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特色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因此,为了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我们制定了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的蚕桑基地,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
1.选址规划。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宜种植蚕桑的土地,进行规划布局,确保蚕桑基地的合理利用和高效生产。
2.基础设施建设。
对蚕桑基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灌溉系统、排水系统、道路、通风设施等,确保蚕桑的生长环境得到良好的保障。
3.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蚕桑品种进行种植,确保蚕桑的产量和品质。
4.技术培训。
对蚕桑基地的管理人员和种植农户进行蚕桑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确保蚕桑的高产高效。
5.市场推广。
加强对蚕桑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蚕桑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项目实施。
1.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2.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制定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项目资金的到位和使用。
3.项目推进。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分阶段、分任务推进项目实施工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4.监督检查。
建立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项目效果。
通过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带动当地农民就业,提高蚕桑产业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总结。
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将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积极配合,共同推进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实施,取得预期的效果。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升发展蚕桑产业的若干意见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升发展蚕桑产业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2.13•【字号】湖政办发〔2017〕10号•【施行日期】2017.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升发展蚕桑产业的若干意见湖政办发〔2017〕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是全国重要的蚕桑生产主产区。
丝绸产业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丝绸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蚕桑产业有着许多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当前蚕桑产业正面临产业规模不断缩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挑战,亟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拓展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5〕114号)文件精神,为切实推进我市蚕桑产业提升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发展定位。
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科技创新为支撑,健全和完善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为重点,突出稳量、提质、补链、增效四个关键环节,坚持走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着力做特做精做优,推进蚕桑业发展导向由“生产”向“消费”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功能由“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融合”转变的“三大转变”,努力把我市蚕桑业打造成现代农业的精品产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品牌产业,传承湖州历史文化的经典产业,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生态产业。
(二)发展布局。
适应新形势,因地制宜,重新定位蚕桑产业功能布局。
将南浔区练市镇、双林镇、善琏镇、千金镇、和孚镇、菱湖镇,吴兴区东林镇,德清县洛舍镇、钟管镇、新安镇、雷甸镇、乾元镇、新市镇、禹越镇和安吉县梅溪镇等15个重点乡镇的12万亩桑树作为平原绿化树种,纳入生态保护范围,确保桑园面积稳定;在每个重点乡镇设立3个左右的功能示范区,以项目支持形式,积极探索规模化轻简化饲育、多元化利用、社会化服务和蚕茧收烘体制改革,深化桑基鱼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丝绸之源文化传承保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试点,推进蚕桑全产业链建设,不断辐射带动全市蚕桑产业发展。
蚕桑基地实施方案

蚕桑基地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蚕桑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桑树、饲养蚕的国家,蚕桑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蚕桑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蚕桑基地实施方案,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提高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益,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基地选址。
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确保蚕桑生长的良好环境。
同时,要考虑基地周边的市场需求和交通便利程度,便于产品的销售和运输。
2. 基地规划。
根据选址情况,科学规划基地的布局和面积,合理划分蚕桑种植区、蚕室区和加工区,确保各功能区域的协调配合和高效运作。
3. 种桑养蚕。
选用优质桑树品种,科学种植,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桑叶的质量和产量。
在蚕室方面,要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控制室内温湿度,保证蚕的生长发育。
4. 加工销售。
建立蚕茧加工车间,对蚕茧进行筛选、烘干、挑选等加工环节,生产出高品质的蚕丝产品。
同时,要开拓销售渠道,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5. 农民培训。
组织农民参加相关的蚕桑种植和养蚕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产业发展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6. 生态环境保护。
在蚕桑基地周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项目保障。
1. 资金支持。
