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作者:吴高

来源:《图书馆建设》2016年第01期

[摘要] 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时代国家或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资源建设是我国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特点体现为资源总量颇具规模、地方特色较为鲜明、资源建库形式多样、界面设计各具特色等方面。我国地方公共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分布、资源内容、资源建设、资源揭示、资源共享及资源推广6个方面,可从宏观政策、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及资源利用4个层面来探讨地方公共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 公共文化公共特色资源数字文化数字资源

[中图分类号] G250.74 [文献标识码] A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外来文化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而不断扩张,区域民族文化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但是,与此同时,数字信息载体也拓宽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途径,促使地方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在现代转型中走向了新生。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建设自然就成为数字时代国家或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以下简称省级分中心)特色资源建设是我国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以此为视角和切入点,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问题进行探索总结,供学界同仁共同探讨。

1 现状调查

笔者于2015年1-6月调查访问了各省级分中心,将各分中心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从调查中可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形下,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建设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内容涉及到地方历史、民族文化、地域专题、自然风光等多方面,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做出了很大贡献,其总体特点如下。

1.1 资源总量颇具规模

经笔者调研发现,绝大部分省级分中心均建有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各省级分中心总计建有368个特色资源数据库,其中湖北、浙江、江苏3个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数量分别为35

个、28个和21个,位列前三;建库数量在10个以上的省份有20个。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国各省级图书馆加大了投资力度,每年均会拨给省级分中心一定额度的经费,专门用于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有的省份特别是东部地区省份的地方政府还提供配套特色资源建设经费,这激发了各省级图书馆的热情,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均颇具规模,很多省份建成了自建特色数据库群。

1.2 地方特色较为鲜明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各省级图书馆都充分考虑了本地区的地理、历史、政治、人文、教育、环境、物产等背景因素,努力挖掘和搜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献作为特色资源。各地建设内容则主要体现在地域特色资源、历史特色资源、文化特色资源、民族特色资源、人物特色资源和其他专题特色资源等方面。经笔者调查统计,在32个省级分中心中,有30个建有地域特色资源库,如江西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资源库》等28个建有历史特色资源库,如海南的《红色革命》、重庆的《重庆抗战史迹》等;29个建有文化特色资源库,如《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2个建有人物特色资源库,如《四川文化名人库》等;13个建有民族特色资源库,如《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源库》等;29个建有其他专题特色库。

1.3 建库资源形式多样

从资源来源来看,各地方特色数据库不仅收录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还收录了网络信息资源,并且包括了纸质和数字的图书和报刊、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片、手稿、薄籍等各种类型或载体的信息资源;从资源表现形式来看,收录的资源可分为文本资源、图像资源、音频资源和视频资源,文本资源又可分为书目数据库、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从调研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建库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数据库成为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新型模式。国家政策也积极鼓励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如2011-2013年经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专家评审通过、最终立项建设的297项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均以电视专题片和多媒体资源库为成果形式。

1.4 界面设计各具特色

由于各省级图书馆拥有专业的人员队伍、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完备的信息设施,因此各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建设大多依托于省级图书馆进行。由表1可知,有21个省级分中心设置了专门独立网站提供服务,11个省级分中心与省图书馆网站合并运行。各省级分中心能够根据本地民族特色、资源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等来设计符合其主体内容特征的特色数据库界面。各省馆基本上采用TRS(Text Retrieval System,文本检索系统)技术平台开发特色数据库,部分省馆采用清华同方专业数据库制作系统(TPI),对于拓片、家谱等特别古籍文献资源则采用专门开发管理平台。同时,各特色数据库一般均提供检索入口,区别在于其检索功能强弱有别,如是否提供跨库检索、高级检索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分在投入不均,地域失衡。

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全国平均数为27939.52万元,其中21个省市自治区低于该平均数,可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公共文化投入差距较大.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87426万元)、浙江(69686万元)、上海(66891万元)、江苏(55797万元)、内蒙古(47688万元),排在后五位的是贵州(10903万元)、海南(9633万元)、宁夏(9264万元)、青海(5072万元)、西藏(1366万元),第一名广东与最后一名西藏相差86060万元。各省市自治区公共馆的经费投入多少与省域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好坏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充分的经费投入保障是开展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由表1可知,虽然绝大多数省级分中心都建有特色资源数据库,但由于经费投入、思想重视程度、自身基础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各省域特色资源数量和质量发展不平衡。有的省份特色资源建设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如上海、天津、湖北、黑龙江、江苏、浙江等省份。而有的省份所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质量和数量都亟待提升。总体来看,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东部地区要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要好于西部地区仅以特色资源数据库数量为例,东部地区各省平均14.9个,中部地区各省平均12.3个,西部地区各省平均7.7个,差距较大。

2.2 资源内容规划不足,未成体系。

由于各地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思路是以馆藏资源为中心,而不是从公共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导致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普遍存在选题薄弱、未成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选题缺乏统一规划。选题之初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缺少科学与规范的论证。不仅跨区域、跨系统协调各省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国家层面的组织和规划缺失,而且各省对如何协调本省各图书馆共同建设地方特色数字资源也缺少相应的规划和机制。(2)建库缺乏严谨体系。由于事先缺乏统一规划,各省级分中心特色资源建设方向不明确,重点不清晰,选题随意性大,导致本地特色数据库群建设缺乏严谨的逻辑体系,库与库之间在内容上也缺乏有机联系,互相关联性不强,无法形成鲜明品牌和整体优势。(3)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很多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盲目跟随所谓的热点潮流,一些好的能反映地方特色的项目没能长期坚持;同时,过于追求建库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和反馈评价,导致很多省份形成特色资源重复建设、内容较少、价值较低的局面。

例如,湖北省建有《鄂图讲座》等35个特色数据库,看似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特色数据库群,但各特色库的科学分类和相互逻辑关系很是欠缺,有特色的数据库信息容量有限;此外,吉林省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和辽宁省的《东北抗战数据库》选题重复;江苏省的《中外文学名著插图数据库》只收录了8种中国文学名著的插图;吉林省建成的《吉剧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吉林二人转数据库》《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可统一归纳到《吉林非物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