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读表格与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家,教师讲清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为突出列强侵华罪行,在学完此项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化繁为简,将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割地最多”。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认识到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设立复习小导师,由学生带领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谁来做今天的复习小导师?评价复习小导师(如复习很全面,或美中不足、知识点遗漏)。
问:鸦片战争后列强满足了既得利益了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列强虽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是它们并不满足。
它们要求修改条约,遭到拒绝后,就再次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引入本课课题。
【自主预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再次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签订国、内容.(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展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2.学生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阅读图片:《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侵略者和经过。
提示:时间:1856——1860年;侵略者:英、法、俄、美;经过: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1858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占领天津,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4.指导学生归纳《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危害。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本课相关材料,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略罪行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9年初观众能在国博正在举办的“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上一睹西周青铜器虎鎣的真容,得感谢一位“神秘买家”——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我国政府抗议而于伦敦时间上午10时如期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10:23,一位神秘买家通过场外电话竞价方式,以41万英镑购得虎鎣;4月28日,拍卖行联系中国国家文物局,表示买家希望将虎鎣无条件捐赠中国政府;12月11日,158年前被劫掠的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汇报》2019年3月25日教师:你们知道这件文物是在什么时候被列强抢走的么?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教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板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老师我最近在准备这一课时找到了一个历史剧小剧本,我想请同学们演一演,带领我们去找到一些相关知识。
(教师展示一段列强之间的对话并让学生上台表演)甲:哈哈,我们前些年和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我们的商品就可以通过那五个通商口岸卖到世界最大的市场啦!一想到能和四万万人开放贸易,我就好兴奋呢!乙:是的啊!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丙:(挥舞着表格)朋友,看看这张表格吧!!瞧瞧,我的上帝啊!这么些年来,我们的贸易额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可怎么办啊?我们怎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啊?年代英国输华货物总值1837——1839年年均不到100万英磅1845年约239万英磅1846年约179万英磅1854年约100万英磅甲:这可不行!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看来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乙:我们要修约我们要更多的口岸和特权!丙:他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像当年一样,打的他们不得不同意。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和结果。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方面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2.史料教学法:运用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战争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第2课 鸦片战争 教案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单元第一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能力目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知识目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借口)是什么?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利用“圆明园里的“海晏堂”十二生肖”图导入。
师:曾经,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
然而,今天当我们前往参观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二、阅读教材8-12页,完成课件中的表格内容,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借口)是什么?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的爆发时间、《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签订国、内容?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了哪个地方?之后清政府和他们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哪个国家?通过哪几个条约侵占我国领土多少平方千米?三、学习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鸦片战争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师:列强的贪婪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在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找借口发动战争,企图迫使清政府就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过程和影响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其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其异同,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历史图片、地图、教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析原因】
1.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所提供的大量史料,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2.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学生讨论: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2.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结合史料,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再次战败的根本原因?
结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列强侵略行为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吗?”让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遭受的屈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历史图片、地图、音乐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教学资料: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如历史书籍、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通过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困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Part 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背景及原因。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 能力目标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1)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懂得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中国人民在抗争中的韧性和不屈精神。
Part 2 教学内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自由贸易与西方列强势力的强化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导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急剧增加,引起国家安全问题。
1839年起,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五个沿海口岸。
之后,西方列强不断强化了自己在中国的势力,并扩大自由贸易的范围。
2)中国的国力和政治需要调整自康熙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没有实行改革,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内部开始了自我革新,努力探索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
但面对外部压力,时局非常紧张。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1)第一次战争的深刻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列强不断增强在华的势力,中国遭到了侵略和割让。
同时,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衰落,也使得国家面临着危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掠夺颐和园,并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扩大了西方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也再次被迫开放更多沿海口岸。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对中国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中国面临着领土割让、赔款、关税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引进等多方面的打击,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2)对中西关系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确立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使得中西信任度大大降低。
但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闭状态,开始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主题: 落后挨打,再遭劫难【课题出处】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一年的历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且个性普遍突出,因此,我在课堂上会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本课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结合上一课内容进行教学。
利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阴谋发动第二鸦片战争,通过战争和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时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所以在整个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二课,主要分为“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三个子目。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 年,"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沙俄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火烧圆明园。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设计思路】这课的主题是根据北师大版八上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来的,因为本课比北师大版少了抗争的部分,所以就把本课的主题确定为“落后挨打,再遭劫难”。
【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导火线、过程和结果;了解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古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设计教师年级八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隔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火烧圆明园,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美、俄也趁火打劫,充当英、法的帮凶。
战争前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史实。
拓展性目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的专制统治。
挑战性目标:通过火烧圆明园等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加强直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发挥学生学方法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展示历史图片,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感叹圆明园之辉煌,明白它的焚毁中国永远的耻辱。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1、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借口是什么?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西方列强又获得了哪些特权?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原因、影响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
教材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价了历史事件,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影响,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悟。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书、文章、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历史人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识记圆明园被焚毁、领土被大量割占、主权进一步丧失的耻辱。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的根本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息息相关;作为青少年一代要为民族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难点感知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难点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教学图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5200亩。
如此美丽的皇家园林,却被一把火烧光,是谁如此残忍?这又是怎样的一场战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师:英法为什么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始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带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标志性事件:“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
英国驻广州领事坚持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款。
两广总督叶名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
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引导和激励。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在表达和沟通能力上还有待提升。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历史分析技能。
6.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等硬件资源。
(2)教材、教师用书、历史文献资料等教辅材料。
(3)历史纪录片、电影片段、相关历史文献电子版本等信息化资源。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史实》、《中国近代史》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战争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影响,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课堂讨论道具和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针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三、千年变局,旧梦方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及战后之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禁毒海报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许多缉毒英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历史上清政府曾以条约的方式公开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出示《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部分条款)问:这个条约的签订与那次战祸有关?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看图,进行思考通过当今我国大力开展的禁毒工作和历史上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以次导入新课。
一、拒绝修约,战祸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1、说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欲望,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明白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1.掌握相关史实2.结合教材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了解英法联军的罪行,勿忘国耻。
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北京条约》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分析《北京条约》的危害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之多,它不仅享有英法所得的各项权利,还侵占了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4、指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灾难,它使带问题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对比提升学生分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遗址和相关视频)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书信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提问:这两个强盗是谁?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或目的)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展示课件:“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展示课件内容)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由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时空观念: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维方式;历史解释: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列强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合作探究讲授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地好像发了疯似的,璞鼎查曾向国内吹嘘说,他已为英国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尽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它一个省的布料”。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有数万万人,每人需用一顶棉帽,每人一套用餐的刀叉,每百人一只手表,……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教师讲述: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学生讨论后回答:“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满足已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2.《天津条约》的签订
教师讲述: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通过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在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展示圆明园海晏堂图片,结合课本“相关史事”,介绍圆明园: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闲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圆明园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
这个美誉是当之无愧。
教师讲述: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因英法联军的贪欲而遭受破坏。
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把圆明园里的珍宝洗劫一空,他们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富丽堂皇的宫殿化为灰烬。
出示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和图片
材料: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一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教师点拨: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落后就要挨打!自强发展!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北京条约》的签订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请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总结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板书设计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以哪两国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A.英美联军B.美俄联军C.俄法联军D.英法联军
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C )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
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B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5.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
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他们的行径”是( B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教学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
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
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加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