,还需进行支护措施,以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二、地下室结构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需要掌握关键技术,包括地下室墙体施工、地板施工和屋顶施工。
1. 地下室墙体施工:地下室墙体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砌块砌筑或预制墙板等方式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墙体的牢固和密实。
2. 地板施工:地下室地板一般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要注意地板的平整度、强度和防水措施。
使用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充分的振捣,以保证地板的质量。
3. 屋顶施工:地下室屋顶施工要采用防水措施,以防止地下室发生渗水问题。
施工中,可以使用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等材料进行屋顶的防水处理。
三、通风与排水地下室施工后,通风和排水是必不可少的。
通风系统应设计合理,保证地下室内空气流通,排除霉味和潮湿。
排水系统则需要确保地下室排水畅通,防止积水。
四、电路与设备安装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电路和设备的安装。
这包括电力系统、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等。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合理布局,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结:地下室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施工方法涉及地质勘察、基坑开挖、结构施工、通风排水和电路设备安装等多个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并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才能保证地下室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结构设计技术统一措施word文档
汉嘉设计集团西南设计院中实·润城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结构专业)2011.2.15目录1 设计依据 32 自然条件 43 设计荷载 54 地基及基础选型 65 上部结构选型 76 变形缝与后浇带(加强带)设置 87 主要材料 98 主要分析计算软件和参数取值 109 结构整体性能特征控制指标 1210 主要结构构件取值原则 1311 结构构件配筋取值原则 1512 统一构造措施 1813 统一文件和图纸表达 191 设计依据a 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按审批意见b 设计原始资料a) 建筑专业提供的本工程平、立、剖面图及节点详图,设备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资料图(包括设备留洞、布置、重量等),电梯样本;b)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对施工图设计要求等);c) 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d)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c 设计依据的标准a) 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规程和地方标准;b) 现行国家标准图、行业标准图和地方标准图;c) 针对本工程的其它资料。
2 自然条件a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0.50kN/m2;a) 基本风压: Wob)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c) 风载体形系数:1.54;d)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高度的风振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用。
e) 高层建筑群间风力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取1.1。
b 基本雪压=0.40 kN/m2Woc 地震基本烈度、场地类别a)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b) 抗震设防烈度: 7度c) 场地土类别:三类d)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e) 设计地震分组: 二组a)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b)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3 设计荷载a 主要恒载取值详荷载清理b 主要活载取值详荷载清理4 地基及基础选型a 基础选型参考附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并结合本工程上部结构布置情况及荷载大小分析,本工程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b 持力层选择按地勘报告确定。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设计遵循的规范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0版)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深圳市标准《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 01-2010)二、主要设计参数1、风荷载1)基本风压值为0.75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
2、安全等级、抗震设防要求及结构体系1)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2)本工程为乙类建筑,按7度抗震设防,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为一组。
