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其次,我会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分析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如果发现学生在时间顺序或事件因果关系上混淆不清,我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逻辑关系的讲解,并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
另外,我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如果学生反映某些教学方法不够吸引人,我会考虑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题答案:
a.圆明园焚毁事件背后的原因: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轻视。影响:使中国遭受重大文化损失,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
b.天津教案的理解:天津教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宗教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地位:天津教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民族觉醒的象征,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外国侵略者的本质。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我们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关键事件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鸦片贸易问题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焦庄户之战、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b.案例研究:选择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如天津教案、圆明园焚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拓展建议:
a.组织历史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历史讲座,以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

2.运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整合能力。

3.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认识到帝国的掠夺本质。

认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观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视频。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造成了哪些损失?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中寻找答案吧!自主学习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侵略者、经过、结果、影响各是什么?2.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是什么?3.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多少领土?探究新知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然而,事实是——五口通商过去10多年间,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英属美洲殖民地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

他们认为:他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提出“修约”。

1. 阅读课本第8页《相关史事》结合课本和材料内容,分析英法再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1860年3.经过:(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开始标志)(2)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4)1860年8月,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5)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结束标志)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 授课时间: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4. 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及影响展开,结合新人教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分析能力。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深刻的历史认识。
5. 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掌握。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的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片段,以及战争过程的动态演示文稿。
1. 案例一:火烧圆明园
让学生分析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案例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让学生了解条约的内容,分析条约对我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我国历史发展。
第八环节:课后反思

第2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 鸦片战争 教案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单元第一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能力目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知识目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借口)是什么?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利用“圆明园里的“海晏堂”十二生肖”图导入。

师:曾经,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

然而,今天当我们前往参观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二、阅读教材8-12页,完成课件中的表格内容,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借口)是什么?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的爆发时间、《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签订国、内容?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了哪个地方?之后清政府和他们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哪个国家?通过哪几个条约侵占我国领土多少平方千米?三、学习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鸦片战争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师:列强的贪婪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在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找借口发动战争,企图迫使清政府就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过程和影响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其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其异同,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历史图片、地图、教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题。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列强侵略行为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吗?”让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Part 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背景及原因。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 能力目标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1)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懂得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中国人民在抗争中的韧性和不屈精神。

Part 2 教学内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自由贸易与西方列强势力的强化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导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急剧增加,引起国家安全问题。

1839年起,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五个沿海口岸。

之后,西方列强不断强化了自己在中国的势力,并扩大自由贸易的范围。

2)中国的国力和政治需要调整自康熙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没有实行改革,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内部开始了自我革新,努力探索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

但面对外部压力,时局非常紧张。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1)第一次战争的深刻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列强不断增强在华的势力,中国遭到了侵略和割让。

同时,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衰落,也使得国家面临着危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掠夺颐和园,并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扩大了西方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也再次被迫开放更多沿海口岸。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对中国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中国面临着领土割让、赔款、关税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引进等多方面的打击,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2)对中西关系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确立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使得中西信任度大大降低。

但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闭状态,开始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1.2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古城中学历史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设计教师年级八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隔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材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火烧圆明园,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美、俄也趁火打劫,充当英、法的帮凶。

战争前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了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基本史实。

拓展性目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的专制统治。

挑战性目标:通过火烧圆明园等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加强直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自主学习为辅,发挥学生学方法的合作、探究意识。

学法: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展示历史图片,使学生积极融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余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感叹圆明园之辉煌,明白它的焚毁中国永远的耻辱。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1、思考: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借口是什么?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西方列强又获得了哪些特权?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 通过拓展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历史素养。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关键事件及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 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影响。
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只能简单复述课堂所学,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为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评价。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尚存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列表等提交至学习平台或直接反馈给老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历史意义。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会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争时期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战争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影响,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课堂讨论道具和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针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本课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挑起的,历经几年时间,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探究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史料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3.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4.教师归纳小结: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战争借口);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思考:此次战争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犯。

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图片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指的是火烧圆明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其核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弄清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本节课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地理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的罪行。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

二目标与分析.目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掌握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2、分析: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就是指第二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危害。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史实掌握的比较少,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教师先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满足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第一次战争有所重叠,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异同,帮助他们更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遗址和相关视频)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书信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提问:这两个强盗是谁?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或目的)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展示课件:“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展示课件内容)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表格归纳理解为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基本史实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复习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回顾上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由此导入新课。

(一)祸患再起一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出示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表格,分析战争原因,明确根本原因是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出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图片,学生了解,明确直接原因过渡:面对英法联军的来势汹汹,清政府是如何备战的?结果又是如何?(二)节节败退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1、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以战地小记者的身份上台讲述战争的两个阶段。

2、出示材料,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

明确: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3、出示圆明园被毁和复原图片,提问:看到洗劫后的圆明园有何感想?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又使得西方列强获得哪些特权,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进入第三篇章一一危机加深(三)危机加深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出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明确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史实,分析影响4、表格归纳对比一鸦,二鸦。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由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时空观念: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维方式;历史解释: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列强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合作探究讲授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地好像发了疯似的,璞鼎查曾向国内吹嘘说,他已为英国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尽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它一个省的布料”。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有数万万人,每人需用一顶棉帽,每人一套用餐的刀叉,每百人一只手表,……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冼碧丽审核:八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
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
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指导读图表,学习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
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联系香港地区的割失和回归,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富强是维护国家统一
的前提。

我们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1.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课:
通过学习上节课鸦片战争中我们知道,西方侵略势力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获得了非常大的权益。

那么他们满足了吗?(没有)于是西方侵略者又做了什么呢?(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今天我们进入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一.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随之肆虐世界。

为了摆脱危机和扩大、掠夺殖民地,英法美等国侵略者要求修约,扩大其侵略权益。


二.导火线:
1.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中国走私船,违规被捕,英国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
要求中国放人及道歉,中国放人但不道歉。

2.马神甫事件: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
856年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

(奸淫掳掠引起民愤)
3.这两个事件只是借口,就算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等国还会找其他借口发
动侵略战争。

英法等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侵略权益,战争是其最有效的途径。

三.过程:(第一阶段)
1.1856年8月,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

2.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3.1858年,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外
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与
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

4.随后,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国被迫承认了鸦片贸
易的合法化。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雨果“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
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胜利镇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作家眼中的火烧圆明园;外媒眼中的火烧圆明园)——第二阶段
一.1860年,英、法再次挑起战争,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帝逃跑)
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图片、三天之内将这座经营1 50多年、聚集古今艺术珍品和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的壮丽宫殿和园林抢掠一空,毁坏殆尽,并付之一炬,使之成为一片废墟。

——今天15 0多万件国内外的圆明园文物。

有人建议修复圆明园,但遭到很多人的拒绝,圆明园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三.北京陷落,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1.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英国侵占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租界)。

4.大幅度增加赔款。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动画)
一.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二.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边界约记》《改订条约》
三.割占领土: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瑷珲条约》签订后,恩格斯曾指出:俄国“从中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因此“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使中国丧失了更多是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小结:(图表)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1)根本原因
(2)导火索
2.过程:(1)第一阶段:1856年、《天津条约》
(2)第二阶段:1860年、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时间
2.条约
3.面积
三.影响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