通过政府扶持资金、银行贷款、合作社资金等多种渠道,为蚕桑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 技术支持。
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养蚕技术,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地的生产技术水平。
3. 政策支持。
依托相关政策,为蚕桑基地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竞争力。
五、项目效益。
养蚕助农扶贫创业计划书

养蚕助农扶贫创业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地区各种农业产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蚕桑产业作为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种植周期短、投资少、回报快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和投资者的重视。
而且,蚕桑产业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培育和发展蚕桑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养蚕助农扶贫创业计划”,旨在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二、项目概述项目名称:养蚕助农扶贫创业计划项目目标: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项目内容:选取贫困地区作为试点,组织农民进行蚕桑养殖,培训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推广蚕桑新品种和高效养殖技术,建立蚕桑产业生产基地和加工厂,打造蚕桑产业全产业链,提供农民就业机会。
项目地点:贫困地区农村项目周期:三年项目预算:总投资1000万元三、项目实施方案1. 选址规划:选择贫困地区具有蚕桑产业潜力的乡村作为项目试点,通过政府部门协助确定合适的地点。
2. 培训技术: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对当地农民进行蚕桑养殖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推广新品种和技术:引进高产优质的蚕桑新品种,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品质。
4. 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厂:投资建设蚕桑产业生产基地和加工厂,提供蚕桑蛋白丝、丝绸等产品加工和销售。
5. 建立全产业链:建立完整的蚕桑产业全产业链,从种植、饲养、加工到销售,形成有机统一的产业体系。
6. 就业扶贫:通过项目推动当地就业,吸纳农民和技术人员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7. 宣传推广:通过媒体宣传和推广,提高蚕桑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参与。
四、项目预期效益1. 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创造50万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带动更多领域的财富增长。
2.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将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稳定性。
种桑养蚕工作实施方案

种桑养蚕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种桑养蚕是一项传统的农业产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种桑养蚕工作的开展,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种桑养蚕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总体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种桑养蚕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三、具体措施。
1. 选址规划。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宜种桑养蚕的地块,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2. 桑树种植。
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桑树品种进行种植,保证桑叶的供应充足。
3. 蚕种培育。
选择优质的蚕种进行培育,保证蚕种的质量和数量。
4. 蚕室建设。
建设符合蚕室标准的蚕室,保证蚕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5. 蚕茧收购。
建立蚕茧收购渠道,保证农民的蚕茧销售渠道畅通,价格合理。
6. 技术指导。
开展种桑养蚕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种桑养蚕技术水平。
7. 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种桑养蚕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8.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种桑养蚕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参与。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监管。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种桑养蚕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风险防范。
制定应对自然灾害和疫病的预案,加强风险防范工作,保障项目的稳定运行。
3. 经济补偿。
对于因种桑养蚕项目受到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本方案,预计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六、实施时间表。
根据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七、评估与调整。
定期对种桑养蚕项目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
八、结语。
种桑养蚕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实现种桑养蚕工作的良性循环,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蚕桑生产示范区实施方案

蚕桑生产示范区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心情随着这柔和的光线渐渐明朗。
思绪开始飘散,回忆起那些年和蚕桑有关的点点滴滴,如今,我将用这十年积累的方案写作经验,为蚕桑生产示范区的建设描绘一幅蓝图。
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世界上蚕桑生产的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蚕桑产业在我国逐渐崭露头角。
为了进一步提升蚕桑产业的竞争力,打造优质蚕桑生产示范区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目标1.建立完善的蚕桑生产体系,提高蚕桑产量和品质。
2.推广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3.提升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4.传承和弘扬蚕桑文化,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三、实施方案1.建立蚕桑生产示范基地(1)选址: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作为蚕桑生产示范基地。