3)本工程教学综合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二级;体育馆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图书馆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部分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3、主要结构材料1)混凝土部分: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4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预应力梁板混凝土墙等C40。
2)钢筋部分:本工程钢筋可采用I级钢筋(d为8,fy=210N/mm2)、II级钢筋,(14≥d≥10,fy=300N/mm2)、III级钢筋( d为16~25,fy=360N/mm2)具体应用范围如下:a)结构梁部分纵筋:直径为12、14时采用II级钢筋,直径≥16时采用III级钢筋;箍筋:采用I级钢筋(直径为8)或II级钢筋(直径为10、12)。
b)框架柱部分纵筋:采用III级钢筋;箍筋:采用I级钢筋(直径为8)或II级钢筋(直径为10、12)。
c)剪力墙部分(含暗柱)暗柱纵筋:(1)采用II级钢筋,钢筋直径为12、14;(2)采用III级钢筋,钢筋直径为16及以上。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一所统一技术措施一.总则:1.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2.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设计中应采用各现行规范的最新版本。
4. 为保持统一,已经出图的户型,有复用时应以先出图者为准;底图中有手工修改部分,应在电脑图中同步修改后存档。
5.楼梯间禁止采用悬挑结构。
6.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00号,以下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属于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大型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7. 凡是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附录一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均属于超限建筑,应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8. 对于福建省以外的项目或环境类别特殊的工程,应注意相关规定,尤其是该省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越是高烈度区,要求就越严格。
二. 整体计算:2.1先用一个标准层计算,确定比较合理的梁、柱、剪力墙后再细化计算。
超限高层建筑先用3~4个标准层进行SATWE计算,确定比较合理的梁、柱、剪力墙后再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是否做弹塑性时程分析待具体工程定)。
2.2 计算程序:PMPK系列SATWE,2009年7月版。
PMPK系列TAT,2009年7月版。
PMPK系列PMSAP,2009年7月版2.3 整体计算参数:(1)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座标夹角:0.00混凝土容重:26钢材容重:78.00裙房层数:详单体转换层所在层号:详单体地下室层数:结构意义上的地下室层数结构材料信息:砼结构结构体系:按实际结构体系输入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模拟加载1风荷载计算信息:算地震力计算信息:算水平地震力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计算位移及周期文件时选是)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2)风荷载信息:地面粗糙度:C类(江滨工程按B类,外地工程按实际情况考虑)基本风压:福州按0.7KN/m2 (>60米按0.85KN/m2),福建省基本风压详附件一,外地的按规范分别取50年和100年重现期的值结构基本周期:计算后回代体形分段数: 1第一段体形系数:高宽比H/B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其他高层建筑按高规附录A计算。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参考)xxx项目xxxxxxxxx公司xxxx.xx.xx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与配筋原则一、设计遵循的规范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含2015年局部修订)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含2016年局部修订)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8)广东省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 15-101-2014)9)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 15-92-2013)10)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11) 广东省标准《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94-2013)12) 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 15-22-2008)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121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1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018-2008)规范》二、主要设计参数1、风荷载1)基本风压2)地面粗糙度类C类, 体形系数µ s =1.30。
2、抗震设防要求及抗震等级1)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γo=1.0。
2)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场地类别为Ⅱ类,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本工程各栋抗震等级见下表:4)主楼相关范围以内的地下室区域:地下一层结构抗震等级同地面结构第一层,地下二层及以下层的结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主楼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区域,地面一层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或四级。
