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地下室统一技术措施

1 基础部分

1.1通用准则

1.1.1 基础选型应根据结构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检测验收方式及基坑支护等方面初步确定合适的方案。。

1.1.2 柱(暗柱)纵筋锚入基础时且基础厚度大于纵筋的锚固长度时,可仅四

角的纵筋伸至基础底弯折,水平弯100,其它纵筋满足锚固长度(而不全部伸至基础底弯折)即可;剪力墙纵筋每米2条纵筋至基础底作为支承,其它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非抗震)或(抗震)处。

1.1.3 素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用C15,垫层厚度除淤泥质土为100 外,伸出基础边100,其它情况下的垫层厚度为70,伸出基础边70;基础梁采用砖胎模时,垫层伸出砖胎模边70。

1.1.4 较厚的筏基或承台,在中间不应增设水平钢筋网。

1.1.5 室内隔墙下未设地梁时隔墙基础只需局部加厚处理,不需另配钢筋(如图)。

1.1.6 采用桩基础时,当初步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按1.0恒+1.0活作用下的标准组合初定桩数,但要复核风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承载力(中桩筏有限元中查询)。

1.2 天然地基基础

1.2.1 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柱下条形基础也可按倒梁法计算;筏板基础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归并处理,合理确定配筋值。

1.2.2 天然地基基础的板厚应满足冲切承载力验算要求;对于基础底面短边尺寸≤柱宽+2 倍基础有效高度的柱下独立基础或墙下条形基础,应验算柱(墙)与基础交接处的受剪切承载力;当基础砼等级小于柱砼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1.2.3 在设计独立柱基础时,当基础宽度≧2.5m 时,钢筋长度可按0.9 倍基础宽度交错布置。基础底板每方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0.15%,且不小于

C10@200。

1.2.4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形基础翼板、梁板式筏板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基础梁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3%,梁上部钢筋全跨贯通,底部钢筋应不少于1/2全跨贯通。梁两侧腰筋参照框架梁的要求设置。

1.2.5 筏板的封边构造钢筋统一为C10@200。(如图)

1.3 桩基础

1.3.1 当采用高强预应力砼管桩基础()时,无特殊要求,桩型首选型,

次要建筑、构筑物如门卫室、保安室、配电室等可采用 A 型管桩。设计时应明确注明桩基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是对于抗拔桩),并注明管桩壁厚、桩尖要求。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1.3.2承台厚度应满足冲切承载力要求,承台平面尺寸根据所支承的竖向构件截面尺寸、有无地下室、底板是否要抗浮等条件进行设计。计算承台钢筋时,应按实际桩反力来计算。承台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单桩承台侧面

的分布钢筋可采用C10@200,多桩承台的侧面构造钢筋按C12@200考虑。承台面根据受力状态确定配筋。

1.3.3 灌注桩桩径为300~2000 时,纵筋配筋率可取0.65%~0.25%(较大直径对应较小配筋率),纵筋配筋建议如下表:

灌注桩在不考虑抗拔及水平力作用时箍筋直径按桩径不同分别考虑:

①800≤d≤1500时,选C8@300

②d>1500时,选C10@300

1.3.4 当桩长较长的摩擦桩且地质条件较好时,在保证桩身截面承载力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可沿深度局部或通长分段配筋。

1.3.5 在无底板情况下,单桩承台间拉梁应按拉弯构件计算,弯矩取两端墙柱

底弯矩,拉力按两端柱的最大轴力的1/15(7 度)、1/10(8 度)取值。对一般为协调变形而的设置基础拉梁,应按非抗震框架设计,纵向拉力应按两端柱的最大轴力的1/15 取值。

1.3.6 核心筒的大承台由于电梯基坑和集水井深度要求,应进行局部下沉或整

体下沉的设计方案比较,若局部下沉,应在承台大样中表达。尽量利用承台做为电梯基坑的底板,不应在承台面另外加板。

1.3.7 抗拔桩的计算配筋依据N≤,设计方法可按采用裂缝宽度

0.2 作为控制条件进行配筋设计的常规做法;根据现阶段工程实践,也可采用裂缝宽度0.3 作为控制条件进行配筋设计,并要求钢筋进行防腐蚀处理。

1.3.8 挖孔墩式基础按0.15%的配筋率配筋,扩底时在满足冲切的情况下则不需配底部钢筋网。

1.3.9 人工挖孔桩为端承桩,采用跳挖方式施工时,桩间净距可以小于规范规定的距离。

1.3.10多桩承台的底筋弯起要求:a.当无地下室或地下室无结构底板时,底筋锚固长度自边桩内侧(当为圆桩时,应将其直径乘以0.8 等效为方桩)算起,不应小于35 为钢筋直径(如图一);b.当有地下室底板时,承台底筋宜弯起至承台面,弯起钢筋的数量可隔一弯一,且弯起钢筋面积不小于底板钢筋1(如

图二)。

1.3.11 两桩承台的长向两侧水平钢筋只需伸到承台边,不需要弯锚。

1.3.12 地梁钢筋在承台的锚固:a.当有承台面筋时,梁钢筋锚入承台.当无承台面筋时,梁面筋锚入墙柱,如果两侧梁面筋的锚固长度之和大于柱宽 b 时,则直径相同的梁面筋拉通,梁底筋均锚入承台,梁箍筋直径和间距要根据计算来确定(如图)。

2 地下室部分

2.1 设计理念

2.1.1 根据不同位置(中间层或顶板)、是否有人防、荷载大小等因素可选择梁板布置方式有:无梁楼盖、宽扁梁、井字梁和主次梁。应进行梁板布置方案经济

综合比较(结合层高、施工工期和基坑支护等因素),并考虑半地下室的可能性。

2.1.2 地下室底板可采用平板结构或梁板结构(正梁或反梁),应根据受力、施工、造价等因素综合比选。

2.2 设计要求

2.2.1 地下室底板、顶板为无梁楼盖时,应按板带划分(柱上板带,跨中板带)的配筋方式,按最小配筋率拉通钢筋,支座不够部分另加钢筋。各板带的配筋

值不是取计算极值,而是小区域的平均值。其中采用无梁楼盖的地下室底板,没有人防或人防配筋由平时荷载控制时,底板配筋按0.15%和45 的较大值拉通;配筋由人防荷载控制时,底板面筋和底部支座筋按0.3%的配筋率设计,底板底部跨中钢筋按0.15%和45 的较大值设计;

2.2.2 地下室底板(无梁结构)配筋设计时,应尽可能通过调整基础(承台)的平面尺寸,使得底板仅需配通长板筋即能满足底板受力和裂缝控制要求,可以减少钢筋用量且施工方便。

2.2.3 地下室底板(梁板结构)梁配筋设计时应考虑底板的受压翼缘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