(2)规划: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规划基地面积、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3)种植:引进优质蚕桑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蚕桑产量和品质。
2.推广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1)培训:定期举办蚕桑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
(2)示范:在示范基地展示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让农民亲眼看到实际效果。
(3)交流:组织农民参观学习,促进技术交流和传播。
3.提升蚕桑产业经济效益(1)加工:发展蚕桑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2)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份额。
(3)品牌:打造地域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4.传承和弘扬蚕桑文化(1)宣传:通过举办蚕桑文化旅游节、蚕桑文化论坛等活动,宣传蚕桑文化。
(2)教育:将蚕桑文化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保护:加强对蚕桑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整理蚕桑文化资料。
四、项目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个月):完成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
2.第二阶段(4-6个月):进行蚕桑种植、技术培训和产业链建设。
3.第三阶段(7-9个月):推广蚕桑文化,举办相关活动,提升项目知名度。
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兴文县推进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与成效

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兴文县推进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与成效刘丽芳【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3页(P12-13,7)【作者】刘丽芳【作者单位】兴文县农业局,四川兴文644400【正文语种】中文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滇黔结合部,幅员面积1373 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8.34万人,其中苗族同胞5.07万人,237个村,精准扶贫户14577户,贫困人口50721人,贫困村57个,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革命老区县、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
全县大部分区域均适宜栽桑养蚕。
近年来,兴文县坚持将现代蚕桑产业作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县蚕桑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5年9月四川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会上,省农业厅把蚕桑产业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提出“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并把我县确定为蚕桑产业扶贫示范县,把周家镇石屏村、九丝城镇新建村确定为桑产业扶贫示范村。
我县在践行“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1 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全县养蚕乡镇11个、村96个、社393个。
2015年在周家镇、九丝城镇、五星镇、共乐镇、麒麟苗族乡、毓秀苗族乡等乡镇,新栽桑面积10659亩,全县桑园面积达到5.53万亩, 其中贫户困栽桑16796亩,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1.2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全县蚕农8404户,其中贫困户2938户,涉及养蚕人口37818人,其中贫困人口12998人栽桑养蚕。
现有市级茧丝龙头企业1家,蚕桑专业合作社1家,蚕桑专业村40个,家庭农(蚕)场5个,30亩以上的养蚕大户40家。
1.3 养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年我县注重养蚕设施的建设,2015年,全县新建蚕棚1010间,全县蚕棚累计达到4072间,新建共育室51间,全县共育室累计达到171间,新建生产便道硬化13.5km,养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蚕桑种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蚕桑种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
蚕桑种养殖项目是指利用桑树叶子养蚕,培育蚕种并进行蚕茧的养殖和加工。
该项目具有投资少、回报快、市场需求大等特点,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项目。
在实施该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桑树的种植、蚕种的选育、蚕茧的养殖等一系列工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稳定发展。
二、项目实施方案。
1. 桑树种植。
桑树是蚕的食物,因此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进行桑树的种植。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需考虑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条件,以确保桑树的生长。
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桑树品种,并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保证桑树的健康生长。
2. 蚕种选育。
蚕种是蚕茧的原料,选育优质的蚕种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在蚕种选育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蚕种,并进行科学的繁殖和培育工作,以提高蚕种的产量和质量。
3. 蚕茧养殖。
蚕茧的养殖是项目的核心环节,也是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蚕茧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合理安排蚕室的通风和光照,及时清理蚕室内的杂物,以确保蚕茧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蚕茧加工。
蚕茧的加工是将蚕茧进行煮丝、脱丝、纺丝等一系列加工工序,最终制成丝绸等产品。
在蚕茧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保证丝绸的质量和产量。
5. 市场销售。
蚕桑种养殖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获取经济效益。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积极开拓市场,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推广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1. 技术支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获取技术支持和指导。
2. 资金支持。
项目实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桑树种植、蚕种选育、蚕茧养殖和加工等环节。
