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2024年学校体育学教学计划

2024年学校体育学教学计划

2024年学校体育学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学校体育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2024年学校体育教学的高效实施,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培养运动技能: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参与多种体育活动。

3.塑造健康人格: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意志。

4.促进全面发展: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基础体育课程: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基础项目,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2.特色体育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如武术、舞蹈、瑜伽等特色课程,丰富学生的体育体验。

3.健康教育课程: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传授学生关于营养、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4.户外拓展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徒步、露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教授体育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2.游戏与竞赛相结合: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体育锻炼建议和指导。

4.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手段。

四、教学安排1.课时设置:每周安排不少于两节的体育课程,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2.教学进度:根据学期的长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项目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3.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体育测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

五、安全与保障1.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场地设施:确保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设施和器材齐全,并定期维护和更新。

3.健康监测: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伤害。

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其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竞争意识。

4.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体育知识和理论:介绍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运动生理学、训练原理、运动心理学等。

2. 运动技能训练: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术水平,包括篮球、足球、网球等。

3. 身体素质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敏度等身体素质。

4. 体育场地和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场地和设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场地管理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以实践为主导:在课堂上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2. 课堂互动:采用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育软件,辅助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呈现。

4. 室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考核测试:定期进行理论和实践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

3.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独立思考能力。

4.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平时课堂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全面的评价。

第五部分:教学安排1. 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将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安排清晰明确。

2. 按照教学进度表,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

3. 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灵活安排课堂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第六部分: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选择优质的体育学科教材,作为课堂讲解和学生学习的参考。

2.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呈现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课程计划的特色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课程计划的特色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课程计划的特色
张强;方志军;何劲鹏
【期刊名称】《体育学刊》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课程计划》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通过各种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成为乐于为基础教育服务,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以及毕业论文等4个模块构成,突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审
美教育3者的融合,加强通识课程教育人文性、科学性;精化专业教育基础课和
主干课;引导专业系列课程学习,明确生涯规划课程的职业取向。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张强;方志军;何劲鹏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
【相关文献】
1.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鞠秀奎;李成梁
2.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体育师范生核心就业力的影响分
析 [J], 杨莹
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机遇、问题及策略 [J], 虞灿星;凌晨;吴永奎
4.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J], 文静;常娟
5.师范类专业认证下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改革 [J], 王小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体育的教学工作计划

大学体育的教学工作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学体育的教学工作计划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大学体育的教学工作计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增强体质。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4. 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2. 体育技能的训练:包括基本的体育项目技能训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以及柔道、跆拳道等特色项目的训练。

3. 体育健身项目的介绍和实践:包括瑜伽、健身操、健美操等项目的介绍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健身方式和效果。

4. 团队项目的训练:包括足球、篮球等团队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实验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

2. 个别指导和集体训练相结合:对于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比赛和表演相结合:通过组织比赛和表演,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表现能力。

4.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内容:通过理论考试、技能测试和实践表现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绩效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表现等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绩效评价,为学生成绩和荣誉的评定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选择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适应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二篇)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二篇)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一、总体要求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体育教育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科学有效且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 建立健全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

4. 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健康指导和辅导工作,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三、工作策略1. 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课程体系- 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包括体育游戏、健身运动、竞技运动等内容,满足学生不同爱好和个性需求。

- 引入新颖的体育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2. 加强体育教学实践与实验- 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如户外拓展训练、实验课程等,提供学生真实的体验和实践机会。

- 建立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先进的体育设备和技术支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和实施。

3.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 组织专业培训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学科水平和专业素养。

- 实行师徒传承机制,鼓励有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进行合作和指导,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信心。

-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为体育教育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探索。

4. 强化体育健康指导和辅导工作-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育健身指导,制定针对不同学生的锻炼计划和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和运动能力。

- 建立健全的体育健康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并提供相关的健康辅导和建议。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三篇)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三篇)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标题】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制定本工作计划书旨在规划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目标】1. 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达到更高的教学满意度。

2.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体质素质。

3. 推动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需求的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策略】1. 完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

a) 结合学生需求和兴趣,增加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的课程设置。

b) 引入健身和休闲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c)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水平。

a) 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b) 规划团队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共享。