地下室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地下室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地下室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探讨地
下室施工的方案与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一、方案设计
在进行地下室施工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地下室施工的目标和需求:明确地下室的用途和功能,确保
施工方案符合其需求。
2.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功能确定适当的结
构设计,包括地基、地板、墙壁和天花板等。
3. 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安排地下室施工的时间节点,确保施工
进度紧凑且高效。
4. 施工人员和设备安排:确定施工所需的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并配置适当的施工设备。
二、地下室施工的技术措施
1. 地下室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地表清理、地基处理和围护结构的搭建等。
a. 地表清理:清理地下室周围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b. 地基处理: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排水、填土和土壤加固等。
c. 围护结构的搭建:在地下室周围搭建围护结构,如钢板桩或深基坑支护体系等。
2. 墙体和地板的施工:地下室的墙体和地板是地下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技术措施:
a. 使用适当的施工材料: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如耐水性能好的混凝土、防水涂料等。
b. 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使用适当的施工机械和工具,确保墙体和地板的平整度和强度。
c. 进行必要的防水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地下室发生渗水问题。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一、结构体系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均采用现浇梁板体系。
基础采用独立基础。
二、计算程序及系数调整使用中国建研院开发的“PKPM”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分析程序。
参数按如下取值:(一般情况)总信息混凝土容重:26kN/m3地下室层数:0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恒活载计算:模拟施工1风荷载计算: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计算水平地震风荷载地面粗糙度:B类基本风压:0.7 KN/m2(50年一遇)基本周期:根据计算结果回代体型系数: 1.3,地震信息结构规则性:规则地震分组:一组设防烈度:7(0.15g)场地类别:二类框架抗震等级:三双向地震:考虑振型个数:12活荷载折减:0.5周期折减:0.75阻尼比:5%特征周期:0.40活荷信息柱墙设计时活荷载: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活载不利布置:考虑调整信息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悬臂梁不调整)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1梁扭矩折减系数:0.4中梁刚度放大系数:1.8指定薄弱层:按实际取设计信息P-△效应:不考虑梁柱刚域:考虑按高规或高钢规设计:不考虑柱长度系数: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1梁保护层厚度:30柱保护层厚度:30柱配筋计算原则:单偏压(角柱按双偏压校核)配筋信息梁板墙柱主筋:三级钢梁墙柱箍筋:一级钢墙分布筋:三级钢边缘构件箍筋:三级钢梁柱箍筋间距:100无地下室的底层柱层高:建筑层高+0.8米结构计算层数按实际取值,地下室同时输入电算三、荷载:(均为标准值)1、面载恒载:(1)楼面:板自重+1.3kN/m2;(2)屋面:板自重+2.2KN/m2,(3)楼梯:7.0KN/m2活载:住宅2.0 kN/m2;电梯机房:7.0 kN/m2;变配电房:6.0 kN/m2;上人屋面:2.0 kN/m2;屋顶花园:3.0kN/m2;不上人屋面:0.5 kN/m2外墙:200厚, 3.8 kN/m2;内墙:200厚,3.2 kN/m2;内墙:100厚,2.1 kN/m2;栏杆(一般)4.0 KN/m有门窗墙应按实际换算取值,一般不小于全墙的70%。
地下室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地下室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方案设计1.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尺寸、布局和相邻结构的关系应详细考虑,合理规划布局。
2.地下室施工的设计方案应满足结构强度、稳定性、密封性和防水要求。
3.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荷载、水位等进行地下室抗震设计,确保地下室的结构安全。
二、土壤控制1.在地下室施工期间,要对周围的土壤进行控制,防止地下水渗入和土壤侵蚀。
2.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采取相应的土壤加固和加密措施,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三、防水措施1.在地下室施工前,要对地下水位和周围水源进行调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水位的影响。
2.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如地下室墙体、地板和天花板进行防水处理,以确保地下室的密封性。
四、排水系统1.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地下室的排水顺畅,避免积水和渗漏问题。