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资金支持渠道,如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 市场营销。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靖西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素有“中国蚕桑之乡”的美誉,蚕桑产业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靖西市蚕桑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就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靖西市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蚕桑生长。
蚕桑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传统产业,种桑养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据统计数据显示,靖西市蚕桑种植面积约为60万亩,年产茧量达10万吨以上,蚕桑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蚕桑产业在靖西市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蚕桑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靖西市的蚕桑产业在品种改良、技术创新、加工销售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市场优势。
尽管靖西市蚕桑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蚕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技术相对滞后。
部分农民在蚕桑种植和养蚕过程中,仍停留在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养殖技术上,缺乏现代化的种植理念和养蚕技术,导致产量低、品质差。
2.产业链条不完整。
靖西市的蚕桑产业链条比较单一,以养蚕和卖茧为主,缺乏深加工和品牌推广,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3.市场营销不畅。
部分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导致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4.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蚕桑种植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一定的消耗,如果不合理利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以上问题影响了靖西市蚕桑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急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快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蚕桑产业的科技研发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蚕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培育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确保产量和质量。
蚕桑产业实施方案

蚕桑产业实施方案一、产业现状分析。
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蚕桑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蚕桑产业存在着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产业发展目标。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产业发展目标,扩大蚕桑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市场渠道,增加产业附加值,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发展策略。
1. 政策支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植蚕桑,提高种植收益。
2. 科技创新,加强蚕桑种植技术研究,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 产业联盟,建立蚕桑产业联盟,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渠道,增加产业附加值。
4. 品牌建设,加强蚕桑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国内外市场。
5. 产业扶贫,将蚕桑产业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四、实施方案。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鼓励农民种植蚕桑。
2. 加强科技创新,组织开展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品质。
3. 建立蚕桑产业联盟,整合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4. 加强品牌建设,推动蚕桑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5. 结合扶贫工作,将蚕桑产业作为扶贫产业,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五、总结。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产业联盟建设,提升品牌建设水平,结合扶贫工作,将有助于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云南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消毒设施建设 。 按每户3 亩桑
按 照标准化 、 规模化要求 , 通过政
配套修 建一个 消毒池 和购置 一台消毒 府 引导 、 企业投入 的方式 , 每年建设12 ~ 机具 , 修建 10 0 万个蚕用 消毒 池和购置 家年产 3万张 以上 的普种场 。力 争到 0 10 0 万台消毒机具 。确保 消毒到户 , 全 22 年全省新建年生产能力5 0 00 0 万张的
— —
绸及其综合利用技术转让 、技术开发 _ 大对资质好 、 力 I 1 管理规范的中 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 咨询 、技术服 小蚕桑茧丝绸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 务 业 务取 得 的 收入 免 征 营业 税 。 力度 , 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蚕桑茧丝绸 企业建设用地 占用费 中属于 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 省里收的部分 , 全部返 回企业 。 采取动产质押贷款 、订单质 有关部 门对厂房用地和茧丝 押贷款等多种融资途径 ,为企业开辟 绸 加 工 工 业 物 流 用 地优 先 审批 并 按 低 融 资新途径 。
— —
汇账户 ; 根据经营需要可 自 行保留其经常
经投 资主管部 门批准 的新建 项 目 汇收入 , 为经 常项 目的JT收 外 收人 'E I - 门批准的资本项 目的外汇支出。
— —
蚕桑产业项 目用地 ,可优先使用全省 入 , 出可用于经常项 目 经外汇管理部 支 及
年 度 用地 指 标 。
— —
发 、扶贫开发等渠道为蚕农提供栽桑 省鲜蚕茧 与生丝价格联动机制 为重点 养蚕小额贷款支持。
— —
对 一些 基本 面较 好 、带 动 就
按照 “ 受 益 、 投资 ” 谁 谁 的原
业 明显 、 信用记 录较好 、 无严重环境违 则 , 政府 支持 、 企业为主建立桑粮挂钩 法行为 、 竞争力 、 有 有市场 、 有订 单但 的保 护价 收购机制 。当一亩桑 园收入
2021年蚕桑产业扶持政策