3. 推进体育设施和器材建设,改善教学条件。

a) 优化体育场地和器材配置,满足学生课程和训练的需求。

b)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和体验。

4. 加强体育教学与竞赛活动的融合,提高学生参与度。

a)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活动,开展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b) 创新体育赛事模式,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5. 加强体育教学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学资源。

a) 推动大学体育与国际化接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b) 引进国际优秀教材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计划】1. 春季学期a) 完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

b) 开展体育节、健身讲座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c) 组织校内体育竞赛,选拔优秀参赛者,为学校参加校际比赛做准备。

2. 夏季学期a) 开展夏季体育培训班,满足学生课余体育需求。

b) 组织暑期社会实践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6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

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立足于健康第一、“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增强体育意识,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为重点。

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注重实践,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自我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自身健康的需求,不断获取保持身心更有效的能力和更适宜的方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即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三面转法,简单队列队行,并且能灵活地根据口令进行站队。

2、使学生基本掌握30米、1分钟跳短绳、1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的技术要领和技巧。

3、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4、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和速度素质。

5、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大一的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一些体育游戏的开展表现的很好奇,也很积极,兴趣极高。

同时他们自律性不够,注意力不够集中易转移,上课经常管自己玩,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时不认真听,导致影响游戏的快速进行。

所以要加强学生注意方面的练习。

使学生掌握了一些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所常见的队列队形术语,如向前看、向右看齐、报数等,并能准确的做出各个术语所要求的动作与行为。

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体育课,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到困难较大,尽管很努力,也很难跟上教学要求,得不到好成绩,从而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害怕或逃避体育课,也就谈不上学习兴趣。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3篇)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a. 体育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体育运动的分类、规则、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b. 体育科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知识。

2. 体育技能的教学a. 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的讲解和实践指导,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

b. 综合能力训练,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等。

3. 体育课程的设计a.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采用小组合作、竞技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难度和内容的体育课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4. 体育实践活动的组织a. 定期组织体育运动会、校际比赛等活动,提供展示和竞技的机会。

b.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践a.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b. 在技能训练中,注重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和体验。

2. 个性化教学a. 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b. 针对不同水平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和内容的教学材料和活动。

3. 激励和奖励机制a. 设立优秀学生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在体育学习和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

b. 定期组织评比和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和竞争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教学管理1. 教师队伍建设a.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b.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2. 教学设施建设a. 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学设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b. 提供充足和安全的体育场地,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工作总体要求大学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各项体育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核心,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工作。

二、大学体育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使其能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并能够在相关比赛中取得不低于中等水平的成绩。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意志品质,使其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活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使其能够在集体体育项目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 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应当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体能训练、个人体育项目和集体体育项目等方面。

其中,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健身操等;力量训练包括举重、器械训练等;柔韧性训练包括瑜伽、拉伸运动等;体能训练包括爬山、骑行等;个人体育项目包括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等;集体体育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2. 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课堂讲解、示范讲解、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3. 教学手段大学体育教学手段可以采用教材、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学评价大学体育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容量全面性和多元化,可以采用考试、测验、实验报告、作业、实践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同时,应当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安排:
1. 排球课程:包括基本传接、发球、扣球等技术训练,以及比赛策略和战术训练。

2. 篮球课程:包括运球、投篮、盘带、防守等基本功训练,以及团队配合训练。

3. 田径课程:包括短跑、跳远、铅球、跳高等项目的基本技术训练,以及体能和速度训练。

4. 长跑课程:包括长跑姿势、呼吸法、节奏掌握、心理调控等训练内容。

教学活动安排:
1. 组织学生进行基本的体育运动训练,包括热身操和拉伸运动。

2. 分组进行对抗性训练,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3. 观摩一些优秀的比赛录像,分析比赛中的技术和战术,引导学生学习。

4. 定期举办校园体育比赛,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体育技能。

教学方法:
1. 指导式教学:通过示范、讲解和操练,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2.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体育比赛中的技术和战术问题,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境教学:通过模拟比赛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练习和应用体育技能。

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训练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2. 考试测试:设置一定的体能测试和技术考核,评估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进步情况。