2.地下室的地面和墙体应设置合适的排水槽和管道,将地下水迅速排除,防止地下室内的积水。
五、通风系统1.地下室施工时,要确保通风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地下室的空气流通和换气。
2.通过安装通风设备、通风管道和通气口,保证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
六、施工工艺1.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如挖掘、支护、浇筑混凝土等,确保地下室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和设备,确保施工的精确度和效率。
七、监测和检测1.在地下室施工期间,应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如地下水位监测、土壤变形监测、结构应力检测等,及时掌握施工过程的变化。
2.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地下室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八、安全防护1.在地下室施工期间,要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设置合适的安全防护设备,如防护网、防护栏杆等,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地下室施工的方案及技术措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采取相应的土壤控制、防水措施、排水系统、通风系统、施工工艺、监测和检测和安全防护,可以保证地下室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地下室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地下室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地下室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 引言地下室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项目中。
本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地下室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质量和效率。
本涵盖了地下室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施工步骤等。
2. 设计要求2.1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求:地下室结构应满足建筑设计的功能、承重和稳定要求,包括布置方案、横断面尺寸、墙体设计、地板设计等。
2.2 水土环境要求:地下室应满足地下水位、土壤条件等环境要求,确保防水和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3 施工安全要求:地下室施工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包括施工工艺及设备的安全性、施工人员的防护措施等。
3. 材料选用3.1 混凝土材料:地下室主体结构采用高强度混凝土,配制比应满足设计要求。
3.2 钢筋材料:地下室的钢筋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钢材,严格控制质量。
3.3 防水材料:地下室的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并符合建筑设计要求。
3.4 施工辅助材料:包括地下室施工中所需的脚手架、模板、支撑等材料。
4. 施工工艺4.1 地基处理:进行地下室施工前,应按照土壤条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4.2 地下室结构施工:包括地下室墙体、地板、顶板等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4.3 防水施工:地下室防水应采取可靠的防水工程措施,包括基础防水、墙体防水、地板防水等。
4.4 地下室通风工程:地下室通风系统应合理布置,确保空气畅通、湿度适宜。
4.5 室内装修工程:地下室室内装修应符合相关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5. 施工步骤5.1 地基处理步骤: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地基加固等。
5.2 结构施工步骤: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方案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
5.3 防水工程施工步骤:包括基础防水、墙体防水、地板防水施工步骤。
5.4 通风工程施工步骤:按照设计图纸和通风工程方案进行通风系统的施工。
5.5 室内装修施工步骤:按照设计图纸和装修工程方案进行室内装修施工。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为保证结构施⼯图设计质量,加快⼯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现象,特此制定设计院结构设计统⼀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程项⽬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般规定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建筑的使⽤功能,设计时应进⾏多⽅案⽐较并与同类结构进⾏技术经济⽐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求节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
构件尺⼨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案设计阶段积极参与,并进⾏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案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案优化选⽤抗地震作⽤及抗风⼒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案,应使选⽤的结构体系受⼒明确、传⼒简捷。
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