2021年蚕桑产业扶持政策2021年,中国政府对蚕桑产业的扶持政策依然强调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此外,政府还将积极推动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蚕桑品质和附加值,加强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2021年蚕桑产业扶持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农业支持扶持政策2021年,中国政府将加大对蚕桑产业的财政支持。
通过提供补贴和奖励,减轻农民种植蚕桑的投入成本,提高收益。
具体政策包括:1.财政补贴:对种植蚕桑的农户给予一定金额的财政补贴,以鼓励和支持他们继续发展蚕桑产业。
2.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对于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的农田建设,政府将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
农民可以利用这些补贴款项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蚕桑产量和品质。
3.农业保险:政府将继续提供农业保险,保护农民免受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影响。
农民可以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来降低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4.金融扶持:政府将加大对蚕桑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和担保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二、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扩大2021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蚕桑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提高竞争力。
具体政策包括:1.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蚕桑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淘汰,提高蚕桑产品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2.拓展农产品市场:政府将继续加大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展会、推介会等形式,促进蚕桑产品的销售。
3.调整农产品价格:政府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合理利益,适时调整蚕桑产品的价格,保证农民的收益。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府将加大对蚕桑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确保蚕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2021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支持。
具体政策包括:1.支持科技创新:政府将加大对蚕桑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蚕桑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抗病虫害、抗逆性和产量。
蚕桑基地运营方案

蚕桑基地运营方案一、项目背景蚕桑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天然纤维需求的增加,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蚕桑基地的运营模式多样化,实施规模化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蚕桑基地,实现农业增收和产业升级。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蚕桑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2. 推广蚕桑种植和养蚕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 促进蚕桑产业链的发展,扩大市场份额;4. 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5.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项目内容1. 地点选择:选择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作为蚕桑基地的建设地点。
2. 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在基地内部建设大型高速公路和小型道路,用于农机运输和农产品流通。
(2)水利设施建设:包括修建人工灌溉渠道和水库等,保证蚕桑生长所需的水源供应。
(3)电力设施建设:确保基地内各项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3. 种植和养蚕技术指导(1)培养技术骨干:通过培训班、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民对蚕桑种植和养蚕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技术指导: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基地进行技术指导,解答农民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4. 品种改良和优质种苗供应(1)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蚕桑品种改良,培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蚕桑品种。
(2)建立种苗培育基地,提供优质种苗供应,确保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5. 农资供应保障(1)与农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农资的供应和价格合理。
(2)提供农资技术指导和使用培训,提高农民使用农资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6. 市场营销推广(1)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产品销售,拓展市场渠道。
(2)参加农业展览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
(3)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桑园项目实施方案

桑园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桑园项目是公司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实施地位于西南山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农民们的收入较低,生活贫困。
因此,公司决定在该地区开展桑园项目,通过种植桑树,发展桑蚕养殖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二、项目目标。
1. 建立桑园基地,种植桑树100亩,培育桑蚕1000只,实现年产桑叶1000吨,桑蚕丝5000公斤。
2. 培训当地农民,提高他们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带动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桑蚕丝加工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三、项目实施步骤。
1. 土地选址和准备,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土地整理和改良,确保桑树的生长条件。
2. 桑树种植,按照科学种植方法,进行桑树的选种、育苗、定植等工作,确保桑树的良好生长。
3. 桑蚕养殖,选购健康的桑蚕种子,建立桑蚕养殖场,进行桑蚕的养殖和管理工作。
4. 技术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桑树种植和桑蚕养殖等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5. 加工厂建设,根据产量和市场需求,建立桑蚕丝加工厂,进行桑蚕丝的加工和销售工作。