3. 比赛表现:通过组织校园体育比赛,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发挥并进行评估。

2024年大学体育老师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学体育老师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学体育老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____《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体育教学质量为重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概括为“一坚持,两改革,四加强”。

“一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两改革”即改变观念,推进研究性、集体性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努力探讨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模式。

“四加强”一是要加强政治素质、业务理论学习;二是要加强师德规范的培训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三是要加强集体教研、备课活动与相互听课、评课、议课、课后反思的交流;四是要加强体育教研、课题、体育特长生的突破。

三、工作重点和举措3.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课常规教学安排。

3.1.1、认真制定各项教学计划。

根据学年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初三年级负责人王涌、初二年级负责人林恒志、初一年级负责人李小冬)。

有计划、高标准的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上报工作。

一丝不苟地做好各种体育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完善体育资料库、资源库、学生成绩数据库、教师个人成长资料库。

3.1.2、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加大教学检查力度。

全体教师要熟悉、掌握教学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目标,各教师按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和单元教学计划,提前两周写出设计方案和课时计划,提前一周分年级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全员参加),时间每周五上午教研活动(区上有教研活动时,改在每周三上午),由各年级负责人,制定执行教案,完善体育资源库。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精选6篇)时间过得飞快,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

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建立符合"树德广才"办学指导思想的、有我校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质,以美育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课程设置一)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建立显形课程(包括学科类课程和活动课),隐形课程(包括运动会、体育兴趣小组、课间操等)。

2、科学性原则,要遵循体育教育的规律和国家教育部的课程要求。

二)基本要求1、开足、开齐、开好学科类课程按照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课时计划行课,即体育课每周二节,体育锻炼课二节,为必修课,采用考查方式(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标高按会考的基本要求进行教育。

教学以欣赏为主,着眼于全体学生整,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课堂教学注意知识性、体育性、科学性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2、开展多种形式,富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课体育教育着眼于普及,兼顾提高。

体育活动课是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形式。

体育活动课要与组建体育团、队、组相结合,可以开设专题欣赏课讲座、专项技能培训等,要注意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注意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

活动课的师资可以是校内体育课教师。

三、体育学科教学的具体管理要求学校一贯按"条例"要求,安排每周两课、两操、两活动。

并且安排了合理的管理与监控。

1、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情况:20xx年以前、后分别以旧、新大纲为纲,在教研组组织下,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年度、学期教学计划,并在教研组备案同时交教务处备案。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研组和教务处对体育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

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计划

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计划

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计划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要求,适应新时期东北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发展目标需求,在体育学院大学公共体育与专业体育深度融合教学改革背景下,现对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及教学计划进行制定。

(一)培养目标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通知要求,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需求,根据我校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环境和教学实际所需,急需改变现有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实施学年选课制,进行教师资源整合、实施层次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师范院校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需求,达到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结合师范专业特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带动一代又一代国人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梦想。

(二)培养要求及课程设置公共体育必修课程:本科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根据教学要求必须修满4学分的必修体育课程,即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每门课程记1学分,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具体项目如下:板式网球、保健班、高尔夫球、击剑、剑术、健美操、健身街舞、篮球、美式橄榄球、排球、乒乓球、软式棒垒球、太极剑、网球、羽毛球、足球、瑜伽、运动员训练班,棒球、传统射箭、定向越野、户外运动、花式篮球、花式跳绳、健康体适能、健身棒操、竞技毽球、轮滑、攀岩、气排球、软式排球、三对三篮球、散打、手球、速度轮滑、太极养生、五人制足球、校本长拳、珍珠球、中国舞、自卫防身术、综合体能、尊巴健身舞等。

公共体育选修课程: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我校实际情况,增设公共体育选修课程,每门课程记1学分,大一至大四学生均可选择。

保障体育对学生可持续影响,对促进师范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树立健康教育的理念,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成绩计算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成绩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学校2023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学校2023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学校2023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023年是学校体育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学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学校的教育目标,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按照教育部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整合与协调,提高体育教育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目标。