学校、幼⼉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钢筋混凝⼟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采⽤钢结构时,应坚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考虑结构⽅案、选材⽤材、节点设计、施⼯便捷等⽅⾯的因素进⾏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层结构、复杂的⾼层建筑结构,应⾄少⽤两个不同的⼒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计算,分析⽐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全。
2.荷载取值2.1可变荷载根据项⽬情况按照建筑使⽤功能要求依据《荷载规范》合理取值,不得随意增⼤或减⼩,恒荷载按照建筑构造要求计算,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漏算。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3 结构3.1 结构设计原则与结构选型3.1.1 防空地下室的主体结构、出入口部、孔口和防护设备等应根据防护要求和受力情况做到各个部位抗力相协调,防止出现由于局部破坏而影响主体结构的防护密闭性能。
3.1.2 防空地下室结构在满足设计抗力的前提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采用“强柱弱梁(弱板)”和“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1、防空地下室应充分利用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来吸收核爆冲击波的能量,以减轻支座截面的抗剪与柱子抗压的负担,确保结构在屈服前不出现剪切破坏和屈服后有足够的延性,最终形成塑性破坏,而不是脆性破坏,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2、受弯构件应采用双面配筋。
双面配筋对承受核爆动荷载作用下可能的回弹和防止在大挠度情况下的构件坍塌十分重要。
3、在构造上,应特别注意在梁、板、柱的节点区应有足够的抗剪、抗压能力和足够的钢筋锚固长度。
3.1.3 结构选型:1、防空地下室结构的选型,应根据防护要求,使用要求、上部建筑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与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
2、应选用受力明确、传力简单和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延性的结构。
防空地下室顶板一般采用普通梁板、井式梁板、无梁楼盖等结构。
3、出入口通道常采用矩形封闭框架结构。
4、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不得用于防空地下室。
3.2 一般规定3.2.1 防空地下室结构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其动力分析一般采用等效静荷载法。
3.2.2防空地下室的顶板和临空墙等的厚度,除应按核爆动荷载进行承载力设计确定外,还应满足防早期核辐射的要求(详见本技术措施第2.2节的相关内容)。
3.2.3作用在全埋式防空地下室结构上的核爆动荷载P c,可按同时均匀作用在结构四周进行计算。
由于左右两侧其荷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不需考虑结构的侧移;作用底板上的核爆动荷载是由于结构顶板受到核爆动荷载后向下运动所产生反力。
1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xxxxx地块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深圳市清华苑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19年04月05日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惠州市惠阳区,临近惠州南站。
项目用地面积39501m2,总建筑面积191368㎡,地下室层数为2层,地下一层局部开敞,地下室面积41265m2。
上部结构为8栋高层塔楼和裙房组成,高层塔楼层数为32层(6栋,屋顶标高96.500m)和33层(6栋之外的所有塔楼,屋顶标高99.500m),裙房层数为1层~2层,高层塔楼中2栋和3栋为左右两个独立单元的拼合。
高层塔楼采用剪力墙体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裙房和地下室采用框架体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层塔楼为普通住宅,裙房为商业、社区配套,地下室为车库,地下二层局部为人防区。
二、设计依据1、遵循的规范、规定:(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8)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9)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11)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5〕67号(12)关于印发《广东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市函〔2016〕20号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3、《特发龙圣堡项目二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主要设计参数1、风荷载1)建筑物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 0.55 kN/㎡,基本雪压值为 0.00 kN/㎡,地面粗糙度建议为 C 类。
2)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位移计算时按基本风压值采用;房屋高度不大于60m的建筑,承载力设计和位移计算均按基本风压值采用。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设计院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目录一、总则 (1)二、荷载 (9)三、计算参数设置 (11)四、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17)五、结构构件设计 (22)六、钢结构设计 (31)七、人防结构设计 (43)八、其他 (47)一、总则1、一般规定设计原则要精心设计。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并尽可能技术先进,以确保设计质量。