四、项目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公司将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项目实施,包括土地准备、种植和养殖设备的购置,技术培训费用等。
2. 技术支持,公司将派遣专业技术人员驻地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 市场保障,公司将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销售渠道,确保项目产出的桑叶和桑蚕丝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4. 政策支持,公司将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和补贴,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项目成效评估。
1. 经济效益,通过桑园项目实施,当地农民的收入将得到显著提高,桑叶和桑蚕丝的销售收入将为当地经济增加一定的贡献。
2.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将有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产生,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四川省是全国重要的蚕桑丝绸发源地和蚕桑丝绸生产基地,蚕桑丝绸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蚕茧、蚕丝质量全国领先、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绸缎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六部(局)印发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进全省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蚕桑丝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体系,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探索转型升级新模式,推动全省蚕桑丝绸产业“传承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特色名片、全面提质增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重塑蚕桑丝绸产业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开创新时代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加强蚕桑丝绸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保护,推动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深度融合,聚焦问题和短板,加快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和装备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农业、工业、商贸、文创等领域协同联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推进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促进供给升级和需求升级协调并进。
巩固基础,拓展优势。
立足蚕桑丝绸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种桑养蚕规模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
建设重点蚕桑生产基地5万亩以上20个,其中10万亩以上10个,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3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蚕桑现代农业园区15个。
关于乡村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蚕桑产业是安康传统优势产业蚕桑产业,也是--村传统优势产业,在农户增收增效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研究中、省、市、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安康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文件政策,根据--村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蚕桑产业,加快蚕桑产业发展,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高效,实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特制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村情。
--村位于县城西北12.5公里处,村域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7.9亩(其中:水田375亩,旱地2232.9亩),林地面积1623.6亩。
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20户1415人,有劳动力人口425人(男220人、女205人)。
20--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
(二)产业现状。
按照产业扶贫三个一模式,成立了--县--镇--村蚕桑产业专业合作社,在二、三、六、七、八、九组流转并整理土地600余亩,完成栽植密植桑园600余亩,目前桑园投产面积300亩,20--年新栽植300亩,20--年养蚕130张,实现产值8万元,目前现有蚕室6栋1200余平方米。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为蚕室、桑园建设原则,突出桑园建设标准化、机械化、良种化、高产化,突出蚕室建设现代化、省力化、标准化、自控化,其他桑园、蚕室配套设施完整齐全。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按照生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推进蚕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效益。
推进标准化建园、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品牌化销售的产业化经营,全力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辐射效应明显的蚕桑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当地蚕桑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20204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陈联新1何建梅1陈义安2(1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宜宾64400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作者简介:陈联新(1981-),男,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从事蚕桑蚕桑产业技术推广工作。
文献信息:陈联新,何建梅,陈义安.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J].四川蚕业,2020,48(4):6-7,18.蚕桑产业是宜宾市“6+3”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丘陵山区助农增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宜宾在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实践中,围绕“拉长一根丝、做优一粒茧、开发一株树、盘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精准扶贫为契机,探索出“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精准产业扶贫模式。