1. 教学目标本次体育教学计划的核心目标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3.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4.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创新能力2.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内容应全面、科学、有效,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知识,无论是个人运动还是团队运动,都应注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1.课程设置:本学年度将在体育教学课程中设置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课程,增多课程选择,为个体差异多样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2.培养优秀运动员:通过校内校外的各项运动测试和比赛,选出本校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专业的训练,参加各级比赛,从而树立我们学校的体育品牌形象。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本学年度体育比赛活动将得到全力支持,充分发挥课余时间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运动之美,培养他们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

2.合作学习:通过与伴侣一起完成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际能力。

3.个性化教学: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4. 考核方式1.多项考核:设计多项质量考核和技能检测,提高学生的培养效果。

2.竞赛考核:根据不同年龄和能力段,开展学校、区、市和省级的各类体育比赛,评定选手等级、树立风采。

5. 训练设施1.学校体育设施:对学校原有的体育场地、体育馆等进行修缮,以提升硬件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外部资源利用:与爱心运动俱乐部或政府机构合作,获取外部支持达到高质量的比赛和培训效果。

大学体育的教学安排

大学体育的教学安排

大学体育的教学安排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大学体育教学安排的详细信息。

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体育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2. 体育技能训练:学生应通过体育课程的实践环节,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 健身与体能训练:学生应了解健身与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体育课程的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4. 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学生应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和重要价值,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教学安排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大学体育的教学安排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模块化教学:将整个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专注于不同的体育领域,如球类运动、有氧运动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学习。

2.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实践环节的训练。

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育技能。

3. 弹性学分制度: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引入弹性学分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4.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可以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来评估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2. 实践考核:通过实践环节的考核来评估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3. 学习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报告,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体会,评估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结大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通过模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弹性学分制度和个性化辅导等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2024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二篇)

2024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二篇)

2024学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1、领会和掌握____、____、____基本原理和____;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方针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使用权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学制:标准学制____年,可在3-____年内完成。

四、学分:总学分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教育学及社会实践等课程有34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选修课总数为40学分。

五、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三大部分。

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

必修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程两部分,安排1854学时左右,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____类课程领域的相关内容,组合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专业必修课中,主项提高课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

副项提高课每个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

而且不能与主项提高课重复。

选修课程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生至少要选修40学分。

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要选修16学分,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从第二学年开始选择。

公共选修课至少要在科学技术类和人文社会类各选修4学分,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程中的重点,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才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合格人才。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二篇)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二篇)

2024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体育课程旨在通过身体练习,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健康提升及体育素养的培养,是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秉持育人宗旨,融合体育理论知识、健身健康知识与技能,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

以下是对课程性质与目标、指导思想、课程任务及课程结构与设置的详细阐述。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体育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系统的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提升体育素养。

具体而言,课程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课程认识,提升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发、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2. 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知识,提高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原理与方法,形成有效的健身习惯。

3. 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达到理想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标准,掌握健身原理与保健知识,为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4.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和挫折应对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活动提升合作、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二、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本课程遵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注重个性发展,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自主锻炼习惯和体育欣赏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体育课程的任务1. 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改善心理素质,增强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提升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 传授运动技术,培养学生科学锻炼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理解体育教育的意义,掌握健康评价方法,提升体育欣赏能力。

3. 针对学生兴趣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个人体育专长,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理念。

4.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升学校竞技运动水平,为国家和学校争光。

5. 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教育,培养学生拼搏、创新、勇敢、团结的优良品质。

大学体育年度教学计划教案

大学体育年度教学计划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2. 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多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缓解学习压力。

5.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我校全体大学生三、教学时间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四、教学内容1. 基础体能训练:包括跑步、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2.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

3. 羽毛球、网球等小球类运动。

4. 武术、太极等传统体育项目。

5. 健身操、瑜伽等休闲运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学期第一月:进行基础体能训练,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第二月:重点学习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月:学习羽毛球、网球等小球类运动,提高学生的精准度和反应速度。

第四月:学习武术、太极等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

2. 第二学期第一月:复习上学期所学内容,巩固技能。

第二月:进行健身操、瑜伽等休闲运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月: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月:进行体育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运动规则、技巧和注意事项。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动作,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4. 比赛法: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竞技兴趣。

5.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知识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体能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

2. 技能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技能考核,评估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精神和遵守纪律情况。