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使用要求(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以及地质地形等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对所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等,要弄清设计意图及适用范围,以便正确选用。
当结构有部分分包时(如预应力、钢结构等),应有结构分包设计合同,分包单位应具备相应设计资质。
如分包设计使用本单位设计图签,工程设计人应对分包的图纸和计算进行审核,并负相应审核责任。
凡采用标准图、通用图者,应注意正确选用,如选用不当,由采用者负设计责任。
采用通用构件时,必须对各类构件之适用范围,应注意事项等,仔细了解清楚,以避免误用,造成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及稳定性。
在结构关键部位,材料要求严格部位、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部位,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安全。
对于在已建成之工程上续建加层或改造之工作,应审慎进行,并遵守以下两条原则:1.凡在建成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者(即原设计未按抗震设计,或原设防烈度不够)应先按加层进行抗震加固及承载力的验算,再进行加层或改造(设计工作可同时进行),加层设计必须满足现规范要求;2.非本单位设计之工程,在接受加层的设计任务时,应对设计文件及工程现状仔细研究,在确保整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可靠措施。
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要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因此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取50年。
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方案5.1、技术措施根据本工程地下室施工面积、承台底板厚度等特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1、底板分块进行施工(设以后浇带为分区线);2、墙体大块定型模板施工技术;3、全部采用商品碎,配备一台HBT60型输送泵,同时利用塔吊配合施工。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质量,在本工程地下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并按以下预定方案进行施工。
5.2、基础浇筑1、承台模:底用C1O素硅垫层,四侧采用木模,模板用木彷支撑在柱台坑内的四周。
部分基础需作换土处理,采用平振法将基底振平。
地梁、柱台底用C1O素球垫层,四侧采用木模板或钢模利用土壁进行支撑,其斜撑、平撑、木档等安装按常规进行。
2、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今预埋管线和铁活=绑好砂浆垫块。
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
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
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
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
绑砂浆垫块:底部钢筋下的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mm,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3、於浇筑方案:柱台采用平铺法,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毫米左右。
按每层浇筑高度交替浇筑,严格控制初凝时间,后层混凝土必须在前层硅初凝前复盖,通过轮流分层浇筑,加快热量散发,推迟混凝土温升峰值出现的时间和控制温升。
浇筑时,碎的坍落度控制在120±20毫米,初凝时间6小时以上。
4、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条件下12h内应覆盖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7d。
5、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后浇带与临时施工缝均采用一次性钢板网模板施工,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两个月后进行浇筑,施工前,要求对底层於表面应全部凿毛,并清除所有松散石子或软弱舲、杂物、浆皮、修整好钢筋,并冲洗干净,排除多余的积水,然后浇灌上层混凝土,认真振捣密实,使新旧社紧密结合。
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及技术措施
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及技术措施首先是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是地下室施工的第一步,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地下室的施工进程和使用质量。
在地下室基坑开挖前,需要制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和施工顺序,包括确定开挖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等。
在具体开挖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开挖,避免开挖面与临近建筑物之间的冲击和振动,同时要对开挖面进行加固和支护,以防止坍塌和滑坡。
其次是地下室支护。
地下室支护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开挖面进行加固的措施,以确保开挖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地下室支护形式包括地下连续墙、桩、梁等。
地下连续墙是常用的地下室支护形式,可以采用静压注浆法或钢筋混凝土浇筑法进行施工。
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墙体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确保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再次是地下室墙体和底板的施工。