1主要成效宜宾是川南优质茧核心示范区、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截至2020年底,全市桑园面积达58万亩(3.87万hm 2),较“十三五”期间增加15万亩(1.0万hm 2)、增长27.9%,产茧丝达2.43万t ,较“十三五”期间增加0.59万t 、增长32.1%,蚕农人均增收达1730元,较“十三五”期间增加380元,增长28.1%。
近年来,高县、珙县、兴文县等县将发展蚕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重点在乌蒙山区石漠化、“三跑土”及常旱区域,发展蚕桑扶贫基地15万余亩(1.0万hm 2),覆盖贫困村125个,成功带动1.08万户贫困户3.2万人脱贫,探索出了“桑树改造馒头山”“桑树治理石漠化”等生态高效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万亩桑亿元钱”目标,高县和珙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2主要做法针对乌蒙山片区石漠化区域面积较大、废弃矿山较多,生态脆弱、土壤贫瘠的特点,充分发挥蚕桑保水抗旱、涵养水土的优势,在贫困山区产业扶贫和石漠化治理中,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2.1规划引领,绘就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导航图全市统一编制了《宜宾市现代农业强市“6+3”特色产业振兴规划(2019-2025年)》和《宜宾市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3年)》,将蚕桑产业纳入市委市政府发展农业的主导产业,提出了建设以高县、珙县等为核心的乌蒙山片区10万亩(0.67万hm 2)循环产业带和打造宜宾20万亩(1.33万hm 2)蚕桑产业长廊目标,着力在高县、珙县、兴文县、叙州区建设万亩(666.7hm 2)以上的产业科技园、示范园13个,将珙县蚕桑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创建成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珙县、兴文县、叙州区培育为全省现代蚕业强县。
安康市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现状与对策

农业与技术 ※农业经济
安康市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现状与对策
张 明
( 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ꎬ 陕西 安康 725000)
安康市春季鲜茧收购价 36 元kg ꎬ 夏季 33 元kg ꎬ
-1
-1
早秋 40 元kg ꎬ 晚秋 55 元kg ꎻ 2020 年由于受
-1
-1
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ꎬ 春季鲜茧价格为 40
元kg ꎬ 夏季 32 ~ 36 元kg ꎮ
-1
-1
1 2 2 丰产丰收有保障
安康市有省蚕桑重点实验室、 省蚕桑工程技术研
类市场主体投资 1 22 亿元ꎬ 为蚕桑产业发展注入了
照 “ 政府扶持引导、 龙头企业带动、 支部党建牵头、
1 2 4 带贫益贫形式多样
蚕小镇” ꎬ 引导贫困户巩固栽桑和养蚕生产ꎬ 大力发
新的活力ꎮ
除了传统的农户家庭养蚕以外ꎬ 安康市大力实施
合作社联席组织、 农户自愿参与” 的思路ꎬ 打造 “ 金
把贫困户镶嵌到产业链中ꎬ 实现了搬迁 贫 困 户 搬 得
出、 稳得住、 能致富的稳定增收目的ꎮ 2019 年ꎬ 汉阴
县新建桑园 1000hm2 ꎬ 增加养蚕 10036 张ꎬ 帮扶 1000
余户贫困 户 发 展 养 蚕 生 产ꎬ 养 蚕 人 均 收 入 2000 元ꎬ
年养蚕 20 张以上的达到 202 户ꎮ 如双乳镇三同村沈
地制宜布局产业ꎬ 打造产业链条ꎬ 让贫困地区实现脱
收稿日期: 2020-10-30
逆性优良蚕品种ꎬ 丰产性能强ꎬ 适宜于多季多批次养
1 2 3 民间资本投入产业持续增长
蚕桑是长效产业ꎬ 一次投入多年收益ꎬ 近年来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桑特色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精准扶贫的相关精神,切实加大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蚕桑产业扶贫优势,努力实现贫困户早日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制定2020年蚕桑特色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会议精神,以蚕桑产业为载体,以精准脱贫为目标,支持贫困户通过栽桑养蚕实现精准脱贫。
二、帮扶范围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扶持政策
1.新建桑园每亩补助1000元;
2.每张蚕种补助45元;
3.一次养蚕3张(含)以上的养蚕户免费提供1栋价值1200元的小蚕共育棚(近年已扶持的不再重复扶持);
4.新建养蚕大棚(240m2),每栋补助8000元;
5.交售蚕茧每斤补助2元(其他政策从其规定)。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心成立扶贫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脱贫攻坚全面工作;副组长、,具体抓好扶贫工作落实;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担任,成员由及各包乡镇技术人员组成,专门负责全县蚕桑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技术培训工作。
(二)强化工作流程
1.做到底清数明。
各乡镇必须将贫困户的情况摸准澄清,本乡镇一共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几个村分别多少户,有多少户从事蚕桑生产,户名、身份证号、建档立卡号、直补卡号等基本信息登记清楚,县、乡、村逐级备案,为全年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2.完善相关资料。
蚕期包乡镇技术人员要会同乡镇管理员深入贫困户进行蚕桑技术培训指导,解决蚕桑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完成。
全县资料由负责收集、整理、汇总。
相关资料分春、秋两期进行统计。
3.严格申报程序。
每期发种后,凡养蚕的贫困户以村为单位进行申报,申报表由村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乡镇汇总后报县蚕桑中心。
售茧斤数要有正规售茧凭证,村委负责申报。
栽桑面积和养蚕大棚要进行验收。
各期养蚕结束后,各村对贫困户当年养蚕情况(包括户名、新栽桑面积、新建养蚕大棚、养蚕张数、交茧斤数等)填表、公示无
异议后由乡镇汇总报县蚕桑中心,作为核算拨付扶持资金依据。
没有按时申报或申报数字不清楚的,一律不予补助。
4.公告公示制度。
严格执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示及县、乡、村三级公告公示制度,公告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加强资金监管
蚕桑产业扶贫资金必须用于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不得挪作他用。
各乡镇、村、户要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扶贫工作计划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作用,真正让蚕农实现精准脱贫。
五、工作要求
(一)责任分工
贫困户所在村委负责人为申报审核第一责任人,负责严格把关,不得虚报、漏报、瞒报。
各乡镇应成立工作组,明确责任人,组织项目验收后,将有关资料报县蚕桑中心。
县蚕桑中心领导组负责督促检查,抽验合格后,及时拨付扶贫资金。
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功效,实现贫困户早日脱贫。
(二)核产标准
春蚕每张蚕种产茧最高核定标准为65公斤,秋蚕为55公斤,部分乡镇加种的按实际加种比例核定。
(三)责任追究
产业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推诿扯皮、延误工作进度的,要对相关责任人限时督办、并填写问题清单,上报县纪委党风室备案。
对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