八、教学资源1. 体育场地: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

2. 体育器材: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器械等。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教学计划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教学计划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教学计划引言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体育运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通过体育运动训练,学生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合作精神、锻炼意志力等,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教学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主题:培养健康意识与体育习惯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教学计划中,教学主题应该围绕“培养健康意识与体育习惯”展开。

这是因为大学生的体质素质一般较低,缺乏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尤其是在面对学业压力时,他们往往忽视了体育锻炼。

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习惯,可以提高他们的体质素质,预防和减轻疾病。

活动安排1. 开展全员体测:每学期开始时,所有大学生进行体测,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心肺功能等项目,以便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为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2. 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根据学生的体测结果和个人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例如,对于体重偏高的学生可以推荐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对于体重偏低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力量训练。

3. 分层次开展课程:根据学生的体育水平和体质状况,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锻炼。

4. 引入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除了传统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还可以引入一些非传统体育项目如攀岩、软陶制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多元化的运动技能。

教材使用1. 教材选择: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包括体育训练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理论认识。

2. 多媒体教学辅助: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如幻灯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不同运动训练项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使用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组织实际运动训练课程,将教学内容直接应用于实际运动中,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结语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体质意识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计划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要求,适应新时期东北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发展目标需求,在体育学院大学公共体育与专业体育深度融合教学改革背景下,现对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及教学计划进行制定。

(一)培养目标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通知要求,满足师范类专业认证需求,根据我校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环境和教学实际所需,急需改变现有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实施学年选课制,进行教师资源整合、实施层次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师范院校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需求,达到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结合师范专业特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带动一代又一代国人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梦想。

(二)培养要求及课程设置
公共体育必修课程:本科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根据教学要求必须修满4学分的必修体育课程,即体育1、体育2、体育3、体育4,每门课程记1学分,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具体项目如下:板式网球、保健班、高尔夫球、击剑、剑术、健美操、健身街舞、篮球、美式橄榄球、排球、乒乓球、软式棒垒球、太极剑、网球、羽毛球、足球、瑜伽、运动员训练班,棒球、传统射箭、定向越野、户外运动、花式篮球、花式跳绳、健康体适能、健身棒操、竞技毽球、轮滑、攀岩、气排球、软式排球、三对三篮球、散打、手球、速度轮滑、太极养生、五人制足球、校本长拳、珍珠球、中国舞、自卫防身术、综合体能、尊巴健身舞等。

公共体育选修课程: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我校实际情况,增设公共体育选修课程,每门课程记1学分,大一至大四学生均可选择。

保障体育对学生可持续影响,对促进师范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树立健康教育的理念,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成绩计算
东北师范大学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成绩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跑步软件APP、体质测试成绩、专项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共5部分组成。

1.学习态度(占期末总成绩1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出勤、精力投入、合作精神和提高幅度等。

2.跑步软件APP(占期末总成绩10%)
男生每学期完成80公里以上,女生每学期完成60公里以上。

3.体质测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30%)
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核算。

4.专项技能考核(占期末总成绩40%)
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考核。

5.理论考核(占期末总成绩10%)
采取笔试或口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四)层次化教学模式
一年级学生入学后,在选课之前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根据学生不同体质健康状况及学生对运动项目兴趣进行层次化教学。

二年级学生按照个人运动技能需求选择不同运动项目进行课程学习,课程设置突出运动技能水平差异。

面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学生(所有学生),开设竞技训练课,此班级学生即可带动其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又可代表学校参加“阳光组”比赛。

实施分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根据运动技能学习规律,针对学生体能和专项技能的差异进行层次化分类,解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使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更加符合运动规律。

(五)实施学年选课制
体育1与体育2合并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周期,体育3与体育4合并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周期,学生选修体育1或3以后,下学期直接推选体育2或4,学生不用再进行选课操作。

由学期选课改为学年选课,深化运动技能学习,保障项目教学的完整性。

完整的运动项目学习内容应包含基本技术,基本战术、教学比赛、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需要有充足的教学时间作保障。

一学期的体育教学时间(24学时)难以完成此项任务。

一学年的教学时间(48学时)能更好的保障教学目标的完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了学生能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方法和技能,能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的大学体育的课程目标,一个运动项目仅用一学期时间学习,难以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年选课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并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18年8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