地下室墙体和底板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控制。
常见的地下室墙体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和砌块等,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墙体的平整和牢固,同时要注意墙体与地基之间的连接,以提高地下室的整体稳定性。
地下室底板的施工需要先进行基础处理和搭设模板等工序,然后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浇筑的顺序和振捣,确保底板的强度和平整度。
最后是监测和检测。
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要进行监测和检测,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监测和检测的内容包括地下室周围土层的沉降和变形、墙体和底板的均匀性和强度等。
通过监测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室主体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确保地下室的使用安全和施工质量。
总之,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需要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包括基坑开挖、支护、地下室墙体和底板的施工以及监测和检测等。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施工,可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稳定和施工质量,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地下室统一技术措施1 基础部分1.1通用准则1.1.1 基础选型应根据结构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检测验收方式及基坑支护等方面初步确定合适的方案。
1.1.2 柱(暗柱)纵筋锚入基础时且基础厚度大于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可仅四角的纵筋伸至基础底弯折,水平弯100,其它纵筋满足锚固长度(而不全部伸至基础底弯折)即可;剪力墙纵筋每米2条纵筋至基础底作为支承,其它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非抗震)或(抗震)处。
1.1.3 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用C15,垫层厚度除淤泥质土为100 外,伸出基础边100,其它情况下的垫层厚度为70,伸出基础边70;基础梁采用砖胎模时,垫层伸出砖胎模边70。
1.1.4 较厚的筏基或承台,在中间不应增设水平钢筋网。
1.1.5 室内隔墙下未设地梁时隔墙基础只需局部加厚处理,不需另配钢筋(如图)。
1.1.6 采用桩基础时,当初步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按1.0恒+1.0活作用下的标准组合初定桩数,但要复核风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中桩筏有限元中查询)。
1.2 天然地基基础1.2.1 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柱下条形基础也可按倒梁法计算;筏板基础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归并处理,合理确定配筋值。
1.2.2 天然地基基础的板厚应满足冲切承载力验算要求;对于基础底面短边尺寸≤柱宽+2 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剪切承载力;当基础砼等级小于柱砼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1.2.3 在设计独立柱基础时,当基础宽度≧2.5m 时,钢筋长度可按0.9 倍基础宽度交错布置。
基础底板每方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0.15%,且不小于C10@200。
1.2.4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形基础翼板、梁板式筏板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基础梁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3%,梁上部钢筋全跨贯通,底部钢筋应不少于1/2全跨贯通。
梁两侧腰筋参照框架梁的要求设置。
1.2.5 筏板的封边构造钢筋统一为C10@200。
(如图)1.3 桩基础1.3.1 当采用高强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时,无特殊要求,桩型首选型,次要建筑、构筑物如门卫室、保安室、配电室等可采用 A 型管桩。
设计时应明确注明桩基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是对于抗拔桩),并注明管桩壁厚、桩尖要求。
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1.3.2承台厚度应满足冲切承载力要求,承台平面尺寸根据所支承的竖向构件截面尺寸、有无地下室、底板是否要抗浮等条件进行设计。
计算承台钢筋时,应按实际桩反力来计算。
承台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单桩承台侧面的分布钢筋可采用C10@200,多桩承台的侧面构造钢筋按C12@200考虑。
承台面根据受力状态确定配筋。
1.3.3 灌注桩桩径为300~2000 时,纵筋配筋率可取0.65%~0.25%(较大直径对应较小配筋率),纵筋配筋建议如下表:灌注桩在不考虑抗拔及水平力作用时箍筋直径按桩径不同分别考虑:①800≤d≤1500时,选C8@300②d>1500时,选C10@300③1.3.4 当桩长较长的摩擦桩且地质条件较好时,在保证桩身截面承载力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可沿深度局部或通长分段配筋。
1.3.5 在无底板情况下,单桩承台间拉梁应按拉弯构件计算,弯矩取两端墙柱底弯矩,拉力按两端柱的最大轴力的1/15(7 度)、1/10(8 度)取值。
对一般为协调变形而的设置基础拉梁,应按非抗震框架设计,纵向拉力应按两端柱的最大轴力的1/15 取值。
1.3.6 核心筒的大承台由于电梯基坑和集水井深度要求,应进行局部下沉或整体下沉的设计方案比较,若局部下沉,应在承台大样中表达。
尽量利用承台做为电梯基坑的底板,不应在承台面另外加板。
1.3.7 抗拔桩的计算配筋依据N≤,设计方法可按采用裂缝宽度0.2 作为控制条件进行配筋设计的常规做法;根据现阶段工程实践,也可采用裂缝宽度0.3 作为控制条件进行配筋设计,并要求钢筋进行防腐蚀处理。
1.3.8 挖孔墩式基础按0.15%的配筋率配筋,扩底时在满足冲切的情况下则不需配底部钢筋网。
1.3.9 人工挖孔桩为端承桩,采用跳挖方式施工时,桩间净距可以小于规范规定的距离。
1.3.10多桩承台的底筋弯起要求:a.当无地下室或地下室无结构底板时,底筋锚固长度自边桩内侧(当为圆桩时,应将其直径乘以0.8 等效为方桩)算起,不应小于35 为钢筋直径(如图一);b.当有地下室底板时,承台底筋宜弯起至承台面,弯起钢筋的数量可隔一弯一,且弯起钢筋面积不小于底板钢筋1(如图二)。
1.3.11 两桩承台的长向两侧水平钢筋只需伸到承台边,不需要弯锚。
1.3.12 地梁钢筋在承台的锚固:a.当有承台面筋时,梁钢筋锚入承台.当无承台面筋时,梁面筋锚入墙柱,如果两侧梁面筋的锚固长度之和大于柱宽 b 时,则直径相同的梁面筋拉通,梁底筋均锚入承台,梁箍筋直径和间距要根据计算来确定(如图)。
2 地下室部分2.1 设计理念2.1.1 根据不同位置(中间层或顶板)、是否有人防、荷载大小等因素可选择梁板布置方式有:无梁楼盖、宽扁梁、井字梁和主次梁。
应进行梁板布置方案经济综合比较(结合层高、施工工期和基坑支护等因素),并考虑半地下室的可能性。
2.1.2 地下室底板可采用平板结构或梁板结构(正梁或反梁),应根据受力、施工、造价等因素综合比选。
2.2 设计要求2.2.1 地下室底板、顶板为无梁楼盖时,应按板带划分(柱上板带,跨中板带)的配筋方式,按最小配筋率拉通钢筋,支座不够部分另加钢筋。
各板带的配筋值不是取计算极值,而是小区域的平均值。
其中采用无梁楼盖的地下室底板,没有人防或人防配筋由平时荷载控制时,底板配筋按0.15%和45 的较大值拉通;配筋由人防荷载控制时,底板面筋和底部支座筋按0.3%的配筋率设计,底板底部跨中钢筋按0.15%和45 的较大值设计;2.2.2 地下室底板(无梁结构)配筋设计时,应尽可能通过调整基础(承台)的平面尺寸,使得底板仅需配通长板筋即能满足底板受力和裂缝控制要求,可以减少钢筋用量且施工方便。
2.2.3 地下室底板(梁板结构)梁配筋设计时应考虑底板的受压翼缘作用。
2.2.4 梁板式地下室底板的框架梁与承台或基础面相平时,梁底筋、地下室板底筋可锚入承台或基础满足锚固长度后断开(以承台或基础为锚固体),承台或基础为封闭式配筋时,梁面筋亦可锚入承台或基础满足锚固长度后断开。
2.2.5 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①一般地下室无横墙或横墙间距大于层高 2 倍时,外墙下部与刚度很大的地下室底板相连,可认为下端是固支,首层楼板相对于外墙而言平面外刚度很小,对外墙约束很弱,所以外墙顶部按铰接考虑,如有多层地下室,中间层外墙支座按连续铰支座考虑。
这样,地下室外墙就可以看成下端固接,上端铰支的竖向连续梁;②地下室砼横墙较多且≤2 倍层高时,地下室外墙就可以看成是下端固支,上端铰接的连续双向板;③地下室无横墙但有扶壁柱时,除非在扶壁柱设计时考虑外墙传来的水平荷载,否则该柱不作为外墙的支座,仍按情况①考虑;④当地下室侧壁或顶板大开洞时,此段外墙壁应按下部固支,上部自由端计算。
2.2.6 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下部固端上部简支的模型计算,因此不需设置附加的水平加强钢筋,外墙转角处也不需设暗柱(如图)。
2.2.7 计算地下室外墙侧向压力时,室外活荷载一般取5²(包括可能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
地下水位以下的土重度,可取11²。
2.2.8 地下室外墙及其扶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相同(塔楼柱兼做扶壁柱除外);为防止或减少外墙裂缝的产生,其竖向和水平分布筋单边配筋率≥0.25%,水平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0。
2.2.9 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基础埋深按下表采用。
2.2.10 地下室层高较高时,为减小外墙计算高度,降低配筋,可考虑加竖向腋墙或水平腋墙,加腋坡度按1:1,变成双向受力板模型等措施。
2.2.11 当地下室底板土层承载力较大时,底板荷重可不传到基础上而直接由板底土层承受。
2.2.12 当地下室外墙外侧有防水层时,钢筋保护层可取25或30,当地下室外墙无保护层时,保护层厚度≥40。
当混凝土保护层较厚时,裂缝宽度可按0.3控制。
2.2.13 地下室顶板采用无梁楼盖时,防火卷帘位置柱帽间的空隙应采用如下的大样处理.2.2.14 带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主楼周边外延2跨框架的抗震等级按主楼的抗震等级设计,其余框架抗震等级按地下室的抗震等级设计。
2.2.15 梁板结构的地下室顶板,优先采用最小配筋率双向拉通,支座不够部分另加附加钢筋的配筋方式。
2.2.17地下室底板、外墙及顶板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为(不考虑抗震锚固)。
2.3 超长(长度≥50m)地下室防温度效应和收缩效应措施超长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采取的措施:在混凝土添加膨胀剂、聚丙烯纤维,设置后浇带,设置诱导缝,施加预应力。
2.3.1 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的后浇带做法如下图所示;采用断开搭接,不需另外附加加强筋。
采用2的钢板止水,钢板宽度300。
宽度一般情况下为800、1000。
2.3.2 地下室外墙的后浇带位置要和底板、顶板的后浇带位置相一致,一般可按30~40米间距布置,考虑到经济性的要求,当地下室顶板采用预应力无梁楼盖时,可将后浇带间距设置到50~55米。
2.4 抗拔锚杆设计原则2.4.1 抗拔锚杆的布置要求:禁止同时将抗拔锚杆布置在基础梁、基础和底板上,优先考虑布置在底板上,同时应考虑地下室底板的抗弯刚度,在水浮力作用下区格中板跨中变形最大,接近柱子部分板变形最小,通过锚杆的合理布置来使其受力尽量均匀,充分发挥每根锚杆的抗拔承载力。
2.4.2 锚杆孔直径宜取3倍锚杆筋体直径,且不得小于1倍锚杆筋体直径加50。
锚杆孔直径一般可取130、150、180、200,正常情况下采用150 较为常见。
2.5.3 锚杆筋体宜采用带肋钢筋,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30,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灌浆前锚杆孔应清洗干净。
2.5.4 对于永久性抗拔锚杆应考虑抗腐蚀要求,可采用锌基涂镀(不应采用热浸锌)对钢筋表面进行防腐处理(按相关规定增大钢筋的锚固长度),或提高钢筋一个等级,两种做法可进行经济综合比较。
2.5.5 锚杆筋体如必须接驳时,应采用机械连接,并满足同一连接区段接头率为25%(四根钢筋)或33%(三根钢筋)。
2.5.6 全长粘结非预应力锚杆长度:土层锚杆长度宜4m≤L≤10m;岩石锚杆锚固段≥3m,且不大于45D 和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